蔡元培于陶行知的学说
陶行知平民教育
浅论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蒋永康[摘要]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在这个特定的时代里,他无私的爱国精神,体现在教育救国的宗旨上。
他投身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提倡与实践平民教育、民主教育,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遗产。
尤其是平民教育的思想与主张,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 平民教育实践一、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渊源陶行知自幼启蒙,所受教育都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孔孟之道中的“民重君轻”朴素的平等思想,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由于陶父为耶稣教内地会会员,陶母在教堂中帮佣,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基督教的博爱平等思想遂成为陶行知日后平民教育思想的另一来源。
有了以上的思想基础,陶行知对残酷的社会现实日渐不满,对灾难深重的民众寄以深切同情,产生了早期的爱国与救国思想,15岁时,他在教会办的学堂中学习,曾在宿舍的墙壁上题诗言志:“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①。
青少年时代的陶行知,处于偏僻的山区,视野不开阔,所能接触的尽是一些饥寒交迫,疾病缠身或濒死的穷人。
他同情他们的悲惨命运,却又无法帮助拯救他们,于是萌发了“医药救人”的志向,入杭州广济学堂学习医学。
当时,不少有志青年都有学医济世救人的抱负,如青年时代的鲁迅、郭沫若都曾学习医学。
但当他们一旦明白了医学不能救国,无法改变人们的愚昧思想之后,又相继弃医从文,以教育、文学等来唤醒国人,陶行知亦走过这样的历程。
不久,他放弃学医。
1910年,陶行知考入南京汇文书院。
辛亥革命后,该校易名金陵大学。
1911年10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陶行知影响极大。
他在学校中组织爱国讲演会,从精神上给同学们以启迪,组织运动会,从体魄上给同学们以锻炼。
在金陵大学的几年,是陶行知民主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
他发表了一系列的反封建、争自由、讲平等的文章,例如《一夫多妻之恶果》、《因循篇》、《民国三年之希望》、《共和精义》等文,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陶行知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要求男女平等;反对因循守旧,要求革新进步,祟尚个性自由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特别在《共和精义》中,陶行知指出:共和之三大信条,为“自由、平等、民胞”。
《学前教育史》练习(二)(第四~五章)答案
《学前教育史》练习(二)(第四~五章)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蔡元培在儿童教育上提出发展儿童个性、崇尚儿童自然成长的主张。
参见教材P74。
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壬子癸丑学制(1912- 1913 年)年将学前教育机构定名为蒙养园。
参见教材P77。
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恽代英从唯物史观上进一步阐述了儿童公育在教育上的价值。
参见教材P74。
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集美幼稚师范学校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于1927 年。
参见教材P82。
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随着1922 年“壬戌学制”的颁行,又确立了幼稚园制度,学前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参见教材P75。
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宗教式幼稚园的活动内容比较丰富。
如上海崇德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
这是1920 年由美国传教士黎曼顾开办的。
参见教材P79。
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907 年,蒙台梭利在意大利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个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
本题选A。
参见教材P72。
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上海劳工幼儿园是1934 年在陶行知的领导下,由其学生孙铭勋等人创办于沪西女工区。
本题选B。
南京鼓楼幼稚园是陈鹤琴创办的。
北平平民幼稚园由张雪门创办。
北京香山慈幼院是北方影响最大的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参见教材P90。
9、【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陈鹤琴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和试验的典型代表,1923 年春,在自己家中办起了南京鼓楼幼稚园。
陶行知等人创办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肌幼稚园。
北平平民幼稚园是张雪门创办的。
北京香山慈幼院收容孤儿和贫困儿童。
参见教材P85。
1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小学和幼稚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参见教材P73。
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陶行知创办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教育家精神案例素材
教育家精神案例素材1. 陶行知先生,那可是教育界的传奇人物啊!他主张生活即教育,就好像园丁精心呵护每一株幼苗。
