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经疗法讲解
筋经疗法讲解
(2)常见经筋病灶高发线:①骨缝沟、线。例如,颞上线、项上线、颅骨人字缝、冠状缝等。③经筋循行径线连锁反应型病灶。例如,手太阳经筋循经的头颈侧-肩背-臂时-腕部的线性灶;足阳明的下侧腹-中腹-胸-颈部的连锁反应病灶等。十二经筋的循行路径,皆可查到相应的线性型反应病灶。
(3)面性型反应病灶:面性型的病灶,系指在同一的平面,可查到多经并病的病灶。例如,手三阳经所循经的颈、肩、臂部位,常可查到三经并病的阳性病灶,是经筋疗法病灶区的划分基础(下述)。
⑤线样及竹小片状病灶。病灶细长。细者,若丝线样,稍粗者,若小竹片状,亦见呈小索佯形状病灶。好发于颞筋区、后项浅筋膜、胸骨体前正中线、颞上线及人字缝等;腰部肋脊角及其附近,也是本病灶形征的好发区域;颈背及后上胸至肩前的线性样病灶,多由斜方肌的肌性组织形成,成为颈肌肌纤维炎的伴随病灶;后下胸的小片型病灶,常由所在部位的肌筋膜非菌性炎症所形成;额筋区的细长形病灶,多由所在部位筋膜及部份血管的质变发生。⑥索样型病灶。病灶如索洋,较长而弦紧,多在皮下触及,好发于腹部脐下“五皱襞”、腹白线、半月线及腹侧;腹部的索样病灶,常于肌筋膜联合部位查及,与筋膜联合的构形比较相称,但其正常的质地产生了显著改变。病灶增厚、挛缩、弦紧及异常的触压疼痛、导致浅层腹痛及以理筋法将患者病痛解除等说明,腹筋疼痛是成为腹痛的原因之一。腹侧的索样病灶,多好发于膜性的肌束,以腹外斜肌的病变较为常见,其上结于下胸胸肋的致痛,常可成为肝气郁结及肝胆综合征的混淆;其后下肋弓的“筋结”,常成为腰痛连腹的成;因之一.肢体远
经筋疗法
【一】、经筋病症的病因病理机制浅析--------------------------------------------------------------------------------(一)、经筋病症概念经筋病症,系指由于外界环境及体内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人体筋肉系统发生病变,表现现筋肉急慢性损伤症、病理体征、功能异常以及不同程度的机体整体影响的临床证候群。
由于筋肉系统机体组织结构的庞大体系,其结构成份复杂、生理功能多样化、涉及面广泛、承受的任务繁重、受损伤的机遇多等,故经筋病症属临床的常见多发病症;不少的疑难病症及未明原因的疾病,可由经筋病症直接或间接导发,这是医学潜在课题。
但由于我国的经筋学科处在萌芽发展的形成阶段、经筋病症的定义及其范畴等,有待于提高和统一认识而逐步确定。
(二)、经筋病症的病因病理机转浅析 1.外界异常气候变化因素正常的外界气候,俗称正气。
异常的外界气候,称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皆可成为致病的邪气;以风、寒、湿三邪致病者最常见、其中毒邪.是经筋病的最常见致病因素。
机体遇寒,首先毫毛收缩、络脉收缩,随之肌筋收缩。
寒邪不去,肌筋挛缩不解,发生“筋结”性疼痛;久结之肌筋,成为“结块”,可触到其结块的变化形体,经筋病症患者,对异常的气候变化比常人敏感,称为“阳虚”素质;遇上寒邪,卫气受伤、肌腠闭塞,体内气机枢转失调,内邪比热,热气蒸腾,出现全身不适、舌红口干脉数,通过揭闭疏筋理腠,起到解郁泄热作用,把病症治愈。
2.外界大学作用因素外界力学作用,如挫、擦、换、碰、撞、击等作用于机体筋肉,轻者致不同程度的肌筋受伤,发生“瘀积”为患;严重者,损筋削肉,以致骨折或损及脏腑。
是常见致病因素,也是肌筋病的常见致因之一。
3.机体自身动态活动的动、静力学因素机体于空间活动,离不开肌、筋、膜、带的参与。
任何肢节、肌筋的活动,都具有活动量度及方向性等的生理因素制约.凡超越生理性负荷的活动,皆可成为肌筋膜带的致伤。
中医养生功法之易筋经——功效
中医养生功法之易筋经——功效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
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
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易筋经外经图说易筋经的锻炼方法有12势。
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屏气。
现代总结易筋经,其主要特点如下。
1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易筋经中的每一势动作,不论是上肢、下肢还是躯干,都要求有较充分的屈伸、外展内收、扭转身体等运动。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拔骨”的运动达到“伸筋”,牵拉人体各部位的大小肌群和筋膜,以及大小关节处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缔组织,促进活动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过程,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柔韧性、灵活性,以及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活动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柔和匀称,协调美观易筋经每势动作之间变化过程清晰、柔和。
整套功法的运动方向,为前后、左右、上下;肢体运动的路线,为简单的直线和弧线;肢体运动的幅度,是以关节为轴的自然活动角度所呈现的身体活动范围;整套功法的运动速度,是以匀速缓慢地移动身体或身体局部。
因此,易筋经呈现出动作舒展、连贯、柔畅、协调,动静相兼的状态。
同时在内含精神的神韵下,给人以美的感受。
3注意脊柱的旋转屈伸脊柱是人体的支柱,又称“脊梁”。
具有支持体重、运动、保护脊髓及其神经根的作用。
神经系统控制和协调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因此,脊柱旋转屈伸的运动有利于刺激脊髓和神经根,以增强其控制和调节功能。
因此,本功法是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以带动四肢、内脏的运动,在松静自然、形神合一中完成动作,达到健身、防病、延年、益智的效果。
4易筋经的养生作用易筋经能够改善练习者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对提高平衡能力、柔韧性和肌肉力量有很好的效果;除此,还对锻炼者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程度;对中老年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筋针疗法操作方法
筋针疗法操作方法
筋针疗法(也称为施筋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用于缓解肌肉疼痛、僵硬等症状。
