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顾春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顾春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顾春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河一小顾春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之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

3.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利用拓展的古诗增加学生阅读量,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其人。

【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

1.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课件出示:杜甫画像),谁知道他是谁?

师:都知道,一起说。

生(齐):杜甫。

师:对!他就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杜甫。你对杜甫有什么了解?(请同学说说对杜甫的了解)

师: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谁能背诵一下?

预设:学生可能会背诵《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及其他名句。(学生说,教师稍加概括和总结)

2.师:老师还让大家搜集了杜甫的其他一些诗,你搜集到了哪些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登高》《望岳》《春望》等。

师:看来大家确实做了很多功课。杜甫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不愧为一代诗圣,大家都知道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那知道不知道他的诗后人称为什么?——“诗史”。这样讲是有原因的。因为杜甫生活的时期是唐朝由兴盛到衰败时期,杜甫的诗全是深刻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诗。比如他非常有名的《三吏》《三别》,充满了对国破家亡的忧愁、对人民流离失所的同情,所以大家看到的杜甫总是一副愁容,双眉不展。

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他在唐朝衰败时期写的,但是却一改他深沉、悲壮的旋律,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出示:古诗诗题)

二、解诗题

1.齐读课题,读出“快诗”的感觉

2.“闻”什么意思?(听说)谁听说了什么?(杜甫听说了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那“河南河北”指的是什么?(其实“河”在古代专指

黄河,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谁来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杜甫听到了唐王朝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

三、读诗文

1.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读这首诗。(指名读后进行点评,师示范读,再请一位同学读读这首诗)

2.读诗要读出节奏感,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师为这首诗划了节奏,斜线是停顿,着重号是重音和语气,谁来试试。(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四、明诗意

1.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

2.请同学解释文中诗句的意思。师相机指导。

五、悟诗情

1.理解了诗意,诗中有个词最能反应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心情?你知道吗?(喜)欲狂

师板书:喜

师:“喜”到什么程度?

生: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的时候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板书:欣喜若狂)

2.师:杜甫为什么会喜欲狂呢?这不得不提背后的历史事件(出示:安史之乱)

同学们对安史之乱有了解吗?谁来说一下。

生简介安史之乱。

师: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唐朝发生了什么,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军占领了河北河南,攻下了一座又一座城池,洛阳沦陷了、长安沦陷了,皇帝唐玄宗见抵抗不了,只好出逃,皇帝和大臣都在逃,百姓也跟着逃,都城长安人口流失严重,几乎成为空城,杜甫就在其中,他亲眼见证了国破家亡,他心中无比痛苦,最后他逃到了剑外,就是现在的成都,和他的家乡相隔4000多里,大家想想他此时心情是怎样的?在剑外一待就是七年,来看看他在七年中写的诗。(课件出示《春望》《月夜忆舍弟》《登高》)

师: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3. 师:同学们,杜甫在乱军横行、生灵涂炭的战乱中过了七年多呀!这七年,杜甫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早日结束漂泊的生活,重返故乡。盼呀盼呀,突然听到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胜利喜讯,他怎能不高兴得喜欲狂呢?

师:你还从诗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了这种喜呢?

预设:

生:涕泪满衣裳。(师: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他这个眼泪流得够多!)(板书:喜极而泣)

生:却看妻子愁何在。(师:这句应该读出什么感情?反问)

生: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师:52岁的

杜甫又唱歌,又纵情喝酒,喜不自胜。)

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师:他特别想马上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指着图说:立即坐船从巴峡穿过巫峡,到襄阳再北上回到家乡洛阳。这真是归心——似箭啊!) (板书:归心似箭)

4.让我们试着把这种“喜欲狂”的感受通过我们的朗

读表达出来,读出诗歌的韵味。

师:杜甫只是因为自己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而喜吗?

生:他为战争结束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喜。

生:他为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喜。

师:他为战乱平息,祖国重归统一而喜;他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欲狂”里,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板书:爱国

师:透过诗句,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

师:杜甫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始终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被人尊称为“诗圣”。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背诵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六、诵诗歌

学生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示郭沫若对杜甫的

评价)

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极而泣

喜欣喜若狂爱国爱民喜不自胜

归心似箭

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设计学生读书、自学、质疑、教师释疑的环节,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

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首先从检查学生的预习导入,问学生谁了解杜甫?谁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找学生说。不过课上还是要强调一下诗人、写作背景 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活动动员大会发言稿

