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二版邵世刚版完整教案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共17页
旅游对旅游目 的地经济社会及 环境等方面影响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二)旅游学研究的任务 1、阐述旅游的本质与社会属性,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
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研究人们出游动机、行为与期望及旅游产品的效用和实
现旅游期望的关系。 4、研究旅游活动对游客和旅游目的地产生的社会效果和旅
(二)旅游的本质属性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3、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的含义及特征
三、现代旅游的特征
1、现代旅游活动形态以动静结合为特点 2、现代旅游具有综合的社会性 3、现代旅游具有广泛的文化性 4、现代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5、现代旅游具有重要的经济性 6、现代旅游具有突出的大众性 7、现代旅游的发展具有持续性 8、现代旅游具有地域上的集中性 9、现代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10、现代旅游供给出现了现代化和社会化的特点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旅游者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五章 旅游业 第六章 旅游市场 第七章 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第八章 WTO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九章 生态旅游 第十章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旅游业危机管理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旅游学概论
学习目标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悲哉行
第一节 旅游旅的游含媚义年春及,特年征春媚游人。
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
• 一、旅游的含义
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苹。
• 旅—古汉语中指在外做客、旅一行朝,阻如旧:国寄,旅万、里旅隔居良、辰旅。途。
• 游—指游玩、游览、游历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人为破坏
旅游规划不当造成景点建设中的破坏 如东岳泰山南天门景区内修建 的“南天站娱乐城”,与岱顶 古朴、超脱的氛围极为不符。
本来是历史遗迹的长城, 然而现在却钢索缠身, 令人遗憾。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人为破坏
旅游规划不当造成景点建设中的破坏
历史文化名城—— 云南大理,在旅游开发 中曾一度由于片面考虑 石板地面不利于旅游车 辆行驶,将其改为柏油 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 入。
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
旅 游 资 源 破 坏 的 原 因
保 护 的 紧 迫 性 和 必 要 性
保 护 的 对 策 与 措 施
旅 游 资 源 的 管 理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
本节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破坏旅游资源的原因;
2、能够正确分析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情况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
旅游资源是促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原动力。走 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是保护旅游资源。为了更好的保护 旅游资源,非常有必要对旅游资源的破坏进行深层次的分 析。 分析古今中外造成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大体上可 归结为: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人为破坏
生产性破坏
指工农业生产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和对旅游环境的污染。
工业 生 产 对 旅 游 资 源以 及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的 破坏,往往是相当严重的。 例如,被称为“浙江旅游 生命线”的富春江,过去 江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近年来,沿江修建了一批 小化肥厂、小农药厂、小 造纸厂,将大量污水废渣 排入江中,使江水混浊。
下 一 节
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
……
旅 游 资 源 破 坏 的 原 因
保 护 的 紧 迫 性 和 必 要 性
保 护 的 对 策 与 措 施
旅游学概论教案共72页文档
三、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指凡是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 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 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 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旅游资源的特点: 观赏性和体验性 时限性和区域性 多样性和综合性 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 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吸引力的定向性 可创新性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学基本问题
一、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 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旅游管理者、旅 游资源和旅游设施这四个因素的基本特征 与相互之间的关联作用及其运行规律的科 学。
• 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是以 研究旅游的三要素(旅游主体、客体、媒 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探讨旅游活动 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 • 旅游的本质与起源 •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 • 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 旅游的组织结构和旅游政策法规 三、旅游学的研究框架 • 旅游活动的认知模型框架(p8) • 旅游系统的机制解释框架(p9)
第二章 旅游学的核心概念
旅游市场的特点 • 异地性 • 季节性 • 全球性 • 波动性 • 多样性 • 竞争性
六、旅游地
• 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 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是对各种不同规模 形式和特征旅游景区的统称。