以下是筋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1. 确定治疗区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疼痛部位,确定需要施筋的区域。
这可以是肌肉、筋膜或其它软组织。
2. 准备针具:使用专用的筋针,其形状较细长,一般为不锈钢材质。
在操作前,需要对针具进行消毒,确保安全和卫生。
3. 操作技巧:施筋师需要找到准确的患病点,并确定适当的施筋角度和深度。
施筋时要轻柔地将针具插入皮肤和软组织中,避免引起过度疼痛或损伤。
4. 筋针刺激:一旦针具插入到目标区域,施筋师会进行不同的刺激方法,如微推、静压、细振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和肌肉舒缓。
5. 治疗时间和次数:每次施筋的时间一般为5-15分钟,具体时间取决于患者的反应和症状。
一般情况下,每周可以进行1-2次筋针疗法,连续数周或数月。
需要注意的是,筋针疗法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或专业施筋师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由于每个人的症状和身体条件不同,筋针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可
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在进行筋针疗法之前,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该疗法。
筋疗ppt课件
肌肉疼痛
总结词
肌肉疼痛是筋疗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常是由于肌肉过度使用或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姿势所致。
详细描述
肌肉疼痛的解决方案包括休息、冷热敷、按摩和运动疗法等。通过适当的休息和冷热敷,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 痛。按摩可以帮助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运动疗法则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再次受伤。
详细描述
针对慢性疲劳,筋疗的方法包括休息、放松身心、适当的运动和调整作息时间等。休息 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放松身心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 免疫力,调整作息时间则有助于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同时,注意饮食和睡眠质量也是
非常重要的。
04 筋疗实践案例
案例一:肩颈疼痛的筋疗
总结词
02 筋疗技术
筋疗手法
揉捏法
用手指的指腹或手掌的 大小鱼际在筋膜上反复 揉捏,以舒缓筋膜的紧
张状态。
按压法
用手指或指关节对筋膜 进行持续的按压,有助 于放松筋膜并促进血液
循环。
弹拨法
用手指的指腹或指关节 在筋膜上做轻柔的弹拨 动作,有助于松解筋膜
粘连。
牵拉法
通过牵拉肌肉或关节, 使筋膜得到适当的拉伸 ,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
筋疗的原理与作用
筋疗的原理
筋疗的原理基于中医理论,通过刺激筋膜、调和气血、舒缓肌肉紧张和痉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促进愈合、恢复功能的目的。
筋疗的作用
筋疗适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和功能障碍,如肌肉劳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关节炎等。通过筋疗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关节僵硬
总结词
关节僵硬通常是由于关节炎症、老化或长期缺乏运动所致。
详细描述
秘方偏方:记住“三条筋”,能治很多病!
记住“三条筋”,能治很多病!在民间有“会拔三十六条筋,大病小病都不怕”之说,三十六条筋,共有十二条大筋及二十四条小筋,今天先分享3条大筋给各位网友,掌握这三条筋,能治很多病!一、耳后高骨下大筋方法:用捻、捏、弹、捋、点、揉。
都行该法对感冒十分显著,大部分可以手到病除,可以从翳风穴开始往缺盆穴那个方向捏提即可。
两边都做,从上至下,连续不断,中等力度,持续五至十分钟。
可两手轮换操作,直到脖子与前额同时微微出汗为止,做完后全身顿时就会有轻松的感觉。
可治头面部眼耳鼻口疾患。
如头疼,头晕,头皮麻木,头皮发凉发烧,头皮痒,头闷,前额恶感,眼红流泪,鼻酸鼻塞,鼻干鼻烧,嗅觉异常,口干口烧,舌僵流涎,口臭,面容紫白寒,嘴歪眼斜,面部抖动,恶心呕吐,中暑休克,晕车晕船,失音嗓哑,颈肩不适,颈部强直酸困,咳嗽,精神病,记忆力减退,精神衰弱,多睡或不睡,促进大脑供血,防脑溢血,手足发凉发烧,半身麻木无汗,全身酸困无力,两腿软如棉,感冒,发烧,消化功能减退等。
记住:此部位为头面部疾病的重要开关,多做有益。
二、颈前大筋上下捏颈前大筋,主治范围很广,而且方便1、落枕:患者自己捏,可很快解除痛苦,有立竿见影之效。
2、咳嗽3、脑供血:对头痛头晕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4、对颈椎不适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捏此筋要点:目平视前方,左或右转头稍下倾,此筋即露出三、腋部大筋1、前腋大筋。
肩胸关节交界之处,此为心肺、肩胸之锁,此处不打通,疾病易反复。
凡心肺有疾此处必见紫黑点或瘀疮成串,揪此大筋意义非凡。
(1)治心肺之疾(2)乳腺疾病,疼痛胀揪几下可立解(3)揪此筋与点按百会穴按膻中穴结合,可治胸部百疾。
(4)治肩关节疼痛2、腋下极泉大筋拨极泉大筋会有电麻感传至手,拨此筋可治疗以下疾病(1)治心脏疾病(2)治飞蚊症,久视伤血劳于心,拨极泉大筋会有意想不到之效(3)肩关节疼痛,尤其对伤于风寒之肩疼疗效显著(4)压腋下极泉穴(有脉跳动处)40秒至1分钟,手有麻感热感松开,热流直冲手指,此法可治整个手臂病变,与曲池下1.5寸痛点合用,效果更佳。
倪海厦讲文式易筋经 最简单的日常保健功法
前面我们在介绍针灸的时候,有跟诸位介绍过武式易筋经,这个时候我们介绍金匮的时候,我们要跟诸位介绍文式易筋经。
我们所谓外练筋骨皮,如果在练易筋经练得很好,九窍不会闭塞,刚开始一得病的时候你马上就可以排掉了。
所以以前我在练得时候,我们大学,有时候和同学一起打麻将,那坐在冷气旁边,一觉得不对,站起来到外边一练,就排掉了。
练一圈就好了,你要赢钱啊,就不要跟旁边人讲啊,过一下,他本来第一圈打完时葛根汤证,第二圈就是麻黄汤证了。
麻黄汤症他又不能下桌啊,很难受啊,所以一直放炮,心情不稳定。
所以懂一点比较好。
文式易筋经是 站姿练 ,就是不借外力,不要去举重,不需要,一举重,太过太重会伤肾嘛。
