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数学 评课记录
初中数学教研组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评课背景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9月30日组织了一次评课活动。
本次评课活动由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参加,旨在通过评课,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评课内容本次评课活动主要针对我校数学教师王老师所讲授的《勾股定理》一课进行评课。
以下是评课记录:1. 课堂整体评价王老师讲授的《勾股定理》一课,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清晰,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教学内容评价(1)教学内容充实。
王老师对勾股定理的讲解深入浅出,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2)教学环节紧凑。
王老师按照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环节,使课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3)教学手段丰富。
王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评价(1)启发式教学。
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合作探究教学。
王老师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分层教学。
王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 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王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
(2)课堂效果显著。
通过王老师的讲解,学生对勾股定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课堂练习正确率较高。
(3)教学目标达成。
王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评课总结1. 优点总结(1)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内容充实。
(2)教学方法多样,课堂氛围活跃。
(3)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 改进建议(1)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在课堂练习环节,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表
学校:XX初中
班级:七年级
科目:数学
序号课堂环节内容学生姓名学生表现课堂互动评价
1开场导入调查一下同学中喜欢吃水果的人数张三积极回答问题同学
们积极参与张三在调查中举手回答问题,参与度高
2课文讲解讲解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李四注意力集中同学们认真听
讲李四专心听讲,积极与同学互动
3题目讲解利用图形分析解答题目王五理解较慢同学们积极帮助王五
遇到困难时,同学们主动帮助他,班级互动氛围好
4名词解释解释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名词赵六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师与同
学互动赵六对几何名词掌握不够扎实,可以加强训练
5练习演练在黑板上解题小明参与度较低老师与小明互动小明在课堂
互动中不够积极,希望他能更主动参与
6总结回顾错题分析和解答小红提问思考较少教师对学生互动小红在
回顾环节中表现较少,希望她能积极思考问题
7作业布置布置每日作业学生全体听从安排学生们听从老师的指示,
按时完成作业
8课堂表现完成课堂任务全体学生工整认真全体学生完成了课堂任务,表现出认真的态度
总结:
本节课,学生的整体表现还算不错,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互动。
但也有少数学生的表现不够积极,需要继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针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可以在后续的课堂中加强训练。
整体来说,这节数学课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1. 课堂前奏这一天的课堂就像开了一个新篇章,走进教室时,我的心情可真是忐忑不安。
大家都知道,数学这个科目就像一块大蛋糕,谁都想尝一口,但有些人一听到“数学”就觉得像吃了个酸梅。
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仿佛在说:“别怕,我会让你们爱上它!”于是,课堂就这样开始了。
2. 课堂内容2.1 教学方法老师今天的主题是“方程”,一开始他就抛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方程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全班一片寂静,气氛就像被冻住了一样。
然后老师用幽默的方式给大家举了个例子。
他说:“假如你在商店里买了五个苹果,花了十块钱,能不能算出一个苹果多少钱?”哎呀,顿时大家的眼睛都亮了,感觉脑袋被打开了窍,瞬间对这个话题充满了好奇。
接着,老师用图画把方程的概念形象化。
他用几何图形和生动的比喻,像讲故事一样,把抽象的方程化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东西。
就好像在拼图一样,大家慢慢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画面,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
2.2 学生参与而且,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他不断地问问题,鼓励同学们举手回答。
班上的小明本来是个腼腆的小子,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变得活泼起来,主动回答问题,甚至和老师进行互动。
老师夸他:“小明,你今天真是个小数学家!”这下可把小明乐坏了,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真是太可爱了!课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大家在互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老师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亲自体验解方程的乐趣。
说实话,看到同学们聚在一起,像小蜜蜂一样忙碌,互相帮助,真是让人倍感欣慰。
3. 课堂总结3.1 课堂效果结束时,老师总结道:“希望你们能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应用到生活中。
”这句话让我感觉特别温暖,仿佛老师在告诉我们:数学不只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走出教室时,我想,今天真是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方程,还收获了友谊。
3.2 对未来的期待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式真的很不错。
初中数学评课记录(共2篇)
初中数学评课记录(共2篇)第一篇评课记录
评课主题:数的整除与倍数
评课目标:
- 了解数的整除与倍数的概念
- 掌握整除与倍数的计算方法
- 能够灵活运用整除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评课内容:
- 引入数的整除与倍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探讨整除与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同学互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计算方法
-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整除与倍数的知识进行解决
教学亮点:
- 利用实例引入概念,让学生直观理解数的整除与倍数
- 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操作,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篇评课记录
评课主题:分数的加减运算
评课目标:
- 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 能够应用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课内容:
- 复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分数加减的意义
- 教授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通过示例和练让学生熟悉运算步骤和技巧
-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分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学亮点:
- 温分数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减运算的含义
- 通过示例和练巩固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
-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为初中数学评课记录的两篇内容,将通过以上教学亮点和评课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能力提升。
初中数学听评课教研记录
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初中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教研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我校青年教师张老师进行了一节《勾股定理》的公开课。
张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
2. 评课课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张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随后,其他教师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1)优点①教学设计合理:张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内容丰富、生动。
②教学方法多样:张老师运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③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张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发现、总结知识。
(2)不足①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部分教学环节时间过长,导致课堂节奏较慢,影响教学进度。
②课堂互动不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③课堂评价方式单一:课堂评价主要以口头表扬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3. 研讨针对评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进度。
(2)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3)丰富课堂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4)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研活动总结本次初中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环节,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数学教研评课记录初中(3篇)
第1篇一、评课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9月15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为主题,由我校优秀教师张老师主讲,全体数学教师参加。
二、评课内容1. 课堂展示张老师本次授课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课堂伊始,张老师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张老师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一个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在探究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张老师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评课环节(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次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展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和手段张老师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张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教学效果本次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评课总结1. 张老师的教学水平较高,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张老师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张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借鉴张老师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教学研究,深入挖掘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表
