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杂文的时代

合集下载

如何写杂文

如何写杂文

如何写杂文杂体文章。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中国现代杂文产生于五四文学革命中,最初以“随感录”的名称出现在《新青年》杂志上。

20年代已有可观的成就,进而在30、40年代风靡文坛。

在这以后时起时落,80年代又兴盛起来。

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

在艺术上普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和机智、论辩的哲理品格,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

鲁迅是中国杰出的杂文作家,他把杂文推到高度成熟的境地。

此外,周作人、林语堂、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徐懋庸、唐弢、聂绀弩、夏衍、巴金、邓拓、林放等人,是中国各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杂文作家。

进入21世纪,伴随着80后的成长,80后作家逐步成为文坛的中坚力量,以韩寒、郭敬明、巩玟语、陆缄为代表的的杂文作家逐步规模化,开始促使新的文学风气转变。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阅读杂文,要联系时代背景,领悟形象的阐述中所蕴涵的道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寓庄于谐的情趣,还要细心揣摩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是文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文体的人,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

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了题名“杂文”的一章。

他一方面总结前人的杂文创作情况,并总括其名为“杂文”,另一方面又历述秦汉以来杂文有三类,以泉玉的《答楚王问》、枚乘的《七发》、扬雄的《连珠》等为最早的代表作。

读书分享交流会《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

读书分享交流会《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

特点:杂文具有自由、精悍 、深刻的特点,能够迅速反 映社会热点,表达作者的观 点和态度。
02
现代杂文的发展历程
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杂文
晚清时期
杂文开始萌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文章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大量具有批判精神的时评文章。
民国时期
杂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杂文作家,如鲁迅、刘 半农等。
批判精神
当代杂文仍然保持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对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和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 启发性。
影响力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杂文的影响力 也在不断提升,成为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和表达思想的重 要渠道之一。
03
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
政治与文学的关系
01
02
政治对文学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的杂文
社会主义初期
杂文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强调思想性和政治性,文章形式以评论和随笔为主 ,内容多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后
杂文逐渐恢复多元化和自由化,文章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内容涉及社会、文 化、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杂文作家。
当代杂文的发展现状
多元化发展
当代杂文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文章形式和内容都 非常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等各个方面。
对未来杂文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强化人文关怀
未来的杂文应该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内 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加强对人类价值和意义的探 索与思考。
拓展题材范围
未来的杂文可以进一步拓展题材范围,不仅关注 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也可以涉及科技、文化、 艺术等各个领域,丰富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共5篇)[修改版]

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共5篇)[修改版]

第一篇: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摘要:《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一本小说集,它的创作时间长达13年,几乎横跨了鲁迅全部的文学生涯。

在这本小说集中包含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认识方式的转变,从“五四”前后塑造的以女娲形象为代表的“超人”式英雄,到“五四”退潮期《奔月》中后羿式的“彷徨”式英雄,直至30年代塑造的《采薇》中伯夷、叔齐一类小人物,其发展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鲁迅对人在历史中地位认识的发展过程,即从开天辟地式的英雄,逐渐向世俗沉落,最终发展为被生活所牵制,充满世俗烟火气的庸人。

这一过程也暗示了鲁迅某种世界观的转变。

关键词:鲁迅故事新编历史人物补天奔月采薇英雄庸人1935年12月,已经接近写作生涯与个人生命双重终点的鲁迅,完成了他创作时间长达十三年,几乎贯穿其整个文学生涯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在这部据他自己称为“速写居多”,而“有一点旧书上的痕迹,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的“油滑”之作中[①],鲁迅选取了自女娲补天后几百年发生在华夏土地上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并借尸还魂,希望以此来表达自己生于当前、处于乱世的种种独特生存境遇与思想感受。

这本小说集内涵,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与鲁迅各个时期的世界观互为映衬的,它用具象的历史图解了作者抽象的哲学思考,在探讨世界的荒诞性的同时,也对人(尤其是文人)及其创造物文化在乱世之中的地位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在辛辣的笔调下透出了哲学思辨的幽深。

