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左蕾)2015.8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 金钱、财富、丰裕和成功都不能等 于幸福,也都不能代替幸福。国民幸 福指数(GNH)必将取代国内生产总 值(GDP)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新标 志。幸福才是社会存在的根本意义, 幸福才是生命存在的终极理由。
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 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教师的简单化控制,强制性约束已经成为 严重阻碍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的瓶颈。
有愚蠢行为的老师,越敬业越可怕。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张晓风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她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 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 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 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 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油加利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 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 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到我的孩子,我把我至 爱的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自我修身的智慧
幸福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 感,不会有幸福感。 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 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在 此意义上,幸福是一种能力。 ——周国平
自我修身的智慧
人要有自己安静的位置, 才能找寻迷失的自己。
自我修身的智慧
一位哲学家曾说:“一个人的童 年如果没有孤独的经历,长大后很难 成功。”
读《经典》心得体会6篇

读《经典》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reflections, legal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经典》心得体会6篇心得体会是一种把大家心中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字载体,心得体会没有具体的写作规范,记录自己的思想更新很是重要,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经典》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者:赵振远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8期摘要: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民族之魂,是自立之基,是走向世界的名片,是中华民族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作为肩负着开拓创新责任的新时期儿童,他们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同样应该站在五千年中华文化这个历史巨人的肩上,静下心来诵读、品味经典诗文。
教师要采用具体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经典诵读,让他们感受经典的亲切。
关键词:经典诵读;价值;做法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
近年,国家邻导人多次引用儒学经典名言,可见对经典文化多么重视,这对从事经典阅读的我来讲,多么令人兴奋!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为往圣继绝学”的大时代。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民族之魂,是自立之基,是走向世界的名片、是中华民族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小学是开始诵读经典的黄金时期,舍此不用,简直是暴殄天物,误人子弟,愧对圣贤,有负为师职责。
下面我就进行经典诵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价值经典文化、圣贤智慧,可以超越时代,烛照历史,成为我们修身做人、认识社会、看待人生的永恒智慧。
古人读书,私塾先生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熟读经典、背诵经典,结果很容易就掌握了语言文字问题。
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地告诉人家,这是我十三岁之前熟背经典的结果。
”中国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历代美文就是最好的范文,而学习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幼时熟背。
学生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
发言时还能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诵读经典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继承了圣贤智慧。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来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作为肩负着开拓创新责任的新时期儿童,他们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同样应该站在五千年中华文化这个历史巨人的肩上,静下心来诵读、品味经典诗文。
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

南 怀瑾
国学大
师 .诗 人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积 极 传播 者 。1 1 98
年 出生 于 中 国浙 江 乐
清 幼承庭训 .少习诸
子 西 南 .
筹边 屯垦 生 平致 力于
《 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这本 书是南怀瑾先生谈 儿童经典教育 的
文集 ,包含南先生的文章 、讲座辑录 ,南先生推荐 的小学弦歌选本 ,还
收 录 了少数 跟经 典诵 读 相关 的研 究 或论 文 。文 字平 易 浅 白 ,深 入浅 出。
南先生认为 ,在心灵纯净 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 的东西 ,如同每天的 饮食 ,会变成营养 ,成 为生命 的一部 分。所 以儿童经典教育 意义重大 、 影响深远 。南老师多次意味深长地说 : “ 一个没有 文化根基 的民族 ,是 没有希望 的。没有 自己的文化 ,一个 民族就不会有凝 聚力 ,始终像一盘 散沙 ;没有 自己的文化 ,一个 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 ,只会跟在外 国人屁 股后面模仿 :没有 自己的文化 ,一个 民族 就不会有 自信心 ,也不可能得
撷取人 类文化璀璨 的遗珠 ;
找 回 打 开 五 千 年 文 化 宝库 的 钥 匙 ;
让 中华 文化 的根 深 深 扎 入 稚 嫩 的童 心 !
南惊 瑾 漩 童经挺 敏 售
在 心灵 纯 净 的童 年 时期 诵 下 来 的 东 西 ,如 同每 天 的饮 食 ,会 变 成 营养 .成 为生 命 的 一 分 。 部
根 须 深深 扎 入 儿 童 纯净 的 心灵 ,并 让 华 夏 子 孙 借 此 找 回五 千年 文 化 宝 库 的钥 匙 。
从实用 的角度讲 ,诵读经典是儿童开发潜能的有效方式 :可 以快速 地增加识字量 ,可以显著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有助于提高
南怀瑾先生经典语录

