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
热处理通用技术规程1
热处理通用技术规程第一章基本要求1 前言钢制焊接容器,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接头的收缩,所有焊接部位将产生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
为了消除焊接接头德高残余应力和减轻焊缝附近的局部脆化,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焊后热处理工艺,针对不同的工程内容,提出了多种施工方法,有内部燃烧法、热风加热法、电加热法以及爆炸能消除应力法等。
从总的趋势看,多选用以轻柴油或液化气为燃料的内部燃烧法或电加热法进行整体热处理。
2 适用范围2.1 本规程适用于现场组焊的各类球罐整体热处理或局部热处理工作和各类分段组对容器的局部热处理工作。
2.2 本规程列述了燃油法内热式整体热处理工艺、燃气法整体热处理工艺、电加热整体热处理工艺以及焊接过程中的预热、后热和局部热处理的基本工艺要求。
本规程中各类热处理工艺及要求均为通用工艺文件及要求,如与图纸及专用热处理工艺要求相抵触时,应按后者执行。
3 编制依据3.1 《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3.2 《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983.3 《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4-983.4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5 其它有关标准及文献4 热处理目的4.1 残余应力的消除,稳定容器的几何尺寸,改变焊缝的冶金性质。
4.2 减少硬化组织,提高金属的韧性和抗应力腐蚀的能力。
4.3 进一步进行焊后消氢,防止延迟裂纹的产生,预防滞后破坏和提高耐疲劳强度和蠕变强度。
5 预热和后热处理5.1 预热温度应根据钢种、板厚、产品结构钢性及焊接环境温度综合考虑决定。
5.2 环境温度是保证焊接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低合金钢,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对于碳钢,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凡常温下不要预热的焊件,一律在焊缝两侧各100mm范围内预热至15℃后才允许施焊。
5.3 预热方式采用电加热进行,坡口两侧预热范围应大于3倍板厚,且不得小于100mm,内外壁的温度均不得低于预热温度。
5.4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缝,施焊时层间温度不得低于预热温度的下限值。
容器制造热处理管理规定
1)热处理设备
2)热处理采用微机温控电加热设备,进行局部焊后热处理。
3)热处理设备及热电偶经标定后方能使用。
2.2热处理前准备工作
1)检查热处理设备是否处于完好工作状态,所有记录仪器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并在
鉴定有效内。
2)检查热处理容器与热处理工艺卡的要求是否一致。
3)检查供电系统容量是否满足热处理要求。
度应小,以防因升温速度过快产生变形。当温度高于400°C时,升温速度不得
超过(5000/δPWHT)°C /h,且不得超过200°C /h为宜。升温时沿焊缝全长任意5000
毫米内温差不大于120°C。(δPWHT为焊后热处理厚度)
b热处理维持温度
对于Q235A、20#、16MnR等I、II类低碳钢、低合金钢热处理温度最高为600-640
理工艺卡、图纸、钢材证明书等要求。
2)热处理完成后,热处理检验员把热处理时间与温度关系曲线(仪表记录曲线)、
《热处理工艺卡》和《热处理报告》收集后保存,待工程完工后按规定交公司档案室
存档,保存期不得少于7年。编制编Fra bibliotek时间审核
审核时间
批准
批准时间
对于低碳钢参见下表。
焊后热处理温度低于规定值的保温时间表
比规定温度范围下线值降低温度数值(°C)
降低温度后最短保温时间(小时)
25
2
55
4
80
10
110
20
此保温时间适用于δPWHT≤25mm焊件,当δPWHT﹥25mm时,厚度每增加25mm,最短保温时间应增加15min。
5热处理检验
1)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所有关于热处理的记录以确认热处理条件是否符合热处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用规程
HJ350-H08MnMoA
HJ431-H08MnMoA
低碳钢与耐热型低合金钢相焊
Fe-1-1与Fe-4、Fe-5A、Fe-5B-1相焊
E4315
J427
F4A0-H08A
HJ431-H08A
HJ350-H08A
HJ101-H08A
强度型低合金钢与耐热型低合金钢相焊
Fe-1-2与Fe-4
12Cr2Mo
12Cr2Mo1
12Cr2MoG
12Cr2Mo1R
E6015-B3
R407
1Cr5Mo
E5MoV-15
R507
06Cr19Ni10
F308-H08Cr21Ni10
SJ601-H08Cr21Ni10
HJ260-H08Cr21Ni10
H08Cr21Ni10
06Cr18Ni11Ti
F347-H08Cr20
J507RH
15MnNiDR
E5015-G
W607
Q370R
E5016-G
E5015-G
J556RH
J557
20MnMo
E5015
E5015-G
J507
J557
20MnMoD
E5016-G
E5015-G
E5516-G
J506RH
J507RH
J556RH
13MnNiMoR
18MnMoNbR
20MnMoNb
HJ260-H08Cr19Ni14Mo3
H08Cr19Ni14Mo3
022Cr19Ni10
E308L-16
A002
F308L-H03Cr21
Ni10
SJ601-H03Cr21Ni10
不锈钢压力容器去油、酸洗、钝化处理工艺规程
不锈钢压力容器去油、酸洗、钝化处理工艺规程1.01.1本规程依据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钢制管壳式热器》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制定。
1.2本规程规定了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去油、酸洗、钝化各工序的内容和方法,它适应于我公司不锈钢容器的制造。
1.3不锈钢容器制作完并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1.4不锈钢容器的酸洗、钝化应在压力容器试验后进行。
1.5不锈钢容器的酸洗、钝化前应去油处理,因为不锈钢表面往往有一层含油脂的润滑剂或在热处理后表面将形成一层油腻的氧化物(或油脂)。
假如钢材表面有油污,则酸洗液浸湿容器表面,造成欠酸洗,如果重新去油酸洗则表面又可能产生过酸洗使钝化表面质量不佳。
