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手法加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7例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200例

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200例

2 天前患者上体育课给学生演示压腿时突发左臀部疼痛难 + 忍,随 即坐在地上,叫学生给臀部按摩后稍有好转,1 天前起 + 床 后觉臀部疼痛加重拌小腿 ,疼痛夜间为甚 。P ;左臀 部疼痛 E 压痛伴左小腿放射疼痛 , 梨状肌成条索状, 梨状肌紧张试验 ( ) + 直腿抬高试验 ( )加强试验 ( ),腰部无明显压痛,L ’ 1椎 + 一 3S 间盘 c :未见 明显异常;骨盆 C :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 T T 臀腿痛 ( 寒凝经脉 、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梨状肌综合征。 中医治以温经散寒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乃施上法,经治疗 2 次后症状 明显好转,治疗 4 次后症状完全消失,活动 自如。后 因带学生来诊,未诉不适 。
I 研 究 临床




健康 必读 杂志 2 1 年 8 00 月
第8 期
H a h s ra g z e 2 l g s N 1 e l t ed Maa i 0 0 Au u t o. t mu _ n 8

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20例 0
陈仁 龙 潘礼 雷 徐 昌华 曾权
部术后 鼻孔填塞 期患者 ,使 患者在康 复之 中充满信心 ,感受到 舒适 ,与亲人般 的温暖 ,生理和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自尊感得到重视【】 5。 ( )护理人员充实的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 识和熟练的技 2 能是舒适护理的基础 ,通过观察发现舒适护理能有效地从护理 的角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顺利康复,并增强了患者对 护 理人员的信任 ,护士的工作也得到了尊重与肯定 ( )舒适护理融入 以人为本,针对,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 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也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 内容 。
2 天 ,加 重 l天 ”就 诊 。 + +

梨状肌综合征诊治(完整版)

梨状肌综合征诊治(完整版)

梨状肌综合征诊治(完整版)一、概述由于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起于骶椎2、3、4的前面骶前孔外侧和骶结节韧带,肌纤维穿出坐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部分,称为梨状上孔和梨状下孔,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穿过(84.2%)或穿过梨状肌(15.8%)下行。

该肌受到风寒发生炎症,慢性劳损等可引起肌肉充血、水肿、痉挛、肥厚粘连,从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臀腿痛,或使坐骨神经局部营养血管供血不足和回流受阻出现病理改变。

本病属中医学“筋痹”、“筋伤”、“环跳风”等范畴,俗称“臀痛”,“腿痛”。

伴有腰痛时称“腰腿痛”。

《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痹。

”跌仆闪挫,或下肢屈伸、展、旋等任何活动都可使髋部或骶髂关节错位,使梨状肌受到牵拉,引发局部气血瘀滞而发本病。

跌仆闪挫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绝大多数都是由此引发。

虽然有些病例与梨状肌解剖变异有关,但跌仆闪挫仍是重要的诱因;慢性梨状肌综合征也可由于跌仆闪挫而重新诱发本病发生,另外跌仆闪挫日久不愈或失治,又感风寒湿邪外侵,阻塞络道而引发本病。

中医学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是内治外治相结合,传统的外治方法是以推拿、针灸为主要疗法,其疗效良好,近年来,使用小针刀疗法或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也有很好效果。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临床主要症状是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不能行走或跛行。

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串痛。

严重者臀部呈“刀割样”或“跳脓样”剧痛,双下肢屈曲,生活不能自理,一些患者还有阴部不适,阴囊、睾丸抽痛,阳事不举。

但腰椎尚无畸形,疼痛或运动障碍均不明显。

(二)体征(1)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压窜痛。

(2)局部可触及条索状隆起的肌束,有钝厚感,局部封闭后疼痛消失。

(3)患肢直腿抬高在60。

以前,臀部及下肢疼痛剧烈,当抬腿超过60。

时,疼痛即减轻。

(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即内旋患侧下肢可诱发臀部和下肢疼痛。

梨状肌综合征 病例 社保2 三组

梨状肌综合征 病例 社保2 三组

梨状肌综合症病例
姓名:王思性别:女出生年月:1977年12月
职业:教师婚姻:已婚民族:汉
就诊时间:2011年4月3日
主诉: 右侧臀腿疼痛三天,加重一天。

现病史:星期日因操持家务,劳累之余,翌日感到右侧臀腿疼痛,尚能坚持上班,第三天疼痛疼痛,转辗反侧,夜不能寐,步履蹒跚,转侧俯仰均其艰难。

体查:支腿抬高试验左侧(-),右侧在60°以内(+),超过60°,反为(-),“4”字征(-),腰椎(-),右侧梨状肌(+),左侧(-)诊断:右侧梨状肌综合症
治疗方法: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距臀部适当高度,一直照射,为臀部保暖,同时避免红外线过烫,烫伤臀部。

