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常见的烃脂肪烃第2课时练习答案

专题3常见的烃脂肪烃第2课时练习答案
专题3常见的烃脂肪烃第2课时练习答案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2课时练习

例1 ?甲烷中混合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纯净的甲烷,最好让混合气体依次通过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B.酸性KMn0 4、浓硫酸

C.溴水、浓硫酸

D.浓硫酸、酸性KMnO 4

[参考答案]C

例2 . 120C时1体积的某烃和4体积02混合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温度后压强、体积不变,则该烃分子中所含碳原子不可能的是( )

A. 1

B. 2

C. 3

D. 4

[参考答案]D

例 3 .分子式为CH4、C2H4、C2H2、C6H6、C5H10 的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相同时,耗氧量最多的是______ ,生成CO2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成H20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量相同时,耗氧量最多的是__ ,生成C02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

成H20最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同质量丙烯生成C02的量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丙烯生成C02多的是______________ ,比丙烯生成C02 少的是_______________ 。

(4)在足量。2中燃烧,恢复到原状况( 120C),混合气体总体积大于原混合气体的

是___________ ,混合气体总体积等于原混合气体的是____________ ,混合气体总体积小于

原混合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 ) CH4 , C2H2、C6H6 , CH4 ( 2) C6H6、C5H10, C6H6, C5H10

(3) C2H4、C5H10, C2H2、C6H6 , CH4 (4) C6H6、C5H10, CH4、C2H4, C2H2

例4. A、B两种有机物都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二者跟过量的H2反应后都生成2—甲基丁烷。1 mol A或B都可以跟320 g溴完全反应。A反应后生成物中溴原子分布在两个碳原子上;B反应后生成物中溴原子分布在4个碳原子上。则A、B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参考答案]壮「、弋5

例5. (96全国高考?33)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下式中R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

RCH = CH.——(筒精H和因所加咸的施)

魁的制

H Bf H

0H

请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要写明反应条件。

(1) 由 CH 3CH 2CH 2CH 2Br 分两步转变为 CH 3CH 2CHBQH 3

(2) 由(CH 3)2CHCH = CH 2 分两步转变为(CH 3)2CHCH 2CH 2OH [参考答案]

的产物的结构(如果产物中有对映异构体,请用

*标出其手性碳原子)

( )

B .分别通入酸性 KMnO 4溶液

D .分别通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参考答案]C

2

.某烃1 mol 最多能和2 mol HCl 加成,生成氯代烃,此氯代烃 I mol 能和6 mol Cl 2发生取

代反应,生成物中只有碳氯两种元素,此烃为

A . C 2H 2

B .

C 2H 4

C . C 3H 4

D . C 6H 6

[参考答案]C

3 .含有一个叁键的炔烃,加氢后产物的键线式为

A . 1 种

B . 2 种

C .

在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各增加 2个氢原子,所以结构中两邻的两个碳原子都有 2及以上

氢原子的碳原子之间原来才可能是三键。

CHj CHj CHj []I

4.若CHj 是烯烃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则烯烃可能有的结构简式为:

CH,

33. (1) f 賞疋巴亡再為 :点爼 亡比亡甘=四二(钵式左分 CHjCH.CHBrCHj

曜当的审炉I 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烃和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1 .区别甲烷、乙烯、乙炔最简易的方法是

A .分别通入溴水 C .分别在空气中燃烧

例6 .试用键线式表示 O

[参考答案]

Ao

的结构简式为 ,炔烃加氢后会

若是炔烃与氢加成的产物,则该炔烃可能有的结构简式是:

CHjCHi CH 3 II 1 1

CH 3-CH 3-C-CH-C-CH 3

1

CH 洱舄 1 |

、 C H —Cf —C=C —C —CH3

CH?

