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落日千山暮。”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马戴《落日怅望》阅读答案及译文

马戴《落日怅望》阅读答案及译文

马戴《落日怅望》阅读答案及译文马戴《落日怅望》阅读答案及译文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

(3分)(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

”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

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

(5分)3.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4.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义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

(3分,手法l分,作用2分)(2 )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

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米: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

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

(5分,改动后的诗特点1分,效果1分;原诗特点2分,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3.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

4.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

(大意相同即可)二:(5)简析“入”字的双重意蕴。

(3分)(6)简析这首诗情景分写的艺术效果。

(4分)(7)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2分)(8)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分)(9)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

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

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一作“楚国”。

独:一作“渐”。

汉文:指汉文帝。

摇落处:指贾谊被贬谪之地,也喻指作者自己被贬谪之地。

参考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作品赏析】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x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x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x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哦出这首律诗。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

“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阅读鉴赏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阅读鉴赏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阅读鉴赏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阅读鉴赏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代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1.内容主旨: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景中含有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词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2. 这首词哪些词语写出了塞外的荒凉?答:①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

②“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

深秋远塞,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

晚烟、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荒凉、残破之感。

③另外“一、半”这两个量词,实际上展示的也正是与丰富、繁多完全相反的萧疏、稀薄之感,映衬塞外空阔荒凉。

3.这是一首边塞词。

词作通过刻画“北风”“晚烟”“戍垒”“斜日”等边塞之景,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4. 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答:北风呼啸,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声;深秋遥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渲染了边关荒凉萧瑟的氛围,抒发了词人奉命出塞的的怅惘之情和迷茫情绪。

5.赏析“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答:一抹晚烟袅袅升起,边防驻军的营垒显得更加荒凉,夕阳照在关塞的城堡上。

贾岛《暮过山村》鉴赏《暮过山村》译文及赏析

贾岛《暮过山村》鉴赏《暮过山村》译文及赏析

贾岛《暮过山村》鉴赏《暮过山村》译文及赏析《暮过山村》是由贾岛所创作的,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羁旅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暮过山村》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暮过山村》唐代: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暮过山村》译文几里远就能听到凄寒的水声,山区人家居住分散没有近邻。

怪禽从旷野上传来声声鸣叫,昏惨的落日惊恐过路的行人。

一弯新月未得照彻漫漫长夜,边关的烽火并没有越过三秦。

远处几棵萧条的桑柘树外面,袅袅炊烟渐觉与人相近相亲。

《暮过山村》注释寒水:此指清冷的流水。

唐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山家:山野人家。

唐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四邻:周围邻居。

汉刘向《列女传·周主忠妾》:“主闻之乃厚币而嫁之,四邻争娶之。

”怪禽:此指鸱鸮(chīxiāo)一类的鸟。

啼:后省略“于”字。

旷野:空阔的原野。

《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恐:此处为使动用法,使……惊恐。

行人:出行的人。

《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初月:新月。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五》:“碧楼冥初月,罗绮垂新风。

”终夕:通宵,彻夜。

唐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边烽:边境上报告战事的烽火。

唐沈佺期《塞北》诗之一:“海气如秋雨,边烽似夏云。

”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萧条:此处为稀疏之意。

汉扬雄《羽猎赋》:“羡漫半散,萧条数千里外。

”桑柘(zhè):此处用本意,桑木与柘木。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烟火:指炊烟,泛指人烟。

初二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1.【古诗阅读】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融于一体。

(2分)【答案】(4分)(1)家国之恨身世之悲(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2)9.【解析】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

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这里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个人、家国之情融于一体。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答案】A(2分)【解析】A中描写角度和顺叙应是由近到远。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2.阅读王勃的《山中①》一诗。

(6分)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②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此诗为王勃客居巴蜀时所作。

②高风:秋风。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答案】C【解析】阅读诗句,抓住其中描写景物的文字判断季节,然后比较。

诗中“黄叶飞”一词是写秋景,C句中“落木萧萧下”也是写秋景。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2】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2分)A.恬淡超脱B.壮志难酬C.忧国忧民D.旅思乡愁【答案】D【解析】抓住诗中“悲已滞”“念将归”两词体会诗人的情感,以此比照各选项,即可知D为答案。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及赏析(3篇)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及赏析(3篇)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及赏析(3篇)《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及赏析(3篇)《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及赏析1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译文及注释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落日时分,一抹晚烟荒凉萧瑟的营垒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那畔:那边。