鲁迅在选择历史神话故事的时候有他自己的取舍标准。

宏观上看来《故事新编》仿佛是一部专门探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流变的长篇论文,作者以女娲“造人”、“补天”作为开篇,以女娲这一巨人的形象象征新历史纪元的到来;而后的《奔月》、《理水》、《铸剑》分别以后羿、禹和眉间尺的故事作为典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蔓延于原始社会的英雄主义情结;小说集最后几篇重写了老子、庄子和墨子等生于封建时代初期思想家的故事,企图通过他们的经历来揭示文化对原始时代野性生存方式的规训以及知识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杂文的名词解释

现代杂文的名词解释

现代杂文的名词解释现代杂文,最初起源于古代文化中的散文形式,它与古代杂文的传承与延续相关,但也带有新时代的特点和意义。

现代杂文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的文学艺术体裁,通过作者对社会、文化、人性等主题的独到见解和观察,以及对生活琐事和日常细节的描述,以达到抒发情感、表达思考和倡导社会意义的目的。

一、杂文的特点杂文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多样性:杂文是一种内容上多样,形式上富有变化的文学形式。

与其他传统体裁相比,它的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可以借助幽默、讽刺、夸张等手法以及对多种文学形式的借鉴、引用和拼贴等手段,使得杂文既能呈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又能展示对不同议题的深入思考。

2. 真实性:现代杂文关注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感受。

它通常从作者亲身经历或观察到的真实事件出发,以抒发真实情感为目标。

因此,杂文往往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真实感,令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反思性:杂文承载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度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独特看法。

作者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感受和挖掘,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社会问题,从而使读者对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4. 反权威主义:现代杂文对于权威和固有观念持有一种批判和挑战的态度。

它通常以讽刺、幽默和夸张作为手段,对各种权威和偏见进行揭示和嘲笑,以达到启发读者思考和反思的目的。

二、现代杂文的创作手法现代杂文创作具有多种多样的手法,以下几种常见的创作手法具有代表性。

1. 讽刺挖苦:杂文创作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就是采用讽刺挖苦的方式。

通过夸张或暗示性语言,作者可以嘲笑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让读者产生共鸣并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2. 反转和颠覆:现代杂文常常通过颠覆常识和对传统观念的反向思考,来唤起读者对于社会、文化和人性的反思。

通过对事物本质的重新理解,可以打破思维的定势,引发读者的思考和争议。

3. 散发触动:现代杂文的另一个重要手法是通过日常琐事和细节来触动读者的情感。

仍然是“杂文时代”

仍然是“杂文时代”

仍然是“杂文时代”
葛宏
【期刊名称】《新闻爱好者:上半月》
【年(卷),期】1998(000)008
【摘要】就在我们南阳杂文学会宣布成立的时候,河南省杂文学会在我们南阳召开年会。

可以说,我们这个杂文学会也正是借着这股东风,抓住这个机遇,应时而生的。

南阳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南阳素有“曲艺之乡”之称。

南阳的作家群名噪全国,南阳的杂文创作也有着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

据我们初步统
【总页数】1页(P47-47)
【作者】葛宏
【作者单位】南阳市杂文学会;会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
【相关文献】
1.我们的时代仍然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J], 刘芳俊;刘金国
2.“古已有之”和“杂文时代”——浅谈杂文的优良传统 [J], 钱觉民
3.任时代变迁,它仍然是我们心中的"世外桃源"
——评《边城》 [J], 田频
4.我们的时代仍然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学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J], 郑春文
5.杂文植根时代时代需要杂文 [J], 梁自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雨中忆萧红——丁玲-赏析

风雨中忆萧红——丁玲-赏析

【作品原文】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

要是有更大的风雨也好,要是有更汹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那么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水声也是那么不断地哗啦哗啦在耳旁响,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

这会使人有遐想,想到随风而倒的桃李,在风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

即使是很小的风雨或浪潮,都更能显出百物的凋谢和生长,丑陋或美丽。

世界上什么是最可怕的呢,决不是艰难险阻,决不是洪水猛兽,也决不是荒凉寂寞。

而难于忍耐的却是阴沉和絮聒;人的伟大也不是能乘风而起,青云直上,也不只是能抵抗横逆之来,而是能在阴霾的气压下,打开局面,指示光明。

时代已经非复少年时代了,谁还有悠闲的心情在闷人的风雨中煮酒烹茶与琴诗为侣呢?或者是温习着一些细腻的情致,重读着那些曾经被迷醉过被感动过的小说,或者低徊冥思那些天涯的故人?流着一点温柔的泪,那些天真、那些纯洁、那些无疵的赤子之心,那些轻微的感伤,那些精神上的享受都飞逝了,早已飞逝得找不到影子了。

