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方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下篇

合集下载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于治疗期间时,应根据症状控制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见表2.3.急性发作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当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期时,应根据症状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见表3.三、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治疗原则: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以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

1.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呼吸训练等。

2.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两个方面。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见表4.3.教育和管理方案: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自我管理、追踪随访等。

见表5.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疾病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断标准包括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除此之外,还需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最大呼气流量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符合诊断标准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治疗原则是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以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

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呼吸训练等。

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两个方面。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教育和管理方案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自我管理、追踪随访等。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

二、哮喘防治教育
(一)哮喘早期预防
(二)教育内容 (三)教育方式
1.门诊教育 2.集中教育 3.媒体宣传 4.网络教育 5.定点教育 6.医生教育
【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儿童哮喘群体和个体发病趋势德流行病学研究 二、遗传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对儿童哮喘发病的影响 三、室内环境敢于对儿童哮喘的防治作用 四、儿童哮喘防治方案的创新和优化研究 五、儿童哮喘自然病程、疗程及停药指征的探讨 六、吸入激素对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七、在互联网时代,探讨中国儿童哮喘管理行动计划 八、哮喘个体化诊疗
儿童哮喘常用药物
用药方法:吸入、口服或其他肠道外(静脉、透皮等)
常用药物种类
常用药物种类
常用药物种类
谢 谢!
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5.支气管激发实验阳性和(或)PEF日间变异率(连续监测2周) ≥13% 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过敏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以上第1~4项为诊断基本条件。
六、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评估的相关检查
0.9~0.94
0.9~0.94
0.9
<0.90
注:1.判断急性发作严重度时,只要存在某项严重程度的指标,即可归入改严重程度等级2.幼龄儿童较年长儿童及成人更 易发生高碳酸血症(低通气);PEF:最大呼气峰流量;SABA: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二、哮喘的分级
【难治性哮喘】
难治性哮喘是指采用包括吸入中高剂量糖 皮质激素和长效β2激动剂两种或更多种的控制 药物规范治疗至少3~6个月仍不能达到良好控 制的哮喘。难治性哮喘患儿的诊断和评估应遵 循以下基本程序:
二、防治原则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及防治指南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及防治指南版

精选文档小孩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写委员会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 )是小孩期间最常有的慢性气道疾病。

20余年来我国小孩哮喘的生病率呈显然上涨趋向。

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小孩哮喘的积累生病率为 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

哮喘严重影响小孩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深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当前我国小孩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小孩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错落不齐有关[5]。

众多研究证明,小孩哮喘的初期干涉和规范化管理有益于控制疾病,改良预后。

2008年订正的《小孩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 [6]充分表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升我国小孩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以来小孩哮喘的研究又获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最近几年来外国发布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鸣[12,13,14,15,16],吸取新的循证医学凭证,同时联合国内防治小孩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订正,使其更拥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小孩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供给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随和道高反响性为特色的异质性疾病,以频频发生的喘气、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生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详细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拥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色,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小孩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纪段哮喘小孩因为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色不一样,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详细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别。

一、小孩哮喘的临床特色1.喘气、咳嗽、气促、胸闷为小孩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

科学会推荐FeNO的正常参考值闺j:健康儿童5~
20
ppb,成人4~25
ppb。FeNO>50
ppb提示激素


治疗效果好,<25 ppb提示激素治疗反应性差旧3|。 但是FeNO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诊断的敏 感度和特异度差别较大,连续测定、动态观察FeNO
2010年CARE研究中,40.5%的哮喘患者达到 GINA标准的哮喘控制L3 J,但仍低于发达国家(加拿
目前,全球至少有3亿哮喘患者,中国哮喘患者
约3 000万¨1,且近年来全球哮喘患病率呈逐年增 长的趋势。西欧近10年间哮喘患者增加了1倍,美
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哮喘患病率增加了 60%以上,亚洲的成人哮喘患病率为0.7%~ 11.9%(平均≤5%),近年来哮喘平均患病率也呈
了164 215名14岁以上人群,结果显示我国14岁
呈珊陕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
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 治水平的基础。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自成立以来,为哮喘规范化诊治做了大量工作,1993 年编写了第一版哮喘防治指南,又于1997、2003和 2008年进行了修订。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临床上还存在无喘息症状及哮鸣音的不典型哮
喘,患者仅表现为反复咳嗽、胸闷或其他呼吸道症状。
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
级¨蚴],在临床实践中更实用。轻度哮喘:经过
第1级、第2级治疗能达到完全控制者;中度哮喘: 经过第3级治疗能达到完全控制者;重度哮喘:需要
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 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
(二)评估的主要方法

