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维护沙皇的封建统治,沙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教材通过讲述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改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理解改革的过程,感受改革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改革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改革前后的社会变化,认识改革的影响。

4.教师讲解:穿插讲解改革过程中的历史背景、事件和影响,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图片:收集改革前后的社会图片,直观展示改革的影响。

4.视频:寻找相关改革过程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19世纪中期的俄国社会状况,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过程。

教师穿插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总结讨论成果。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意义;认识两次改革的性质,理解它们在俄国历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重难点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

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作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内容探究】一、彼得一世改革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俄国历史的演变过程。

提示:2.教师提问: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并认识其作用。

提示:4.“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的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提示:影响:彼得一世在经济上的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及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5.引导学生观察“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和“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说说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教材从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针对1861年改革这一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意义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次改革,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对1861年改革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准备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激发学生对改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2课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时目标1.了解和理解俄国的改革运动;2.掌握了解与认识的方法,强化学习方法意识;3.激发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素质。

课前预习1.仔细阅读教科书第132-136页的相关内容;2.认真思考:为什么在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为什么1830年代,俄国再次选用了萨拉戈萨制?3.尝试寻找一些优秀的历史学者的著作,加深对该时期的认识。

课堂实施Part1 导入新课1.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在19世纪中叶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吗?”2.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讨论;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俄国的改革。

Part2 课堂讲解1.讲解俄国“十月二日制”、解放农奴、萨拉戈萨制等一系列改革;2.逐一阐述改革的背景、原因、目的;3.注重思考问友:–为什么沙皇亚历山大II会掌握频繁的改革活动?–这些改革对沙皇俄国的发展起了什么影响?Part3 思考补充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俄国的改革运动中,哪些影响因素对俄国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学生务必结合教材中的信息,自主探讨并回答问题。

Part4 思维拓展1.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各类工具,深化思考,活跃思维;2.鼓励学生少背忘词、不死记硬背;3.提供多样化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对历史科学习进行深度思考。

课后作业1.阅读相应章节并整理笔记;2.反思自学过程,总结自学方法,自我定位;3.建议去图书馆借阅与相关专业学者相关的著作。

课堂小结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更好地理解整个课程。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沙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改革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改革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来深入了解俄国改革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掌握亚历山大改革和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内容,认识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

2.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特点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反映俄国改革的史料,深入了解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改革的意义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农奴制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引出本课的课题《俄国的改革》。

2.呈现(10分钟)展示史料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如农民生活困苦、起义频发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如解放农奴、推行地方自治等。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秀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了解16—19世纪俄国在欧洲、亚洲扩张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俄国的改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俄国两次改革的性质,认识两次改革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认清俄国的改革的局限性,即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感知这两次改革使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探究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以上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学生回答: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教师引导:照片上的两位沙皇为俄国的强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彼得一世改革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奠定了基础。

他们试图通过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二、新课讲授(一)彼得一世改革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然后谈谈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学生回答: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统一了俄国,进入沙皇专制时代;17世纪,俄国沙皇专制在政治、经济及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一些国家。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找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性质及内容。

学生回答:(1)目的: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内容:①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教育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社会生活上,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 A)
A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B都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都是为了解放农奴 D都是该国历史上重大转折
7.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 )
A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8、(2015·四川资阳·10)托洛斯基(1842年—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A)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3.总体目标: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对俄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4.能通过史料分析俄国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从内外因不同的角度做出判断(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5.能通过对比分析,认识俄国的两场改革在性质上的差异。(素养目标:历史解释)。
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课堂练习
1、(2015·河南省·1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D)
A.摆脱民族危机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 (2015·湖北荆门·13)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C)
A.市场问题B.资金问题C.劳动力问题D.原料问题
3、(2015·广东茂名·48)土地问题是各国革命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俄国农民通过赎买获得土地,中国农民通过土改获得耕地。”请问,俄国和中国的农民分别在什么事件中获得了土地?(AD)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视频内容,文字和图片材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1.2俄国的改革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

1.2俄国的改革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新课标标准了解俄国1891年改革等史事,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二、内容分析1719世纪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时期。