你想想,他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奔走于乡村和城市,为了孩子们能接受好的教育付出了多少努力!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2. 蔡元培校长,哇哦,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提倡兼容并包,这不就像一个广阔的舞台,让各种学科和思想都能尽情展现。
当年在北大,他和师生们的那些互动和交流,真的是太精彩啦!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巨大变革。
3. 苏霍姆林斯基,这名字听起来就超厉害的!他对学生的关爱就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
举个例子,他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谁能做到像他这样啊!他的著作到现在都被视为经典。
4. 孔子,那可是教育的鼻祖啊!他弟子三千,这是多么庞大的队伍。
就好比是一艘大船,带着弟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真的是太伟大了,放到现在也毫不过时呀!5. 杜威,美国教育的巨匠啊!他强调实践和经验,这简直就是给学习插上了翅膀。
他和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的场景,是不是感觉特别生动?他的理论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6. 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的英雄!他深入农村,像点亮黑夜的明灯一样为农民带去教育的希望。
想想那些农民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识字读书,那是多么让人欣慰的画面,难道不是很了不起吗?7. 陈鹤琴,儿童教育的专家呀!他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就像守护天使一样保护着孩子们的成长。
他的教育方法有趣又实用,真的值得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呢!我觉得这些教育家们的精神真的太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啦!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
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史题目
中国学前教育史填空1、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2、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3、除生活和劳动教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4、在原始社会后期,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
5、在奴隶社会,学校开始产生。
6、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实施的较成熟时期。
7、《礼记`内则》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8、为了加强,对太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在奴隶社会时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
9、太保、太傅、太师合称“三公”。
西周除设三公外,还置有副职“三少”,即少师、少傅、少保。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10、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
11、封建社会时期的学前家庭教育,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保健等方面。
12、《黄帝内经》使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成书于秦汉时期。
、我国古代建立专门的慈幼机构起步较晚,它开始于处在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宋代。
慈幼机构的名称当时主要有慈幼局、举子仓、育婴社等。
13、慈幼机构第二次大规模的建立是在清代,清朝的慈幼机构主要是育婴堂。
14、贾谊是汉代最早提倡胎教的教育家。
15、1902年,张百熙奉命拟草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
1904年初,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16、《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
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7、《劝学篇》中,详细论述了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教育思想。
18、我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学前教育史-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学前教育史1.1904年初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正确答案: B2.1904年颁布实施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正确答案: B3.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这个学制将学堂改为学校,蒙养院改为蒙养园。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正确答案: C4.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与陈鹤琴被并称为“南陈北张”,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A.张之洞B.张雪门C.张宗麟D.张贻侗正确答案: B5.《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提出了蒙养院的办学宗旨为( )。
A.蒙养家教合一B.政教统一C.政教分离D.文道结合正确答案: A6.创办于1903年,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A.湖北武昌蒙养院B.湖南蒙养院C.天津严氏蒙养院D.福建公立幼稚园正确答案: A7.南京鼓楼幼稚园由东南大学教授()在自家客厅创办,是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