针灸疗法:取阿是穴及秩边、环跳、承扶、殷门、阳陵泉、足三里等穴。

该女士为急性期采取强刺激,泄法大幅度提插捻转,有酸胀麻木向远端放射为佳。

理筋手法(推拿):
体位:俯卧位
手法作用:局部手法缓解梨状肌痉挛,改善局部营养供应,接触对神经的压迫,修复受损组织。

急性期:手法轻柔和缓,切记暴力,理筋手法为主,以免加重病情。

慢性期:手法宜深沉有力,以弹拨为主。

手法步骤:
一、按摩推揉臀部疼痛点3-5分钟
二、深压来回拨梨状肌10—20次
三、弹拨梨状肌10—20次(注意:弹拨方向与梨状肌纤维方向相垂
直。

四、按压痛点
五、牵抖患肢
时间:每周2—3次连续2—3周
中频电:频治疗仪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医嘱:尽量避免跑步,骑车以及其他一切可能诱发疼痛的活动。

如果坐位时也有疼痛,则应取站立位或抬高患侧臀部。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梨状肌综合征:针刺+推拿理筋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针刺+推拿理筋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针刺+推拿理筋治疗凡是使梨状肌急剧不协调收缩的动作;被动或主动的突然牵拉;肌组织原有病变者或功能较弱者,又遇到不适外力等均可使梨状肌肌膜破裂而致本病。

以及局部血液供应障碍,梨状肌营养障碍,局部炎症,或感受风寒湿邪侵袭等均可使梨状肌弥漫性肿胀而致本病。

其主要表现为局部压痛,直腿抬高600前疼痛加剧,严重者,臀部呈现“刀割样”“烧灼样”疼痛,走路跛形。

笔者临床采用针刺为主配合推拿理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诊断标准1.1 有外伤史或受凉史,局部压痛明显或伴有向大腿放射性疼痛。

1.2 直腿抬高试验600前疼痛明显加剧,内收髋试验阳性。

1.3 走路跛行,或自觉患肢有变短感。

1.4 X线显示无关节异常。

临床上具备上述第一及第二项者,诊断即能成立,若再出现第三项,诊断即可明确。

2 治疗方法首先运用推拿理筋手法进行局部肌肉缓解、理顺,然后再进行针刺治疗。

2.1 推拿理筋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上,医者立于其背侧,先用揉、滚等手法进行局部放松。

然后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于梨状肌肌腹上端,一边小幅度轻揉一边慢慢向下滑动以顺理肌纤维,重复3—5遍。

再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进行深压弹拨,重复施术3—5遍。

最后掌揉、推臀部及下肢,放松肌肉,为针刺治疗做准备。

2.2 针刺治疗选穴:阿是穴(患侧),环跳(健侧)。

治疗方法:病人俯卧位,阿是穴采用“合谷刺”法,局部常规消毒,选用2.5—3寸毫针,于梨状肌上压痛最明显处进针,中等刺激量行针,使患者局部产生强烈的酸胀感,能放射至会阴部更好。