CH 3 CH 2 CH 3

I II I

CH 3-CH 3-CH -C -C -CH 3

5 ?某烃A ,相对分子质量为14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0. 857。A 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不与 氢直接相

连。A 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只生成

G , G 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H W JL,

已知:

C —C

C —O + RiCOOH

R/ W

R /

试写出:

(1) A 的分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 A 和G 的结构简式:A ,

G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G 同类的同分异构体(含 G )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

即—C 4H 9有4种。

6 ?标准状况下1.68 L 无色可燃气态烃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若将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 水中,得到

的白色沉淀质量为 15.0 g ;若用足量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 碱石灰增重9.3 g 。

(1) 计算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

(2) 若原气体是单一气态烃,通过计算推断它的分子式。

(3) 若原气体是两种等物质的量的气态烃的混合物,请写出它们的分子式(只要求写出

C I

C — K C —

CH :=CH -CH -CH -

CH 3-CH= c — C'H - c — CH 5

CHs

[参考答案](1) C 10H 20 (2) CHi

CH,

I i A : CH,—C —CH —CM —C —

CH a

I

i

CH 3

)

Gi CK —C —COOH

I

CH, (3) 4,

O

一组)。

[参考答案](1) 2.7 g ( 2) C2H4 ( 3) CH4 和C3H4 或C2H2 和C2H6

第一节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一节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第三课时) 一. 石油的综合利用 石油的成分:主要含C和H,是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炼制和加工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将混合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使它们各尽其用; 另一方面,将含碳原子较多的烃转变成含碳原子较少的烃,以提高石油的利用价值。 1. 石油的常压分馏: ①原理:利用沸点不同,将石油经过加热、冷凝,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本质 属于物理变化。 ②目的:从石油中得到石油气(C4以内)、汽油(C5—C11)、煤油(C11—C16)、柴油(C15—C18) 和 重油(C20以上)。得到的汽油叫直溜汽油。 ③设备:分馏塔。实验装置如图。 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插入蒸馏烧瓶 支管口的平行处。 蒸馏烧瓶放少量碎瓷片以防止暴沸。 冷凝管的水,下进上出,实现对流冷凝, 增强热交换的效率。 2. 石油的减压分馏 ①原理:利用压强对沸点的影响,在减压的条件 下,将重油经过加热、冷凝,把重油进 一步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本质也属于物理变化。 压强减小,降低沸点;压强增大,升高沸点。 ②目的:从重油中得到重柴油和各级润滑油(轻润滑油、中润滑油、重润滑油) ③设备:分馏塔 3. 石油的裂化 ①原理:在一定条件下,把相对相对质量大的、沸点较高的、碳链较长的烃断裂成相对相

对质量小的、沸点较低的、碳链较短的烃的过程。裂化反应是一种反应类型。 例如:C 16H 34 催化剂 △ C 8H 18+C 8H 16 ②目的:提高轻质油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4、石油的裂解 ①原理:裂化反应,深度裂化。 例如:C 8H 18C 4H 10+C 4H 8 C 4H 10C 2H 6+C 2H 4 ②目的:获得短链不饱和烃,特别是工业“三烯”(乙烯、丙烯、1,3—丁二烯) 5、石油的催化重整 ①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将支链少的、苯环少的烃转变成将支链多的、苯环多的烃。 ②目的:获得芳香烃,以提高汽油的质量。 其中分馏是物理变化,催化裂化、石油的裂解、催化重整是化学变化. 二. 煤炭的综合利用 煤是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 1. 煤的干馏 ①原理:把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主要是分解反应。 ②目的:固体获得焦炭,液体获得粗氨水和煤焦油,气体获得焦炉气。 煤的干馏是获得芳香烃的重要途径。把煤焦油进行分馏可以得到苯、甲苯、二甲苯; 酚类、萘。 2. 煤的气化 ①原理: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C(s)+H 2O(g) 高温 CO(g)+H 2 (g) CO +3H 2 催化剂 CH 4+H 2O ②目的:改进燃煤技术、改善燃煤和排烟设备;把煤转化成清洁的燃料。减少煤燃烧对环 境的污染;使煤的燃烧效率得到提高。 3. 煤的液化 ①原理:把煤转化成液态燃料的过程。 加热 催化剂 加热 催化剂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脂肪烃 第2课时

脂肪烃 第二课时 [练习]写出戊烯的同分异构体: [思考]以下两种结构是否相同? [板书]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讲解]在烯烃中,由于双键的存在,使得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要比含有相同数目碳原子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多。除因双键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外,在烯烃中还有一种称为顺反异构(也称几何异构)的现象。 当C=C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相同时,就会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这是由于与双键相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不能围绕它们之间的σ键键轴自由旋转的缘故(除了由于双键的关系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如果用a、b、c表示双键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团,那么,因双键所引起的顺反异构如下所示: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同一边的为顺式(cis-),分居两边的为反式(trans-)。例如,在2-丁烯中,两个甲基可能同时位于分子的一侧,也可能分别位于分子的两侧。 [板书]1、顺反异构:由于与双键相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不能旋转,导致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 2、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同一边的为顺式,分居两边的为反式。 [回忆]炔烃的定义。