支气管哮喘指南 - 2016

支气管哮喘指南 - 2016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08.
• (2)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 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实用。
• 轻度哮喘:经过第1级、第2级治疗能达 到完全控制者;
每日有症状 影响活动和睡眠 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 FEV160%~79%预计值或PEF60%~79%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30%
每日有症状 频繁出现 体力活动受限 经常出现夜间哮喘症状 FEV1<60%预计值或PEF<6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30%
2020/8/23
2020/8/23
• (三)分期
• 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 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 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 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 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 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 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
2020/8/2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 万, 近年来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趋 势 我国哮喘患病率也逐年上升,我国14岁以上人 群患病率1.24%,
• 2、哮喘的控制现状
• 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 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 仍低于发达国家。
2020/8/23
诊断
•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 (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 剂后,FEV1增加>12%且FEV2绝对值增加> 200ml);

2016 中 国哮喘指南解读

2016 中 国哮喘指南解读

2016 中国哮喘指南解读《2016 中国哮喘指南解读》哮喘,这个让人有些头疼的疾病,一直以来都困扰着许多患者和医疗工作者。

而 2016 年中国哮喘指南的出台,无疑为哮喘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指引和方向。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解读一下这份重要的指南。

首先,指南对于哮喘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和细化。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诊断哮喘不再仅仅依靠症状,还需要结合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等客观指标。

这使得诊断更加准确,避免了漏诊和误诊。

在哮喘的评估方面,指南强调了综合评估的重要性。

除了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还需要考虑肺功能的损害程度、急性发作的风险、药物治疗的反应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

通过全面评估,能够为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说到治疗,指南提出了阶梯式治疗的原则。

根据哮喘的严重程度,将治疗分为不同的级别。

轻度哮喘患者可能仅需要按需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而中重度哮喘患者则需要长期规律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等药物。

同时,指南还强调了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控制症状,更重要的是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保护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药物治疗方面,吸入治疗依然是哮喘治疗的首选方法。

吸入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气道炎症。

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则能够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症状。

两者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白三烯调节剂、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能药物等也在哮喘治疗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指南还关注了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避免过敏原接触、戒烟、适当的运动锻炼、呼吸功能训练等都有助于哮喘的控制。

对于合并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合并症也能够改善哮喘的控制状况。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就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

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

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

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与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

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3,14,15,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与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就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与(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与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与非哮喘性疾病。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

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

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

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3,14,15,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2016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2016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度持续哮喘:
第3级阶梯治疗方案治疗能达到良好控制
轻度持续哮喘:
第1级或第2级阶梯治疗方案治疗能达到良好控制
≥6岁儿童
哮喘的分级
基于”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

<6岁儿童 <6岁儿童
哮喘的分级
基于”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
难治性哮喘
指采用包括吸入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激动剂两种或 更多种的控制药物规范治疗至少3~6个月仍不能达到良好控 制的哮喘。
夜间因哮喘憋醒或咳嗽?
应急缓解药使用> 1 次/周

存在 1-2项
存在 3-4项
因哮喘而出现活动受限(较其他儿童跑步/玩耍 减少,步行/玩耍时容易疲劳)
症状控制
≥6岁儿童 评估项目
过去4周,患儿存在: 日间症状> 2 次/周?
夜间因哮喘憋醒?
应急缓解药使用> 2 次/周
因哮喘而出现活动受限
哮喘的分级
NOTE: 典型表现者
1.症状:反复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
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以及过度通气(如大笑和哭闹)等有关, 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2.体征: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
相延长。
3.可变性: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诊断和评估
新指南哮喘定义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 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 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 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 剧。
•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 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 气流受限。