诸位从后面看,我们在做易筋经的时候文氏易筋经 下半身是不动的,都是一样的,上半身动作比较多一点。
肚脐以下要绷紧, 所谓绷紧的意思就是说,当你,我们叫做,口诀歌诀是这样的,脚趾头像爪一样抓在地上面,当然如果你鞋子脱掉打赤脚站在草地上,泥土上做最好。
以前台湾没有火蚁哦,现在有,要小心一点,那不是我的错,你们自己没有小心,被火蚁咬了。
平常是脚如爪抓在地上面,然后肚脐以下蹦的很紧,绷得很紧意思是说你用手去打肌肉,肌肉会弹起来。
会很强硬。
上半身是松的,这 是松和紧 。
那开始练得时候,我们这个手,诸位看这个握拳的时候,你们一般女人握拳,或者没有练过功夫的人握拳都是这样,你们看这个三角形,这个有角度,真正的握拳是这个样子,把自己拳头调整,调整平,着一定是平的。
第二个呢,你看这两个骨头,一定是跟这两个尺骨跟桡骨成平行的直的。
这样子你才有力么,你这打不会受伤。
如果你这样打手腕就受伤了,如果你打完架手腕都受伤就是笨蛋,我们打完架都是不留痕迹的,看不到痕迹的,然后对方伤的很重。
这是易筋经。
所以,我们在练得时候,你看这个手这样子握。
那第一个动作,我们一天讲一个动作,不然你也记不得了,我们叫按蹻式,按蹻式呢,你们看侧面,我只有在练易筋经的时候不会驼背,不知道为什么,下半身绷紧,手呢,是肩膀松掉,只有一个动作,你看,往下按--吸气--下半身永远是绷紧的不松的。
筋经内丹功秘八段 文档
第一式:预备式面向南方直立,双脚并拢,两眼平视,合齿,舔腭,调整呼吸,垂肩坠肘,大臂带动小臂,两手掌心相对从下至上,掌心向内成球状移至两乳际处,如横抱一气球,双手劳宫穴对准两乳际穴,默数48拍。
第二式:双手托日月在前式默数48拍满后,双手抱球向上移动,同时用鼻缓缓吸气,头亦向后仰,双手掌举至前额上,双掌心悬空抱球对准面颊时闭气(如图2)。
然后由内向外、向上翻掌,掌心向上(如图3),将气呼出后自然呼吸。
先用双眼视左手背的外劳宫穴,默数24拍,再以双眼视右手背的外劳宫穴,默数24拍,意念集中在双手的外劳宫穴上,这样做能通阴阳二气;双掌首先向下从左右方向下压(如图4),成飞鸟式直落两腰际处,双掌由外向内、向上分别翻转,手心向上握拳置于两胯骨上(如图5),意守两拳心,默数24拍。
第三式:前朱雀式在图5式的基础上,先将左拳变掌,掌心向上,平直前伸(如图6),双眼看左手掌心,意在掌心,再抓气握拳与左腿成直角收回原处;右手掌亦同样如左手掌样进行(如图7),各轮流做24次,共48次,然后将双拳放于原处,(如图5),意守拳心24拍时间。
第四式:左青龙右白虎式在上式图5的基础上,左手掌向左直出,掌心向上,手背与地面平行(如图8),眼视掌心,意在拳心,抓气握拳归回原处,恢复到图5姿势;右手掌也同左手掌一样进行(如图9),左右轮流各进行24次,然后双手恢复到图5姿势。
第五式:小转辘辘式在第四式(如图5)基础上,左拳开掌向前平出,掌心向上,眼视掌心,手背与地面平行(如图6);手掌下落与地面垂直时,手掌外翻向下,并向前、左、后方划半圆形,转手内翻(如图10,11,12,13),用力握拳向内转掌上提,意想着如拔一棵小树,然后握拳放在起式的位置上(如图5);右手也如左手一样进行,各轮流做24次,最后双手仍握拳放在起式位置上(如图5)。
第六式:大转辘辘式在第五式(如图5)的基础上,静默一分钟,左拳开掌向前平出(如图6);再收回,小臂直下,掌尖指向地面(如图15);然后手臂呈轮状向前环绕一周360度,压至左脚尖侧,将手背平行置于地面,掌心向上,指尖向后(如图16、17);提臂,手掌与左脚尖成直角时,抓气握拳归还原处(如图18,5)意念将阴阳二气抓在手中。
经筋疗法
经筋疗法
经筋疗法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经筋篇”,可用于治疗各类内科、妇科以及骨伤科等疾病。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所连接的筋肉系统,故经筋是受经脉支配的,即“脉引筋气”(杨上善《太素・经筋》注)。
经筋连属骨骼,不入脏腑,但其与经脉相通,故间接与脏腑相连。
人体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变化,可通过与之连接的经络反映出来。
经络向外反映至经筋,而经筋通过与皮部相连,最终将身体的变化反映到体表肌肤。
当人体的一些小问题刚刚出现的时候,利用经筋疗法直接调节筋骨、筋肉,便可将这些小症状杜绝于萌芽,避免大病的产生。
经筋疗法是通过手法在确定病位病性的基础上,以调整人体上下左右阴阳平衡,通过舒理经筋而达到治疗目的。
通常采用手指触诊法,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指的指合力作为探查工具,对检查部位作各种手法探查,结合“常与异”感觉的对比和患者对检查的反应,识别阳性“病灶”。
治疗时,针对相应的经筋穴位,“以灶为腧”,先用揉、按等手法放松局部,再施以弹拨,提弹为主的手法进行梳理,以求通畅经气、经水,从而使病灶消失,恢复到原本健康的状态;
经筋疗法作为一门古老而新兴的疗法,能够解决临床许多痛症与疑难杂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经筋用于美颜则是其最大和最为突出的特点。
这种按摩手法是一种非常朴素、实用、改变提升效果神奇的技术,虽然深奥,但确实易学易掌握。
筋经筋推拿技术
筋经筋推拿技术筋经筋推拿的原理筋经筋推拿技术基于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体的筋经筋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与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相连。
通过刺激和按摩这些筋经筋络,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和阳气和阴气的平衡,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和疾病的效果。
筋经筋推拿的手法筋经筋推拿技术包括了多种手法和技巧,每种手法都有特定的目的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筋经筋推拿手法:1. 揉捏:用手指、掌心等部位对筋经筋络进行揉捏,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流通,舒缓肌肉疼痛。
2. 推拿:通过按摩和推压的手法,刺激经络,调理和平衡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
3. 捏拿:用手指、拇指等部位对特定的穴位或筋经进行捏拿,以达到调理身体和舒缓症状的效果。
4. 拨挫:用手指或掌心在特定的穴位上来回快速按压并稍微摇动,以刺激穴位和筋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筋经筋推拿的应用筋经筋推拿技术在中医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肌肉酸痛、运动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此外,筋经筋推拿还可以用于调理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注意事项在进行筋经筋推拿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由专业的中医师或推拿师进行操作,避免自行操作导致不良后果。
