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8.3.2《文化教育革新》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8.3.2 文化教育革新 课件
(3)1872年,由外国商人创办于上海的《申报》, 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 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
1872年,《申报》由国外 商人创办于上海。这份报纸除了 刊登国内外重要的新闻,通讯, 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 后来还增加了篇幅,辟出专栏和 副刊。它的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 的报纸所继承,是中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新课导入
❖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 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 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 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 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 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 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兴学堂、废科举
1901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 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 举制度废除。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
《申报》见证,记录了近代中
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誉为 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报馆新楼
《申报》经理史量才
(3)《申报》的办报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可借鉴之处? 新说闻说报你道的的理真由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内容广泛性、
通俗性和贴近民生能让 报纸具有可读书性,关注度,能 影响社会,改变人们观念,促进社会进步。
资料2:严复对废科举如此评价:“此事乃吾国数千 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 开阡陌。”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历史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综合等。
3. 探讨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观看历史纪录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历史的方法和经验。
3.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写一篇关于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
评价方式: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编写的学习心得体会质量。
第二章:中国古代史(上)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理解历史发展的顺序和规律。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
2.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
3.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
2. 学生进行时间线索游戏,巩固历史发展的顺序。
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游戏中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中国现代史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对现代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
2.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
3. 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中国现代史的理解和感悟。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
2. 掌握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2. 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理念。
2. 运用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
3. 示范:教师示范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或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及其特点。
2. 掌握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及其特点。
2. 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
2. 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及其特点。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案例研究:学生进行案例研究或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及其特点。
2. 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及其特点。
2. 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
8.3.2《文化教育革新》导学案
《申报》是何时何地由谁创办的?(,,)
从106页的资料看,《申报》主要刊登哪些方面的内容?()
《申报》在新闻报道上坚持什么原则?其目的是什么?(,)
《申报》的办报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可借鉴之处?说说你的理由。(。
)
《申报》的地位及影响:
①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②提倡科学和八股取士③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发展④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B.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D.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
(2)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看书106页最后三段及图8-31,以及补充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何时国人创办的新式出版机构开始出现并蓬勃发展?()
下列资料中的“商务”是指,年,(谁)等在创办。
从下列两则资料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
补充资料:1936年,全国共印行出版物9438种,商务即有4938种,占了52%。同期中华为1548种,世界为231种。就出版业而言,以私营企业而臻此境界,求之古今中外,似都罕有其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北大的影响能达庙堂之高,而商务的影响则可届江湖之远。
【学习难点】感受晚清文化教育事业的革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和学习先驱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自主先学
一、文化教育革新的背景:
清朝后期,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政治上尝试制,经济上发展。
二、文化教育革新的概况: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一、第一章:鸦片战争的烽烟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起因与过程2)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变革3. 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展示林则徐禁烟令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及影响,结合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二、第二章:太平军的烽火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
2.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与过程2)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太平天国运动后的社会变革3. 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鸦片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及影响,结合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三、第三章:甲午中日战争1. 教学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与过程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社会变革3. 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影响,结合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四、第四章:辛亥革命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起因与过程2)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3. 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爆发。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社会1.1 认识社会【学习目标】理解社会的概念及其基本构成。
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教学活动】1. 导入: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和感受。
2. 讲解:教师介绍社会的定义、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社会实例,理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 小组讨论:探讨社会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作业布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对社会的一个观察。
1.2 社会生活【学习目标】理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与人相处。
【教学内容】社会生活的形式与内容社会生活中的交往与互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
2. 讲解:教师介绍社会生活的各种形式及其意义。
3.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体验交往与互动。
4. 小组分享:交流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
【作业布置】记录自己一天的社会生活,分析其中的交往与互动。
第二章:人类文明的开端2.1 人类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掌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人类的进化过程。
2. 讲解:教师介绍人类的起源、进化以及文明的发展。
3. 资料分析:学生分析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
4. 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作业布置】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的资料,进行阅读理解。
2.2 古代文明【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学会分析古代文明兴衰的原因。
【教学内容】古代文明的代表及其特点古代文明的兴衰与影响【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文明的代表。
2. 讲解:教师介绍古代文明的特点、兴衰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古代文明兴衰的原因。
4. 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作业布置】选择一个古代文明进行研究,了解其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
变
法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运 动
内容:经济、军事、政治、教育
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结局:戊戌政变标志着变法的失败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 思想传 播
公车上 书
序幕
高潮
兴起
失败
意义 教训
戊戌政变
民族危 机加深
加帝 紧国 侵主 略义
维新派继续 宣传变法
戊戌变法
揭开变法序幕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加深
谢谢观赏
维新运动兴起时声势浩大,变法运动得到了光绪皇帝的 支持,但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它失败的原因是什 么?它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维新派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而脱离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维新派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
客观上:变法触动保守派的利益,保守派掌握实权又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势力强大;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等等
组织学会:定期集会演讲、议论时政
创办报刊:发文章、译述西方著作
开办学堂
2、这些活动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哪些主张?