课堂信息班级:七年级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学期:上册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有理数的概念授课教师:李老师听课人:评课信息时间:2024年9月1日地点:XXX中学评课专家:王老师听评课人:开课准备教师通过设问引出“有理数”的概念,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逐渐引导学生得出有理数的定义。
通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了PPT、白板等教学辅助工具,并安排了多个小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举例子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字之间存在差异,并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2.引入:通过示意图,教师简单地解释了有理数的概念,以及有理数的正负之分,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理数是一种带有符号的数。
3.探究:教师准备了多组练习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与解答问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4.讲解:教师通过PPT和示意图,对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解释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规则,并帮助学生理解了负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等情况。
5.拓展:教师出示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6.归纳:教师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再次理顺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评课点评教学设计:1.教师通过设问引出“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多个小组活动,提供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教师使用了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如PPT和示意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引人入胜的图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教师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数学教研评课记录初中
一、会议背景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探索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邀请了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参加。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评课记录。
二、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本次教研活动共观摩了两位教师的数学课。
第一位教师讲授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第二位教师讲授的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课。
2. 评课环节在听课环节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
以下是评课记录:(1)对第一节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点评:优点:1. 教师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 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环节紧凑,师生互动良好。
3.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4. 教学方法多样,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1. 部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刻,教师讲解时可以适当加强举例说明。
2.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2)对第二节课《勾股定理》的点评:优点:1. 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准确,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 教学方法灵活,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方式,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3.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推理,使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4. 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不足:1. 部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师讲解时可以适当增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气氛略显紧张,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语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拓展。
2.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初中数学教研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4月10日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探索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邀请了各年级数学教师参与评课,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二、活动目的1. 通过评课活动,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3.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推动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三、活动内容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 课堂观摩:由青年教师张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
2. 课后反思:张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3. 集体评课:各年级教师对张老师的课进行评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4. 专题研讨: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一主题进行研讨。
四、活动过程(一)课堂观摩张老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她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二)课后反思张老师在反思中提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为合理,教学过程流畅,但还存在以下不足:1. 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的情况。
2. 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部分环节时间过长,影响了课堂效率。
3.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的激励。
(三)集体评课各年级教师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评析,主要意见如下:1. 优点:- 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气氛活跃。
-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 教学方法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不足:- 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 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部分环节时间过长。
- 评价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的激励。
(四)专题研讨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一主题,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建议:1. 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中学数学教研组评课记载(3篇)
第1篇一、会议主题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教研组于2021年9月30日下午开展了数学评课活动。
本次评课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会议时间2021年9月30日下午2:00-4:00三、会议地点学校数学教研组办公室四、参会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会议议程1. 听课环节:由张老师执教一堂七年级数学公开课《有理数的乘法》。
2. 评课环节:全体教师对张老师的公开课进行评课。
3. 总结环节:教研组长对本次评课活动进行总结。
六、听课环节本次公开课由张老师执教,课题为《有理数的乘法》。
张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气氛活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导入环节:张老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 教学过程:张老师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课堂练习:张老师设计了丰富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效果。
4. 总结环节: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使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七、评课环节1. 同行评价(1)李老师:张老师的公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课堂气氛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值得我学习。
(2)王老师:张老师的课堂设计合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练习丰富多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借鉴张老师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刘老师:张老师的课堂语言生动形象,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向张老师看齐。
2. 教研组长点评教研组长对张老师的公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得当,课堂气氛活跃。
初中数学教研听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0日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活动共安排了4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课题分别为《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次函数》和《圆的面积》。
2. 评课: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了评课,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生参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四、活动记录1. 听课环节(1)李老师执教《勾股定理》一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清晰。
李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勾股定理。
在课堂教学中,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2)张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王老师执教《一次函数》一课,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灵活。
王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刘老师执教《圆的面积》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紧凑。
刘老师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轻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评课环节(1)针对李老师的《勾股定理》一课,老师们认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氛围活跃,但建议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可以适当增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2)针对张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老师们认为张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数学教研评课记录初中(3篇)