[板书]三、炔烃 [自学讨论]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并推测乙炔可能的化学性质 [总结]乙炔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 2H 2,实验式:CH ,电子式: 结构式:H-C ≡C-H ,分子构型:直线型, 键角:180° [板书] 1、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CaC 2+2H 2O →CH ≡CH ↑+Ca (OH )2 (2)装置: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思考]实验室制取乙炔气体能不能用启普发生器?为什么? [讲解]看上去电石与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产生的乙炔气体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似乎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气体。其实不然,这是因为:①电石跟水极易反应,启普发生器长期不用时,其中的电石也会跟挥发出的水蒸气反应而消耗,且产生的乙炔气体排出后可能发生危险;②电石跟水作用产生的熟石灰不易溶于水,呈糊状物附着在电石的表面,会积存一部分水分,致使关闭启普发生器开关后一段时间内,反应并不能及时停止;③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落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可能堵塞长颈漏斗下口;④电石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可能使启普发生器炸裂。 (3)收集方法:排水法。 [思考]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乙炔气体常常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其中混有H 2S ,PH 3等杂质的缘故。试通过实验证明纯净的乙炔是没有臭味的(提示:PH 3可以被硫酸铜溶液 吸收)。 [讲解]使电石与水反应所得气体通过盛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闻其气味。H 2S 和PH 3都被硫酸铜溶液吸收,不会干扰闻乙炔的气味。

脂肪烃练习案(第一课时)答案

第一节脂肪烃练习案(第一课时) (D)1.下列烷烃的一氯取代物中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A.丙烷 B.丁烷 C.异丁烷 D.新戊烷 (D)2.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混和,最多可以生成几种物质 A.6种B.7种C.9种D.10种 (D)3.甲烷和丙烷混合气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乙烷的密度相同,混合气中甲烷和丙烷的体积比是 A.2:1 B.3:1 C.1:3 D.1:1 ( C )4.下列烯烃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丙烯B.1-丁烯 C.2-戊烯 D.2-甲基-2-丁烯 ( D )5.有一类最简单的有机硅化物叫硅烷,它们的组成与烷烃相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硅烷的分子式可用通式Si n H2n+2表示 B.甲硅烷(SiH4)没有甲烷稳定 C.甲硅烷易燃烧,生成SiO2和H2O D.甲硅烷的密度比甲烷的密度小 ( C )6.下列五种烃①2-甲基丁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戊烷④丙烷⑤丁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④>① C.③>①>②>⑤>④D.④>⑤>②>①>③ ( B )7.已知两种结构式互为同分异构体(a、b为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称为烯烃的顺反异构,试推断一氯丙烯的同分异构体(不含环状结构)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 B)8. 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1,3-丁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环已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 C.④⑤ D.③④⑤⑦⑧ (A)9.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共10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使混合气通过足量溴水,溴水增重8.4g,则混合气中的烃分别是 A.甲烷和乙烯 B.甲烷和丙烯 C. 乙烷和乙烯 D. 乙烷和丙烯 (A)10.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式为C n H2n+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烷烃 B.通式为C n H2n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烯烃 C.通式为C n H2n-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炔烃 D.通式为C n H2n O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羧酸 (B)11.把M mol H2和N mol C2H4混合, 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W mol C2H6, 将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 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A.M + 3N mol B.M 2 + 3N mol

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 教案

一.教案背景 时间:3月1日 地点:甘南二中(齐齐哈尔市重点高中) 人物:教师:朱世亮(年青教师) 学生:二年五班,二年七班 事件:本节为两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节内容,学生需要预习必修二中的甲烷,乙烯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二.教学课题 本节内容选自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选修5是化学新课程体系中系统性较强的模块,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是多种烃的衍生物的“母体”,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所以学好它,对以后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在复习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使第一章中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脂肪烃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典型的脂肪烃为例,通过对比归纳的方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②根据脂肪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加成、加聚和取代反应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脂肪烃的分子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②通过从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图片、模型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动手做烃的球棍模型,体验模型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脂肪烃的结构特点和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流程上采用课前导学,课堂质疑,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四步教学法,在具体细节处理上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类比法、讲解法、讨论、归纳对比法、、运用多媒体等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充分体现主体性课堂模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甲烷、乙烯、苯。 [讲]有机物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称为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一节脂肪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理解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二)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 应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 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教学教程 一、烷烃和烯烃 1、物理性质递变规律(烯烃物理性质类似于烷烃) (1)熔沸点:①碳原子数越多,相对分子质量越,熔沸点越; (如: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 ②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 (如: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③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烷烃,其碳原子数,此外,新戊 烷常温常压下也是气体。 (2)密度: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液态烷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的液态烷烃本身就是有机溶剂,如己烷。

