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小石潭记 (苏教版八年级上)
十六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十六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目的]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步骤: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按学号说一则新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分钟)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备学生)如果学生未做充分预习,教师要预留时间给学生朗读课文。
检查预习时,要求学生落实掌握字词。
解释及翻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投影显示:①给下列字词注音。
A、篁竹()清冽()为坻()B.为屿()为嵁(山甚)()佁然()C.俶尔()翕忽()差互()D.寂寥()悄怆()幽邃()②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四、教学目标完成过程。
(目标2)(备学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其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果学生觉得问题较难的话,教师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学生能有机会发表意见。
1.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投影显示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16《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
《小石潭记》备课内容执教人备课【课题】《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佁然、明灭、邃、清、隶等;积累常见文言虚词:以、其等。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手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手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第一课时时间:年月日课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不必说那滚滚的长江、黄河,也不必说那波光粼粼的秀美西湖,单是那水清境幽的永州小石潭,就激发了柳宗元多少的情思与惆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小石潭,和柳宗元一起去感受他那特有的情怀。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1.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2.分组展示预习内容一组:走近作者柳宗元及本文写作背景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祖籍山西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称“柳河东”。
他生长在长安,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
柳宗元文学上的成就比较突出,是杰出的散文家,对当时古文运动的发展影响很大,与韩愈并称“韩柳”。
他的寓言小品,短小警策,含意深远,讽刺社会丑恶,揭露政治腐败,语言锋利简洁,风格严峻沉郁,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著名的如《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
他的传记散文,大多取材于当时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如《捕蛇者说》。
他的山水游记散文,以《永州八记》为代表,描写景物准确、生动、传神,语言精美清丽,而且往往融入了作者悲愤苦闷的情绪,艺术价值很高。
此外,他还有一些政论、文论和哲理散文,阐述了他的民本思想、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和“文以明道”等文学主张。
著作有《柳河东集》45卷。
写作背景:关于“记”和《小石潭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八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小石潭记》课件 苏教
一词多义
(1)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不可知其源 (2)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3)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4)乐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读音检测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虚 词
(介词,把)
(承接,“而”不译)
(介词,表原因)
(动词,当“作为”讲)
(动词,“成为”)
实词积累检测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心乐之 潭中鱼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其岸势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一
1、了解作者,落实字音。
3、了解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落实部分实词意思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苏教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
苏教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 课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让我们一起走进山水游记《小石潭记》——这
里有清澈的潭水、快乐的游鱼、蜿蜒的小溪、参差
的石岸······还有默默而坐的作者的情感涟漪······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着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凭着一股积极的热情和出色的才能进行政治活动。
改革虽然失败了,中年以后的处境更加悲苦,但这却使得柳宗元有机会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历史,从而使他成为一个卓越的散文家和诗人。
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
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柳宗元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进步的积极的意义,似又因韩愈的某些保守。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江山多娇)16小石潭记(柳宗元)(i)
《小石潭记》创新教案(1)一、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实词以及虚词“以”“其”等词的不同含义,疏通文意。
2. 学会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理解第二段写“鱼”与写“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文中所表现的“乐”与“凄”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生字词(请学生上黑板注音)篁huáng 洌liè坻chí屿yǔ嵁kān 参差cī佁yǐ俶chù翕xī悄qiǎo怆chuàng 邃suì2.了解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秀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非常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了解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目标展示】1.掌握文中实词以及虚词“以”“其”等词的不同含义,疏通文意。
2. 学会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乐”与“凄”的关系。
【新知研习】1.你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这篇文章吗?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读出文言情感。
2.你能疏通全文吗?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解释文中的重点字词。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完成字词的解释,最后由其中的一个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纠正和补充)(1)重点词语西.行心乐.之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俶尔..斗.折蛇.行明灭..差互不可知其.源..可见其.岸势犬牙寂寥.无人悄怆..不动..幽邃.佁然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2)特殊现象①古今异义。
第16课《小石潭记》课件(苏教版八上)
向潭西南方向望去, 向潭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 斗七星那样弯弯曲曲, 斗七星那样弯弯曲曲,溪水像蛇爬 过一样。两岸的地势, 过一样。两岸的地势,就像狗牙那 样互相交错, 样互相交错,根本就看不到溪水的 尽头。 尽头。
一篇优美的文章就是一首动听的 乐曲,下面就请同学们伴随音乐 听老师范读课文,让我们共同沉 浸在千年前一场美丽的邂逅 ……
在优美的音乐和老师的初步范读中,同学 们是否看到了清冽的潭水?是否听见了 诗人内心的声音? 让我们通过图片和青龙潭的图画来进一 步感知诗人笔下的清幽小潭
一读文章: 一读文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大声朗读, 大声朗读,读 准字音和节奏。 准字音和节奏。
同学们,你们朗读的真棒!
