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

属于中医学的“哮”、“喘”、“痰饮”病范畴。

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内伏于肺,因外感风寒,饮食、情志或劳累过度而诱发,其中与气候变化最为密切。

发作时,痰随气升,气因痰阻,气道不利,肺的升降失常,而致呼吸困难,喉中发出哮鸣声。

若反复发作,久延不已,寒痰伤阳,痰热伤阴,可导致肺、脾、肾三脏皆虚,出现本虚标实的证候。

【诊断】1.既往有哮喘反复发作史或过敏史;发病大多在夜间。

2.发作前可有先兆症状,如打嚏、流涕、咳嗽等;发作时突然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喉间哮鸣,痰难咯出,不能平卧。

发作将止时,咳吐白色泡沫痰液。

3.发作时胸部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

血白细胞总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合并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

胸部X线检查肺部无病灶(病久或年老者可有肺气肿改变)。

4.咳喘厉害,痰多黄稠,发热者,注意并发肺部感染。

5.久病而致经常气短,喘息,活动后更明显,应考虑并发肺气肿;如并见发细、心悸、四肢浮肿的,应考虑肺源性心脏病。

6.如晚间突然气喘不能平卧时,应注意与心源性喘息鉴别。

后者常伴心慌、心悸、发纳、咳嗽或吐血性泡沫痰,检查可有心脏扩大、瓣膜区杂音、肺部湿啰音等阳性体征。

【治疗】一、辨证论治根据本病发作和间歇的特点,治疗当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

治标宜分辨寒热,祛邪化痰;治本宜培补肺、脾、肾,助其正气。

如反复久发,正虚邪实错杂者,应标本同治。

1.寒证胸膈气闷如塞,喉中痰鸣,咳不多,痰稀白,量少不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怕冷,舌苔白滑,脉细弦。

治法:温肺散寒,豁痰利气。

方药举例: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5~10g,川桂枝5g,姜半夏IOg,生甘草3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5g,杏仁IOg。

加减:痰多壅塞,舌苔白厚腻,去五味子、甘草;加制厚朴5g,炒白芥子5g,射干、炒苏子IOgC咳嗽剧,去桂枝,加紫荒、款冬花或白前各10g。

2.热证胸膈烦闷,气粗痰吼,咳呛痰吐黄脓,或白色稠黏如粉条,面红,自汗,口渴喜热饮,或有发热,舌苔黄腻、边尖红,脉弦滑数。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目标
制定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旨在提供一套简单、无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医生进行病例诊断和治疗。

简介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

- 本指南旨在提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疗方法,以确保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患儿。

诊断准则
- 根据儿童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家族史和过敏史,进行支气管哮喘的初步诊断。

- 进一步使用肺功能测试、过敏原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以确认支气管哮喘的确诊。

治疗策略
1. 教育与管理
- 为患儿及其家人提供支气管哮喘相关教育,包括疾病认知、触发因素避免和正确使用药物等内容。

- 定期进行随访,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药物调整。

2. 药物治疗
-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年龄,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控制性药物和急性发作时的缓解性药物。

- 强调正确使用吸入器具,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入。

3. 支持性治疗
- 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提供支持性治疗,如物理疗法、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

随访与评估
- 定期随访患儿,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和药物治疗效果。

-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药物调整和治疗计划优化。

结论
通过制定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我们能够为医生提供简单、无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这将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并减少相关的健康风险。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简介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的人群。

为了提供最新的治疗指南,以下是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测试结果来确定。

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气喘、胸闷和呼吸困难。

肺功能测试中的峰流速率和肺活量的变化也可以帮助确认诊断。

分级和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程度。

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分级来确定。

轻度支气管哮喘对于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建议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进行需要时的缓解治疗。

如果症状不得到控制,可以考虑加入低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

中度支气管哮喘对于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建议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与ICS的固定联合治疗。

如果症状仍无法控制,可以考虑增加ICS的剂量或添加其他控制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重度和严重支气管哮喘对于重度和严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建议使用高剂量ICS与LABA的固定联合治疗。

如果症状仍无法得到控制,可以考虑加入口服糖皮质激素(OCS)。

儿童支气管哮喘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方案应根据其年龄和病情确定。

常用的药物包括ICS、SABA和LTRA。

儿童患者的治疗还应考虑到其生长发育和药物的副作用。

教育和自我管理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其家属应接受相关的教育,了解哮喘的病情、治疗和自我管理。

