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语习得中语言变异与语言偏误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二语习得中语言变异与语言偏误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报告
在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对语言变异和语言偏误两个概念,从它们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分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等方面,做了仔细深入的分析。

但是,把语言变异异和语言偏误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文章还比较少。

在二语习得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对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了自己一些浅层面上的理解,在这里主要是在语言系统中谈语言的变异和偏误。

首先,语言变异和语言偏误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是在学习者在学习语言一段时间之后不自觉的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语言现象;第二,语言变异与语言偏误都含有社会因素对二语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的影响;第三点是在交际过程中,两者都是在语言系统中形成的。

语言变异与语言偏误的相同点比较少,两者本身是一个独立体,没有多少相关的联系。

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却可以为我们更清楚的了解语言中变异和差异的内涵。

第一,从概念上说,语言变异是指说话者的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语言形式的变化。

换句话说就是说话者在语言表达系统中出现的语言变异可能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社会心理因素和心理语言因素造成的。

语言偏误指的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水准。

从两者的概念上看,语言变异是因为环境和交谈对象的不同产生的心理现象反映到语言上,它是根据交际的内容、场合等因素自由变换,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只有庄重和自由之别;语言偏误是规律性的错误,大部分是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造成的,通过语言偏误的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过程中学习的难点。

语言偏误不是随意可以改变的,需要时间和教师的指导,需要学习者刻意去改正。

这种偏误是学习者中介语特征的体现,对于偏误的分析,对学习者学习目的语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产生的原因上看,语言变异是由于交际的环境、场合,交际的对象、交际参与者的职业、身份、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在语体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侧重。

语言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不需要刻意的改变,当所处的交际条件发生改变时,由于个体的差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心理语言等因素的影响,语言系统会根据实际情况,无意识的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

这种语言风格的变异也称作语体变换。

说话人注意程度比较高的时候,会过多的使用具有声望的语音,而注意程度比较低的时候会用一般的语音。

而语言偏误是由于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对语言点没有掌握,把母语中相似的内容迁移到目的语中出现的结果,偏误不同于失误,会形成规律,而且会随着目的语的进一步学习,语言偏误的现象更具有规则性。

另外,语言偏误的来源还包括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当学习者学习了一个知识点以后,会用类推的方式不恰当的应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形成偏误,这也称为过渡泛化或过渡概括。

这种偏误在母语中找不到根源,而且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常常会出现相同的偏误现象。

这种目的语偏误在目的语学习的中高级阶段出现的比较多;文化因素的负迁移,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了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者语言使用上的偏误。

这种文化负迁移多出现在语用上;三是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学习者作为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的主体,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或者是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其中,努力克服困难,达到有效学习和顺利交际的目的采取各种策略,这分别表现为学习策略和
交际策略。

造成学习者语言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负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其中简化主要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目的语中多余的成分,将带状语、补语、定语等成分的句子分解成简单的小句。

交际策略主要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使用的回避和语言转换的策略。

回避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对某一语言点或话题没有把握时就会尽量避免使用。

一般回避策略主要采用替换的方法,尽量用简单的句子代替复杂的句子。

语言转换指的是学习者觉得无法用目的语说清楚时就会借助于第一语言,在目的语中夹杂第一语言的词汇;最后是学习环境的影响。

这里的学习环境主要指教师不够严谨的解释和引导、甚至不正确的示范,教材的科学性不强或者编排的内容不合理,课堂训练的偏差。

第三,从两者的分类来看,语言变异主要是语体变异,包括随便体和严谨体的使用。

而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语言变异可以分为共时变异和历时变异,共时变异分为学习者自身的变异和学习者之间的变异,学习者自身的变异又可以分为系统变异和非系统变异。

系统变异表现为当学习者对言语输出注意的程度比较高时,其言语表现为严谨体,语序符合目的语规则;当学习者对言语输出注意的程度比较低时,其言语表达则表现为随便体,语序便偏离了目的语规则。

而非系统变异是指学习者经常在同一种情境中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功能,这种变异不受语境的影响。

系统变异可以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心理语言语境的变异。

语言偏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首先根据偏误的严重程度分为整体性偏误和局部性偏误,前者指涉及到句子总体组织结构的错误,会影响到整个句子的理解;后者指句子的某一次要成分的错误,不影响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其次,根据人们把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目的语规则的掌握不全或者因为错误推断而造成的偏误称为语内偏误,把由于第一语言的干扰造成的偏误称为语际偏误。

还有根据对第二语言使用规则的认识分为理解偏误和表达偏误,根据承载偏误语体的不同分为口语偏误和书面语偏误。

科德对语言偏误提出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前者指具有明显的结构形式错误的句子,后者指虽然语法正确,但是在一定语境或交际情境中显得不恰当的句子。

根据中介语的发展过程,科德将偏误分为前系统偏误,即在学习的初期形成的偏误,对于这些偏误学习者无法理解,更不能自己改正;系统偏误,就是不能正确运用语言规则,虽然不能改正,但是可以说明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后系统偏误,是在学习者目的语系统形成之后出现的偏误,学习者可以自己改正,也能说明原因。

第四,从语言变异和语言偏误的特点上看,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大量的语言变异现象,这是因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其次,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变异比母语者的语言变异更加剧烈、频繁;第三,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是造成中介语系统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促进了中介语系统的不断发展。

语言偏误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其规律性上,具有可以认识的统一性,相对于语言变异来说,语言偏误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其次,语言偏误的存在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错误体现,是对目的语的不了解和掌握的不全面造成的;第三,语言偏误是中介语特点的体现,不会造成中介语的不稳定,也不会促进中介语的发展,但是对研究中介语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总之,语言变异和语言偏误都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现象,语言变异在某一阶段使用时,其正确性无法确定,但是可以随是改变,但是语言偏误是形成规律性的错误,在一定阶段是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它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错误现象。

对于语言变异,我们要在根据交际因素的不同,恰当的进行
语言风格的转变,要遵循礼貌原则和会话原则,通过对语言变异的研究,可以发现哪些社会因素对二语学习产生影响,导致语言的变异,这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一定的方法论价值。

语言偏误,我们一直说是错误,对于这种学习现象,应该辩证的看待,对偏误的本质进行全面的了解认识,不能全盘否定。

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必有的现象,伴随着二语习得的始终。

它反映了学习者的目的语体系即中介语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心理过程。

对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了新的认识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