2. 如果有特定的疾病或症状,应当事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3. 避免在有明显疼痛、炎症或肿块的部位进行推拿。
4. 避免过度使用筋经筋推拿技术,以免引起不适或损伤。
以上是关于筋经筋推拿技术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更多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推拿师的意见,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筋经的功能主治
筋经的功能主治1. 筋经的功能筋经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含了人体中的筋脉和肌肉等组织。
筋经起到连接和支撑身体结构的功能,同时也是能量和信息传导的通路。
筋经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维持身体结构和姿势筋经是连接骨骼和肌肉的纽带,它们通过张力和协调的作用,维持身体的结构和姿势,使得人体能够保持适当的姿态。
通过筋经的支撑和牵引作用,人体能够直立行走,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1.2 传递能量和信息筋经是能量和信息传导的通路,它们能够将人体内部产生的能量和信息传输到各个部位。
通过筋经的传导作用,不同部位的组织和器官能够进行协调运动和功能。
1.3 维持运动功能和灵活性筋经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通过张力和协调的作用,使得肌肉能够发挥正常的收缩和伸展。
筋经的运动功能维持了人体的灵活性和运动能力。
1.4 调节气血流通筋经与气血的流通密切相关,它们通过对筋脉的作用和调节,能够促进气血的流通和循环。
筋经的功能可以调节气血的供应和分布,保证全身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运行。
2. 筋经的主治根据中医理论,筋经与人体的经络系统相互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筋经的主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肌肉疼痛与损伤筋经是连接骨骼和肌肉的纽带,它们与肌肉密切相关。
当肌肉遭受损伤或发生炎症时,筋经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肌肉疼痛和功能障碍。
通过对筋经的调理和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和促进损伤的康复。
2.2 运动功能障碍筋经的功能与人体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它们能够通过张力和协调的作用,维持肌肉的正常收缩和伸展。
当筋经出现功能障碍时,会导致人体的运动功能受限,出现肌肉僵硬、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等问题。
针对不同的运动功能障碍,可通过对筋经的调理和治疗,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2.3 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根据中医理论,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筋经的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筋经的调理和治疗可作为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调节气血的供应和分布,促进疾病的康复和改善。
筋疗术绝技全面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
筋疗术绝技全面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古语云:“百病从筋治,筋柔百病愈”。
筋精道通过古法筋疗术,打通人体气血运行通路,让气血按照正确的方向顺畅运行,通过对筋的点、按、揉、拨、敲等手法,打散筋结,让新鲜的血液得以到达身体各处,消除疼痛,改善身体亚健康。
现代人由于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情绪紊乱、心烦上火、久坐不动、长期对电脑、营养过剩等原因,往往造成了筋结的产生,几乎每一个现代人身上都有“千千结”,筋结的产生就是人体亚健康的开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全球性调查“全世界人类的健康状况”,经医院诊断患各种疾病的约占20%,处于亚健康状态约占75%,符合真正健康标准的人仅占5%。
也就意味着75%的人如若再不调养身体、改变当前的不良生活习惯,那么身体即将进入疾病状态。
许多人以为亚健康不是病,其实在中医理念来讲,亚健康就是病,只是程度尚轻浅。
而一般重大疾病的潜伏期是5~10年,前期都是因为筋结压迫神经、压迫血管,导致毒素囤积无法代谢,慢慢的各种各样的病才随之而来,亚健康状态不容忽视。
临床上,因亚健康来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调查显示,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率在45%-70%之间,发生年龄主要在30-60岁之间。
人群分布特点为:中年知识分子和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人士、领导干部、企业家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老年人亚健康问题则复杂多变,特殊职业人员亚健康问题突出。
对于亚健康状态西医目前没有比较好的调养方法,单纯的补充维生素是远远不够的,筋精道首席技术官、古法筋疗传承人汪淑华老师长期研究发现:中医在干预亚健康状态方面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筋疗术可以有效调理亚健康状态,有效地防止亚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化。
筋精道的筋疗术作为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范畴,遵循中医理论,调功能、祛其疾,以通为用,致力于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心身协调的健康状态。
