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第一讲 经济学概述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2〕比较静态分析法:只分析 始点和终点的经济变量的 状 况
〔3〕动态分析法 引入时间因 素,分析某一时期内经济变量 的过程状况 .
三、经济模型
1、 经 济 模 型 〔economic
model>:用来表述经济
P price
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
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思想,建立起了以劳动价 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 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生产具 有相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3、萨伊<Say>〔法〕 〔1767-1832〕
让·巴蒂斯特·萨伊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
他认为:供给创造需求,储蓄必然转化 为投资,生产就是消费,供给就是需求, 生产过剩的危机是不会发生的.一个 国家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企业越多, 贸易越多社会财富越多.主张发展生 产.
2、按研究经济问题判断标准的不同可分为:
•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用事 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回答是什么 〔What is>如: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为 8%,失业率是6%.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以一 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力求回答应该是 什么〔What ought to be>.如:要实现8%的 年经济增长速度,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某国的收入分配是不 是公平.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在《国富论》的序论中的第一句话就是: "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政治经济学 提出两个目标: 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 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 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
《微观经济学》课件(全)

实证表述还是规范表述?
➢(1)股市繁荣,裙子变短(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 2 ) 在 美 国 , 收 入 最 高 的 1 0 % 家 庭 占 据 了 总 收 入 的 2 5 % , 而 最 低 的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1.资源与稀缺 ➢( 1 ) 劳 动 是 人 们 用 于 生 产 物 品 和 劳 务 付 出 的 时 间 和 努 力 。 ➢( 2 ) 土 地 是 人 们 日 常 所 说 的 自 然 禀 赋 。 ➢( 3 ) 资 本 是 用 于 生 产 其 它 物 品 的 物 品 。 ➢(4)企业家才能是把土地、劳动和资本组织起来的人力资源。
一、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 ➢与另一个经济体相比 ,某一经济体用较少的资源生产相同的物品 ,该经
济体在生产该物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比 如 , 假 定 中 国 生 产 一 件 衬 衫 需 要 2 小 时 劳 动 , 美 国 生 产 一 件 衬 衫 需 要 3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2.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一
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出组合。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2.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 ➢很显然,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隐含了一些假设: ➢( 1 ) 假 定 一 个 经 济 体 资 源 的 数 量 与 技 术 是 不 变 的 。 ➢( 2 ) 假 定 一 个 经 济 体 仅 仅 生 产 两 种 产 品 , 比 如 黄 油 与 大 炮 , 黄 油 满 足 吃 的
微观经济学 第1章 经济学基础-优选PPT

▪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社会产出的有限。
生产可能性边界定义: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简记为PPF)
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 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够得到的最大 产量组合。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业和效率)
❖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理解: ➢产出空间中,经济资源充分利用时所
经济学的逻辑
▪ 经济推理中常见的一些谬误:
1. 后此谬误(the post hoc fallacy) :将先发生的 事件当作后发生事件的原因。
➢ 把相关性或相连性与因果关系混淆。例如,我们可 能发现,当变量X增加时,变量y也增加。但是这种 相关性并不意味着有因果关系存在,即不能认为x增 加是y增加的原因。
宏观经济的 基本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那些不同的方式?
