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根轨迹法和频率特性法对鱼雷侧向运动控制系统进行动.
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版教学设计 (2)

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版教学设计1. 前言鱼雷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复杂的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水下探测、海洋资源调查、钻井平台和潜水器等领域。
本教学设计旨在介绍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第二版,涵盖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2.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其设计和实现方法,具备自主研发和应用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了解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掌握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熟悉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具备自主研发和应用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系统框图和原理图系统框图和原理图是鱼雷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本部分将详细介绍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和原理图。
3.2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关键,本部分将详细介绍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包括传感器选择和接口设计等。
3.3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本部分将详细介绍鱼雷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包括系统架构和程序设计等。
3.4 系统实现系统实现是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最终目的,本部分将介绍鱼雷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系统调试和测试等。
4.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理论讲解 + 实践操作”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第一周:系统框图和原理图的讲解和绘制;•第二周:传感器选择和接口设计的讲解和实践;•第三周:系统架构和程序设计的讲解和实践;•第四周:系统调试和测试。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教学设计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知识测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项目成果等,其中项目成果将作为最终评价指标。
6. 结语鱼雷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复杂的控制系统,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具备自主研发和应用的能力,为学生的技术培养和就业发展提供支持。
水中导弹鱼雷制导技术

• 采用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数字 计算机来分辩真假目标。
• 原理:计算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频 谱分析,并与计算机内存的目标信息 对照以识别目标;或者对目标进行频 率响应测量,根据它的特征值进行鉴 别。
• 随着大容量、高速度、智能化、小型 计算机的出现,鱼雷制导性能将会大 大改进。
制导技术趋向
• 利用水下污染自导
系统、导引控制系统和动力推进系统等。
制导技术的产生
• 现代鱼雷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坏性大的特点 ,可以说是 “水中导弹”。
制导技术的发展
制导技术的历史时刻
• 1899年,奥匈帝国的海军制图员路德格·奥布里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用它 来控制鱼雷定向直航,制成世界上第一枚控制方向的鱼雷,大大提高了鱼雷 的命中精度。
谢谢
• 70年代后,鱼雷采用了微型电脑,改进了自导装置的功能,增强了抗干扰和 识别目标的能力。
•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鱼雷的研究、改进和制造,目的是使鱼雷更轻便, 进一步提高命中率、爆炸力和捕捉目标的能力。
制导技术的发展
• 直航鱼雷
• 从鱼雷问世到二战前所用的鱼雷都是无制导的直航鱼雷,是一种近程快速、 威力大的反舰武器,但是由于鱼雷上没有自导装置和非触发引信,单发命中 概率很低,为了达到攻击目的必须几条鱼雷同时齐射。
舰艇反鱼雷技术

所 以 , 力发展 舰 艇反 鱼雷 技术 是 提高 其生存 能 力进 大
已具 备 了基 于先进 信 号处 理技 术 的反 对抗 能力 , 必 这
将 降低其 效 能 。声 对 抗 器 材 对 尾 流 自导 鱼 雷 这 类 非
声 自导武 器 则无 能 为 力 。必 须 研 究 新 的 反 鱼 雷 即
1 1 非杀伤 .
非 杀伤 手段 指 的是 舰艇 采取 降 噪 、 动 等措施 对 机
抗 鱼雷 攻击 。 1 1 1 降噪 技 术是舰 船 各 个设计 阶段 都 要考 虑 的重 . .
要 因 素
降噪 的途 径主 要是 在舰 艇外 壳 涂消 声器 材 、 消 装
声 瓦 片 、 进 舰 艇 外 型 及 改 进 螺 旋 桨 设 计 和 制 造 工 改 艺 , 振降 噪等 。安 静 性 已成为 衡量 舰艇 性 能 的重要 减
声 对抗 器 材等 软武 器 的 出现 , 根 本上 改变 了单 靠硬 从
式声 诱 饵 、 自航 式声诱 饵 、 浮式 声诱 饵 、 浮 式干扰 悬 漂
器、 自航 式 干扰 器 、 浮式 干 扰 器 及 气 幕 弹等 ( 漂 见
表 1。 )
表 1 典 型 水 声 对 抗 器 材 简 表
2 天 津市全 红 电子装备 新技 术发展 有 限公 司 , 津 ,0 3 5 . 天 308 )
摘 要 : 对 目 前舰艇反鱼 雷技 术中的非杀伤 、 软杀伤和硬杀伤 等 比较 先进的手段 进行 了阐述 , 并在此 基础 上
分 析 研 究 了舰 艇 反 鱼 雷 技 术 的 发 展 趋 势 。
第 9期
鱼雷 防御 技术 。
王 新华 , : 等 舰艇 反 鱼 雷技 术
鱼雷的智能化原理与应用