因此,必须重视去油这一工序。
2.0酸洗目的去除氧化皮(热加工的封头或焊缝的热影响区均有一层影响耐腐性能的氧化皮)3.0钝化的目的使不锈钢表面生成一层无色致密的氧化薄膜起耐腐蚀的作用。
4.0不锈钢复合钢板制造的复层和不锈钢衬里设备的复层面同样需要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5.0酸洗钝化液的配置5.1配置时应注意事项:5.1.1戴好口罩、眼镜、防酸手套,穿好防酸鞋等防护用品。
5.1.2配置溶液时,先加清水后加酸,先加盐酸后加硝酸。
5.2 去油溶液a、氢氧化钠40~60克/千克b、硝酸钠60~80克/千克c、磷酸三钠60~80克/千克d、温度80~90?e、时间:视具体情况定5.3 酸洗溶液常用的酸洗方法有两种:酸洗液、酸洗膏酸洗液:浸洗——硝酸比重(比重1:42)20%+氢氟酸5%+水75%(室温时间:25~45分钟)涮洗——盐酸50%+水50%酸洗膏:盐酸(比重1.19)20毫升+硝酸(比重1.42)30毫升+水100毫升+膨润土150克5.4 钝化溶液硝酸(比重1.42)5%+重鉻酸钾2%+水93%(温度:室温) 6.0 去油、酸洗、钝化处理工艺过程:6.1去油酸洗可采用浸洗法(适用于小的设备或部件),然后用水冲洗。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5篇)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工艺。
本规程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碳钢、低合金钢产品,以改善接头性能,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焊后热处理。
其他产品的焊后热处理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9452-1988热处理炉有效区测定方法。
3、要求____人员及职责3.1.1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焊后热处理操作。
3.1.2焊后热处理工艺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
3.1.3热处理工应严格按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原始操作记录。
3.1.4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审查焊后热处理原始操作记录(含时间—温度自动记录曲线),核实是否符合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确认后签字盖章。
3.2设备3.2.1各种焊后热处理及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b)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对被加热件无有害的影响;c)能保证被加热件加热部分均匀热透;d)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温度;e)被加热件经焊后热处理之后,其变形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3.2.2焊后热处理设备可以是以下几种之一:a)电加热炉;b)罩式煤气炉;c)红外线高温陶瓷电加热器;d)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的其他加热装置3.3焊后热处理方法3.3.1炉内热处理a)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
在积累了炉温与被加热件的对应关系值的情况下,炉内热处理时,一般允许利用炉温推算被加热件的温度,但对特殊或重要的焊接产品,温度测量应以安置在被加热件上的热电偶为准。
b)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
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焊后热处理工艺守则
2.1 认真熟悉图样,掌握容器所用钢材的材质及特性,弄清弄懂焊后热处理的技术要求及工艺,发现问 题及时向施工技术人员提出,解决后方可施工. 2.2 检查焊后热处理所用工装设备,在确认工装电器设备可以正常使用后,再进行焊后热处理. 2.3 明确施工操作责任者,参加操作人员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3 3.1 的选取. 压力容器或受压元件焊后热处理厚度δ 压力容器或受压元件焊后热处理厚度δPWHT 的选取. 等厚度全焊透对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厚度δPWHT 为其焊缝厚度,也即容器或其受压元件钢材厚度
修改状态
0 பைடு நூலகம்/3
焊 后 热 处 理 工 艺 守 则
1 1.1 适用范围和编制依据
页
次
本守则的编制以《固定式容规》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
焊接规程》为依据. 1.2 本守则适用于按《固定式容规》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需进行焊后热处理的钢 制压力容器和零部件. 2 施工准备
修改状态
0 3/3
焊 后 热 处 理 工 艺 守 则
测温点的位置见下图: 顶 端头 腰 底 加热区Ⅰ 顶 腰 底
页
次
顶 端头 腰
底 加热区Ⅱ
6.3 容器焊后整体热处理,所用保温材料及其保温方法如下: 岩棉:40~50mm 厚,两层共 80~100mm 厚,外扎 10#镀锌铁丝,为确保保温效果,两层应错缝 以避免因热流短路而增加加热损失. 保温后要进行保温质量检查,在焊后消除应力退火过程中发现因保温质量存在问题而影响消除应力 退火效果时,则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修补以保证退火质量. 6.4 同本守则 4.4 条 6.5 温差:为保证容器焊后热处理效果,在退火过程中应力求使整个容器温度均匀,具体规定如下: a 在退火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容器任何 5000mm 间隔的温差不得大于 1500C. b 在退火的保温过程中,整个容器的最大温差不得超过 830C. 用对回火脆性不敏感的钢制造的容器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其降温速度应缓慢,通常不应超过本 用对回火脆性敏感的钢制造的容器在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其降温速度和拆出保温温度不受上述 6.6 降温速度和拆出温度: a 守则 4.4 条升温度所允许的数值;其拆出的保温温度应低于 300~4000C. b 限制按工艺要求执行. 7 钢制压力容器的焊缝返修及其热处理的规定: 钢制压力容器的焊缝返修及其热处理的规定:
压力容器热处理工艺【详情】
压力容器热处理工艺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压力容器制造中的热处理1.概述1)热处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固态金属来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并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对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以及合金结构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以及它们的组合,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是固溶处理和稳定化热处理(见本节第5条)。
①退火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例如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根据钢材成分和热处理目的不同,退火又分为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火等。
下面简要介绍完全退火、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火对钢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a)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把钢件加热到Ac3以上30~50"C,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炉内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
由于加热温度略高于Ac3,珠光体和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且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
随炉冷却至Ar3以下时,奥氏体中首先析出铁素体,继续冷却至Ar1,以下时,剩余的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
经过这样的加热和冷却过程的相变,可细化晶粒并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以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消除钢件中的内应力。
b)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1以下100~200'C,保温一段时间(在压力容器制造中通常按1h/25mm计算)后,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去除或降低冷成形、焊接等所产牛的砖全应力.稳宁结构尺寸。
去应力退火时,钢材并不发生相变,但可以消除焊接接头中的淬硬组织(马氏体),从而改善韧性。
钢件或焊接结构中残余应力的降低主要是在加热、保温及缓慢冷却过程中通过塑性变形所产生的应力松弛来实现的。
c)再结晶退火钢件的冷塑性变形(如封头的冷成形等)会导致冷加工硬化,使材料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并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与热处理
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和热处理钢制压力容器制造中,焊接技术是极为关键的一项技术,文章综合理论与实际两大方面,对钢制压力容器(尤其是不锈钢复合钢板制压力容器)详细讨论了设计中的焊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强调了焊接质量的重要性,对钢制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 焊接,是涉及、生产及安装压力容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设计中焊接接头的正确选择和制造中焊接质量的优缺点,都会对压力容器的工作及使用寿命产生决定性影响,甚至还可能会危及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这点来看,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既是个安全性问题,同时也是个经济性问题。
1.不锈钢复合板的焊接工艺通过翻阅与焊接相关的资料,以及开展焊接性试验,根据NB/T 47015-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SH/T 3527-2009《石油化工不锈复合钢板焊接规程》,GB/T 13148-2008《不锈钢复合钢板焊接技术要求》等标准来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接焊缝焊后RT探伤、晶间腐蚀试验及力学性能试验等项目都应严格符合标准及需求。
焊接工艺的最终评估结果将作为制定产品焊接工艺的重要依据。
1.1.焊接方法不锈钢复合钢板有许多成熟的焊接方法,大体可分为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埋弧焊等。
有些换热器的管箱与浮头盖都是复合材料,没有很大的焊接空间,直焊缝不长,可进行双面焊,对于这类换热器产品,采用焊条电弧焊方法更为合适,这样不仅能提升焊接质量,同时还可压缩成本,其操作较为灵活,几乎不受工件形状与焊接位置的影响。
1.2.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材的选择,应根据基层强度相等和保证复合层耐腐蚀性的原则进行。
1.3.焊接设备和环境通常可选择直流焊机,基层、复层及过渡层这3种焊缝均可选择焊条电弧焊。
所采用的钢丝刷、扁铲等工具都,都应是不锈钢材料。
焊接应在0 ℃以上的环境下进行,同时,现场应采取必要的防风措施。
1.4.焊接沟槽和接头装配1.4.1.沟槽选用沟槽形式时,应充分考虑焊接渡层的特点,焊接顺序应依次为焊基层、渡层到复层,,要尽可能不对复层进行焊接或进行少量焊接,同时还应避免复层焊缝被多次受热,从而逐步增强复层焊缝的耐腐蚀性能,该沟槽形式还能有效降低设备内部的铲磨工作量。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范文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范文一、前言本文旨在制定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以确保热处理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本规程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的热处理工艺。
