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PPT课件.ppt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b216e75fbfc77da269b178.png)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那么,谭老师仅仅是一个关爱家人、工作 尽责的老师吗?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谭老 师,走近他那最后的姿势。
• 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第二段
1的姿势
•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 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008.5.12
• 2008年五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 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 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 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 特殊的生命姿势。
(感受爱与责任)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 他双臂 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 深陷下去,血肉模糊,身下还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 着!”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 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精读第一处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 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 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
• 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 )进行细节描 写?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 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是怎样拉的?“立即”说明反映的速 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 时刻放在第一位。换成“领”好不好?) 教师示范做一个“拉”和“领”的动作。 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是要稳住这张摇 摆的桌子,同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开一 把保护学生的大伞,减轻碎裂的砖块、坍 塌的楼板直接砸向课桌下的学生。 护:(护可以组什么词?谭老师是用什么 来保护学生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 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最后的姿势ppt
![最后的姿势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8ea86d27d3240c8547ef01.png)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 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 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 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 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 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 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受 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 的敬意。
tán
谭千秋
shù zhī x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漱口
hàn
吱吱声
gǎn
废墟
quánshì
震撼
āo
幽默感
诠释
深凹下去
tān yōu
坍塌
生死攸关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 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 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 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 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
谭老师在地震中是如何表现 的?
请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说 说你的体会。
(感受爱与责任)
语言: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 拿!快......
(感受爱与责任)
动作描写:
拉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 撑 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 护 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
(感受爱与责任)
作业:
1、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学了 本课,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请你 写一篇读后感。 2、搜集汶川大地震中英雄教师 的事迹在班上汇报。
最 后 的 姿 势
谭千秋
谭千秋,中共党员,1957年8月出生。湖南 省衡阳市人。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 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 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 从教 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 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 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 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 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 爱 学生的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 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 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 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 2008年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 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 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而四名学生在他的保护 下成功获救,而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51岁的生命。
李丽娜《最后的姿势》
![李丽娜《最后的姿势》](https://img.taocdn.com/s3/m/b3654cf3172ded630b1cb6be.png)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 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 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 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 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
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 陷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 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
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 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 个学生都还活着!”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 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 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 了四个学生。
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 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 们自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 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 细细地体会。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 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 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 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坍 攸
坍塌
tān
yō u
生死攸关
tán
shù
zhī
xū
废墟
hàn
谭
姓谭
漱
漱口
吱
吱呀
墟 撼
震撼
āo
gǎn
quán
shì
凹
凹凸
感
感动
诠
诠释
释
解释
穿戴
废墟
尘埃
震撼
坍塌
诠释
塌陷
凹下去
血肉模糊 生死攸关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 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 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塌陷——坍塌;沉陷。 尘埃——1.飞扬的尘土 2.比喻污浊的东西 课文取第一种解释。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 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https://img.taocdn.com/s3/m/0f9d4a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f.png)
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将废墟描绘得如同坍塌的梦境,将救援描绘得如同寻找希望的旅程,这种语言风 格使作品更加具有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
05
文章寓意与价值
文章寓意解读
01 02
生命的意义
文章通过描述谭千秋老师在生死关头的选择,彰显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 长短,而在于如何去活。谭老师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生命不在长短, 而在于无愧于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谭千秋老师生死存 亡之际的伟大选择,感悟他舍己为人的 高尚品质。
VS
教学难点
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外貌 、语言、动作及侧面描写塑造英雄人物形 象。
学生问题与应对策略
学生问题
对于谭千秋老师的牺牲精神,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或感同身受。
应对策略
通过深入讲解课文背景、人物描写及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谭千秋老师的牺牲精神。同时,可以结 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敬仰。
文章主题探讨
本文主题是谭千秋老师的高尚师 德和奉献精神,以及他对教育事
业和学生的热爱。
通过谭老师的英勇行为和为学生 留下的宝贵财富,彰显了他伟大 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文章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 学习谭老师的奉献精神和对待工 作的热情,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
的贡献。
03
人物形象分析
主人公形象特点
舍己救人的精神
谭千秋老师在危机时刻选择保护学生,而非自己逃生,展现了一种高尚 的舍己救人精神。这种精神是人间大爱和无私奉献的体现。
03
教育者的使命
谭老师的英勇行为彰显了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诠释了为人师表的风范和责任。
6《最后的姿势》
![6《最后的姿势》](https://img.taocdn.com/s3/m/ef7a3930650e52ea5518986c.png)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 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 秋!”