鱼雷的智能化原理与应用1. 引言鱼雷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下作战武器,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海军领域。
然而,传统的鱼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限制和不足,无法适应现代水下战争的需要。
为了提高鱼雷的作战效能和战场适应性,智能化技术开始被引入鱼雷系统中。
本文将介绍鱼雷的智能化原理与应用。
2. 鱼雷智能化的原理鱼雷智能化的原理主要包括感知与控制两个方面:2.1 感知鱼雷的智能化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以实现对目标的感知。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声呐、雷达、光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探测周围的声波、电磁波和光线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2.2 控制鱼雷智能化的控制是指通过算法和逻辑控制鱼雷的行为和动作。
智能化控制通常包括航向控制、深度控制、速度控制等。
这些控制需要结合传感器的输入信息进行实时调整,以实现精确的目标追踪和打击。
3. 鱼雷智能化的应用鱼雷智能化的应用可以提高鱼雷的作战效能和适应性,在水下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个鱼雷智能化的应用场景:3.1 目标识别与追踪通过智能化的目标识别算法,鱼雷可以实时分析周围环境中的目标,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追踪。
鱼雷可以根据目标的特征,例如声音、射频等进行准确的目标判断和跟踪,以实现精确的打击。
3.2 自主导航与规避障碍物智能化技术使得鱼雷具备了自主导航和规避障碍物的能力。
通过集成GPS、惯性导航系统以及环境感知传感器,鱼雷可以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进行路径规划与调整,以避开障碍物并寻找最佳的攻击位置。
3.3 多目标协同攻击鱼雷智能化的应用还可以实现多目标的协同攻击。
通过对多枚鱼雷进行协同控制和通信,可以实现对多个目标进行协调打击。
这种协同攻击可以提高打击效果和成功率,更好地适应复杂的作战环境。
3.4 电力控制与节能优化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鱼雷的电力控制和节能优化。
通过对鱼雷动力系统的智能控制和优化调整,可以降低电力消耗、延长续航时间,并提高整体的作战效能。
基于数据驱动控制的鱼雷侧向运动控制研究

鱼雷作为水下作战最有效的武器,其控制技术一
数据驱动控制是指受控系统控制器的设计不包含
直是国内外水下武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现代
受控过程数学模型鱼雷正朝着航行深度深,航行范围大,
线输入输出数据以及经过处理而得到的信息来设计系
航行路程远,航行速度高,雷体特征参数变化范围大等
期控制理论发展与重大应用的必然要求, 具有重要的
上面。 文献[1] 采用了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鱼
理论与现实意义,因此数据驱动控制理论的研究受到
法,解决了无法有效抑制鱼雷横滚的问题。 文献[3] 设
设暂态约束条件下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 文献[ 7] 研
雷侧向运动的控制律。 文献[ 2] 采用滑模模糊控制方
the world. A data⁃driven control based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research of lateral dynamics control of torpedo. When the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of torpedo are unknown, the input⁃output data is used to design the control scheme of the vertical
out. It is proved to be stable using Lyapunov stability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
posed algorithm.
Key words: data⁃driven control; sliding mode control; torpedo; lateral motion dynamics
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版教学设计

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和运维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实现,以及鱼雷自动控制算法的设计和优化。
二、教学内容1. 鱼雷自动控制系统概述讲解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板和算法等。
2. 传感器和执行器介绍鱼雷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水声定位仪、陀螺仪、加速度计以及鱼雷发射器等。
3. 控制板和程序设计讲解鱼雷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板和程序设计,其中包括单片机的选择、程序设计的基本框架以及编程语言等。
4. 鱼雷自动控制算法介绍鱼雷自动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其中包括PID控制和滤波算法等。
5. 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和优化实现鱼雷自动控制系统,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测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 + 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讲授部分教师采用PPT展示,同时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系统的实现过程;实践部分采用课程作业加实验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现和调试鱼雷自动控制系统。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课堂成绩和课程作业加实验成绩的综合评估方式。
课堂成绩占总成绩的40%,课程作业加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其中,课程作业占40%,实验成绩占20%。
五、参考资料•《控制工程设计基础》•《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六、总结通过本次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设计、实现和运维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也可以了解到传感器、执行器、控制板和算法等各方面的知识。
希望本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鱼雷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并在各自领域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措施及尾流自导鱼雷的对策