这个飞逝得很好,但现在是什么呢?是听着不断的水的絮聒,看着脏布也似的云块,痛感着阴霾,连寂寞的宁静也没有,然而却需要阿底拉斯的力背负着宇宙的时代所给予的创伤,毫不动摇的存在着,存在便是一种大声疾呼,便是一种骄傲,便是给絮聒以回答。

然而我决不会麻木的,我的头成天膨胀着要爆炸,它装得太多,需要呕吐。

于是我写着,在白天,在夜晚,有关节炎的手臂因为放在桌子上太久而疼痛,患砂眼的眼睛因为在微小的灯光下而模糊。

但幸好并没有激动,也没有感慨,我不缺乏冷静,而且很富有宽恕,我很愉快,因为我感到我身体内有东西在冲撞;它支持了我的疲倦,它使我会看到将来,它使我跨过现在,它会使我更冷静,它包括了真理和智慧,它是我生命中的力量,比少年时代的那种无愁的青春更可爱啊!但我仍会想起天涯的故人的,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着难的。

文学思潮与运动知识点

文学思潮与运动知识点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十二年文学(40年代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和战争与救亡发生紧密联系。

影响到作家的写作心理姿态方式以及题材风格。

地缘政区域文学:国统区文学(40年代文学主潮1937 7。

7——1938 10 国统区文学基调为昂扬激奋的英雄主义,救亡为轴心。

)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及上海孤岛文学。

共同承接五四新文学传统但区域文学呈现不同的旧基调与风貌。

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1938年3月27日武汉成立,30年代无产阶级,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文学汇流成国共文学界统一战线,名誉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理事45人:郭沫若矛盾冯乃超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等,老舍主持日常工作,会刊《抗战文艺》成立时提出文章下乡入伍的口号,体验现实生活与广大民众结合,文学创作共同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共同的思想追求:表现新民族性格的孕育与形成,情绪风格热烈渲染昂扬的民族心理与时代气氛,英雄主义的调子统一的色彩鲜明单纯。

文体方面:1.报告文学和通讯热门体裁,新闻性纪实性的重视2.各种诗歌体朝广场艺术发展,通俗鲜明昂扬,墙头诗传单诗枪杆诗便于宣传3大众化小型轻便文艺形式主角。

故事鼓词唱本街头剧戏曲壁报文学,通俗易懂鼓动性为目标作家放弃个性追求大众化。

初期强调文学的功利性宣传性表现了现代文学与民族命运血肉联系的特质,但是存在公式概念化倾向廉价的乐观主义,丧失部分文学多样个性化。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进入相持阶段,心理转为新的苦闷和抑郁重新思考民族命运和自己,观察和描写中民族命运仍处于前景地位,社会与个人成为不可或缺的层次向多层次全方位观察转变文学艺术表现丰富复杂深刻性。

爱国主义主题的扩展与深入题材纵深的立体开拓与发掘1.面对现实2.转向历史(屈原的历史剧创作热潮北京人家)3,面向自己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创作高潮(财主底儿女们春寒)上述三方面探讨民族命运总的思想背景,自觉追求历史感新的文学风貌:现实的黑暗民族的痼疾在历史的俯视下以荒诞性,滞后的历史惰性力量给人重压,揭露现实的作品交织冷峻苦涩的喜剧感(沙汀作品代表)回顾历史从传统沉思中或感伤凄婉《呼兰河传家》崇高的诗情(郭沫若历史剧)传统美德诗意化。

鲁迅杂文赏析

鲁迅杂文赏析

杂文:鲁迅的主要文化和文学业绩鲁迅的杂文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形成期(1918—1925):从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到1925年“女师大风潮”发生期间所写的杂文可归为这一时期,大都收入在《热风》和《坟》两个杂文集中。

这时期的杂文多是针对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而作的,特点是就一些分散的题材解剖或针砭带有高度普遍性的思想观念。

