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经济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低碳经济相关概念研究进展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最早提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温室气体库、汇和源的定义,并要求统筹兼顾把应对气候变化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中又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途径,也就是说在政府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把排放权当作一种商品,进而可以进行排放权的交易,即简称“碳交易”。

直到2003年布伦特兰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低碳经济。

国外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早,对于低碳经济内涵有着不同的看法。

Stern N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动力,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形成高效能低排放的新发展模式[2]。

Charles Levy认为低碳经济是以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发展碳封闭技术、制定碳交易机制为措施,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3]。

2005年以来国内开始开展低碳经济研究。

付允等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三低三高,具体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以及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4]。

陈跃等将低碳经济划分为广义目标性定义和狭义目标性定义,其中广义定义突出强调低碳经济的“阶段性”,从整体可持续发展趋势来看,只有对人类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变革,才能最终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使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

在狭义目标性定义中更强调要素间的“协同性”,强调当下推动可持续发展具体方法,只有经济发展同节能减排协调作用,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最终目标[5]。

崔宁提出低碳经济是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理念下进行生产,用节能减排的方式抑制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产生的恶性影响[6]。

2低碳经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Mazzarino M通过研究表明运输业的碳排放量约占所有产业中的三分之一左右,即运输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行业[7]。

Rehan R等认为水泥行业是各产业中碳排放较高的行业之一,并提出了清洁生产、排放交易、联合履行的方式降低碳排放[8]。

论我国政府推行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文献综述】

论我国政府推行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行政管理论我国政府推行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一、引言“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早在1993年,已由英国政府提出,真正受到重视是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环境大会后。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逐渐影响世界气候变化,成为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

随着气温的上升,最重要的影响是海平面不断上升,影响地势低洼的沿海国家和城市;此外,对动植物的生长,人类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频发的气候及地质灾害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与短缺,等等问题影响着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

中国政府在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基础上逐渐提出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等方针政策,提出建立环境型社会、节约型社会,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推行低碳经济对解决中国当下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题参考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在学校图书馆的综合书库、期刊室、中国期刊网上搜集的,主要是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以及新公共管理思想的一些文章和书本。

在此,根据参考的内容,我将我所参考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如下:关于低碳以及低碳经济的一些概念和观点,主要是参考的是百度百科“低碳经济”,潘家华写的《澄清对低碳经济的几种误解》,张仲礼和王泠一写的《“低碳”概念的主要构成》等资料。

在这些资料中,作者主要对低碳和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阐述,并描述了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发展历程。

从中,我可以得到以下信息:首先,低碳是“低碳”概念主要由三个核心术语组成: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

低碳经济经济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也投身到了对低碳经济的摸索道路上,而探究重心不外乎其意义、实现途径等。

知名学者庄贵阳(2010)曾表达过这样的理念,国内只有坚持改进能源利用率,打造出成熟的能源构架,并致力于研发工作,并不断优化政策,才能妥善把控好节能的节奏,顺利遏制气候的恶化。

张坤民、潘家华(2014)的看法是,低碳经济是全新的经济模式,若以能源的层面来解读,不妨将其视作凭借大量发达技术构筑出的先进经济形态,从而妥善统筹资源,充分发挥新能源的价值等,后者则以碳生产率来衡量人类活动。

付允等(2016)将其诠释为遵循绿色准则的经济框架,特质在于低排、低能耗与高效率。

在2015年,权威机构更是批示了相关文件,将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为把金融、科研乃至社会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全方位控制能耗,从而立竿见影地削减碳排量,也塑造出理想的经济环境,和以往的经济模式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而谢来辉(2016)则另辟蹊径,强调低碳经济的核心为打破碳锁定。

王韬的看法是,低碳经济不妨从微观、宏观两条思路来解读,前者就是在振兴经济的道路上,尽可能削减碳排放;后者则代表着全新的经济框架,不再盲目依赖自然资源,摸索出更可靠、成熟的经济方针。

谢军安等(2017)看来,低碳经济其实是人类的自救措施,以免生态被破坏,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总的来看,学术界迟迟未能对低碳经济做出权威、统一的诠释,各类观念、见解层出不穷。

