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材解读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和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始得西山宴游记》。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一样思考”中的感悟自然版块,本文是柳宗元在遭贬的境遇中写的文言游记散文,主要写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学过柳宗元的相关文章,对作者并不陌生从知识能力上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而且刚学过苏轼的《赤壁赋》,所以理解文章的难度不会太大但毕竟古文的学习比较难,所以在引领学生感悟自然和人生的同时学习相关文言知识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学情分析,再结合专题教学要求和本科特点,依据新课标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比较与《赤壁赋》的异同教学难点:领会到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五、说教学过程综合以上分析,我把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五个环节1新课导入: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大文豪苏轼一起泛游赤壁,那么今天呢,我们将和柳宗元一块宴游西山,感受一下西山给他带来了怎样的感悟我认为如此导入不仅在温故《赤壁赋》时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2作者简介: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柳宗元的资料,让学生借助资料来介绍作者及背景,之后,我将强调与本文创作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师的补充强调则是为理解文章主旨打下基础3整体感知:我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诵读课文,要求学生在书中画出难读字词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和学生一起通过看注解和讨论解决这些难点后逐段疏通课文,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我设计的依据是新课标的阅读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4重点研读:学生重点朗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三个问题,①是西山与众山相比有何怪特之处?②是文章紧扣“始”字落笔,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哪里?③为什么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通过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得出结论我之所以设计了这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通过合作讨论来突破课文的难点5拓展延伸:我将带领学生对比阅读本版块的《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两篇课文,找出两者之间在作者境遇,文章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异同之处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游众山:异态:幽泉怪石醉而思归对比数州壬壤,皆在衽席之下游西山:特怪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醉而忘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自我评价】本次说课亮点充分体现了先生后师的原则,任何环节学生先行,以学生为主导。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精解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引,拿起。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 的高尚人格和傲世情怀。
就,接近。】
作者在这物我两忘的交
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 融 中 得 到 解脱 与 审美 享
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 受,以至醉不思归。
家。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尔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c1 这几句写出了景物的什 志高不俗的志向。
么特点?) 【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
d 我置身于西山之中“,心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 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望都是一样。
找到了游山的真意趣,一
蚂蚁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攒蹙累积:攒(cuán),聚集。 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
蹙(cù),缩小。累积,重叠积压。遁隐,隐藏不见。】
的特点。
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 C2 散句,抒写作者对西山
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 高峻的感受,并喻自己卓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 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箕
踞(jījù),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岔开,成簸箕状。遨,游赏。
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b“岈然”“洼然”,“若垤”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 “若穴”“尺寸千里”运
的心情。简单而精练的记
安。
叙中流露出被贬的失意,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选自《柳宗元全集》。
本文描写了作者游历西山的过程,以及在西山宴会上的所见所闻。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领略柳宗元的文学风格,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柳宗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领会文章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4. 学会从文中提炼人生哲理。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语言风格。
2. 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生平简介柳宗元(773-819),字东野,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柳宗元曾任监察御史,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
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自然的赞美。
2.2 文学地位柳宗元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文学史上,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道而文”,提倡文言文的简洁、明快、通俗。
他的散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课文解读3.1 文章结构分析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段写作者游西山的原因;次段描述西山的美景;末段写宴会上的气氛和作者的感慨。
3.2 语言风格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诗意。
如“遥望西山,秀色如画”,“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些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之中。
3.3 修辞手法分析本文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如“西山如削成,直上数千尺”,形象地描绘了西山的险峻。
又如“碧水绿树,互为映衬”,以碧水绿树象征大自然的美好。
第四章:拓展与延伸4.1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的《赤壁赋》等,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
4.2 讨论与思考1. 请学生谈谈对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的感受。
2.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解释其美感。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说课的课题是《始得西山宴游记》。
本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的“感悟自然”板块。
这个专题属于必修课教科书人文内涵的“人与自然”这一向度。
专题以《江南的冬景》开篇,引导学生在谛听天籁的过程中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而《始得西山宴游记》安排在本专题的第二部分“感悟自然”中,则是希望能引导学生体会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