市场经济、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
▪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一种主要由个人 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极 端情况被称为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经济,即 政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
▪ 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y)是由政府作出有 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的经济制度。 (中国和前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集中计划体 制)
▪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既带有市场成分也 带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
社会的技术可能性
造出的每一支枪,下水的每一艘军舰, 发射的每一枚火箭,归根结底,都意味 着一种对于那些忍饥挨饿的人们的偷盗 。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
投入和产出
▪ 投入(inputs) :生产物品和劳务过程 中所使用的商品和劳务。也叫生产要 素,即经济资源。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会发生变动,这种变 动可能由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移动引起。
03
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
01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
程度。
02
效用函数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效用
评价的函数。
03
边际效用是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所带来的
02
需求与供给
需求分析
定义与分类
对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 服务的数量的描述。
决定因素
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和预期等。
需求曲线
基于不同价格水平上的需求量绘制,反映需求量与价 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供给分析
01
定义与分类
对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 并能够供应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的描述。
微观经济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总结词:不同国家在微观经济政策方面有着不同的实践和经验,通过比较和借 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微观经济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详细描述
1. 不同国家的政策比较:不同国家在 微观经济政策方面有着不同的实践和 经验,例如美国的反垄断法、德国的 社会市场经济等。通过对这些政策的 比较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理念和 文化传统。
决定因素
02
03
供给曲线
价格、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和预 期等。
基于不同价格水平上的供给量绘 制,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正 相关关系。
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
市场均衡
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状态,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相应 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价格机制
通过价格的变动引导资源在市场中的分配,实现市场供求平衡的机 制。
高鸿业 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七版

高鸿业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七版简介本文档是针对高鸿业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七版的详细解读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家庭和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供求和价格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影响。
本教材由高鸿业教授编撰,是国内经济学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第一章:经济学概述1.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
本章介绍了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等。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本节介绍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还介绍了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1.3 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本节介绍了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2.1 市场和市场机制本章介绍了市场和市场机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市场的定义、市场的参与者和市场交易等。
2.2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本节介绍了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包括供给的定义、需求的定义和市场均衡等。
2.3 市场调节机制本节介绍了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和影响,包括供求关系的改变和价格的调整等。
第三章:市场与政府3.1 政府的宏观调控本章介绍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3.2 政府的微观调控本节介绍了政府的微观调控措施,包括价格管制和垄断的监管等。
3.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本节介绍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政府干预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四章:企业行为4.1 企业的目标和约束本章介绍了企业的目标和约束,包括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等。
4.2 企业的市场决策本节介绍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决策行为,包括定价策略和生产策略等。
4.3 企业的组织与市场结构本节介绍了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市场结构,包括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等。
第五章:市场结构和竞争5.1 市场结构的分类本章介绍了市场结构的分类方法,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等。
5.2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本节介绍了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包括无差异化产品和自由进出等。
微观经济学教学课件ppt

厂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最小化成本、最大化收益,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需要寻求最优的生产规模,以达到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平衡。
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
市场结构类型与竞争策略对厂商行为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总结词
市场结构类型对厂商行为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而在垄断市场中,厂商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来影响市场价格。厂商需要根据市场结构类型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以获得最大利润。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当价格变化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消费者最优选择是指在给定预算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以获得最大效用。
消费者最优选择:边际效用理论
定义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最优选择点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即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
06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动态
行为经济学
研究在复杂的心理和社会环境下,经济主体如何做出并执行决策的科学。
神经经济学
利用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大脑如何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以揭示经济行为的神经基础。
行为经济学与神经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研究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政府规制对企业和市场的影响。
要点一
要点二
偏好公理
偏好具有完备性、反身性、传递性和无差异曲线凸性等公理性质。
效用函数
对于每个消费者,都存在一个效用函数,该函数表示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
要点三
定义
消费者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水平下,可以购买的商品组合的集合。
消费者预算约束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第一章 导言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第一章 导言
3.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或家 庭、厂商以及单个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 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 项数值如何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 对象,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或经济问题的经济 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 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辅相成,并无轻 重之分。
完全垄断市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体系
宏观经济目标 经济增长与发展 GDP及其变动 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充分就业 失业率及其变动 物价稳定 通货膨胀率及其变动
宏 观 经 济 学
宏观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模型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 导言
第四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其他研究方法 3、经济推理中的谬误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言
1 2
经济学的内涵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4
5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经济学的内涵
1、经济学的内涵 2、其他相关概念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经济学的内涵
经济社会是否认可自私自利的行为?