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措施及尾流自导鱼雷的对策朱邦元
【期刊名称】《鱼雷技术》
【年(卷),期】2007(015)005
【摘要】综合阐述了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措施及尾流自导鱼雷的对策,详述了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2种措施:尾流特征抑制和制造假尾流.尾流特征抑制包括尾流气泡合并法和尾流能量吸收法.在气泡合并法中应将换能器(或基阵)拖放到舰船螺旋桨尾流初始扩展结束、舰艏尾流和湍流边界层尾流的汇合处.能量吸收法吸收螺旋桨尾流中的机械能.这2种方法降低了尾流中微气泡数量,现有尾流自导鱼雷很难与之对抗.鉴于尾流自导鱼雷应能识别真假尾流,考虑真假尾流中气泡群运动特性的差异,建议用估计尾流回波瞬时频率均值的方法鉴别真假尾流,可在现有尾流自导系统中增加尾流识别电子部件,并补充修改工作程序和弹道程序,提出对抗假尾流的2个弹道设计原则.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朱邦元
【作者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5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630.34;TN972
【相关文献】
1.尾流自导鱼雷攻击规避机动水面舰艇研究 [J], 孙珠峰;吴奔;肖明彦
2.水面舰艇规避尾流自导鱼雷模型 [J], 黄文斌;陈颜辉;孙振新
3.悬浮式深弹在水面舰艇规避尾流自导鱼雷作战中的应用研究 [J], 孙续文;王炳魁;周明
4.水面舰艇纯机动规避尾流自导鱼雷方法 [J], 陈颜辉;孙振新
5.水面舰艇规避尾流自导鱼雷方法研究 [J], 赵向涛;寇祝;王佳婧;石志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动控制的发展过程

xxxx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论文《自动控制的发展过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09电子姓名XX学号20090702000X指导教师XXX论文名称《自动控制的发展过程》作者 XXX摘要:自动控制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操作,它是围绕着工业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1]它历经前期控制、经典控制前期、经典控制、现代控制、大系统理论阶段与智能控制理论阶段四个发展时期。
本文主要回顾了“自动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理论研究成果的简要介绍,掌握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系统理论知识理论框架,进而加深对“自动化控制理论”认知。
关键词:自动控制理论、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论框架结构控制论一词Cybernetics,来自希腊语,原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
[3]因此”控制”这一概念本身即反映了人们对征服自然与外在的渴望,控制理论与技术也自然而然地在人们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史中发展起来。
从远古的漏壶和计时容器到公元前的水利枢纽工程;从中世纪的钟摆、天文望远镜到工业革命的蒸气机、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从百年前的飞机、汽车和电话通讯到半个世纪前的电子放大器和模拟计算机;从二战期间的雷达和火炮防空网到冷战时代的卫星、导弹和数字计算机;从六十年代的等月飞船到现代的航天飞机、宇宙和星球探测器,这些著名的人类科技发明直接催生和发展了自动控制技术。
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
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尤其是近半个世纪工业实践的普遍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科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随着新型制造业的兴起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前期控制(Early Control)(1400B.C.-1900)1.发展事件回顾(1)中国、埃及巴比伦出现自动计时漏壶(1400B.C.-1100B.C.)孙武著《孙子兵法》(600B.C.)在古代具有反馈控制原理的控制装置就有了。
鱼雷航行力学

鱼雷航行力学鱼雷航行力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研究鱼雷的射行行为的学科,主要涉及研究鱼雷在海洋中的运动模式,包括其在各种海底环境中的运动轨迹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其目的在于通过动力学的数量化研究,为潜艇和舰艇的对抗行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为完成特定的任务提供必要的保障。
鱼雷航行力学主要研究鱼雷在海洋环境中的表现情况,根据海底环境和水压等因素,从气体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的角度,以定量的方法分析鱼雷的运动规律。
其研究对象包括气体动力学和液体力学作用于室外海洋环境中的运动机理及其影响,如水流规律、鱼雷沿着海床表面的行进过程、鱼雷与海床表面碰撞、推进器转动等。
鱼雷航行力学不仅涉及潜射性能研究,而且还涉及鱼雷多媒体运动的行为分析、其受力情况以及空气对它们的浮力影响等。
另外,鱼雷在运行过程中,周围环境可能会影响其轨迹,因此,还需要研究鱼雷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控制。
因此,要研究鱼雷航行力学,必须综合利用多种理论知识,如力学、气体动力学、流体力学,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海洋环境及其特定的环境中,推导出适用于潜射环境的特定方程,从而给出能够定量反映鱼雷射行行为的数学模型。
再根据不同参数来计算鱼雷的行进路线,实现自动控制,解决舰艇潜射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
有效的鱼雷航行力学研究对研制鱼雷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为研制新型鱼雷提供科学参考,还可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鱼雷,提高战斗能力。
鱼雷航行力学的应用不仅仅是潜射任务,而且可应用于侦察任务中,以及搜索和发现潜艇等任务,对于没有能力进行潜艇攻击任务的海军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鱼雷航行力学是一门涉及众多领域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它既可以提高舰艇潜艇的攻击能力,也可以用于侦察和搜索,是海军实现部署作战任务的重要保障。
因此,鱼雷航行力学的研究工作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以期获得更好的研究成果,为海军安全防御提供重要的参考。
鱼雷是怎样攻向目标的-