如何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
谭老师的英雄事迹将永存在我们心中,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将流传千古!
品读句子: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 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 爱 _的 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____ 责任 的姿势,是一个____ 英勇 姿势,是一个____ 的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 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 个姿势将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谭老师舍生忘 死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精读课文
从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和老师的话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用四字词 语来表达一下。
热爱学生 忠于职守 舍生忘死 舍己为人
恪尽职守 无私大爱
大爱无疆 大公无私
想一想:
舍生忘死 无私大爱
通过以上课文,说一说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文中哪句话对全文作了概括?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 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 什么也不要拿 ! 快 …… ” 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 往操场跑 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 去。 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 1、加一加标点符号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2、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 !符号(填标点符号) 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 3、连用五个感叹号,表示: 操场跑去。
精读课文
读一读
感悟谭老师舍生忘死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但是,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 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 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 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 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 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 个学生。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6最后的姿势》[陈小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6最后的姿势》[陈小华]【市一等奖】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cbd1d87a336c1eb91a375ddf.png)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凹”“谭”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两处描写谭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学会抓关键词体会谭千秋老师的高尚品质。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5、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能根据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大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来阅读课文,但快速浏览、并根据需要收集信息的能力还需加强。
课文《最后的姿势》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大地震中真实事件改写的,对于生活在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来讲,地震离他们很远,而且发生地震时他们还很小,他们很难通过一篇短小的文章来体会地震的危害和可怕,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人物的品质的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读两处描写谭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学会抓关键词体会谭千秋老师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互动)1、白板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及地震后的图片,学生观看。
2、播放图片时,教师解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侵袭了巴蜀大地,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大地震,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将一座座楼房夷为平地,使数以万计的人失去生命……在这样的废墟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姿势——这是一位英雄的最后的姿势。
(板书课题)活动2【讲授】预习检测,整体感知1、指导读生字词。
(用课件先出示四字词,再出示其他词语)指名读,齐读。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预学后,你的思考与疑问?(引导质疑问难)5、教师帮助归纳取舍,课件出示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课文中有几处写到了谭老师这样的姿势?”同时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把有关的内容画一画,圈一圈,并做批注。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https://img.taocdn.com/s3/m/4c7f3271ddccda38376baf68.png)
义正词严
威武不屈
宁折不弯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 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 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 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 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 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 存活了下来。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 松之外,拓、柏、女贞之类的树种, 也都存活了下来。
学习课文
雪 松
柘
柏
女 贞
学习课文
东坡雪大,西坡雪小,没有雪 松这个本领。
学习课文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 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 雪,突然惊奇的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 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
学习课文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 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 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 去的树枝叉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 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从这句话中你想到
了什么名言???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大丈夫能屈能伸来自、、、、、、作业
1.收集并整理有关“智慧的弯曲” 的成语或谚语、俗语。 2.写一篇读后感。
学习课文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 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 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学习课文
启示
帐篷中的旅行者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感到高 兴。一位说:“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 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 了。”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 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 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 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 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 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https://img.taocdn.com/s3/m/116f5348aa00b52acec7ca35.png)
尘土中飞扬的身影
地震刚刚袭来,反映敏捷 的四川怀远中学的英语教师 吴忠洪,迅速带领学生撤离, 当已经接近安全地带时,吴 老师得知有学生掉队,又义 无反顾地返回四楼,把最后 一名还在教室的学生杨莹推 进楼道,此时楼梯突然垮塌, 杨莹看见的那个在尘土中飞 扬的背影,成为吴老师留在 世上最后一个站立的影 像……
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 04秒
谭千秋 2008感动中国十 大人物候选人
男,中共党员,特级教师,1957年8 月出生,湖南省衡阳市人。1982年毕业 于湖南大学。先后在四川绵竹东方汽轮 机厂职工大学、东汽中学工作。2008年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在 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 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上课,危 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1)班 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他的后脑袋 被楼板砸得凹下去,四名学生在他的保 护下成功获救,而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 命,终年51岁。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 拉到课桌底下,双 手撑在课桌上,用 自己的身体护住了 四个学生。
谭老师立即将 他们拉到课桌底 下,双手撑在课 桌上,用自己的 身体护住了四个 学生。
自由读课文第4—7 自然段,用 “~~~~ ” 线勾
画出地震来临时的句 子。
1、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 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 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一位老师这样说—— 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
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 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 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我这样说……
师 爱 铸 师 魂
脆弱身躯绽放出的 震撼力量
在5.12震灾中,四川什 邡市龙居小学教学楼坍 塌,在清理废墟、抢救 被埋师生过程中,大家 见到二十一岁的向倩老 师身体被砸成了三段, 而她双手环抱,将三名 学生紧紧搂于胸前,将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https://img.taocdn.com/s3/m/bf8da28471fe910ef12df8ee.png)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 (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 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 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 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吗?