[思考与交流] 完成教材图 结论:见课件 2、结构和化学性质 回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列表小结。 [思考与交流]化学反应类型小结 完成课本中的反应方程式。得出结论: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 [思考与交流]进一步对比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思考与交流]丙烯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与问]烷烃和烯烃结构对比 完成课本中表格 [资料卡片]二烯烃的不完全加成特点:竞争加成 注意:当氯气足量时两个碳碳双键可以完全反应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体 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 它们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归纳:什么是顺反异构? 思考:下列有机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 A CH 2=CHCH 3 B CH 2=CHCH 2CH 3 C CH 3CH =C(CH 3)2 D CH 3CH =CHCl 三、炔烃 1)结构: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CaC 2+2H 2O —→ Ca(OH)2+C 2H 2↑ 实验装置:见教材 注意事项: a 、检查气密性; b 、怎样除去杂质气体?(将气体通过装有CuSO 4溶液的洗气瓶) —C —C —H H H H CH 3 CH 3 —C —C —H H H H CH 3 CH 3 第一组 C C = H H H 3C 3 C C = H H H 3C CH 3 第二组

《脂肪烃》教学设计

《脂肪烃》教学设计 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任思雄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选修5是化学新课程体系中系统性较强的模块,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是多种烃的衍生物的“母体”,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所以学好它,对以后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在复习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使第一章中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结合烷烃和烯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2、本节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取代、加成反应。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脂肪烃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典型的脂肪烃为例,通过对比归纳的方式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2)根据脂肪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加成、取代反应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脂肪烃的分子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从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通过对比归纳烷烃与烯烃的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图片、模型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化学知识在世界体育三大赛事中的应用,体验化学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脂肪烃的结构特点和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烯烃的化学性质 【重点突破】通过学生对比分析与归纳,交流讨论运用对比的方式突破重点 【难点突破】通过动画模拟主要化学反应,学生参与分析药物并讨论反馈合成路线的方式来突破难点 三、教法分析 在教学流程上采用课前导学,课堂质疑,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四步教学法,在具体细节处理上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类比法、讲解法、讨论、归纳对比法、任务驱动法、运用多媒体等。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问题探索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充分体现主体性课堂模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3课时练习答案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 3课时练习 形眼镜的材料。请写出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例2.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之间也能通过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C 2 .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 CH = CH — CH = CH — CH = CH —…)的高分子有可能成 为导电塑料。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即授予开辟此领域的 3位科学家。下列高分子中,可 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 ) A .聚乙烯 B .聚丁二烯 C .聚苯乙烯 D .聚乙炔 [参考答案]D 3. 1,3-丁二烯和苯乙烯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丁苯橡胶。 下列结构简式中, 能正确反映丁苯橡胶结构的是 ( 例1.聚甲基丙烯酯羟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H s 兔 T cl c ICHO - C ,它是制作软质隐 尽一 c — c I CBO H 55n T cl c I CHO - 请写 [参考答案](1) CH 2 = CH 2 , CH=CH H [针对训练] 1 ?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 .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B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X : 二;■■二 出下列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2) 2= CH — CH = CH

) [参考答案]A 、D 4?形成下列高聚物的单体相同的是 ①卡 CH 2一 CH ? — CH — CH 2臨 ② 4 CH 2— CH 2— CH 2— CH ] —n I I CH 3 CH 3 ③-[CH 2— CH = CH — CH — CH 2— CHzb ④—[CH ?— CH = CH — CH ?— CH — CH2H I I CH 3 CH 3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参考答案]C 5 ?聚四氟乙烯在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上都超过了其它塑料,号称“塑料王” 。在工业上有广 泛的用途,其合成线路如下图所示。请在方框内写出各物质的结构简式。 6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丙烯制聚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 3 一丁二烯制顺丁橡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题目要求写出结构简式 (1) 氯乙烯与丙烯按 1:1的物质的量比在一定条件下加聚成高分子化合物时,有三种加聚产 物(每个链接中有 5个碳原子),试写出这3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CH 3CH 3 I I (2) CH 3 — CH = CH 2与CH 3C = C — CH 3加聚所得产物可能有: (3) 高分子化合物+CH 2CH(CH 3)CH 2CH 2卜n 的单体分别是 : A . B . 氯仿 二氟一氯甲烷 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 A B C D