若为:怎为。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赏析该词上片“身向”句说明行程辽远。

“北风”句片寒风吹来,满耳尽是马嘶之声。

然后作一小结。

下片“一抹”二句写眼前景色,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倾主旨在于“境今幽恨”。

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更是点明主旨,风强语意,抒发情感。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倾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倾“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倾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依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境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倾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倾寥廓倾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倾“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倾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倾一个空白点”。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和考题(Word版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和考题(Word版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和考题(Word版含答案)【九上】《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运用典故,作者以姜尚、伊尹自比,表达了诗人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2.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看到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形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1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二.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三.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含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落日怅望》译文及鉴赏

《落日怅望》译文及鉴赏

《落日怅望》译文及鉴赏《落日怅望》译文及鉴赏《落日怅望》唐朝: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刻。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落日怅望》翻译/译文《落日怅望》译文片片孤云和那归林鸟儿,顷刻间已是奔驰千余里。

想起了我持久脱离家乡,停留在异乡只能空叹气。

斜阳余辉散落巨大树木,秋山上的落日恰似火烧。

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影子,是因为惧怕容颜已变改。

《落日怅望》注释片:顷刻,片字是“时〞字的修饰语。

念:想。

何:多么。

滞:停留,淹留。

微阳:斜阳。

微,指日光弱小。

乔木:树千巨大、骨干与分枝有显着差异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白桦等树皆是。

惊:因面庞改动而吃惊。

平昔:素常,往昔。

颜:面色,容颜。

《落日怅望》赏析/鉴赏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出类拔萃矣。

〞(《唐诗别裁》)这儿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弯曲地表达了诗人的崎岖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首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杰出的特征,能够说便是:情形分写。

情与景,是抒情诗的首要内在;情形交融,是许多优异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法。

可是此诗用情形分写之法,却又是别的一番现象。

最初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眺望乡关,首要跃入眼皮的是俯视所见的现象:“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刻。

〞晚云孤飞于天边,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

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剧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在无碍和飞翔之速;可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现象描绘,而是诗人“怅望〞所见,并且这种现象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关键和前言:“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本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

因而,颔联由外界现象的描绘天然地转入心里情感的直接抒情,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眼欲穿。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改换翰墨写景,现象描绘不光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并且由近到远,层次清楚。

边城落日骆宾王诗歌鉴赏

边城落日骆宾王诗歌鉴赏

边城落日骆宾王诗歌鉴赏一、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19—约687),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唐代诗人。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他的诗题材较为广泛,因才高位卑,愤激之情,时见纸上。

其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二、原诗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三、诗歌鉴赏(一)内容解读1. 首联-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紫塞”泛指北方边塞,“流沙”点明北方的沙漠环境,“黄图”指帝都,“灞水”在长安附近。

这两句诗通过对边城和帝都的地理位置的描述,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遥远的边塞沙漠之地,一边是繁华的帝都。

诗人从空间上拉开了距离,暗示自己远离家乡和朝廷,身处偏远之地。

2. 颔联-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俎豆”是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这里指代文明的生活。

诗人说自己一旦告别了那种安稳的生活,就万里迢迢追逐着边塞的风沙。

表达了诗人从内地到边疆的巨大转变,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漂泊之感。

3. 颈联-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候月持满”形容战士们随时准备战斗的紧张状态,“寻源凿空”则暗示了边塞征战、探寻河源等军事活动。

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艰辛,战士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断进行军事探索等活动。

4. 颔联与颈联的联系- 颔联写诗人自身的漂泊,颈联则扩展到整个边塞战士群体的生活状态,从个人的经历过渡到群体的写照,反映出边塞生活的普遍特征。

5. 尾联-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君恩”点明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尽管边塞生活艰苦,岁月漫长,但诗人表示如果能够报答君主的恩情,愿意像雌雄龙剑一样发挥自己的力量。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报国之志,在艰苦的边塞环境中仍然心怀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古诗剑器近·夜来雨翻译赏析