二、材料准备1. 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和制造标准的钢材作为原料。
2. 对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满足标准要求。
3. 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裂纹、沟槽等表面缺陷。
三、热处理工艺1. 普通碳钢材料的热处理工艺:(1) 预热:将材料置于加热炉中,以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预定温度(取决于材料种类和规格)。
保持预热温度30分钟。
(2) 淬火:将预热至所需温度的材料迅速放入冷却介质(如水、油等)中进行淬火处理。
(3) 回火:在600-700℃温度范围内对淬火后的材料进行回火处理,保持时间根据材料规格和硬度要求而定。
保持温度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4) 退火:对需要软化处理的材料,可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温度和时间根据材料种类和要求进行调整。
2. 合金钢材料的热处理工艺:(1) 固溶处理:将材料放入加热炉中,以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固溶温度。
保持温度1小时。
(2) 淬火:将固溶处理后的材料迅速放入冷却介质(如水、油等)中进行淬火处理。
(3) 回火:在450-600℃温度范围内对淬火后的材料进行回火处理,保持时间根据材料规格和硬度要求而定。
保持温度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熟悉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2. 加热炉和冷却介质的温度应定期校准,确保温度准确性。
3. 热处理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冷却介质的质量,如有杂质应及时更换。
4. 淬火工艺中,应控制冷却介质的冷却速率,以避免材料出现裂纹等缺陷。
5. 温度控制器和计时器的准确性需要定期检查和校准。
五、质量控制1. 热处理后的材料应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组织检查,确保满足标准要求。
2. 对热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材料种类、规格、加热炉温度、保温时间等重要参数。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钢制压力容器Steel pressure vessels自1998-10-1 起执行标准圆筒和内压球壳圆筒和外压球壳和开孔补强、检验与验收(标准的附录)材料的补充规定(标准的附录)超压泄放装置(标准的附录)低温压力容器(标准的附录)非圆形截面容器(标准的附录)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提示的附录)钢材高温性能(提示的附录)密封结构(提示的附录)材料的指导性规定(提示的附录)焊接结构对GB150-89进行修订。
依据GB150-89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参照近期国际同类标准进行了下列变动:GB150-89中第8章“卧式容器”、第9章“直立容器”、附录E“U形膨胀节”、附录F“直立容器高振型计算”、附录H“钢制压录L“例题”。
其中,除附录L外,其余已另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前言”、“引用标准”和“附录H”。
0-89中1.1内容列为第1章“范围”;1.2“组成”撤消,其他内容列为第3章“总论。
”章(GB150-89中第1章)中增加了“计算压力”的定义;对最小厚度和计算厚度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对腐蚀裕量选取给予明确的规述与JB473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一致;压力试验中取消了(p+0.1)的限制,并对大型容器的压力试验给予了规定。
章(GB150-89中第2章)根据钢材标准的变动,相应的增加和撤消了一些钢号;增加了不锈钢复合钢板的技术要求;加严了钢板逐章(GB150-89中第3章)取消了“圆筒和球壳的组合应力计算”。
章(GB150-89中第4章)外压圆筒和外压管子计算中,其条件D o/δe≥10改为D o/δe≥20;D o/δe<10改为D o/δe<20。
章(GB150-89中第5章)补充了7.2.5“受外压锥壳”的计算。
章(GB150-89中第6章)修订了“不另行补强的开孔直径”的规定;撤消“开孔补强设计的另一方法”。
10章增加了锻焊压力容器和焊后热处理工艺的要求。
录C补充了对奥氏体不锈钢制低温容器的规定。
金属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
金属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钢制零部件在加热炉中透烧后在水油、空气中淬火及在炉中加热的正火、退火与回火热处理工艺方法和要求。
但不包括感应加热、火焰加热、电解加热等热处理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和零部件的淬火、正火、退火、回火热处理。
2 总则金属的热处理除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标准、本公司其它相应规程和图样及专用工艺文件的要求。
3 正火和退火热处理设备3.1.1 正火与退火所使用的加热设备必须满足下列要求:3.1.1.1 在加热设备正常装炉量情况下,有效加热区内的温度偏差应按表3-1所列的精度进行调节和控制。
表3-13.1.1.2 工件加热后在随炉冷却过程中应尽量保证各部位的冷却速度均匀一致。
3.1.2 温度测定及温度控制设备3.1.2.1正火与退火所使用的各种加热设备都应配有温度测定及温度控制装置。
加热设备中的每个加热区,都应配有跟踪处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记录装置。
3.1.2.2 热电温度测定设备的指示器经校正之后,其指示器上温度读数的误差不得超过表3-2的规定。
表3-2正火、退火件的装炉正火、退火件装炉时,必须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有效加热区内,装炉量、装炉方式及堆放形式应保证工件加热和冷却均匀一致,且不得造成工件有较大变形和缺陷。
大件、形状复杂则采用低温装炉,加热到500℃左右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到正火、退火的温度。
