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急诊危重患者被收治入科后,受疾病影响,机体强烈不适,加之对自身状况不了解,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者,甚至促使机体处于持续应激的状态,进而为急诊救治工作的开展构成了阻碍。

分析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征,并展开个体化护理干预,具有十分必要性。

一、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征有哪些?(一)焦虑不安因起病急骤,部分患者缺乏家属陪伴,故易有焦虑不安心理产生。

部分因在家庭和单位担任重要角色,故出于对家庭和工作责任心的考虑,而有严重顾虑。

(二)恐惧、焦虑急诊重症患者多为病情急剧恶化或忽遭意外伤害等原因到院就诊,思想上缺乏足够准备,易有恐怕、焦虑感产生。

(三)情绪低落因交通事故等意外致残,或在意外中失去亲人,易对心理造成过大打击,对现实无法接受,进而情绪较为低落,对周围的刺激拒答,或无反应,表情淡漠。

(四)抗治心理部分具慢性疾病久治效果不理想者,以及因各种因素服毒自杀者,因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进而有拒绝治疗的表现,以易激动,配合依从率低为特征。

二、评估患者及家属心理的方法因急诊科工作繁忙,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类别多样,故护患间沟通时间有限,可通过下列方式,对心理做出直观评估。

(一)观察法在对患者进行救治过程中展开细致的观察,以对情绪状态掌握。

如是否存在无法安静、面容紧张等情况。

(二)交谈法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交谈,以对家庭亲密关系、认知疾病的程度了解,边施护边交谈,除可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外,还可促使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转移,(三)协同法与医生加强沟通,以对患者病情、引发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了解,进而对疏导方案进行优化。

三、急诊危重患者在心理护理时有哪些技巧?(一)把握沟通技巧护患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心状况掌握,进而便于对干预方案进行更精准的制定。

同时,有效沟通还可促患者负性情绪得以消除,增强对救治工作的信心。

故护士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对沟通技巧掌握,如善于应用引导法等,以提升沟通效率。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和沟通技巧培训ppt课件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和沟通技巧培训ppt课件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和沟通技巧
1144
§ 其他由于外伤原因不同,也就有各种不同 的心理活动,如有的患者因车祸或打架致 伤,除有以上心理活动外,还可能担心医 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处理或有偏向。
§ 还有的个别患者不能如实叙述病情或故意 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因 此,对一些有纠纷因素存在的患者,除积 极给予治疗外,还应针对其心理活动,高 度热情地对待患者,耐心向患者讲明救死 扶伤、一视同仁、秉公办理的原则,取得 患者信任。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和沟通技巧
77
§ 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时急诊科护士常 常接触与法律纠纷有关的各种意外伤害事 故,急诊科被称作是医院的“火药桶”
§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费用往往成为引发医 疗纠纷的原因,而直接的导火索可能是某 句解释不当,或认为护士行动迟缓,不够 迅速。
§ 所以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要善于揣摩 患者心理,察其颜,观其色,随机应变, 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即减轻患者痛苦,又 减少自己的麻烦。
§ 患者希望引起接诊者的重视,迅速行动, 药道病除;由于身体的痛苦使他失去冷静 与理性,如果不能使他满意的速度为他治 疗护理,即使这并非主观而是客观原因造 成,他也会觉得委屈甚至愤怒,从而引发 纠纷。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和沟通技巧
33
§ 如急诊胃出血患者的诊治及抢救时间较长、 痛苦大,一些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 绝望心理,患者情绪急躁、不稳定,常无 缘无故发脾气,责骂医生、护士,甚至拒 绝治疗。这时应明确角色,不应对患者产 生厌烦情绪,应在保持沉默的同时继续进 行救治,仍然以亲切、和蔼、耐心的态度 对待患者,给予鼓励和安慰,使患者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和沟通技巧
2233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急诊在医院运转过程中发挥着极为显著的作用。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近些年,急诊所收治危重症患者的数量整体上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

急诊重症患者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其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适宜的护理方式能够对治疗效果起到辅助作用,临床上强调给予急诊危重症患者全面且科学的护理服务。

危重病人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在救治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所以在护理该类患者过程中应将心理护理作为重点内容,不断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

那么,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呢?应当如何对该类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呢?1.急诊危重病人心理特点暴躁易怒。

急诊所收治的危重患者其身心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的内心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而在巨大心理反差下部分患者会出现暴躁、谩骂等情况。