动员大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xxxxxx的xxxxxx,现在担任农民之子社团的副社长一职,负责社团的春晖行动和内部建设工作;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看到那么多崭新的面孔加入到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行列中来,给我们的队伍注入了新的力量。因此,我代表农民之子社团,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新加入农民之子社团的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春晖行动。 “春晖行动”是由共青团贵州省委于2004年10月根据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的感人意境,创意发起的一项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倡扬“饮水思源”、“反哺故土”、“回报社会”等传统美德,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以“亲缘、地缘、业缘”为社会网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广大离乡游子关注家乡的扶贫开发建设,在“志愿、公益、互动”的原则下,发挥个体和团体优势,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物力、财力支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巨大力量,同时,春晖行动也是我们社团的精品活动之一。 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以及社团指导老师xxx老师的指导下,2008年寒假,农民之子社团成员xxxx在家乡黎平县主持的“登杠村第一届发展教育研讨会”拉开了农民之子社团

春晖行动的序幕,xxx在家乡开展第一届发展教育研讨会的成功经历,引起了农民之子社团骨干xxxxxxxx等同学的关注,他们合计着利用寒假,回到各自家乡再次组织类似的活动,以促进家乡发展。从2009年1月13日起,活动历时45天,他们的足迹遍及xxxxxxxxxxxxxx等4县市51个建制村,路程长达五千多公里。 2009年暑假期间,农民之子社团成员xxxxxxxxxx三位同学再次组成返乡小组,从8月1日到20日,历时20天,总行程达2000多公里,先后到xxxxxxxxx三县开展以“宣传春晖思想、增强农村群众卫生意识”为理念的春晖行动。 2010年寒假,农民之子社团组成数个春晖返乡小组,分别到贵州省黎平县、纳雍县、锦屏县、正安县开展“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等主题活动。 2011年寒假,由社团骨干xxxxxxxxxx等组成返乡小组,到锦屏县开展“相亲相爱一家人”联谊活动。 2011年暑假,由社团成员xxxxxx等组成的返乡小组,到xxx县开展河镇乡发达村“旧物传情,感恩你我”爱心捐赠活动以及舍虎村第一届半夏文化节活动。 从2008年寒假至今,我社团先后组织社员到黎平县、松桃县、织金县、贵阳市白云区、正安县、瓮安县、湄潭县、黄平县、锦屏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县、息烽县等13个县市100多个建制村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召开发展教育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课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靖边一小任春青 课前交流: 每个人都有他的喜怒哀乐,但表达的方式不同,咱们就采访采访,高兴时每个人的表现。比如老师我,最向往调到一小,当听到调到一小这个消息时你猜我会怎样?你再想想我是怎样手舞足蹈的?除此之外,我还会把这个消息告诉?这就是我,敢于表达自己心情的我。我又想问,通常你们难过的时候,会咋样表现? 一、赏析古诗,感受作者。 我们这些俗人大都这样直白的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唐代诗人杜甫,这个被人称为诗圣的使诗人,他是通过诗来表达心情的,现在让我们听听他的古诗,感觉一下他的心情。 师:(课件出示《春望》、你感受到了杜甫的什么心情?《月夜忆舍弟》这是什么样的心情?《春夜喜雨》这又是什么样的的心情?师配乐深情并茂背诵。 (评:教师的朗读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

我们在他的诗里,感受到了他的喜怒哀乐,你对杜甫了解多少?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像老师这样把课题读好。(课件出示课题)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出示整首诗,介绍诗的体裁形式。(这首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律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七律,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再读给同桌听听,互相纠正。 (生同桌互读,互相纠错。) 师:谁敢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 师:有一句话老师是这样读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听出来有什么不同? (强调“裳(cháng)”的读音)。

师:在这里就读“裳(cháng)”,古人上为衣,下为裳(cháng),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齐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师: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词与我们现在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听:“却看妻子(qī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强调“妻子”的读音。) 师:现在生活中妻子(qī zī)指老婆。古诗中的妻子(qīzǐ)你猜是什么意思呢? 师:谁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遍做到字正腔圆。(师指名读古诗。) 师: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三、初步感受诗人写作时的内心感受: 师:不知不觉这首诗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你读到诗人心情如何?(喜)读着这首诗,我觉得有两个带喜的成语在里面,你们看,红色的部分,(出示课件)概括出“喜极而泣,欣喜若狂”两个词语,并板书两词。 师:“欣喜若狂”就是?读诗句:漫卷诗书喜欲狂,(板书:漫卷诗书)平常酷爱读书的杜甫,此时随意的把心爱的书

