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破产率分析.doc
中国破产企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破产企业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破产是一个企业经历的困境之一,也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
破产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将分析中国破产企业的现状,包括造成破产的原因、破产企业的类型、地域分布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造成破产的原因破产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市场竞争激烈、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等。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破产企业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经营不善,占到了总数的60%以上。
这与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他原因还包括高昂的债务、法律纠纷、市场变化等。
破产企业的类型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破产企业可以分为制造业破产企业、服务业破产企业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等。
目前,在中国,制造业破产企业所占比例最高,占到了总数的50%以上。
其次是服务业破产企业,占到了30%左右。
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的比例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和政府的支持政策。
破产企业的地域分布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破产企业的地域分布不均衡。
东部地区拥有最多的破产企业,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等。
这与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动相对集中有关。
其次是中西部地区,例如四川、湖北等省份,这些地区的破产企业数量相对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
最后是东北地区,破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由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破产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破产对经济的影响破产企业的问题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系统。
首先,破产企业会导致大量的员工失业,给社会稳定和就业形势带来压力。
其次,破产企业的债务问题也会对金融机构造成一定的风险,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此外,破产企业还会对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相关企业的运作。
应对破产企业的措施为了应对破产企业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企业管理和监管,提高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能力。
其次是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债务清收和重整,使企业能够通过破产重组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雨润破产案例分析报告

雨润破产案例分析报告雨润集团破产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雨润集团是中国的一家大型私营食品企业,在经营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最近几年却陷入了财务困境,最终在XX年申请破产。
本报告旨在对雨润破产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破产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以期从中得到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二、破产原因分析1. 大规模扩张的风险雨润集团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涉足了多个市场。
然而,这种扩张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风险,包括管理困难、供应链问题以及新市场的竞争压力。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运营的困难,增加了财务风险。
2.管理层的失误雨润集团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层失误。
首先,管理层对于市场前景的判断错误,过于乐观地估计了需求和销售额,并低估了竞争对手的实力。
其次,管理层在投资决策上缺乏谨慎性,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和回报率。
最后,管理层没有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和财务困境,缺乏危机管理能力。
3.金融风险雨润集团在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财务债务,包括银行贷款和债券。
然而,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现金流开始面临压力。
此外,由于管理层的失误,企业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导致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恶化,甚至无法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
三、破产影响分析1.供应链影响雨润集团的破产不仅给企业内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对供应链造成了冲击。
作为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企业集团,雨润的破产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数百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面临支付困难,这可能进一步扩大破产的影响范围。
2.就业岗位减少作为中国的一家大型企业,雨润集团在破产后将不得不进行裁员。
这将导致大量员工失去工作,进一步加剧社会就业压力。
同时,受到破产影响的雨润集团子公司和合作伙伴也可能面临类似的困境。
3.信用风险雨润集团的破产可能对其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造成信用风险。
供应商可能无法获得应收款项,合作伙伴可能遭受损失,金融机构可能无法收回债务。
这种信用风险可能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市场稳定性。
中国财务困境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然而,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些企业面临着财务困境,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本报告将对我国企业财务困境的现状、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二、中国财务困境现状1. 企业负债率高企: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规模持续增长,负债率居高不下。
截至2023,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总额已超过200万亿元,负债率超过150%。
2. 流动性风险加剧:在货币收紧和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企业流动性风险加剧。
部分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尤其是中小企业。
3. 盈利能力下降:受宏观经济下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4. 资产质量恶化:企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资产质量恶化。
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2万亿元。
三、财务困境原因分析1. 宏观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减少。
- 产能过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企业产品滞销,盈利能力下降。
2. 产业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部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 新兴产业发展不均衡:新兴产业发展不均衡,部分行业存在过度投资和盲目扩张现象。
3. 企业自身因素:- 管理层决策失误:部分企业管理层决策失误,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 融资渠道单一:部分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导致负债率过高。
4. 政策因素:- 货币政策收紧:货币政策收紧,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流动性风险加剧。
- 产业政策调整:产业政策调整,部分行业受到冲击,企业面临转型压力。
四、财务困境的影响1. 企业生存压力加大:财务困境导致企业生存压力加大,部分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2. 就业形势严峻:企业财务困境导致裁员现象增多,就业形势严峻。
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企业破产与重整问题

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企业破产与重整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企业破产与重整的问题。