他们应该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并了解哮喘的触发因素和预防措施。

总结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的治疗建议。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症状和发作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前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哮喘的诊疗水平,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中国哮喘诊疗指南》进行了第四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哮喘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的全面指导,以促进我国哮喘防治工作的规范化。

1. 哮喘的定义与分类1.1 定义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可逆性痉挛、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点,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

1.2 分类哮喘可分为外源性哮喘、内源性哮喘和混合性哮喘。

其中,外源性哮喘主要由过敏原引起,内源性哮喘由感染等非过敏原因素引起,混合性哮喘则同时具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哮喘的特点。

2. 哮喘的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关注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的发作特点、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因素等。

2.2 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肺功能检查、心率、血压、呼吸音等指标。

2.3 实验室检查1. 血清IgE检测: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清IgE水平通常升高。

2. 肺功能检查:评估气道痉挛程度和气道炎症水平。

3. 呼气道炎症指标:如诱导痰细胞分类和炎症介质检测。

4. 过敏原检测:针对外源性哮喘患者,可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IgE检测。

2.4 确诊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以下标准者可诊断为哮喘:1.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症状。

2. 发作时肺部闻及哮鸣音。

3. 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呼气峰流速(PEF)降低。

4. 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心源性哮喘、支气管炎等。

3. 哮喘的评估与分级3.1 评估工具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和美国胸科学会(ATS)联合制定的哮喘控制评估工具(CAT)进行评估。

3.2 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症状、肺功能指标和炎症水平,将哮喘分为五个等级: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及危重度。

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管理与治疗全指南

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管理与治疗全指南

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管理与治疗全指南简介本文档是关于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管理与治疗的全指南。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症状、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测等综合评估。

确诊时需排除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分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程度,支气管哮喘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等不同分类。

分类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管理与治疗策略教育与自我管理患者及其家属应接受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教育,学习正确使用吸入器等药物设备,掌握自我管理技巧,并建立个人的哮喘控制计划。

药物治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包括控制性治疗和缓解性治疗。

控制性治疗主要包括吸入型类固醇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长期控制病情。

缓解性治疗主要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用于急性发作时的快速缓解。

过敏原控制对于过敏原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应采取措施减少接触过敏原,如使用过滤器、定期清洁环境、避免宠物等。

避免诱因避免与哮喘发作相关的诱因,如烟雾、粉尘、花粉、冷空气等。

心理支持支气管哮喘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随访与评估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根据病情调整治疗计划,以达到病情控制和预防急性发作。

总结本指南提供了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的管理与治疗全指南,包括诊断、分类、管理与治疗策略、过敏原控制、避免诱因、心理支持和随访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该指南,医护人员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最新发布:2023版支气管哮喘治疗手册

最新发布:2023版支气管哮喘治疗手册

最新发布:2023版支气管哮喘治疗手册前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

为了提高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我们不断更新和完善哮喘治疗方案。

在此,我们很高兴向大家推出2023版支气管哮喘治疗手册,本手册结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为医生、患者及相关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哮喘治疗指南。

目录1.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与分类2.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4. 支气管哮喘的评估与分级5.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6. 药物治疗-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糖皮质激素- 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其他药物7. 非药物治疗- 哮喘教育- 环境控制- 吸入技术指导- 自我管理计划8. 特殊人群的哮喘治疗- 儿童哮喘- 成人哮喘- 老年哮喘- 孕妇哮喘9. 哮喘急性发作的救治10. 哮喘控制与预防11. 哮喘治疗的监测与评估12. 患者教育与支持1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1.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与分类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

2.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

气道炎症是哮喘的核心发病机制,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

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与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过敏原、感染等)相互作用,触发或加重病情。

3.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支气管哮喘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夜间和(或)清晨加重。

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评估气道阻塞程度的重要手段。

4. 支气管哮喘的评估与分级哮喘评估与分级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目前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南进行评估与分级。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

5.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哮喘治疗原则包括缓解症状、减少气道炎症、预防复发和改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临床表现】(一)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有时咳嗽为唯一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二)诱发哮喘的原因:多与接触变应原。