不同温度或成批生产的有效厚度相差一半以上的零部件,正火时不应一起装炉。
对单件有效厚度相差可适当放宽,但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时间。
装炉时工件堆放应有条理,不可杂乱堆放,钢板正火应垛装,支点距离小于1米,层距~0.15米。
与校圆结合的正火筒节应卧放,下垫半圆形支座。
直接正火的筒节应竖放,下垫高度0.2米的平支座,筒节之间应保持0.2米以上的距离。
工艺规范的选择加热温度正火与退火加热温度主要根据钢的临界点、热处理目的等因素来确定,其一般规律如下:正火:Ac3(或Acm)+(50~70)℃完全退火:Ac3+(30~50)℃不完全退火:Ac1+(30~50)℃等温退火:Ac3+(30~50)℃ (亚共析钢)Ac1+(20~40)℃ (过共析钢和共析钢)球化退火:Ac1+(10~20)℃,Ac1-(20~30)℃去应力退火:Ac1-(100~200)℃扩散退火:Ac3+(150~200)℃再结晶退火:Ac1-(50~150)℃常用钢材的正火加热温度见表3-3、表3-4、表3-5。
热处理工艺守则
热处理工艺守则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后热处理的条件,热处理方法和工艺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压力容器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焊后热处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如已修订,则按最新版本执行。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固容规》)第4.6条。
GB/T30583-2014 承压设备焊后热处理规程NB/T47015-2011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GB150.4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和验收第8条3、进行热处理的条件3.1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除遵守本守则外,还应符合设计文件与合同的要求。
3.2焊后热处理应在产品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并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在耐压试验前进行。
3.3钢制压力容器的焊后热处理应遵守GB/T 30583的相应规定。
3.4碳钢和低合金钢制焊件低于490c的热作用,高合金钢制焊件低于315℃的热作用均不作为焊后热处理对待。
3.5《固容规》引用标准要求和设计图样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
3.6钢板冷成形受压元件,符合下列任意条件之一,且变形率超过表9-1的范围,应于成形后进行相应热处理恢复材料的性能。
a)盛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b)图样注明有应力腐蚀的容器;c)对碳钢、低合金钢,成形前厚度大于16mm者;d)对碳钢、低合金钢,成形后减薄量大于10%者;e)对碳钢、低合金钢,材料要求做冲击试验者。
表9-1冷成形件变形率控制指标3.7GB150.4第8.2.2条规定,容器及其受压元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应包括受压元件及其与非受压元件的连接焊缝。
(1)焊接接头厚度(即焊后热处理厚度,8吨/符合表9-2的规定者。
⑵图样注明有应力腐蚀的容器。
⑶用于盛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制容器。
(4)相关标准或图样另有规定时。
3.8对异种钢材之间的焊接接头,按热处理要求高者确定。
但温度不应超过两者中任一钢号的下相变点A c1。
表9-2需进行焊后热处理的焊接接头厚度3.9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应根据图样要求制定热处理工艺, 母材热处理试件应同炉进行,如改变材料热处理状态时应重新热处理。
JB4708、09、44-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及规程.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B 4708—2000JB/T 4709—2000JB 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钢制压力容不得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 for steel pressure vesselsWelding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pressure vesselsMechanical property tests of product welded test coupons for steel pressure vessels2000—08—15发布 2000—10—01实施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关于发布《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等四项行业标准的通知国机管[2000]401令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定的压力容器行业标准审批程序,现发布《钢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等四项行业标准,编号与名称如下:强制性标准:JB 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代替JB 4708—1992)JB 4710—2000钢制塔式容器(代替JB 4710—1992)JB 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代替GBl50—1998附录 E)推荐性标准: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代替JB/T4709—1992)以上标准于 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其出版发行工作责成全国压力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期组织完成。