南怀瑾先生经典语录经典语录南怀瑾先生经典语录1、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
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2、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3、少年戒之在色,壮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4、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做了三件事后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骗骗人被人骗。
5、我常说,英雄的事业是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上,圣人则把天下人的痛苦一肩挑起,英雄与圣人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
6、此所以我们过去的文化历史,始终在帝王专制政体中,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一个模式之下,度过了两千多年。
也使孔孟的道统精神,依草附木式地攀附在帝王政体之下,绵延存续了两千多年。
7、事实上,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
8、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9、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
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10、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11、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卓尔不群,就是真的自由。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没有办法表达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绪,如果有办法那么人与人没有误会。
12、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13、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14、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
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而至于枯落。
15、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16、修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构想。
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立起一个到的幻境,妄自追求。
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了。
教育不争气孩子感言

教育不争气孩子感言南怀瑾老先生,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大家典籍,在教育方面也是颇有心得。
在他的课堂上,他曾这样谈过教育:“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读书、考试、上进、出人头地,这是极大的错误观念。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他“谋生”,更重要的是改变他的缺陷,补充圆满他的遗憾。
”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孩子呢?南怀瑾老先生给出六个字,这六个字不仅针对孩子,大人也值得一读。
一、静“静”要求我们少说话,多倾听。
正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最能修身养性。
学会保持冷静,才不会焦躁、冲动,遇事才能不慌不乱,有条不紊的处理好事情。
二、缓“缓”之意为稳重做事,不急不躁。
往往都是越忙越乱,内心急躁必定会手忙脚乱。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细节决定成败,唯有保持稳定、从容,才可面面俱到。
想要做到“缓”就要懂得做好盘算和规划,心中有乾坤,才能稳如泰山。
三、忍“忍”并非胆小懦弱,而是心胸豁达的表现。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公,若是事事斤斤计较,你将活的很苦很累。
倘若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闹得鸡飞狗跳,一点小亏都不肯吃,又谈何有担当,有作为呢?“忍一时风平浪静”,懂得忍让是一种大智慧。
人的肚量有多大,福报才会有多大。
四、让“让”是一种风度,是君子的作为。
“得饶人处且饶人”,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我们今天让别人一步,他日别人必定也会为我们留有余地。
李嘉诚曾经说过“求万世之荣,不如免一事之屈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
生活中多一些让步与宽容,必定会多一些出路和朋友,减少很多不必要灾祸。
五、淡“淡”既是要求我们对事保持一颗平常心。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凡事看开看淡一些,人才能自然会轻松、愉快。
六、平“平”要求我们懂得收敛,低调做人。
做人甘于平凡,万不可锋芒毕露。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太过于招摇和狂傲,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招惹很多麻烦。
童蒙养正[解读]
![童蒙养正[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8174a0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3.png)
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到十三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
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
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背诵。
如此充分发挥其记忆力好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他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对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
经典的价值亦将伴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
而长期的诵读熏习,可以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至于如何教导儿童诵读经典呢?方法很简单,只要父母、老师都利用课余时间,引导鼓励或赞美奖励儿童反复多读、熟读,他们自然就会背诵的非常流利。
若父母亲能抽空陪孩子一起讯,不但本身受益,同时也是最佳的亲子活动。
根据老一辈人的经验,若能把握这段记忆力最好的十年,每日能读诵30分钟,持之以恒,要背诵二三十本书是轻而易举的,并且可利用寒暑假期间来加强复习。
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第四阶段:成人养德——真实生活的开展2、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而6—13岁是记忆的黄金期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1—3岁有显著的发展,3—6岁其时展更为迅速,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岁达到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20岁以后,心境若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
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0岁开始酝酿,1-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岁以后方有长足的进步,18岁以后渐渐成熟,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我们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
儿童读经教育综述与评析