支气管哮喘治疗指南2

支气管哮喘治疗指南2

药物 治疗哮喘的药物 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控制药物
缓解药物
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 又称急救药物,这些药物在 持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 有症状时按需使用,通过迅
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 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
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 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 性糖皮质激素、全身性激 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
诊断标准
备注:*可变气流受限的证据也包括使用哮喘控 制性药物(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 治疗4周后肺功能改变较治疗前FEV1增加>12%, 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 ml;或PEF增加>20%。 #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至少连续7天每日PEF 昼夜变异率之和/7。&PEF周变异率=(2周内最高 PEF值-最低PEF值)/[(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 PEF) ×1/2] ×100%。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 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 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 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 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
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 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 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 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 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 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
哮喘控制水平分级
A.哮喘症状控制 哮喘症状控制 水平 过去4周,患者存在: 良好控 制 部分控制 未控制 日间哮喘症状 >2次/周 是□ 否□ 无 存在1~2项 存在3~4项 夜间因哮喘憋醒 是 □ 否□ 使用缓解药次数>2次/周 是 □ 否□ 哮喘引起的活动受限
哮喘控制水平分级
B.哮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诊断明 确后要定期评估危险因素,尤其对 有过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 开始治 疗时测定FEV1,使用控制药物后 3~6个月记录患者最佳肺功能值, 并定期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

重症哮喘(指南2016版)

重症哮喘(指南2016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版)—— 重症哮喘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何振华 2016年11月内容提要n一、定义n二、评估n三、治疗n四、总结n重症哮喘通常是指u在过去1年中≥50%时间需要给予高剂量ICS联合LABA和/或LTRA/缓释茶碱,或全身激素治疗,才能维持哮喘控制u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不能控制的哮喘n未控制哮喘须至少符合以下一条(1)症状控制差Ø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持续>1.5Ø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20Ø或GINA指南定义为“非良好控制”(2)频繁重度发作Ø在过去1年中2次或以上全身激素治疗(每次超过3天)n未控制哮喘须至少符合以下一条(3)严重发作:Ø在过去1年中至少1次住院、入住ICU或接受机械通气;(4)气流受限Ø适当停用支气管扩张剂后p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l)<80%预计值p同时FEVI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IIFVC)降至<正常值下限二、评 估n对重症哮喘的评估,至少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二)对混杂因素和合并症进行评估(三)对哮喘表型进行初步评估,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n常见鉴别诊断:1.功能失调性呼吸困难/声带功能障碍2.细支气管炎3.异物吸入4.过度通气综合征5.肿瘤所致的中心气道阻塞/压迫6.支气管病变(如支气管结核、淀粉样变、类癌、气管狭窄)/异物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支气管扩张症9.复发性多软骨炎10.过敏性肺炎11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2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13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14肺血栓栓塞症15慢性心功能不全n鉴别诊断常用手段包括:u肺功能检查u HRCTu气管镜检查n1、诱发哮喘加重的常见危险因素u治疗不充分u依从性差u吸入方法掌握不当u特异性IgE升高?u过敏原暴露?n2、哮喘相关或加重哮喘的常见合并症①鼻-鼻窦炎/(成人)鼻息肉②声带功能异常③吸烟/吸烟相关疾病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⑤高通气综合征⑥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性)⑦肥胖⑧激素影响⑨心理因素⑩药物等(三)对哮喘表型进行初步评估n哮喘特别是重症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u并非具有相同的临床病程和治疗反应u目前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特异性哮喘表型定义Ø早发性变应性表型、晚发性肥胖表型、晚发性嗜酸粒细胞表型(ERS/ATS)u但识别特定表型的特征将有助于预后评估和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n确定嗜酸粒细胞炎症、Th2参与的过敏反应炎症水平有助于预测患者对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反应性[96-99](证级B)u其生物标记物包括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lgE、FeNO、血清骨膜蛋白等(证级B)u检测生物标志物以指导重度哮喘的个体化治疗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1、教育和管理u哮喘难以控制的二大重要因素Ø依从性差、吸入药物使用不当u教育的目的Ø提高患者依从性Ø掌握正确的吸药技术Ø使患者遵照哮喘行动计划规范用药Ø自我监测病情2.去除诱发因素和治疗合并症u哮喘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Ø过敏原持续暴露、社会心理因素及合并症的存在u首先识别诱因,并避免接触各种过敏原及各种触发因素u对存在合并症者给予积极有效治疗Ø积极有效的治疗心理因素、严重鼻窦炎胃食管反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合并症者3、药物治疗u可用于重症哮喘治疗的药物包括ØICS及口服激素ØLABAØLTRAØ缓释茶碱Ø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等n重症哮喘常常需要同时用大剂量ICS和口服激素u ICS:如Ø每日二丙酸倍氯米松>1000μg(CFC)Ø或每日二丙酸倍氯米松>500μg(HFA)Ø布地奈德>800μgØ氟替卡松>500μgn重症哮喘常常需要同时用大剂量ICS和口服激素u OCS:Ø以下情况建议加用口服激素作为维持用药①大剂量ICS维持治疗再联合其他控制药物仍未控制者②或反复急性加重需要口服激素的患者n重症哮喘常常需要同时用大剂量ICS和口服激素u OCS:Ø推荐初始剂量p泼尼松(龙)片每日300mg,当哮喘症状控制并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口服激素剂量,并确定最低维持剂量(一般≤10mg/d)长期口服治疗u LABA、LTRA、茶碱以及LAMA都需要与ICS联合使用n抗IgE单克隆抗体u应用于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治疗u作为5级治疗的附加药物,可以减少全身激素的使用u使用方法Ø皮下注射Ø根据患者治疗前lgE水平和体重确定注射剂量Ø每2周或4周给药1次,疗程般不少于6个月n支气管热成形术u对重症哮喘有效u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最大获益人群等仍需进步临床研究u注意事项:Ø严格掌握适应证Ø注意围手术期安全性Ø分析获益风险比,并要在有资质的中心进行四、总 结n重症哮喘的治疗u注重评估诱发或加重的因素并予以摒除u仍然依靠联合治疗Ø最佳剂量的口服激素Ø以及大剂量ICS联合LABA、LTRA、缓释茶碱等控制药物u抗lgE单克隆抗体对重症过敏性哮喘显示了很好的疗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因此,对儿童哮喘的诊断和防治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检测和分析。