下面让我们再聆听一下名家是怎样 演绎这篇文章的!
自我展示
• 我来试一试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小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探究
1、翻译文章。(有没有难以理解 翻译文章。(有没有难以理解 。( 的词句 ) 2、用三四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用三四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再读课文:思考
•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原文回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 • 5)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 条理十分清楚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条理十分清楚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 条理十分清楚, 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小石潭记》课件 苏教版
使……寒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围绕 使……凄 忧伤的 幽静深远 样子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 凄清 停留 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 随从 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潭中景物: 小 石 潭 记 小潭源流:
潭水:清澈透明 侧面描写
游鱼: 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 比喻
岸势:参差不齐
气氛:幽深冷寂 潭中气氛: 记录同游者 感受:凄苦孤寂
寓情于景
坐潭上、 记之而去
课外延伸
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熟悉 的景物,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 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见小潭 2、找出描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以出,为坻,为 屿,为堪,为岩。
3、作者是怎样写潭水的?水中的鱼又怎样呢?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小石潭上的景物是怎样的?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 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 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 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 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 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 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 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主题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 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
第16课《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1)
第16课《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1)[教学目的]1.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点,用鲜亮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 了解"如""假设""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时刻]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1、从复习第五单元课题人手,从"书""传""讲""序"引入到第六单元的"记" 体裁。
指导学生看完学习摘要后板书课题:小石潭记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查找的资料,然后播放课件〕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因此就以游山玩水,观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粥发觉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悲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予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要紧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4、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5、听课文录音,并轻声跟读,注意朗读节奏。
6、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个不指导〕7、检查小组学习成效。
〔1〕、指名翻译课文,〔2名学生〕〔2〕、出示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6课《小石潭记》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6课《小石潭记》一、【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2.疏通文意,把握主要内容。
3。
理解内涵,体会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之磅礴,水之灵动,使人迷醉。
山水之美,自然的折光,更是心灵世界的折光。
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这样的清幽之境。
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1。
基础知识积累(一)名词作状语(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2)下见小潭下: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4)日光下彻下:向下(5)俶尔远之远: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7)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爬行)那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二)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三)意动用法心乐之乐:以…为乐(四)形容词作动词近岸近:靠近(五)名词作动词隶而从者隶:作为随从(六)一词多义(1)乐○1心乐之以…为乐错误!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可错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错误!不可久居能(3)清错误!水尤清冽清澈错误!以其境过清凄清(4)从错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自错误!隶而从者跟从(5)以错误!以其境过清因为错误!卷石底以出而(6)而○1记之而去表顺承关系错误!隶而从者表并列关系错误!潭西南而望连词2.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苏教版
小石潭的景色幽深、清冷、静谧,给人以宁 静致远的感觉。潭水清澈见底,周围被青树 翠蔓环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整
个景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思考题解析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 “斗折蛇行”、“蒙络摇缀”、“凄神寒骨”等,生 动形象地描绘了小石潭及其周围景色的特点,增强了 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深远的影响。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汉族,祖籍河东郡,现在山西 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 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 为“韩柳”。
柳宗元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思 想上与儒学传统相悖,因此被 贬官至永州、柳州等地。
课文简介
1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篇游 记,描述了他在小石潭的所见所感。
2
文章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 者内心的孤寂与苦闷,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3
文章结构紧凑,语言优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 珍品。
02
课文解析
文章结构
柳宗元先介绍了小石潭的地理位置和 环境,接着描绘了潭水、游鱼、阳光 和影子,最后写到自己的感受和离开 小石潭的情景。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移步 换景的手法,让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 ,逐步深入了解小石潭的美景。
《小石潭记》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作品,在文学史 上具有重要地位。它被视为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家和读者。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 重要地位,也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思考方式产生了影响。
写作技巧的借鉴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小石潭记课件4 苏教版
嵁
坻
堪
低
勘
底
跄 qiàng 踉踉跄跄 怆 chuàng 怆然涕下 呛 qiāng 呛了一口水 抢 qiăng 呼天抢地
俶 椒 菽
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
提示:
1.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 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 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 应读得欢快些.