西汉以降,诵读儒家经典的教育一直都是历代政府实施教化、培养人才的不二主题。
清末之时,西学东渐,新式教育对读经传经的传统带来强劲的冲击。
但至蔡元培1912年出任民国教育部长,正式取消读经科止,读经尊孔之风仍然很盛。
袁世凯窃国之后,再度掀起读经思潮,1915年7月31日在《国民学校令》中,袁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读经课在国民学校中的地位。
其后,“洪宪帝制”失败,教育总长范源濂于1916年10月再次发布废止读经令。
自此以后,在中央官方的教育法令中,读经之风平息。
民间的读经论调虽未终止,然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以“必不容商榷讨论”的激烈态度否定传统,进行文化的改造或者说文化的革命,最终以绝对强势使“读经”沦为一个历史名词。
近几年来,在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ICI)的大力促进下,海内外华人中又逐渐出现了一股儿童诵读经典的热潮,影响广泛,而且成星火燎原之势。
本文试图在对其现状进行表述的基础之上,究其本质,探讨形成之因,并结合国内文化的现状对读经教育作一理性评析。
一、儿童读经教育现象的缘起及发展(一)缘起1990年2月,南怀瑾先生创办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其宗旨是:“发扬中国文化精神,吸收西方文化精神,籍各种文教活动之推广,从而改善社会风气。
并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社会福利。
”[1]1994年,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博士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工程”,读经活动在中国台湾兴起,并得到南怀瑾先生的大力支持。
1995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叶至善、启功、曹禺等几位文化界的耆宿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倡议“建立幼年古典学校,使一部分少年在接受一般学校教育之外,重点进行经、史、子、集古典学科的专门训练”。
[2]1998年,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读经”引入中国大陆,同年,儿童读经教育综述与评析文/赵子俊中,不仅要“三思而后行”,还要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不断思考,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3)爱反思。
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和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事物的理解或描述。
大陆读经十年回顾(张利民)

大陆读经十年回顾海印子(张利民)十年,光阴如电,一闪而过,人事尽非,万象更新。
读经,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教育运动,划出了十年中国文化的心路,道出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声。
十年,大陆的读经运动,做为推广的推动者,有多少不可忘怀,又有多少沉浮回忆,有多少精神回响,感慨和交集,任重而道远,或可回首一顾。
1994年,国学大师牟宗三先生的弟子、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振臂一呼,奔走各地,宣讲儿童读经教育,迅速得到台湾社会的高度响应,未几遍布台湾,风行而过,读经之声遍地可闻,各种文化教育团体莫不热烈响应。
ICI国际文教基金会引进读经教育1997年秋,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请王财贵博士到香港,举行一次公开讲演,讲述读经教育的理念,介绍指导儿童读经的具体做法。
1997年6月,天平儿童基础教育中心的主持人陈鸿远律师从国际文教基金会听到介绍后,就开办了第一个"经典文学诵读乐园"课程。
天平中心不仅自己开展读经活动,而且逐渐向香港其它教育机构推广。
特区政府教育署的总督学在考察了天平中心的读经课程后颇为欣赏,主动向其它学校推介。
(见《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宏图大业》)1997年10月,国际文教基金会邀请王财贵教授前往海南岛,在海南航空总部,进行了第一场大陆的公开读经演讲。
1998年春天,ICI国际文教基金会正式在大陆推广读经教育,成立国内最早推广机构--武汉大方文教儿童中西文化导读推广中心,以中西文化导读的名义开始了点火播种工作。
1998年的暑假,王财贵老师开始在大陆巡回演讲,犹忆在广西的演讲,从桂林到南宁,从南宁连夜赶往柳州,一夜未休息,次日又开讲两场,晚上又赶往玉林,所到之处,惊醒四座,一片哗然,读经,这个名字迅速传播开来,那时的家长,甚至都不敢认为经典是可以读的,更多的认为经典还是有糟粕的,尽管如此,对教育的反省,可以说是从读经打开了国人教育反省的天窗。
天津是国际文教基金会大陆推广的前沿,也是国内儿童读经的里程碑式的起点,得到时任天津河西区的副区长张俊芳的大力支持。
论少年儿童读经教育的德育意义

论少年儿童读经教育的德育意义——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有益探索华东师范大学金林祥,张正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少年儿童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以下简称读经教育),在全国城乡的许多学校和社区广泛开展。
尽管这项教育活动目前还处于民间推动的阶段,学术界对此也还有不同意见的争论,但是它以其显著成效,如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少年儿童的语言文字能力,发展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等,使愈来愈多的老师和家长认同它,愈来愈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注它。
可以这样说,“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已经成为许多少年儿童的自觉行动,并逐渐在中华大地上蔚然成风。
本文拟对读经教育的道德教育意义做一初步探讨。
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所谓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就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几种读经教育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儒家、道家等学派的经典著作,如《诗经》、《孝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等;二是优秀古诗文,如唐诗、宋词、元曲等;三是广泛流传的古代蒙学读本,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
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作,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又蕴涵着极为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如《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典,它包含了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融政治、伦理、道德与教育为一体,其核心是做人,是伦理道德修养。
它提出了许多做人的原则和格言,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又如《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理想人格。
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
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中的许多语言已经成为两千多年来志士仁人立身行事和判断他人行为的准则,并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
南怀瑾的教育实验