病毒感染。

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

(三)部分患者起病可出现发作先兆:流清鼻涕、频繁喷嚏、鼻咽部发痒、眼部发痒、胸闷。

(四)大多数患者发作具有昼夜节律,即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某些哮喘具有季节规律。

【体格检查】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

【辅助检查】(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作时可增高,血清IgE可升高。

(二)胸部X线检查哮喘发作时两肺透亮度增加,充气过度,缓解期多尤明显异常。

有合并症时则有相应影像,如气胸,纵隔气肿、肺炎等。

(三)哮喘发作时心电图除窦性心动过速外,有时可见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

(四)血气分析:哮喘发作时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重症哮喘可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

(五)肺功能检查:哮喘发作时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或最大呼气流速(PEF)等指标均下降。

支气管激发试验:采用抗原,组胺,乙酞甲胆碱,冷空气,高渗盐水等吸人或运动激发试验的方法,缓解期患者FEV1下降20%以上。

支气管舒张试验:发作期患者吸人β2一受体激动剂后FEVl增加15%以上。

【诊断标准】(一)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

(二)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

(三)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四)排除可引起喘息或呼吸困难的其它疾病。

(五)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②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吸入β2一激动剂后FEV1增加12%以上或FEV1增加绝对值大于200ml。

③PEF 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符合1、2、3、4或4、5条者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根据哮喘发作规律和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及缓解期。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简介本指南旨在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最新的医疗保健建议和指导。

请注意,本指南不涉及法律问题,仅提供简单的策略和医疗保健建议。

诊断-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测试结果。

- 必要时,可以进行过敏原检测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

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定制。

- 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应首先接受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急救治疗。

- 对于轻度和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建议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型类固醇作为控制治疗。

- 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应考虑添加其他控制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教育和自我管理- 患者应接受支气管哮喘的教育和自我管理培训,包括正确使用吸入装置、识别和避免诱因、监测症状和使用峰流量计等。

- 患者应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病情监测- 患者应定期监测峰流量值,以评估支气管哮喘的控制程度。

- 可以使用哮喘日记记录症状、吸入药物使用和峰流量值等信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

急性加重管理- 患者应学会识别哮喘急性加重的症状,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紧急治疗。

- 紧急治疗包括使用急救吸入药物和根据病情考虑口服或静脉药物治疗。

预防措施- 患者应尽量避免与诱发哮喘的因素接触,如烟雾、尘埃、花粉等。

- 预防性使用吸入类固醇可减少哮喘急性加重的发生。

注意事项-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用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 如有其他并发症或特殊情况,请咨询医生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本指南提供了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的一般建议,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化情况进行调整。

请在使用本指南时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复诊和评估治疗效果。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1. 引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患病人数约为2.3亿人。

我国哮喘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哮喘患者的死亡率,本指南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哮喘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进行了全面更新。

2. 哮喘的诊断2.1 病史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哮喘的关键。

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尤其在夜间和(或)清晨加重;- 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排除其他引起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的疾病。

2.2 体格检查- 听诊时可闻及哮鸣音;- 呼吸急促,肺部过度充气;- 合并感染时,可闻及湿啰音。

2.3 实验室检查- 肺功能检查:哮喘患者肺功能检查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 过敏原检测:哮喘患者常伴有过敏体质,可通过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过敏原。

3. 哮喘的分类和评估3.1 哮喘分类根据哮喘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肺功能损害程度,将哮喘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症四级。

3.2 哮喘评估- 症状评估:根据患者日常症状和发作频率,评估哮喘的控制程度;- 肺功能评估:通过肺功能检查,评估哮喘患者的气流受限程度;- 过敏原评估: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哮喘患者的过敏原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4. 哮喘的治疗4.1 药物治疗哮喘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两类: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 控制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使用,以及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等;- 缓解药物: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等。

4.2 非药物治疗- 过敏原回避:明确哮喘患者的过敏原类型,采取相应的回避措施;- 哮喘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哮喘的认识,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和监测病情;- 康复训练:进行呼吸肌训练和运动康复,提高肺功能。

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引言中国哮喘防治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权威的哮喘防治建议,促进对哮喘患者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持续管理。