• 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 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 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狭义:为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提供直接服 务的行业和部门。
旅游业的构成: • 住宿接待部门 • 交通运输部门 • 旅行业务组织部门 • 餐饮服务部门 • 游览娱乐场所经营部门 • 旅游商品经营部门 • 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第九章 生态旅游-精选文档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特性及类型
一、生态旅游的特性
(一)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人(包括游人)与环境的和谐。 (二)生态旅游的目标 更好地保护和建设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生态旅游的活动场所 包括部分人化自然(如人工林地),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乡村社区。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
(一)并非所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森林、草地、湿地和海滨等都是生态 旅游资源 (二)生态旅游资源不是旅游资源单体,而是旅游资源的集合体 (三)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不宜过多地人为加工
• 第三节 生态旅游的国内外实践
• 实训项目
• 思考题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产生
一、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人类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导致各种污染日益严重,人类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 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诞生,而且在不断发展并日益深入人 心。全球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生态旅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实际上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 形式之一。
5、生态探险旅游资源
6、绿洲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学概论
第三节 生态旅游的国内外实践
一、生态旅游实践的主要地域和内容
• 主要地域: 非洲是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野生动物资源为世人瞩目,尤 其是南部非洲成为当今国际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肯 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等国。 美洲生态旅游较发达的地区是亚马孙河流域,代表国家有哥斯达黎加、 洪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美国、加拿大等。 亚洲最早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地区出现在印度、尼泊尔和印度尼西亚以 及马来西亚等地。
第九章 生态旅游
【2024版】旅游学概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绪论(3学时)第一讲(1学时)第一节关于《旅游学概论》一、《旅游学概论》是怎样一门课?(一)什么是旅游学?1、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旅游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作为一门科学,旅游学是随着近代旅游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世界:二战之前,旅游发达的地区是欧洲,旅游研究的中心也在欧洲,欧洲有着良好的旅游研究传统。
二战以后,原先繁荣的欧洲成了一片废墟,北美地区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旅游研究的中心也相应地转移到了北美地区。
◎中国:中国旅游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研究总体情况是研究历史短、队伍年轻、学科构成不完善,比较重视应用层面的研究,而忽视对基础理论研究,因此与国外的旅游研究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国外旅游学研究(1)从单科独进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这是旅游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个演化特征。
(2)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
(3)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对国际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国内旅游的研究,对第三世界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发达国家旅游的研究。
国内旅游学研究(1)中国的旅游研究主流仍是“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它表明了旅游学术队伍的不成熟。
(2)与国外的旅游学术研究相比,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3)国外研究已深入到旅游现象的细部,而我国还停留在做大文章,框架宏大,内容平常,缺乏科学实证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上。
2、研究对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旅游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是极其复杂的,它包括:旅游作为一种人类经历;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旅游作为一种财源;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旅游作为一种行业六个基本方面。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3、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旅游学是一门跨学科。
但是,目前的旅游学还不成熟,用衡量是否构成一个学科的标准去考察,它还有不完全具备的地方。
【2024版】旅游资源--《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林及现代人造建筑) ⑥ 文学艺术旅游资源
三分法
① 自然旅游资源 ② 人文旅游资源 ③ 社会旅游资源
社会旅游资源
①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② 购物旅游资源 ③ 城市景观旅游资源 ④ 会议旅游资源 ⑤ 商务旅游资源 ⑥ 体育保健旅游资源 ⑦ 娱乐旅游资源
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效益(经济、社 会、环境效益)的资源称为旅游资源,也称现实的 旅游资源。
二、影响旅游资源吸引功能的因素
1. 旅游资源自身条件 2. 旅游资源开发外部条件 3. 旅游主体
旅游资源内部因素
① 美感 ② 丰富度 ③ 组合状况 ④ 历史文化价值 ⑤ 科学考察价值 ⑥ 资源容量 ⑦ 环境质量
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条件