第1篇一、评课背景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评课内容本次评课活动共有三位教师参与,分别展示了不同的探究式教学案例。
以下是评课记录:1. 案例一:《一次函数》授课教师:张老师教学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3)总结:总结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等,并进行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张老师的教学设计较为合理,通过生活实例导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
在探究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提高数学素养。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张老师对一次函数的性质讲解不够深入,未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一次函数的知识。
2. 案例二:《平行四边形》授课教师:李老师教学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总结: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进行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李老师的教学设计较为创新,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李老师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讲解不够清晰,未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 案例三:《圆》授课教师:王老师教学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圆的性质。
(3)总结:总结圆的性质,并进行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王老师的教学设计较为全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
在探究过程中,王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王老师对圆的性质讲解不够深入,未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圆的知识。
初中数学课评课记录20篇
初中数学课评课记录20篇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这种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让学生感受到挑战和成功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结合。
二、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使数学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使数学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这些课件不仅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视听效果出色,让学生在研究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还要富有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表扬,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研究中来。
四、师生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这种互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还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和互动。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内容和互动环节,教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小组合作研究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研究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研究内容进行实践和探究。
这种研究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他们自主探索、发现答案和规律。
同时,这种研究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付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如“除了代入法,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吗?”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究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并进行思考。
付老师在教学中成为了学生研究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创设自由、和谐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真正掌握研究的方法。
同时,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感受到研究数学的乐趣。
初中数学评课记录评语
初中数学评课记录评语一、总体评价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组织有序、环节衔接紧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启发式教学,并且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老师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图象和函数的性质,能够灵活运用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举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熟练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设计1. 情境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情境导入恰到好处,引发了学生对函数的兴趣并能够主动思考问题。
2. 教学过程(1)对函数的概念进行认知:通过多组实际数据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明确函数的定义。
评价: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函数图象的绘制:通过展示几个基本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了解函数图象的特点,掌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
评价:通过直观展示函数图象,提高了学生对函数图象的认知和绘制的能力,课堂气氛积极活跃。
(3)函数的性质:通过多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等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进行问题解答。
评价:通过练习和举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性质,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评价: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精炼的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加深了对函数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情境导入、差异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其中,差异化教学的运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案,提高了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课评课记录20篇
初中数学课评课记录20篇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
学生的研究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
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研究,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研究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研究方式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研究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会,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研究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信息技术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研究。
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研究的主人,教师是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课评课记录篇二一、题目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
中学数学教研组记录评课(3篇)
第1篇一、会议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研组内部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评课活动。
本次评课活动以“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评课内容1. 评课对象:我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2. 评课主题: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3. 评课形式:现场观摩、课后交流、反思总结三、评课过程1. 现场观摩本次评课活动共观摩了三位教师的课堂,分别是: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
他们在课堂上运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张老师: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张老师首先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然后提出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何异同?”引导学生思考。
接着,张老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总结规律。
最后,张老师布置了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李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李老师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引导学生思考。
随后,李老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最后,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3)王老师:在教学《函数的概念》一课时,王老师先让学生回顾函数的定义,然后提出问题:“函数有哪些性质?”引导学生思考。
接着,王老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函数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最后,王老师布置了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交流观摩课后,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三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大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1)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中学数学教研组记录评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日组织开展了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
以下是本次评课活动的详细记录。
二、活动内容1. 观摩课本次评课活动共观摩了两节课,分别是七年级数学课《一元一次方程》和八年级数学课《勾股定理》。
2. 教学设计分析(1)七年级数学课《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由我校青年教师王老师主讲。
王老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此外,王老师还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八年级数学课《勾股定理》本节课由我校资深教师李老师主讲。
李老师以数学史为切入点,引出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例分析、推导等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