本文档为2023修订版第三版,继续遵循简化策略,不涉及法律复杂事项,提供短小精悍的内容。

诊断1.哮喘诊断应基于病史、症状和肺功能测试。

病史应包括哮喘特征性症状、家族史和过敏史。

2.症状评估应根据日常活动受限程度、夜间症状、急性发作等进行。

3.肺功能测试应包括肺活量和峰流速的测定,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

分级与治疗1.根据哮喘控制水平进行治疗分级:间断型、轻度持续型、中度持续型和重度持续型。

每个分级对应相应的治疗方案。

2.治疗目标为达到哮喘症状控制和肺功能恢复。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支气管舒张剂。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哮喘自我管理计划,进行合理的日常生活和环境调控。

患者教育和持续管理1.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教育,包括哮喘知识普及、用药指导和哮喘自我管理的培训。

2.患者应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3.针对不同年龄和不同群体的哮喘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急性发作和治疗1.急性哮喘发作的识别标志包括呼气性喘鸣、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

2.紧急治疗包括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快速缓解症状,必要时使用口服或静脉药物。

3.紧急治疗后应及时转归到常规治疗,并进行长期控制和持续管理。

综述和总结本文档为2023修订版第三版的中国哮喘防治指南,主要涵盖了哮喘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强调了患者教育和持续管理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应根据指南提供精准、规范的医疗服务,以便早诊断、早治疗和有效管理哮喘患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注意:以上内容为总结,具体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请参考正式的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最新2023年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

最新2023年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

最新2023年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支气管哮喘病情。

以下是一些简要的管理策略和建议。

诊断和评估-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病史、症状和肺功能测试的结果。

- 对于患有可疑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建议进行肺功能测试以确认诊断。

-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时,应考虑症状频率、夜间症状、日常活动受限和肺功能。

治疗目标- 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加重和提高生活质量。

- 控制症状是指避免日间和夜间症状的出现。

- 预防急性加重是指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 提高生活质量是指减少症状对日常活动的限制。

治疗策略-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哮喘控制水平,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 轻度哮喘患者通常可通过使用短效β2-激动剂进行需要时使用的症状缓解。

- 对于中度和重度哮喘患者,建议使用长效β2-激动剂和吸入型皮质类固醇的固定剂量组合治疗。

- 对于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加用其他控制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长效抗胆碱药物。

教育和自我管理- 患者应接受关于哮喘的教育,了解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案和自我管理技巧。

- 自我管理技巧包括正确使用吸入器和计量器、监测症状和峰流量、避免诱因和采取应对急性加重的措施。

- 定期随访和评估病情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2023年的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治疗策略和自我管理建议。

早期诊断、科学治疗和定期随访是控制支气管哮喘的关键。

患者应积极参与治疗和自我管理,以达到最佳的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提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最新的临床指南决定。

)。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 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 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1 / 15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 .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 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 项:(1)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 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2 受体激动剂[ 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 后15min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 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 周后,FEV1 增加12%;(3) 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 ~2周)20 %。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 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 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1 / 15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 .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 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 项:(1)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 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2 受体激动剂[ 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 后15min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 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 周后,FEV1 增加12%;(3) 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 ~2周)20 %。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该疾病。

诊断与评估
- 根据患者症状、家族病史和体格检查来确定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 应进行肺功能测试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测试结果来确定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

治疗目标
- 控制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 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预防和减少急性发作。

非药物治疗
- 减少与哮喘触发因素的接触,如烟草烟雾、过敏原等。

-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 学习正确的呼吸技巧,如腹式呼吸和慢性呼气。

药物治疗
- 快速缓解药物(急性发作时使用),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 控制药物(长期治疗),如吸入型类固醇。

- 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可作为控制药物的补充,用于减少夜间症状和改善肺功能。

哮喘管理计划
- 医生与患者共同制定哮喘管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应急处理措施。

- 定期复诊,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测试结果来调整治疗方案。

- 患者应定期监测自己的症状,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评估。

急性发作处理
- 紧急使用快速缓解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 如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治疗。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一、概述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的炎症、肌肉痉挛和黏液过多。

受影响的人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咳嗽、胸部紧张和喘息。

本指南旨在提供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最新医疗保健建议。

二、诊断
哮喘的诊断通常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测试。

肺功能测试,如峰流速计和肺活量计,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三、治疗
1. 药物治疗
哮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包括:
- 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长期控制哮喘症状。