古诗剑器近·夜来雨翻译赏析

古诗剑器近·夜来雨翻译赏析《剑器近·夜来雨》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袁去华。

其古诗全文如下:夜来雨。

赖倩得、东风吹住。

海棠正妖娆处。

且留取。

悄庭户。

试细听、莺啼燕语。

分明共人愁绪。

怕春去。

佳树。

翠阴初转午。

重帘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

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

彩笺无数。

去却寒暄,到了浑无定据。

断肠落日千山暮。

【前言】《剑器近·夜来雨》是南宋词人袁去华的作品。

这是一首闺怨词。

开头写闺中思妇的心理及听“莺啼燕语”时的联想,最后写闺中佳人午睡后起床的纷繁思虑。

“偷弹清泪”的细节与“寄烟波”的思绪交汇相融,带有些许浪漫色彩。

“彩笺无数”三句写意中人的情薄。

“断肠”句以景作昭示,思妇之愁肠永无穷尽。

这首词结构较有特点,上中阕是表现佳人睡醒后的心理活动,下阕将动作细节与心理活动交叉描写。

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留下深长余味。

【注释】赖:依靠。

倩:请、托。

住:停止。

妖娆:妖媚艳丽。

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一作“娇饶”。

处:时候,季节。

莺啼燕语:莺啼婉转,燕语呢喃。

形容春光明媚。

:翠阴:苏轼《贺新郎》词:“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淡。

”。

偷弹: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此处化用其意。

彩笺:彩色的笺纸。

常供题诗或书信用。

去却:除去。

寒暄: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

到了:到信的结尾。

浑无定据:浑,全。

没有一点确切的消息。

【翻译】夜间的绵绵细雨,那带雨的海棠花分外美丽。

愿这美景长留不去。

庭院中悄然无声。

我用心仔细听,小燕黄莺啼唱声声悦耳,分明与人一样明白人间情意,生怕春天走得太快。

枝条美丽的绿树,树荫一片转过正午。

我刚刚睡起,层层帘幕还未卷起,我一个人寂寞地观看纷飞的柳絮。

我偷偷抹去伤心的眼泪,寄与那烟波浩荡的江水,待并水流到江头的故人那里,告诉她我凄凉之景。

唉,你寄来的情书虽然多,除去那些问候话,归期却毫不定,也未说何时才归来。

夕阳中我凝神远望,所见到千山茫茫,令人断肠。

李世民《望终南山》原文注释赏析

李世民《望终南山》原文注释赏析

李世民《望终南山》原文|注释|赏析
《望终南山》是唐朝诗人张元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全文都是在写景。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望终南山》原文
唐代:李世民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

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

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注释
1.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2.九仙:道家将太清境的仙人分为九等: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合称九仙。

说见(云岌七签)卷三。

赏析
诗歌一开篇便透出一股帝王雄霸之气,收束由景入情,面对如此美好河山,哪里还有人生烦恼忧虑?也不必寻访神仙!
全诗写景,终南山在长安附近,首联总写,其山在渭水之畔,重峦叠嶂,直插云天。

颔联写远景,运用了倒装的手法,有设问的语气:那红红的,是从山岭上缓缓升起的太阳,那凝翠谷中的是被树染绿的山间雾岚。

颈联写近景,那重重叠叠的松树遮住了阳光,使山间的白昼也仿佛是夜里;那一层层的山崖之间似乎没有分界,成为了一个整体。

尾联收束发感慨,这座山就足以使人放下纷繁的思绪,而亲近自然,有了仙气,何必再去苦苦追寻求仙路。

《暮秋山行》岑参赏析

《暮秋山行》岑参赏析

《暮秋山行》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五古,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描绘了暮秋的景色,突出了山林的空寂。

暮秋山行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晨。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岑参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译文疲惫的马儿睡卧在长长的山坡上,太阳已经落到水面上。