本篇课文是柳宗元在遭贬的境遇中写的文言游记散文,与苏轼的《赤壁赋》一样,向我们展示了文人骚客寄情山水,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高一的学生在知识能力上已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而且他们已经学过柳宗元的相关文章,对作者并不陌生,再加之刚学过苏轼的《赤壁赋》,所以理解文章的难度不会太大,但毕竟古文的学习比较难,所以在引领学生感悟自然和人生的同时,学习相关文言知识。
2、教学目标我将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结合专题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基本文言知识,做好文言积累。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被贬后的情感;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并积累文言词汇知识。
而本文的难点则是体会作者借游解忧、寄情山水的情怀。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采取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品读评点讨论中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021年整理〗《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详细解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详细解析余自为僇(ù)人,居是州,恒惴(huì)栗(ì)。
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
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
惴,恐惧。
栗,发抖。
○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隙也,则施施(ìì)而行,漫漫而游。
其:如果,连词。
隙: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不译。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
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说明好游来历。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州之山水无不游。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更相:互相。
以:连词,同“而”。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
所极:所向往的境界。
极,至,向往。
觉而起,起而归。
觉:睡醒。
○游之无不尽兴。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以为:认为。
异态:奇特的形状。
未始:未曾。
怪特:奇异特别。
○独遗此山未游。
承上启下,衬托西山。
第一段,概括描写平日一般游览情况,为具体描写西山宴游作陪衬。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今年:指元和四年(809)。
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
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游赏山景,饮酒赋诗。
始:才,副词。
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
指,指点。
异之,觉得它奇特。
异,意动用法。
○点出西山。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hēn)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湘江:应为潇水。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以及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绘来表现自然之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柳宗元及其生平,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以及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绘来表现自然之美。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进一步改进教学。
五、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巩固词汇和句式。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一处自然景色,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相关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如《陶渊明集》中的《桃花源记》、《庐山谣》等,拓宽视野。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3.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绘画、摄影、写作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悟。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及说课稿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现西山之美的技巧。
3.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情感与价值:1.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以自然景观抒发胸怀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描绘和比喻手法来表现自然景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2. 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2. 作者通过描绘和比喻表现西山之美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3. 分析课文:逐段解析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分享各自的见解。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
2. 选取文中一个重要段落或句子进行详细解读,写一篇短文。
3. 运用课文中的描绘和比喻手法,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通过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山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比较教学:与其他文章对比,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独特之处。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以及作业的质量。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始得西山宴游记》的题目,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
三、文言知识:夯实基础
1、课前完成翻译练习,独立完成。课上全班分 为两组,互相提问,解决重点字词的翻译。 2、将重点字词的正确翻译标注,转注到课本上, 课后抽查。 3、课堂检测 4、课后巩固练习
四、重点研读:走进文本
(一)探究题:文章紧扣“始”字落笔,这一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望西山,始指异之” “然后知吾向知未始游”
写作训练,学会体悟自然,提升审美 品位
课后小写作: 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柳宗元通过西山之游 寻求到了心灵的释然。山水往往能给人独特的 审美感受。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每 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山水。请选择一处你 所钟爱的山水,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 (山水:自然景观,而非人文景观。)
板书设计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翻译文言语句。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2、掌握文言文阅读结合文字、解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1、理解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学会体悟山水,明白山水之乐不在山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识记、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突破策略:自主学习、练习测试 2、找出文中作者所写的西山独特之处,理解作者获得的精神 感悟 突破策略:文本探究(醉)、分组合作学习法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程 六、说反思
一、说教材
(一)专题地位