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长期控制哮喘症状。

- 急救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快速缓解哮喘症状。

急救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快速缓解哮喘症状。

2. 环境控制
避免暴露于可能引发哮喘症状的环境或物质,如烟雾、尘螨、宠物皮屑和霉菌。

3. 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和腹式呼吸,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呼吸,以及如何在哮喘发作时保持镇定。

四、日常管理
哮喘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此外,患者也需要研究如何监测自己的症状和峰流速,以便在哮喘症状恶
化时及时调整治疗。

五、总结
哮喘是一种可以控制但不能治愈的疾病。

有效的哮喘管理需要
医生、患者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通过遵循这些指南,我们相信患者
可以更好地控制他们的哮喘,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2023年版)支气管哮喘管理指南(2023年版)目标本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有效管理支气管哮喘的策略,以减少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诊断1.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可变的气流阻塞,进行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2. 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

3. 根据肺功能测试结果,评估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

治疗策略1. 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自我管理和触发因素的认知。

2.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3. 推荐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作为控制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4. 对于轻度哮喘,推荐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急性治疗。

5. 对于中度和重度哮喘,推荐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联合治疗。

6. 根据需要,考虑添加其他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抗IgE抗体)来增强治疗效果。

7.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自我管理1.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器和其他治疗设备。

2. 教导患者如何监测自己的症状和峰流速。

3. 帮助患者制定个人化的哮喘行动计划,以应对急性发作和控制症状。

4. 强调患者定期复诊,以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1. 避免与哮喘触发因素接触,如烟草烟雾、空气污染物、过敏原和呼吸道感染。

2. 推荐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3.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休息。

急性发作处理1. 教导患者如何应对急性发作,包括正确使用吸入器和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2. 建议患者随时携带急救药物,并知道如何使用。

参考资料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3 update).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2023年版).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进行决策。

中国哮喘诊治指南(2023)推荐要点(全文)

中国哮喘诊治指南(2023)推荐要点(全文)

中国哮喘诊治指南(2023)推荐要点(全文)该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中国哮喘诊治的最新推荐要点,以帮助医生、患者和其他相关人员更好地管理哮喘疾病。

以下是该指南的核心推荐要点:1. 哮喘的诊断- 在哮喘的诊断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测试结果。

- 注意排除其他潜在的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哮喘的分级与治疗- 根据哮喘严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 尽量使用短效β2-激动剂(SABA)或快速作用型β2-激动剂(LABA)进行急性哮喘发作的缓解治疗。

- 对于轻度持续性哮喘,推荐使用低剂量吸入性类固醇(ICS)。

- 对于中度和重度持续性哮喘,推荐使用吸入性类固醇与长效β2-激动剂(ICS/LABA)的固定联合治疗。

3. 哮喘的控制评估- 通过评估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和哮喘控制水平,确定治疗的有效性。

- 推荐使用哮喘控制测试(ACT)或儿童版哮喘控制测试(C-ACT)进行哮喘控制的评估。

4. 哮喘的急性发作管理- 快速缓解急性哮喘发作的首选药物是SABA。

- 对于重度急性哮喘发作,应考虑短期使用口服类固醇。

5. 哮喘的长期管理- 长期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哮喘症状的控制和呼吸功能的正常化。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ICS、LABA、LTRA等。

6. 哮喘的特殊人群管理- 哮喘患者在妊娠期、儿童期和老年期的管理需根据其特殊情况进行调整。

- 为哮喘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支持。

请注意,以上仅为部分指南要点的简要介绍,详细内容请参考完整的中国哮喘诊治指南(2023)。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要点一、哮喘诊断GINA2024修订了哮喘临床实践诊断流程图(图1)。

在全球范围内,很大一部分卫生专业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无法进行(或无法及时进行)肺活量测定,而呼气峰值流量(PEF)虽不如肺活量测定法可靠,但比仅依据症状评估要好。

本流程图允许根据当地资源选择不同的初始肺功能检查。

此外,还明确了识别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的标准,并提供了有关暂停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更多内容。