最新苏教版化学选修5《脂肪烃》教案.doc

专题三常见的烃 第一单元脂肪烃 要点:一、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概念 二、脂肪烃的分类及特性 1 物理性质(1)烷烃的熔沸点 (2)烷烃的水溶性 2 化学性质(1)知识回顾 (2)特征反应:a烷烃的取代反应 b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不对称加成、二烯烃的加成) c加聚反应:乙烯型加聚反应 1,3-丁二烯型加聚反应 三脂肪烃的 1工业制法 2实验室制法 (第一课时) 【问】你知道什么是烃? 烃是一类只含有C、H元素的有机物。 一烃的分类 1 结构中有无苯环 不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饱和烃——烷烃不含苯环————脂肪烃 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不饱和烃——烯烃、炔烃烃

含有苯环————芳香烃 二脂肪烃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交流与讨论】 (1)烷烃的熔、沸点(见课本P40) 【问】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4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烷烃的相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注意:表中所列烷烃均为无支链的烷烃,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烷烃除了上述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几种分子之外,还有一种碳原子数为5的分子,但分子中含有支链的戊烷,【问】烷烃分子的熔沸点为什么会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大即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而升高呢?由于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逐渐增大,从而导致烷烃分子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补充:烷烃的熔点在开始时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呈折线上升,这是由于其熔点不仅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还与结构的对称性有关。 (2)水溶性——烷烃分子均为非极性分子,故一般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态烷烃本身就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 1 【知识回顾】完成下表 2 特成反应 【学生回答】——完成下列填空 (1)甲烷与纯卤素单质(Cl )发生取代反应 2

脂肪烃第1课时

脂肪烃第1课时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4 B.甲烷分子中4个C﹣H键完全等同,键角不是90° C.甲烷的氯代物分子都可以发生燃烧氧化反应 D.甲烷的二氯代物分子是四面体结构 2.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氯气与氢气反应B.次氯酸分解 C.甲烷与氯气反应D.甲烷与氧气反应 3.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难溶于水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4.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沼气B.天然气C.坑道气D.煤气5.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氯乙烷是同系物 B.属于饱和烃 C.是共价化合物 D.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物有4种 B.二氯甲烷只有一种是判定甲烷分子结构为四面体的证据 C.标准状况下,22.4L的HF、新戊烷的分子个数均远大于N A D.丙烯CH2﹣CHCH3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面 7.实验小组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装置、现象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饱和食盐水可以减少氯气的溶解 B.油状液滴的主要成分是一氯甲烷 C.产生白雾以及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有氯化氢生成 D.为了探究反应条件,可用黑色纸套套住装满甲烷和氯气的试管,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8.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瓶中气体的黄绿色变浅 B.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 C.生成物只有CH3Cl和HCl D.此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的混合物 9.对CH4与Cl2的反应(如图所示)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该反应的条件是光照 C.该反应的生成物有四种 D.该反应的现象是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器壁上有油状液滴,量筒内液面上升并产生白雾

第一节脂肪烃教案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引入】师: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众生:能!甲烷、乙烯、苯。师:很好!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 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一一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师: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板书】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C键和C —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 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 > 1) 师: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 得到什么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板书】2、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 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w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 光照 女口:CH3CH3 + Cl2 —CH3CH2CI + HCI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2.1《脂肪烃》第二课时学案1