鱼雷是怎样攻向目标的?如果说到“地雷”,大家一定会想起电影“地雷战”中炸得日本鬼子魂飞胆丧的“大圆球”。
如果提起“水雷”,不难想像,一定是水中的“大圆球”。
而说到“鱼雷”,自然便成了可以像鱼一样游动的“大圆球”。
从外形上看,此时的鱼雷已经不是“大圆球”了,它要像鱼一样在水中运动,就需要加上“鱼头”、“鱼尾”、“鱼鳍”等,于似乎,“大圆球”被拉长。
就更像鱼了。
翻开《辞海》,鱼雷的释义是“能自行推进、自行控制方向和深度的水中兵器,似圆椎形,头部装有引信和炸药,中部和尾部装有燃料和动力装置等。
……有的鱼雷还有能自动捕捉目标的自导装置等。
”我国军标对鱼雷的表述是:“鱼雷是一种水中自动推进、引导,用以攻击水面或水下目标的水中兵器。
”以上对鱼雷的释义概括了它的三个基本属性,即:在水中自动推进或自航性,导引性,破坏性。
鱼雷的破坏性不难讲解也不难实现,只要有引信和炸药即可解决。
如何让鱼雷动起来,而且能自动地游向目标,这才是人们最关注的,也是鱼雷技术的关键。
如何让鱼雷动起来?要让鱼雷动起来,关键就是它的动力系统,这也是决定鱼雷速度和航程的重要性能指标。
一般来讲,鱼雷的动力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热动力和电动力。
在鱼雷航速、体积、重量一定的前提下。
航程取决于动力系统的比功率和能源的比能,而这两项指标,热动力都比电动力具有较大的优势。
热动力系统热动力系统一般包括能源(燃料)、发动机和推进器三部分。
发动机的种类繁多,有多缸往复或凸轮活塞发动机、斜盘发动机、涡轮发动机、燃气轮机及固体火箭发动机等。
它们的位置一般设在鱼雷的后段。
热动力系统采用的燃料有普通燃料(气、水、油)、单组元燃料(如奥托燃料)、多组元燃料(如奥托-Ⅱ+过氧化氢+海水三组元燃料)和固体燃料。
应用广泛的奥托-Ⅱ燃料是一种硝酸酯类燃料。
燃料在常温下一般是气态或液态的,只有固体火箭发动机用的火药是固态的。
由于鱼雷在水下航行,不可能像飞机和汽车一样从周围大气中取得氧气,因此它携带的燃料不但有燃烧剂还有氧化剂,空气、过氧化氢和纯氧就成了不可缺少的携带物。
江西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库(含答案)

为(
)。 A、 B、 C、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4、非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 数为H(S),当输入信号为R(S),则从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为 ( ) A、 B、 C、 D、 5、已知下列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应画零度根轨迹的是 ( )。 A、 B 、 C 、 D、 6、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 A、低频段 B、开环增益 C、高频段 D、中频段 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信号是时,系统的稳 态误差是( ) A、 0 ; B、 ∞ ; C、 10 ; D、 20 8、关于系统零极点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 、 如果闭环极点全部位于S左半平面,则系统一定是稳定的。稳 定性与闭环零点位置无关; B、 如果闭环系统无零点,且闭环极点均为负实数极点,则时间 响应一定是衰减振荡的; C 、 超调量仅取决于闭环复数主导极点的衰减率,与其它零极点 位置无关; D、 如果系统有开环极点处于S右半平面,则系统不稳定。 所示,其中,输入信号为单 位斜坡函数,求系统的稳态误差(8分)。分析能否通过调节增益 ,使稳 态误差小于 0.2 (8分)。 一 G(s) R(s) C(s) 图1
三、(16分)已知系统的结构如图1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若采用 测速负反馈,试画出以为参变量的根轨迹(10分),并讨论大小对系统性 能的影响(6分)。 图2 H (s) 一 G(s) R(s) C(s)
四、(16分)设负反馈系统如图2
五、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均大于0
,试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判断 系统稳定性。 (16分) [第五题、第六题可任选其一]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 A、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系统动态性能一 定会提高; 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第二章 鱼雷航行力学西北工业大学鱼雷自动控制系统