在儿童哮喘的诊断中,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以及哮喘的临床表型的不同。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多样性的诱因,如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具有反复发作性、时间节律性、季节性和可逆性等特征。

此外,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家族史也可以增加哮喘的诊断可能性。

因此,对哮喘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特征,以便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在儿童哮喘的诊断中,还需要注意喘息的特点。

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

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两种表型分类方法,即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发作性喘息和多诱因性喘息。

发作性喘息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而多诱因性喘息则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

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转化。

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

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

因此,若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总之,在儿童哮喘的诊断和防治中,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以及哮喘的临床表型和喘息的特点,以便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根据病程演变趋势,儿童哮喘可分为早期一过性喘息、早期持续性喘息和迟发性喘息。

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儿和父母吸烟者,年龄增长后喘息逐渐消失。

早期持续性喘息在3岁前起病,常伴随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持续至学龄期或成年。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版要点完整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版要点完整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版要点完整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要点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气道疾病之一。

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

一、定义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

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一)哮喘的患病率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一)诊断标准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主堡结擅塑哩咝苤查!Q!!生!旦筮!!鲞箜!期垡!i!』旦b!堡垦!!也旦堡:坠婴堕!!Q!:y!!:!!:堂:!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Ⅱular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二、诊断(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诊疗方案.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l增加≥12%,且FEVl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mnic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remission)。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华医学会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华医学会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华医学会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无急性加重部分)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无急性加重部分)
绝对值>200ml) •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 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至少连续7天每日昼
夜变异率之和/7)>10%,或PEF周变异率(两周内最高PEF-两周 内最低PEF)/[(两周内最高PEF+两周内最低PEF)/2]>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中任一条, 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哮喘
诊断
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 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
等典型哮喘的症状、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中 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 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 等典型哮喘的症状、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中 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 隐匿性哮喘:无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表现, 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增高者。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增 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2016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主要内容
定义 流行病学 诊断 评估 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 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 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即使经过第4级或第5级治疗仍不能达到控制者。
评估
评估的内容 评估患者是否有合并症:如变应性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
流、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抑郁和焦虑等。 评估哮喘的触发因素:如职业、环境气候变化、药物和运动
等。 评估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支气管舒张剂的用量可以作为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疗方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下篇八、特殊类型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一)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 A)CV 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有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不典型哮喘[101]。

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CV A是成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102,103,104,105],国内多中心调查显示其占慢性咳嗽病因的三分之一[102]。

CV A的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106]。

部分患者有季节性。

在剧烈咳嗽时可伴有呼吸不畅、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

常伴发过敏性鼻炎。

感冒、异味、油烟和冷空气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但此临床特点不具诊断价值[107]。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A最重要的条件,但需结合治疗反应,抗哮喘治疗有效才能确诊[101,108],临床上亦要注意假阴性的可能。