再配以独家秘制的“林血精”,养气、生血、养肝、清肺、补肾,激活命门、会阴、隔膜、膻中四大动力系统,激发人体自愈力,推动人体气血运行协调顺畅。
筋经功·筋经十四式
筋经功·筋经十四式以武学打开世界正文筋经十四式是筋经功重要功法之一。
它受'内壮神勇'、'外壮神勇'的启发,注重内外兼修。
全功共有十四个式子,故名筋经十四式。
它有一个特点,无论做完十四式的哪个式子,都要做一次过渡式,然后才能接着做下面的动作。
换句话说,十四式的每个式子都是在过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为此,在介绍十四式的具体动作之前,首先要介绍过渡式。
过渡式∶ 过渡式在筋经功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不做过渡式,此功只能达到一半功效,所以练功者不要怕麻烦,务必按要求去做。
1.以上一个式子的最后动作为基础,两掌同时外翻,掌心向上,朝上提至两胯间,然后两掌向左右分开,两腿也同时向左右横跨半步,宽度与肩同,再睁开眼睛,但仍然合齿、舔腭(如图1)。
2.两眼平视,用鼻吸气,两手经左右两侧上举,掌心向上(如图2、3)。
3.举过头顶掌心相对(如图4)。
4.微曲双肘,将手腕倒下,闭气,真照头额顶(如图5)。
5.将两手下压至天突穴,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呼气(如图6)。
6.双手移压至卡骨下(如图7)。
过渡式各个式子对内气运行和呼吸都是有要求的。
图1时吸气,将气从双后腿外侧沿着脚三阳经至闾尾穴集中成一股气流,再沿着脊柱两侧向上升至双肩夹脊关,就到了图2的动作;图3、4的动作要求内气沿着三阳经达到双手外劳官穴,此时闭气;图6的双手移动至天突穴时才呼气;图6将气从天突穴用意念引人膻中,至丹田分两腿内侧沿三阴经直至双脚涌泉穴,如此循环进行。
图5、6、7是用意念将气从中丹田压往下丹田。
当气穿过涌泉穴时,在图7的基础上双掌向外翻。
虽然每个式子做完以后都要做过渡式,但有的要把过渡式的6个动作都做完,有的却只做大部分,所以为了便于学习,凡每式做完,需做过渡式的地方,我们只用过渡式1、2、3、4、5、6、7图代表该图的动作,至于具体动作就不再赘述了。
第一式∶预备式 面向南方,两脚自然并拢,全身自然放松,头顶上如有一根绳子拴着向上提;突然空发一口气,将体内的浊气吐尽,然后口鼻同时一吸一呼3次;双目微闭,吻唇,合齿,舌尖轻舔上齿龈;双肘曲垂于体侧,双手指尖触于两大腿外侧微曲;用鼻自然呼气,意存丹田,默数48拍时间(如图1)。
俽妍国际筋疗的原理和作用
俽妍国际筋疗的原理和作用
俽妍国际筋疗是一种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物理疗法结合的一种疗法。
它通过按摩、推拿、拔罐等方法,调整人体经络系统,促进气血循环,达到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俽妍国际筋疗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血液、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的畅通与否会影响气血的流通与输送。
筋疗通过疏通经络,排除经络堵塞,以达到调节气血循环的目的。
2. 穴位按摩:筋疗通过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按摩、适度的刺激,可以有效激活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消除疼痛和症状。
3. 拔罐:通过在体表产生一定的负压,并在特定部位进行拔罐,可以刺激经络穴位,疏通经络,加速淋巴循环,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缓解疼痛和炎症。
俽妍国际筋疗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舒筋活血:筋疗可以通过按摩和拔罐等手法,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养分供应,缓解肌肉疲劳和僵硬,使肌肉得到舒展和活动,达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2. 通络止痛:筋疗可以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经络阻塞以及炎症反应等,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引起的不适。
3. 改善病态状态:筋疗可以调理脏腑功能,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提高,改善机体的病态状态,增强身体免疫力。
4. 改善心理健康:筋疗中的按摩和舒缓手法可以调节神经系统,舒缓压力和紧
张情绪,提升心理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俽妍国际筋疗具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在接受筋疗前应咨询专业人士并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决定是否适合接受筋疗。
马开荣手法康复医学续6~筋经疗法
马开荣手法康复医学续6~筋经疗法一.特效经筋点(扳机点)之筋经疗法经筋疗法也就是肌筋膜平衡疗法,肌筋膜失衡,扳机点(也叫筋节点、阿是穴)如果没有触摸一般是不会感到疼痛的,但它的下游存在病变,我们如果知道它的扳机点所在位置,加上触摸会疼痛,就是“阿是穴”了,处理好了扳机点,下游的病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好比是开锁一样立竿见影。
临床只有触摸到筋结点,或有明显的疼痛,才会达到明显的治疗作用。
其原理就是通过拨按这些部位,放松筋结点的同时为原真之气的运行打通了道路。
1.太阳筋---太阳穴上方一寸的地方,是一条由上向下的条索状的筋,平时很少显现,当头部疼痛特别是头部外侧一线疼痛时常常可以触摸到这条筋,此处是头部外侧线的起点。
2.风池上--- 这个部位就是斜方肌在头枕部的附着点,笔者称之为风池上。
此部位是人体原真之气下输的第一个重要关隘,是治疗头部疾病的一个要穴。
3.乳突下-----这个部位胸锁乳突肌乳突附着部位的前沿,此部位可以治疗头晕,亦可治疗肩关节旋前疼痛,腕关节的外旋疼痛。
4.锁骨下点----此点不固定,在锁骨下方,胸锁关节外一寸左右的位置,可以偏外。
平时无痛点,肩关节外展疼痛时此区域多可以触摸到压痛点,此区域的压痛点可以治疗肩关节的外展疼痛及腕关节的外旋疼痛。
5.天牗点----此点在颈椎二、三横突部位,可以治疗上肢外侧的疼痛麻木,亦可治疗上肢上举受限6.肩髃点----在肩髃穴部位,可以治疗上肢外正中线的麻木和肘关节的挛缩。
7.岗下区域-----肩胛冈的下方,常常可以触摸到横向的条索状筋结,此区域的筋结不固定,可以治疗上肢后侧的疼痛和麻木,亦可以治疗肘部的疼痛,腕关节前旋疼痛。