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强化了农奴制和专制统治。

后来,农奴制严重影响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一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了解俄国形成的大致过程。

史料实证: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性质和历史影响。

历史解释:知道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及局限性。

唯物史观:通过俄国两次改革,认识到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理解改革在俄国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家国情怀:改革是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手段,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从这两个人的迷之巧合说起:二人都是小兵开始当起,都是44岁达到权力最高峰拿破仑称帝: 18151804=11年希特勒任国家元首: 19451934=11年一个领导法国打败德国,一个领导德国打败法国,都以一已之力挑战整个欧洲,成为欧洲霸主人生转折:都在6月22日这一天进攻俄国,都战败于俄国之手。

【设计意图】:从“历史名人小趣事”的相似点引入,增加课件的趣味性,抓住学生学习新课的眼球。

(二)讲授新课1.《彼得一世改革》(1)教师活动了解俄国历史演变过程;根据材料,分析、概况俄国改革的(背景),面对这种情况,俄国该如何改变?和其改革的影响。

材料研读:材料一: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

尤其是冶金工业发展迅速,跃居世界前列。

到彼得一世执政的晚年,俄国每年输出的商品额达420万卢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改革——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材内容较为丰富,需要学生对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对于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存在一些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改革的原因和过程,并深入思考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改革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的原因和过程的深入理解,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自主学习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史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改革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视频资料: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

3.史料资料: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4.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用于呈现教材内容和史料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改革的发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俄国的改革》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沙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这些改革措施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使他们认识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历史中的一些重要改革,如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他们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但对于俄国的改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新的历史现象,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9世纪中期的社会危机,掌握农奴制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改革的认同感,使他们认识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 教学重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改革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历史视频等方式,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名单。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历史图片和视频,为学生展示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危机,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奴制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具体措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措施的作用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改革的作用及其影响。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年新编)-02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年新编)-02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1.了解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2.观看《大国崛起》或《世界历史》等纪录片中关于俄国历史的片段,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搜集资料,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观察地图《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3.认识到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通过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而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的彼得一世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他们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使俄国发生了什么变化?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彼得一世改革(一)背景【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俄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学生活动】回答: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在东斯拉夫人活动区域形成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后受拜占庭帝国影响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13世纪上半叶,该地区被蒙古征服。

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并逐渐兼并其他公国,到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伊凡四世执政时期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了专制统治。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回答: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目的【教师活动】出示材料,讲述彼得一世的经历。

【学生活动】知道彼得一世到西欧各国考察,决心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

本课主要内容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以及这次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改革前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后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俄国的历史背景,如封建社会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但他们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改革需要有勇气和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2.难点: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3.对比分析法:将改革前后的俄国社会和经济进行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和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是“俄国的改革”,主要讲述的是沙皇在19世纪中期开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司法改革、文化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课本在教材末尾提出了几个问题,希望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全面进行的改革措施;②理解改革措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和影响;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抓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2、能力目标①学会总结、比较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现历史变革的规律;②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判断;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抓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变革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1、预习导学(10分钟)点击阅读主要章节,并思考下列问题:1.1 为什么俄国需要进行改革?1.2 改革方向有哪些?在社会发展方面会带来哪些变化?1.3 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1.4 本节课需要注意哪些关键词汇?2、新课讲授(35分钟)2.1 课堂讲授在讲述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互动问答、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①开篇导入导入俄国老爷爷的故事,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中。

②主体分析1、农村改革:解放农奴,取消赋税,分配土地等改革措施;2、司法改革:着力改进法律制度,提高司法公正性,打击贪污腐败;3、文化改革:开办新学校,印刷新教材,传播新思想等方式来推广普及教育;③重点事件分析推荐精选一些精彩的历史事件,如《不列颠战役》,并通过对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进行详细解读,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

2.2 学生讨论(15分钟)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发现情节性的内容,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俄国的来历;理解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性质及改革的影响。

通过比较两场改革,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从改革的内容中分析改革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俄国两次改革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比较两场改革,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彼得大帝具有的优秀品质及关键历史人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发展,说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及其历史影响。