6、默读,分段,概括段意。
•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 到学校上班。 • 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 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 •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 感受。 •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
• 这一个又一个最后的姿势,一个又一个最美的姿 势,一个又一个最有力量的姿势,向我们诠释了爱与 责任的师德灵魂,为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人 生的价值》。纵然他们再也听不见了,但我依然 想送一首诗给我们最可爱的老师们,让我们默默 祝愿他们在天堂里一切都好! • 大爱无声,大爱千秋,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让 我们共同记住他们那令人永世难忘的(齐读课 题)——最后的姿势
初读课文
•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 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请同学们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
• 洗漱 吱吱 废墟 坍塌 •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你能选用出示的词语来简单说说谭老师的故事吗?
• 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
•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级大 地震。 • 课题中的“姿势”是地震灾难来袭千钧一 发之时,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 姿势。“最后”意味着这个姿势将永远地 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文章以“最后的姿 势”为题,饱含着对谭老师这种舍己救人 的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情。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https://img.taocdn.com/s3/m/581865d708a1284ac85043da.png)
同学们,你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5 月12日吧!这是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 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侵袭了巴 蜀大地。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 弹能量的大地震,一个个美丽的乡镇瞬 间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同胞顷刻间 失去了生命。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大地抽搐的一瞬间,昔日美丽的家园变 成了一片废墟,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充斥 着汶川。那一刻,汶川在哭泣,中国在 哭泣.....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谭千秋是一位( ) 的父亲;是一位( ) 的老师;是一位( ) 的老师;是一位( ) 的老师;我们深深地 ( )他;( )他。
张开双臂,护住 学 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 的姿势!
谭千秋,中共党员。从教26 年来,他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 为特级教师,而且他特别爱学生, 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 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 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 的人”。
本课词语
洗漱 穿戴 着想 刺耳 瞬间 坍塌 碎裂 塌陷 废墟 震撼 凹陷 诠释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誓死护卫 地动山摇 血肉模糊 生死攸关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整体感知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 主要内容。
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 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 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 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 赞颂。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成了他生 命中最后 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默读课文2—7段,画出 描写地震来临时环境变化的 句子,并简要记下你的感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 最后的姿势》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 最后的姿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a8669cbceb19e8b8f6ba9c.png)
4、文章第三部分中四处环境描写有什 么作用?
对文章中的写作所表达内容起到 烘托作用。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5、文章第三部分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 话语?
救援人员、学生、老师。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6、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位人物来写? 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
二、课文理解 7、“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 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这句话点明主题,突出主题。
本文对人物不是从正面进行庄重严 肃的描写,而是从侧面着笔,对人物进 行多层次的烘托,曲折生动地描写人物。 第三部分引用最具有说服力的三个人物 的话语,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拓展提升
爱 —献给谭千秋老师的诗歌 你用身体写出了 比任何书法作品都美的 爱 成就了一个最完美的雕像 成为永恒 弧线
心灵感悟
当灾难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他那 张开的双臂为四名学生搭起一座通往生 还彼岸的桥梁。让我们牢记那永恒的瞬 间,牢记他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随堂练习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 废(嘘 墟) 震(撼 憾) √ √ (潭 谭)氏 情(咸 感) √ √ 解(释 择) (漱 嗽)口 √ √
随堂练习
2、解释下列词语。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2、你觉得谭千秋是个怎样的老师?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3、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永生难忘--- 终生难忘
字词乐园
反义词: 摇晃--- 静止 刺耳--- 悦耳 迅速---缓慢 腾空---降落
6.最后的姿势
![6.最后的姿势](https://img.taocdn.com/s3/m/778a54f4102de2bd960588d2.png)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 对死亡,谭老师为什么要用 这样一个姿势?请同学们带 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初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 (2)遇到生字或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多练 习几遍。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 的?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6 最后的姿势
总第17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 3.学习细节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 4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 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 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 质的作用。
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也让我们——永生难忘!是啊,怎能忘?不敢忘?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地震结束了,四个学生获救了,看着已经逝去的谭老师,想到自己的生命是谭老师用他那51岁的宝贵生命换来的,获救的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 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学生这样回忆:(出示、引读)
好一个—— 飞身扑!这飞身一扑, ( );这飞身一扑,( );这 飞身一扑( )。
(引说) 让我们和获救的学生一起深情的回忆:(引读)
“如果要快速逃离 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 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 希望留给了 学生。”
每当回忆起谭老师,他的同事们总是十分感慨,一位老师这样说:(出示指名读)
•
你读到了一位什么样的谭老师?