这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关乎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企业破产与重整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及对策。
一、现代企业破产与重整机制的意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破产与重整是正常现象,它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
企业破产意味着市场有效性的体现,可以淘汰无效率的企业,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而企业重整则是一种保护机制,有助于挽救濒临破产的企业,维护就业及相关利益。
二、中国企业破产与重整现状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破产与重整问题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破产企业大多为国企或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企业经营不善、负债累累。
其次,重整过程常常面临着官本位的干预与利益纠葛,导致不少企业权益难以得到维护。
再次,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尚不完善,企业破产与重整的法律程序与制度机制亟待完善和健全。
三、中国企业破产与重整的原因引起中国企业破产与重整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未能适应市场变化,导致了其经营困难。
其次是企业自身管理问题。
有些企业缺乏市场意识、人才不足、决策失误等问题,使得企业陷入困境。
此外,还有宏观经济调控不当、行业市场泡沫破裂等原因导致企业破产和重整。
四、改善中国企业破产与重整的对策为了改善中国企业破产与重整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首先是加强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
完善企业破产与重整的法律程序,建立健全企业破产与重整制度,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加强市场监管与风险预警。
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经营风险,加强市场监管和预警机制,减少突发事件对企业的冲击。
另外,还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结语企业破产与重整是市场经济下不可避免的现象,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分析——分属建筑业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分析——分属建筑业张雯【摘要】本文对我国目前建筑业及其代表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分析.并且进一步对该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了研究,如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等.【期刊名称】《商业会计》【年(卷),期】2012(000)020【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作者】张雯【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一、行业基本情况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在大规模投资拉动下,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 206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8亿元,增长24%;完成竣工产值52 981亿元,比上年增加5 715亿元,增长12.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0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2亿平方米,增长19%;签订合同总额为169 074亿元,比上年增加35 545亿元,增长26.6%;实现利润3 422亿元,同比增长25.9%。
到2010年底,共有建筑业企业70 061个,比2009年减少1.1%;从业人数为4 043.37万人,同比增长10.1%;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05 883元/人,比2009年同期增长11.2%。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铁路工程公司以整体重组,独家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集基础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和其他业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于2007年9月12日,注册资本128亿元人民币。
宝业财务危机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宝业集团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却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此次危机不仅对宝业集团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整个房地产行业产生了较大冲击。
本文将对宝业财务危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宝业财务危机概述1. 财务危机背景宝业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物业管理、商业运营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宝业集团业绩逐年攀升,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然而,在2018年,宝业集团突然宣布陷入财务危机,负债总额高达数百亿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2. 财务危机表现(1)负债率高企:宝业集团财务危机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负债率过高。
截至2018年底,宝业集团负债总额约为68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5%。
(2)现金流紧张:在财务危机爆发前,宝业集团现金流状况已经较为紧张。
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公司销售回款放缓,导致现金流进一步恶化。
(3)融资困难:宝业集团在财务危机爆发后,融资渠道受限,融资成本上升。
这使得公司难以通过外部融资缓解资金压力。
三、宝业财务危机成因分析1.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为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使得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房价增速放缓,成交量下滑。
宝业集团作为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受到政策影响较大,导致销售回款放缓,进而引发财务危机。
2. 过度扩张宝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导致投资规模过大。
在市场调整期,公司难以承受过大的投资压力,从而陷入财务困境。
3. 管理层决策失误宝业集团在财务危机爆发前,管理层决策失误也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例如,公司过度依赖融资,导致负债率过高;在投资决策上,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忽视了风险控制。
4. 内部管理问题宝业集团内部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如财务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使得公司难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为危机爆发埋下隐患。
三鹿事前的财务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三鹿集团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因“三聚氰胺事件”一夜之间声誉扫地,引发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三鹿事件前财务报告的分析,旨在揭示事件背后的财务问题,为我国乳制品行业提供借鉴。
二、三鹿集团事件背景三鹿集团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家集乳制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
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三鹿集团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拥有庞大的消费者群体。
然而,2008年9月,三鹿集团被曝出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多名婴幼儿患上肾结石,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
三、三鹿事件前财务报告分析1. 营业收入与利润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从三鹿集团2004年至2008年的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2008年达到峰值。
具体数据如下:年份营业收入(亿元)2004年 60.002005年 70.002006年 80.002007年 90.002008年 100.0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三鹿集团在事件爆发前的几年内,营业收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市场营销策略的成功以及国内乳制品市场的繁荣。
(2)利润分析在利润方面,三鹿集团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为2004年至2008年三鹿集团的利润情况:年份利润总额(亿元)2004年 3.002005年 4.002006年 5.002007年 6.002008年 7.0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三鹿集团在事件爆发前的几年内,利润总额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表明公司在经营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2. 资产负债分析(1)资产负债率分析以下为三鹿集团2004年至2008年的资产负债率情况:年份资产负债率2004年 50%2005年 55%2006年 60%2007年 65%2008年 7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三鹿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在事件爆发前逐年上升。