如《我之节烈观》论述中国贞节观念的荒谬,《娜拉走后怎样》论述妇女解放的问题,《现在的屠杀者》、《暴君的臣民》等则是对旧的思想观念的剖析和对新的思想观念的申诉。

鲁迅这时期的杂文带有明显的形成期特征。

《热风》中的杂文更接近“感”,热情充沛,直抒胸臆,《坟》中的杂文更接近“论”,以细密的逻辑层层递进,说理充分。

以后鲁迅的杂文将这两种倾向结合得更为紧密了。

二、发展期(1925—1927):从“女师大风潮”发生后至1927年国民党在一系列血腥屠杀后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之前所创作的杂文可归入这一时期,多数收录在《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这两个杂文集中。

这时期鲁迅杂文的显著特征是,除了继续前一时期的一般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以外,更多的杂文是围绕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而写的,并且有了像章士钊、陈西滢等比较集中的目标。

鲁迅思想的尖锐性和深刻性更充分地体现出来,由此也引起了新文化阵营内部不少人的反对。

在艺术上,鲁迅这时期的杂文开始出现了如“叭儿狗”这一类具有高度典型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意象。

另一特点是形式的多样化。

在形成期,鲁迅主要运用的是较完整的论说性杂文以及热情充沛、短小精悍的随感录,而在这一时期,《无花的蔷薇》、《论费厄泼赖》、《青年必读书》、《忽然想到》等都各有特色,更自由地运用各种形式而又有杂文文体统一的特征。

三、成熟期(1927以后):这一时期的主要杂文集有《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准风月谈》、《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系列。

[实用参考]解放区文学

[实用参考]解放区文学
“赵叔从来都是一种打 扮:头上戴一顶蓝布人 民帽,身穿一套蓝布制 服,脚上穿一双家制黑 布鞋,衣服还经常是皱 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 括,这一身打扮哪像一 个作家呀?简直就是一 个活脱脱的老农 呀!”——老舍女儿舒 立回忆中的赵树理。
山西省沁水加丰镇尉迟村的赵树理故
“文摊文学家”
“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 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 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 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 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 我的志愿。”
以“诉苦”和“欢唱”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鼓 动、宣传,则形成了解放区文学以明朗、乐 观为基调的审美风貌。
戏剧
1. 对传统戏曲进行“推陈出新”的“旧剧” 改造。
1942年10月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 泽东专门给剧院的题词“推陈出新”,成为 “旧剧”改造的指导方针。
《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
《我在霞村的时候》:一位被日寇凌辱的少 女贞贞又在根据地经历着种种不平和屈辱, 探索女性的尊严与觉醒。
.
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后,在“工农兵文艺” 的旗帜的指引和规范下,解放区文学整体上 呈现出与现实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力求通俗 化,强调对民间形式、传统形式的利用和改 造,主动适应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群众的欣 赏习惯、趣味和接受水平的特点,成为战时 中国一个独特的区域性文学存在。
.
.
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为 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抗战初期,解放区文学汇入了抗战文学的时 代潮流。同时,大批作家和文艺青年从国统 区奔赴延安,他们的文艺观念与革命体制并 非完全一致,这一度带来了解放区文艺的多 元状态。
.
一批体现知识分子独立思考和人性关怀的创 作,一度引起很大的关注和争议。

17、第十六讲 20世纪40年代文学思潮(1937-1949)

17、第十六讲 20世纪40年代文学思潮(1937-194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上海“孤岛” 上海“孤岛” 1937年11月日军占据上海; 1937年11月日军占据上海; 月日军占据上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变)后,日军进入租界。 日军进入租界。 被包围中的租界地区。 被包围中的租界地区。
1、戏剧 以“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组织的“上 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组织的“ 海剧艺社”最为活跃。 海剧艺社”最为活跃。 于伶的《夜上海》 于伶的《夜上海》、《花溅泪》、《大 花溅泪》 明英烈传》 阿英的《明末遗恨》 明英烈传》,阿英的《明末遗恨》等。
(3)作家主体意识强化,文学呈现个性 作家主体意识强化, 化风格和多样化发展。 化风格和多样化发展。 小说有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 小说有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沙汀 的《困兽记》等;戏剧有夏衍的《法西 困兽记》 戏剧有夏衍的《 斯细菌》 宋之的的《雾重庆》 斯细菌》、宋之的的《雾重庆》、陈白 尘的《岁寒图》 尘的《岁寒图》等。
(三)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
胡风: 感受世界” 胡风:“感受世界”和“观念世界”相 观念世界” 生相克,使之深入的动力是作家认识世 生相克,使之深入的动力是作家认识世 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 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投身 于现实的热情,合而成之,即为“ 于现实的热情,合而成之,即为“主观 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
三、主要文学论争 文艺与政治; 文艺与政治; 民族化与现代化; 民族化与现代化; 客观真实与主观精神; 客观真实与主观精神; 个人追求与大众化等。 个人追求与大众化等。
(一)文艺与政治、生活关系的论争 文艺与政治、
1、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 艺公式化、概念化的论争。 艺公式化、概念化的论争。 梁实秋《 与抗战无关” 梁实秋《“与抗战无关”》(“抗战八股”) 抗战八股” 沈从文《文学运动的重造》 沈从文《文学运动的重造》