且在此期间护理人员的不适宜的行为举动会加剧患者过激行为。

焦虑。

急诊所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往往具有发病突然的特性,或者患者遭受了意外情况。

患者在并未对自身疾病进行全面认知的前提下出于对身体状况的担忧会产生严重的不安与焦虑情绪。

如若患者遭受了事故,事故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会认为事故对自身生命产生威胁,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紧张。

患者会因病情恶化或者遭受意外而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所以在入院后会产生精神紧张的情况。

情绪低落。

因工伤或车祸而来急诊就诊的患者其心理会受到一定的打击。

且患者会因自身病情较为严重而出现不愿接受现实的情况。

在此时患者会出现表情淡漠、不言语,对周围刺激物的反应不敏感等情况。

负面情绪累积。

人是情绪化动物,通常情况下情绪可分为负面与正面两种。

正面情绪会使人愉悦,而负面情绪则会使人悲伤。

情绪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患者在就医后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医疗程序。

而这些复杂的情绪会致使患者负面情绪叠加,并在某个节点集中爆发。

患者病情越严重,爆发往往会越为强烈。

急诊病人术前心理分析与护理

急诊病人术前心理分析与护理

急诊病人术前心理分析与护理手术对病人身心是一种刺激和负担,往往会引起病人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

而急诊病人就诊后需要马上手术,常无思想准备,短时间难以适应这一特殊环境,更易产生恐惧。

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瞬间袭来的事故,为病人造成超常紧张刺激,另外担心影响美观、伤残,难以接受现实,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从而导致病人呼吸、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在稳定情绪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医护配合,保证术前处置在短时间内完成,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1 心理状况分析1.1孤独、无助:担心治疗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没有亲人陪伴,家人无法在第一时间到达,突然由一个健康人而变成病人难以适应社会角色转化表现为无能为力,怨天尤人。

入院后陌生环境增加了孤独感。

1.2恐惧、焦虑:病人均为意外、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面对开放伤口、躯体伤残难以接受现实,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率加快、四肢发冷颤抖。

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对将来生活工作造成影响。

恐惧、焦虑作为一种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可直接或间接的对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1.3悲观、失望:由于躯体受伤、功能受损,暂时无法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感觉陷入困境,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1.4迫切需要:创伤病人有剧烈疼痛感迫切需要解除痛苦,得到最佳治疗。

1.5敌对情绪:部分病人因家庭困难、病情重,难以支付费用时会产生敌对情绪,从而拒绝治疗。

2 护理措施2.1遵守医学伦理:面对医学伦理最为尖锐的伦理问题均与生命价值原则相关。

并且这些问题多集中在人的生死两端。

病人出现敌对情绪时,病人有拒绝治疗的权利,但拒绝的后果是病人受伤害或危及生命,同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发生冲突,医务人员应以主要原则为根据,继续治疗病人,从而拯救生命。

2.2增强安全感取得信任:首先尊重病人的人格,不分地域、民族、贵贱,舍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急诊科,我们常常会遇到病情紧急、情绪波动大的患者。

他们因为疾病或意外受到打击,往往会感到害怕、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这时候我们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了解病人在急诊科面临的问题当病人进入急诊科时,他们可能经历了紧急情况的惊慌、家庭和工作的不确定性以及治疗计划的未知性。

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病人在情绪上感到很受打击。

了解这些问题并且与病人进行简要讨论可以使病人感受到关怀,并且缓解他们的不安。

然后,给予情绪上的支持护理人员在给予情绪上的支持方面,不应该低估其价值,因为它对病人恢复的帮助是实质性的。

病情的问题可能传递并且导致情绪的问题。

减轻病人的情绪问题,可以减轻病情对心理的不良影响。

在这方面,护理人员可以:1.提供安静的环境:让病人尽量躺在舒适的床上,不必感到拥挤和嘈杂。

在情绪波动大、心情不好的时候,让病人适当休息是非常有益的。

2.给予情感上的支持:病人可以和护理人员聊天,让病人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做出评价,虽然可能对保留病人情感空间非常有益。

切不可以因为事情紧急,而忽略了病人的情感需要。

3.面带微笑地交流:尽量保持微笑,让病人感受到我们对他们超过了专业职责的照顾。

有微笑的表情,可以传达出温暖、平静的信息,有助于病人情绪的稳定和安全感的提升。

最后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在急诊科中,当病人通常都处于一个有害的在密闭空间内的环境之下。

这时候护理人员就必须要做出一些尝试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感的。

1.提供光线明亮的环境:确保病人感受到舒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的明亮性和整洁性。