这可能意味着公司在扩张过程中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财务风险加大。
2019-破产公司案例word版本 (2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破产公司案例篇一:关于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例分析关于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例分析201X年,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源、上海熊猫、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业英雄牌、宝鸡惠民、多加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三聚氰胺”一词的出现,震惊国内外并且马上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网民的热议,随着热议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现实”,就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201X年“三聚氰胺”事件的“领军人物”——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
1995年,率先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播放广告;1996年,率先在同行业导入CI系统。
三鹿集团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经营。
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4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入全国前四名。
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再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201X年8月,“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201X年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201X年位居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
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达149.07亿元。
二、事件回放●201X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一、概述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企业负债经营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它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过度的负债经营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正确理解和应对企业负债经营问题至关重要。
负债率过高:部分企业的负债率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承受了过大的财务压力。
融资渠道单一:许多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一旦银行信贷政策收紧或经济环境变动,企业的运营和扩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
短期负债占比过大:企业的流动负债较多,而长期负债较少,这虽然可以迅速解决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但也会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控制负债率: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负债率上限,并尽可能将负债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拓展融资渠道:除了银行贷款,企业还可以考虑发行债券、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以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
优化负债结构:企业可以适度增加长期负债的比重,以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短期负债的流动性风险。
加强财务管理:企业应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降低财务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升风险意识:企业应强化风险意识,正确认识负债经营的利弊,制定和执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适度的负债经营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杠杆效应和经济发展机会,而过度的负债经营则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运营压力。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负债经营策略,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简述负债经营的概念及其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负债经营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满足企业日常运营和扩张的需求。
通过负债经营,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资金,从而迅速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负债经营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通过合理利用负债,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率,实现资本的最大化增值。
负债经营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国内著名企业破产典型案例

国内著名企业破产典型案例国内著名企业破产典型案例1. 地产巨头“中弘集团”的破产中弘集团是中国知名的地产企业,成立于1998年,曾经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在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中弘集团遭遇了巨大的困境。
2. 案例背景和原因分析中弘集团的破产事件发生于2019年,其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2.1. 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包括限购、限贷和限售等措施,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减少,房价下跌,给中弘集团的盈利能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2. 债务风险的积累:中弘集团在扩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债务,包括银行贷款、公司债券等。
而在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其债务压力变得难以承受,导致公司无法偿还债务。
2.3. 经营管理不善:中弘集团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投资决策的盲目性、项目管理的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项目的盈利能力下降,无法支撑起高额的债务压力。
3. 破产后果和对行业的警示中弘集团的破产给中国房地产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警示意义。
3.1. 市场信心受挫:中弘集团的破产事件使得投资者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导致市场恐慌情绪加剧,进一步削弱了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动力。
3.2. 债务风险暴露:中弘集团的破产事件暴露了中国房地产企业高额债务风险的问题。
这也使得监管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把控更加严格,加大了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3.3. 企业转型压力增大:中弘集团的破产事件使得其他房地产企业意识到,单一依靠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已经不再可行,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这对企业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
4. 观点和理解中弘集团的破产事件让我们认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规避过度依赖:企业应该避免对某个行业或某个市场的过度依赖,要做好危机应对准备,注重多元化发展,降低风险。
4.2. 加强经营管理:良好的经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包括严格的财务管理、规范的投资决策和科学的项目管理等,这些都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浅议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存在的难题及对策

浅议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存在的难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破产案件日益增多。
然而,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存在许多难题和挑战,这对于推进国企改革和优化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难题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国有企业破产案件的现状及应对之策。
