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种子的萌发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种子的萌发”一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绿色植物的生活史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历程。种子的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起始阶段。在本部分中,《课程标准》已明确对学生的要求: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提倡开展“种子萌发”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理解农业生产中各种工作的意义。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已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第三次尝试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中涉及到的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单一变量问题,学生还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尤其是把多种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一组实验中共同体现出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通过这个探究活动一方面要锻炼、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即多因素影响实验的情况下怎样设计、分析和筛选实验装置。另一方面,要通过此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安排这节课的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思考、去实践,教师起引导和组织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知识面较广,上课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已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又有着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的特点,学习中容易主观臆断,想当然多而动手落实,严谨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不够。所以本节课通过讨论设计探究方案,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对照实验的有效性的落实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参与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合作和交流,认同协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

2.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难点:1.教师对学生设计对照实验的引导和交流;

2.怎样探究空气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五、教学设计思想

构建主义教学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

最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发给学生种子,课下发豆芽,本节课让学生带来发芽的种子并根据发芽情况进行分析。既给学生补上了实践经验较少这一课,又创设情境,让同学产生面对发豆芽不成功的困惑或面对成果的激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教师在课堂及时与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习者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使之感到课堂教学轻松,从而主动思索、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在不断肯定、修正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实现自我构建。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所以在小组交流制定方案的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要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言和争论。只有这样,实验方案才会越来越完善。可见,“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会话商讨、彼此交流观点,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完成。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在生物教学中,组织实施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等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本节课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重在训练学生对照实验的设计,对照实验的设计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会这种方法也为今后其他综合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虽然学生以前学习设计过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但多因素综合决定一个事物,缺乏某一因素会对事物发生什么影响的实验没有设计过,种子萌发看起来简单,根据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找出变量容易,但怎样设计出变量的对照实验条件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在谈话法,讨论法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比较最终突破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方式或方法

1.谈话法:教师根据学生对发豆芽活动的感性认识,及已有知识经验,就种子的萌发条件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从而获得相关的探究主题。这一环节中,学生提出了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可能有:空气、阳光、水分、土壤、温度、肥料等。紧接着,就要对已做出的假设进行分析讨论,对每个因素进行确认。提倡学生互相辩论,选出最可能的几个因素。学生大都认为空气、水分、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但也有少数学生不完全赞成,他们认为阳光和肥料也可能是其中的因素,这时教师要允许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验证其假设。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个性,培养自我反思能力。谈话法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某一种因素进行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同学间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或争论,得出小组的统一思想,而后在全班范围内表达交流,其他各组同学补充完善,最后由老师小结。讨论法的实施使学生敞开思想,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钻研,加深对知识的体会。逐渐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归纳综合法:教材提供的参考计划,同时将三个因素一起考虑,分别用四个器皿来做实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所以我分别就单一因素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设计了对比实验,最后综合,得出三个因素的实验方案,再来与教材结果相比较,使学生懂得了复杂的实验是由简单的实验综合而来的。

4.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器具进行探究性实验。突出生物实验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培养。

5.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大量的图片的出示,为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多种实验器具及材料的提供、探究实验报告。

(绿豆、菜豆、玉米、黄豆、小麦、培养皿、口杯、广口瓶、一次性餐盒、黑纸、吸水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