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人教版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浮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浮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浮力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浮力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1. 浮力产生的原因。

2.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轮船、航空母舰、鸭子、热气球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能够浮在空中。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出浮力的概念。

二、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浮力计测量浮力,引导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10分钟)1. 教师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是由于物体在液体中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而产生的。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验证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0分钟)1. 教师讲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五、浮力在实际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浮力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轮船、航空母舰、救生圈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浮力在实际中的应用的了解,教师进行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产生原因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实验演示、讲解和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产生原因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参与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教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教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浮力》这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对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入浮力的概念,如讲解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原因,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计算方法,如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PPT 和板书,清晰地呈现浮力的计算公式和原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浮力,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加深对浮力计算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浮力的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浮力教案【4篇】

浮力教案【4篇】

浮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浮力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看完了没有?二、先学(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生自学教材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过渡语:合上书,自立完成自我检测(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

《浮力》教案精选

《浮力》教案精选

《浮力》教案精选教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浮力》。

本节课主要学习浮力的概念、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物体的沉浮条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沉浮条件。

难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浮力计、一个物体(如石头、木块等)、一份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圈等,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

3. 影响浮力大小的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力,引导学生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4. 物体的沉浮条件讲解: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物体沉浮的条件,即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船只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等。

6. 作业布置:题目1:请解释浮力的概念。

题目2:请说明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题目3:请运用浮力知识解释为什么船只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

答案:题目1: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这个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题目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的密度。

题目3:船只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船只的形状和结构使得它所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石头会沉入水底是因为石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它所受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六、板书设计浮力概念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沉浮条件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的密度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七、作业设计题目1:请解释浮力的概念。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设计: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开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无论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实验用具:小石子、水槽、塑料泡沫、石头、乒乓球、钉子、木块、钩码、测力计、笔、盆子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文彦博树洞取球故事,好吗?生:好!师:从前有个小孩名叫文彦博,有一次,他跟好朋友在玩皮球,当他们玩得起劲时,皮球掉进了旁边的树洞里。

小朋友都望着树洞兴叹:“唉!没有皮球可以玩了!真可惜!〞正当大家都手足无措时,文彦博镇定地说:“有方法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想了一个什么方法取到树洞里的球呢?生:给树洞灌水。

师:为什么给树洞灌水能把球救出来呢?生:因为水能把球浮起来!师:你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浮力的现象。

〔出示板书:浮力〕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判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师:浮力是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文彦博利用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取到了球,那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我们桌面上的泡沫塑料、木块、钩码、乒乓球、钉子、石头。

如果把我们准备的6种材料放入水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呢?生1:泡沫塑料、木块都会浮起来。

生2:乒乓球也会浮起来。

生3:钩码、钉子、石头会沉下去。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猜测。

现在我们来亲自试一试,究竟我们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呢?请同学们把材料一个一个轻轻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一的“实验结果〞那一行里。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2)使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利用实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设计实验,让学生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浮力产生的原因;(3)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2)实验设计与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引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轮船、救生圈、密度计等浮力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2)讲述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有关。

2. 浮力概念的建立:(1)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感受浮力的作用;(2)提问: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什么?(3)总结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3. 浮力产生的原因:(1)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2)进行实验,观察浮力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向上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压力,所以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 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4)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浮力》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人教版