然后,将针尖退至皮下,分别以450左右的角度顺梨状肌的走向向两端深刺,使针感向尾骶部及下肢传导。

环跳穴局部常规消毒,取4—4.5寸毫针直刺,提插手法行针强刺激,使针感在局部弥散并向下肢传导,以传至足跟为妙,但也不必强求。

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3 典型病例张×,男,22岁,学生。

于一月前参加体育训练进行负重蛙跳时,突然出现右侧臀部剧烈疼痛,未经医院正规诊疗,自行贴敷伤湿止痛膏,效果不明显。

中医外治梨状肌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梨状肌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 3 针 灸治 疗 .
针刺按“ 以痛为腧 ” “ 、 循经取 穴” “ 、 辨证 可取穴” 的原则 , 消 除和减轻肌肉、 筋膜等处的疼痛 , 使由此所继发 的肌痉挛 自然 促 消失 , 达到无痛或者显著缓解疼痛的 目的 J 。而且针刺还可与温 灸于一体 , 通过炽热 的针体 温热刺激 , 以温振人 体 阳气 , 发经 激 气 , 经 络 , 气 活血 止 痛 , 使 粘 连 板 滞 的 组 织 得 到 松 解 。 疏通 行 可 其法方有环跳穴傍针刺 , 施龙虎交战法 ; 苍龟探 穴手法 ; 捣 法加齐刺法 ; 电针配合温针 ; 扬刺法与芒针结合 ; 圆利 用 针扬S  ̄ 水针 ; Ut l 火针 ; 质针热 灸疗 法 ; 刺法 ; 银 三 谷 刺 等。如刘娜等 针刺阿是 穴 , 得气 后将针慢 慢退 至浅层 , 向穴位下方分天、 人三层透刺 , 地、 得气后退针 至浅层 , 向下、 、 左
状 , 愈 疾 病 的 目 的 ; 频 电 中 药 透 入 法 ; 药 调 糊 外 治 中 中 敷 ; 注 药 物 ” 穴 等 。如 董 振 泰 等 M 以 川 乌 、 乌 、 七 、 草 三 赤
1 中医外治梨 状肌 综合征 的机理
中医外 治法 是与内服药 物治病相 对而言 的一种治疗 方法 , 泛 指运 用中医基 础理论 为指 导 , 口服药物 以外施 于体 表皮肤 除 ( 黏膜 ) 或从 体外 进 行治疗 的方法 , 内容 甚 多 , 其 诸如 针灸 、 推 拿、 拔罐 、 刮痧、 熏蒸 、 中药 外敷 、 针刀等 , 以及与穴位经络相结合 的现代理疗等均在其 中… 。 我 国第一部外治疗法 专著清 ・ 尚先 《 吴 理瀹 骈文》中以外 用膏药为代表 , 阐述 了外治作用 的机理 : 开 结行滞 , 达其 所 “ 直 气血流通 , 而病 自已。 _ 梨状肌综合 征属 中医学 “ ”2 痹证 ” 范

梨状肌受伤完整住院记录1

梨状肌受伤完整住院记录1

住院记录姓名:张继凤性别:女出生日期:上海年龄:29Y 民族:汉族单位:不详家庭地址:兰村路470弄4号301婚姻:已婚职业:护士入区时间:2010-11-29 12:12:00病史采集时间:2010-11-29 12:52:15 病史陈述者:张继凤发病节气:小雪后7天可靠程度:可靠【主诉】跌伤腰臀部疼痛2周【现病史】患者于2周前楼梯踩空,不慎跌倒后出现腰臀部疼痛,遂至本院门诊就诊,髋部CT未见明显骨折征象,诊断为腰部扭伤,行针灸及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治疗。

两周内患者右侧臀部疼痛未见明显好转,且体位改变时,右侧臀部疼痛加重;遂本院门诊拟“梨状肌损伤”收治入院以求进一步诊治。

刻下:腰部酸痛,伴右侧臀部疼痛,无下肢放射症状,无恶心呕吐,纳可,夜寐佳,二便调。

【既往史】患者既往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内科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慢性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输血史】否认输血史。

【过敏史】否认药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上海,久居本地,否认烟酒不良嗜好,否认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冶游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一女,配偶及女儿体健;月经史:初潮14岁,5-7/28-30,末次月经11.18。

【家族史】父亲已故,死于肺癌;母亲健在,无兄弟姐妹,否认家族遗传倾向疾病史。

体格检查(包括望、闻、切诊)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20 / 80 mmHg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步入病房,自动体位,体检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

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伸舌居中。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颈静脉无怒张。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及压痛及反跳痛,无肌卫,肝脾肋下未触及,肝颈返流征(-),肝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

梨状肌综合症的针灸治疗

梨状肌综合症的针灸治疗

梨状肌综合症的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出现水肿和痉挛而造成的局部疼痛,同时由于肌肉的紧张、肿胀、充血而压迫和刺激到周围的神经、血管,产生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梨状肌上孔有臀上皮神经通过,梨状肌下孔有坐骨神经,臀下神经。

出现局部神经卡压之后,这些神经分布的位置就会产生疼痛。

引发梨状肌综合征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明显的外伤或者受寒着凉的情况,或者是由于久站、久坐,搬抬重物而造成了梨状肌的损伤。