sin sin sin cos cos
5、坐标变换矩阵之间的相互转换
根据两个直角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具有正交性,可得以
下关系
Ct Cb
Ct T CbT
Ct0
C0t T
Cb0
C0bT
同时,还可按以下传递关系对各坐标系进行相互转换
Ctb CtCb C0 C0bCb
Cb0
Cbt Ct
四、 运动自由度
鱼雷运动有6个自由度。 3个线运动(重心运动):①向前(前进运动);②上下(爬潜运 动);③左右(侧移运动)。 3个角运动(绕重心运动):④俯仰运动;⑤偏航运动;⑥横 滚运动。 上述6个自由度运动可分为纵向运动和侧向运动。 纵向运动包括:①前进运动;②爬潜运动;③俯仰运动。 侧向运动包括:①侧移运动;②偏航运动;③横滚运动。
等速直航爬潜运动10zv???????????ey??常数??常数22222sin0?cos0cossinsinzx?y?y??emye??ebatpatapaaxbxbh?????????????????????????????????????淘宝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旺旺有心成晨陈建成21cos0th?????sinxtpa???????纵向运动的线性化方程以定常水平直航运动作为基准依据小扰动原理111?12?14?21?22?23?24?2?ttttttttttzeaaaaaaab??????????????????????????淘宝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旺旺有心成晨陈建成2211131?32?33?34?3?43?52?54?61?tttttttttttzzezeeaaaabaytaaxta???????????28鱼雷侧向运动侧向运动的原始方程11111111111111111111coscoscoscossinsin??cossincos???cossin?sin?txxzyyzxbyyyxzxzyybbbm?ztjjjmbzhjjjmbxztz???????????????????????????????????????????淘宝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旺旺有心成晨陈建成2311111?cossinsec??cossintan?cossiyzxyzez?????????????sin??????ncoscoscoscossin???sincoscossinsinsinsin?sincossinsin???sincoscos???cossincoscossin?sinsincoscos?cossinsin????????????????????????????????1111111120202003303520200553500?sinyy??yz?z??rz??yyyymzr??rmybyeem?ataajaaxatzz???????????????????????????????????????????????????????无横滚的侧向水平运动方程淘宝才智在线才智在线旺旺有心成晨陈建成240s????11114142?43?445152?53?540sin??yryyryekkkkkkkkz?????????????????????????????????????????????????侧向定常运动1
未来海战的杀手锏新概念武器之超高速_超空泡_反鱼雷鱼雷武器

人们在科幻读物和科幻电影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可怖的情景:死光、电火、射束等神秘杀手会使敌手的导弹、火炮、火箭等在瞬间化为灰烬;狂风巨浪、天崩地裂等凶险天象会使敌手的庞大舰队立马陷于万劫而不复的境地;瘟疫、声响等无孔不入的死神会使敌手的千军万马在不知不觉中横尸遍野;而微生物、病毒等看不见的幽灵又会使敌手先进的战斗机群在数秒之间变成一堆废钢烂铁……。
随着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有谁敢说这些神话般的、乍听起来似乎是痴人说梦的战争场面不会展现在世人面前呢?近30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大国在继续完善其核武库的同时,又纷纷投入巨资,殚精竭虑地竞相开发一些足以翻江倒海、惊天动地的杀手锏式武器,以图实现其独步海洋、独霸世界的目的。
可以想象,这类新概念兵器一旦投入使用,战争(包括海、陆、空、天、电五维战场)的场面将更加惊心动魄,战争的样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整个军事领域必将出现一场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革命。
[ 超高速武器 ]所谓超高速(又称高超声速、极超声速、极速)武器,系指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的作战飞机、导弹、炮弹等一类的有翼或无翼飞行体。
超高速武器虽称不上是一种纯粹的新概念武器,但其大大超过声速的飞行速度和闪电般攻击目标的能力却被军事科学界视为飞行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和现役超声速武器的重大突破,它将更能适应未来高节奏、非接触战场的需要,成为当之无愧的空中超级杀手。
飞得更快、更远、更高,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锲而不舍的追求。
自人类于上世纪初叶实现有动力持续飞行以来,飞行体的速度一直在不断得到提高。
1964年,美国SR-71高空侦察机创下了3.2马赫的飞行速度纪录;之后不久,美国航天局的X-15试验机用火箭助推方式又创下了5.3马赫以上的极速飞行纪录。
在这之后的30多年里,限于工程和技术上的原因,高超声速飞行技术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
90年代中期,以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为标志的超速飞行技术研究终于获得重大突破,超高速武器随之进入先期技术开发阶段。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期末试卷及答案5套