《浮力》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人教版

第|一节浮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 ,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 ,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开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2、难点: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烧杯、水、酒精、木块、乒乓球、小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 ,引入新课表达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猜想包含的知识〔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或提到 "浮力〞〕 .二、探求新知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 ,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知识呢 ?学生活动:展开想象 ,分组交流、讨论 ,各抒己见 .提出一系列问题:1.什么是浮力 ?它有方向吗 ?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 ,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 ?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5.物体的浮沉有条件吗 ?等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并板书 .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 ,有无方向 ,方向向哪 ?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 ,它有方向吗 ?教师演示:①出示一个很深的量筒 ,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 .问:谁有方法不把量筒倒过来 ,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 ?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方法呢 ?②左手拿一个乒乓球 ,松手 ,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再把乒乓球放在右手手心上 ,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 ?为什么 ?③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 ,让学生进行比照 .鼓励学生观察、比照、思考答复 .学生体验:将木块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 ,然后放手 .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木块塞最|终的情况 .尝试得出结论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 ,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探究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大家知道皮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 ,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 ?讨论一下看如何用简单实验来说明这一个问题 ?学生探究:分组讨论 ,利用学具探讨: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到讲台展示:用弹簧秤测小石块在空气中重力 ,再将小石块浸入水中 ,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 ,说明小石块受一个向上的力 ,即浮力 ,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 ,发现做实验好的学生典型 .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称重法测浮力 .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 .(F浮=G-F〕探究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 ,用砂石作货物 ,看一看 ,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 ?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造 "船〞比赛 .学生每组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设计造船 .并观察交流船只的差异 ,讨论 ,大胆猜想 ,交流讨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 ,体会浮力的变化 ,观察水位变化情况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 .从中获得启示 ,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 ,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 .探究:根据课本探究 ,如果其它猜想要求学生回家探究 .第二天交出探究报告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 ,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阿基米德原理 .然后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F浮=G排)三、智力快车道:1.小创造: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一个能直接测浮力的测力计 .2.智多星:完成课本上的例题 .(五)小结(六)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停表和刻度尺的根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 ,绘制表格 .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 .同学们 ,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 ,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 ,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一〕钟表在物理实验中 ,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 .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 ,而更高级|的×10 -6S或更小 .观察停表 ,各指针在转动时 ,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 ?多少秒 ?设想一下 ,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 ,需要测量哪些量 ?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二〕分组实验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 ,所以要提高效率 ,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 ,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 ,明确实验目的 ,正确操作仪器 ,注意实验纪律 ,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 ,知道自己的责任 .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 ,操作仪器要准确 ,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 ,注意保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 ,有条理地进行 ,防止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 ,合理搭配 .实验步骤: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 ,不少于6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 ,每隔 10m做一记号 ,并站上一位记时员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 ,一名被测选手 ,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 ,按顺序轮换角色 ,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 .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 ,计算出平均速度 .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记录相应数据 ,老师进行指导 .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 ,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三〕小结我们今天测量了人行走或跑步或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主要是把路程和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 ,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 ?其实是一样的 ,只要能够测量出路程和运动时间就可以利用公事了 .在实验过程中 ,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协调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 ,只有好的实验方案配合默契的协调 ,客观的记录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 .老师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 ,指出高效和低效的原因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 教学反思:。

《浮力教案》教学设计 2022年人教版物理教案

《浮力教案》教学设计 2022年人教版物理教案

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 ,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交流浮力应用的资料 ,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开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阿基米德原理难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具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导入轮船、鸭子、人游泳时能浮在水面 ,是什么原因呢 ?这节课研究与此相关的知识导出课题 - - 浮力 .新授〔一〕用测量法研究浮力演示实验:如图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为G ,再把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它的重力 ,记为F ,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发现了什么问题 ?据此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实验:示数变小了 ,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力 ,这个力就是浮力 .F浮 = G - F 即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之差 ,这也是浮力的测量方法 .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三〕浮力的大小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课本P95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6.得出结论重力G/N拉力F/N浮力F浮/N 小桶重力G桶/N 小桶和溢出水总重G总/N排开水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示:F浮 = G排为了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将公式F浮 = G排展开 ,即F浮 = G排 = ρ液gV排这样就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实际问题提供方便 .突破难点的方法:把此探究实验做好 ,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三〕物体的浮沉利用课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受到两个力〔F浮、G物〕的作用 , 当F浮> G物时 ,物体将上浮;F浮 = G物时 ,物体将悬浮;F浮< G物时 ,物体将下沉 .对于漂浮在液面的物体 ,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练习:练习册P63 - - - -A组5、6 .〔四〕物体的浮沉的应用1.密度计2.潜水艇3.飞艇4.热气球5.氢气球三.小结:作业课本P52 - - -1~5 .教学反思<比热容>课题§13~3 比热容设计思想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进行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探索新知识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本节采用探究、观察、比照、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通过思考讨论 ,总结归纳出有关知识 .通过学生参与探究 ,相互交流 ,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将课堂还给学生 ,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 ,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在学习本节之前 ,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 ,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浮力》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 (33)