同时,李老师还注重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将勾股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评课讨论在观摩课结束后,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是部分讨论内容:(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两位教师都能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与手段两位教师都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实例分析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课堂组织与调控两位教师都能较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4)教学效果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强。
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较高。
三、活动总结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八下数学评课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本次教研活动针对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进行,旨在通过评课的方式,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有八年级数学组的全体教师,以及部分学校领导。
二、教研活动内容1. 评课环节(1)教师A授课内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师A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优点:-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教学过程流畅,师生互动良好。
缺点:- 部分教学内容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补充。
- 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2)教师B授课内容:《勾股定理》教师B的教学设计新颖,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勾股定理。
优点:- 教学设计新颖,贴近生活实际。
- 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
- 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掌握勾股定理较好。
缺点:- 部分教学内容讲解速度过快,学生消化吸收不够。
-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关注不足,部分学生存在听课困难。
2. 研讨环节(1)针对教师A的授课,其他教师提出了以下建议:- 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 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针对教师B的授课,其他教师提出了以下建议:- 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变式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定理。
-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评课教研活动,我们发现八年级数学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初中数学教研评课(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初中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评课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集体反思、交流互动,促进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提升教学效果。
二、评课内容本次评课活动选取了本学期一节优秀数学课作为评课对象,以下是评课内容:1. 课例展示本次评课的课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授课教师以“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主题,通过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最终得出结论。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展示交流环节: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反思(1)优点本次课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不足在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小组合作不够充分;在展示交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
三、评课意见1.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2.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5. 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小组合作不够充分,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语言生动精练,课堂组织很好,教学上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通过课件让学生形象的体验到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并与生活相联系,用了许多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去进行判断,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学效果很好。
从教学目标来看体现出了认知,技能,情感的多元教育视角;从学习内容看,重点突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符合二期课改的教学新理念;从设计的环节来看,整个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用生动形象的分类,取名等教学手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没有制作华丽的课件,但是她的每一个知识,每一个练习的呈现都很体,自然,而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就是在数学中所要求的实在的课堂教学。
本堂课从对角的认识引发并过渡到新授三角形的分类,既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识。
而且始终遵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已知到无知,从简单到复杂。
在课堂上时刻体现出学生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出都是由学生或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引出,同时还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动手实践,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数学能力;鼓励猜想,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合作学习,让交流擦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发展的共同体中共同发展;这些都是这堂课中的闪光点。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节好课,值得我们学习!
优点:
1、整体感觉是学习过程逻辑清晰,小组分工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充分,学生配合好,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充分小老师角色非常到位,有讲有问,学生回答积极配合;
3、教师穿插点评、补充、总结、讲解,少好精;
4、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基本知识、知识应用、扩展部分、总结部分。
前后紧密相连,由易而难,步步推进;
5、充分体现了杜郎口模式的10+35原则、学生为主体原则、分作协作原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课。
建议:
1、第5组在提出如何用简单的办法画函数图像是,老师不应代为回答,动员其他学生回答,并把结论板书在黑板上;
2、第6组有个同学在讲解不清楚,老师不应代为讲解,应动员其他学生来讲;
3、扩展的题目有点偏难过繁,拔的太高。
评课过程: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三)从教学程序上看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1、看教学思路设计
这个教学思路由易到难,不断拓展。
既完成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方法和能力。
在记忆三角函数值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当时,正弦值是怎样变化的?利用这个结论,给出一个问题,比较和sin17°35′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
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清晰,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做到各知识点的合理编排、组合、衔接、过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以课程目标为主线,教师采用复习、引导、启发、探究等教学方法,课堂安排紧凑。
绕满远老师上课特点鲜明,节奏快语速并不快,不是给人以慌里慌张的感觉,相反却使听课老师感到轻松自然,没有担心感和压抑感。
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语言稳重得体,不失诙谐和幽默。
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理论阐述,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既有问题的不断抛出,又有学生的奇妙对唱,一曲和谐,给人一份享受。
总体感觉这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看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把关注学生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自己下步教学的出发点。
对于三角函数值的理解和记忆既能充分让学生暴露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又实时扑捉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的思维缺陷。
学生的演板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
绕满远老师对此很重视,不惜利用宝贵的时间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矫正和耐心的指导。
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暴露教师教学问题是绕满远老师特别设计和关注的。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是要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能适时、适当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得以体现。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看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
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语言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数学语言表达正确。
(六)从教学效果上看
教学效果好。
学生学到了知识,体会来思考问题的常用方法。
使学生养成注重细节,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
同时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方法和态度。
教师的榜样作用得以体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评课
教学过程中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及概括能力。
在指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及图像的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
1、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一环节让学生绘画并交流图像的形状。
2、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课堂上及时总结,使学生清楚地把
握并记忆重点知识。
3、注重分层指导。
所设计的讲题、练题、作业题比较有梯度。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如合作探究、分析研讨、设疑等
6、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一)教学知识点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等号左边是函数y,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在分母上,且x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看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由于x在分母上,故取x≠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的取值范围,因为k≠0,且x≠0,所以函数值y也不可能为0。
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kx(k≠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