喜事对联

上联:财连亨通步步高 下联:日子喜庆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 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大地流金万事通 下联: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大地歌唤彩云 下联: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上联:盛世千家乐 下联: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上联:千年迎新春 下联: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 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上联:共享锦绣年华 下联: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 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 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 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上联: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 下联: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上联: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下联: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上联:乐事逢春,装成锦绣辉元夜 下联:歌声彻晓,引得嫦娥动春心 上联:灯月交辉,伫听笙歌欢四野 下联:雨旸时若,式观丰阜乐群黎 上联:地乐天乐,地天共乐元宵夜 下联:灯辉月辉,灯月交辉太平春 上联:光耀银花,一刻千金春对酒 下联:清传玉漏,五更三点月留人 上联:酣墨沾羊毫记载中华创业史 下联:丹青赋春色绘描改革鼎新图 上联:凯歌阵阵千里马早过玉门关 下联:春风习习带头羊又登泰山顶 上联:马步牵长风长随远景江山好 下联:牵羊迎盛世依然十里杏花红 上联:万马闯雄关春回大地繁花俏 下联:五羊开玉局旗展东风旭日辉

上联:万事本无难只赖吹牛拍马屁下联:百般都有假谨防屠狗挂羊头上联:左右逢源君赐驾 下联:东南溢美我倾樽 上联:子媳早相知同德同心密室下联:岳翁原旧友有情有意明堂上联: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下联: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上联:宜把欢情联左右 下联:愧将薄席款西东 上联:燕席重闻雅爱亲朋来似雨下联:鹿车今挽多情姐妹送如云上联:严父开怀观凤舞 下联:慧儿合卺学梅妆 上联:欣然开笑口 下联:相聚叙衷情 上联:喜鹊喜期传喜讯 下联:新燕新春闹新房上联:文鸾对舞珍珠树 下联:海燕双栖玳瑁梁 上联:头上青霄鸾比翼 下联:门中珠履客谈心 上联:拴马不教宾客返 下联:碰杯漫听凤凰鸣 上联:淑女迎来蓬门添异彩 下联:佳宾驾到筚户倍生辉 上联:扫净庭阶迎客驾 下联:携来笙管接鸳舆 上联:三千珠履光门户 下联:一对青年结风俦 上联:三杯淡酒酬宾客 下联:一席粗肴宴懿亲 上联:日丽风和桃李笑 下联:珠联璧合凤凰飞 上联:青梅酒熟凭君醉 下联:红烛春浓任客谈 上联:碰杯邀客开宏量 下联:举箸筵宾表至诚 上联:蓬门且喜来珠履 下联:侣伴从今到白头 上联:陋室摆筵酬厚意 下联:嘉宾上座叙欢情 上联:连斟酬客意 下联:渴望解吾心 上联:连理枝喜结大地 下联:比翼鸟欢翔长天 上联:客溢篷门家有幸 下联:席陈淡酒主怀惭 上联:鞠躬致迓嘉宾至 下联:侧耳遥闻彩凤鸣 上联:节值仲冬迎淑女 下联:时逢吉日款良朋 上联:几杯淡酒难称宴 下联:一意留宾莫说归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

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 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

关于开展春晖家园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春晖家园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春晖家园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探索共青团组织以社会化动员方式和组织化动员方式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共青团贵州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春晖家园计划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春晖行动是共青团贵州省委以亲情、乡情、友情为情感纽带,于10月18日发起的一项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春晖家园计划”就是以春晖行动所倡导的“饮水思源、反哺故土、情系桑梓、回报社会”的文化理念,以春晖使者为主体,以社会化动员为主要方式,以“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春晖使者、社会各界人士、地方党政相关部门、农民群众”五位一体联动的公益模式,将农村发展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平滑地移到农村,落实到新农村家园建设的具体项目上,以达到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目的,是春晖行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动承担传承文明、反哺故土、扶贫济困光荣使命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二、目的意义 开展“春晖家园计划”工作,旨在以春晖行动的文化理念感召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农村公益事业,以社会化动员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以建设美好家园的具体项目激励在外游子改变家乡发展面貌,以情感的力量动员更多社会人士参与春晖行动,最终达到以实施“春晖家园计划”撬动社会民间资源参与我省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目的。对新时期探索以新的动员方式、融资方式、管理方式、运作方式和服务方式