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2000年 8月15日目次JB 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1)前言 (5)1范围 (7)2引用标准 (7)3术语 (8)4总则 (8)5对接焊缝、角焊体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9)6耐蚀堆焊工艺评定规则 (21)7试验要求和结果评价 (22)附录 A(标准的附录)不锈钢复合钢焊接工艺评定 (32)附录 B(提示的附录)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表格推荐格式 (33)JB/T 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39)前言 (40)1范围 (41)2引用标准 (41)2焊接材料 (41)4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 (41)5焊前准备 (42)6焊接 (55)7后热 (56)8焊后热处理 (56)9焊缝返修 (58)10焊接检验 (59)财录 A(标准的附录)不诱钢夏合钢焊接规程 (60)附录 B(提示的附录)焊接工艺规程推荐表格 (64)JB 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 (69)前言 (70)1范围 (71)2引用标准 (71)3符号 (71)4产品焊接试板制备的要求 (72)5产品焊接试板试样的制备 (72)5拉伸试验 (73)7弯曲试验 (74)8冲击试验 (75)9复验 (76)JB 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前言本标准对JB 4708—1992进行修订。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模版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模版1. 引言钢制压力容器是各种工业领域中常见的重要设备,其热处理工艺的正确应用对于保证容器的性能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模版,以指导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实施热处理工艺。
2. 材料准备2.1 确保钢制压力容器的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2.2 检查材料的标识、成分、性能等信息,确保其准确、完整。
3. 设备准备3.1 检查热处理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安全可靠;3.2 清理热处理设备及附件,确保其无杂质、油污等有害物质;3.3 校准设备的温度、压力、时钟等参数显示和控制装置。
4. 工艺步骤4.1 预热4.1.1 将钢制压力容器放置在预热炉中,以提高整体温度;4.1.2 控制预热速度,一般按照设计要求和材料规范进行;4.1.3 预热温度根据不同材料和要求确定,但通常不低于材料的下临界温度。
4.2 保温4.2.1 将预热后的钢制压力容器转移到保温炉中;4.2.2 控制保温炉内的温度,确保达到设计要求;4.2.3 根据材料和要求确定保温时间,一般不少于规定的最低保温时间。
4.3 冷却4.3.1 将保温后的钢制压力容器转移到冷却装置中;4.3.2 控制冷却速率,一般根据材料和要求进行调整;4.3.3 冷却时避免剧烈的温度变化和冷却介质中存在的有害物质。
4.4 退火处理(可选)4.4.1 对特殊要求的钢制压力容器,可以进行退火处理;4.4.2 控制退火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根据材料和要求进行调整。
5. 检验与评估5.1 对热处理后的钢制压力容器进行必要的检验,如金相分析、硬度测试等;5.2 检查热处理后的钢制压力容器的外观和尺寸,确保没有变形、开裂等缺陷;5.3 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判断热处理的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6. 记录与报告6.1 对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压力等参数进行记录;6.2 记录热处理前后钢制压力容器的尺寸、外观等信息;6.3 编写热处理报告,包括工艺参数、检验结果和评估等内容。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是指钢制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进行热处理的一系列工艺步骤和规范。
以下是一般的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
1. 炉前处理:在进行热处理之前,需要对钢制压力容器进行炉前处理,包括检查和清洁。
检查主要是检查容器的外观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清洁主要是用溶剂和刷子清洁容器的表面,以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污垢。
2. 加热:将钢制压力容器放入热处理炉中,逐渐升温到指定温度。
升温速度通常在10-50℃/小时之间,具体根据材料和工艺要求确定。
加热温度一般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所需的组织结构来确定。
3. 保温:将钢制压力容器保持在指定温度下一定的时间,以使组织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
保温时间一般根据材料的尺寸和要求来确定,通常为数小时到数十小时。
4. 冷却:将钢制压力容器从保温温度降温到室温。
冷却速度一般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工艺要求来确定,可以是自然冷却、空气冷却或水冷却等方式。
5. 退火:在热处理后,对钢制压力容器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和改善综合性能。
退火温度和时间一般按照材料的性质和工艺要求进行确定。
6. 验证和检测:对热处理后的钢制压力容器进行验证和检测,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包括检查外观缺陷、尺寸偏差、硬度、强度和化学成分等。
总的来说,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是根据具体的材料和要求来制定的,其中的具体参数和步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
一、压力容器焊接工艺1 目的、范围为保证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特制定本工艺。
本工艺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的气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工作。