GINA再次审查了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建议,将支气管扩张剂反应性的标准FEV1从基线增加≥12%或200mL改为预测值的基线增加>10%。

图1哮喘临床诊断流程图(上图提及Box可于指南原文查阅)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在临床实践中,CVA可能难以与其他原因的慢性咳嗽区分开来,通常其肺活量测定结果正常,仅能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发现存在可变的气流受限。

此外,一些患者随疾病进展可出现喘息和气道高反应。

CVA的治疗方法与一般哮喘相同,如果停止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咳嗽可能会复发。

三、哮喘控制的评估指南指出,哮喘症状控制的评估不应局限于最近4周,除评估症状控制之外,还必须评估患者的病情加重(包括恶化)、肺功能加速下降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虽然ICS能显著减少哮喘加重,并且在未服用ICS的患者中,严重加重与肺功能的更大下降有关,但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吸入性ICS可防止病情发展为持续性气流限制。

四、GINA哮喘治疗目标哮喘治疗的目标是实现个体患者可能的最佳长期哮喘结局,包括长期控制疾病症状和急性加重、肺功能下降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的长期不良反应],实现风险的长期最小化。

此外,患者/照顾者的哮喘治疗目标与医疗目标存在差异,也需了解关注。

五、哮喘的缓解最近,临床和学术研究领域就重症哮喘的生物疗法对哮喘的治疗缓解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目前已发表了若干拟议的定义和实施标准。

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管理与治疗全指南

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管理与治疗全指南

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管理与治疗全指南一、概述支气管哮喘(Asthm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特点是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以及可逆性的气道阻塞。

全球范围内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我国哮喘患者已超过1亿。

哮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导致劳动能力下降、社会负担加重。

因此,加强对哮喘的规范化管理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 遗传因素:哮喘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家族中有哮喘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2. 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气候变化、感染、职业因素等。

其中,空气中的过敏原和有害气体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因素。

3. 免疫机制:哮喘患者存在气道炎症,免疫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1. 临床表现:哮喘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

症状可经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2. 诊断: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

确诊需符合以下标准:(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且发作时可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的、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4)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四、治疗与管理1. 治疗目标: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2. 治疗方案:哮喘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治疗和稳定期治疗。

(1)急性发作期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糖皮质激素等。

(2)稳定期治疗:主要用于预防症状,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糖皮质激素、缓释茶碱等。

3. 管理策略:包括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学校管理和社会管理。

(1)自我管理:患者要了解哮喘知识,正确使用药物,监测病情,避免诱发因素。

(2)家庭管理:家庭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过敏原和有害气体刺激。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
指南
概述
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管理和防治指南,旨在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支气管哮喘。

诊断与评估
1.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病史、症状和肺功能测试等综合评估。

2. 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时,应考虑症状频率、夜间症状、肺功能和急性发作等因素。

常规治疗
1. 急性发作时,应立即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缓解。

2. 持续治疗中,应根据哮喘的严重程度选择长效控制药物,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3. 长效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教育与自我管理
1.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关于哮喘的基本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
的教育。

2. 患者应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并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和症状
监测。

3.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哮喘诱发因素,如烟雾、灰尘
或过敏原。

预防和控制措施
1. 支持公共卫生政策,减少环境污染和烟草暴露。

2. 提倡注重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和增强体质,以改善免疫功能。

3. 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支气管哮喘管理流程,提供全面的医
疗服务。

总结
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强
调了诊断、治疗、教育与自我管理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的重要性。

医护人员和患者可根据指南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更好地管
理和控制支气管哮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 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 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1/ 15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 1 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 2 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 15min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 1-2 周后,FEV1 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 1 ~2 周)20%。

符合第 1 ~4 条或第 4、 5 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1.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最新资料推荐------------------------------------------------------ 床表型和自然病程:喘息在学龄前儿童是非常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会发生反复喘息。

可将 5 岁以下儿童喘息分成 3 种临床表型:(1 )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喘息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肺的发育延迟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 3 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

(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 岁前起病) :患儿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本人无特应症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

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 12 岁时仍然有症状。

小于 2 岁的儿童,喘息发作的原因通常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关, 2 岁以上的儿童,往往与鼻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有关。

(3)迟发性喘息/ 哮喘:这些儿童有典型的特应症背景,往往伴有湿疹,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