杂文像一切文学作品一样,贵在创新

杂文像一切文学作品一样,贵在创新

杂文像一切文学作品一样,贵在创新杂文像一切文学作品一样,贵在创新中国传统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有着一类尤为珍贵的文学作品杂文。

从唐宋到宋元明清,杂文在中国文学史上跃居显要地位,被誉为“诗中之花”。

令人钦佩的是,中国古代的杂文家们在提出多元的观点、发掘特殊的个性、栩栩如生地表达人物形象、审美多变的把握文章构思等方面,尽显独特的创造性。

随着时代的迁移,如今的杂文也以新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它逐渐可以视作是一种文学作品,而不仅仅是批判性文学体裁,其中不乏有影响深远的作品,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倡“提笔写痛”的改革开放文字,及1990年代以来所涌现出的“乡土文学”,它们将文学中大胆前卫的表现方式与乡土文化融合,使许多人看到了杂文的新可能。

此外,最近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并且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深入研究。

在今天,网络文学从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走向成熟,以其集萃技术、故事、人物、网络文学文化为一体,以新颖的结构、新奇的内容和新式的表达形式来表述故事,因而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网络文学形式中的杂文,既有它们的传统特征,又具有新的变化和开拓,可谓是一种兼具传统和创新的文学作品。

正如古人所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喂饱自己的猪”。

杂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的价值在于可以给予读者多元思维的阐释,启发人们性情的改变,即所谓的“思想的结晶”。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杂文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个性魅力,看到杂文家们精湛的技艺,感触到他们豁达的想象力,体会到他们创造力的张力,它们使人们知其不可而为之。

总而言之,杂文像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贵在创新。

让我们勇敢地想象和创造,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添柴火焰,勇往直前,开拓出杂文的新天地。

[五六十年代的杂文岁月] 50年代是几几年

[五六十年代的杂文岁月] 50年代是几几年

[五六十年代的杂文岁月] 50年代是几几年初试锋芒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

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

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

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

言论是副刊的眼睛。

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解放日报》于1956年9月20日创办《朝花》副刊。

“朝花”两个字是取鲁迅的墨迹,于当年12月6日第39期冠名。

《朝花》副刊从创刊开始,杂文栏目一直坚持而没有中断,因为其奉行的宗旨就是:言论是副刊的眼睛。

杂文是文艺性的政治、社会、思想评论,是副刊的压轴戏。

没有言论的副刊,总给人以轻飘飘的感觉,就像当前中国绝大多数的副刊一样。

《朝花》杂文的作者人选,坚持领导干部与名家两结合、老中青三结合。

《朝花》创刊后,虽然发表过一些如张春桥、杨永直、李家齐等领导干部的杂文,但总的看还是名家的多。

1956年“鸣放”时期,就发表有巴金的《“有啥吃啥”》、魏金枝的《不要千篇一律》、林放的《“片面”无忧论》、俞振飞的《演戏人的话》、严独鹤的《小菜场与大饭店》等。

1957年“反右派”时,发表了周原冰的《小品文万岁》、王道乾的《谈“吃利息文学”》、姚奔的《“闭门”外谈》等一批整风反右的杂文。

1958年发表了一批反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知识分子改造的杂文,如姚文元的《雄心惊得专家叹》、刘金的《人的力量》等。