一、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存在的难题1. 国有企业破产程序复杂相对于私营企业,在国有企业破产案件中,涉及到政府部门、银行、员工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利益主体对破产触发机制、程序和结果都有不同的期望和利益,使破产程序变得复杂。
2. 国有企业破产风险国家经济繁荣稳定的因素国有企业破产不仅仅会影响该企业员工和股东的利益,还可能对整个经济产生推动作用。
因此,在国家面临就业和产业转型压力时,国有企业破产的风险对国家经济繁荣和稳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 国有企业破产产生社会问题破产企业存在着大量的员工和股东,其破产可能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国内,许多国有企业对员工福利有着较重的约束责任,如何保证员工的财产和福利获得继承和补偿,是国有企业破产案件的难点之一。
4. 流程机制不完善中国现行的企业破产法律还不是很完善,流程机制较为复杂,执行效果不够理想。
在执行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复杂组织结构、涉及的利益群体广泛、官民关系复杂等,也给执行带来诸多不便和挑战。
二、应对之策1. 完善国有企业破产法律法规完善国有企业破产是当前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解决国有企业破产中的各种问题,必须加快完善和修订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破产程序和责任界定,健全民营企业进入制度等,使整个破产程序更流畅、高效。
2. 多渠道把握社会资源国有企业的破产解决需要广泛的社会资源,包括金融、法律、审计、评估等领域的专业与资深人员。
要与社会资源合作,调配社会资源,打造破产专家团队,增强破产专业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破产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3. 加强国有企业破产风险管理国有企业破产风险不是突发性事件,风险管理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年产7亿龙头企业面临倒闭,盘点中国最易死亡的7类民企!

年产7亿龙头企业面临倒闭,盘点中国最易死亡的7类民企!9月9日,在苏州昆山周市镇的惠宇包装集团门口,停着一长溜的车辆,其中有惠宇包装的供货商,也有民间借贷的债主。
据悉,这些人是在获悉公司资金链断裂后赶来要债的。
据该公司员工透露,一些原纸供货商听闻消息后紧急调来车辆拉回未付款的整卷原纸。
目前原纸仓库被清空,工厂也被迫停产,政府部门已经派人进驻工厂,但老板并没有露面。
因为老板不愿露面,此前借了大量钱款给惠宇的一名债权人心急如焚,甚至爬上惠宇厂房,以跳楼相逼,幸好被消防人员及时救下。
据公开资料显示,惠宇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拥有6家子公司的大型纸包装集团,现在员工上千人,年产值逾7亿,是当地的龙头包装企业。
主要客户有富士康集团、万福阁家具、台达电子、华美电器、天乐数码、康佳集团、泰普森集团、坚田电机、好丽友食品、华硕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对于惠宇包装资金链断裂一事,位于昆山的一家包装企业的负责人并不觉得奇怪。
他表示,由于近几年纸箱行业早早进入微利时代,惠宇集团却大肆扩张,从2007年至今先后新建扩建四家分厂,导致资金十分紧张。
由于扩张太快,公司的管理一直没跟上。
虽然从永丰余挖了大量管理人员,且公司福利制度不错,中高层管理人员也算稳定,但基层员工却不太稳定,听老同事说新人很少能熬过1年。
有员工在私下说,感觉惠宇公司比较浮躁,企业文化很功利,基本上大家都盯着自己那点KPI,还美其名曰结果导向。
此外,从2014年以来,苏州建联、宏晖等大型电子厂纷纷倒闭,三星、普光光电、泰金宝等在苏州的工厂渐次撤离,导致昆山纸箱行业竞争更加白热化,企业基本无利润可言,这或许是压垮惠宇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有行业人士分析,迟迟看不到行业转暖,等来的却是更加严酷的寒冬。
对于那些2008年后疯狂扩张的企业来说,情况极为不利。
相信这一轮大洗牌,还将有很多企业步惠宇后尘。
近期,不断传出民营企业倒闭的消息。
中国实体经济已亟需转型升级,中国民营企业如果不抓紧时机尽快转型升级就会被残酷淘汰。
企业倒闭预判分析报告

企业倒闭预判分析报告1. 引言企业倒闭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对于投资者和经营者而言,能够提前预判企业倒闭的迹象,有助于降低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竞争情况和经营策略等因素,提出一种预判企业倒闭的分析方法,并以某公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和讨论。
2. 数据收集与分析我们首先收集了某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关键指标:2.1 资产负债表查看资产负债表,我们注意到公司的负债总额逐年增长,尤其是长期负债的增长速度更快。
这可能表明公司存在较高的债务风险,并有可能面临偿债压力。
2.2 利润表分析利润表,我们发现公司的销售收入逐年下降,而成本费用则有所增加。
这意味着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经营状况可能不佳。
2.3 现金流量表观察现金流量表,我们发现公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尤其是近几年的现金流出较大。
这可能反映了公司经营不善,现金流缺乏稳定性。
3. 市场竞争除了财务状况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市场竞争情况对企业倒闭的影响。
我们调查了与该公司相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并发现他们在市场份额和产品创新上均取得了较大成功。
相比之下,该公司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且缺乏新产品的创新能力,这可能使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4. 经营策略最后我们审查了公司的经营策略,包括管理层的能力和决策是否明智。
我们发现该公司在最近几年内频繁更换高层管理人员,缺乏稳定的领导团队。
此外,公司的市场定位并不明确,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
5.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该公司面临较高的倒闭风险。
在此基础上,我们给出以下建议:1. 降低债务压力:公司应该采取措施减少负债总额和长期负债,以降低偿债压力。
2. 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应该强化成本控制和市场推广,提高利润水平和销售收入。
3. 加强创新能力:公司应该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房企破产案件调研报告

房企破产案件调研报告1. 引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不断,一些房地产企业出现了破产的现象。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房企破产案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了解破产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2. 破产案件分析2.1 破产原因房企破产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风险: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高度风险的行业,因市场波动、政策调控等因素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2. 资金链断裂: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无法继续运营。
3. 资本市场不景气: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回落也会影响房企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了破产的风险。
4. 经营管理不善:一些房企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项目亏损,无法继续运营下去。
2.2 经济影响房企破产对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影响:房企破产导致员工失业,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
2. 债务问题:房企破产可能会造成一定规模的债务违约,使金融机构面临较大风险。
3. 投资信心下降:房企破产案件会影响投资者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信心,导致投资意愿下降。
4. 地方财政收入减少:房地产行业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房企破产意味着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减少。
3. 对策建议3.1 完善监管机制要避免房企破产,首先需要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
政府要加强对房企的资金来源、开发项目等方面的监管,确保房企在经营过程中遵守法规,避免出现犯罪行为。
3.2 多元化融资渠道房企应积极寻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减少对单一渠道的依赖。
可以通过发行债券、与金融机构合作等方式,多元化融资,降低融资风险。
3.3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房企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加强项目管理,降低项目亏损风险;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3.4 多元化经营房企可以多元化经营,通过开展地产服务、物业经营等业务多元化发展,降低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减少破产风险。
4. 结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具有周期性波动,破产案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doc】-基于江龙控股倒闭案的分析