保持清洁的墙壁、地面、器械、和设备,可以传递出环境的安全感、清洁感、整洁感。

2.提供温暖舒适的温度:提供合适的被褥和床垫、使得病人能够保持一个适宜的环境为热度、湿度和氧气量。

在这种环境下,病人会感受到一个舒适的温暖和安全感。

3.给予病人安全信息:解释常规的护理程序,并排除不必要的机器运转声音、难闻的气味、明显有危险的设备或物品的存在。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27-02【关键词】急诊病人;心理特点;护理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1]。

急诊就诊病人病情多为意外或突然发生的,往往自身缺乏心理准备。

急诊科护士是最先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之一,其语言行为都会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急诊科护士不但应具有熟练的抢救技术,还要了解各种病人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来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1.急诊病人的共性心理1.1焦虑、恐惧心理急诊病人多是病情严重,生命危急,焦虑、恐惧会加重躯体疾病或出现躁动不安等精神方面的障碍。

瞬间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而出现心理异常。

一向认为自己健康的人,突然患有严重疾病,也会因为过度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1.2被重视心理病人希望在就诊过程中,自己的病情被重视。

医护人员能耐、认真地倾听自己陈述病情,希望医护人员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而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

1.3敏感、多疑、易激惹心理多件于慢性病急性发作,或病情恶化加重的病人。

病人常通过观察医护人员的言行来猜测自己病情的严重性。

他们希望有自己的家属、亲人陪伴,以分担精神上的痛苦。

家属亦急于叙述病人的病情,盼望及早得到诊断,并想及时了解抢救结果,因此亦常常不愿离开病人。

1.4抑郁、悲观心理多见于病情危重或长期住院痛苦较重的病人。

此类病人往往缺乏医学常识,认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或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认为生不如死,无人能帮助自己,因而悲观失望,甚至绝望。

2.护理2.1“病人中心”护理急诊病人多数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的感觉。

此时,护士应紧张而热情地接诊,亲切而耐心地询问病情,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体验到危难时遇到了可信赖的救命恩人,这种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减轻焦虑,消除病人的无助感。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要点介绍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要点介绍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要点介绍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要点介绍:
(1)有急有缓: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首先处理紧急的、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心理反应我们`搜集整理。

(2)沉着冷静:在患者面前医护人员必须沉着、稳重、严肃,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护理工作,以稳定病人的情绪。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也是对病人最大的支持和鼓舞。

(3)有的放矢:积极寻找导致病人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如对疾病错误的认识而导致的焦虑,应首先对病人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解释和教育。

(4)与抢救同步:情况允许时,心理护理可与抢救同步进行。

护士可边观察,边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或边实施操作边说明意图,以消除患者疑虑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5)心理换位:护理人员应处处从病人角度考虑,谅解病人及家属的过激行为,更不能对病人进行训斥、嘲讽。

及时医治或积极预防病人的心理创伤,想方设法使其在心理上尽快适应急诊情况。

(6)社会支持系统:急诊病人多由亲友或同事陪送。

护士应从言谈举止上给其以适当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支持和鼓励病人使其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少数预后不良的危重病人,应预先告之家属,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对救治无效死亡的病人,应和家属一道做好善后工作。

中医院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中医院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中医院急诊科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中医院急诊科是医院中具有高度战斗性和技术技能要求的科室,因其准确、迅速、周到的医救服务而备受社会关注。

进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心理常常呈现出一些特点,其表现如下:1、情绪波动大:因疾病的痛苦、担忧和无助感,很多患者在等待医生的过程中十分焦虑、紧张、激动甚至绝望,情绪随时发生波动。

2、病情解释困难:很多患者虽有明显的疾病症状,却难以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同时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更难以自我理解和表达。

3、对临床处理的期望过高:许多患者对于急诊武器的速效疗效期望过高,希望医生能够迅速治疗病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需要耐心观察,一步一步处理,很难达到快速治愈的效果。

为了帮助个体患者更好地应对急诊科的心理特点,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护理对策。

(一)尽量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1、保持温暖舒适的环境在急诊科的候诊室内,应该保持温暖、充满人情味的环境,如选择柔和的灯光,温度适宜,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等,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轻疾病带来的紧张感。

2、以温馨的目光迎接患者医生和护士应该以自信、专业的目光迎接患者,向患者传达出自己的专业信心和温暖关怀,让患者感到自己得到了重视和尊重。

3、贴心的安慰在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绝望等负面情绪时,医生和护士应该及时给予贴心的安慰,如安慰语、简单的交流、手势带来的温暖等,化解患者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科学解释病情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医生和护士应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证明自己的医学知识以及处理疾病的方法,向患者清晰说明病情发展的过程,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以消除患者病情无序或误解造成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