第一章 导言
1.1 经济学的内涵
关于经济行为选择的问题是如此常见和重要, 以至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时刻置身 于各种选择当中。 经济学中的选择问题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 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一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研究重点
03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宏观经济
学关注国民经济运行和政策效应。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个体经济单位及其行为。
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并运用数学模型和 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此外,微观经济学还运用规范分析方法,研 究经济行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长期生产函数:所有要素均可变
长期生产函数定义
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均可变动的生产函数。
规模报酬变化
描述生产规模变动时产量变动的规律,包括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三种情况 。
成本函数与收益函数
成本函数定义
描述企业生产过程中各 种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 的数学表达式。
成本类型
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 际成本等。
物品。
1.谢谢聆 听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 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 的反应程度。正常品的收入弹性大于 0,低档品的收入弹性小于0,奢侈品 的收入弹性大于1。
企业和政府可以利用弹性理论来制定 价格策略、税收政策等。例如,对于 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通过降价来增加 销售量;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可以通 过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同时政府也 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来改变商品的相对 价格从而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地租决定因素
土地肥力、位置、用途等,以及土地供求关系 。
地租类型
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等,反映土地不同等级和用途的价值差异。
资本市场及利息决定
利息决定因素
资本边际生产力、资本供求关系、预期通货 膨胀率等。
资本市场概述
资本供给来自储蓄,需求来自投资,利息是 使用资本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概述PPT课件

(2)古典经济学革命
《国富论》的出版被称为经济学史上的第 一次革命,即古典经济学革命。其标志着微观 经济的诞生,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贡 献是建立了以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为中心的经 济学体系。
13
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思想反映了自由 竞争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古典经济学家把经 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使经济学 真正成为有独立体系的学科。
31
1.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 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的经济总量在一定时 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 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 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这种分析考察时间 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 续的过程来看待。
32
三、边际分析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发展简况 二、微观经济学及其体系
9
一、微观经济学发展简况
1.古典经济学时期——微观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2.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微观经济学的建立时期
10
1.古典经济学时期
(1)对古典经济学的说明 (2)古典经济学革命
11
(1)对古典经济学的说明
我们这里所说的古典经济学是从17世纪 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前为止,其代表人 物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西尼尔、约翰•缪勒、马尔萨斯。其中最重要 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其代表作是1776年 出版的《国富论》
管理者必须学会告别过去的失误,做到 立足于现实,面向未来地进行决策。
37
3.边际分析方法的深化
边际分析法要求正确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 关系
(1)通过增量,激活存量,实现总量的共同 发展。
(2)控制增量,而盘活存量。
38
微观经济学导论
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讲义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论一、稀缺性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二、选择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三、机会成本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五、理论(一)理论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

“经世济民”、“经邦济世”,有治国富国、利民裕民之道,涵 盖着广泛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俭省节约; 金融工商等活动。
二、经济学的概念
1. 前提/对象
稀缺(scarcity)
选择(Choice)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1)稀缺:产生
无限的欲望 VS 有限的资源=>稀缺性
欲望: 无限性,层次性 ;稀缺: 相对性,绝对性。 稀缺性:有限的经济物品难以满足无限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
矛盾就是稀缺性。
稀缺法则:资源和物品相对于人类无限欲望的有限性及由此产
生的合理使用资源和物品的客观要求。
(1)稀缺:三类物品
物品分 类 稀缺性 价格 经济功能 取得的代价 举例(相对)
1932年罗宾斯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第一次正式地 把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规定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资源的稀缺性+人们面临的选择( 须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
二、经济学的概念
2. 定义
• 曼斯菲尔德《经济学》:按照一个标准的定义经济学研究满足人 们需要的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配置资源的方式。
说)
(1)稀缺:经济资源
劳动labor: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时间和努力(