难点:理解改革的影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地图导学法、分析推理法、微视频辅助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法、分析推理法、比较学习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微视频等【新课导入】老师最佩服的人是普京,普京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

普京为什么佩服彼得大帝?从俄国的改革中找找答案。

出示课题《俄国的改革》。

【新课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目标。

一、彼得一世改革1、自学俄国的来历完成自学提纲。

2、利用俄国疆域的扩张图,简单了解俄罗斯帝国的形成。

3、观看“有关彼得一世剪胡子”的微视频。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对“彼得一世改革”的学习。

4、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1)教师补充材料,让学生直观认识俄国落后的具体表现。

(2)教师出示历史材料: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农奴制不断的强化下,俄国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引导学生初步明确俄国出现落后面貌的原因——农奴制盛行。

5、学生大声朗读“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教师对改革内容进行简单说明,通过学生朗读和教师的简单说明,让学生初步了解彼得一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上等方面改革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丰富的史料和详细的论述,展示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及改革给俄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俄国历史的重要窗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学生可能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改革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改革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交织。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改革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了解改革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改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改革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史料,分析改革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师总结: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这件事在俄国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

2.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教师在ppt上展示彼得一世改革背景、内容和意义的史料,并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史料,结合教材P6——P7,得出彼得一世改革背景内容和意义。

(1)背景史料1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徭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2)内容史料2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俄国沙史料2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公里)制度俄国7129(1860年)1 600(1860年)封建农奴制英国323225(1850年)14 603资本主义法国150 9 160资本主义史料 3 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半岛的激战。

(2)内容学生自行阅读教材P8内容,找出1861年改史料2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公里)制度俄国7129(1860年)1 600(1860年)封建农奴制英国323225(1850年)14 603资本主义法国150 9 160资本主义史料3 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半岛的激战。

2.学生阅读教材,找出1861年改革内容。

教的活动4 小结1.教师出示俄国两次改革表格,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填写,进行知识点巩固记忆。

6.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标要求】知道俄国1861年改革的史实,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4.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
5.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6.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开始于:1861年
7.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教学反思
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却是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5.积极影响: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6.改革的不足或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课堂练习】
1.正式采用沙皇称号的是:伊凡四世
2.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盛行的制度:农奴制
3.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
【互学探究】
1.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③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增强了国力,推动俄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后者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2.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只有成功的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二、废除农奴制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主要讲述了俄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改革: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的俄国革命。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俄国的历史背景,对改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具体的改革过程和影响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改革的影响评价存在一定的疑问,需要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树立积极向上的改革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改革的影响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体验;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资料等,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教材、论文、报道等,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奴制的残酷现实,激发学生对改革的热情。

2.呈现(10分钟)介绍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普京将一幅彼得大帝的画像挂在办公室里。

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解决以下问题 1、俄国的历史沿革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4世纪:
15世纪晚期: 16世纪:
2、背景:投影17世纪俄国落后表现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3.时间及目的:
18世纪初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4.改革的内容:
创建了一支纪
改变落
5.改革的影响或改革的作用:
①积极影响: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局限性: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6.彼得一世的扩张及营建新都:学生看书自学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
1、出示材料
三:
•地主有权在领地内对农民进行判决、鞭打、
•拷问和给他们带上镣铐、锁链。

•地主破产时,其债务由农民来偿还。

•地主有权干涉农民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
•地主有权交换、赠送和买卖农民。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和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

-----1649年《法律大全》
材料四: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
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教师:1.从材料一看俄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有何差别?
英美法等欧美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始工业革命,进行殖民扩张,实力迅速上涨。

俄国经济落后
2.从材料二、三、四看俄国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3、出示材料: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统治
材料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改革的目的:
改革的实施者:
改革的前提:
改革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改革措施
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
内容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5、出示材料:
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

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

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1903年已近9千个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

……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19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6、改革的意义
1)积极:①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互学探究
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相同点?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③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讨论1861年改革的性质
性质: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教学反思
教学中,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普京导入新课,同时大量引用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史料,在观点的碰撞中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能力。

由于受时间、教材等原因影响,讲授的知识很难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以致学生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较为片段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