A.陈鹤琴B.张雪门C.张宗麟D.熊希龄正确答案: A8.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对儿童进行社会公育的机构名为()A.仓B.庠C.校D.廪正确答案: B9.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即为()。
A.教养制度B.保傅制度C.保育制度D.三母制度正确答案: B10.张雪门于1966年出版了《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初步形成了他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A.生活课程B.五指活动课程C.行为课程D.高瞻课程正确答案: C11.明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著《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A.贾谊B.颜之推C.康有为D.王守仁正确答案: D12.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儿童公育的主要内容有生存教育、做人教育、社会教育以及()。
A.语言教育B.体能教育C.道德教育D.宗教和艺术教育正确答案: D13.著名的故事《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教育幼年时的孟子而“择邻处”,这说明了幼儿教育应注意()的教育原则。
蔡元培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社会即学校 2.社会即学校
首先, “社会即学校” 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 说以社会为学校。就是把整个社会活动作为教育 的范围。 其次, “社会即学校” 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拆除学校围墙,依据社会的需要、利用社会的 力量、在社会中创建新型的学校,即把工场、农村 与学校、社会打成一片的学校。
(二)办学原则----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 蔡元培认为,大学之大,就体现在“囊括大 典,网罗众家”上。他主张,无论何种学派 ,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即使观点彼此 相反,也应让他们并存发展。他提出以“循 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为办学方 针。
• 另一方面就是网罗各方面人才来北大执教。聘用 教员的惟一标准就是学术造诣,其他如思想倾向 、学术派别、年龄资历、个性特征等等都是次要 的,甚至可以根本不顾。反之,对于学术水平不 够的,不论名望有多高,背景有多大,一律裁减 。
• 2.教授治校
• 首先建立了评议会,每5名教授选举评议员一人, 全校共19位,校长担任评议长,凡涉及校务全局 的兴废举措,均需经评议会审核通过。 • 第二,设立了教授会,各系共11个学科教授会,系 主任由各学科教授公举,任期三年,其职责是分 管各学科的教务和教学工作。
• 经过蔡元培的改革,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 变化,民主气息极浓,成为全国著名的学术中心 和新思潮的发源地。北大的改革对中国高等教育 也产生了强烈影响,许多改革经验为其他高校所 吸收,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 蔡元培要求教育独立于政党的理由是:
• 一、教育是要均衡地发展人的个性与群性,而 政党是要制造一种特别的群性来扼杀个性。 • 二、教育是求远效的,其见效的周期较长,而 政党的政策是求近功的,二者的目标相悖。 • 三、政党政治具有不稳定性。“若把教育权也 交与政党,两党更迭的时候,教育方针也要跟 着改变,教育就没有成效了。”因此,“教育 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政党以外”。 • 教育与教会亦不相容。教育是进步的,教 会是保守的;教育具有许多共性,是自由的, 而各种不同的宗教之间则具有巨大的差异,彼 此对立而不相容,若把教育权交与教会,便恐 不能绝对自由 。
近代教育家那些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
他号召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回到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中间去。并身体力行,将“科学与民主”的口号,转化为文化启蒙、科学启蒙、民主启蒙与个体意识启蒙的具体实践。在他的倡导下,一大批中高级知识分子,包括学有所成的留学归来的博士、硕士,纷纷舍弃了城市中待遇优厚的职位与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携妻将雏,来到乡间,开始了乡村建设的实验,掀起了现代史上著名的“博士下乡”运动。
提出“活教育”理论,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现代中国人”包含5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五四”运动之后,晏阳初回到中国。与朱其慧、陶行知等人创建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任总干事。先在长沙、烟台等地进行城市平民识字教育实验。1926年之后,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选取河北定县作为“社会改造实验室”,进行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实验。试图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医治中国社会的“愚、穷、弱、私”四大病症,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与本土化,以及为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行探索。
提出五指教学法,主张幼儿教育如同手指与手掌,应当涵盖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文5种其本项目,手指与手掌骨肉相连不能单独而存,要注意教材的连贯性及整体性。
此外,家庭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普及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的知识,使广大家长都能对自己的子女有个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
第二编-中国近代学前教育3(复习资料)