8.肩贞点----在肩贞穴区域,可以治疗上肢后侧的疼痛和麻木,亦可以治疗肘部的疼痛,腕关节前旋疼痛。
9.肩胛间区---位于两肩胛骨之间,肩胛骨内侧的区域,心悸胸闷时此区域会僵紧,亦会有压痛点,但压痛点不固定,此区域可以治疗胸闷心悸、咳喘等。
经筋疗法——04 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
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经筋疗法及临床应用经筋疗法,即中医经筋学理论叙述的经筋病证的诊疗方法。
由于经筋是经络的连属部分,故经疗法实质是经脉针灸疗法新领域的开发。
筋经疗法沉寂千年重返医坛放异彩,使我国传统医学的针灸和筋经疗法,形成了“华叶递荣”的新格局。
这无疑对于针灸在世界的吸引力、对中医的国际地位、对经筋疗法自身医术优势的发挥等,皆具有实际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经筋疗法,源远流长。
据有关中料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的甲骨文卜辞中,便有“手病、臂病、关节病”等筋病概念医术启蒙。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礼·天宫》,便载有“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等描述筋脉疾患的治疗法则。
分元前五至七世纪马五堆出土的帛书记载的《十一脉》,首次在我国医史上提出“经络”名词,同时,描述了“十一脉”的循行路践;它便是我国传统医学《经络学说》的鼻祖。
约于公元前350年成书的《黄帝内经》、分别在,‘经脉篇”和“经筋篇”等,系统而较完整地记载了我国传统医学著名的“经络学说”雄文,成为中医、针灸、按摩推拿、气功等医术的核心。
此外,中医古籍《类经》等,对经络,”学术理论,作了充实、注解和发挥;特别是对经筋学所作的重要而简明的充实,为经筋疗法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经筋疗法,基础立论,源于中医经络学说,包括经脉学和经筋学两大理论体系;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络脉组成的经脉体系;由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和十二皮部组成的经筋体系。
经脉体系是我国针灸疗法的基础理论,它已经获得举世闻名的长足发展。
但由于历史因素及认识上的原因,经筋体系理论阐述的我国经筋疗法医术,长期缺乏系统性的发掘研究,至今仍然未得到应有的开发;故社会人士以至今日中医队伍的多数医务人员,只熟悉经脉针灸,而对经筋学理论和经筋疗法疏解。
业已发掘而得经筋疗法,便是在上述我国经筋疗法的历史背景,在当前国际形式需求,在中医经络学说阐述的经筋学理论基础上。
按照《内经·大惑》叙述的“脉与脉并为系”为启导,通盘考究《内经》各个篇章的有关论述,阐述人体科学理论;结合民间“经筋医术”现代医学和边缘科学知识,遵循“古为今用”、“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精神;融通古今医学哲理,创立新的经筋疗法医学理论体系;尔后将理论回到临床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历时一载,系统总结其精华,遂告其成。
经筋推拿的操作方法有
经筋推拿的操作方法有经筋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通过按摩、压搓等手法,刺激和调节人体经筋络以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经筋推拿的操作方法。
经筋推拿的操作方法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基本操作和结尾收功三个部分。
一、准备工作1. 创建良好的治疗环境:确保治疗场所的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安静舒适。
2. 为患者做好准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告知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
3. 术前准备:医师应对自己的行为、语言、仪表等方面做出必要的整理和准备。
二、基本操作1. 起推:医师将双手置于患者身体的起点处,用适当的力量沿着经脉的走向进行推动,可通过两手的协同动作,以掌心或手指等部位对经络进行一定的刺激。
2. 摩搓:在推拿过程中,医师常常用手掌、拇指、指腹等部位对患者的身体经络部位进行按摩,以刺激穴位、舒经活络、通血气。
3. 按揉:通过以手掌、拇指等部位运用适当力量对患者体表的经络进行按摩。
4. 法术手法:经筋推拿术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手法,如点按、反复揉搓、推撒、钻转、绕转、排拿等手法,它们在特殊的经脉部位和特殊病症上有特殊的功效。
三、结尾收功1. 按摩调理:在经筋推拿的最后阶段,医师会对患者的全身进行综合性按摩,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疲劳,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2. 教导患者:医师应该向患者讲解他们的相关体质情况,提供饮食、运动、保健等方面的建议,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3. 结束语:医师与患者互动,给予情感支持,以增加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信任感。
4. 加强保健教育:医师向患者介绍一些健康养生知识,教授适当的保健方法和自我按摩手法,以延长疗效并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除了以上的基本操作方法外,医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操作。
同时,医师在进行经筋推拿过程中,应注重自身的操作技巧、力度和节奏,以保证推拿的效果和安全。
总结起来,经筋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和调节人体经络的中医疗法。
它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医学技术,需要医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医药养生功法易筋经
中医药养生功法易筋经中医传统养生功法易筋经易筋经是一门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中国传统功法,也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筋经健身法是一种以强身壮力为主的锻炼方法。