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所谓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对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目标要求等进行,使之按照预定的方案达到要求的指标。
2.按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类,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系统、系统、系统。
3.过程控制系统的要求、、经济性。
4.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主要有,和根轨迹法等几种分析方法。
5. 对数幅频特性L(ω)或它的渐近线大多与lgω成关系。
因此,若以L(ω)为纵轴,lgω为横轴,则其图线将为。
6. 热电阻Cu50中的“Cu”是指,“50”是指。
7. 电容式压力变送器由测量部件、和三部分组成。
8. 执行器按其能源形式分为液动、、三大类。
9. DCS是指。
10.串级控制系统能迅速克服进入回路的扰动,改善控制器的广义对象特性,容许回路内各环节的特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而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控制品质。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分)1、控制系统时域分析中,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A. 阶跃函数B. 脉冲函数C. 斜坡函数D. 正弦函数2、与开环控制相比较闭环控制的特征是()A.系统有执行元件B.系统有控制器C.系统有放大元件D.系统有反馈环节3、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
A. 90°B. -90°C. 0°D. -180°4、根据对象特性来选择控制规律时,对于控制通道滞后小,负荷变化不大,工艺参数不允许有余差的系统,应当选用( )控制。
A.比例B.比例积分C.比例微分D.比例积分微分5.如果系统不稳定,则系统( )A.不能工作B.可以工作,但稳定误差很大C.可以工作,但过渡时间很长D.可以正常工作6..电—气阀门定位器将4-20MA的标准信号转换为()的标准气压信号。
A、0.04MA-0.02MA B 0.02MA-0.1MA C、0.01-0.05MA D 0.03-0.15MA7.测4~20mA电流信号时用以下哪些工具:()A.螺丝刀B.万用表C.校验仪(气压)D.试电笔8.液位调节系统的调节规律,通常选用()。
鱼雷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鱼雷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杨惠珍张福斌编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前言“鱼雷自动控制系统”是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自动化专业的特色专业课,其实用性和工程性很强。
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为“鱼雷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置了四个实验,其中基础实验2个,综合实验2个。
通过鱼雷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基础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使学生了解鱼雷控制系统工程研制的手段和方法;通过驾驶仪控制率及程序设计实验,培养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该实验指导书概述了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实验报告要求。
学生在实验前应根据指导书所述实验内容,掌握和了解鱼雷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掌握MATLAB软件和C语言的基本编程技术。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提问。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等内容,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实验一 鱼雷深度控制系统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鱼雷深度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
(2)掌握具有俯仰角信号的鱼雷深控系统原理,了解控制参数y c 和c θ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鱼雷深度控制系统是由鱼雷、设定装置、测量与反馈装置、校正装置、横舵伺服机构等组成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保证鱼雷在发射以后或航行过程中,能自动达到战术所要求的航行深度,并能克服各种干扰保证鱼雷在所要求的深度上稳定航行,或者操纵鱼雷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或自导指令自动变换航行深度。
图1所示是一种俯仰角、深度双闭环鱼雷深度控制系统。
图1 双环控制的深控系统原理结构图其中,θc 为纵倾调节系数,y c 为深度调节系数,105.01)(+=s s G δ,)112.0)(122.1(133.00.4)(+++=s s s s s G θ, )133.0()106.0)(121.0(41.0)('++-+=s s s s s G y 。
2017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技术:现代鱼雷自导技术

2017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技术:现代鱼雷自导技术鱼雷是海军的主战武器之一,也是唯一能在水下自动寻的和精确制导的水中兵器,随着现代鱼雷自导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现代自导鱼雷的打击范围和命中精度又有了新的进步,强化了现代鱼雷在海战中的重要地位。
鱼雷自导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目标辐射或者反射的能量发现目标,测定其参量,并对鱼雷进行操纵,使鱼雷能够发现、跟踪和命中目标的技术。
现代鱼雷的自导技术主要划分为声自导和尾流自导两大方面,声自导是利用声能量作为控制信号,引导鱼雷在水中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目标;尾流自导是利用水面舰船在航行时,由船体运动和螺旋桨转动的空化以及排出废气引起的泡沫区域,鱼雷通过检测到水面舰船的尾流异常特性信息,发现尾流并且沿尾流跟踪水面舰船,接近并起爆战雷头,达到破坏水面舰船的目的。
声自导技术,由于声波较其他各种辐射形式在海水中的传播损失最小,抗干扰性最好。
因此,水声场作为控制场(自导系统可以工作的物理场包括:磁场、电场、水声场、热场等,能反映物理场的一定作用被称为控制场)的鱼雷自导技术,被称为声自导技术。
绝大多数的现代自导鱼雷都属于声自导鱼雷。
声自导技术又分为:主动声自导、被动声自导和主、被动联合声自导,利用自导系统主动发出水声信号并经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引导鱼雷攻击的被称为主动声自导;利用目标本身产生的水声信号引导鱼雷攻击的被称为被动声自导;能够利用主动声自导和被动声自导按照一定的程序交替进行工作,引导鱼雷进行攻击的被称为主、被动联合声自导。
从声自导的交战特点上来看,被动声自导的特点是适合攻击高速目标,而且在鱼雷自辐射噪声较低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攻击隐蔽性,但是抗干扰能力差而且无法有效应对静音或者低噪声目标;主动声自导的特点是通过制导系统的波形设计和回波分析,能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攻击静音或者低噪声目标,而且目标定位准确,命中精度高,但是隐蔽性差,系统复杂;主、被动联合声自导具有以上两种制导方式的优点,但是如何有效进行两种制导方式的交替工作和信号处理需要在丰富的鱼雷使用实战经验基础上进行恰当处理和算法优化。
鱼雷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西北工业大学