① 地貌 ② 水文 ③ 动植物 ④ 气象气候特征 ⑤ 环境因素 ⑥ 历史沿革
1. 旅游资源调查内容
① 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条件 ② 旅游资源区的旅游资源状况 ③ 旅游资源外部开发条件
旅游资源区的旅游资源状况
① 旅游资源类型 ② 数量 ③ 规模 ④ 结构 ⑤ 级别 ⑥ 成因 ⑦ 与当地旅游资源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风情、
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
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
① 主类 ② 亚类(31) ③ 基本类型(155)
主类(8个)
① 地文景观 ② 水域风光 ③ 生物景观 ④ 天象与气候景观 ⑤ 遗址遗迹 ⑥ 建筑与设施 ⑦ 旅游商品 ⑧ 人文活动
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
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
第四章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 第十一章 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
按照所规定的评价标准以给分的办法,算出某一旅游 资源所得分数。
表6-1
评价 标准 (或评 价 元素) 知 名 度 观 赏 价 值 历 史 文 化 价 值
旅游资源评价元素表
科 学 价 值 可 进 入 性 环 境 容 量 环 境 质 量 旅 游 地 旅 游 资 源 集 聚 程 度 0.8 旅 游 季 节 性 大 小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程 度
给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十二)旅游管理规划
旅游管理和旅游管理体制,是旅游规划实施 的组织保证。
旅游规划的性质类别的不同,需要与之相适
应的旅游管理和旅游管理体制。
第三节 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游客前往游览 的吸引物和明确划定的区域范围,能满足 游客参观、游览、度假、,娱乐、求知等 旅游需求,并能提供必要的各种附属设施 和服务的旅游经营场所。
2、旅游度假区
1992年国务院批准了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 人、苏州太湖、无锡太湖、上海横沙岛、杭州之 江、福建武夷山、福建帽州岛、广州南湖、北海 银滩、昆明滇池、三亚亚龙湾等12家国家旅游度 假区。 我国已有120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其 中约
三分之一为海滨度假 三分之一为内湖度假 三分之一为山地、温泉、江河、森林、人文景观、
包括古人类遗址和古建筑遗址。
西安半坡遗址 北京周口店猿 人遗址
(二)古陵墓
秦始皇陵
乾陵
(三)古建筑
在古建筑、石碑和雕刻中,可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是 1、宫殿 2、寺庙
3、塔
4、碑石 5、石窟 6、楼台亭阁
宫殿
北京故宫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旅游概论》是一门研究旅游及旅游业发展历史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经过多年发展,该学科已成为与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法学、环境保护学、心理学等学科发生交叉又有自身独立体系的学科。
是一门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始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明确旅游的本质和社会性质以及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旅游发展的现实状况,分析旅游的作用与影响,旅游发展的模式和趋势。
二、教材分析《旅游概论》作为旅游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系统介绍、讨论了构成旅游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概念;二是将各种旅游要素分别进行探讨,进一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类型、特点、功能等。
本课程力求在总体上囊括构成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与旅游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旅游理论对实践中出现的旅游现象进行分析评价,提高旅游管理、决策水平,同时提高学生在旅游方面的素养。
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按“了解、理解、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章:概述1、旅游的特征2、旅游活动的类型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的旅游特征第三章:旅游活动的构成1、掌握旅游者的基本概况2、旅游资源的分类第四章:旅游经营行业1、旅行社2、旅游饭店3、旅游交通4、旅游会展第五章:旅游市场第六章:旅游业的影响四、学生情况分析职业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成绩不够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多数对学习信心不足,平时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又不太端正。
上了职高以后,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和发展前景不太了解,导致出现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的逐步缺失,从而对学习活动兴趣淡漠,这种“学习冷漠症”,使得学生对一切的学习活动甚至包括专业技能的学习都表现出无动于衷,得过且过的态度。
旅游学概论说课稿
《旅游学概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旅游资源的保护》。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首先,是我的分析教材环节:)一、教材分析:教学过程中我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十五”国际级规划教材《旅游学》,由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年第二版。
《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本书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第三节的内容。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作为旅游活动对象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前提。
正确认识和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旅游资源,并使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的意图在于在充分认识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基础上,了解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保护旅游资源。
因此,我安排的教学思路也是如此。