出现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臀部和腰骶部的疼痛,患者自身感觉臀部或单侧臀部出现酸胀疼痛,甚至出现刀割样疼痛的感觉,同时这种疼痛可以放射到大腿后侧和小腿的外侧。

严重者可以造成行动不力,活动困难。

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

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样会出现梨状肌和下肢的疼痛的表现。

这种情况必须详细的鉴别。

所以遇到这种患者,首先给他做一个腰椎ct 的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改变。

同时还要排除是否存在肿瘤等其他的改变。

在给患者检查中,会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触及紧张痉挛的结局。

梨状肌紧张实验也表现为阳性。

患者下肢直腿抬高小于60度时,疼痛明显,超过60度时疼痛反而减轻。

所以这个疾病的诊断并不困难。

按照中医经络理论,梨状肌综合征主要表现的症状范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范围。

按照经络辨证,大多选用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的穴位:大肠俞,次髎,环跳,殷门,阳陵泉,昆仑,三阴交。

也可以配合艾灸和电针来系统治疗。

来达到温经散寒,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疏通经脉的作用。

促进局部肌肉的水肿的吸收,改善肌肉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软组织修复。

在针灸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手法来调整。

针对局部手法采用分筋理筋的方法来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加强局部肌肉的康复锻炼,防寒保暖。

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梨状肌综合症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单患者出现离撞击综合症的时候,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患者的疼痛部位主要出现在患者的臀部,并且还会放射至患者的下肢部位。

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行走功能受到影响,而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时,由于这种疾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所以很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对于患者的机体功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建议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有效的诊断,明确患者存在的异状肌综合症症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到底什么是梨状肌综合症呢?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有时候出现腰背部和疼痛的不适感,很多人在发生了这样的症状以后,都感觉这种症状可能是颈椎或者腰椎的问题,殊不知这种病情表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梨状肌综合症所导致的,医务人员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时,也容易受到非典型症状的干扰,导致患者的诊断工作受到影响。

而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时,我们需要了解到底什么是梨状肌,而梨状肌又是怎么出现综合症的?又会对我们的腰背和臀部造成怎样的影响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梨状肌的具体解剖结构。

梨状肌是分布于小骨盆内面,经坐骨大孔进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后面的一块肌肉。

由于这种肌肉的形状很像一个鸭梨,所以被称为是梨状肌。

而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或者粘连的症状时,空间会逐渐变窄,梨状肌也会对其中的神经和血管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还会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疾病就被称为视力撞击损伤综合症。

当患者出现这种疾病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简单,一般以臀部疼痛为主。

并且还会向患者的下肢产生放射,严重时,还会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

患者一般情况下来说都需要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很多患者都会感觉到自己在发病后的疼痛位置较深,通过按摩或者轻轻捶打并不能够改善症状。

严重时患者的臀部还有可能出现刀割样或者灼烧样的疼痛患者的正常腿部屈膝功能会受到极大的损伤,有部分患者症状如果较为严重,还有可能出现小腿外侧麻木以及会阴部不适的症状。

综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56例

综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56例

增加 时 , 出现小 腿 后 外 侧 至 足 部放 射 痛 加 剧 ; 床休 息 可 卧
后, 其症 状可 获减 轻 。梨 状 肌 紧张 试 验 阳性 是 本病 的重要 体征 。 ( ) 有 抬重 物 的伤 病史 , 、 的 “ ” “ ” , 1多 站 蹲 扭 、 闪 史 个
随访半年 以上 。优 5 例 , 4例 , 1 , i例有复发 现象 l 良 可 例 除 外, 其余 5 5例均无复发 。
就会取得“ 事半功倍 ” 的效果 , 获得患 者 良好 的依从 性 , 为治疗
除软组织的痉挛和小关 节 的紊乱 , 从而 迅速 达到缓解 疼痛 的
目的 。疼痛减轻 后 便取 得 了治疗 的主 动权 , 再按 “ 缓则 治其
的成功创造有利的条件 。
综上所述 , 内外兼 治是祖 国医学 的精华 , 骨伤科 的一大 是
标” 的原则 , 以中药内服起到活血化瘀 、 行气止痛 、 舒筋通 络的 功效 , 促进患部炎症水肿 的吸收 , 而缓解症 状改善腰部 的活 从
动功能 。以 中药外洗可起 到活血舒筋 、 风通络 、 祛 除湿止 痛的 功效 , 通过物理治疗 的热效应及 中药 离子 的透皮 吸收 , 加快 可 患部 的微 循环 , 促进无 菌性炎 症介质 的吸收 , 从而缓解 疼痛 。
2 治疗方 法 2 1 按摩 . 病人俯卧 、 肢伸直 , 肉放松 。以拇 指按压 , 下 肌 先
找到压痛的梨状肌 , 再沿肌纤维 的方 向将 其理顺 , 然后痛 点按
压 1 n 以解痉镇痛 , 0mi, 对慢 性劳损 病例 , 摸到硬 韧的梨 状 在 梨状肌综合征是 由梨状肌损伤引起 , 以骶髂关节 区疼痛 , 坐骨 切迹 和梨 状肌痛 较重 , 射 到太腿 后外 侧 , 放 引起行 走 困