“易”有变易的意义,“筋”指筋脉。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易筋壮骨。
因此,经常练习易筋经能达到理筋舒筋强筋,健身养心的功效。
历史源流相传易筋经乃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印度佛教第二十八祖,“东土”(中国)禅宗初祖达摩所创,并经僧人般刺密谛译成汉文,但目前没有文献支持这一说法。
清代凌廷堪在《校礼堂文集·与程丽仲书》中认为易筋经是明朝天启年(公元1624年)由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而编创。
易筋经十二式首见于明末章氏辑本,咸丰八年(1858)潘蔚将“易筋经十二势”辑入其所撰的《卫生要术》,光绪七年(1881)王祖源对《卫生要术》一书重加摹刻,,更名为《内功图说》,继而流传极广,变化亦多。
在1990年出版的《达摩洗髓易筋经》中,此十二式功法又被称作“韦驮劲十二势”。
有学者分析易筋经十二势动作后认为,易筋经动作多为仿效农民的各种农活姿势,演化而成的一种锻炼方法。
如韦驮献杵势,效仿农民用木杵舂米的动作;韦驮献杵第三势,效仿担粮动作;韦驮献杵第二势,则是效仿净粮动作;再如倒拽九牛尾势,是效仿牵牛拉粮之动作;工尾势,则是躬身收粮之动作等等。
有佛家练功者,将其内容用禅宗的语言来代替,并借托达摩所创,故又有“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之说。
易筋经锻炼机理筋是人体重要的软组织,是联络关节之间的一种坚韧组织,即肌腱,它沟通里外、维系脏腑,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筋乃人身经络之外,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
人的筋有弛、挛、靡、弱、缩、壮、舒、劲、和等种种情形。
筋壮则强,舒则长,劲则刚,和则康,拥有健康的筋就会拥有健康的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特色疗法之----经筋疗法一、经筋病变;陆床阳性体征概念(一)经筋病变体征概念经筋病变体征,是在经筋体系所属的肌筋膜带及结缔组织等,人体软体组织病变所形成的临床病态形证表现。
由于这组人体组织结构体系庞大、成分复杂,起止、分布及功能各异,并形成纵横交织状态,故经筋病变临床体征,具有广泛性、多形性等待点。
临床检查时,需根据经筋的不同分布部位、不同组织性质,来加以识别确认。
经筋病变体征,在经筋学科换称为经筋病灶。
(二)经筋病变体征检查任务要求1.按医疗常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化检,以了解全身健康状况,并为进行特殊检查提供基础依据。
2.对基础检查发现疾患可疑迹象,进行必要的特殊检查,以明确疾病性质。
3.对经筋病症可疑的恶性变及骨性病变,要加以鉴别和排除。
4.进行经筋专科有关检查。
如肌电图检查,电刺激兴奋点检查,经络测定仪检查,经穴区带检查,内脏皮肤反应过敏区检查,经筋病灶检查等。
本节重点介绍经筋病灶检查的手触查灶法。
(三)经筋查灶法的地位作用经筋查灶法在经筋疗法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积极的作用。
1.它于人身躯体直到200多个经筋穴位,填补了古医籍中十二经筋图线缺乏经筋胸穴的缺陷,为经筋疗法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2.查明上述的经筋脑穴,具有定位准确、得气显著、治疗功效特殊等待点,为经筋疗法形成高疗效的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针灸探索高效、特殊脑穴,提供重要途径。
3.经筋查灶法,在明确经筋病症具有单纯型的经筋病灶喻穴点的基础上,深入查明复合型的经筋腧穴,具有点一线一面一多维性的特点,为经筋疗法确立由点的局部治疗,发展成为点、线、面及多维性的整体辨证施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临床运用中,对经筋病症的施治,产生了原发与继发、标与本并治的效应。
4.经筋查灶法,揭示出经筋病症临床表现具有多种特性,如结灶性、瘀滞性、累及性及累及演进性、牵涉反应性、收缩性及收缩失均性、致疲劳或紧张性、隐蔽性、压迫性、症状类似性等,对解决临床医疗面临的诸多课题,产生了积极作用。
5.经筋查灶法,首次在医界揭示出48种难治病及病因未明疾患,存在经筋病变的致因,对医治奇难杂症具有现实意义。
二、经筋病灶检查经筋病灶检查,即经筋临床阳性体征检查,简称经筋查灶,是经筋专科恃有的检查方法。
本检查法,以双手密切配合的物理触诊检查为主,查明经筋病灶所在部位、形证特点,及其连锁反应规律,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
多年的临床实践说明,本检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识别力强,定位准确、操作方便、实用,安全可靠等优点,是目前解决经筋病症疑难课题便捷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及检查程序病人一般取卧位,医者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基础上,进行经筋查灶检查。
全身性查灶,一般的检查顺序是从头部起始,延及颈、肩、胸、腹、背、腰及四肢。
首先从中了解病人躯体所患经筋病变的大体情况,接着对重点病区及继发连锁反应形成的体证详细检查,以全面查出明显的及隐伏性的阳性病灶体征为目的,记录病灶的分布部位,为分别分次施治提供依据。
(二)检查方法及技术要求检查方法:采用手触诊查法。
两手密切配合,左手着重协助固定诊察部位及提供诊察之方便,右手根据所检查部位的生理形态、肌筋的厚薄及层次、正常组织的张力、结构形状等情况,分别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指的握合力(即指合力),构成主要探查工具。
同时,运用指力、撑力、腕力、臀力及时力协调配合,对行检区域,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而深、由轻而重地,以循、触、摸、按、切、拿、弹拨、推按、拔刮、钳掐、揉捏等手法行检。
通过正与异触觉的对比方法,结合患者对检查的反应,识别阳性病灶是否存在及其表现的特征、所出部位的所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以确定阳性病灶。
对于一时难以认辨的病灶,需作反复的复检,或作会诊检查及待殊检查。
对可疑菌性感染、恶性变等异态病灶,要及时作相应检查,鉴别确诊。
技术要求:对行检查的技术基本要求是,①对行检的部位区域的生理结构状况熟悉;②能够发挥拇指指尖及指腹的灵敏作用;③切实学会使用指合力的功能作用;④双手密切配合,能及时、准确地发挥及认辨阳性病灶;⑤具有识别真假阳性病灶的能力;⑥查出阳性体征,具有疾病形成性质,要用通盘考虑的联系思维方法去认识。