无差别的人类体力和脑力)。
土地land: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自然禀赋。 资本capital:用于生产其他物品与劳务的、利用
土地和劳动制造出来的投入品
物力资本 人力资本
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 (1)组织协调劳动、土
二、经济学的概念
理论基础:微/宏观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微观经济学介绍课件

03
预算约束: 消费者在购 买商品时受 到收入和价 格的限制
04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在预 算约束下, 实现效用最 大化的状态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理论之一,主要研究生产者在市场中 的行为和决策。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生 产函数、成本函数、利润最大化原则、 市场均衡等。
生产函数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础, 它描述了生产者在给定的投入和技术 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成本函数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关键, 它描述了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付出 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利润最大化原则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 目标,生产者在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 化,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市场均衡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结果,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生产者的利润 最大化和市场的均衡状态是一致的。
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 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
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均衡价格:需求与供给相 等时的价格
市场均衡:需求与供给相等 时的市场状态
需求曲线:表示需求与价格 关系的曲线
供给曲线:表示供给与价格 关系的曲线
需求弹性:需求量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弹性:供给量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度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01 理性人假设:经济主体都是理 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02 完全信息假设:经济主体拥有 完全信息,能够做出最优决策
03 市场出清假设:市场价格能够 迅速调整,实现供需平衡
04 均衡假设:市场在长期和短期 中都能达到均衡状态
微观经济学的基 本概念
需求与供给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 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
微观经济学介绍课件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量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使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而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完全信息"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在古典价格分析中往往隐含这点假设,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后而的相关章节中这一假设条件被极大地放松了。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均衡状态: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课件(对外经贸大学施丹)

整理ppt
8
◆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20世纪60年代至今)
★分析内容的深化: 消费理论和生产理论的发展
★分析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博弈论 ★分析范围的扩展:
▲ 研究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问题 ▲ 将不确定性和信息问题融入经济分析 之中
整理ppt
9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均衡分析方法
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分析 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分析 边际分析方法
注重分析经济变量中增量之间的关系
整理ppt
10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逻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科 ◆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由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决定 ◆产品市场需求是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结果 ◆产品市场供给是生产者最优选择的结果
Non-increasing in P
Increasing in I Homogeneous of degree zero in P and I
怎样得到间接效用函数? 研究间接效用函数的意义?
整理ppt
17
价格变动的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
◆概念和图示 ◆ Slutsky equation ◆应用分析
整理ppt
7
◆微观经济学的确定阶段 (20世纪30-60年代)
★厂商理论的建立
E. H. Chamberlin 《垄断竞争力论》 (1933)
J. Robinson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1933)
★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将结合
J.R. Hicks 《价值与资本》 ( 1939) R. Triffin 《垄断竞争与一般均衡理论》 (1940)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概述[001]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概述[001]](https://img.taocdn.com/s3/m/a42fb1eb5fbfc77da269b1eb.png)