Hale Waihona Puke 《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 专题“像山一样思考”中的“感悟自然”版块。该版块 是对上一板块“欣赏自然”的升华,侧重于面对自然景 物,抒发人生感悟,要让学生学会体悟山水。 (二)文本地位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研读文本,与山水对话,与先贤对话,理解作者被贬后 的忧惧、苦闷心情,体悟西山景致与作者精神风景的关 联,走进先哲的精神世界,进而了解贬谪文化。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了解柳宗元的生平背景和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山水游记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和理解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了解柳宗元的生平背景和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山水游记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解读:(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理解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山水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2)推荐相关的山水游记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与赏评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
其文之境:作者刚直人格精神之美与浩瀚的 自然之美合而为一
内容述评
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发现西山前的游览情景和心境。
第二部分描述发现并游览西山的情景和心境。 一般说来,山水游记是以表现自然山水之美为主 的,它提供给读者的首先是直观自然美的享受。但 由于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作者在特定身份特定处境 中的产物,所以还在思想方面给我们一些启示。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 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 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 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 不与小丘同类。悠悠心神与天地间的自然之气 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喜洋洋与大自然 交游,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不 知其尽头。。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 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 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 形体解脱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与浩 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然后才知道我以 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 始。
简介“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 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 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
托物言志。
学习目的
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 的精神世界。 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 景的特点。 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 景的艺术特色。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两篇)
教案一:《始得西山宴游记》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2. 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文本内容和作者意图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语言特色的把握。
【教学难点】1. 文本深层含义的解读。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特色的归纳。
【教学准备】1.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文本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学生举例并进行讨论。
4. 深层含义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作者对西山的态度、对人生的思考等。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5.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本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批判性思维: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 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文本解析和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教案二:《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技巧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2. 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对话和叙述等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写作技巧和风格的理解。
2. 描写、对话和叙述等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写作技巧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本。
2. 相关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资料和参考文献。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行记》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写作技巧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对话和叙述等手法,如细腻的景物描写、生动的人物对话等。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化解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化解读王华琪(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浙江杭州310053)《始得西山宴游记》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与造物者游”板块里的课文。
题目里“始得”二字既可以理解为“开始得到”的实义,强调西山宴游的始发,又可理解为“才得以”的转化语义,凸显宴游来之不易,“始得有惊喜意,得而宴游,且有快足意,此扼题眼法也……”(浦起龙《古文眉诠》)。
西山宴游是柳宗元一次极不平凡的经历,西山不仅接纳了柳宗元,抚平了他受伤的心灵,还给了柳宗元精神上的滋养,给了他前行的力量与勇气。
在文中,西山是柳宗元的人格符号,身处困顿之中的他依凭西山认知自我、确认自我、升华自我。
一、寻找自我:人找山寄托文章落笔于西山宴游的背景,一百来字,寥寥数语,概括了“始得”前的游历与感受。
起笔“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柳宗元为何称自己为“僇人”?为何“恒惴栗”?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身残家破,为世大僇……”(《寄许京兆孟容书》),“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旧唐书》),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写道:“宗元以罪大摈废,居小州。
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索,处则若关桎梏,彳亍而无所趋,拳拘而不能肆。
”虽已被贬谪到荒夷之地,仍随时有可能遭杀身之祸,心灵上荫翳笼罩,惊惧万分,“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
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所以自己画地为牢,上枷囚禁,寡言少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以保性命。
焦恐压抑的日子里,柳宗元自我忘却,自我迷失,唯有山水可聊以打发日子,故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无目的,无着落,无依凭。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游山玩水,搜奇览胜,在自然山水中寻找心灵的慰藉,然后,“倾壶而醉”,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以游山玩水度时日,以酒浇胸中之块垒,唯求麻醉自我,忘却忧郁恐惧。
处于迷茫困厄状态中的柳宗元并未泯灭自我,酒醉心里明,饱览了奇山异水,“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寻异态山水,说明内心不屈于常,不拘于俗,只是时者,势也,只能暂时向现实低头,个性被压抑着。
此中有真意——《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简案及思路解说
潇 洒 癫 狂 、 浪 形 骸 的 形 象 “ 卧 放 醉
解 析 : 谓 “ 在 ‘ 得 ’ 字 图 ” 又 构 成 了 字 面 的 因 果 关 系 , 何 全 始 二 ,
0 文学讯0~ 语教通 2 / 18 0A 7
言虽 简 洁 , 蕴无 穷 。 们可 以有 意 我
可 以说作 者是 从 西 山 的 “ 画
是 如 此 。 天我 们 走 进 “ 山 ” 走 内 涵 。 ) 今 西 , 近 柳 宗 元 , 们 依 旧 能 徜 徉 山水 , 我
浏 览心 灵 . .
( ) 哪 些 句 子 里 可 以 读 出柳 2 宗元 的惴 栗之情 ?