2、根据患者文化背景,采用恰当的语言当患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或口音、表达等方面与治疗医生不同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用手势展示,使用恰当的图片、图表等工具,以便患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病情。

(三)合理引导,降低期望值1、耐心地解释治疗方案在治疗方案上,医护人员要实事求是,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虚伪的承诺,让患者清楚地了解到治疗所需要的时间、医学方法和技术,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和切实可行的治疗效果。

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

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

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在医院中,急诊科室作为重要部门之一,它是确保急诊病人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如果做好急诊护理,就能良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为了更好地做好急诊护理,笔者以下针对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展开了分析,并就如何应对提出了相应策略。

只有将以上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使急诊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对患者提供服务,实现自身的护理价值。

1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1.1忽略了心理护理急诊患者通常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对疾病和治疗产生了很大的畏惧,从心理上需要医生和护士的安抚,但由于护士的忙碌,护患之间的沟通很少,从而引起患者的误会和怨恨。

有些护理人员只是把疾病放在第一位,没有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导致患者心理不平衡,从而引发护患纠纷、投诉。

此外,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原因,患者的权益保护意识非常强烈,患者觉得自己付出了代价,就应该获得满意的服务和效果,他们不了解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就会去医院寻求解释,并索要经济补偿。

在此事件中,护理人员并没有过错,但因患者家属不了解情况,蓄意刁难,致使事件发生。

1.2值班时间人手不足很多时候,在节假日、晚夜班或者中午换班时,会因为医护人员不足,而导致患者家属对护士服务品质产生怀疑,并发生冲突。

急诊患者和家属通常觉得自身病情最为严重,而希望能够快速得到医护人员的护理和治疗。

但是实际情况是,医护人员在急诊抢救中需要根据轻重缓急来进行,所以可能会无法满足部分急诊患者立即治疗的要求,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满情绪。

1.3部分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强比如急诊患者因阑尾炎所致的腹部疼痛,一些护士在预分类诊断时出现了错误,造成诊断和治疗的时间相对较长,引发了争议。

有些护士的临床实践经验不足,她们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对操作不够娴熟,或者在抢救过程中追求快速执行医嘱,而忽略了操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或者是匆匆忙忙,手忙脚乱,家属很容易对服务质量感到不满,从而进行投诉。

1.4服务质量较差急诊患者病情突发,患者及其家属对及时、有效地救治具有迫切的心理需求,因此,在急诊护理中,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需要建立起一种快速、需求高、矛盾多的关系。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随着优质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以及抢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急诊患者病情病危、变化快、疑难杂症多,且患者年龄、性别、社会背景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病人在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加上抢救时的各种恶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护理知识,还要了解各种病人的心理特点,敏锐及时地发现病人的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只有对病人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缓和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病人有安全感,这样有助于转危为安。

1,急诊病人常见的心理特点1.1、焦急、焦虑急诊病人是突然起病,或各种外伤、大出血、剧烈疼痛,或心血管疾病和休克等,由于起病急骤,病势险恶,并且大多数病人对疾病的转归不明确,而产生焦急、焦虑的心理[1];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后能来医院求治;而三分之二的病人,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延误而死亡。

对于这类病人抢救成功与否,一方面取决于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急救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配合程度。

1.2、紧张、恐惧由于突然遭受意外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加上病人对疾病缺乏了解,对疾病后果无法预测,很多患者常表现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

如心肌梗死病人对多表现为恐惧心理,思想高度紧张,有些病人不敢翻转,不敢睁眼,有一种面临死亡的恐惧心理。

心肌梗死病人病情不一定都十分严重,但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和误解,认为自己病情严重,随时可能死亡,过度的紧张情绪可以使病人体内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并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进一步刺激冠状动脉的痉挛,加重了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促进病情的恶性发展。

1.3、急躁不安由于创伤、失血、疼痛、胸闷等不良刺激,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患者一到医院就急于获得有效的救治,以解除疼痛和不适,造成患者自制力下降,易产生急躁心理,病人脾气暴躁,怨言很多,对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表现不耐烦、不合作,接诊时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病人的过激言行,甚至有辱骂、殴打医护人员的过激行为。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急诊危重患者除了生理层面创伤之外,其心理状态受到环境、病痛、治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此,本文针对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点予以总结,简要介绍其心理护理措施。