绝大部分CV A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加,少部分显著增加,但总体增高比例不如典型哮喘。

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较高者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概率更高[109](证据等级C)。

FeNO水平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FeNO增高提示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但检测正常不能排除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有着与CV A类似的临床表现和激素治疗反应,临床上须注意鉴别[110](证据等级C)。

支气管结核有时亦可能会误诊为CV A。

CV A的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大多数患者ICS加β2-受体激动剂有效,很少需要口服激素治疗,治疗时间在8周以上[101,108](证据等级D)。

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需要长期治疗。

LTRA治疗有效[101,108](证据等级D)。

对于气道炎症严重的CV A或吸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短期使用中小剂量口服激素治疗。

(二)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 CTV A)近年来我国专家发现存在以胸闷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 A)[16],这类患者以中青年多见,起病隐匿,胸闷可在活动后诱发,部分患者夜间发作较为频繁,没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等典型的哮喘表现,肺部听诊没有哮鸣音,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典型哮喘的病理特征,并对ICS或ICS/LABA治疗有效。

(三)围手术期哮喘管理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是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约在术前5~7 d至术后7~12 d。

围手术期哮喘管理目标:降低围手术期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降低麻醉、手术操作气道不良事件的风险。

1.术前准备:完整的术前评估与准备及哮喘的良好控制是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

评估应包括症状评估及围手术期急性发作风险评估。

对于择期手术,哮喘评估应至少在术前1周进行[111](证据等级D)。

哮喘症状未控制及近期发生过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其围手术期发生支气管痉挛的风险增高[111,112](证据等级D)。

围手术期哮喘患者推荐常规行肺功能检查,尤其对于症状未控制的哮喘患者[111]。

2014版GINA 指南推荐,所有哮喘患者择期手术应在达到良好哮喘控制后进行[113](证据等级D);对于急诊手术,则应充分权衡患者可能存在的气道风险与手术必要性。

所有哮喘患者,围手术期应规律应用维持药物[114](证据等级D)。

静脉激素治疗可能更适合于急诊手术患者[111](证据等级D)。

2.术中管理:神经肌肉阻滞剂是最常见诱发过敏反应的药物[115](证据等级D),如阿曲库铵、米库溴铵等,均可诱导组胺释放效应,而罗库溴铵适用于哮喘患者快速气管插管[116](证据等级D)。

七氟醚作为吸入性麻醉诱导剂,其耐受性良好且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117](证据等级A)。

3.术后管理:术后良好的镇痛、加强呼吸训练、控制胃食管反流等可能有助于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风险[113,118,119](证据等级A)。

无创正压通气对于气管拔管后持续气道痉挛的哮喘患者可能获益[120]。

(四)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哮喘发作,称为药物诱发哮喘(drug-induced asthma,DIA)。

常见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其他药物还有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药、抗生素和某些生物制剂[121]。

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这是对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NSAIDs不耐受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aspirin induced asthma,AIA)[122]。

AIA的典型临床表现:在服用阿司匹林等NSAIDs药物10~120 min后出现严重的哮喘发作,常伴有发绀、结膜充血、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烦躁不安或伴咳嗽[121]。

大多根据服用阿司匹林等环氧酶抑制剂后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史而诊断,阿司匹林激发试验被用于诱导支气管痉挛,以诊断AIA,包括口服阿司匹林和吸入赖氨酸-阿司匹林激发试验[123],但因能诱发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在具备一定抢救条件的医疗场所进行。

预防DIA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再次应用该类药物,对于那些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来控制哮喘症状,或常规治疗难以改善鼻部炎症和息肉病变,或因其他疾病而需服用阿司匹林的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可进行脱敏治疗[124](证据等级B)。

控制鼻部疾病、LTRA治疗均有助于阿司匹林性哮喘症状的改善。

(五)妊娠期和月经期哮喘妊娠期哮喘是指女性怀孕期间出现的哮喘。

大约4%~8%孕妇患哮喘[125], 1/3哮喘患者因妊娠而加重,多发生在妊娠第24~36周[126];妊娠哮喘不仅影响孕妇,还影响胎儿;未控制的妊娠哮喘会导致孕妇发生子痫或妊高症[127],还可增加围产期病死率、早产率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128]。