但是应该注意,第 1 、 2 种类型的儿童喘息只能通过回顾性分析才能做出鉴别。

儿童喘息的早期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因此不宜在对患者进行初始治疗时即进行如此分类。

3/ 152.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评估:80%以上的哮喘起始于 3 岁前,具有肺功能损害的持续性哮喘患者,其肺功能损害往往开始于学龄前期,因此从喘息的学龄前儿童中把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患儿识别出来进行有效早期干预是必要的。

但是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可用于对学龄前喘息儿童作出哮喘的确定诊断。

喘息儿童如具有以下临床症状特点时高度提示哮喘的诊断:(1 )多于每月 1 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 (2)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 (3)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4)喘息症状持续至 3 岁以后。

哮喘预测指数能有效地用于预测 3 岁内喘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危险性。

哮喘预测指数:在过去 1 年喘息4 次,具有 1 项主要危险因素或 2 项次要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父母有哮喘病史; (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3)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次要危险因素包括:(1)有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 (3)与感冒无关的喘息。

---------------------------------------------------------------最新资料推荐------------------------------------------------------ 如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建议按哮喘规范治疗。

尽管存在过度治疗的可能性,但与使用抗生素相比,抗哮喘药物治疗能明显减轻学龄前儿童喘息发作的严重程度和缩短喘息时间。

因此,对于反复喘息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学龄前儿童建议使用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 2~6 周后进行再评估。

必须强调,学龄前喘息儿童大部分预后良好,其哮喘样症状随年龄增长可能自然缓解。

因此,对这些患儿必须定期(3~6 个月)重新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抗哮喘治疗。

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原因之一,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表现,不伴有明显喘息。

诊断依据:(1)咳嗽持续4 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 (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 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 1 ~2 周)20%; (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特应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以上 1~4 项为诊断基本条件。

5/ 15四、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评估的相关检查 1.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测定有助于确诊哮喘,也是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 FEV1正常预计值 70%的疑似哮喘患儿,可选择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反应性,对于 FEV1 正常预计值 70%的疑似哮喘患儿,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 PEF 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 1 ~2 周)20%均有助于确诊哮喘。

2.过敏状态检测:吸入变应原致敏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早期食物致敏可增加吸入变应原致敏的危险性,并可预测持续性哮喘的发生。

因此,对于所有反复喘息怀疑哮喘的儿童,尤其无法配合进行肺功能检测的学龄前儿童,均推荐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变应原特异性 IgE 测定,以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协助哮喘诊断。

也有利于了解导致哮喘发生和加重的个体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和确定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

3.气道无创炎症指标检测:痰或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等,可作为哮喘气道炎症指标。

虽然目前尚无前瞻性研究证实这些无创炎症指标在儿童哮喘诊断中的确切价值,但这些指标的监测有助于评估哮喘的控制水平和制---------------------------------------------------------------最新资料推荐------------------------------------------------------ 定最佳哮喘治疗方案。

[ 分期与分级] 一、分期哮喘可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

急性发作期是指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慢性持续期是指近 3 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临床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 3 个月以上。

二、分级哮喘的分级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和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

1.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主要用于初次诊断和既往虽被诊断但尚未按哮喘规范治疗的患儿,作为制定起始治疗方案级别的依据(表 1 )。

2.控制水平的分级:哮喘控制水平分级用于评估已规范治疗的哮喘患儿是否达到哮喘治疗目标及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以哮喘控制水平为主导的哮喘长期治疗方案可使患者得到更充分的治疗,使大多数哮喘患者达到临床控制(表 2)。

3.哮喘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哮喘急性发作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过程,以呼气流量降低为7/ 15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其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见表 3。

[ 治疗] 一、治疗的目标 (1)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 (2)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 (3)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4)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5)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6)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二、防治原则哮喘控制治疗应越早越好。

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

治疗包括:(1)急性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 (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如避免触发因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并做好自我管理。

注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不可忽视非药物治疗如哮喘防治教育、变应原回避、患儿心理问题的处理、生命质量的提高、药物经济学等诸方面在哮喘长期管理中的作用。

三、长期治疗方案根据年龄分为 5 岁及以上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和 5 岁以下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长期治疗方案分为 5 级,从第 2 级到第 5 级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供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