1.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点主要包括:其一,焦虑心理,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严重,需要进行紧急治疗,患者可能会感到害怕、不安和无助。

患者的病情变化不可预测,患者可能会感到不确定和不安,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适感,这些身体不适会增加患者的焦虑情绪。

其二,恐惧心理,急诊室的环境通常比较嘈杂、拥挤和陌生,这种环境可能会让患者感到不舒服和恐惧。

急诊危重患者需要接受一些创伤性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气管插管等,这些治疗方式可能会让患者感到恐惧。

其三,紧张心理,医护人员的态度和技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如果医护人员的态度不友好或技能不够熟练,可能会让患者感到紧张和不安,患者的疾病可能比较严重,需要进行治疗,这会让患者感到紧张。

2.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2.1急诊危重患者的接诊态度急诊危重患者的接诊态度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可能会随时发生转变,需要医护人员快速响应,及时进行治疗。

医护人员需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面对患者和家属,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同时避免给予错误和不必要的治疗。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高效地进行诊断和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医护人员需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对待患者和家属,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2.2急诊危重患者的精神支持急诊危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生命危险、疼痛、焦虑、恐惧等各种负面情绪,需要医护人员提供精神支持,帮助其缓解情绪,促进康复。

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和支持。

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绝望等,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疏导和安抚,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到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到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到心理护理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无比珍贵的,对于生命的珍爱、珍视是永远都应该被重视的课题,医院作为可拯救人们生命安全的唯一场所受到大众无比的依赖。

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对于急诊危重病人心理护理的有效性以及促进性则用事实具体的反馈给了医护人员,因此受到高度重视与思考。

由于急诊危重病人在承受病痛折磨的同时又要面临生命不确定性,内心的压力与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本文将根据急诊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望可为急诊工作提供参考。

1急诊危重病人心理特点急诊危重症,针对其危急性、故需联合多个科室专业人员进行持续的诊疗和评估。

此时患者的生理心理均处于极度恐惧、悲观消沉、紧张的复杂情绪下,如若能够给予最优质、最恰当、最佳的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的转危为安可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①恐惧心理:一般来讲,每个人都会因为不确定性而形成恐惧的心理状态,对于危重病人更是如此,由于对自身疾病发展去向的不自知,自然而然会产生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因此就会生出恐惧,特别是对于重大事故所导致的伤害,更是令病人本身以及家属都手足无措。

②悲观心理:急诊危重病人普遍均是突发性意外以及突发性急症所至,此类病例的主要特点就是发病急、症状明显、痛苦急剧,会使对疾病本身不是很了解的急诊患者造成模糊的心理认知,病人会对病情的严重性超高估计,尤其是对于事故造成的危重病人来讲,他的潜意识会不断的回想事故的严重性,觉得身体的承受能力是脆弱的,生命可能会随时终结,因此会产生悲观消沉的心理状态。

③急、躁、怒:由于急诊危重病人情况的复杂性居多:首先病痛本身的痛苦是巨大的;心理承受的压力是沉重的;经济方面的负担是切实的;后续生活质量的变化是艰巨的。

在此种局势下,患者极易出现急躁、出言不逊以及动手殴打等等过激行为,因此所处科室的医护人员言行中小小的误差和欠缺均会成为勾起患者发泄的出口。

④紧张心理:在急诊病人特殊群体中,病人自身需要面对的伤害和痛苦是无人可替代的,例如:病情突然不稳定急剧恶化,重大交通事故,心肌梗塞患者以及胃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等等,均不在任何的心理准备下发生,所以患者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和濒死感。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过去,人们认为急诊病人的病情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需实施心理护理。

但是,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诊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急诊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转危为安。

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急诊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而多样的。

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是他们普遍的心理状态。

他们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即使是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脑卒中等,也可能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诊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诊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在对待急诊病人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像对待亲人一样,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入围与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这样,急救病人就会感到医护人员可亲,从而获得安全感。

医护人员的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当一个人带着疾病来急诊就医时,其处于一种急躁、忧虑、恐惧、担心、期望的状态之中,这时对护士的每句话都是洗耳静听的。

所以在和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要讲究艺术,将心比心,态度和蔼,___善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同时注意语气,因为它可以给患者带来信任和希望,也可以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绝望,即既可治病,也可以致病。

综上所述,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沟通技巧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当善于分析每个急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并像对待亲人一样,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入围与周到,使急救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从而获得安全感。