04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3——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一,【蔡元培】【大纲】识记: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尚自然、展个性 3 学前儿童公育领会:1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2学前儿童美育的要义1,蔡元培,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任中国教育会会长,毛泽东称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 蔡元培“军国民教育”指的是对国民的体育 P1584. 蔡元培“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P1595.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
是“五育”的“中坚”。
即自由、平等、博爱。
6,蔡元培,世界观教育,是其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
P1607,蔡元培,美感教育,即美育。
以陶养感情为目的。
8,蔡元培的儿童教育主张:“尚自然”“展个性”。
P1619. 蔡元培指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P161▲▲10,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中,提出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11. 蔡元培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中,小儿一岁断乳后,就送到蒙养院受教育。
P1621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的首倡者。
《美育实施的方法》中提出。
13. 蔡元培,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
P16314. 蔡元培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公育。
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
P16315. 蔡元培,把幼稚园视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过渡机关”。
P164▲名词解释1:蔡元培的儿童教育主张:“尚自然”“展个性”。
P1611,蔡元培指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2,这种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主张,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批判封建儿童观的思想武器。
▲名词解释2: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P161-1621,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中,提出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学高为师的名人素材
学高为师的名人素材有:
1.徐特立:徐特立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注重实践,善于引导学生独
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
他的教育理念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陶行知:陶行知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
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师德榜样。
3.马寅初:马寅初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他注重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他的教育理念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4.黄炎培:黄炎培是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注重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他的教育理念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5.蔡元培:蔡元培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倡导兼容并包、思
想自由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师德榜样。
学前教育史四-五章
4.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该园进行的实验包括: (1)草拟生活纲要——分全年、一月、每 周和当天 (2)寻找生活材料 (3)试用生活法 户外生活要多;注意卫生;注意读法
三、幼稚园师资的培训
1932年颁布的《师范教育法》和1933年颁布的《 师范 学校规程》,对师范幼稚科的设立作了具体的规定。 (一)南京女子中学 旅宁第一女学——粹敏第一女学——宁垣属女子师范学 校——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南京女子中学 1922年,在校长张默君的主持下,设立幼稚师范科。 (二)集美幼稚师范学校——设立宗旨:集合闽南有志于幼 稚教育的分子,研究现代闽南的幼稚教育,培养时代性、 地方性良好的幼稚园和小学低年级教书及社会子女,学制 四年。注重学生的专业训练及实际教学技能的培养。
幼稚园——民国中后期幼教机构的统称。西方传 教士办理的幼教机构最早使用此名,此后国人自 办的幼教机构亦有使用此名者,《壬戌学制》后 统一使用此名。幼稚园既可单设,亦可附设;办 理宗旨依照“儿童本位思想”,侧重于“谋个性 之发展”;教育对象确定为3—6岁的男女儿童; 初对保育内容无明确规定,1929年后规定为音乐、 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 餐点7项,它具有教为浓厚的美国色彩,是杜威实 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结晶。
(二)吸收留学生赴东、西洋接受幼教专业训练
1.日本 1901年、1902年 日本实践女子学校附属中国女子留 学生师范工艺速成科 2.美国 1908年,庚子赔款
(三)直接任教于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
如武昌蒙养院、湖南蒙养院、四川女子师范学堂
(四)翻译教材,出版幼儿读物