第2节脂肪烃 第二课时炔烃 【学习目标】 1.掌握乙炔的结构及主要性质。 2.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脂肪烃的来源和石油化学工业。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自主预习】 1.乙炔的分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乙炔的分子构型为_______。 2.炔烃是分子中含有的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 3.乙炔是_______色_______味的气体,微溶于____,易溶于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炔燃烧: (2)乙炔和溴水的反应: 5.脂肪烃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石油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6. 炔烃 (1)概念:链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不饱和烃教炔烃。通式: (2)炔烃的通性: ①物理性质:a. 随着碳原子的增多,熔沸点逐渐,相对密度逐渐。所以由态→态→态。 b. 碳原子数≤的炔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体。 c. 炔烃的相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 炔烃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化学性质与C2H2相似。 a.均能燃烧:通式为

b.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c.常用代替的四氯化碳溶液来检验炔烃。 【预习检测】 1.关于炔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里含有碳碳叁键的脂肪烃叫做炔烃 B.分子里所有碳原子都处在一条直线上 C.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2通式的链烃,不一定是炔烃 D.乙炔及其同系物中,乙炔的含碳量最大 2.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B.乙烯的产量 C.汽油的产量D.硫酸的产量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乙炔的结构特点 观察乙烷、乙烯和乙炔的球棍模型 【思考交流】 1.写出者的三者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2.分析三者的空间结构,比较它们结构的异同点。 【归纳整理】 1.乙炔的结构特点 分子式:C2H2 电子式: 结构式:H—C≡C—H 结构简式:CH≡CH 或HC≡CH 空间结构:直线型,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均在同一直线上。 2.炔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一类不饱和链烃,通式为C n H2n-2(n≥2),官能团为—C≡C—。 【学以致用】 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直线上的是() A.CCl4B.CH≡CH C.CH2===CH2D.CH≡CCH3 探究活动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一节 脂肪烃第2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写出戊烯的同分异构体: [思考]以下两种结构是否相同? [板书]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讲解]在烯烃中,由于双键的存在,使得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要比含有相同数目碳原子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多。除因双键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外,在烯烃中还有一种称为顺反异构(也称几何异构)的现象。 当C=C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相同时,就会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这是由于与双键相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不能围绕它们之间的σ键键轴自由旋转的缘故(除了由于双键的关系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如果用a、b、c表示双键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团,那么,因双键所引起的顺反异构如下所示: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同一边的为顺式(cis-),分居两边的为反式(trans-)。例如,在2-丁烯中,两个甲基可能同时位于分子的一侧,也可能分别位于分子的两侧。 [板书]1、顺反异构:由于与双键相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不能旋转,导致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 2、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同一边的为顺式,分居两边的为反式。 [回忆]炔烃的定义。 [板书]三、炔烃 [自学讨论]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并推测乙炔可能的化学性质 [总结]乙炔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2H2,实验式:CH,电子式:结构式:H-C≡C-H,分子构型:直线 型,键角:180° [板书] 1、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CaC2+2H2O→CH≡CH↑+Ca(OH)2 (2)装置: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思考]实验室制取乙炔气体能不能用启普发生器?为什么? [讲解]看上去电石与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产生的乙炔气体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似乎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气体。其实不然,这是因为:①电石跟水极易反应,启普发生器长期不用时,其中的电石也会跟挥发出的水蒸气反应而消耗,且产生的乙炔气体排出后可能发生危险;②电石跟水作用产生的熟石灰不易溶于水,呈糊状物附着在电石的表面,会积存一部分水分,致使关闭启普发生器开关后一段时间内,反应并不能及时停止;③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落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可能堵塞长颈漏斗下口;④电石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可能使启普发生器炸裂。 (3)收集方法:排水法。 [思考]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乙炔气体常常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其中混有H2S,PH3等杂质的缘故。试通过实验证明纯净的乙炔是没有臭味的(提示:PH3可以被硫酸铜溶液吸收)。 [讲解]使电石与水反应所得气体通过盛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闻其气味。H2S和PH3都被硫酸铜溶液吸收,不会干扰闻乙炔的气味。 (4)注意事项:①为有效地控制产生气体的速度,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②点燃乙炔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思考]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可以有效控制此反应的速率? ——饱和食盐水滴到电石的表面上后,水迅速跟电石作用,使原来溶于其中的食盐析出,附着在电石表面,能从一定程度上阻碍后边的水与电石表面的接触,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 [思考]试根据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推测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乙炔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碳原子远没有达到饱和。因此,乙炔应有与乙烯极为相似的性质。可以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也应该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当然,作为烃,它也能够燃烧。由于其含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还大,所以燃烧时必然有黑烟产生。 [板书]2.乙炔的性质