山中的秋风吹进空寂的树林,树叶飒飒作响,好像有人进入林中。

苍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的雨,青石的路面没有了灰尘。

千万种念头,都在这傍晚出现在脑海,万物的声音都在萧瑟的清晨悲鸣。

鶗鴂昨晚还在鸣叫,蕙草已经开始枯萎。

何况我这远行的异乡人,自然就会有很多艰苦的辛酸。

《暮秋山行》赏析诗的开头就以“马”“长坂”写山行,但并非写山间行走,而是写山间停歇。

而且这种停歇又并非那种充满雅致逸兴的停歇,而是“疲卧”,以马的疲于山行,衬托了人的倦于奔波。

接着,又以渡口西沉的斜阳来烘托诗人的心境。

诗的下面四句写“暮秋”,是山行的环境。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两句先以风吹空林来表现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实则无人来衬托林的“空”,幽深静寂的环境写得十分生动。

“如有人”的比喻,更加反衬出树林的空寂。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正值秋日凉雨初霁,路上行尘不起。

前两句从左右,这两句从上下将山间景色点染得更为幽静空寂。

这四句所写的山色极其生动逼真,使人如临其境,就其本身而言,如唐代殷璠所说,是“宜称幽致”的,然而在此时此地,它所映衬的却是诗人空虚惆怅的心境。

诗人之所以“卧”,并非由于山色幽雅宜人,而是由于千般烦恼与愁绪集于一身,是由于“疲”。

七年级古诗文鉴赏——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古诗文鉴赏——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古诗文鉴赏——天净沙·秋思七年级古诗文鉴赏——天净沙·秋思「注释」:[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西风]秋风。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曲意」:干枯的藤条缠绕着老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一条小溪从小桥下流过,桥边住着几户人家;萧瑟的秋风中,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正骑着一匹疲惫的瘦马在荒凉的古道上颠簸。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作品除散曲外,有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

《天净沙·秋思》将晚秋黄昏之景与羁旅之愁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天涯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怀,是负有盛名的情景交融的佳作,被称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曲牌名。

1.曲作主题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时分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萧瑟悲凉的气氛,表现了长期漂泊在异乡的游子的惆怅凄苦之情。

2.写作特点(1)寓情于景。

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2)语言美。

这首小令的语言独具特色,言简意丰。

前三句仅十八个字,连用名词写了九种事物,并表现出各自的鲜明个性,可谓“惜墨如金”。

这九种事物在深秋暮色的笼罩下,又构成了一个统一体,浑然天成。

全篇采用白描手法,全无雕琢痕迹。

(3)映衬手法的运用。

例如,写环境的幽静用“流水”的动态与“小桥”“人家”的静态相映;“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适、恬静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沦落异乡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李白《灞陵行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灞陵行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灞陵行送别》全诗翻译赏析李白《灞陵行送别》全诗翻译赏析《陵行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抒写行者和送行者的离情别绪,同时蕴含着作者对政局的忧虑。

诗中运用水、紫阙、古树、春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神激荡的景象,并向历史和现实多方面扩展,因而给人以世事浩茫的感受。

诗中展现的西京古道、暮霭紫阙、浩浩水,以及那无花古树、伤心春草,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神激荡而几乎目不暇接的景象,这和清空飘渺便迥然不同。

象这样随手写去,自然流逸,但又有浑厚的气象,充实的内容,是别人所难以企及的。

陵行送别李白送君陵亭,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注释:⑴陵亭:古亭名,据考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

陵,也作“霸陵”,汉文帝陵寝之地,因有水,遂称陵。

⑵浩浩: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⑶王: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陵岸,回首望长安”句。

⑷西京:即唐朝都城长安。

⑸紫阙:紫色的宫殿,此指帝王宫殿。

一作“紫关”。

⑹骊歌:指《骊驹》,《诗经》逸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

《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

’”颜师古注:“服虔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

客欲去歌之。

’”后因以为典,指告别。

一作“黄鹂”。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陵行送别》写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诗人在长安,由于遭人谗陷,心情苦闷。

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曾有多少人沿着这漫长的古道来往于长安,然而今日的长安,紫阙之上,日欲落而浮云生,邪蔽主,谗毁忠良,景象黯淡,政局实令人忧虑。

友人离京,似亦有不快的政治原因。

因此,这首送行诗寓意深广,委婉含蓄,蕴藉多端,余韵悠长。

译文:送君送到陵亭,水浩荡似深情。

《暮过山村》贾岛唐诗鉴赏

《暮过山村》贾岛唐诗鉴赏

《暮过山村》贾岛唐诗鉴赏《暮过山村》贾岛唐诗鉴赏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贾岛诗鉴赏这是一首羁旅诗。