针灸防治梨状肌综合征研究进展

针灸防治梨状肌综合征研究进展

针灸防治梨状肌综合征研究进展秦云;李萍【摘要】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具有简便安全、方法独特、适应广泛、疗效稳定的特点,对目前临床针灸治法进行归纳、阐述及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16)017【总页数】3页(P2516-2518)【关键词】梨状肌综合征;针灸;毫针;电针;小针刀;综述【作者】秦云;李萍【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259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

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

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近年来针灸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文献综述如下。

1 中医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认识传统中医把梨状肌综合征归属于“痹症”“伤筋”“腰腿痛”的范畴。

正如《素问·痹论》[1]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且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其致病在于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而发病。

《济生方·痹》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并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血不养筋,筋脉失养为本;以外伤、复感外邪,痹阻经络,经脉不通为标。

而梨状肌所处解剖部位大致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循行经过的部位。

《灵枢·经脉》[2]云:“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龇……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腘中……是动则病……髀不可曲……是主筋所生病者……腰、尻、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

“胆足少阳之脉……下髀厌中……是主骨所生病者……髀……及诸节皆痛”。

如足太阳及少阳经出现气血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以致经脉失于濡养,故出现一侧臀部酸胀、疼痛,伴大腿后侧或小腿后外侧放射性疼痛,甚至活动受限等不适。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一、梨状肌损伤综合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ICD-10编码:G57.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梨状肌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梨状肌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风寒湿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梨状肌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

2.适合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

3.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双髋部X线片、肌电图、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治疗2.针灸疗法3.其他外治法(1)中药熏药、涂擦、热奄包治疗(2)针刀疗法(3)穴位注射(4)银质针疗法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怯瘀止痛。

(2)风寒湿阻证: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3)湿热痹阻证: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4)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壮医经筋疗法加药罐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壮医经筋疗法加药罐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4 4例, 3 女 2例;年龄 2  ̄6 3 5岁, 平均 4 1岁;病程最短 1 d最 ,
长 4年 ;发病 部 位 :左 侧 3 , 侧 3 9例 右 7例 ;急 性发 病 6 0例 ,
慢性发病 】 6例;臀部合并同侧下肢疼痛 7 0例, 单纯下肢疼痛 6例, 伴腹股沟疼痛 8例, 患肢麻木者 2 9例。多数患者有患肢烧 灼样或刀割样疼痛, 行走 时症状加重 。随机把患者纳入治疗组
维普资讯

7 ・ 4
Chi es J r a1 f n or n e ou n o I f mat o T M i n on C
A ug 2 0 V _1 No 0 8 ol 5 .8

壮 医经筋疗法加药罐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2 2 2 选穴 . .
腰背部阿是穴、肾俞、臀部压痛点及下肢承扶 、
委 中 、 殷 门 、承 山 、环 跳 、髀 关 、 伏 兔 、 足 三 里 等 。
2 2 3 操作 步骤 以长镊子将药罐捞 出, .. 甩净水珠, 趁热吸拔
明显的痛点, 使局部有酸胀 、发热舒适感, 为按 “ ;第二为 点”
双手拇指相叠, 用力深压并来回弹拨梨状肌, 弹拨 1  ̄2 0 0次后 再按压痛 点, 即按 “ ” 第 三为顺梨状肌纤维走 向由外侧 向内 线 ;
侧 推 按 , 时对 坐 骨 神 经 分 布 区 域 及 病 变 影 响 区 的 病 灶 进 行 理 同
12 诊 断标准 .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 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 》 及 《 壮医伤科学》 中梨状肌综合征诊断标准拟 定:①大部分 患者有过度旋转髋关节病史, 部分有夜 间受凉史 ;②臀部和下 肢沿坐 骨神经分布 区有放 射性疼痛 , 多发生于 一侧 臀腿部, 可 因受累或感受风寒湿毒或髋 内旋内收而加重 , 严重者呈刀割样 或烧灼 样痛, 大小便及咳嗽等至 腹 内压增高 时疼痛 加剧, 甚者