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一节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 高二化学刘波涛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功能 脂肪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本节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应用,使第一章中的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结合脂肪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节中其它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为分散重难点,我们将第一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及烯烃的顺反异构”这一部分内容。在<<必修2>>中已经介绍了甲烷、乙烯等烃的典型代表物,但没有涉及有机物类别的概念,而本节在复习典型代表物性质的基础上,将内容提升到了类别的性质。 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在<<必修2>>中已经涉及,本节通过“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教材中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也有简要的陈述,但陈述角度不同。如从认识分子组成及结构变化的角度来陈述烷烃和烯烃的化学性质,突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类型。结合烯烃的结构特点,作为烯烃知识的提升,介绍了顺反异构现象。 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同时通过对比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而对于烯烃的顺反异构这部分内容是教材新增加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只讨论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不再扩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加深对加成反应等有机反应的理解。 3、初步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学习的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2、通过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结构、性质让学生推断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 3、进一步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分组协作能力。 3、通过知识的递层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1节《脂肪烃》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1节《脂肪烃》word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脂肪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烃和卤代烃》第1节的教学内容,要紧学习烷烃、烯烃、炔烃三类重要脂肪烃,在教材上出现时突出了类别的概念。本节内容是对化学2中差不多介绍的烷烃和烯烃的代表物——甲烷和乙烯知识的提升,重点介绍的是炔烃的代表物——乙炔的制取、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复习和提升烷烃的取代反应 (3)复习和提升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4)把握二烯烃的加成方式1,2加成和1,4加成以及烯烃的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 (5) 把握乙炔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能依据结构推断炔烃的性质 2.能力目标: (1) 让学生在阅读、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2) 充分认识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观看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乙炔的性质和用途及其他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要紧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有机知识是在高一下学期,距今差不多半年之久,因此对已学过的甲烷和乙烯知识差不多大多忘却,仍旧必须重点复习,要关心学生将甲烷和乙烯的构性知识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关于顺反异构知识、乙炔的结构和性质、实验室制法应重点讲解,并迁移至炔烃,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真理。对脂肪烃的来源和综合利用部分结合化学2中的石油的综合利用知识复习一下。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乙炔的制取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类比、迁移法:以“结构决定性质为”指导思想处理各类烃与其代表物的关系 4新授课教学差不多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问→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预备

脂肪烃练习案(精品)

第一节脂肪烃练习案(第一课时) ()1.下列烷烃的一氯取代物中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A.丙烷 B.丁烷 C.异丁烷 D.新戊烷 ()2.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混和,最多可以生成几种物质 A.6种B.7种C.9种D.10种 ()3.甲烷和丙烷混合气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乙烷的密度相同,混合气中甲烷和丙烷的体积比是 A.2:1 B.3:1 C.1:3 D.1:1 ()4.下列烯烃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丙烯B.1-丁烯 C.2-正戊烯 D.3-甲基-2-丁烯 ()5.有一类最简单的有机硅化物叫硅烷,它们的组成与烷烃相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硅烷的分子式可用通式Si n H 2n+2表示 B.甲硅烷(SiH4)没有甲烷稳定 C.甲硅烷易燃烧,生成SiO2和H2O D.甲硅烷的密度比甲烷的密度小 ()6.下列五种烃①2-甲基丁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戊烷④丙烷⑤丁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④>① C.③>①>②>⑤>④D.④>⑤>②>①>③ ()7.已知两种结构式互为同分异构体(a、b为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称为烯烃的顺反异构,试推断一氯丙烯的同分异构体(不含环状结构)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8. 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1,3-丁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环已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 C.④⑤ D.③④⑤⑦⑧ ()9.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共10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使混合气通过足量溴水,溴水增重8.4g,则混合气中的烃分别是( ) A.甲烷和乙烯B.甲烷和丙烯 C. 乙烷和乙烯 D. 乙烷和丙烯 ()10.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式为C n H2n+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烷烃 B.通式为C n H2n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烯烃 C.通式为C n H2n-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炔烃 D.通式为C n H2n O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羧酸 ()11.把M mol H2和N mol C2H4混合, 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W mol C2H6, 将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 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A.M + 3N mol B.M 2 + 3N mol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3 常见的烃 第一单元 脂肪烃 第3课时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