施 施 而行 , 漫 而游 。 漫
例说 : 1全 在 “ 得 ” 字 着 笔 。 语 . 始 二
3“ 法 ” 授 : 章 解 读 标 纂 ・ 九 》 .方 传 文 卷 )
个 窗 口 ,也 是 文 本 阅读 的 一 种
四 、 本 研 习 文
【 学 时间 】 教
1课 时
方法 。
才 俊 , 1岁 中进 士 , 6岁 得 官 , 2 2 与 韩 愈 、刘 禹 锡 为 同 事 , 3岁 参 加 3
团圜
文 性 感 知 的 重 要 环 节 , 也 是 解 决 着 笔 ” 旨的 是 全 文 是 围 绕 “ 得 ” ?叶 始 “ 读 ” 重 要 手 段 , 该 成 为 文 二字 做 文 章 的 。“ ” 文 中 总共 出 句 的 应 始 在
【 学 目标 】 教
品味语 言特 色 。
次 )独 特 感 受 — — “ ” … , 得 … 题 始 。 题 解 读 , 是 文 本 理 解 的 标 既
一
’ 游/t 己。
【 学重 点 】 教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题解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题解读、是什么(二)教材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属于必修一第四专题中的第二个板块“感悟自然”。
亲近大自然,是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
“感悟自然” 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
《始得西山宴游记》所描写的景物,不仅仅停留在客观对象的简单再现上,而且结合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升华为具有独创性的审美意象。
自然美成了作者情绪的依托,成为他思考和认识人生的凭借。
自然美有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作用。
文章有多种解读方式,但是,从“感悟自然、感悟人生”的角度来分析这篇文章,能给人们提供更广阔的解读空间。
1、教学重难点:①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②鉴赏本文景、情、理交融的手法及语言特点。
2、专家建议①阅读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落实文言字词句知识,初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②给学生提出诵读指导建议,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争取背诵课文。
3、实施建议教学“像山那样思考”这个专题,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个专题的教学设计,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审美的基础教授能够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本文被放在“感悟自然”这个板块中,应侧重引导学生把握由自然景物引发的人生感慨。
教学这篇文章,首先应知人论世,引导学生应通过预习,构建学习文本的知识背景。
然后通过指导诵读,把握韵脚、句式和思路,掌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这篇文章,要有两个意识:一、专题和板块的意识。
要把这篇文章放在专题的整体框架中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上下勾连,逐步深入。
二、要有延伸意识。
利用预习,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利用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为什么(一)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必要性:1、初高中知识衔接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 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如何将这些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山水游记文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讨论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5 写作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写一篇简短的山水游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4.1 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山的美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问题导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6.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氛围。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7.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旨和思想内涵。
3.掌握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1.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掌握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2.推导和理解作者思想内涵。
四、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通过精读和泛读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让学生充分展开思路,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描写手法。
五、教学步骤1.知识导入(10分钟)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及作者简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阅读分析(50分钟)(1)让学生按段分析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内涵。
(2)带领学生探究文章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对比、排比、夸张等。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文学评析(30分钟)(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析和评价《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价值和意义。
(2)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强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4.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深入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六、教学时评本教案涵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批判评析,同时也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提高文学领悟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堂富有成效和启发性的文学课堂。
高中语文_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高一语文一、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柳宗元的情感变化,探究他的写作意图。
二、学习过程:1、导入:这天十分荣幸和大家一齐来学习第四单元像山一样思考的第二板块与造物者游的一篇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说到感悟自然,老师在备课时想一句来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所谓的参禅三境界:懂吗?说说看法。
这天就让我们走进柳宗元和他笔下的西山,感受一下山水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感悟。
(一)整体感知2、作者游览了几次?(西山游和众山游)3、注意到题目中的“始”了吗?为什么说西山是开始,照应文章中的那句话?“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4、读课文,比较两次游览的区别。
(二)把握感情5、作者为什么在游众山时“恒惴栗”?插入背景介绍:32岁雄心壮志、热情昂扬的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被贬到甚为荒僻的永州担任司马(闲职)。
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加上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
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那时的柳宗元是快乐其表,忧伤其里;山水只是他发泄的一个对象,只是他逃避现实的一个面具而已。