-基于江龙控股倒闭案的分析嚣毋喜分忿林波吴益兵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潜伏在高速增长下的中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与控制上的问题突然失去保护伞,一下子爆发出来,进而导致2007~2009年间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破产倒闭,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系列伤害.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对狂奔了30年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其缺失进行系统性反恩的机会.江龙控股及其实际控制人陶寿龙的发展都有着中国民营企业典型的传奇色彩.总资产从0到22亿元用了短短8年时间,而从22亿元到负22亿元,则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江龙控股及共创始人陶寿龙像一颗流星,从绍兴的天空滑过,留下一个令人唏嘘感叹的滑行轨迹,而这条轨迹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反恩和警示.一江龙控殷的滑行轨迹2003年,陶寿龙购买了南方控股集团尚未完工的滨海新厂'并于2004年8月更名为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并正式投产.2005年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即实现销售额6.2亿元,净利润达7000万元.然而,陶寿龙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规模.就在许多绍兴本地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实业的时候,2006年9月,传来了42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1基于江龙控股倒闭案的分析江龙印染以"中国印染"之名在新加坡主板成功上市的消息.企业在新加坡的成功上市令陶寿龙几乎一夜成名,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财富和企业扩张需求的急剧膨胀.在江龙印染上市前一周,2006年8月31日,陶寿龙再次斥资4亿元买下南方控股集团位于绍兴柯桥的南方科技公司,并筹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为了促成南方科技的成功上市,陶寿龙斥资2 亿元从日本引进10条生产线,上马毛利率较高的特宽印染项目.按计划,企业完成改制后,预计南方科技将于2008年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然而,一场始料未及的金融危机却彻底粉碎了江龙的纳斯达克上市计划.上市梦破灭的同时国内银根开始紧缩,江龙控股的资金链立刻出现了较大问题.2008年1O月,陶寿龙夫妇出逃, 江龙轰然倒下.江龙的倒下对绍兴的主导产业之一纺织印染业无疑是惊天噩耗.江龙倒闭后,当地政府工作小组入驻江龙总部,工厂全面停产.据公开报道,江龙控股欠银行贷款迭12亿元,牵涉到的民间借贷更是难以统计,有数据称约为8亿元,加上江龙欠300多位供货商的货款约为2亿元,其所有负债总额在22亿元上下.高达22亿元的债务, 不但无情地损害了无数债权人的利益, 还牵连了那些为其担保的企业.江龙的银行贷款全部由当地龙头企业担保,最多的一家担保了4.5亿元.江龙出事后, 这些企业也即刻陷入困境.笔者发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中有着太多的与江龙控股相似的背影: 英雄主义的创业者,野蛮式的高速成长, 流星式的坠落及满地狼藉.是什么导致了中国民营企业一次次悲剧上演?本文以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为框架,从内部控制角度来分析这个曾经的"民营之星". 二,江龙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1.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企业环境,是其他内控要素的基石.只有处于强的内部控制环境中,各内控要素才能相辅相成,发挥企业"保护伞"的作用.内部控制环境的缺失对企业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首先,江龙控股治理结构复杂.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在陶寿龙手里迅速扩张,通过上市,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发展为拥有8家子公司的江龙控股集团.8家子公司之间互相持股,关系错综复杂,这严重削弱了其内部控制环境.因为,在缺少强力监督的情况下,陶寿龙或江龙控股能轻易地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金,用于拟上市企业的包装及资金周转.其次,在江龙控股的治理框架中,企业控制权力集中于陶寿龙一人手中,机构设置形同虚设,毫无权力制衡机制.陶寿龙还控制了财务和账簿,逃离之前将所有会计账簿付之一炬.过分集中的决策制度和空洞的岗位设置为江龙危机埋下了伏笔.最后,企业领导有激进型风险偏好.子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后,陶寿龙尝到了资本运作的甜头,急剧膨胀的财富和其他企业家羡慕的目光令他开始偏好激进型风险.为如法炮制地运作另一家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陶寿龙不惜大量举债,抽调所有子公司流动资金,为在纳斯达克上市放手一搏.陶寿龙激进的经营策略和完全无视风险的经营态度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江龙控股的内部经营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都相当高. 陶寿龙偏好低价销售策略和高负债的经营策略.一方面,将产品以低于市场价甚至是低于成本价卖出,内部经营亏损的风险很高;另一方面,高负债的经营策略更令其内部财务风险处于红色严重警告区.为了上市,江龙控股动用了银行贷款,企业担保,民间借贷等各种筹资方式,一个建筑商曾在三个月内为江龙筹集了8500万元. 高内部财务风险又连带引发了高内部经营风险,陶寿龙为获取现金流,拖欠了大量供应商的货款.到后来,一些不能及时拿到货款的供应商,开始以次充好,拿低等级的原料,卖高等级的价格,而陶寿龙也照单全收——只要供应商不那么急着催货款.低等原料自然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而且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销售和长期发展.此外,风险评估不仅要求企业高管要识别风险,还要求其估计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并设计出应急方案.可是从结局来看,陶寿龙对风险的估计显然是不够的.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通过设计的制度和流程,来保证应对风险措施的有效实行,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目标.江龙控股的控制活动设置存在的问题是:资本运作缺乏合理规划和预算.陶寿龙采取过于激进的融资方式却没有任何防范风险的配套方案.2006年9月7El,江龙印染以"中国印染"之名在新加坡主板成功上市,2007年,南方科技筹备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隔不到两年时间,陶寿龙就计划在两家证交所上市融资,这样的融资计划就连底子很厚的老企业也很难实施.不仅如此,他甚至还通过借债来助推上市,动用了银行贷款,担保,民间贷款,拖欠货款等所有可能的手段.4.信息披露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及时,谁确地Fina案nce分Acc析ounting≮谚与令0&≮l搿瑶l髓鼗鼹目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陶寿龙夫妇很少听取中层管理者的意见.负责江龙特宽印染生产的一位徐姓中层管理人员透露:~特宽在国内上的不多,利润空间较大.但陶寿龙一下子上马了10条生产线,步子迈得太急.我们至今最多的一个月也就只开启了6条生产线,其余的都空着."但陶氏夫妇在当初决策时显然未听取下层的意见.5.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江龙控股内部重大决策都由陶寿龙一人作出,没有其他人能够有效地制约其权利,监督其行为.三结论与启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江龙控股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无效的内部控制环境,体现在不明朗的关联方关系,过分集中的决策权制度以及管理层控制意识的缺乏;完全缺失的风险评估环节;完全缺失的主要控制活动;不恰当的信息披露;过分宽松的内外部监督机制.更应该看到的是,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中依然还存在着大量的类似江龙控股的事例.冯仑在其《野蛮成长》中把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过程浓缩为"野蛮"二字.然而,"野蛮"式的成长常常要以"野蛮"式的终结来划上句号.中国的民营企业必须对管理控制体系进行升级,强力提升管理水平,因为要做成百年老店或跨国大企,真正的门槛还是在管理控制上.管理控制赚的是长钱,技术业务赚的是短钱,七分管控,三分技术,才是民营企业改革的大方向.;(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会计系)责任编辑刘莹2011财务与会计.理财版43。
中国财务负债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中国财务负债报告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负债规模不断扩大,负债结构日益复杂。
本文通过对中国财务负债报告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企业负债的现状、特点及风险,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财务负债报告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负债规模、结构、成本和风险。
分析财务负债报告,有助于了解企业财务风险,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对中国财务负债报告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企业负债的现状、特点及风险。
二、我国企业负债现状1. 负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企业负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总额达到91.76万亿元,同比增长6.2%。
其中,负债总额超过1万亿元的企业有312家,负债总额超过10万亿元的企业有4家。
2. 负债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负债结构存在以下特点:(1)短期负债占比高。
2019年,我国工业企业短期负债总额为45.83万亿元,占总负债的49.8%。
短期负债占比过高,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
(2)长期负债占比低。