《浮力》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 (33)

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视频学习,拓展延伸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感。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浮力”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称重法求浮力的大小,视频学习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三、教法选择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

2、通过实验视频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四、学法指导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1、学生的活动空间。

让不同的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涉及相关的探究过程。

2、学生的思维空间。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

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五、课堂主线设计:情景线索:(明线)通过不同物体在液体气体中的浮沉情况,总结归纳对浮力的认识知识线索:(隐线)通过情景设置,体验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逻辑线索:(思维线索)通过分析物体的浮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六、教学过程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吗?在,了解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力的各种应用。

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引出概念演示实验(学生参与)1.怎样才能取出量筒中的乒乓球2.怎样才能使乒乓球浮起来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浮力》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 (21)

《浮力》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 (21)

《浮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

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因此把这块内容放在初中,并要求一次性过关,高中教学中不再重复。

鉴于以前的教材把浮力安排在初二学习,不适合初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易造成初二学生的两极分化的事实,现行教材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大面积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需要考虑,把浮力的内容放到初三教材中,具体安排为:先通过实验方法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再运用演绎方法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最后介绍浮沉条件的应用使所学知识具体化,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

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浮力》 教案 (高效课堂) 2022年 新人教版

《浮力》 教案 (高效课堂) 2022年 新人教版

10.1 浮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浮力,并能进行简单改良简化浮力测量;〔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3〕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法】:启发提问、分析归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

【学法】:实验法、推理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学生探究器材准备〔15组〕:小水桶、小木块、乒乓球、弹簧秤、钩码、橡皮泥〔带桶〕、矿泉水瓶两个〔一个去底〕、小塑料袋、小一次性水杯、一瓶“鲜橙多〞饮料。

教师演示准备:自制浮力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以小学课文《皮球浮上来了》为背景,引入新课。

二、体验浮力教学1.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形成浮力概念首先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

教师选择代表性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从物理角度分析浮在水面物体受到浮力的情况。

接着提出问题1: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学生通过简单器材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即浮力。

2.称量法测浮力提出问题2:如何知道浮力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水中物体受力情况,根据力的平衡关系总结出,即:F浮=G-F。

《浮力》 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 新人教版

《浮力》 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 新人教版

第十章浮力【整体构思】1.知道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2.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4.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预习提示】1.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3.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流程】一、学生展示1.浸在液体中的石块会受到的力,叫做浮力,它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正方体铝块浸在水中,它的上外表受到的压力是20N,它的下外表受到的压力是30N,这个铝块是否受到了浮力?假设它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是 N。

3.用弹簧测力计称得一石块在空气中25N,①把它局部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20N,此时石块所受浮力为 N;②假设全部浸入水面下10cm处,示数为15N,此时浮力为 N;③在全部浸入水面下50cm处,此时浮力将。

比拟①②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和有关,而由②③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和无关。

力和力的作用,当它匀速上升时,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5.用弹簧秤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20 N,当把这个物块的一局部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6 N,这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 _ N。

假设将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物块所受浮力为15 N,这时弹簧秤的示数将变为__ ___ N。

6.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铁块重7.9 N,当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9 N,此时铁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 _ N,当铁块一半进入水中时,浮力是___ __ N。

7.轮船、鸭子、木块能浮在水面,这是因为它们受到了水的_____,方向________。

8.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铁块重7.9 N,当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9 N,此时铁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 N,当铁块一半进入水中时,所受浮力是_____ N二、目标定向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1.什么是浮力?〔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第1节 浮力》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物理

《第1节  浮力》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物理

第1节浮力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的方向。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密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1.浮力概念的建立。

2.“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乒乓球、装满水的水槽、细线、石块、烧杯、水、盐水、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

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奴隶们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如图甲)由此引入浮力。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浮力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教师演示:出示一个装满水的水槽,用手将一个乒乓球压入水中,然后放手。