(1)梁启超:实行君主立宪制 (2)严复:主张变则强、不变则亡
3、这些宣传活动起到了哪些作用?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二、授任薪职的二品大臣须到 皇太后 面前谢恩。
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 统率北 洋三军。
慈禧太后(1835--1908), 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 戌变法失败。
9月13日,光绪皇帝写密诏给康 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 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 速密筹,设法相救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化教育革新》课件PPT模板
中国历史上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度结束
3.科举制废除的意义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 功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 步伐,促进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 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这一措施大大促进 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中等教育阶 段科目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看法。
1.科举制废除的背景 科举制开始实行的时间
科举制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举考试在中 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要废除呢?
以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日益成为禁锢读书人思想才智的桎梏
2.科举制的废除
科举制是怎么被废除的呢?
文化教育革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新知导入
03 合作探究
02 新知讲解 04 拓展练习
01
新知导入
今日的“北京大学” 昔日的“京师大学堂”
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颐和园路。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 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享有极高 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看书看报,必不可少。
文化教育革新
京师大学堂 废科举 兴学堂 《申报》的创办
02
新知讲解
一、京师大学堂
❖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 立的最高学府。
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 有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消?
京师大学堂是开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它的存在并不会威 胁到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只会对国家有利。因此,它的开办 得到了各个派别的认同,才会一直存在。
8-3-2文化教育革新
5、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 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这里所 说的重大事件是指 ( ) A.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B.新文化运动 C.废除科举制度 6、科举制从创立到废除,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 A.1 000 多年 B.800 多年 C.1300 多年 7、晚清下列教育改革措施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C.建立各级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废止科举考试 8、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1905 年 9 月 2 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 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 ,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 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与功名。 ——王宪明 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电莫大之 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请回答: (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 施。 看谁做得最快 最好 , 你可不要 落后哟!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D.开办洋务运动 D.1800 多年
社会(八下)
编写 俞锦文 审核审批Fra bibliotek使用时间
编号
五、当堂检测 1、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教 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 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人类的形成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2. 掌握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3. 认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学重点】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2.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3. 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学难点】1. 人类的进化过程。
2. 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包括猿人的出现、智人的发展等。
3. 分析: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并阐述每个阶段的特点。
4. 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案章节:二、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出现和国家形成的背景。
2. 掌握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3. 认识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古代文明的出现和国家形成的背景。
2. 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3. 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2. 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文明的出现和国家形成的背景,包括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等。
3. 分析:分析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4. 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如文明对国家形成的影响、国家对文明的发展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案章节:三、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 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和过程。
2. 掌握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
8.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zhāDngchéng)》,是因为( )
A.西学东渐的广泛影响 B.近代工业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迫切需要 C.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求 D.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
9A..科20举00制年度B在.我1国90实0年行了C约.(1400年C)D.300年
第十九页,共21页。
文化教育革新(géxīn)
第一页,共21页。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kāibàn)
• 诞生(dànshēng) • 地位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
等学府,是全国(quán ɡuó)的最高学 府,也是全国(quán ɡuó)的最高教育 行政机关。
• 影响 ——他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 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10.最先在中国办报的是( C)
A.清政府 B.华侨 C.外国人 D.中国的民族资本家
1项1是.下列关于(guānyú)《申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D
A.内容登载了国家政治大事 B.由英国人创办 C.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 D.是戊戌变法的舆论工具
第二十页,共21页。
12.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A )
《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影响最大的现代
汉语词典。 中国唯一由国务院责成
编写,为推广普通话、促 进汉语规范化而出版的工 具书,是中国第一部现代 汉语规范词典。出版以来, 成为现代汉语语文(yǔwén) 词典的权威范本,总印数 超过3,000万册,是中国印 行量最大的词典。
1996年最新修订本共收字、 词、词组60,000余条,其中 新增收9,000余条。以其规 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成为学习现代汉语的必备 工具书。
第十三页,共21页。
《辞源》
中国第一部大型词源词典,商 务印书馆的代表性图书之一。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3.2文化教育革新》课件
清朝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 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
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 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
传统的私塾
科举制废除的意义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 式学堂的发展步伐,促进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 群体的出现,这一措施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奏定学堂章程》规 定的中等教育阶段科目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看法。
不同点:这一时期课程设置中有讲经读经课程。
相同点:都设置了自然科学、历史、体育、外语课程。 这时期课程设置侧重传统文化,依然体现“中体西用”的原则
,说明清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其统治, 但已经注意与时代相适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钦定大学堂程(1902)
科举制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举考试在中 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要废除呢?