压力容器的焊接除应遵守本工艺外,还应符合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
2 引用标准NB/T 47014-2011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 47015-2011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TGS Z6002-2010 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NB/T 47018.1-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采购通则NB/T 47018.2-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钢焊条NB/T 47018.3-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3部分:气体保护电弧焊丝和填充丝NB/T 47018.4-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4部分:埋弧焊钢焊丝和焊剂JB/T 3223-2017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DL/T 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752-2010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GB/T 30583-2014 承压设备焊后热处理规程DL/T 819-2010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NB/T 47013.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NB/T 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NB/T 47013.5-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3 焊接工艺评定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接工艺应按NB/T 47014评定合格:a) 受压元件焊缝;b) 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c) 上述焊缝的定位焊缝;d) 受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补焊。
4 焊工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工应按TGS Z6002规定考核合格:a) 受压元件焊缝;b) 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c) 熔入上述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d) 受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补焊。
新 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通规-2-04 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第 3 版)编制:陈伟金日期: 2012.01.16审核:朱迪明日期:2012.01.16批准:李世藩日期:2012.01.16发放号:持有人:受控状态:2012-01-16发布2012-02-01实施江苏长荣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代替《通规-02-04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
本标准与《通规-02-04》相比较,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引用标准。
——修改了热处理过程中的升温及降温速度的限制范围。
——增加了成形受压元件的恢复性能热处理、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热处理、以及其他热处理等。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通规-02-04》停止使用。
压力容器热处理工艺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热处理工艺、设备、测量、检验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制造的、有热处理要求的压力容器及其零部件的热处理。
2.热处理2.1 成形受压元件的恢复性能热处理2.1.1 钢板冷成形受压元件,当符合下列a)~e)中任意条件之一,且变形率超过表1的范围,应于成形后进行相应热处理恢复材料的性能。
a)盛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b)图样注明有应力腐蚀的容器;c)对碳钢﹑低合金钢,成形前厚度大于16mm者;d)对碳钢﹑低合金钢,成形后减薄量大于10%者;e)对碳钢﹑低合金钢,材料要求做冲击试验者。
表1 冷成形件变形率控制表图1 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成形2.1.2 分步冷成形时,若不进行中间热处理,则成形的变形率为各分步成形变形率之和;若进行中间热处理,则分别计算成形件在中间热处理前﹑后的变形率之和。
2.1.3 若需要消除成形工件温成形工件的变形残余应力,可参照2.1.1对冷成形工件的热处理条件和要求进行。
2.1.4若热成形或温成形改变了材料供货热处理状态,应重新进行热处理,恢复材料供货热处理状态。
2.1.5当对成形温度﹑恢复材料供货热处理状态的热处理有特殊要求时,应遵循相关标准﹑规范或设计文件的规定。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4篇)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钢制压力容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
为了确保钢制压力容器的性能和安全,需要对其进行热处理。
下面是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主要包括预热、退火、正火和淬火等过程。
一、预热阶段预热是指在进行淬火或正火之前,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以减少冷裂风险。