1959年发表了一些谈调查研究、克服困难的杂文,如石梁人(周原冰)的《续话困难》、拾风的《跳一跳,摘果子》、郑恒春的《要学会做“医生”》等。

我是1960年春进报社的,当年的宣传方针是在前一年“反右倾”的基础上,继续跃进。

当时上海市建立城市人民公社,是一件跃进新事、大事,总编辑要求《朝花》发言论,但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作者做此题目,而且又是急就章。

论述40年代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各自特征

论述40年代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各自特征

论述40年代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各自特征,你更倾向哪个?为什么?国统区文学是与解放区文学相对而言的,起止时间是以七七事变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国民党统治区之内的文学成就。

国统区文学1938-1948第一阶段(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文学的基调是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文学活动以救亡的宣传动员为中心;报告文学和通讯成为最热门的文学题材。

强调了文学的战斗性、时代性、功利性、宣传性,丧失了文学的多样话和个性化。

第二阶段(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创作则转为正视战争的残酷与艰难,正视现实中的黑暗;题材更深入到民族生活的底蕴,揭露与批判现实的黑暗势力和解剖民族痼疾;同时在历史中发掘民族美德,寻找民族脊梁以作为现实的借鉴;再则,作家也开始面对自己,探询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

主要文学形式是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追求史诗格调,沉郁、凝重、博大的风格。

第三阶段(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文学再一次与民主运动结合,讽刺成了主调,许多创作都带上喜剧性的批判色彩。

一、文学思潮、论争:40年代文学论争多,一方面固然与时代与政治的左右相关,但从另一层面看,则又是新文学理论建设更深入的探讨与建树。

这几次论争,几次重要的论争是:(1)1940年以后国统区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事件的发生:由于民族意识的高扬,如何在文化领域突出民族特色的问题就凸显出来。

议论的焦点:如何看待“民族形式”的来源。

代表性的观点与理论探讨林冰:比较重视民间旧形式,但又错误地否定五四以来新文学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

葛一虹:全盘否定民间旧形式,全盘肯定五四新文学。

1940年下半年,论争不再停留于“中心源泉”上,而是更深入地接触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上,郭沫若、茅盾、胡风等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第一节国统区作家的创作一、有关抗战几个阶段国统区小说创作的变迁:1、初期偏重纪实性的小说“报告文学化”现象:抗战初期,作家走向前线,走向大众,或者写起了报告文学,或者写的小说“报告文学化”,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记事性。

18.五六十年代散文

18.五六十年代散文
五六十年代散文
一、当代散文的概念



1.散文概念: 狭义的散文,指的是所谓“抒情性散文”,其 特征,相近于“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所提出的 “美文”,后来也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广义的散文概念,则除此之外,还包括“叙事 性”的、具有文学意味的通讯、报告(“报告文 学”与“特写”),也包括以议论为主的文艺 性短论,即“杂文”、“杂感”等。另外,在 有的时候,文学性的回忆录、人物传记等,也 会被列入散文的范围之内。

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 交织的构思方式。他既记叙事件,也描绘 场面,但最主要是抒发那种激越的感情; 正如作者所说:“不是为了给那个年月的 动人姿态,作一点速写画,也不是希望在 纸上留下一点当时的气息,而主要的是为 了一种感情的冲激。”(《写在太阳初升的 时候》)

刘白羽的散文与贺敬之相似,即以歌颂 “随着时代脉搏而跃动”的“大我”作为 主体抒情的寄托,只是他不采取直接抒情 的方式,而是通过大自然的雄伟景象与大 我的战斗激情融合起来的方式获得一种具 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的“崇高”的抒情风格。


散文概念的这种理解与使用方法,蕴含着 这一概念在本世纪文学过程中不断发生变 化的事实。 变化牵涉到两个方面,一是散文的范围, 另一是散文中各种样式的关系。
2、50年代初创作的两大主题:



纪实性的通讯、报告、特写,在散文创作 中占有绝对的分量。 当时创作的两大主题 一是对“新时代”的歌颂,对当时展开的 “社会主义建设”的描述 另一是表现朝鲜战争的英雄行动。

