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总论
对于人们来说,患上面肌痉挛的危害很大。面肌痉挛也是目 前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常见疾病。 本病具体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目 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但效果均欠理想。西医治疗多采用伽马 刀;中医治疗一般建议整体观念、辩证论治、针药结合,
早发现早治疗。
(一)风阳内动 治法:育阴潜阳,熄风止痉。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 针灸取穴: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太冲、风池、合谷等。 (二)痰热动风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方药:导痰汤 针灸取穴:曲池、外关、合谷、丰隆、肝俞、太冲、行间等。 (三)血淤风动 治法:活血化瘀,熄风定挛。 方药:通窍活血汤 针灸取穴:膈腧、血海、风池、风市、外关等。 (四)髓海不足 治法:填精益髓,育阴熄风 方药:龟鹿二仙膏 针灸取穴:肾俞、悬钟、三阴交、关元俞、风池、外关等。 (五)气血亏虚 治法:补益气血,濡养筋脉 方药:八珍汤 针灸取穴:脾俞、胃俞、足三里、膈腧、关元、阳陵泉等。
身瞤动:即身体的肌肉掣[chè]动。 筋惕肉瞤:体表筋肉不自主地惕然瘛动。
(个别人出现双侧痉挛),精神越紧张、 激动痉挛越严重。
【西医分型】
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 (一)原发型面肌痉挛: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 见于女性。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 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 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 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 (二)继发性面肌痉挛: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 挛。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谢伟
一、定义 二、临床表现及特点 三、病因 四、治法 五、总论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西医定义:面肌痉挛(HFS),又称面肌抽搐。
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 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 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一、定义
中医定义:筋惕肉瞤(rún)。体表筋肉
抽搐的特点
1.阵发性、快速、不规则的抽搐。初期抽搐较轻, 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延长可达数分钟或更长,而 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严重。 2.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 侧歪斜,无法说话。 3.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 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 搐一侧轻另一侧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 见报道。 4.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 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
不自主地惕然瘛(chì)动。出《伤寒论·太阳 病脉证并治》。每因过汗伤阳,津血耗损、筋 肉失养所致。成无己认为此证“必待发汗过多 亡阳,则有之矣。……发汗过多,津液枯少, 阳气太虚,筋肉失养,故惕惕然而跳,瞤瞤然 而动也”(见《伤寒明理论》卷三)。
二、临床表现
西医:面肌痉挛即面部一侧抽搐 中医:体表筋肉不自主地惕然瘛[chì ]动。
三、病因
西医: 1.微血管压迫
2.炎症
3.肿瘤 中医:由于发汗太过,阳气和阴液受伤;有由于阳虚失去促进津液
产生的正常功能,气液不足,肌肉失去温养所致。又或系因脾胃 虚弱,运化失司,气血化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或脾失运化, 湿聚成痰,阻滞阳明经脉而致。亦与风寒稽留,肝肾不足等有关。
四、治法
西医:1.药物治疗 2.射频温控热凝疗法 3.手术疗法:(1)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 (2)面神经减压术 (3)面神经钢丝绞扎术 (4)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 (5)颅内面神经干梳理术 中医: 【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第六》:巨髎,治口歪。 颧髎,治口歪眼翳动。承泣,治口眼歪斜,目翳,面叶叶动牵眼。 《普济方·卷四百十九》:治口眼瞤动。穴颧髎。治偏 ……眼瞤动不止,病右治左,左治右。穴地仓, 承浆。
【中医辨证分型】
(四)髓海不足 脑者髓之海,元神之府,神机之源,但髓之养有赖 于肾津;肾津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则头晕目眩,耳鸣 ,记忆力差,神呆,寤寐颠倒,甚则啼笑反常,言语失序等 。肾津虚,肝阴亦虚,肝肾之阴不足则风阳升动,故见面部 肌肉痉挛。肾失蒸化水液,则溲便不利。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弱皆肝肾亏虚之象。 (五)气血亏虚 气血两虚,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故见跳动、痉挛 ,气虚则乏力,短气懒言、纳呆、自汗,气虚导致阳虚,则 畏寒肢冷,溲便失常;血虚不能上荣清窍,则头晕眼花;血 不养心,则心悸而烦;舌质淡,脉沉细无力,均为气血亏虚 之象。
筋惕肉瞤分型: (一)风阳内动 肝属厥阴风木之脏,藏血主筋,体阴而用阳,肝郁化火生风, 上扰头面,则出现眩晕头胀,面红,面部跳动;肝郁化火伤阴,肝阴亏 虚,阴津不足,口舌失其濡养,则口干舌燥;筋脉失养,则项强不舒; 肝主调达情志,郁怒伤肝,阴不潜阳,肝阳上亢,故急躁易怒,心情紧 张时加重;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皆为风阳内动之征。 (二)痰热动风 痰热内蕴,阳盛化风,筋脉失于约束或筋脉失养,以致肌肉颤 动;痰热夹风上扰,则头晕目眩,燥扰不宁;口干口苦,胸闷泛恶,咯 吐痰涎等症以及苔黄腻,脉弦滑数皆为痰热之象。 (三)血淤风动 淤血内生,阻于脉络,血行不畅,经脉肌肤失其濡养,故见肌 肉痉挛;肢体之运行赖气血以养,气血不足,故正常动作减少、迟缓; 刺痛、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均为血瘀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