以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日益成为禁 锢读书人思想才智的桎梏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 新式教育体制。 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隋朝
中国历史上 延续1300多年的
建立新式海陆军。
裁减旧式军队
2、文化教育革新概况 思考:清末,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哪些深刻的变革?
近代报刊兴起 西学传播
近代新式出版 蓬勃发展
西学传播 启蒙思想家 ——严复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 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 回国后,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文化教育革新》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文化教育革新》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8.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与文化教育革新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准备能力。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化教育革新的教学内容,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9.学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文化教育革新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将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生将能够通过分析史料,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将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或实验,将文化教育革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教育的重视和珍惜。
2.多元化教学评价: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计划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除了考试成绩外,我还会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如在线学习平台、学习指南、学习小组等。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5.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文化教育革新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批判的思维习惯。
6.团队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活动资料,并思考以下问题:
A、你认为这一时期新式学堂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B、你是否认同严复对废除科举的评价?说说你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
文化教育革新(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十六周周二
5月28日
累计教案数
教学目标
1、知道近代以来文化教育领域中一系列变革。
2、理解这些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文化革新内容
教学难点
思想文化的重大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1、出示:报纸问,这报纸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
3、西学传播
(1)、先介绍一些被翻译到中国来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
(2)、指导学生阅读图8-29“光绪年间的西学刊物”和阅读卡“西学著作的翻译与传播”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时期西学传播的主力军是谁?
4、近代报刊兴起
(1)、联系“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创办报刊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时期出现国人办报高潮的原因。
(2)、指导学生阅读图8-20《申报》和图说,让小学生了解《申报》新闻报道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认识其影响力。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活动资料,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A、《申报》主要豋刊哪些方面的内容?
B、《申报》在新闻报道上坚持了什么原则,其目的是什么?
C、《申报》的办报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可借鉴之处?说说你的理由。
2、文化教育革新概况
3、西学传播
4、近代报刊兴起
5、近代新式出版结果蓬勃发展
6、兴学堂、废科举
1、回顾课堂,强调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目的也是向西方学习,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
2、西学的传播,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兴学堂和废科举。西学的传播内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传播的主体由传教士转移到译书机构,体现了向西方学习从被动到主动。《申报》和商务印书馆是近代报刊和出版业发展的典型,说明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对开启民智、普及知识和传播文化的作用。
2、小结,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
二、新课;
板书课题文化教育革新
1、文化教育革新的背景
思考:清朝后期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政治上尝试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2、文化教育革新概况
看书思考:清末,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哪些深刻的变革?
(主要从西学传播、近代报刊与新式出版业蓬勃发展、教育制度变革这三个方面。)
5、近代新式出版结果蓬勃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8-31“商务印书馆发行所”,日学生了解商务印书馆规模庞大,知道它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企业。
6、兴学堂、废科举
(1)、联系洋务派、维新派兴办学堂的相关史实,让学生理解传统的科举教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引导学生读图8-32“京师大学堂校牌”和图说,了解京师大学堂是著名学府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通过这一事例,让学生感受教育也是在传承中发展。
3、“兴学堂、废科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慢慢走向没落,在现代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引导下,中国社会开始缓慢然而又是不可逆转地朝着文明民主的方向迈进。
四、作业:
1.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
2.完成作业本上相应的作业P61 1——5
教学随笔
板
书
设
计
文化教育革新
1、文化教育革新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