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创造新的经验,为共青团组织创新服务社会的职能寻找新途径。 三、基本原则 坚持志愿公益、整合资源、良性互动、力所能及、形式多样、务求实效原则实施“春晖家园计划”。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贵州省委 承办单位: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 贵州都市报 金黔在线网站 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基金筹委会 五、工作内容 首批工作内容是从11月至5月,在贵阳公开招募从全省各地农村走出来又热衷于家乡建设的10名春晖使者,由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基金筹委会提供社会捐助的30万元作为“春晖家园计划”启动资金,按照“社会化动员方式和五位一体联动”的公益模式,动员更多的在外游子组织更多的资金回到春晖使者的家乡实施农村发展需要的具体项目。 六、工作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 于11月27日,召开“春晖家园计划”启动新闻发布会,经过新闻媒体和春晖行动网站发布“春晖家园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大力宣传春晖行动“饮水思源、反哺故土、回报社会”的理念,引起社会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五通镇中心校郑勇 设计理念: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仍是传唱不衰。而作为入选教材的古诗,语言更是高度凝练,节奏感强,学生学习起来更是朗朗上口,易于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好运用……”,“应让学生在积极中东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安史之乱迫使诗人一家过着艰辛的逃亡生活,几经辗转后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想到患难与共的妻儿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诗人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奔放的语言、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忽闻叛乱已平息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所以在“爱国”这个主题上,抓住“喜悦”这个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通过情境创设,引领学生走进诗人,走进诗人的生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流离之悲、闻讯之喜。通过对话、感悟、对比的教学策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好发展。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格式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闻讯的喜悦。 难点: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词析句,从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背景音乐等,并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并了解杜甫及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课前预习。 教学流程: 一、对话诗人解诗题 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 2、说一说,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3、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诗人的相片引入,通过学生的交流中认识诗人、了解诗题,意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

碑文大全

碑文大全,墓志铭,碑文集 多年教导,音容笑貌永铭心下,教子耕读成大器 一朝诀别,言谈举止化为儿行,嘱孙文武继良风 寿越八秩,惠言惠行炳后世含辛茹苦,独当风雨四十载 仙游九天,仁爱仁心传千秋呕心沥血,力践耕读一百年 节俭律己,抱儿育女,恩情难忘严父荣归,想念惟流伤感泪 勤力持家,养子扶孙,功德圆满子孙哀悼,惭愧未报养育恩 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著作等身身不老 子孙维业业长存 慎终不忘父母志 追远常存孝子心 正气一身昭日月 仁德两字传子孙 养育千恩,海阔天长。铭记于斯,喻嗣不忘! 养子女功德比山重敬父母不忘养育恩 忘不了的养育之恩,割不断的儿女情 爸爸妈妈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追忆。 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 父亲是山母亲是水,走遍千山万水,总走不出山的呼唤水的挂念 百呼不闻严慈声,千载难忘养育恩 慈恩不尽莲花座,好梦已圆罗汉堂 劳模父母含辛茹苦,人中之杰留芳千古 一生奉献于儿女,心底无私天地宽; 严教如山嘉勉子孙,慈恩似海福泽后代; 于事业精益求精,于人生善良热情,于儿女言传身教,于生活勤俭始终;春花秋月何时了,冷雨黯风此刻终,悼念不忘亲教诲,情怀仍忆旧音容;

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 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 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 父女情,母女爱;长相依,永相伴 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 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 写给儿女的话 1.2.愿掌上明珠的灵魂在此得到永生 3.4.“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夭折婴儿 5.愿爱子(女)与天地共存 6.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7.宝贝,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爱 8.宝贝,让我思念的小舟满载爱伴你远航 9.愿掌上明珠在此安息 10.安息吧,孩子!无论是在遥远的天堂,还是在我心中,你都是最美丽的天使 11.你来过,很优秀 12.我来过,我很乖 13.愿我的爱常伴宝贝左右 14.希望在天堂的你依然是个快乐的天使! 15.玫瑰,在绽放中永恒 16.绵绵细雨是我对你的无穷思念,屡屡微风是我对你的无尽的爱 17.我生命里美好一切愿与你分享 18.音容笑貌,尤存于心 19.爱幽幽,思绵绵,望断秋水;哭无泪,呼无声,寸断肝肠 20.德留人间,福荫后代; 21.为事业奉献终生鞠躬尽瘁,尽忠诚正气凛然光明磊落; 22.踏着桥来到这个世界,顺着桥又去了另一个世界,桥架起了事业也筑建了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反思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本课,我力求使自己的课堂呈现出语文味来。 一、让古诗沉浸在浩瀚的文化中。 杜甫作为诗圣,在当时文坛中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让孩子亲近诗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你对杜甫了解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工具书、文化积淀学语文,是语文课该做的事。于是学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们的诗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写实;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知道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读杜甫的诗就能了解当时的历史。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让诗歌的学习沉浸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诗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其他诗歌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 二、让古诗的理解在情境中生发。 学生在前一天预习了整首诗,对全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衣裳、青春的古今异义,我就放手让学生说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时候,能差不多说到位,我就没再去唠叨。可课后,经提醒我知道我错了,学古诗不能满足于仅仅理解诗的意思,更不能满足于仅仅把诗句中逐字意思简单串联。比如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说刚刚听到就激动得泪水沾湿了衣服。可是单单听这句话,是别扭的,是什么让诗人情绪如此反常?脱离了对杜甫曾经悲的感悟,摆脱了当时的情境,这样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学生走进情境,就不会就字论字,简单地把单个字的意思联起来说说了事。他们头脑里会出现:杜甫一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手足无措,万分激动,不由任泪水沾湿了衣服! 学古诗,学语言,学表达,作为师者,我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头脑中想像画面,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走进画面让学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积淀表达诗歌的意思。这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才是有语文味的。 反思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作者寓居在梓州时,听到唐朝军队平定了叛乱。这个天大的喜讯时候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诗。作者喜是因为祖国重新得到统一,这种喜之情包含着杜甫浓浓的爱国之情。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课堂上第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介绍杜甫或背诵杜甫的诗,对杜甫有初步的认识。在学习第二句诗句初闻涕泪满衣裳时,我问学生此时的诗人流出什么样的眼泪,学生说高兴的泪,还有呢,为了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更深处的情感,就让学生相机学习杜甫的一篇名作