1)
T 0.05
Gy'
(s)
v0
(3s 1)(4s s( s 1)
1)
23.5(0.21s 1)(0.06s s(0.33s 1)
1)
n0 2.84 K 4
T 0.05
0.33
3 0.21 4 0.06
v0 23.5
T1 1.22
设计环控制系统的原则是先内环,后外环。内
环设计时先不考虑外环,使内环达到一定的相角
T " Tm
1 Km d
,相当于 20dB / dec ,幅频特性的频段
延长,增加了系统的稳定度。
二、用作图法绘制反馈校正幅频特性曲线的简便方法
Ug(s)
-
- U0(s)
G1(s)
Km s(Tms 1)
Uf(s)
H (s) d s f s 1
图8.16 电深控装置的小回路结构图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等于内环的开环传递函数
6.鱼雷横滚控制系统的设计。
§8-2 鱼雷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根据设计任务书,确定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选择系统方案、设计控制规律 确定所采用的技术 软硬件与结构设计 硬件的工程实现 仿真实验 海上航行试验
§8-3 鱼雷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
稳定问题
(1)稳定雷体轴在空间的角位置或角速度 (2)改善雷体角运动的阻尼特性 (3)稳定鱼雷的静态传递系数及动态特性 (4)保证鱼雷质心运动的稳定性
4.96 1.67
2.97
L(dB) 20
20lg K 13.1 20lg K 4.45
0.1
20
90o 180o
20dB / dec c
1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鱼雷侧向运动的微分方程组
k41 k42 y1 k43 r y1 k51 k52 y1 k53 r 对象与控制 y1 律联立 T r r kr
y1
耦合
某大雷的运动方程过程系数为
k41 1.3536, k42 0.223, k43 0.113, k51 11.742, k52 5.381, k53 1.883, T 0.05, kr 10.29
( s), ( s)
特征方程为
a1s 2 a2 s a3 s a4 b3 s b4 0 kr
a5 b5 T s 1 0
D( s) b1s 2 b2 s
特征方程为4阶,有4个特征根,假设这4个特征根分 3 , 4 为 别为 1 , 2 , 3 , 4 ,其中 1 , 2 为实根, 4 a jb 。将原系统进 共额复根,并设 3 a jb , 行分解后再进行拉普拉斯反变换,得
G ( s) 13.48(0.35s 1) s(1.48s )(0.11s 1)
结论: a.鱼雷航向采用比例控制系统,如果不考虑舵机的 时间常数,无论 k 如何增加,该系统都是稳定系统, 并且随着 值的增加,系统的动态响应变快,但是 k 值不能太大。 k b.鱼雷航向采用比例控制系统,如果考虑舵机的时 间常数,随着 k 值的增加,该系统由稳定系统变为 不稳定系统。可以看出虽然舵机的时间常数较小, 但是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由此得出结论,舵 机的时间常数越小越好,一般鱼雷舵机的时间常数 需小于0.05。
e
1.395ts
5%
3 3 ts 2.15s a 1.395
三 稳定性分析
1.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考虑舵机时间常数 开环传递函数 某鱼雷的系数
G (s) Kr K ( s 1) s(T3 s )(T4 s 1)(T s 1)
Kr 10.29, K 1.31, 0.35, T3 1.48, T4 0.11, T 0.05
将 y1 代入上式并进行整理,得
a1 a2 a3 a4 a5 r 0 b1 b2 b3 b4 b5 r 0 T r r kr 0
将上式两边分别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
(a 1 s 2 a2 s) ( s) (a3 s a4 ) ( s) a5 r ( s) 0 2 ( b s 1 b2 s) (s) (b3 s b4 ) (s) b5 r (s) 0 k (T s 1) (s) 0 r r
对数幅相特性曲线
①截止频率:
②相角稳定裕度: ③经验公式:
C 3
c 35o
1 1.75 sin c b.最大超调量: max % [0.16 0.4(M r 1)]% 46%
a.相对谐振峰值:
M
c.调节时间: ts [2 1.5( M r 1) 2.5( M r 1) 2 ] c
二 过渡过程分析:
由微分方程获 得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Kr K ( s 1) s(T3 s )(T4 s 1)(T s 1)
闭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K r K ( s 1) s(T3 s )(T4 s 1)(T s 1) K r K ( s 1) K r K ( s 1)
4.775
§6-3 航向控制系统的稳态特性
一、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系统的稳态误差是由结构参数和输入信号决定的。
1.画出侧向运动的结构图
线性系统可以用叠加原理,即计算输入信号 g (s)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时,可以不考虑干扰信号 F ( s) 的 作用。
2.求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 s) Kr K ( s 1) G (s) T (s) s(T4 s 1)(T3 s 1)(T s 1)
1 E (s) g ( s) 1 G (s)
3.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计算