第五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1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
探索教育家精神的例子素材
探索教育家精神的例子素材《探索教育家精神的例子素材》素材一《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
我记得有个特经典的事儿。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个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那阵仗可吓人了。
要是别的老师啊,估计拉过来就狠狠批评。
陶行知呢,他很冷静,当场就让男生去自己办公室等着。
这就跟一般老师处理方式不一样了。
然后陶行知干啥去了呢?他回去拿了一颗糖。
他回到办公室,找到那个男生,微笑着说:“这颗糖奖励给你。
”男生当时就懵了,心里肯定想我犯错误了怎么还给我糖呢?陶行知不急不忙地说:“我让你到办公室来,你就来,很听话。
”男生这才恍然大悟接过糖。
接着陶行知又拿出一颗糖说:“这颗糖也给你,我调查过了,你是因为那同学欺负女生你才用砖头砸他,要是这样的话,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男生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这心里肯定又惊又喜。
然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我刚刚跟你讲了道理,你能接受批评并且认识到自己砸人是不对的,这很不错,这颗糖是奖励你的知错能改。
”这时候的男生,估计是又惭又悔。
没等男生反应过来,陶行知又拿出第四颗糖:“这颗糖是给你的,因为你很诚实。
我问你为啥砸人的时候,你准确地告诉我了原因。
”男生捧着四颗糖,都感动得哭了。
陶行知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是不按常理出牌。
不打骂,就用这样巧妙又温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对错,还让学生内心受到鼓舞和触动。
这就是教育家精神,有方法,懂孩子。
素材二《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北大》蔡元培在北大当校长的时候那可是干了一番大事业。
我听说啊,那时候的北大,就跟个大杂烩似的。
有各种思想流派的人,但也有很多旧的、腐朽的作风。
蔡元培来了之后啊,就奉行他的兼容并包精神。
就说招老师这事儿吧,他可不管你是新派还是旧派,只要有学问就行。
像辜鸿铭,这人很有意思,头上还留着小辫子呢,在思想上那属于守旧的一派。
别人都觉得这家伙有点老古董,不适合在新北大。
蔡元培可不管,他觉得辜鸿铭学问大着呢。
于是把辜鸿铭请到北大来当教授。
蔡元培与陶行知高等教育思想之比较
蔡元培与陶行知高等教育思想之比较作者:王依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10期[摘要]蔡元培与陶行知均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二人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对我国近代教育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二者的高等教育理念进行了探索,从办学理念、师资理念、课程理念以及管理理念四个方面来比较二者高等教育思想之异同,以期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蔡元培陶行知高等教育理念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大教育家,中国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杰出代表,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体制的奠基人。
他不仅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担任民主共和国的第一任教育总长。
在其逝世后被毛泽东在喻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陶行知(1891—1946年),徽州歙县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
他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了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
蔡元培与陶行知同为中国近代的伟大教育家,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所不同,关注的焦点有所区别,教育思想体系有所差异,但二人都是在国家动荡的大环境下以教育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二人的思想既相互区别又存在相似之处。
一、办学理念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①明确了把大学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宗旨。
其任北大校长期间,反复强调该宗旨,进一步提出“大学应该研究纯粹的学问,要为学术而学术,而不能以实用为目的,大学的任务在于研究学理。
”②可见蔡元培对学术的追求是非功利性的。
陶行知则始终坚持以“教育为公”为办学宗旨,尤其在他创办的社会大学中,他阐述的新的大学之道为:“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③其认为在高等教育领域,要造就的人才不仅要为“正当之国民领袖”,更要为“健全之公民”,特别强调一切学问都要指向为人民谋幸福。
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二、改革北大及其高等教育思想
(1)整顿校风,改变学生观念(关于大学性质问题)
北大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大)“老爷”式的学生继续下来的,官僚积习很深,当时学生入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升官发财的阶梯,对学问则无兴趣,上课瞌睡,或看杂书。1916年底,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先作了一番调查研究,认为整顿北大的办法,第一是改变学生的观念。
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生活来进行。
其四,由于生活多种多样,有好坏、进步落后之分,故教育也有好坏、进步落后之别,只有过上好的、前进的生活,才能接受好的、进步的教育。
提出依据:一是中国教育现状,长期以来脱离生活实际。二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非将来生活的准备。”主张将社会上的生活引入学校,从而获得经验与能力。陶则进了一步。