2020年5月G12学考选考2019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三年级数学学科参考答案

2019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数学学科 命题学校:春晖中学审题学校:桐乡高级中学 一、选择题:1.A 2.C 3.D 4.B 5.B 6.A 7.B 8.A 9.C 10.D 二、填空题:11.i 21+-; 512.6;13513.10;55814.(332,23;6115.1816.] 322,322[+-17.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解:(Ⅰ)3)32sin(22sin )12(cos 3)(-++ =++-=m x m x x x f π--------------3分点 )(2,12π代入得3=m ------------------7分(Ⅱ)由以上可知)32sin(2)(π+=x x f ,由已知41)3sin(=+πα,--------------9分又),0(πα∈,故4 15)3cos(-=+πα,--------------11分3 sin )3sin(3cos )3cos(]3)3cos[(cos ππαππαππαα+++=-+=所以8153234121415-=?+?-=-------------14分 19.解:(Ⅰ)证明:取PA 中点N ,连MN BN ,, 因为N M ,分别为PA PD ,中点, 所以AD MN 21//,又AD BC 2 1//,所以四边形BCM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N CM //, 又因为?CM 平面PAB ,?BN 平面PAB , 所以PAB CM 平面//-------------6分 (Ⅱ)取AB 中点G ,AD 中点H ,连GH PH PG ,,,因为PAB ?为正三角形,所以AB GP ⊥,又根据已知条件可知AB BD ⊥,所以AB GH ⊥, 所以PGH ∠为二面角C AB P --的平面角,所以33cos =∠PGH ,------------9 分G 12名校协作体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诗。 5、读短信,用诗填空。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词典、字典正确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初步认识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深刻领悟杜甫内心的变化,体会其一腔爱国之情。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亲近与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杜甫。(出示杜甫像) 2.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出示: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齐名,人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共留有诗作1400多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4.今天我们要学习杜甫的一首新诗。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诗题。 题目的意思看懂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谁来帮帮他? 闻:听到。官军:朝廷的军队。收:收复。河:黄河 整个题目的意思是——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消息

其实,杜甫的想法跟你是一样的。(配图)介绍: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出示: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读一读这两句,想一想,哪个字能体现作者这种迫不及待地心情?(指名读) 从巴峡到巫峡,走的是水路,需要乘船从两山之间经过,所以用“穿”。从襄阳到洛阳,走的是陆地,就用“向”。 从四川剑外到河南洛阳,至少2000里。在作者眼中,似乎一下子就能回到老家。这是因为? 5.把书捧起来,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分享杜甫的“喜若狂”。 五、补充材料,读出诗境: 1.作者“喜欲狂”的原因是什么呢?蓟北被收复,诗人就那么高兴吗?让我们走进安史之乱的杜甫。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这次战乱,使无数的百姓无家可归,冻死饿死病死的更是数不胜数。 2.这里的几句诗,就写于“安史之乱”时期,真实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生: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zú)。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yāo)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师:刚刚进门就听到家人在号啕大哭,原来小儿子已经活活饿死。作为父亲,我是多么惭愧。生: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联

仁里莺迁崇四美;新居燕喜庆三春。 里有仁风春意永;家余德泽福运长。 移门欲就山当枕;迁居常将水作琴。 家居绿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 莺声到此鸣金谷;麟趾于今步玉堂。 江山聚秀归新宇;奎璧联辉映画堂。 日丽风和锦铺院;冬暖夏爽笑满堂。 向阳庭院风光好;勤劳人家幸福多。 画栋连云光旧业;华堂映日耀新居。 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 红日高照新居户;喜花常开幸福家。 基实奠定千秋业;柱正撑起万年梁。