稳态误差函数
稳态误差公式
ess lim sE ( s) lim
s 0 s 0
s 1 g ( s) s K r K
为系统的类型,也就是开环传递函数中纯 式中, 积分环节的个数。在本例中 1。
特征方程有两个实根,以指数的形式衰减,其动态特性 主要由共额复根决定,即
(t ) A1e21.93t A2e5.28t A5e1.395t (sin 3.554t ) A5e1.395t (sin 3.554t a ) 21.93t B2e5.28t e1.395t B5 sin(3.554t 1 ) e1.395t B5 sin(3.554t b ) (t ) B1e 21.93t 5.28t 1.395t 1.395t ( t ) C e C e e C sin(3.554 t ) e C5 sin(3.554t c ) 1 2 5 1 r
劳斯稳定判据、 稳态分析方法 古尔维茨稳定判据 1 s 稳态误差公式: ess = lim sE ( s ) lim R( s) s s s K
§6-1 航向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鱼雷为受控对象,航向陀螺是一个二自由度陀螺 仪,作为测量元件,用以敏感鱼雷纵轴相对于设定航 向的偏离ψ,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us,加到舵机上, 舵机推动直舵偏转,从而操纵鱼雷运动。
T3T4T s 4 (T3T4 T3T T4T )s 3 (T3 T4 T )s 2 (1 K r K )s K r K
某鱼雷的特征方程为
4 30 3 206.3 2 719.68 1688.25 0
求解得
1 21.93, 2 5.28, 3,4 1.395 i3.554
第六章 侧向运动的稳定与控制
用根轨迹法和频率特性法对鱼雷侧向
运动控制系统进行动态和稳态分析。
根轨迹绘制法则
1.
2.
3.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 零点。 根轨迹的分支数和对称性:根轨迹的分支数与开环有限 零点数m和有限极点数n中的大者相等,它们是连续的并 且对称于实轴。 根轨迹的渐近线:当开环有限极点数n大于有限零点数m 时,有n-m条根轨迹分支沿着与实轴交角为 a、交点为 a 的一组渐近线趋向无穷远处,且有
(t ) A1e1t A2e2t eat ( A3eibt A4eibt ) (t ) A1e1t A2e2t A5eat sin(bat a ) 1t 2t 1t 2t at ibt ibt at ( t ) B e B e e ( B e B e ) B e B e e B5 sin(bbt b ) 1 2 3 4 1 2 1t 2t 1t 2t at ibt ibt at ( t ) C e C e e ( C e C e ) C e C e e C5 sin(bct c ) 1 2 3 4 1 2 r
鱼雷航向控制系统为负反馈控制系统,控制规律 为
r Kr ( g T )
式中的负号,是由于鱼雷运动角度参数的正负规定 决定的。
§6-2 航向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
一 过渡过程
用时域分析法分析系统过渡过程的步骤: 1. 推导出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 2. 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 3. 求出系统的特征方程; 4. 对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反变换,求出系统的时域解。
对鱼雷侧向运动的稳定性分析包括:瞬态响应、 稳态响应
数学模型:微分方程组 时域分析法 拉斯变换和拉斯反变换 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根轨迹法 绘制根轨迹图 动态分析法 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频域分析法 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频率响应法 对数幅相特性曲线 相角稳定裕度和幅值稳定裕度
nm , n m 1
2k 1 a k 0,1,
a
p z
i 1 i i 1
n
m
i
nm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稳定裕度
1. 2.
幅值裕度:相角为-180度对应幅值的倒数 相角裕度:180度+幅值为1时的相角
鱼雷空间运动可以分解为纵向运动和侧向运动, 鱼雷侧向运动和横滚运动是交连在一起的,如果鱼 雷有很好的横滚控制,也可以将侧向运动和横滚运 动分开,单独研究鱼雷的侧向运动和单独研究鱼雷 的横滚运动。 鱼雷的侧向运动是指鱼雷在某一水平面内运动, 典型弹道有水平直线运动、定角回旋运动。
13.48(0.35s 1) G ( s) s(1.48s )(0.11s 1)(0.05s 1)
不考虑舵机时间常数 鱼雷侧向运动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Kr K ( s 1) s(T3 s )(T4 s 1)
某鱼雷的系数
Kr 10.29, K 1.31, 0.35, T3 1.48, T4 0.11
1
1 1 p4 20 T 0.05
L(dB)
20dB / dec
20
40dB / dec
20dB / dec
0 0.1
0.68
1
2.86
c
9.35 10 40dBB)
20
60dB / dec
(度)
0
90o
180o
(度) c
270o
2.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鱼雷航向运动的稳定性
13.48(0.35s 1) G ( s) s(1.48s )(0.107 s 1)(0.05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