(如图乙) 现象:乒乓球从水中浮起。

提出问题: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谁?力的方向如何呢?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作浮力。

2.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石块、铜块等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作用?创设情景:将木块、泡沫塑料、石块、粉笔头投入水中,前两者漂浮,后两者下沉。

《浮力》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 (44)

《浮力》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 (44)

教学设计引入课题引出浮力的概念。

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浮力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4、知道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力的实例对问题进行思考的研究兴趣。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学习方向。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导学一:什么是浮力?演示实验,提出问题: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得重力,给它施加一个向上的托力,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托力是多大?再演示弹簧测力计挂着物体慢慢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没有发生变化?观察:物体的重力是多少N?施加托力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N?施加的托力是多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总结归纳实验得出有关浮力概念的相关知识经历问题的筹划和解决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学习。

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移能力。

标准实验操作,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介绍浮力的符号:F浮问题导学二:浮力究竟有多大?回忆刚刚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会变小?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拉问题导学三:浮力产生的原因演示实验:立方体液体压力显示装置。

思考问题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进行实验并总结归纳思考答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F浮+ F拉=G物所以F浮= G物﹣F拉观察液体压力显示装置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压力而引起的形变,思考它引导学生对浮力的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准备。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分析浮力产生的《浮力》教学设计学校:大邱庄镇中学姓名:任光民第七章第2节弹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形变,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2.了解几种弹力的表现形式,了解弹簧测力变化特点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二〕过程与方法1.会分辨弹性与塑性,了解弹性限度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能总结出用其使用时的步骤与考前须知3.了解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测力计及其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学过的知识对生活中的力进行测量与实践2.列举并联系生活中弹性形变的例子,体会弹力所发挥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弹力产生的原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测力计时的考前须知三、教学过程要知道同学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应怎么办?〔演示实验〕分别在大弹簧上挂1个、2个、3个200克的钩码,并记下指针没挂钩码时及每挂一次钩码时的位置。

《浮力》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 (45)

《浮力》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 (45)

利用浮力知识测物质密度教学设计赵彦平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测量物质密度的根本原理;2.掌握利用浮力知识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根本思维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体验,学会在只有弹簧测力计或量筒的情况下,利用浮力知识测量物质密度的根本思维方法,加深对浮力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根本实验素养及实验平安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人协作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利用浮力知识在只有弹簧测力计或量筒的条件下,测量物质密度。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根本原那么,讲练结合,小组合作实验,课后稳固提高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一、引课:物质密度的测量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知道密度的根本公式ρ=m/v,利用器材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知道物质的密度了,那么在只有弹簧测力计或只有量筒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浮力知识测物质密度呢?二、新课:(一)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质的密度 1. 测固体密度例1.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足够的水和细线、石块要求:写出石块密度的表达式,测量出石块的密度,将数据填入表格内。

问题1:只有弹簧测力计如何间接测石块质量? m= 。

学生活动:答复以下问题〔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石块的重力G 0 〕 问题2:石块的体积不能直接测量,那怎么样操作能间接的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呢?学生活动:答复以下问题〔将石块浸没水中测V 排〕 问题3:如何求石块排开水的体积V 排呢?阿基米德原理 V 排 = 。

○1 学生活动:在实验图上对石块受力分析受力分析: 因为F 浮 = - ;○2 所以 V 石= V 排 = 。

结论: 石块密度表达式:ρ=m/v= 。

实验前教师指导实验考前须知,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进行实验素养教育和平安教育,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将一组数据填入表格。

2. 测液体密度例2.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石块、未知液体要求:写出未知液体密度表达式。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 人教版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 人教版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一)教学要求: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二、进行新课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

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局部水从溢水口流出。

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1的说明,参照图10-6进行实验。

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

教师简介实验步骤。

说明考前须知:用细线把石块拴牢。

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

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课上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并写出实验结论。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

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局部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

①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②实验步骤按课本图10-7进行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

〔出示课前写好的小黑板〕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浮力》 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 人教版