蔡元培主张学术分校,大学专设文、理二科,在当时还有反对“重术而轻学”风气的积极作用。蔡元培不仅主张文、理科与应用学科分别设置,而且还主张沟通文、理科。
三、论教育独立
1922年3月,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了教育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政党与教会的影响,教育为什么要独立呢?第一,他认为,教育是发展人的能力,完成其人格,不是将他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别种目
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主张教育脱离政党、教会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交给教育家办理,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反对西方教会文化“渗入教育”,在中国独立、自由地发展教育事业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无疑,在当时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主张教育脱离政党、教会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交给教育家办理,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反对西方教会文化“渗入教育”,在中国独立、自由地发展教育事业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无疑,在当时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人文素养-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人文素养-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五一并举”思想:
1.军国民教育
2.实力主义教育
3.公民道德教育
4.世界观教育
5.美感教育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是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推进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掀起了实用主义思潮,用于改造中国平民教育,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先声。
)
1.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蕴含了教育内容,脱离生活的书本教
育是不可行的。
2.社会即学校: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可以提供人们今后发展
的一切知识,技能,方法,反对“读死书”。
主张以社会场所为教育场所。
3.教学做合一:改教授方法为教学方法,以教为主改为以学
生为主,学生的学又要以做为核心。
4.论儿童教育:儿童的潜力值得开发,要解放儿童,尊重儿
童的自尊心,潜力.。
新中国学前教育史上名词解释、论述、填空
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保傅制度2、“备三母”制:3、朱熹的“眼前事”4、“三、百、千”5、蒙养院6、幼稚园7、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8、蔡元培的儿童教育主张:“尚自然”“展个性”。
9、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10、行为课程11、陶行知,幼稚园“新大陆”= 陶行知幼稚教育的服务方向12、陶行知,幼稚园的三种大病13、'整个教学法'14、社会化幼稚园课程15、《幼儿园暂行规程》(简称《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纲要》(简称《暂行纲要》)16、《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17、中国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8、1996年,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19、《儿童权利公约》;20、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体育训练21、五指活动?论述1、颜之推提出的学前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2、试析康有为的婴幼儿教育思想。
3、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多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4、中国学前教育从传统的家庭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的必然性5、幼稚园行为课程教学法的要点和基本精神6、陈鹤琴对学前教育科学化、中国化的贡献及其意义7、陶行知对幼儿教育民族化、科学化的贡献及对当今幼教的启示8、分析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经验和局限答案名词解释1、保傅制度所谓的保傅制度,是指我国古代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2、“备三母”制:所谓的“备三母”制,是指我国古代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3、朱熹的“眼前事”在教育内容上,朱熹提出,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的“眼前事”去教他们,就教者而言,是“教事”,就孩子而言是“学其事”。
他认为学必自近者易者始,并认为学问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开始,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
儿童主要是学习眼前日用之事,是“知之浅而行之小也”。
4、“三、百、千”三:宋,王应麟《三字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
蔡元培与陶行知德育思想之比较研究(论文)
2013.No1摘 要 蔡元培和陶行知的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人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值得研究。