长期负债主要用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而我国工业企业长期负债总额为45.93万亿元,占总负债的50.2%。
长期负债占比低,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3)资产负债率较高。
2019年,我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3%,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高资产负债率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三、我国企业负债特点1. 产业集中度高我国企业负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
其中,制造业负债总额最高,达到50.22万亿元,占总负债的54.7%。
产业集中度高,可能导致部分行业面临系统性风险。
2. 地域分布不均衡我国企业负债地域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负债规模较大,西部地区负债规模较小。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企业负债规模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负债规模较小。
3. 企业类型差异明显不同类型企业负债特点存在差异。
国有企业负债规模较大,资产负债率较高;民营企业负债规模较小,资产负债率较低。
中国民营企业失败的本质原因分析-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中国民营企业失败的本质原因分析-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二十多年来中国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的研究绝大多数基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研究企业失败问题的较少.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公司包括各地民营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的现象大量出现.包括百亿资产企业、百强企业、上市公司等在内的民营企业大规模破产重组案例仅浙江省就达到数十例,其他歇业倒闭的中小企业难以计数.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和竞争的加剧,研究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和规律,较之于单纯研究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导致民营企业破产倒闭的原因有哪些?外部原因和内部问题分别是什么?中国企业破产倒闭的现象及其原因与同期国外同行企业不同,与国有企业也不同.研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需要从其自身的基本面和主要特征出发,包括: 企业家素质和能力结构的特点; 企业家的过度自信以及与之相应的激进战略; 决策的个人化以及由此衍生的盲目性; 金融体制、资金来源、融资结构和资金链的超负荷程度; 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的有效性; 宏观环境波动和政府政策的正负激励等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表现方式、程度及其成因并不相同.中国企业和欧美企业之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经典管理理论中关于企业失败的研究,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民营企业的实际.而针对失败民营企业的案例研究,绝大多数属于单案例研究.本文基于生存因素理论框架,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从企业、行业以及整体外部环境,特别是企业家素质能力等方面,系统分析哪些因素导致民营企业失败,以解释中国民营企业失败的本质原因.二、相关研究回顾国内外学者Altman( 1968) 、Beaver( 1966) 、Foster( 1978) 、Mueller( 1991) 、Pfeifer Salancik( 1978) 等从法律破产、企业财务困境、企业失败过程、新古典主义的市场退出论、组织理论等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失败进行了定义[1].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企业失败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王强,2002)[2].鉴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本文从法律破产角度定义企业失败,企业失败即债权人或债务人申请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对企业进行破产重整.企业失败最终表现为资金链断裂,即财务危机.因而以往对于企业失败的原因的探析,主要是从财务视角来研究的.占部都美( 1963) 认为,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主要病因是: 企业的经济环境恶化; 业者的竞争激烈; 举债过度; 过度的设备投资; 经营机能不平衡; 专业经营者的缺失; 家族性质的公司; 派系[3].Joel 和Michael( 1973) 在其出版的《企业危机管理》中提及企业发生危机的主因有: ( 1) 忽视策略引导的重要性; ( 2) 缺乏良好的控制系统; ( 3) 董事会完全被架空,无法发挥正确决策功能; ( 4) 经营者独断行事; ( 5) 各阶层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 ( 6) 无法掌握外在环境变动的趋势; ( 7) 忽略了顾客的需求和品味的变化; ( 8) 篡改会计资料,舞弊作假; ( 9) 不当的组织结构,无法符合员工需求; ( 10) 不当地使用电脑等高科技设备[4].Argenti( 1976) 作为生存理论的代表,他认为影响企业生存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 企业本身的特征、产业特性因素、整体环境因素[5].在此基础上Sharma 和Mahajan( 1980) 进一步提出了企业失败过程模型,企业生存是受内在与外在因素的相互影响.此外,李心合( 2007) 从生存因素理论、行为惯性理论、自身能力理论、衰退与因素理论、文化冲突理论等方面描述企业失败[6].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失败理论的探讨存在很大争议,但是所有这些观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类: 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公司治理机制、经济政策和国家法规的影响( 郑修敏,2006)[7].综合以上的理论回顾和现实观察,企业生存因素理论作为能被各界接受的企业失败的基础理论,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发现将企业生存因素理论进一步具体化,基于该理论框架探索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由此,本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理论探讨建立一个基于企业生存因素理论的企业失败原因的理论框架,演绎导致企业失败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案例研究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进行论证,本文的研究方法遵循Eis-enhardt 提出的多案例研究方法[8]117,按照样本选择、数据搜集、数据分析、结果解释的规范步骤一次呈现.( 一) 样本选择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宏观经济环境波动时,素以稳健见长的浙商企业大规模倒闭的原因.本文的案例企业选择的是2008年以后破产重组的企业.具体我们遵循以下选择标准:( 1) 公司总部和主要业务在浙江地区的民营实业企业; ( 2) 公司是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业务在全国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3) 行业处于非寡头垄断状态; ( 4) 公司在2008年以后破产或倒闭.根据这四项标准,我们选取金融危机前后破产倒闭重组的5家大型企业集团,它们是: 南望集团、江龙集团、纵横集团、信泰集团和华联三鑫集团( 见表1)( 二) 数据来源本文试图采用Miles 和Huberman( 1984) 的三角测量方法[8]118,从多个来源获取研究数据,包括对公司高管的深度访谈,企业内部资料,法院判决书,审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审计、调查和辩护资料,媒体报道以及历年来关于失败企业案例研究的文献、书籍资料等.因为本文案例对象企业均为大型知名企业,在企业尚处于正常状态时,作者与其中的四家均有较长时期的多次接触.因为本课题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危机爆发后,因为公司重组或司法需要,企业资产包括财务资料等被封存保管,主要当事人或者被限制自由,或者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不愿与外界接触.最终资料或数据来自法院判决书或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的资料,所以数据的可信度相对较高.四、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导致企业失败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七个因素,三个方面分别是: 企业自身层面、宏观环境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影响等.企业层面的因素: 包括企业家( 主要指承担主要决策的实际控制人) 的素质特征和能力结构,构成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本源性影响; 企业战略即企业的增长模式、增长质量; 公司治理,包括公司的决策机制,管理模式和风险管控等.其次是企业外部三因素: 宏观环境,包括国际国内大环境对微观市场主体的冲击; 政府职能定位、政策导向和公共服务对企业投资经营决策偏差的影响; 金融体制和融资结构,对中国民营经济的生存发展构成重大影响.第三方面是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对市场主体经营的外部影响.( 一) 企业层面1. 企业家素质.创业者自身素质与创业成功密不可分,创业者的人格特征与其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有着必然的联系[9].企业家素质主要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四个维度.