急诊 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诊  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1],它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病人身心健康,使病人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

急诊病人在院驻留时间短,急于解除病痛,易焦躁不安,临床抢救时往往只重视病情的抢救,而忽视了病人的心理护理,所以护士应以人文关怀满足其心理需求化解其心理危机[2]。

1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1.1急切与紧张急诊病人因病症的突发性、剧烈性和后果的不可预测性,往往产生极度紧张的情绪,往往带着缓解病痛,解除病症的急切心理来就诊。

1.2烦躁和不满绝大多数急诊病人病情不是观察一眼即可确诊,需要根据病情做相应的辅助检查,手续复杂,检查时间长,检查费用高等因素会使病人产生烦躁、不满的情绪。

1.3恐惧与怀疑急诊病人有着不同的特点。

外伤病人对出血创伤本能地产生恐惧心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普遍认为自己病情严重,十分危险,因此精神极度紧张,求生的欲望导致心理产生恐惧,且病痛无法立即缓解,需进一步检查等使之对医院医疗技术持怀疑态度,甚至产生转院的念头。

1.4焦虑与孤独急诊病人事发突然,家人不能及时赶到医院,加上对医院的环境及诊治流程比较陌生等因素使病人产生孤独心理。

2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2.1抢救病人的心理护理遇到抢救病人,护士首先要沉着冷静,树立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就是命令的观念,积极主动并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准确及时地实施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输液、包扎、止血、固定等,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解除病人的痛苦,使病人看到生命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配合医生抢救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安慰病人,说话要细声而谨慎,举止要轻巧而文雅,如内科服毒病人,多由于家庭、事业等因素,心理变化复杂,表现为不合作,洗胃过程不配合,故意拖延时间等,护士要用一颗同情的心,以友善的态度去理解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医务人员尽心尽责在抢救他们,使他们打消轻生的念头,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不轻易放弃生命,从而配合抢救工作。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标签:心理护理;危重病人;对策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心理护理学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急诊病人大多病情危重,其心理护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病情的预后,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掌握影响病人心理的因素,提高心理护理的水平,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影响病人心理活动的因素1.1影响一般病人心理活动的因素1.1.1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病人有安全感,容易信赖,能够配合治疗[2]。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

肾上腺素可以收缩血管,因而注射肾上腺素可使人脸色变白,手脚发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并产生焦虑。

如果一名心原性哮喘的病人错注了肾上腺素,就会引起严重的医原性疾病,对病人造成损害。

同样出自医护人员之口的一句足以刺激病人的话,也可以激起机体内源性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因而产生同样的反应,且可以持续很久。

除了语言,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暗示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思维和情绪。

引起医原性疾病的有害精神因素是无定量的,因此,在对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如何掌握语言和态度的分寸,对病人的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1.1.2医院的管理制度、辅助设施一家医院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水平[2],管理制度不健全,医务工作者不负责任,显然无法使患者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反而使他们在担心和焦虑中消耗能量,进而影响他们的治疗和恢复。

1.1.3病人之间的影响有些病员在与病友的交流中听信一些病友对诊治和愈后一知半解的解释,夸大了某些药物、治疗手段和检查手段的副作用,使病人产生不正确的认识[3]。

1.1.4家庭环境家庭的经济水平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病人的心理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好,家庭成员之间和谐,对患者关心、鼓励会使患者有信心、有能力、主动地配合治疗。

反之,会对病人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4]。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急诊病人发病急,变化快,必须要有效的措施缓解症状,维持器官功能。

但是,急诊病人常因恐惧、焦虑等心理,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那么,该如何对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和急诊病人沟通有哪些技巧?下面进行简要阐述。

1.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1)紧张、恐惧和焦虑。

此反应是人在某种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情绪反应,多见于慢性病、创伤、急诊病人,其原因为突发疾病或慢性病加重。