南怀瑾的教育实验采访/肖锋世界出了问题,因为教育出了问题,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一位95岁老人推动的教育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入场式开始了。
一年级小弟妹开始诵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经典从一张张牙齿未齐的小嘴中诵出,带着旋律,别有韵味。
“青春对白画,古柏对苍松”,这是《笠翁对韵》。
然后是《悯农》和《咏鹅》。
这是太湖大学堂首届六年级生的毕业典礼。
身披哈里波特道袍的毕业班鱼贯而入。
他们以一段干净利索的武术开场,有招有式,虎虎有生气。
在感恩仪式上,毕业班老师悉数上场,嚯,老师比学生多!毕业班诵感恩词:前世有缘,今生遇见您……。
学生向老师鞠躬,家长向老师鞠躬,校管理层向家长鞠躬。
学生与父母拥抱,不少人落泪。
学生们开唱:父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毕业班的集体创作是陶艺画《太湖印象》。
毕业典礼的PPT,撰词也是学生们自创,感人之余又不乏活泼幽默。
台下的家长、吴江市官员等大人们纷纷表示“受教了”。
李素美老师的致词有些哽咽,她说心情就像送一个出阁的女儿。
毕业典礼选择在端午节,意图让学生每到吃粽子时就回忆起这一刻。
太湖大学堂的首批毕业生将奔赴世界各地,他们将带着传统经典、生活技能和一颗沉稳的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这是一位95岁的老人在太湖边上推动的实验。
多年来,南怀瑾老先生一直在发出警告:近代教育出了问题。
(太湖大学堂是所快乐训练营。
快乐是需要训练的吗?太需要了。
因为我们失去了快乐的本真。
)一群“小鸟”叽叽嚓嚓走过来,“来宾好!”一会儿,一位小同学手做小喇叭向踢球的哥哥姐姐喊:“今天有西瓜吃~我们一年级都有~!”这是早晨7点钟。
遥想城里的孩子正背起沉重的书包上学,开始新一天的拼杀。
对他们,学习就像《魔兽世界》游戏的打通关,并无多少纯真的快乐。
南怀瑾曾言,家长们最大的毛病就是“将自己未达成的愿望,转嫁到子女身上,这个转嫁忽略了子女的能力、兴趣与性向”。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焦虑的家长造就了同样焦虑的孩子。
世界不快乐,注定在这个世界中孩子们也不会快乐。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儿童读经网

南怀瑾对儿童背诵经典的这种看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医师论证说: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计算机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没程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没资料空有程序,程序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与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1至3岁即有显著发展,3至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13岁为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20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1至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岁以后方有长足之发展,18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13岁以前儿童正处于记忆力黄金时期,因此,提倡儿童背诵经典的效果最好。
美国医学博士杨定一医师在台湾长庚纪念医院进行儿童读经所经历的身心变化的科学试验。他说,初步研究显示:参加读经活动的儿童,其记忆力增强,且数项EEC变化也类似深度打坐的反应。当朗读经典时脑波韵律慢下来,而且比较同步,类似激光作用。这些脑波变化,可以解释为儿童在读经时所呈现宁静安详的身心状态,也因此更有助于注意力集中与持久。经常有家长表示,参加读经活动后,会迸发创造性见解,这些是与缓慢的α波及同步的脑波韵律十分有关联的。
然而,“五四”运动时,胡适一班人提倡白话文。这本来有益于普及文化,但他们却以废弃文言文为代价。于是,这一代知识分子不再能够使用文言文,基本上就读不懂古书,结果失去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无法再从传统经典中吸取养料,产生出新的创造活力。相反,只得拾人牙慧,从欧美文化中一麟半爪地讨一点来卖弄。因此,如今提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实际内容的,就是要培养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一代人,找回打开这个上下五千年文化宝库的钥匙,让传统重新成为文化创造的动力。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南怀瑾生平: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
他的《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孟子旁通》、《易经系传别讲》等三十几部著作,几十年来在海内外长销不衰,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人生颇富传奇。
记:您现在正致力于"儿童读经"的推广,这又是为什么呢?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文化都丢掉了,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就在于由一批历代流传的经典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资产。
儿童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
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不知晓,这的确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人本来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
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
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记:您提倡读古代的经典,那么经典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南:还是为了"做人"。
而不是为了"生活"。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要更好地"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
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教学法初探之答辩稿