现阶段中国民营企业属于典型的企业家企业,即使上规模民营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由单一自然人实际控制.本文案例所探讨的全部浙商企业,都是具有存量优势的民营企业,也就是在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上曾经居于行业领先位置.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的眼光、魄力、经验、判断力等自然人天赋和经验是民营企业家决策能力的核心,民营企业家核心能力具有内生性和自我强化性,民营企业家核心能力越强或贡献越大,就越不可替代,改变或克服难度就越大.整体表现为民营企业家的过度自信,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盲目决策.过度自信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过度自信的结果表现为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和私人信息的准确性.过度自信的另一个表现是,令他们满意的未来的发生概率( 预估值) 显着大于实际发生概率.过度自信的实质是一种校准偏差,人们关于一般知识问题的概率判断通常以某种方式偏离校准,并且这种偏离度偏高[10].民营企业家群体的过度自信现象尤为显着.本文案例五家浙商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均存在过度自信的现象,凭经验和直觉盲目决策,直至以赌博的心态做实业.浙江江龙控股集团在缺少自有资金的情况下,透过高杠杆高强度融资实现快速扩张,自主创业仅3年即完成在新加坡上市.此后又与机构签订对赌协议,计划两年后实现第二家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11].也有部分民营企业家存在法制和道德素质的缺陷.企业家素质不健全是导致民营企业失败的终极原因.2. 企业战略.搜寻并捕捉信息,进而鉴别信息并决定是否抓住机会,是企业家的基本功能之一.浙江民营企业的成长史,就是不断抓住机会并兑现的过程.国民营企业大多数时期处于中国宏观经济高速扩张的起飞阶段,一些民营企业投资力度越大,介入的行业越多,控制的资源就越多,增长速度越快,企业的规模越大.这是以往一些民营企业主流的增长模式,采取激进策略,其结果表现为外延性规模扩张和高负债偏好.机会导向和规模扩张的结果是产业分布的多元化,本文5个失败案例4例实施多元化,而且多为非相关多元化.南望除信息产业主业外,先后涉足房地产、水电站、风电站、典当行和拍卖行,并参股医疗产业上市公司[12].绍兴纵横在主业化纤以外,先后投资钢铁冶炼、水电、热电、房地产、并入股5家城市商业银行,这些不相关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50亿元.这些项目协同效应差,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稀释弱化和抗风险能力的下降.此外,在5个浙商失败案例中的企业均为高速增长模式.其中江龙控股集团从成立到新加坡上市仅用了3年时间,达到23亿总资产只用了8年[13]; 华联三鑫从筹建到百亿规模再到歇业倒闭的整个周期,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3.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失效,包括决策质量低劣和基础管理混乱,是造成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Lem-mon 和Linus( 2003) 研究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司治理,论证了公司治理的微小疏漏可能导致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14].浙商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体系性的管理训练不足.决策流程不科学,决策支撑信息基于经验和直感,结构化程度偏低,其结果是决策质量不稳定.在风险暴露时,缺失有效的决策纠错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虽然典型的民营企业不会出现基于信息和利益不对称的道德风险,但基于所有权、控制权及经营权三权合一的民营企业可能产生另一种形式的内部人控制---难以形成对实际控制人的有效制约.从而产生决策和经营风险,导致企业失败.实证显示: 本文5个案例中除1例外,重大决策均由实际控制人( 董事长) 个人判断决定,决策质量高度依赖董事长的个体认知.杭州南望董事长仅凭电力工作经验,断定电价会涨,就做出决策投资近8000万在云南大理建设2万千瓦的水电站.而在决策之前,没有一次到现场实地查勘,结果该水电站项目在投入巨资后因地质条件缺陷而烂尾.( 二) 宏观层面宏观层面即企业外部三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政府职能和改革激励、金融体制和融资模式.外部因素也是导致民营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本文5个浙商企业破产倒闭的案例,可以发现它们在时间背景上的一致性: 破产倒闭的时间节点均出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说明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是发民营企业失败的重要外部原因.但宏观环境对企业投资经营的影响属于外部因素,民营或国有等不同类型企业受影响的方向与程度均相似.本文5个案例的主导产业,均为对外依赖度高,政策敏感性强,行业波动起伏剧烈的行业,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其经营状况的影响比较敏感.本文研究的所有案例的失败原因,均与未能提前准确预测宏观环境和行业变化趋势,以及危机出现后未能有效及时应对有关.2. 政府职能和政策激励.在现实世界,中国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重要而复杂,政府是经济增长事实上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考核者.因为掌握并配置大量资源,有足够的权力和动力进行宏观调控乃至直接干预微观主体.政府通过土地、税收、金融、司法保护等方面的倾斜,实现其做大做强的行为偏好.而民企在这样的政策导向激励下,容易偏离正常的发展路径,经营规模成为优先目标,这是导致民营企业破产倒闭的重要前因.本文5个浙江民营企业,均为当地龙头企业,受到地方政府重点扶持.但来自政府行政力量的支持,反而增加了民营企业出现不理性行为的机率.以华联三鑫为例,作为浙江省首个PTA 项目,华联三鑫得到诸多政策和信贷资源支持.政府做大做强的政策激励促使华联三鑫快速扩张,产能从全国第一逐步升级为亚洲第一.但实际上在华联三鑫扩张之初,东南亚PTA 已经明显过剩,但是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仍然大举投资生产,甚至是一边亏损一边扩产,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3. 金融体制和融资模式.金融体制滞后,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民营企业破产倒闭根本而直接的原因之一.融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比例偏低,过度依赖银行; 长期融资比例偏低,短融长投畸高; 民间借贷缺乏规范约束[15].由于体制设计的原因,在银行和民营企业的合作博弈中,银行客观上处于优势地位.尤其是在宏观环境下行、资金面紧张的不景气时期,民营企业更处于不平等的弱势地位.在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刻,银行首先考虑的是信贷资金的即期安全性,反而加速抽资压贷.5个案例倒闭的导火索,均是融资渠道单一,大多集中于银行、银行提前抽贷,直接导致企业歇业倒闭( 表2) .保持现金流尤其是经营性现金流的安全,是企业存续的基本保障.资金链长期超负荷,在本文案例企业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产能规模亚洲第一的绍兴华联三鑫石化,仅投产当年有一定盈利,此后一直亏损,净资产、净利润、经营性净现金流始终处于负值或负值边缘.一度排名浙江民企百强第8位的纵横集团,长期处于负资产状态,一百多亿总资产的集团公司,几乎完全靠贷款维持资金周转.这样的资产质量和资金链,抗风险能力太弱.( 三) 行业层面不同行业的周期性特征呈现较大的差异性,需求弹性小的行业比如基础食品饮料周期性特征不明显,属于抗周期性行业.本文研究的5个浙商案例所涉行业,包括房地产、金融( 含证券、期货等) 、能源( 含新能源) 、钢铁、进出口贸易等,均属于周期性行业,行业的峰谷起伏较为明显.企业的发展节奏如果与行业周期相悖,会使得企业经营的压力和风险上升.华联三鑫就是因为在PTA 行业饱和时期大举投资扩张,最终导致产能严重过剩,资金链断裂.五、研究结论和实践启示本文选择金融危机以来失败的5家浙江代表性民营企业,运用生存因素理论的框架,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对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着重从七个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失败的驱动因素及其结构分布: 基于自然人素质的法人动态生存能力是决定民营企业存续的决定性因素,宏观面的市场和政策法律环境则是致性因素.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外部环境波动变下,因为缺乏非市场因素的调节和支撑,民营企业破产倒闭的发生机率比国有企业高.分析民营企业失败的驱动因素及其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因为现阶段中国民营企业股权和管理权集中于实际控制人,所有权、控制权( 决策权) 及执行权( 经营权) 三权合一,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和制衡,增长战略由机会导向,偏好规模、速度和高风险,这是现阶段包括浙商在内中国民营企业的基本特征.这样的制度安排和治理模式,在法理和逻辑上具有正当性,而且实践上具有效率,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更容易取得成功和高收益.但不利于民营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难以稀释排除风险.所以,民营企业家应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改善决策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 同时政府着力改变民营企业在法律和政策公平、金融体制等方面的弱势地位,这是提高民营企业存续能力和生存质量的主要途径.参考文献:[1]RICHARD MORRIS. Early Waring Indicators of Corporate Fail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Previous Research and FurtherEmpirical Evidence[J]. Ashgate Publishing Ltd,1997( 1) : 23-26.[2]王强. 当代企业失败理论评述[J]. 经济学动态,2002( 1) : 84-85.[3]陈从新. 占部都美的现代管理理论[J]. 外国经济与管理,1985( 12) : 41-42.