本文主要从德育的地位和作用,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法方面进行比较,对蔡元培和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做一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蔡元培 陶行知 德育 比较蔡元培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杰出的教育家,毛泽东赞赏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陶行知作为新中国教育之父,毛泽东称他为“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们提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作为教育的核心,道德教育,两人都有过深辟的论述,并在一些问题上有一致的看法。
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他们的德育思想有所差异。
通过对蔡元培与陶行知德育思想进行比较,挖掘其独具特色的德育思想。
1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蔡元培和陶行知都强调德育在培养人才中居于首位的思想,并把其放在治国安邦的战略高度,突出其重要作用。
其不同点在于,蔡元培认为德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革新之人才,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反对专制社会。
而陶行知则是为了培养“追求真理做真人”的一代新人,通过真善美的思想启发青年的爱国热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奋斗。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培养具有“共和国民健全人格”的需要,而这种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以德育为根本的。
在1912年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上,蔡元培指出:“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养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
”[1](P11)他确立了公民道德教育的“中坚”地位,并充分肯定了道德教育在富国强兵,安邦治国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蔡元培还认为德育有助于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
面对当时“私德不修,祸及社会”的状况,乃至当时的高等学府也备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此他非常不满。
他力图通过学校德育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以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
由此可见,在蔡元培看来,德育对培养完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有重大的影响,必须抓住德育这一根本。
关于中国历代教育思想家对学习定义的整理以及学习观的比较
前言:
在中国古时候,一开始学与习是分开的。
“学”是指人的认识活动,主要是各种直接和间接 经验的获得;
“习”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理解所学内容 和巩固知识、技能,有温习、实习、练习之意。
学习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整理
历代教育家对 学习定义
名况,又名荀卿、孙卿,战国时赵国(今山西安泽) 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大师。
荀子的主要学习观点有: “学不可以已”---树立正确的终生学习观; “其唯学”——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始乎诵《书》,终乎读《礼》”---重视经典教育和 德育教育;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创新学习方法。
潘自由《学习论》:学习,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它
是客观世界在主体中内化并使主体发展的过程。
《大学学习学》,王文博主编:人类的学习是学习
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使客体在主体中内化并使主体意识、行为发生 效应的过程。
《学习学概论》,王泽普主编:学习就是人们在生
活、实践、做人的活动中获得经验,并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知行统 一”的活动。
陶行知所倡导的学习观: 虚心下问,努力好学; 专一有恒,择一而壹; 百折不回,韧性战斗。
蔡元培
(1868-1940): 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一生除旧布新,锐意改革,其五育并举、教 授治校、教育独立等思想均流传深远,影响了不止一代人。
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 统一体。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 经验或理论,只能 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是两个世界的桥梁。 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 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的求学之路
•
回都 怀 监 学 为 教 入 伊 大 院 育 年 国受 着 ” 师 师 育 哥 利 学 。 。 幼 。到 “ 。 范 。 , 伦 诺 文 后 入 时 教要同“获以比大学又杭接 育使年都哥杜亚学系入州受 ”全秋市伦威大,就南广西 的中天学比、学后读京济方 宏国,问亚孟研又。金医的 愿人他总大禄究转入陵学教
近之 所 而 低 育 千 陶 代浪 奋 为 , , 万 行 教, 发 他 官 他 万 知 育冲 的 的 衔 的 劳 为 史撞 民 教 越 教 苦 了 的出 众 育 来 育 大 使 最了 如 所 越 约 众 中 强中 大 觉 小 办 受 国 音国 江 悟 , 越 教 千 、 。
•
鞠 躬 尽 瘁 的 一 生
蔡先生对人非常宽宏大度。别人如有长处,他总是 公开赞扬;别人如有过错,他总肯原谅。