比如,创伤多为遭遇天灾,对创伤所致残疾、疼痛缺乏准备。

再加上对医院环境陌生,出现紧张、恐惧心理。

急腹症发病突然,疼痛剧烈,产生紧张、焦虑心理,迫切需要止痛。

(2)烦躁、抑郁。

这种心理多发于慢性病时间长,病情反复的病人。

受自身病情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烦躁心理。

还有部分年轻人,由于感情、学习受挫,产生悲观、抑郁心理。

(3)愤怒、急躁。

此心理多见于打架斗殴、酗酒的病人,发生原因为难以承受当前受到的创伤,从而产生急躁心理。

一旦稍有不顺,就会出现脾气暴躁,甚至攻击他人的现象。

比如,酗酒者会失去理智,过于兴奋且伴有创伤,受伤后不了解原因就暴怒,常借机寻找发泄机会或对象,甚至打骂医护人员,影响临床治疗的进行。

(4)迁怒。

由于病情危重,多数病人常将自身痛苦迁怒他人,一旦个别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

若接诊时稍有疏忽,病人就会有很多怨言,拒绝配合治疗。

(5)绝望自杀。

此类心理常见于青年女性,她们心胸狭窄,不能正确面对人生得失,用安眠药、喝农药的方法自杀。

出现这类心理的病人,通常会拒绝治疗,需要他人协助才能施救。

2.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1)热情服务,快速接诊。

急诊病人病情凶险,发展快速,渴望尽早得到确诊和治疗。

当病人进入诊室后,护士要快速接诊,耐心、热情的询问病情,安排其在候诊椅上候诊。

同时,用关切、礼貌的口吻安慰病人,根据病情妥善处理。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护士要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作为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心理护理知识的学习,工作中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各类急诊病人的心理需求,认真做好心理护理,使急诊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诊病人心理护理1急诊病人临床上常见的心理反应1.1惊异恐惧危重病人大多数对所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如天灾(水、火灾),人祸、车祸、触电等或病情急剧恶化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出惊异失措,紧张恐惧。

1.2焦虑孤独多数车祸摔伤的外伤病人,担心家庭及工作,担心受伤及肢体功能是否能恢复,这类病人多数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自卑。

某处照顾不周就会心烦生气、多疑,有时还会变得特别暴躁,使医护人员或家属无所适从。

加之疾病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达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1.3失落这类病人多数是严重的疾病造成肢体或脏器的功能障碍或缺失,导致情绪失控,表现为悲观,怕影响以后的工作、婚姻、事业等。

他们往往对生活缺乏信心,感到悲观绝望,严重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2护理措施2.1对惊慌恐惧的病人2.1.1急诊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工作效率高,思维敏捷,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照顾病人,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其安全感。

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使病人感到治疗护理工作及时准确,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极为重要。

2.1.2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抢救中赢得时间就是挽救生命,准确及时地给予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输液、输血、包扎、固定、止血等。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疼痛。

选择合适的语言,给病人安慰、鼓励和疏导,使病人看到生命的希望,减少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

2.1.3病人携带诸多的监测仪器、输液通道、引流导管等,致使病人感觉不舒适,护士要及时发现给予处理,将监测仪器的音量和亮度适当调低,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尽可能让病人感觉舒适与放松。

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01
治疗因素
由于诊断及抢救的需要,病人短时间接受许 多不熟悉的医疗护理操作及特殊检查,如动 静脉插管、B超检查、X线检查、放置胃管 及尿管、血气分析等,给病人带来诸多不适 与痛苦;此外,停止呼吸机,因身上的插管 多产生的被束缚感等因素,均可使其感到紧 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
03
02
环境因素
病人进入急诊室或重症监护室,会 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监护室与外 界隔离,病人面对的是天花板、监 护仪、除颤器、输液装置和吸氧用 具等;看到的是医护人员紧张而严 肃的表情;听到的是单调的仪器工 作声、仪器报警的异样声音,医护 人员严肃的谈话声以及其他病人的 痛苦呻吟声。持续24h的治疗、监 护及照明,频繁干扰病人的睡眠, 使病人没有完整的睡眠周期。调查 发现,50%的病人认为医护人员关 心的不是病人本身,而是他们身旁 的监护仪器数据的变化情况,使病 人备受冷落,特别是全喉切除及气 管切开等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因 不能通过语言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孤独感尤为严重。
5依赖
病人在重症监护室里,一切活动均 由医护人员辅助,独立性下降。有 的病人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转 危为安,病情稳定,被允许离开重 症监护室时,却因担心疾病再次复 发而不能得到及时救护,病人对已 经熟悉的监护病室的环境及医护人 员产生依赖,不愿意撤离。
二 危急重症病人心理的影响因素
1 疾病因素
2 环境因素
PART 02
危急重症病人的 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 危急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 临床观察表明,不同病种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具有以下规律:
1恐惧和焦虑
2否认
3孤独和抑郁
4愤怒
5依赖
一 危急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
2否认
病人进入监护室后第2天即可出现 否认心理,第3~4天达到高峰。病 人否认自己有病,或承认患病的事 实,但否认入住监护室的必要性。 调查显示,约50%的急危重症病人 出现否认心理。短期的否认可以缓 解病人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对病 人具有保护作用,若长期存在否认 心理则不利于其适应疾病过程和康 复,不利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杜秀娟;王蕊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1(008)12Z
【摘要】在以往的急诊工作中,为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医护人员往往只注重采取积极有效医疗护理措施,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护理。