三阳日照平安宅;五福星临吉庆门。 迁居新逢吉祥日;安宅正遇如意春。 门对青山千古看;家居旺地四时新。 乔第喜迁新气象;换门不改旧家风。 居卜风和仁是里;堂开景聚德为邻。 地久天长门有喜;年丰人寿福无边。 有福有寿勤俭户;无虑无忧康乐家。 地无寒舍春常在;居有芳邻德不孤。 居之安四时吉庆;平为福八节康宁。 庆乔迁合家皆禧;居新宅世代永安。 乔第喜迁新气象; ; 年丰人寿福无边。 有福有寿勤俭户; 无虑无忧康乐家。 庆乔迁合家皆禧; 居新宅世代永安。 居卜风和仁是里;

堂开景聚德为邻。 门对青山千古看; 家居旺地四时新。 地无寒舍春常在; 居有芳邻德不孤。基实奠定千秋业;柱正撑起万年梁。 家居绿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 里有仁风春意永;家余德泽福运长。 移门欲就山当枕;迁居常将水作琴。 旭日乍临家室乐;和风初度物华新。 莺声到此鸣金谷;麟趾于今步玉堂。 江山聚秀归新宇;奎璧联辉映画堂。 日照戮犹斫跣澹; 花栽园圃吐芬芳。 日丽风和锦铺院;冬暖夏爽笑满堂。 向阳庭院风光好;勤劳人家幸福多。 画栋连云光旧业;华堂映日耀新居。

三阳日照平安宅;五福星临吉庆门。 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 红日高照新居户;喜花常开幸福家。 迁居新逢吉祥日;安宅正遇如意春。 门对青山千古看;家居旺地四时新。 居卜风和仁是里;堂开景聚德为邻。 地久天长门有喜;年丰人寿福无边。 有福有寿勤俭户;无虑无忧康乐家。 庆乔迁合家皆禧;居新宅世代永安。 地无寒舍春常在;居有芳邻德不孤。 居之安四时吉庆;平为福八节康宁。 仁里莺迁崇四美;新居燕喜庆三春。

春联横批大全

春联横批大全 横批(春联通用)一代风流一心耕耘一尘不染一帆风顺一心一德一身正气二人同心两袖清风三十而立三元及第三阳开泰四时如意四季呈祥四海升平四季平安四世同堂四海同春五世其昌五谷丰登五福临门门盈五福六合同春六事修治六脉调鸷十年生聚百年树人百事大吉恩泽千秋向阳门第积德人家幸福人家春意盎然鹏程万里万象更新国泰民安钟灵毓秀勤劳致富深化改革人杰地灵万事大吉大展宏图物华天宝万事如意松风竹韵门臻百福壮志凌云柏翠梅香户纳千祥丹凤朝阳春色满园万事亨通龙凤呈祥政通人和煤海云蒸凤翥龙骧福积泰来宝山霞蔚振兴中华福如东海云蒸霞蔚奋发图强时和岁好人寿年丰繁荣昌盛民生在勤江山如画团结奋斗心系庶民喜气盈门春满人间公仆之家美满幸福团结奋进满院生辉艰苦创业安定团结养车致富勤政为民百业兴旺采煤光荣拥军爱民国富民强荣华富贵拥政爱民实事求是吉祥如意惩腐肃贪春满校园莺歌燕舞见义勇为欣欣向荣花好月圆保驾护航春光明媚福地洞天勤俭建国祥云北至人才辈出克勤克俭紫气东来人文荟萃克己奉公招财进宝人心思治勤劳致富纳福迎祥人定胜天科教兴农和气生财建功立业开拓市场繁荣经济股市沙龙儿童乐园欢度新春音乐茶座科技之家喜庆丰年文明商城文化园林光荣乡镇求实进取人民奋发和睦家庭封山育林祖国昌盛勤劳门第护林防火风调雨顺建设祖国牛肥马壮经济繁荣尊师重教鸡鸭成群腾飞事业希望大成康乐所在人民功臣金融实体通用新春联(1)四时为柄闻鸡起舞年年大发万象皆春跃马争春岁岁有余东风解冻春