(三)躯体阳性病灶高发区及病灶形征特点择述在对经筋病灶的行检中,应特别注意高发病区域的重点检查,及病灶连锁反应区、线的检查,在此基础上再作多维病灶的检查。
这是经筋病灶检查及治疗的关键课题之一。
据古代医典十二经筋图线形成原理,结合人体动态活动的考究认定,由于机体的动态活动产生具有犹似医典十二经筋的牵拉线力作用。
当这些线力群“超阈限”地作用干应力点时,便可导致应力点发生病理性筋结点(病灶点);而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的一维向多维化演进;最终导致经筋病变的点、线、面及多维系列病变的形成。
这是经筋除去外因作用之外的,内在病变规律。
这一规律,不仅较符合实际,科学地解释了十二经筋图线,及古人所称之“筋结”形成原理;而且,根据这一原理运用于经筋查灶检查,可获得在躯体的经筋病灶前的规律分布图(详见绘制的经筋病灶图)。
驱体高发病灶区、线以及多维性病变系列,便是根据上述原理和规律,进行检查而确认的经筋学科内容。
1.常见经筋高发区,病灶示范检查(1)常见经筋病灶高发点:①肌筋的起点及终止附着点(拟似古人所称的左右尽筋头),②肌筋的交会点。
例如,胖肠肌肌筋的承山交会点、髂肌与腰大肌肌筋干腹股沟(冲脉处)的交会点等。
③肌筋的力学受力点。
例如,肩胛提肌肌筋2~4颈椎横突点、颈侧受力点及肩胛骨内上角点。
④游离骨质点。
例如,腰3横棘突、颈2横突、十二游离肋端、剑突尖端点等,⑤骨粗隆。
例如,肱骨粗隆、肱骨内上踝、外上踝及股骨内外踝等。
(2)常见经筋病灶高发线:①骨缝沟、线。
例如,颞上线、项上线、颅骨人字缝、冠状缝等。
③经筋循行径线连锁反应型病灶。
例如,手太阳经筋循经的头颈侧-肩背-臂时-腕部的线性灶;足阳明的下侧腹-中腹-胸-颈部的连锁反应病灶等。
十二经筋的循行路径,皆可查到相应的线性型反应病灶。
(3)面性型反应病灶:面性型的病灶,系指在同一的平面,可查到多经并病的病灶。
例如,手三阳经所循经的颈、肩、臂部位,常可查到三经并病的阳性病灶,是经筋疗法病灶区的划分基础(下述)。
(4)多维性型反应病灶:多维,系指具备两个层次面以上的物理像结构,它构成物质的立体感。
人体的构形,有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呈扁圆形构体。
肌筋在机体动态活动过程,皆多发生左与右、前与后的既是桔抗,又是协调统一的动作。
故肌筋的损伤,具有多维性并存的客观规律。
经筋疗法依据上述原理,在检查经筋症灶时,确立起多维性的查灶消灶方法。
例如,腰痛病人,既要作腰部及腿部的局部性及线型性病灶阳性体征的检查;同时,要对病人进行腹股沟及腹部深层“缓筋”的查灶。
又如肩周炎患者,经筋疗法不仅把目光集中于肩周的局部体征检查;而且,对其颈、肩、臂的连带关系,依次进行前后上下的四维查灶,及多维系列性“解锁”。
根据人体构形及经筋呈多维性分布特点,经筋疗法确认,经筋病灶的点、线、面及多维性分布构形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本疗法的整体辨证观,成为本学科具有高疗效的基础。
2.经筋阳性病灶形征特点综述经筋阳性病灶,系指病理状态下经筋组织的生物体态变异,用经筋查灶可以识别、辨认的临床阳性体征。
正确识别辨认阳性病灶形证特点、是经筋疗法学科的重要课题。
现将经筋阳性病灶,形征特点归纳综述如下。
(1)阳性病灶形征形成的基本因素注析:前已述及,经筋阳性病灶,乃是经筋组织在病理状态下的生物体态变异。
因此,阳性病灶应具备形征形成的基本因素是:①在原经筋组织生理形态的基础上形态改变。
它可以通过“知其常则知其变”的正常与变异对照比较,获得识别及分类。
②经筋阳性病灶(或称经筋穴位)同针灸腧穴,虽然在诊疗的应用方面具有相同的含意,但在形态及分布方式、使用方法、治疗手段等,存在较大的差别。
例如,阳性经筋病灶位置的确认,必须在机体查到有形的体征始可确定。
其确立的阳性体证治疗穴位,体现出中医因人、因病而治的辨证施治法则,不限于以固定的穴位来套治同类的病症。
经筋阳性病灶,建立的点、线、面及多维性构成的体系,既具有局部性的点性、线性及机体一个侧面的面性腧穴,又能从机体的整体确立了多维性的诊疗法则,是经筋学科显著区别于一般疗法之所在;它起到经筋病症的原发与继发、标与本并治的作用。
(2)经筋阳性病灶形证的一般临床表现形式:经筋病灶临床表现,多因人、因病、因经筋组织成分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它具备可查及的形征。
其形征特点分述如下:①粗糙状病灶。
粗糙状病灶,是经筋阳性病灶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较为常见。
好发于经筋组织活动度较大、受磨擦损伤机遇较多的部位。
例如,腕关节的桡骨茎突远端、上胸胸肋关节附近周边,硬、软肋骨衔接处的筋膜等,是单调固定体位的职业病患者、超限阈活动量较大运动员、部队战士及体质较单薄的妇女等常见阳性的经筋病灶出现者。
于患部检查,可触知患处经筋组织呈粗糙样病态形征,用切拨法及指尖按旋法的检查易于查出;切按时,医者的触感同患者病态异常感觉相吻合.粗糙样病灶,临床多处于隐蔽状态,患考常以其他症状苦诉而就诊,极易造成临床上的误诊。
X光、CT、B超等先进食品检查工具,对本病灶的分辨力较低,多不作阳性体征报告,成为现行医疗的误区之一。
②增厚型病灶。
增厚型经筋阳性病灶,系临床常见的经筋病灶之一。
其;临床表现,是经筋病变部位组织增厚,疼痛明显,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急性发作期,多伴随局部组织发生水肿,以至反应性轻微红肿。
患者常以明确的定位病症求医。
主诉的起病成因,有挫伤、捩伤、跌仆及撞击病伤史等;亦可有自身不明其起病原因者。
病程较长是本病型的一般共同点。
好发于头部、胸廓、肢体远端及关节周围。
用指尖切拨法检查,可查出局部经筋组织增厚、硬度增加,以至局部隆突、周围水肿等。
病灶面积较宽者,在查及增厚性病灶范围内,尚可检到索样性的病灶伴存。
增厚型病灶,除了局部疼痛、功能障碍等之外,临床上常因其所处的不同部位,产生牵涉性反应的多种不易察觉的症状。
③微粒样病灶。
病灶呈芝麻状、绿豆样大小,好发于微小关节周围,浅而薄层的肌筋膜机体部位。
例如,指指关节腕关节伸侧的骨性小关节,桡骨茎突远端及足跟关节周围的骨小突等,多系微小筋膜及微韧带附着点损伤所形成的筋结病灶,是造成关节炎混淆致因之一;筋膜性的筋头结灶,好发于颞筋区、颈项筋区、胸腰筋膜区及大腿外侧的阔筋膜张肌、胫前肌筋膜区等。
①颗粒及结节型病灶。
病灶大小如黄豆,花生米、蒜米、蚕豆样不等,好发于微小的肌性组织及尽筋头的附着点,如大皱眉肌、小皱眉肌、遮肌等;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于膝关节附近的尽筋头附着点;肱桡肌肌腱于桡骨远端的茎突附着部位等。
肌肉及附着于骨性组织的膜性筋膜,皆有可发生附着点的筋结病灶,但其疼痛症状导致病人主诉者,多在远端的尽筋头,是中医所称的着痹及现代医学所称的骨性关节炎的常见致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