此时病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往往因不安、焦虑、恐惧而加重病情,或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而不配合医护人员,影响治疗,贻误病情。

此时,若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减少不良心理因素,使其树立信心,不仅有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提高急救效果,使患者转危为安。

因此,加强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就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浅谈一下在日常急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杜秀娟;王蕊
【作者单位】吉林省珲春市医院,吉林珲春13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1
【相关文献】
1.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2.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3.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4.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5.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作为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心理护理知识的学习,工作中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各类急诊病人的心理需求,认真做好心理护理,使急诊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诊病人心理护理
1 急诊病人临床上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惊异恐惧危重病人大多数对所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如天灾(水、火灾),人祸、车祸、触电等或病情急剧恶化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出惊异失措,紧张恐惧。

1.2 焦虑孤独多数车祸摔伤的外伤病人,担心家庭及工作,担心受伤及肢体功能是否能恢复,这类病人多数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自卑。

某处照顾不周就会心烦生气、多疑,有时还会变得特别暴躁,使医护人员或家属无所适从。

加之疾病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达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1.3 失落这类病人多数是严重的疾病造成肢体或脏器的功能障碍或缺失,导致情绪失控,表现为悲观,怕影响以后的工作、婚姻、事业等。

他们往往对生活缺乏信心,感到悲观绝望,严重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2 护理措施
2.1 对惊慌恐惧的病人
2.1.1 急诊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工作效率高,思维敏捷,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照顾病人,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其安全感。

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使病人感到治疗护理工作及时准确,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极为重要。

2.1.2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抢救中赢得时间就是挽救生命,准确及时地给予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输液、输血、包扎、固定、止血等。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疼痛。

选择合适的语言,给病人安慰、鼓励和疏导,使病人看到生命的希望,减少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

2.1.3 病人携带诸多的监测仪器、输液通道、引流导管等,致使病人感觉不舒适,护士要及时发现给予处理,将监测仪器的音量和亮度适当调低,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尽可能让病人感觉舒适与放松。

同时,重视病人自尊心的维护,我们在做任何检查和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注意遮挡,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 遇到悲观失望的患者时,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首先尊敬病人,耐心解释,加强沟通与交流,消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其生活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
康复。

用真诚的态度安慰患者,树立患难患者的生存欲望,使患者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权力,帮助他们克服性格上的缺点,解除心理负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患间的信任感。

2.3 对情绪不稳定的病人
231 面对兴奋、烦躁的病人,护士的耐心、爱心、细心和同情
心是关键,让病人发泄心中的郁积、不满和愤怒,倾听病人的述说,以达到平静心情配合治疗。

对能够主动建立护患沟通的病人,可以直接给予正面的指导和安慰。

因此,护理上关键一点就是不厌其烦,尽力做到以真诚去感化病人,并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不指责病人,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2.3.2 对急诊病人要区分急而不危,危而不险。

对病情不很重,但内心紧张,对疾病症状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护士不能烦躁,要用温暖同情的语言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耐心向病人讲明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秉公办理的原则,取得病人的信任,配合治疗。

2.4 重视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
2.4.1 急诊病人家属的心情大都担忧、焦虑不安,易激动、不冷静。

护理人员应理解家属的心情,把病人与家属看作一个整体,对家属要有同情心、耐心,帮助他们稳定情绪。

病情有变化随时告之,并将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告知家属,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4.2 急诊病人发病多突然,病人及家属无思想准备。

对暂时未带钱或经济条件差的病人,应先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 再督促家属补交各种医疗费用。

绝不能在病人面前谈论“你不交钱就停止抢救与治疗”等,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及与病人家属发生冲突,造成
不良影响。

243 有少数急诊危重患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护士在通知其家属时,应告知病情危重,随时危及生命,使家属有一定的心理、思想准备后再告之死亡的消息。

对因车祸、工伤死亡者,如家属未及时赶到,要做必要的妥善处理。

当病人死亡后应对家属表示同情,并帮助家属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减轻其痛苦。

3 体会
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尤为重要,由于急诊科护士是最先接触急诊病人的,其言行举止都会对病人产生很大的情绪影响。

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提高心理和业务素质,在积极施救的同时,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