许荣正“集针刺法”治疗经筋病经验

许荣正“集针刺法”治疗经筋病经验

•514•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7月第54卷第7期针灸聚英许荣正“集针刺法”治疗经筋病经验陈如许荣正=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台州317000关键词集针刺法经筋病临床经验许荣正许荣正主任中医师为台州市首批名中医,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致力于“针至病所”相关理论的研究,在传承中创新,运用“集针刺法”治疗经筋疾病,疗效显著:现总结其经验,介绍如下。

1集针刺法的认识《内经》针刺法有五刺、九刺、十二刺等,其中多针刺法有齐刺和恢刺。

“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

或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灵枢•官针》)是正中先刺一针,再于两旁或上下各刺一针,三针齐用的一种针法。

适于病变范围较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等症。

“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灵枢•官针》)是一种直刺筋上,旁刺一针.并将此针•前一后提插多向透刺的针法,后人又称为“多向刺法”。

许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多针刺法能有效治疗经筋疾病,在古典针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集针刺法”的概念。

2针具选用及操作要点集针刺法是用2至9根毫针.集束同时并刺于病痛点的一种针法。

针具选择0.35mm X50.00mm或0.35mm X 70.OOnun的毫针,宜粗不宜细。

操作特点:首先以押手指爪紧切病痛点,刺手集双针快速并刺于痛点,双针集束是集针刺的基础用针单位,并根据病痛点的范围增加针数.最多不超过9针,得气后可加用温针或电针疗法。

所治病痛点可为压痛点、卡压点、挛缩点等。

3集针刺治疗经筋病的特点经筋之为病,以痛为输,临床的病灶点多以局部出现结点压痛为特征。

根据“针至病所”理论.治疗局灶性经筋疾病,集针刺直达病所,有“针到则气到”的作用,对定性定位明确的疼痛更易取效。

以针尖靠近病灶是针至病所的一个经典针法,以针尖直刺或朝向病所,起到以针调气的目的。

集针刺法的特点:集针刺是双针并刺、集多针治疗十二经筋产生局灶性病变、点面结合、疗效明确的一种针法。

经筋手法加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7例

经筋手法加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7例

经筋手法加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7例
韦英才;王凤德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0(023)001
【摘要】@@ 梨状肌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因髋部剧烈活动,扭闪或因风寒湿邪外袭留滞经脉,使梨状肌发生充血、水肿、肥厚、压迫坐骨神经所产生的症候群.近年来笔者采用壮医经筋手法、针灸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总页数】2页(P6,54)
【作者】韦英才;王凤德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36号;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36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药外敷加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0例 [J], 葛明
2.手法加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92例疗效观察 [J], 常志刚
3.手法加中药妙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J], 吴少鹏
4.手法加玉真散酒和针刺综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J], 李代江
5.穴位注射加弹拨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6例 [J], 杨常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梨状肌综合征详解【范本模板】

梨状肌综合征详解【范本模板】

梨状肌综合征详解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

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由梨状肌损伤引起,以骶髂关节区疼痛,坐骨切迹和梨状肌痛较重,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引起行走困难、跛行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病因多由于大腿内旋,下蹲突然站立,或腰部前屈伸直时,一旦发生旋转,使梨状肌受到过度牵拉而致损伤。

亦可左髋部扭闪时。

髋关节急剧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亦可引起该肌损伤。

部分病例仅有过劳或夜间受凉,而产生臀疼痛.小腿外侧及后侧麻木。

抽痛,或腓总神经麻痹等症状和体症,此种情况可能与坐骨神经和梨状肌损伤变异有关。

2临床表现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严重时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剧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

患者可感觉疼痛位置较深,放散时主要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有的还会伴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不适等。

疼痛严重的可诉说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双腿屈曲困难,双膝跪卧,夜间睡眠困难.大小便、咳嗽、打喷嚏等因为能增加腹压而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