盈四海百业兴旺春日载阳花漫九州五谷丰登春和景丽梅开五福江山不老国泰民安竹报三多祖国长春春风得意诗书门第一家瑞气科气致祥礼义人家万里春光年逢大有莺歌燕舞一帆风顺日过小康虎跃龙腾四季平安庆云兆日龙飞凤舞一派正气芳草迎春月满春盈两袖清风一堂春色一元复始山青水秀七巧良缘百福骈臻地利人和三更猪去三星拱户三通国瑞五夜春来四柱擎天两制邦兴八方秀色五星高照六畜兴旺一室清辉四海欢腾二气雍和三阳开泰万事如意新春伊始两岸连心五谷丰登福寿即来通用新春联(2)春为一岁首天地英雄气一曲迎春调梅在百花先乾坤锦绣春三杯祝福歌江山千古秀云霞开锦绣万里春光暖日月一时新草木弄新姿九州气象新四化千秋业春风吹大地寒风随岁去九州万里春淑气满人间德政伴春来春来千枝秀财源通四海国安民有福冬去万木苏春色满人间民富国无忧祖国山河壮日丽春常驻朝阳澄玉宇侨乡气象新人和福永留壮志化宏图风和千树茂柳枝揉雨绿政善山河美雨润百花香杏蕊闹春红天清日月明春风迎顾客民奔小康路勤劳携福至淑气溢商场国臻大治年科技引财来碧水流新韵花随春意发九州开泰运青山笼彩霞富自政通来万福启春华芳草连天碧柳眼凝眉绿乙颂初阳岁春花遍地红桃腮映面红亥迎多福春长空盈瑞气勤是摇钱树轻烟芳草地大地遍春光俭为聚宝盆微雨杏花村五岭诗如云爆竹播欢声无地不春风庆三阳开泰绿柳迎春舞春花含笑意民富九州乐喜万象更新红花应节开国强五岳高山河舒锦绣池塘喜夜雨天寒梅骨傲桃李竞芳菲庭院醉春风风暖草心香时雨随风到两岸期一统好花应讯开九州花似锦守法才能执政无私方可当官通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

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 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

2016年浙江省高中一本上线率

2016年浙江省高中一本上线率 (全省排名前60名) 1 浙江省镇海中学:97.3% 2 杭州第二中学:96% 3 杭州学军中学:96% 4 杭州外国语学校:94.8% 5 温州乐清市乐成寄宿中学:90%+ 6 浙江省余姚中学:91.4% 7 浙江省慈溪中学:91.2% 8 浙江省诸暨中学:90.6% 9 浙江省北仑中学:90.4% 10 宁波市鄞州中学:87.8% 11 浙江省萧山中学:87.5% 12 金华市第一中学:87% 13 舟山中学:85.3% 14 宁波效实中学:85% 15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84.7% 16 余杭高级中学:84% 17 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84% 18 浙江省义乌中学:83.6% 19 绍兴县鲁迅中学:83.3%

20 浙江省春晖中学:81.3% 21 浙江省温州中学:81.2% 22 杭州高级中学:81%+ 23 杭州第十四中学:81%+ 24 浙江省宁海中学:81% 25 嘉兴市第一中学:80% 26 衢州第二中学:78.2% 27 浙江省东阳中学:76% 28 奉化中学:76% 29 绍兴市第一中学:75% 30 浙江省缙云中学:75% 31 桐乡市高级中学:75% 32 宁波中学:74.5% 33 浙江省新昌中学:73.7% 34 浙江省象山中学:72.9% 35 宁波外国语学校:72.4% 36 慈溪市慈中书院:72% 37 兰溪市第一中学:71% 38 浙江省台州中学:70% 39 浙江省湖州中学:67.6% 40 浙江省富阳中学:66.8% 41 浙江省天台中学:65.63%

42 浙江省温岭中学:65% 43 宁波市惠贞书院:64.4% 44 绍兴县柯桥中学:63.3% 45 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63.1% 46 余姚市姚中书院:62.6% 47 鄞州高级中学:62.2% 48 浙江省瑞安中学:61.43% 49 浙江省长兴中学:61.1% 50 浙江省永嘉中学:61% 51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60%+ 52 杭州第四中学:60%+ 53 玉环中学:60% 54 台州市第一中学:59% 55 浙江省浦江中学:58% 56 杭州第七中学:55.56% 57 浙江省平湖中学:54% 58 永康市第一中学:53.7% 59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53% 60 苍南中学:52.1% 61 浙鳌高中:5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教案

《闻官军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理解诗意。 3.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 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孩子们,你们喜欢背诵诗歌吗?你们都会背哪些诗人的诗歌?谁能为我们背一背杜甫的诗歌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啊,个个都是小诗人。 一、赏析《春望》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首诗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希望孩子们喜欢。(课件出示《春望》师配乐深情并茂背诵。简介诗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an)。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听老师诵读你感受到了……(示意学生举手说感受。) 师总结:是啊,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爱国情。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是谁呢? 2.这就是杜甫,你了解他吗?(CAI:杜甫的画像)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杜甫的诗一贯是沉郁忧愁的,可以说在他的脸上很少看见笑容,可是有一天,一个特大的喜讯从天而降,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被打开了,于是倾泻而出他的生平第一快诗——生齐读:《闻官军收》。 3.字面识题。 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吗?谁来说说。 重点讨论交流“”。师:这个和我们现在的一样吗?谁来说说。我们现在的指的就是省省。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特别正音涕、子、裳、还、即。 (1)官军收复了为什么如此触动了诗人呢?让我们走近杜甫,走进这首诗

