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唐)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2.作品:《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后的抒怀作品。

3.字音:惴(zhuì)施(yí)更(gēng)茷(fá)衽(rân)岈(xiá)垤(diã)

培塿(pǒulǒu)颢(hào)

二、词法归纳

(一)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僇”通“戮”,刑辱的意思

2.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

(二)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漫漫:(古义)没有目的

(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2.无远不到无:(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3.到则披草而坐披:(古义)拨,拨开(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4.醉则更相枕以卧更:(古义)动词,更换交替(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凡:(古义)凡是、这(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古义)不曾(今义)没开始

7.攒蹙累积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

9.颓然就醉颓然:(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

(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就:(古义)接近(今义)就是10.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向:(古义)从前(今义)朝11.游于是乎始于是:(古义)从此;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12.故为之文以志志:(古义)记(今义)志气、志向

13.是岁元和四年也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三)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穷回溪穷:形容词作动词,走遍

3.卧而梦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始指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5.穷山之高而止高:形容词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7.萦青缭白青、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

8.自远而至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处

9.故为之文以志文:名词作动词,写作文章

(四)一词多义

1.穷穷回溪(动词,走遍)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遍)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卧而梦(连词,表承接)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顺承)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5.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则凡数州之土壤(助词,的)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不知日之入(助词,取独)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取独)

故为之文以志(指示代词,这)

6.为余自为僇人(动词,成为)不与培塿为类(动词,作为)故为之文以志(动词,写)

(五)重点词语

1.恒:常常2.惴栗:忧惧的样子 3.隙:空闲。指公务之暇

4.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5.漫漫:舒散无拘束的样子6.徒:随从

7.穷:穷尽8.回溪:迂回曲折的山溪9.披:分开

10.倾:喝尽11.极:至 12.觉:睡醒

13.因:以14.始:初次15.指异:指点称异

16.缘:沿着17.斫榛莽:砍伐丛生的草木 18.茅茷:长得茂盛的茅草

19.攀援:拉着20.遨:观赏风景21.衽席:席子

22.高下之势:山的高低之势 23.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24.洼然:溪谷低下的样子

25.垤:蚁穴边的积土26.攒蹙:聚集紧接27.遁隐:藏匿起来28.际:接;交会29.涯:边30.洋洋:广大无边的样子

31.穷:尽头32.引觞:拿起酒杯 33.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

34.凝:专一35.释:解除束缚 36.冥合:浑然一体

37.向:从前38.于是:从此 39.志:记

三、特殊句式

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定语后置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有异态”后置)

被动句皆我有也(可以认为都被我所拥有)

四、理解性默写

3.描写西山气势阔大的句子?(抒发作者对西山气象阔大的赞美以及物我相融的感受)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分别找出用比喻,拟人手法写站于西山之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的句子?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5.文章的主旨句?(写出作者傲世情怀的句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6.描写宴饮之乐的句子?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7.描写人与自然融合的句子?(物我相融)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五、课文理解

1.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自己"恒惴栗"?

是为了交代作者寄情山水的动机--聊以忘忧,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描述。

2.西山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

西山景物的特点是:怪特。作者写景主要写山峰高耸和气势博大,但他又没有直接写山的俊俏挺立,也没有直接写山气吐纳万物,而是从登高望远所见到的景物的渺小来衬托西山的高而怪特,从作者的主观感受虚写万千气象。用的是间接描写的角度。

3.西山宴游让作者有“始得”之感,作者究竟有哪些获得?请用自己的语言说明。

从观赏景物方面而言,作者欣赏领略了西山高峻特立;从精神收获而言,作者为西山高峻特立的形象所慑服,与万物合一,对人生的荣辱得失看得通达起来,因朝廷的罪责的恐惧也一扫而空。

4.有同学认为本文“意有所极,梦亦同趣”中的“意”与欧阳修所谓的“醉翁之意”含义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自在悠闲之乐。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不同意;本文的“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惴栗之感,是将忧惧抑郁寄情于山水之中,而欧氏的“意”则是浑然忘却被贬的痛苦,尽情享受山水之乐,享受与民同乐。

5.作者描写西山宴游,表露作者什么感情?

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

7.文中画线句子“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一哲理的理解。

只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哲理即可。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求学之路,永无止境永不知足;

对事物的认识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等这是一道开放试题,回答时先读懂课文,再结合生活谈自己的理解。

六、拓展运用

1.永州八记按时间顺序排列:《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

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2.文章赏析: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全文五次或明或

暗点出“始得”之意。所以需要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应仔细加以体会。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这样文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自余为僇人”到“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1自然段结束。这里并没从“始得”

二字落笔直接写游览西山。这部分没有涉及到游西山的内容,而是先写平日的游览,即游西山以前的游览活动。

文章一开头,先交待了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处境。这是一种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处境,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具体背景。“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余”,第一人称代词,作者自指。“僇人”,罪人。“僇”同“戮”,即杀戮。因柳宗元在革新活动中得罪了皇帝成为朝廷的罪人,被贬官到永州,所以自称为“僇人”。“是”,指代词,此,这。“是州”,此州,指永州。永州是个荒凉的地方,柳宗元生活在这里,与自己的战友隔绝,音信皆无,所以感到政治前景暗淡,心情当然是常常恐惧不安的。

这几句说,这是我成为朝廷罪人以后,住在永州这个地方,常常恐惧不安。

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