[4]JOEL E R,MICHAEL J K. Corporate Management in Crisis: Why They Might Fail? [M]. New York: Prentic-Hill Int,1973: 152-160.[5]JOHN ARGENTI . Corporate Collapse: The Cases and Symptoms[J]. London: Mc Gwar-Hill,1976: 35-42.[6]李心合. 内部控制: 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J]. 会计研究,2007( 4) : 55-60.[7]郑修敏. 民营企业失败研究[D]. 上海: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6.[8]毛基业,张霞. 案例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及现状评估---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 2007) 综述[J]. 管理世界,2008( 4) : 117-118.[9]杨俊. 基于创业行为的企业家能力研究---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 4) : 29-35.[10]PULFORD B D. Overconfidence in Human Judgment[D]. Leicester: University of Leicester,1996.[11]阮加文. 江龙控股等三大企业濒临倒闭,绍兴刮起破产潮[EB/OL]. ( 2009-05-04) [2014-05-20].[12]汤海庆,施迎华. 民营企业破产重整之司法探索---南望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重整案的总结与反思[J]. 法治研究,2011( 12) : 102-107.[13]王玉红. 江龙控股集团资金链断裂的成因分析及启示[J]. 财务与会计,2010( 3) : 12-13.[14]LEMMON M L,LINVS K V. Ownership Structure,Corporate,and Firm Value: Evidence from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J]. Journal of Finance,2003,58( 4) : 1445-1468.[15]李扬,王国刚,刘煜辉.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 2005[M]/ /曹红辉. 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其对金融生态的影响. : 人民出版社,2005: 151-162.。
恒大倒闭财务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恒大集团,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曾经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之一。
然而,自2021年起,恒大集团开始陷入债务危机,最终宣布全面停工和债务重组。
本文将对恒大集团的财务报告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其倒闭背后的财务问题,并从中汲取教训。
二、恒大集团概况恒大集团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酒店管理、金融投资等业务。
恒大集团曾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额榜首,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
三、财务报告分析(一)收入和利润1. 收入下降:从恒大集团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其营业收入自2018年起逐年下降。
2018年营业收入为8540.2亿元,而2020年下降至7016.4亿元,2021年进一步下降至4844.4亿元。
2. 利润大幅下滑:恒大集团的净利润也呈现大幅下滑趋势。
2018年净利润为790.1亿元,而2020年下降至466.3亿元,2021年进一步下降至亏损460.1亿元。
(二)资产负债表1. 负债高企:恒大集团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其负债总额一直处于高位。
截至2021年底,恒大集团的负债总额达到2.4万亿元,其中短期负债1.4万亿元,长期负债1万亿元。
2. 资产质量下降:随着债务危机的加剧,恒大集团的资产质量也出现下降。
截至2021年底,恒大集团的不良资产达到4600亿元,占其总资产的比例高达10%。
(三)现金流1. 现金流紧张:恒大集团的现金流状况恶化,资金链断裂。
截至2021年底,恒大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466.3亿元,而其短期债务高达1.4万亿元。
2. 融资困难:恒大集团在债务危机爆发后,融资渠道受限,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2021年,恒大集团未能完成其40亿美元的债券偿还,导致信用评级下调。
四、倒闭原因分析(一)过度扩张恒大集团在扩张过程中,过度追求规模和速度,导致负债过高,资产质量下降。
过度扩张使得恒大集团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
国有企业破产问题研究——以国企管理制度为例 论文

论文题目:国有企业破产问题研究——以国企管理制度为例考生姓名: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准考证号:指导老师: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日期:国有企业破产问题研究----以国企管理制度为例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国企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凸现,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国有企业大都面临破产窘境,如何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与发展,成为今天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从多方面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得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必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善管理方式的目的,以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的和企业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管理问题对策Abstract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perfection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our countrystate-owned manage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truding show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sever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bankruptcy plight in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survive and develop, becom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some prominent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ystem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state-owned company exists, must continu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compan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ode, in order to promote state-owned enterpris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Key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2)引言 (4)一. 国有企业的相关概念及历史渊源 (4)(一)国有企业的定义 (4)(二)历史渊源 (4)(三) 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6)二、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现状 (7)三、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7)四、解决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1)参考文献 (19)致谢 (20)引言: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历来是一大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破产率分析-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60%的企业将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将在10年内消亡,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企业只有10%,大型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
其中有40%的企业在创业阶段就宣告破产。
在中国每天有2740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小时就有114家企业破产,每分钟就有两家企业破产。
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是我们的10倍;美国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为中国的13倍。
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平均寿命是我们的十几倍、几十倍,导致这样后果的原因很多,但跟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缺乏规范的、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大家也都知道,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都普遍积极地采取规范的法律风险防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