那时候的山,那时候的水,洒满了他的泪,但那山还是那山,那水还是那水,谁能读懂他深入骨髓的痛苦?谁能让他走出忧伤?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课文6、读课文,为何游览西山之后,其感情由恒惴栗变为了心凝神释?也就是西山为何能排解作者的苦闷?(三)探究意图7、西山有什么特点?西山和作者有什么相同之处?西山有什么特点。
(怪异、特立)8、这时候的西山还是山吗?不是山那是什么?西山不是山,西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他自己,因为西山的高峻独立,如一个刚正不阿的完全的人;他自己,因为西山也是风景独绝,而人迹至,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他不必重用;西山是他朋友,是他知音,只有西山能读懂他;西山是桃花源,在那里,他能够心净神清;是伊甸园,他能够哺育崭新的自己;西山就是西天,他能够新生西山是源泉,力量与精神上的源泉)9、这次,柳宗元终于在寄情山水之中获得了心灵的解脱,这次心灵苦旅终于达到了“与万化冥合”的境地,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的境界,于是这个时候,西山是那座偏僻、高峻、独立的山,也是怀才不遇、卓尔不群、傲然独立的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材解读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解读的篇目是《始得西山宴游记》。
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文章主要内容等方面把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认识作以下简单的介绍。
一、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倡启发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的能力,从而充分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而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至关重要,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三点: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思维。
下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第二板块“与造物者游”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首篇,主要写了作者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我认为学习这样的游记文言散文一个是重在疏通文意,另一个是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学习借鉴作者写游记的手法。
这是我对教材的理解,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
三、学情分析:
首先,从语文的认知结构来看,高一的学生文学积累是比较薄弱的,特别是对于文言文这一块,所以在这方面要多深入学习。
在教材的第二个专题,学生已经学过了《劝学》、《师说》等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的能力,而且在第四专题的“与造物者游”这一板块中,我们把《赤壁赋》放到了《始得西山宴游记》前面来学习,学生刚刚学习了《赤壁赋》,理解了苏轼对于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性阐释,对自然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提供了基础。
其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自然、对人生都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可以说是“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此类题材他们是比较感兴趣的。
所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言文知识,而且承载着陶冶性情的意义,是很好的学习素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所以根据课程要求,并结合以上教学背景,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如下几个方面: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穷、始、望、为”等以及文言虚词“之、而”等的用法,了解实词的古今异义,及文言特殊句式,学会翻译文言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对比映衬、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从教学目标中,我提炼出本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字词,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六、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诵读法、点拨法、提问法和研讨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和悬念法。
七、课时安排:在课时安排上,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我的教学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由柳宗元《小石潭记》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多么令人留连忘返的境界呀!这是谁创作的佳句?出自哪篇文章?
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为我们描绘的迷人景色。
柳宗元在被贬永州十年间,遍游佳山秀水,借以排遣心中的愁闷,并创作了一系列山水游记,其中尤为人们传诵的是《永州八记》,我们已经学习了《小石潭记》,今天将再次和柳宗元一起登上西山之巅,感受其高峻峭拔的特立之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内心感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在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情境中来。
学生已学习过《小石潭记》,教师由文中佳句导入,便可引起共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2.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这个环节主要是梳理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大意,解决字词问题。
这个环节主要有3个问题:
(1).解题;解释“记”的意思,以及这一文体知识。
(2).作者简介:介绍柳宗元的有关情况,包括他的生平经历、著作和一些观点。
(3).正音正义解决相关文言知识:依照学案所要求的学习步骤,进行文本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字词的正音、重点实词的理解,相关文言知识的掌握,同时特别注意一些难句的翻译。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理解文本的能力,以及通过各种工具书的自学能力,尤其在文言相关知识及翻译环节体现出来。
3.课堂检测
学生依托学案,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本课的文言现象的梳理归纳;学生识记落实学案填写内容;学生完成课堂训练相关题目。
主要是检测学生的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此部分的内容主要以学案为依据。
第二课时
一、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思考并回答(尽量用原文回答)
1.作者游西山的时间及起因是什么?
2.前后两段话,作者的情绪截然不同,请找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词句来。
3.在作者眼里,西山有什么特点?让作者有怎样的独特感受?
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主动思考,挖掘文本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深入探讨品味赏析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作者怎样叙西山之游?(提示:理清第二段文章思路)
3.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
4.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的?
5.作者由西山这一自然景象的游览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主动思考,挖掘文本内在联系的能力。
三、课堂训练
1.必做题:以课文第二段文阅读材料,完成1——6题。
此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选做题:此部分选取了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记》,完成1——4题。
此部分主要通过练习,使得学生更加熟悉柳宗元,及其山水游记的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