第3课时脂肪烃的来源 与石油化学工业 [目标导航] 1.通过阅读教材,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来源和组成。2.通过联系实际,认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石油的分馏 1.石油和天然气的组成 人类使用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能源和化工原料。石油主要是由气态烃、液态烃和固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石油的分馏 (1)原理:利用烷烃沸点的不同,可对石油加热,使其汽化,然后再按沸点的不同,分离出不同的馏分。 (2)分类:分馏根据所需要的馏分不同,可以分为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 ①常压分馏所得的馏分的主要成分是石油气、汽油、煤油、轻柴油等,这些馏分中烃的沸点相对较低,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较少。常压分馏中未被蒸发的剩余物质叫做重油。 ②减压分馏是利用低压时液体的沸点降低的原理,使重油中各成分的沸点降低而进行分馏,避免高温下有机物的炭化。减压分馏能把常压分馏中得到的重油中的烃进行分离。在压强较低时,重油中的烃会在较低温度下汽化,避免了升高温度带来的使烃分解和损害设备等情况。减压分馏可以得到重柴油、润滑油、石蜡、燃料油等馏分,未被汽化的剩余物质为沥青。议一议

1.石油分馏得到的馏分是纯净物吗? 答案 不是。馏分是由不同沸点范围的烷烃组成的,因此馏分是混合物。 2.分馏与蒸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答案 蒸馏:把液体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结成液体的操作。蒸馏可使混合物中沸点较低的组分挥发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或除杂的目的。被蒸馏的混合物中至少有一种组分为液体。各组分沸点差别越大,挥发出的物质越纯。若不同组分之间沸点差别小,或不同组分互溶形成恒沸液体,馏分则不纯。常见的实验有蒸馏水的制取。 分馏:对多组分的液体混合物在控温条件下先后、连续进行两次或多次蒸馏。分馏可使多组分混合物在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中分离为两种或多种馏分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或除杂的目的。常见的实验有石油的分馏。 二、石油的裂化与裂解 1.裂化 (1)原理:在一定条件下,使分子里含碳原子多、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中含碳原子少、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石油的裂化属于化学变化。 如:C 16H 34――→高温C 8H 18+C 8H 16 C 8H 18――→高温C 4H 10+C 4H 8 C 8H 16――→高温C 5H 10+C 3H 6 (2)分类:石油的裂化可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石油不使用催化剂的裂化称为热裂化,使用催化剂的裂化称为催化裂化。 (3)目的:为了提高从石油中得到的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2.裂解 (1)原理:使具有长链的烃分子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的液态烃的方法。石油的裂解属于化学变化。 (2)裂解的原料:石油分馏产品,一般是轻质油。 (3)裂解的目的:得到以“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为主的短链不饱和烃,为石油化工提供原料。其中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在石油加工中,还有催化重整和加氢裂化等工艺,它们都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油品质的石油加工工艺。催化重整还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 议一议 1.直馏汽油与裂化汽油都属于汽油,其成分是否一样? 答案 不一样。直馏汽油是石油分馏的产物,为饱和烃,裂化汽油是石油催化裂化的产物,含有不饱和烃。 2.裂化与裂解的原理相同,其目的也相同吗?

最新人教版选修五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炔烃和脂肪烃的应用 作业

第二课时炔烃和脂肪烃的应用 选题表 考查点基础过关能力提升乙炔的性质、制法2,5 10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6 脂肪烃的来源与应用1,7 综合应用 4 8,9 基础过关(20分钟) 1.(2018·山东聊城期末)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B.石油是由多种烃组成的混合物 C.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D.通过石油的裂化可以提高汽油的产量 解析: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且燃烧产物无污染,A正确;石油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少量芳香烃的混合物,即石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B正确;用煤来生产水煤气是煤的气化,用煤来生产甲醇为煤的液化,两个变化均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C错误;石油裂化的目的是获得轻质油,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D正确。 2.下列有关乙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燃烧时有浓烈的黑烟 B.实验室制乙炔时可用CuSO4除杂质气体 C.为了减缓电石和水的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来代替水 D.乙炔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解析:乙炔含碳量很高,故燃烧时有浓烈的黑烟,A正确;硫化氢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故可用硫酸铜除去杂质气体,B正确;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通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减缓反应的速率,C正确;乙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乙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一般不用排空气法收集,D不正确。 3.(2018·陕西西安中学期中)关于炔烃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 A.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 B.炔烃分子里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C.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 D.炔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多碳原子的炔烃中碳原子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如1丁炔中的4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B错误;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难发生取代反应,C错误;炔烃既能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D 错误。 4.(2018·湖南张家界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石蜡油的催化裂化,装置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