“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教学法初探”论文答辩稿沈阳市法库县东湖小学张俊波一、为什么选这个问题做研究?近几年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乃至世界多国都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传统文化,给学生一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德育的主导思想。
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并基于我校作为沈阳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必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有所突破,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
至此,我校决定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为了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常规化管理,我校按照沈阳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纳入课时计划,编入课表,开设国学课,安排一至六年级每周一节国学课,由专职教师进行授课。
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人手一册。
努力做到诵读与践行并举、环境氛围浓厚、教育评比经常,从而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可持续性发展。
以国学经典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形式开展环境资源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
作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有基础但不得法。
(二)适应教育部的相关要求2014年3月26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
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南怀瑾家风家教读后感

南怀瑾家风家教读后感南怀瑾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他的著作《家风家教》是一部家庭教育方面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南怀瑾倡导了传统的家风家教,强调了家庭在培养孩子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阅读这本书,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受益匪浅。
首先,南怀瑾在书中强调了家风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家庭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益良多。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更是一种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其次,南怀瑾在书中提到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同时,父母也应该注重孩子的品德修养,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这让我意识到,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父母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影响孩子的成长。
最后,南怀瑾在书中还提到了孩子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这让我深刻理解到,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阅读南怀瑾的《家风家教》,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认识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是一种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才能真正影响孩子的成长。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成为一个榜样,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雨雨人、春风化人
——《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简介
《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一书是南怀瑾先生谈儿童经典教育的文集,包含南先生的文章、讲座辑录,南先生推荐的小学弦歌选本,还收录了少数跟经典诵读相关的研究或论文。
全书约十万字,16开,定价10元,已于2012年2月由明天出版社出版。
南怀瑾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
南先生从传统文化传承及理想人格养成的角度着眼,从儿童经典诵读的途径切入,多年来在多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在全球倡导儿童经典诵读,体现了他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和人生经验与智慧的自然流露,其谋深远,其情真切。
读过南先生著作的人大都有这种感觉:平日里在普通读者印象中深奥刻板的经典,经先生用活泼浅白的文字一点拨,读者顿觉经典果然处处精妙、字字珠玑,这正是先生文字的独特之处和过人之处。
《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一书也一如南先生平日的文字风格,深入浅出,在口语般的亲切中娓娓道出经典的微言大义和儿童读经典的重要意义。
南先生认为,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长大之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会自然运用出来。
至于成年后再来读经典,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像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便面对丰盛的美食,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
《礼记·学记篇》中所提到的“记诵之学,不足为人师”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儿童经典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南先生看来,儿童经典教育的目标崇高而远大,可用宋儒张横渠的话来概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南先生更是将儿童经典教育看成是民族延续国家强盛的必要手段,他认为,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的,南先生多次意味深长地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而经典教育可将中华文化的根须深深扎入儿童纯净的心灵,并让华夏子孙藉此找回五千年文化宝库的钥匙。
可以说,儿童经典教育是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并以强者之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须和源泉。
从实用的角度讲,诵读经典是儿童开发潜能的有效方式:可以快速地增加识字量,可以显著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等等。
南先生认为,经典阅读必须要配合做人做事的教育,做人做事的教育是要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身教胜于言传,熏陶胜过说教。
只有这样才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做事做人、道德修养、人格养成等各个方面,为儿童美好成功的未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南怀瑾先生一生致力于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重视中华优秀文化经典在儿童中的继承与传播,为此不惜以九十多岁高龄仍奔走各地建立学堂、讲经授业,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殚精竭虑。
其贡献,举世称誉;其执着,感人至深。
南先生在本书序言的最后部分饱含深情地说:
我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我常称自己是个“老顽童”,随时同年轻人交朋友,随时吸收年轻后进的新思潮。
我的心情与思想感情正如古人所说:“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
以此经验告诉诸位年老、年轻的朋友们,希望共同为此目标努力,共创国家、民族,人类和平世界的美景。
愿南先生的文字如春雨雨人、如春风化人,愿炎黄子孙在这些文字的浸润滋养下生生不息、根深叶茂、蔚然成林,从而早日实现先生的愿望,共创国家、民族、人类和平世界的美景!
•书名: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
•丛书名:无
•出版时间:2012-02印刷次数:1版1次
•图书类别:知识读物开本:16开
•I S B N:978-7-5332-6736-0
•作者:南怀瑾
•定价: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