秦牧60年代散文的写法,是杂文和随笔的调合。 文章有着清晰的观念框架和论证的逻辑线索。用 来支持这些观念的,是有关的历史记载、见闻、 传说等材料的串联、组织。秦牧的散文则把历史 知识、自然知识、风土人情等等纳入散文写作中, 并通过直接对历史、人民、生活等等抽象的概念议 论的方式来抒情,那些被广泛称道的代表作品,如 《古战场春晓》、《社稷坛抒情》、《土地》、 《花城》等,得益于有更多的情感的融入,和材料 组织所显现的联想的丰富和从容,夹叙夹议也加强 了谈天说地的趣味。

散文发展的历史概述

散文发展的历史概述

散文发展的历史概述、分类、和审美特征(转载)pmjjhmpb 收藏于2011-12-12阅读数:1被转藏:26公众公开原文来源修改如何标记批注?一、什么是散文第一节散文的欣赏散文这个词。

内涵十分宽泛,古代。

是指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用散行,散体文字写成的文章;现代,散文则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散文指的是除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文学作品包括通讯、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书简等。

从狭义上讲,散文指的是文艺性散文,它是以记叙或描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而富有文采的一种文学体裁。

在这里.我们所讲的是狭义散文的欣赏。

二、散文发展的历史概述在我国.散文和诗歌一样是产生最早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文体。

它们曾长期占据着文学的正统地位。

古典散文起于先秦,甲骨文是中国散文的萌芽,《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

春秋战国时期散文走向成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苟子》《韩非子》构筑了中国散文的第一座巍峨丰碑。

两汉散文张扬个性,内涵深刻,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成为了历史散文的最高典范。

魏晋南北朝,自我意识强化,体式趋于多样,除政治散文、历史散文外、抒情散文、游记散文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唐宋时期,是中国散文的一个辉煌时代,唐宋/0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取得了空前的艺术成就,他们的散文风范,成为了后代散文家无法逾越的一个高峰。

明清散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姚鼐的《登泰山记》,至今仍传诵不衰。

现代散文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起诞生,一同发展,“五四”时期,是一个“广义散文的时代”。

随感、杂感、短评、通讯、报告、游记都包括在内,最具影响力的是“随感录”。

关于鲁迅的杂文与杂文的时代

关于鲁迅的杂文与杂文的时代

---------------------------------------------------------------最新资料推荐------------------------------------------------------关于鲁迅的杂文与杂文的时代关于鲁迅的杂文与杂文的时代在 30 年代,虽然抒情散文和报告文学、游记等不同形式的散文品种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有了鲁迅的杂文,这个时期的散文就仍然还是杂文的时代。

鲁迅笔耕一生,留下大量著述。

除三种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和两种散文(《野草》、《朝花夕拾》)外,创作得最多的是杂文,共 16 部。

以 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 5 部杂文表现出较浓厚的启蒙主义思想,较多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腐败和思想的落后,其风格呈现出一种由热到冷的特点。

《热风》(1925)是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作者因为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

既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观、复古思想和卑劣的国民性,又热情宣扬民主和科学,鼓吹进步和改革,风格最为热烈。

《坟》(1927)多为长文,取名坟,有收存陈迹、眷恋旧作之思。

既有日本时期的论说,也有在五四时期的长文等,主要批判封建传统思想和落后意识,以深刻性见长。

《华盖集》(1926)和《华盖集续编》(1927)记录了鲁迅在 1925 年的女师大事件和 1926 年的三一八惨案中受到的震动。

1 / 5这两部杂文集取名华盖,是表示自己当时的处境如俗人遭到了华盖运,给罩住了,到处碰壁。

《而已集》(1928)对于取名而已源于作者的诗: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的许多泪,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泪揩了,血消了; /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这部杂文集大多带有论驳性的特点,无论是批判一种思想还是一种现象,都讲求严密、锐利、深刻,但不再直接地表达意见,风格变得深沉冷峻,措辞也时常拐弯抹角,形式也更为多样。

鲁迅杂文的时代意义

鲁迅杂文的时代意义

鲁迅杂文的时代意义作者:陈艺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6期摘要:本文从杂文对自由创作、现代传播学、语言运用、思维解放等几个角度,简要阐述鲁迅杂文的时代意义,它启示创作要自由创造,现代传播学要关注大众灵魂,语言运用要具有融合意识,不断解放我们的思维。

关键词:鲁迅;杂文;时代意义[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杂文是鲁迅先生文学成就之一,它凝聚着鲁迅先生对社会、民族、人性与人生的思考,它也是鲁迅先生心血的结晶。