《浮力》 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 人教版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1.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浮力的施力物是 液体或气体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4. 秤量法测浮力:F 浮=G -F 视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 , 从中可以知:浮力的大小只与 液体的密度 和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3.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 浮=G -F 视 ,(2) 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 展开 ρ液V 排g =ρ物V 物g(3)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4)压力差发法:F 浮= F 向上的压力—F 向下的压力4、浮力的说法有:浮力=排开液体的重力=弹簧秤减小的示数=压力差浮力解题思路: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的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 浮 < G 下沉;(2)F 浮 > G 上浮 (3)F 浮 = G 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物ρ > 液ρ 下沉;(2)物ρ < 液ρ 上浮 (3)物ρ = 液ρ 悬浮。

(不会漂浮)2.浮力利用(1) 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从而增大了 浮 力,使 浮 力等于 重 力时,物体就浮在了水面上。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2)轮船的大小用 排水量 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 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排水量为104吨的船受的浮力为 108N ,排开水的体积为 104m 3 ,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所受的浮力 不变 ,是上浮或下沉一些?答 海里上浮一些 。

《浮力》 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 新人教版2

《浮力》 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 新人教版2

10.1 浮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感知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浮力的应用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目标(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重点难点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浮力的利用.学法点拨: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以下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尝试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所受到的液体的压强总比上表面大,相应的下表面受的压力总比上表面受的向下的压力大。

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之差即为浮力。

2、尝试运用学到的力的知识,理解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对物体的浮沉的影响,认识控制物体的浮沉在实际中的意义,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中考撷要:1.考查的重点为浮力的相关计算.对本知识点的考查往往会以浮力的应用为载体,同时也就考查了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应用、浮沉条件尤其是漂浮条件的应用.会出现在各题型中.2.考查的另一重点为利用浮力的知识来设计实验测某物的密度或其受到的浮力.另外,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还经常出现与以上知识点有关的探究题或开放题.器材弹簧称、铝块、细线、水槽、乒乓球、木块、泡沫块、饮料瓶、石蜡、小皮球、水桶各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一引入新课1、多媒体投影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2、演示实验(一):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问题: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演示实验(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问题: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学生思考、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小组回答:学生思考实验二存在分歧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实验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10.1浮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1浮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1浮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掌握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的方法;3.理解浮力与物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4.能够应用浮力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的方法;3.浮力与物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浮力与物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2.运用浮力原理解释日常现象。

四、教学准备1.教师: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2.学生:教科书、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浮力的概念。

例如问学生在水中举行过什么活动,他们是怎么保持在水中浮起来的等等。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思考浮力是什么以及浮力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讲解•通过教科书上的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讲解时可以用简单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放一个小球在水中,观察它的浮沉状态,并解释浮力是如何使物体浮起来的。

3. 实验演示•根据教材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关于浮力的实验演示。

实验过程中可以是教师进行演示,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感受浮力的作用,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浮力的理解。

4. 知识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浮力与物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5. 拓展应用•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为什么大海中能够浮起来巨大的船只,为什么气球能够悬浮在空中等等。

让学生尝试用浮力来解释这些现象,并展开讨论。

六、教学总结•教学本节课所达到的目标,并强调学生要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掌握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浮力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七、课后作业1.阅读教科书相关知识点,做好笔记;2.完成相关习题。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掌握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的方法,理解浮力与物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浮力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10.1浮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1浮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1 浮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浮力的概念,并能描述浮力的性质和作用。

2.掌握计算浮力的方法,并能解决与浮力相关的问题。

3.通过实验观察浮力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材料–浮力的相关知识和计算公式–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实验报告本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呈现(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实物,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提问:什么是浮力?浮力是如何产生的?浮力对物体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老师通过讲解浮力的定义、性质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概念。

•解释浮力的产生原理,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上下两个表面压力的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对物体的作用,如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减轻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3. 计算演示(15分钟)•老师通过示例和计算公式,演示如何计算浮力。

•例题:一个密度为700 kg/m^3的木块在水中浸没后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利用计算公式F = ρVg,其中 F 代表浮力,ρ 代表液体的密度,V 代表物体的体积,g 代表重力加速度。