3检查1.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现疼痛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令病人仰卧做直腿抬举试验,患侧下肢抬高30°~60 °时痛逐加重,而抬高超过60 °后,疼痛反而减轻,此外,亦常见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过敏或减退及跟腱反射改变等。

)2.梨状肌紧张试验是检查梨状肌损伤的一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是梨状肌综合征的常用检查方法。

(另一种梨状肌紧张试验:病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3例,女14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短12天,最长3年。表现为双侧3例,余均为单侧。
1.2 诊断标准〔1〕
有外伤或受凉史;臀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向小腿外侧腓总神经分布区放射,重者患侧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痛;急性患者患侧臀部可触及梨状肌呈局限性束状隆起,钝痛、压痛明显,慢性梨状肌损伤的束状隆起变硬、坚韧、弹性减低,无明显压痛。
关键词:梨状肌综合征;手法;针灸
梨状肌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因髋部剧烈活动,扭闪或因风寒湿邪外袭留滞经脉,使梨状肌发生充血、
水肿、肥厚、压迫坐骨神经所产生的症候群。近年来笔者采用壮医经筋手法、针灸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经筋手法按摩:先让患者平卧在治疗床上,医者用肘部按经筋线路图从足底到腰部行按摩,尽量把每一块肌肉都放松〔2〕。重点在患部梨状肌和股四头肌,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用力要到位,但要防止在腰肋部用力过猛。按摩完足太阳经筋线路后用同样方法按摩足阳明经筋和足少阳经筋线路,在按摩过程中要使每一个“筋结点”都有胀感或有放射感才达到效果。先用肘部松解梨状肌,后用大拇指在梨状肌垂直方向上拨动,多用理筋法,少用分筋法。
经筋手法加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7例
更新日期:2009-03-24 点击:
王凤德 韦英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治疗方法 经筋手法加针灸均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1疗程结束后,休息3~5天,再行下1疗程,其治疗顺序如下。
3.2 治疗结果
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9例,显效16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4.6%;未痊愈的经过第2个疗程的治疗,共痊愈23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位:韦英才(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 530001 南宁市明秀东路36号)
王凤德(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 530001 南宁市明秀东路36号)
参考文献:
[1]吴文豹. 颈肩腰腿痛推拿疗法.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21.
[2]黄敬伟. 经筋疗法的诊断依据和好转标准.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
5.2 本病病因主要是梨状肌急剧不协调的收缩,使肌膜破裂而产生局部性肌束隆起,此时梨状肌处于保护性收缩状态,如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受风寒侵袭,就会影响到从梨状肌上下孔通过的坐骨神经、臀上皮神经,臀部动、静脉受压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
5.3 经筋手法按摩可使紧张的梨状肌放松,减轻压迫,松解粘连;针刺能抑制梨状肌局部血管通透性的升高,使充血、水肿、痉挛减轻,改善局部微血管和淋巴循环,控制炎症,加速功能恢复;拔罐又能活血祛瘀,促进新陈代谢,所以该法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针刺治疗:选用单针,“固灶”行针强刺激〔2〕,快进快出的针法,按“以灶为腧”和“循经取穴”的原则,取臀点、点、腓点、踝点以及环跳、秩边、承扶、委中、阳陵泉、昆仑等患侧穴位。最后在患侧的梨状肌点和脚后部肌群上加拔火罐,时间约10~15min。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1〕4 典型病例 患者,男,53岁。初诊日期是1997年7月15日。患者2年前不慎扭伤髋部,左侧臀部刀割样疼痛,并向股后、小腿外侧放射,在区直某两大医院都诊为梨状肌综合征,经封闭后疼痛减轻,但反复发作。就诊前2天因受凉疼痛复发,并渐加重,患侧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剧痛,用拇指可触及梨状肌呈局限性束状隆起,压痛明显,患侧窝、小腿外侧、外踝部压痛亦较明显,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按上述方法治疗,1疗程后痊愈,随访2年无复发。5 讨论与体会5.1 梨状肌综合征在祖国医学属“痹证”、“伤筋”范畴。临床上出现的体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混淆,应注意鉴别。
1.3 鉴别诊断
本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后者有腰部棘突旁放射性压痛,棘突偏歪,棘间隙改变及棘上韧带剥离等腰部体征。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疼痛有所减轻,但不稳定,随访6个月后有反复;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