6最后的姿势
![6最后的姿势](https://img.taocdn.com/s3/m/171e9ee026fff705cc170a68.png)
英雄的事迹在班上汇报。
拓展阅读举例
老师身体断成两截仍紧握两学生 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 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 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地震发生时, 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 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 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 这位老师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 学当英语老师。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筑物或堆积的 东西)倒下来。
震撼:震动,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 击。
诠释: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和 死亡。
分段参考: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 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 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 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课文主要记叙了2008年5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谭千 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四名 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 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6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
自学指导2: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2——7 小节,用——勾出描写地震来临时 环境及场景描写的句子。用~~~勾 出描写谭老师在地震中语言和动作 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并作批注。
小学生救出多名师生 11岁的康洁是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12日下 午地震时,她正在6楼上课,老师立即叫学生快 跑。康洁先是钻到桌子底下,在经过一秒时间考 虑后就从6楼纵身跳下,居然没有受伤。康洁自 己脱险,并没有忘记救人,她冒着生命危险跨进 了随时倒塌的教学楼。她四处搜寻同学和老师, 看到一些老师被砸伤后不能动弹,康洁使出全身 力气将老师往外拉。但康洁毕竟只有11岁,逐渐 体力不支的她赶紧跑出废墟呼叫救援,从各个地 方来增援的乡亲们冲进大楼救出了不少的师生。
最后的姿势课堂
![最后的姿势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558df976a26925c52cc5bf38.png)
忽然,课桌摇晃起
来!整栋楼房都摇 晃起来!地震!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 就大喊到:“大家快跑!什么也 不要拿!快……
楼房摇晃得越来 越厉害了,并伴随着 刺耳的吱吱声,外面 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 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 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 护住了四个学生。
地动山摇。碎裂的 砖块,水泥板重重 地砸下来,楼房塌 陷了……
英 雄 不 死精 神Fra bibliotek千 秋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 ,孩子快 , 快抓紧妈妈的 手。 去天堂的路太黑了, 妈妈怕你碰了头 , 快抓 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我怕 ,天堂的 路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 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 孩子你走吧 , 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再也 没有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 生还要一起走 , 妈妈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 有很多同学和朋友 。我们说不哭不哭 , 哪一个人 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 子 。没有我的日子 , 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 妈 妈 你别哭 ,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 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 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还要一起走。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 师牺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 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 爱 一个________的姿势,是一个 责任 英勇 _______的姿势,是一个_____的 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这个姿势将__________。 (永恒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 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 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 德灵魂。人们赞颂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人民教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 翔”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 《最后的姿势》(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 《最后的姿势》(1)](https://img.taocdn.com/s3/m/c93c1415964bcf84b9d57b7a.png)
单元七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1课时课题 6 最后的姿势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要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那些日子,我们有流不尽的泪水,因为痛苦,因为悲伤,因为感动;这些日子,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发生在瓦砾之间,发生在救援途中,发生在灾区的千里之外。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四川省灾区教育系统广大教师舍生忘死抢救学生,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们牢牢地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危难时刻体现了高尚的师德和情操,用生命诠释了人性的光辉。
我们今天要学的《最后的姿势》,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师爱的赞歌,用鲜血铸造了高尚的师魂。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就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说教师再补充。
)过度:在地震中谭老师怎样保护自己的学生呢?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
课件介绍:1、5.12大地震2、简介谭千秋2 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2)震撼诠释生死(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最后的姿势ppt
![最后的姿势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2d34c258f5f61fb73666c8.png)
谭老师 “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成了他生命中
最后的姿势!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 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课。 第二部分(2-7):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 过。 第三部分(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侧面描写:
• 救援人员 • 获救学生 • 一位教师
主题: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 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 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 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 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写作手法:
1.人物描写 2.环境描写 3.侧面描写
收获一种精神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谭 我 老 想 师 对 : 你 说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 心理、神态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 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课。 第二部分(2-7):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 过。 第三部分(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环境描写作用
——渲染人物出场情景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升华人物精神品质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 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课。 第二部分(2-7):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 过。 第三部分(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