2.第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 的氛围,应该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小丘﹑石渠﹑山涧纷
至沓来,美不胜收。 《永州八记》就写于此 时。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 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 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 山记》 。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 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小石潭记
柳宗元
目标与要求
1.了解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 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 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 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 “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 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 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 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 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 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 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 的流露。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 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 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 抑郁的心情。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6课《小石潭记》ppt课件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课堂小结
梳理全文
作者写发发现现小小石石潭潭的经:过行,、用闻了、哪伐些、准取确、的见动词?全景
这一段写景(用先了闻什其么声写,法后?见其形,“移步换景”)
潭水有什潭么水特:点清?澄作者是从侧什面么描角写度来描写的潭?中景
景 作者清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鱼的?
小
游鱼:不动、远逝 动静结合
石 潭
第三自然段溪描身写:小曲潭折源蜿流蜒,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潭什上景
本文仅仅是写小石潭的景物吗?
不仅是。 还表现被贬后的孤凄之情。 看似写景,实则写情。
情 景美
景 交
水 石 树木
游鱼 源流
悄 怆 幽 邃
融
凄凉
情凄 忧伤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融自己的身世遭遇、思 想感情于自然风景之中,借 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倾注 怨愤抑郁之情。
当堂反馈
一、请用原文回答问题:
初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依靠的东西 向下 透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呆呆的样子 忽然
似与游者相乐。
表一方对另一方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 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阳光向下一 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头 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 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小石潭记(苏教版八年级上)
十六小石潭记(苏教版八年级上)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目标1、目标2 目标1 教学步骤: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按学号说一则新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分钟)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备学生)如果学生未做充分预习,教师要预留时间给学生朗读课文。
检查预习时,要求学生落实掌握字词。
解释及翻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投影显示:①给下列字词注音。
A、篁竹()清冽()为坻()B.为屿()为嵁(山甚)()佁然()C.俶尔()翕忽()差互()D.寂寥()悄怆()幽邃()②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四、教学目标完成过程。
(目标2)(备学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其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果学生觉得问题较难的话,教师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学生能有机会发表意见。
1.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投影显示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⑤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投影显示)2.熟读课文。
五、小结:(1分钟)请一学生概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1分钟)1.熟读并背诵全文。
(A)2.翻译第二自然段。
(B)3、《掌握语文》(C)七、说课精要:文章技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辅之以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
词语、生字在预习中解决,对文中的一些活用现象不必涉及,只作整体理解即可。
八、教学后记:第二课时1、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目标1、目标2 目标1 教学步骤: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
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分钟)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
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
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心情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的完成过程。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
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备学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其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果学生觉得问题较难的话,教师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学生能有机会发表意见。
①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
明确: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②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板书或投影显示:发现小潭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票的写法3.全班齐读第一段。
4.点一个小组读第二段。
5.讨论下列问题:①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②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投影录像:潭水、游鱼画面。
明确:清澄。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
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
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
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
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③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
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
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
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板书或投影显示: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动静结合特写镜头6、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7、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8.引导讨论以下问题:(备学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其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果学生觉得问题较难的话,教师要做充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学生能有机会发表意见。
①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明确: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②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投影或板书显示: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曲折、蜿蜒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比喻9.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0.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11.讨论以下问题:①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
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投影或板书显示: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13.文章结尾是记录同游者,是游记常用的一种格式。
四、.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
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