妊娠期哮喘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基于妊娠安全性考虑,药物选择要慎重[129];在妊娠过程中停用ICS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14]。

LTRA可减少症状,且不增加早产的风险,有文献将其归为B类药[130]。

妊娠期哮喘的全程化管理可以减少哮喘症状波动或急性发作给孕妇和胎儿带来的负面影响。

包括:(1)评估和监测哮喘病情,监测PEF变异率。

(2)控制哮喘加重的因素,避免接触诱发因素[131]。

(3)妊娠哮喘急性发作时,咳嗽、胸闷、气急、喘息或PEF下降20%,胎动减少以及SaO2&lt;90%时,应立即每20分钟吸入2~4吸沙丁胺醇,观察1 h、无改善需立即就诊。

(4)分娩期如有哮喘急性发作并哮喘症状不稳定且胎儿已成熟,可考虑终止妊娠。

哮喘的控制是减少母体和胎儿风险的保证。

月经性哮喘是指妇女哮喘发作与其月经周期有关,目前把月经前哮喘和月经期哮喘统称为"月经性哮喘"[132],与重症哮喘或难治性哮喘相关[133]。

凡在月经前后出现规律性哮喘而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喘息即可诊断[134]。

月经性哮喘治疗处理原则与典型的哮喘类似。

月经前易发作的,可在周期性哮喘发作前数天口服预防药物,如酮替芬(2次/d,每次1 mg)或孟鲁司特(10 mg,1次/d)[135];月经来潮前适时使用黄体酮肌内注射,可防止黄体酮水平的突然下降;酌情使用炔羟雄烯唑,对经前期紧张者有效。

(六)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2014年GINA和GOLD指南同时提出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sthma-COPD overlap syndrome,ACOS)这个概念,ACOS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同时伴有许多与哮喘和慢阻肺相关的临床特点。

ACOS较单独哮喘和慢阻肺病情更重,预后更差[136]。

目前ACOS诊断标准尚不确切。

慢阻肺患者如存在可逆的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率&gt;12%且绝对值升高&gt;200 ml)、FeNO增高、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既往有哮喘病史,则需考虑ACOS诊断[137,138];哮喘患者经过3~6个月规范治疗仍然存在持续气流受限,再结合有害气体或物质暴露史、高分辨率CT(HRCT)判断肺气肿存在及弥散功能下降,则有助于ACOS的诊断[139]。

ACOS的治疗推荐联合应用ICS与LABA和(或)LAMA,同时,ACOS治疗应包括戒烟、肺康复、疫苗接种和合并症的治疗。

九、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一)哮喘的管理尽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管理,通常可以使哮喘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哮喘管理的长期目标是:(1)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2)最大程度降低急性发作、固定性气流受限和不良反应的未来风险[14](证据等级A)。

在与患者制定哮喘管理的共同目标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医疗制度、药物的可及性、文化差异和个人喜好等因素[14,140](证据等级A)。

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是实现有效哮喘管理的首要措施。

医务人员与哮喘患者或其家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患者获得疾病知识、自信和技能,在哮喘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

针对自我管理的教育可降低哮喘病残率[141](证据等级A)。

应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表达他们的期望和关心的问题。

1.基于控制的哮喘管理:在基于控制水平的哮喘治疗和管理策略中,评估、调整治疗、监测治疗反应形成一个持续的循环过程(图1)。

在选择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反应时,应兼顾哮喘控制的两个方面(即症状控制和未来风险),亦即达到所谓的"整体控制"(overall control)。

2.哮喘指南的实施:指南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各级医疗机构可根据当地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诊治规范和实施计划,然后评估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指南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有的与医疗制度和专业人员有关,有的与患者有关。

我国学者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医务人员的哮喘知识、患者的疾病认知等因素,都会影响规范化治疗的实施和疾病控制水平[142,143](证据等级C)。

在哮喘指南的实施过程中,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医院、社区、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通过培训哮喘管理知识,提高与患者沟通技巧,做好患者及家属教育。

患者教育的目标是增加理解、增强技能、增强自信心、增加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健康,减少卫生保健资源使用。

(二)哮喘患者的教育对哮喘患者的教育必须成为医患之间所有互助关系中的组成部分。

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的哮喘知识、误工天数、急诊次数、生命质量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开展患者教育活动,构建并改善医患之间的伙伴式、互动式关系,可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自我监测和管理能力,减少急性发作、住院率及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144](证据等级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