(分析完教材,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目标制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清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2、了解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3、根据以上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保护工作(鉴于以上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1、提高旅游从业者的保护意识和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是旅游业的迫切要求,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工作的途径这两个方面。
2、结合大一新生对中国旅游管理机构组织了解不多,我将教学难点安排在保护工作中政府和各级旅游管理机构的责任上。
依据:这样设计,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课程所学融合社会实践的应用能力,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养成。
(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灵活的方法,这就是我的第三个环节:方法设计)三、方法设计:我将采用以下教法:1、直观展示法: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各种图片、视频,有利于化抽象文字为生动的感官。
2、质疑法:以如何做好旅游资源的各项保护工作为主问题,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探究,(便于学生由浅入深把握文章深层意蕴。
旅游概论(主编邵世刚、施筠君等高教版)教案:第一章旅游概述03
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旅游的本质属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
教学难点对旅游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法分析、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课件展示1:复习导入)1、旅游的定义是什么?2、“艾斯特”定义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3、旅游与游览、旅行有什么区别与联系?4、旅游的内容有哪些?(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巩固上节内容)【学习新课】(课件展示2: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那么,应该如何诠释其本质属性呢?当今社会的旅游又具有什么性质呢?(通过教师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做出总结,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讲解。
一、旅游的社会属性(课件展示3:旅游的社会属性)旅游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征2、旅游客体的社会性3、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旅游观念发生变化二、旅游的文化属性(课件展示4:旅游的文化属性)旅游的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三、旅游的经济属性(课件展示5:旅游的经济属性)(1)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①古代②近代③二战以后)(2)从个人的旅游动机(3)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四、旅游的消费属性(课件展示6:旅游的消费属性)(1)旅游行为是消费行为(2)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①人类需要层次(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②何谓高级消费?所谓高级消费,主要是就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而言。
※课堂讨论(课件展示7:课堂讨论)(设置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1、你认为旅游最本质的属性是什么?为什么?分析: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邵世刚版完整教案
第一章旅游概述第四节旅游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旅游的季节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1:第一章旅游概述)【复习导入】
(课件展示2:复习导入)1 简述旅游的本质属性。
2 如何理解旅游的社会属性?
3 如何理解旅游的文化属性?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巩固上节内容)
ㅤㅤ:
【学习新课】
(课件展示3:第四节旅游的特点)
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消费属性。
那么,当今社会的旅游又具有什么特点呢?
(通过教师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做出总结,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教师讲解:
一、广泛性
(课件展示4:广泛性)旅游的广泛性有三层含义:1 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
2、旅游地域的广阔性和活动领域的多面性
3、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及其所属性质的多样性
二、综合性
(课件展示5:综合性)
1、含义:
旅游的综合性是指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
2、旅游的综合性特点越来越显著。
三、参与性
(课件展示6:参与性)
1、含义:
ㅤㅤ:
旅游的参与性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全过程中必须亲临其境、身体力行的不可替代性。
2 旅游的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要义)
四、季节性
(课件展示7:季节性)
1、含义
所谓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因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淡季、旺季的差异
性。
2、影响因素
(课件展示8:季节性:自然条件的影响)
(1)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指那些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因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制约,其旅游观赏功能的发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钱塘江观潮农历八月十五最为壮观,泰山观日出须在秋冬为宜。
(课件展示9:季节性: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2)社会文化因素的主要影响,一指因某些人文旅游资源诸如传统的民族、民间的节庆活动和某些宗教纪念日都有一定的时间(季节)性。
二指因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导致人们出游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定的季节里。
如祭祖、扫墓等。
三指人们的带薪假期和闲暇时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小结】
(课件展示10:小结)
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消费属性。
这些属性都在不同层面上诠释着旅游的本质。
同时,旅游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参与性和季节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