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稀缺性与经济学 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 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求的科学。稀缺性(Scarcity),又 称稀少性,在经济学中特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 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等的相对有限性。 即人类拥有无穷的欲望,但只拥有有限的资源。有限资源 永远无法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其有限性促使了竞争 及选择的出现,有时候还扩张到能带来收益的社会资源。 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质,由于稀缺性人们要在经济资源的 各个用途之间进行选择。这就产生了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 分利用稀缺性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要。经济学就是研究 如何将稀缺性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 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从而为经济学研究,特别是微观经济行为研究开辟了一片 崭新的领域。由于存在有限理性,即有限的信息能力和计 算能力,加上偏好的不确定性,经济人在进行决策时很可 能无法使用或放弃最大化的决策方式,而采用类似于大拇 指原则的一些简单的决策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一个满 意的解并非最优解。即便是经济人可以追求最大化的结果, 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局部最优。 4.经济人存在机会主义倾向 经典经济人暗含着这样的一个假定,即每一个经济人 都具有完全的制度知识,他们完全了解在资源稀缺性和未 来不确定性约束下的相互竞争的自利行为所必须遵守的规 则,由于人具有完全理性,制度也就不重要了。为此,制度 经济学对经典经济人作了两个方面的修正:一是承袭人的 有限理性假定,二是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假定,即经济人 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私利的行为倾 向。威廉姆森认为,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常常会走到机会主 义上去,也就是说,经济人都自利,不但自利,只要能够 利己,就不惜去损人。他会借助于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经济
➢ 经:经营,管理,对付出和回报的考量。 ➢ 济:有用,接济,济世。经营必须有用,有价值。 ➢ 经济现象:富裕,贫穷,钱多,钱少,楼多楼少。 ➢ 经济行为:挣钱,花钱,收钱,分钱,生产东西,
买卖东西,消费东西。竞争,合作等。 ➢ 经济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马克思) ➢ economy:管理家庭的人。经济只不过是在生活
农村熟悉写农村的,对城市熟悉写城市的。
➢ 张维迎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 只有个体才有能力决策,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人们在边际上做出选择,自由交换是互利的,分 工是进步的源泉,结果比动机更重要,自由竞争 是件好事情,制度比人强,企业家是重要的。
➢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选择。由部分到整体。 ➢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由整体到态
MR,MC MC
E MR
0
Q*
Q(经济活动)
七、应用
• 你在航院学习是你的最优选择吗? • 如果说每个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什么有的
人认为自己的决策是错误的? • 郑州凭什么被选定为国家中心城市? • 什么是航空经济? • 你能找出经济人假设的反例吗? • 请你提出一个你想问的经济或社会方面的问题。 • 平时成绩考核题目:某某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对
定的状态。 ➢ 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 ➢ 实证分析:实际是什么。
六、边际分析
➢ 边际:新增的。最后的。 ➢ 边际收益:新增一单位的经济活动所引起的总收
益的增加量叫做边际收益。用MR表示。递减。 ➢ 边际成本:新增一单位的经济活动所引起的总成
本的增加量叫边际成本。用MC表示。递增。 ➢ 边际分析:MR>MC时,增加经济活动使得净收
三、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 学习经济学对自己的用途:提高认识和改善行为, 进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对个人拥有金钱的 认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对身边经济社会现象 的认识,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 对组织的意义:帮助组织制定正确的策略,有利 于组织的发展。
➢ 对国家的意义:帮助国家制定正确的政策,有利 于国家的富强。
第一讲
经济学概述
“假期里,我走访了好几座城市最贫困的地 区,在一条又一条的街道上漫步,看着那 些最贫困的人们的脸庞。然后,我痛下决 心,尽我所能,对政治经济学进行彻底的
研究。” ——艾尔弗雷德∙马歇尔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
(张维迎) ➢ 经济学是对人类如何协调他们的欲望和愿望的一
种研究。(柯兰德) ➢ 经济学的定义:以理性假设为起点,以成本收益
分析为方法,研究如何实现财富增长的一门社会 科学。
➢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某 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 人考虑边际量,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贸易能 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 一种好方法,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一国 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当 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社会面临通货膨 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 对世界的意义:帮助不发达国家摆脱贫困,实现 世界和谐。
四、怎么才能学好经济学
➢ 相信与质疑。 ➢ 学习与实践。 ➢ 前提、过程与结论。 ➢ 精读与博览。 ➢ 课上与课下。 ➢ 现状与历史。 ➢ 中国与世界。 ➢ 请说出十位中国的经济学家和十位国外的经济学
家。
五、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 理性人假设: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 成本收益分析:净收益=收益-成本。 ➢ 模型:经济问题的简化呈示。文字,图表,函数。 ➢ 均衡:经济活动各方不愿意单独偏离的状态。稳
➢ 中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部门或领域。产业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航空经 济学等。
➢ 主流经济学: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这么认为,代表 传统经济学家的智慧。赞美市场的力量。
➢ 经济学的发展: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 学等。
➢ 经济学回归亚当∙斯密的幸福和谐框架。(贺金社) ➢ 中国传统智慧与经济学的发展。
益在增加,所以该经济活动应该增加; MR<MC 时,增加经济活动使得净收益在减少,所以该经 济活动应该较少。MR=MC时,决策者实现了净 收益的最大化,是经济活动应该达到的状态。 ➢ 净收益等于收益减成本。净收益的导数等于收益 的导数减成本的导数。收益的导数即是边际收益, 成本的导数即是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 本时,净收益的导数为零,即净收益达到最大化。
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曼昆) ➢ 经济:人们追求利益的过程和结果。 ➢ 你给经济下的定义是什么?
二、什么是经济学
➢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日常事务的学问。(马歇尔) ➢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即研究稀缺资源如何
有效配置的科学。(莱昂内尔∙斯宾斯) ➢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曼昆) ➢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进行合作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