预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预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应按照材料、工件尺寸和工艺要求确定,一般应在材料转变温度的50~100℃范围内。
2. 预热应逐渐升温,避免出现温度梯度过大的情况。
3. 预热结束后,应将工件快速转移到热处理设备中,避免温度降低。
二、退火阶段退火是指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有以下几种类型:1. 归纳退火:将工件加热到材料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然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最后缓慢冷却。
2. 简化退火:将工件加热到材料的过共晶区,然后保温一定时间,最后缓慢冷却。
3. 正火退火:将工件加热到材料的纤维体区,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缓慢冷却。
在退火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应按照材料和工件尺寸确定,一般应在材料的转变温度以上,且保温时间要足够。
2. 退火过程中,要保证工件表面的气氛和真空氛围,避免氧化和表面质量受损。
3. 退火后,要对工件进行良好的冷却,以避免形成大晶粒或负的组织。
三、正火阶段正火是指将工件加热到相对较高的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
正火的目的是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正火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正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应根据材料类型和工件要求确定,一般在比转变温度高50~100℃的范围内进行。
2. 正火过程中,要保证工件的均匀加热,避免产生温度梯度过大的情况。
3. 正火后,应采用迅速冷却的方式,如水淬或油淬,以保证工件的硬度和强度。
四、淬火阶段淬火是指将工件加热到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以上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工艺。
本规程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碳钢、低合金钢产品,以改善接头性能,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焊后热处理。
其他产品的焊后热处理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9452-1988热处理炉有效区测定方法。
3、要求
3.1 人员及职责
3.1.1 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焊后热处理操作。
3.1.2 焊后热处理工艺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
3.1.3 热处理工应严格按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原始操作记录。
第 2 页共 2 页
3.1.4 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审查焊后热处理原始操作记录(含时间—温度自动记录曲线),核实是否符合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确认后签字盖章。
3.2 设备
3.2.1 各种焊后热处理及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
b)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对被加热件无有害的影响;
c)能保证被加热件加热部分均匀热透;
d)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温度;
e)被加热件经焊后热处理之后,其变形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3.2.2 焊后热处理设备可以是以下几种之一:
a)电加热炉;
b)罩式煤气炉;
c)红外线高温陶瓷电加热器;
d)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的其他加热装置
3.3 焊后热处理方法
3.3.1 炉内热处理
第 2 页共 2 页
a) 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
在积累了炉温与被加热件的对应关系值的情况下,炉内热处理时,一般允许利用炉温推算被加热件的温度,但对特殊或重要的焊接产品,温度测量应以安置在被加热件上的热电偶为准。
b) 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
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c) 为了防止拘束应力及变形的产生,应合理安置被加热件的支座,对大型薄壁件和结构、几何尺寸变化悬殊者应附加必要的支撑等工装以增加刚性和平衡稳定性。
3.3.2 分段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允许在炉内分段进行。
被加热件分段进行热处理时,其重复加热长度不小于1500mm。
被加热件的炉外部分,应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使温度梯度不致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3.3.3 整体炉外热处理
进行整体炉外热处理时,在满足3.2.1的基础上,还应注意:
a)考虑气候变化,以及停电等因素对热处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急措施;
b)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被加热件温度的均匀稳定,避免被加热件、支撑结构、底座等因热胀冷缩而产生拘束应力及变形
3.3.4 局部热处理
第 2 页共 2 页
B、C、D类焊接接头,球形封头与圆筒相连的A类焊接接头以及缺陷焊补部位,允许采用局部热处理方法。
局部热处理时,焊缝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钢材厚度δs的2倍(δs为焊接接头处钢材厚度);接管与壳体相焊时加热宽度不得小于钢材厚度δs的6倍。
靠近加热区的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使温度梯度不致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