这可在他主持北大时,对于聘请教授采取兼容并 蓄的态度见到;当时北大有提倡白话文的胡适和钱玄 同,有极端维护文言文的黄季刚和刘申叔,有拖着长 辫子的辜鸿铭,有朴学大师章太炎,有洪宪六君子之 一的刘师培,有戊戌维新的梁启超,有讲昆曲的吴梅, 蔡先生都让他们各本所学,尽量地发挥各人特长,在 我国大学教育方面留下美谈和典范;这固然是由于蔡 先生深刻而明智的远见所使然,但若不是他有宽宏大 度的胸襟,实难做到。
•
•
三 大 教 育 原 理
又一创新:“小先生制”
• 早在1923年,他编写《平民千字课》,即
大力推行平民教育。他要使教育知识成为 像空气一样普遍的东西,而小先生制正是 最好的途径。“因为小先生早上学两个字, 晚上便可以把这两个字拿去教别人,此刻 学了一种知识或技能,彼时即可以把这件 知识或技能去交给别人,他不像大先生一 样要薪水。所以我们可以不花经费把教育 普及出去”。
教育思想史
教育理想:主张“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建立四通八达的民主社会”;
教育准则:坚持道德至上的教育原则,奉行“千教万
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陶行知的 “真”与孔子的“仁”在教育理念和道德目标上一脉相承;
教育策略:基于知行关系的深刻理解,提
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重要论 断。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
“思想自由”、“兼容 并包”,是蔡元培任北京大 学校长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他认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 高深学问。大学是“囊括大 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应 该广集人才,容纳各种学术 和思想流派,让其互相争鸣, 自由发展。
蔡先生对待别人非常宽宏大度,但律己却极严格,他 对待学生向重身教,以身作则,故能事事光明磊落,时时 无所愧怍。他一生的言行取舍,皆以「礼」为准则,真是 做到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的地步。他自奉非常俭约,先后做过三年的部长和 大学院院长,做过十年的大学校长,又担任十余年的中央 研究院院长,但除了几千册图书外,两袖清风,毫无积蓄。 他在上海所住的房子,还是由朋友和学生集款购赠的。他 逝世以后,家庭的开支,子女的教育费,还时常靠朋友和 学生的接济。蔡先生持身的廉洁,由此可见。
学不 教 的在 学 中教 做 心, 合 ,而 一 也在 : 是教 先 教学 生 的。 的 中做 责 心是 任 。
•
有来 社 教能 教 给 生 教, 会 育发 育 生 活 育哪 即 。出 。 活 即 ,里 学 力 教 以 教 没有 校 量 育 教 育 有生 : 而 要 育 : 时活 自 成 通 , 生 间, 有 为 过 用 活 限哪 人 真 生 生 教 制里 类 正 活 活 育 。就 以 的 才 来 史
蔡元培
蔡元培 1868-1940 我国著名的 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为发展中国 教育文化事业功绩卓著。毛泽东称 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是20世纪中国资本主义教育 制度的创造者。他的主要教育思想 为:建立以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 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 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 桥梁,建立体、智、德、美四育和 谐发展的教育体系。
蔡先生在学问和事业上都有大成就,一 方面固然靠他的天资,而另一方面则靠他的勤勉。蔡先生一生随时 随地都在学习中。到德国后,他首先学习德语;一年以后,进入莱 比锡大学苦读,三年之内选读了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心 理学、美学等科目,只要时间不冲突,他都尽量选听。他又进入实 验心理学研究所和世界文明史研究所研读,并在课余另请讲师到他 寓所,为他讲授德国文学。蔡先生以翰林之尊、年届不惑,远涉重 洋,学习如此多的科目,其苦学精神实在值得钦佩。
蔡先生十一岁丧父,兄弟三人全靠母亲周 氏抚养。母亲非常贤能,当蔡先生父亲去世的 时候,世交朋友以蔡先生兄弟孤苦无依,拟替 他们募捐以赡养他们,并供蔡先生读书,但被 周氏婉拒。她时常典押衣饰,克勤克俭,抚养 诸儿成立,每以「自立」「不倚赖」勉励他们, 常对他们说:「每有事与人谈话,先预想彼将 作何语,我宜以何语应之,既毕,又进省彼作 何语,我曾作何语,有误否?以是鲜偾事。」
遗 言 太 沈 痛 莫 作 空 头 文 学 家
蔡元培是鲁迅的好朋友, 当年曾骋 请鲁迅当北大文科讲师讲授《中国小 说史》, 1936年鲁迅去世时, 蔡元培 为他写挽联, 该副对联还挂在蔡元培 的故居里。
著 述 最 谨 严 非 徒 中 国 小 说 史
第九章
第十节 陶行知的生平与学说
陶行知的生平与学说
饱读诗书连ຫໍສະໝຸດ 皆捷蔡先生从小就翻阅史记、汉书、困学纪闻、文史通 义、说文通训定声各书。十三岁时拜经学名宿王子庄为 师,学八股文及宋儒之学。蔡先生对于中国旧学曾下过 苦功,所以他能连试皆捷,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中 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六岁补翰林院庶吉士,二 十八岁补翰林院编修。他在少年时期,已名动公卿,曾 被常熟宰相翁同龢誉为:「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 也。」由此可见蔡先生旧学根基是如何的深厚。
贯通中西的学问
蔡先生不仅对中国旧学有相当的基础,而且对西方的学术也 很有研究,于吸收之外加以消化和批判。蔡先生对于中西文化问 题的看法最足以说明这点:他一方面推崇中国旧有的文化,一方 面又主张对国故以客观态度、科学方法,重新估价,重新整理; 他不讳言中国文化的缺点,但也批评西方文化的弊病;他虽然主 张吸收欧美文化,但并非无条件的模仿,而主张有选择的吸收; 他又主张融合中西文化的长处,创造适合时代的新文化。这些言 论惟有贯通了中西学问的人,才能见到,才能说出。
陶行知简介: 求学之路:
生活教育六时期:
教育思想史: 三大教育原理:
• 陶行知(1891--1946),汉族,安徽歙县 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 主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 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提出 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 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 《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