时至今日,不少人认为鲁迅先生杂文已经过时,这种认识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是对鲁迅先生杂文认识的一种短视,它仍然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本文拟从杂文对自由创作、现代传播学、语言运用与思维解放等几个角度,浅要谈一谈鲁迅杂文的时代意义。

一、鲁迅杂文的自由创作意义——自由创造鲁迅先生对杂文的认识并非深刻,可以说杂文的出现是源自于一种文学自由创造,以至于杂文这种无体之文的出现。

鲁迅先生在谈及杂文创作时这样说道:“……他以为非这样写不可,他就这样写。

” 可见杂文是一种缺乏规范性的文体,也是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渴望作用下的自由创造。

鲁迅先生的杂文首先是源自对文学创造的热爱,在内心创作渴望的推动下,鲁迅先生的思维变得灵动起来,海阔天空,从而使鲁迅先生的杂文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酣畅淋漓。

在他的杂文里,我们不仅可以透视现实,真实地触摸现实、感受现实,又不断超越现实,在文史、地理、哲学等各个领域驰骋,各种艺术形式,诸如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都在鲁迅先生的杂文中得到有機的融合。

鲁迅先生的杂文让我们认识到自由创作的意义,自由创作不能局限于既有问题的框框条条,要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解放创作思想,放飞想象力,这样创作者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演绎不可重复的文学创作传奇,留下影响深远的文学财富。

二、鲁迅杂文的现代传播学意义——大众化灵魂鲁迅先生的杂文几乎都是与当时的报刊杂志联系在一起的,但凡那一时期著名刊物,诸如“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青年》、《语丝》,乃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萌芽》《申报·自由谈》等等,鲁迅先生的杂文无不与之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联姻是由鲁迅先生的杂文所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还是杂文的时代
作者:罗烽
来源:《杂文选刊》2009年第11期
在边区——光明的边区,有人说“杂文的时代过去了”,我也是很希望杂文的时代不要再卷土重来的,因为不见杂文,同时也就不见可怕的黑暗,和使人呕心的恶毒的脓疮,这样,岂不是“天下太平”了吗?岂不是很有把握获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但事实常常是不如希望那末圆满的,尽管你的思想如太阳之光,经年阴湿的角落还是容易找到,而且从那里发现些垃圾之类的宝物,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深明历史演变的人,总是说几千年传统下来的陈腐的思想行为,一时不容易清除的,于是,有些机智的人士,就乘机躲进那“一时不易”的罅隙里去享受自己,好像一只黑猪在又臭又脏的泥塘里愉快地滚着,沉没着,既不怕沾污自己,把泥泞溅在行人的身上竟也在所不惜的,其实这种露骨的作风,并不能算做“机智”;另有一类人,虽然他也躲在罅隙里,而他的念念有辞,却是一篇堂皇富麗灿烂夺目的讲演。

天真的心灵,万想不到光泽坚硬的贝壳里还藏着一块没有骨头的安闲的胆怯的肉体!
一般地说,袒露的东西,比较好处理,譬如它是个阻碍前途的魔障,我们可以用一种法术使它倒下去。

假如有一团黑白莫辨的云雾蒙住了眼睛,你一定会感到茫然的,你一定会感到举步无主的。

在荒凉的山坑里住久了的人,应该知道那样云雾不单盛产于重庆,这里也时常出现。

是的,“延安是政治警觉性表现最高的地方”,若是单凭穿华丽的衣裳,而懒于洗澡,迟早那件衣裳也要肮脏起来的。

要求表里一致,本是做人的起码条件,作为一个革命者似乎更该注意才对,否则即使你胸前挂起“警觉”的招牌,奈何你走向歧路,一己的运命倒无足轻重,请看看跟在你身后的人罢!
想到此,常常忆起鲁迅先生。

划破黑暗,指示一路去的短剑已经埋在地下了,锈了,现在能启用这种武器的,实在不多。

然而如今还是杂文的时代。

《文艺》编者丁玲同志曾企图使它复活过,虽然《文艺》上也发挥它的力量,只是嫌它太弱了一些。

作为一个读者,我希望今后的《文艺》变成一把使人战栗,同时也使人喜悦的短剑。

3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