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语文课的思考(故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穿唐风,沐宋雨,逾越千年,在岁月的长河里水波潋滟,在明媚的星光下熠熠生辉。那一个“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的姑娘”让多少人魂牵梦萦;那一首“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让多少人独自神伤;那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让多少人欲说还休。这就是诗,诗韵、诗意、诗情,让人有了百折千回的缠绵,更有了超然物外的洒脱。从雎鸠和鸣到天上人间,从东篱黄昏到塞外大漠,从康桥河畔到浅浅海峡,于是,诗歌就蜿蜒成了一条河,流淌着诗人的血液,温热着,澎湃着!
一堂语文课的思考
——古诗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宋文波
一、文本解读
《木兰诗》是一篇优秀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它和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的“双璧”。
作品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胜利归来后拒受官职,返乡与家人团聚的故事,表现了木兰纯朴、智慧、勇敢和不贪图功名利禄的品质,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操。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阅读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无外乎三问: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
写?怎样写?在这样的问题探究中读出文体的特色,作品的风格。
结合北朝名歌《木兰诗》我们可以推出三问:文章所写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文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人物会随之立体起来,鲜活地存在于读者的视线中,共鸣在读者的心田里。
追本求源,我们展开了如下的探究:
1.探究“事”之奇
(1)一句话概括情节。(整体感知文本)
(2)结合图片和文句,具体说说“事”之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探究“人”之奇
(1)在你心中,木兰是巾帼英雄,还是平民少女?试从文中找出依据。
(2)观看视频,说说十年征战给木兰带来了什么?(脸部、手部的细节)
(3)仿写:木兰赞
3.探究“诗”之奇
联系民歌知识,结合具体诗句,试从语言上、结构上来探究“诗”之奇的具体表现。
三、设计理念
1.活动设计面向全体学生。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追求。
有效的课堂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从‘还’字做起的,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其目的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满堂灌,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我校倡导的“三性五要素”主体性教学模式,就非常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设计是形,活动是神,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在导学设计的引领下,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自己的角色分工,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管理条约,实行小组整体考核,每个学生的考核都计入小组得分。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全员参与,学生不再是看热闹的“观众”,而是置身于其中的“运动员”,是拿分的“选手”,或是场边的“啦啦队员”;学生不再是冷冰冰的没有情感的、被动应付的“学习机器”,而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这节课我抓住“奇”字来设计课堂活动。“木兰是女郎”是文章的一根红线,一个“奇”字是诗歌的眼睛。清朝沈德潜评价《木兰诗》说:“事奇、诗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在事之传奇,诗之奇语中,一个传奇女子从民间款款走来,我们看到了一个身着戎装,驰骋疆场的巾帼英雄,更看到了一个儿女情长,善良纯真的平民少女。“奇”乃非寻常之意,要能深入地探究“奇”,就需展开与文本、
与人物、与学生的深入对话:“奇”字具体表现在哪里?在学生的充分交流与展示后,给予明确的归纳,使学生零散的智慧火花汇聚成一幕飞天的风景!
2.对话交流走进文本深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同学、作者、编者和文本的“六方对话”过程。基于对话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完全承认文本、教师、学生、编者、同学和自我这“六方”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的对话积极性,重视潜在对话空间和“隐性对话”形式,在民主、和谐、合作、互动的氛围中把阅读教学上成创造性、生成性、发展性的课堂活动。语文课堂,呼唤着生命的“对话”。因为,只有对话,才能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相互倾听,相互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尊重,彰显个性。
例如,在探讨“人之奇”这个教学片段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眼中,木兰更像是一个巾帼英雄,还像是一个平民少女?”甲乙两组围绕这一问题,结合文中相关词句,展开真诚而又热烈的交流对话,把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
3.视听体验营造古诗意境。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已走入课堂。多媒体技术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学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创设、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
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显示优美的动态画面,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纯正的朗诵,可以方便地调用图表、文字、图片,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把抽象的语文变为形象生动的语文,使语文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多媒体的运用赋予了课堂教学以新的活力,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达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目的。
这节课上,木兰的曳地长裙的婀娜、戎装在身的英姿、艺海拾贝的配字配乐配画的朗诵,故事情节的六幅画面的选择,木兰十年征战后的视频剪辑,“木兰诗女郎”的主题词的串联,以至木兰策马扬鞭的背景图无不从细节上修饰着木兰形象。
诗歌,讲究情境的创设,意境的渲染,诗情的激发。为师者,若能如此精雕细琢,又何患不能统筹全篇,分点击破解读文本丰厚的意蕴!一堂课,就像一出精彩的舞台剧,它需要优秀的主角,更需要配角,背景、灯光、音效等来美化。所以当我们共同鄙弃浮华教风的同时,也不忘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
四、课堂展示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第一主角。
当学生智慧的火花生成精妙的回答时,老师便可成为最出色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