•引导学生按照计算步骤进行计算,并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

4. 实验观察(2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浮力的效果。

•实验步骤:–准备一个容器和一些塑料球。

–将容器盛满水,然后将塑料球放入水中。

–观察塑料球的漂浮状态,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5. 实践应用(25分钟)•提供一些与浮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应用。

•问题1:一个质量为500 g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是多少?•问题2:一个质量为300 g的物体在酒精中的浮力是多少?•引导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6. 总结与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浮力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验证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用具】
乒乓球、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小木块、水、酒精、食盐水、砂石适量、饮料瓶、水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从生活走向物理
教师提出问题: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物体漂在水面上如:鸭子、轮船……同学们想过这里面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吗?为什么不会游泳的人穿上救生衣便不会淹死了,你们想过吗?
今天我们一块儿来研究一下。

二、探求新知
学生活动一: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其方向
各组同学分别把实验桌上的不同物品放入烧杯中的水中,观察现象。

思考:乒乓球、木块为什么浮在了水上。

根据我们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请同学们自由答复,找学生代表上讲台画出受力分析。

教师总结:对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不对的同学给予鼓励指正。

从而得出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教师提出问题:在刚刚的实验中,石块、橡皮泥沉入了水底,沉入水底的物体受浮力吗?请你们利用手中的器材验证一下。

学生活动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各组同学分别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对不知如何的学生给予点播。

实验做完后学生自由答复
教师总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物理学中把这种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转换法。

得到一个求浮力的公式F浮=G-F液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确实要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

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

] 练习稳固:〔完成后面本节练习题1、2。


学生活动三: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
2.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

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3.同学们都知道“死海不死〞吧,请你们实验其中的原理。

并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在做以上的实验时学生可能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把猜测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

〔提醒学生实验时用“控制变量法〞〕
学生分组探究:
〔1〕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2〕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

设计完毕,组织各小组先讨论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

然后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

教师总结: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重力、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设计说明: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动手实验,不断的思维,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并进行归类,分成各个独立的可能因素让各小组认领课题。

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

]
练习稳固:〔完成后面本节练习题3.〕
三、本节小结
最后,由学生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哪些遗憾.通过交流、回忆来进一步稳固本节课的知识。

[设计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

]
【课后反思】
1.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交给学生去做,这样使同学们既对实验结论加深了印象又帮助学生们解决较难的浮力实验题做下了铺垫。

附:练习题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通常要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

2.用弹簧秤在空气中称一铁块,测得重20牛,当把这个铁块的一局部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16牛,这时铁块受到的浮力是牛。

假设将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铁块受到的浮力是10牛,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牛。

3.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假设干操作,根据此图答复以下问题:
〔1〕假设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2〕假设选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是否有关。

〔3〕假设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 ________〔填序号〕
〔4〕综合分析和归纳上述实验,得到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无关。

第3节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超声和次声的概念,知道超声的应用。

难点:声呐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音像资料,图片或光盘,电脑及多媒体的设备。

教学设计:
进行新课
1、超声与次声
2、学生阅读第一段,答复什么是超声、次声。

超声的应用
1、引入竞赛方式,探究超声的应用。

宣布竞赛的规那么和赛题。

2、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3、宣布进行分类。

待学生分类完,然后启发学生问:以上分类是不是唯一的?还有没有更科学的分类?
4、关于声呐,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定位的原理。

次声的危害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次声〞一栏中的内容,答复次声的危害性。

师生共同进行评估。

2、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频率。

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

稳固和小结
1、回忆本节所学知识及学习本节知识的方法。

2、在欢乐、优美的《蓝色多瑙河》的交响乐中下课。

布置作业
竞赛成绩,归纳声利用的实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举手答复:超声和次声的概念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积极参与,举手答复。

其他学生可进行评估。

按照声音在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声呐定位原理:S=vt/2。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常识性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新技术应用的兴趣。

如引入新课时利用蝙蝠的故事,就是此目的。

教学设计中注重鼓励学生多方查找有关超声及其应用,次声及其危害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分类。

该设计中没有用多媒体等方面的软件资料,建议教师注意搜集该方面的音像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