白 事 对 联

白事对联 一、灵堂门联: 1、父亡选用: 劳苦一生今可息滋味红尘有悲欣难忘手泽,永忆天伦 继承遗志,克颂先芬 2、母亡选用: 挽联:挽母亲联 疾劳早夺慈母命悲风难诉儿女情莫报春晖伤寸草空余血泪泣萱花滋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香宝婺云迷妆癌冷萱花霜萎乡帏寒未报春阵伤寸草空余血泪泣萱花忆慈颜心伤五内抚遗物泪流双行去岁慈言常在耳今春于请再无言椿树早凋悲未已萱花才殒泪何穷冰霜高洁传幽德 圭壁清华表后贤 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长记慈惠传后世永留典范在人间严父子逝恩未报慈母别世恨终天生前记得三冬暖死后思量六月寒未盗仙桃调味口空悲黄土覆慈容去岁慈言常在耳今春于请再无音终天唯在思亲泪世上痛无救母药灵前哭煞断肠人慈母一去杳无影怜儿千声呼不回但愿此境成梦境怎奈哀情是真情心想慈母心有效月临中秋月不圆支覆巫山人不见月明仙岭鹤归来慈竹光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仍留芳平生性善慈母泪今日疾病悲儿情山颓赐也将安放琴在微之不忍弹宝婺云迷闰阁冷萱花霜萎绣帏寒花落萱帏春去早光寒婺宿夜来沉直骨尤超古鹤上慈教仍存青云中 寸草痛无盖母灵无路庭前重见母有时梦里一呼儿忆慈颜心伤五内抚遗物泪洒两行良操美德千秋在亮节高风万古存严父早逝恩未报慈母别世恨终天惊春花染杜鹃血

倚门深得子规啼世上痛无救母药灵前哭煞断肠人慈母一去杳无影怜儿千声呼不回但愿此境成梦境怎奈哀情是真情心想慈母心有效月临中秋月不圆支覆巫山人不见月明仙岭鹤归来慈竹光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仍留芳平生性善慈母泪今日疾病悲儿情山颓赐也将安放琴在微之不忍弹宝婺云迷闰阁冷萱花霜萎绣帏寒花落萱帏春去早光寒婺宿夜来沉直骨尤超古鹤上

慈教仍存青云中 莫报春晖伤寸草 空馀血泪泣萱花 守孝不知红日落 思亲常望白去飞 梅叶王容含孝意 柳拖金色动哀情 空悬月冷人千古 华表魂归鹤一声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萱红蝶梦寒 玉洁冰清归泉路 孙贤子肖哭灵台 难忘淑德,永记慈恩 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3、灵堂通用:音容已杳,德泽犹存精神不死,风范永存灵魂驾鹤去,正气乘风来良操美德千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二)通用联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 音容宛在,浩气常存 陇上犹留芳迹,堂前共仰遗容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篇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本课,我力求使自己的课堂呈现出“语文味”来。 一、让古诗沉浸在浩瀚的文化中。 杜甫作为“诗圣”,在当时文坛中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让孩子亲近诗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你对杜甫了解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工具书、文化积淀学语文,是语文课该做的事。于是学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们的诗“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写实;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知道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读杜甫的诗就能了解当时的历史。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让诗歌的学习沉浸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诗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其他诗歌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 二、让古诗的理解在情境中生发。 学生在前一天预习了整首诗,对全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衣裳”、“青春”的古今异义,我就放手让学生说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时候,能差不多说到位,我就没再去“唠叨”。可课后,经提醒我知道我错了,学古诗不能满足于仅仅理解诗的意思,更不能满足于仅仅把诗句中逐字意思简单串联。比如“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说刚刚听到就激动得泪水沾湿了衣服。可是单单听这句话,是别扭的,是什么让诗人情绪如此反常?脱离了对杜甫曾经“悲”的感悟,摆脱了当时的情境,这样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学生走进情境,就不会就字论字,简单地把单个字的意思联起来说说了事。他们头脑里会出现:杜甫一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手足无措,万分激动,不由任泪水沾湿了衣服! 学古诗,学语言,学表达,作为师者,我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头脑中想像画面,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走进画面让学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积淀表达诗歌的意思。这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才是有“语文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