深秋的傍晚,诗人孑然独行山间。

山的野旷,暮色的森严,都给人一种抑郁和恐怖的感觉。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诗人经过山村,数里之外,即已遥闻潺潺流水之声。

这是写的听觉。

循着这听觉——潺潺流水之声,远远望去,隐约可见稀稀落落的山村人家。

这样,由听觉出发,带出视觉,轻轻地绘出一幅山村居民的凄凉图景。

数里之外,遥闻流水潺潺,但却不可能“闻”到水的寒冷。

很显然,此处着一“寒”字,主要是写诗人独行山间的主观感受,是一种对山村野景旷色的独特心理感受。

颔联则通过写景,把诗人的这种独特感受具体化、对象化了。

旷野之中,但闻怪禽啼号,饥鼯野鸣;落日下坠,天色转暗,若大的天地,仿佛顿时变得低沉狭小了,给人以沉重的压抑之感。

这,也许是由于远道而来的陌生人对陌生山村的生疏和隔膜,情不由己而产生的疏远感,而一旦进入了这一特定的环境,稍稍熟悉,便可逐渐减弱以至消除这种感觉,逐渐与之相适应了。

所以,接下来颈联写出的'夜景,也即诗人对山村夜色的领略,便显得平和亲近得多了。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唐时曾屡遭吐蕃侵扰。

而此时此刻,平安无事,没有烽火,没有硝烟。

因而在诗人眼里,月色下的山村尤其显得静谧和亲切。

新月初起,幽然唤起一种清新感、宁静感,惶惑的情绪渐渐淡化了,隐没了,他终于信步走进了山村,看见宅边的桑柘树,一排一排,看见缕缕炊烟,冉冉升起,恍惚返回久别的故乡一样,一种亲切的感情不禁油然而生。

渐渐地,不知不觉地,诗人汇进偏僻的山野村落,与村民们融为一体。

这首五律,有明暗两条线索。

明的线索,是写诗人与山村的自然距离,由远(“ 数里闻寒水”)渐近(“萧条桑柘外”),不断缩短,直到进入山村——由此绘出诗人“过山村”的全部过程;而暗的线索,则是写诗人与山村的心理距离,由疏(“落日恐行人”)到亲(“烟火渐相亲”),不断接近,直到融为一体——由此绘画出诗人的感情从惶恐隔膜而至欣慰亲切的全部过程。

越调·天净沙·秋思元曲注释及赏析

越调·天净沙·秋思元曲注释及赏析

越调·天净沙·秋思元曲注释及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

注释[一]古道:古老的驿路。

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张炎《念奴娇》词: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二]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旅客。

赏析开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

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更被王国维称赞其秋思为小令之最佳者。

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

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

宋词鉴赏袁去华名词赏析

宋词鉴赏袁去华名词赏析

宋词鉴赏-袁去华名词赏析宋词鉴赏_袁去华名词赏析生平简介袁去华字宣卿,豫章奉新(今属江西)人。

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任石首知县。

乾道三年(1167)于长沙定王台赋《水调歌头》,见称于张孝祥,孝祥为书之。

《菩萨蛮。

送刘帅》词,亦为乾道三年潭州之作,刘帅即刘珙。

乾道六年,杨万里赴国子博士,作《水调歌头》送行。

其《柳梢青。

钓台》词自注:“绍兴甲子(1144)赴试南宫登此,今三十三年矣。

”则作此词时已为淳熙三年(1176)。

有《适斋类稿》八卷、《宣卿词》一卷。

●瑞鹤仙袁去华郊原初过雨。

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

斜阳挂深树。

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

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

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

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

无聊倦旅。

伤离恨,最愁苦。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袁去华词作鉴赏在南宋初期的词坛中,袁去华是个不太受人重视的人物。

正史里没有留下他的传记,“而且”连他的生卒年代也无从考证。

只知道他字宣卿,江西奉新人,是绍兴十五年(1145)的进士,曾做过善化(今湖南省长沙市)和石首(今属湖北省)的知县,留下了《宣卿词》一卷,共有九十八首,数量不算太少。

这一首《瑞鹤仙》,其主题可以用词中的两句话概括,就是“伤离恨,最愁苦”。

词从写景入手。

“郊原”三句,写郊外雨后之状。

在一望无际的荒郊原野上,一阵骤雨过后,风也停停了下来;但坠落的枯叶,却还在空中飘舞。

这虽然是秋日郊原常见的景象,但对于一个离人来说,却显得格外的触目。

这几句乍看是纯粹的写景,但只要稍加体味,就会发现其中已融入了作者凄凉的情思。

景是各人眼中所见之景,是各人观照景物那一刹那思想感情的返照。

因此透过这几句词所写景物的外观,我们可以窥见作者衰颓、凌乱的心绪,而且还可以隐隐感到其中似乎含有某种暗示:那“风定犹舞”的败叶,不就象作者自己的身世、处境一样吗?这样,词一开头,就把人引到了怅惘的境界。

“斜阳”三句,继续描写郊原景物。

李觏《乡思》诗词赏析

李觏《乡思》诗词赏析

李觏《乡思》诗词赏析乡思宋代: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译文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

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

注释落日:太阳落山之地。

望极:望极:望尽,极目远望。

碧山:这里指青山。

赏析独自在外,自然充满了对家人的怀念。

古诗中表现乡思,除了听风听雨外,最多的是通过登临送目,寄托悲伤。

如唐的《西楼》云:“高阁一怅望,故园何日归?”《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云:“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李觏这首绝句,也是通过远望,抒发自己思归的牢愁。

诗前两句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

诗人远望时正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

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

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

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现时却不直说,而是通过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咏比较,让人从中体会出来。

以落日喻天涯,是从《世说新语·夙惠》中得到启发。

《世说新语》载: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

”明帝起先回答太阳远,因为没见过有人从太阳那儿来。

后来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后来人们常用这典故,以天涯太阳比喻远。

如唐岑参《忆长安曲》云:“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

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

”就是在所忆之处与太阳上做文章。

落日终于西沉了,暮色从天际酒来,把诗人的视野压迫到近前碧山。

三四句即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

“已恨”句转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度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

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所以通出一个“恨”字来。

第三句用“已恨”二字领起,无限感慨已在其中。

[安公子投亲]安公子

[安公子投亲]安公子

[安公子投亲]安公子安公子一: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阅读答案及赏析《安公子•远岸收残雨》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柳永远岸收残雨。

雨残稍觉江天暮。

拾翠汀洲①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②、两两舟人语。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

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①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

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

②画桡:装饰华美的船桨。

1.对这首作品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远岸收残雨。

雨残稍觉江天暮。

”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

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

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身边人的谈话声,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

D.“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回忆过往,嗟叹今夕,词人离愁更浓,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6分)《安公子•远岸收残雨》阅读答案1.选C得2分,选D得3分。

(C项中“到达目的地”有误,D项中全词的最强音不是“自别后”句)2.①对前路的迷茫感。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②漂泊江湖的孤独感。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说明作者感到孤独;③对故乡的思念。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说明作者思念家乡;④离别的痛苦感。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说明作者对别离的痛苦。

(四点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注释①稍觉:渐渐感觉到。

②拾翠:拾,拾取。

翠,翡翠鸟的羽毛。

指古代妇女出游时的嬉戏。

③蒹葭(jiānjiā):芦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肠落日千山暮。

出自宋代袁去华的《剑器近·夜来雨》
原文
夜来雨。

赖倩得、东风吹住。

海棠正妖娆处。

且留取。

悄庭户。

试细听、莺啼燕语。

分明共人愁绪。

怕春去。

佳树。

翠阴初转午。

重帘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

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

彩笺无数。

去却寒暄,到了浑无定据。

断肠落日千山暮。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

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

改官知石首县而卒。

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

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

存词90余首。

创作背景:词抒写闺中的春愁。

这是作者根据宋教坊《剑器曲》中的一段而改编创制的新曲,又由于它上、中两片的字句声韵相同,故又称为“双拽头”,这是三叠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形式,词的内容是伤春怀人,情调格外忧伤。

译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