如牛文元、贺庆棠、李国志等人(2016),就将其界定成具备绿色特质的生态经济。

刘薇(2012)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国在低碳发展方面的研究状况,认为低碳发展的内容包含了技术、制度及文化方面的创新,其中核心内容是技术方面的低碳发展,除此之外,创新制度及管理活动,也属于其中的内容。

根据冯志军(2013)的观点,让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的理念取代资源利用贯穿整个创新发展活动,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让生态环境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不但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实现较高的环境效益。

我国低碳贸易的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低碳贸易的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低碳贸易的发展(文献综述)摘要全球气候变暖、环境的日益恶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贸易发展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认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低碳贸易发展面临很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以及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实,然后分析了低碳经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低碳贸易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贸易壁垒低碳贸易发展思路一、引言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面对全球气候日益暖化的严峻危机, 大力发展低碳贸易已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正走向低碳贸易的发展时代, 为我们创造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 但在发达国家一直掌握着气候与环保的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经济发展与降低碳排放矛盾问题。

我们必须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调整低碳贸易战略实施思路, 努力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寻找到低碳贸易的新思路。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前沿理念,但至今却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

在2003 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中, 首次明确提出“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 一词, 提出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经济产出; 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生活标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个定义非常符合西方经济学逻辑,即低碳经济在消耗更少资源和更少污染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 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 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 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 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及经济学分析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及经济学分析
次变 革 。 的 角度 , 持 人 均排 放 权 分 配原 则 。何建 碳 经 济 发展 。朱 四海 (0 9 认 为 , 坚 20 ) 发展 低 种产 权 、 次 分配 ” 则 。 由于 历 史 根 据 低 碳经 济 的发 展趋 势 , 过 降 低人 为 两 原 通 低 碳经 济 包 括 四个 内容 : 1 低 碳 经 坤 、 滨 (04 指 出 , 排 放 权 分 配 应 坚 碳经济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刘 20 ) 碳
( ) 二 低碳 经 济的 实质 。 碳经 济 的 实 低
( ) 内学术界对低碳 经济的相 关 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任奔、 二 国 凌芳
研 究 , 要 分为 以下 两类 : 主 第 一 类 文 献 主 要 是 关 于碳 排 放 权 分 我 国 现 状 建 议 选 取 一 定 的 城 市 作 为低 碳
谢 20) 发 是指 在 市 场机 制 的基 础上 , 过 制度 框 架 者 之 间 的关 系就 显 得较 弱 。 rf r(05 恒 、 雯 (0 8 认 为 , 展 低 碳 经 济 应 该 通 Te e 2 0 ) s
架构发展低碳 的社会 和 政 策 措施 的制 定 ,推 动 提 高 能 效 技术 、 等 学者 对 德 国 G G排 放 量 的减 少 进 行 了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H 他们认为政府采用一定的措施可以 行动 体系 , 力发展 可再生能源 , 大 推进节 节能减排技术 、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 探讨,
发展 观 念 的根 本 性 转 变 , 是 经济 发展 方 (0 3 也 2 0 )考 虑 到 除 了 以 国际 公平 为原 则 的 出发,指出我 国可 以从清 洁发展机制、 提 式、 能源 消 费 方 式 以及 人 类 生 活 方 式 的一 碳 排 放权 分 配 , 展 中 国家 站在 人 文 发 展 高 能源 利用 效率 、 汇 三 个 方 面 来 促进 低 发 碳

低碳经济外文文献

低碳经济外文文献

低碳经济外文文献低碳经济外文文献综述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旨在通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概述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外文文献,以深入探讨这一主题的多个方面。

1. 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低碳经济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速度。

通过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广低碳技术,低碳经济可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2. 低碳技术和创新低碳经济需要依赖创新的低碳技术来推动转型。

外文文献中提及了一些低碳技术,如可再生能源、能源储存技术、智能电网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有助于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并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新的机会。

3. 政策和金融支持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各国纷纷采取了政策和金融支持措施。

外文文献中涉及到的政策包括碳排放交易、碳税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

金融支持措施如绿色金融和碳资本市场也被广泛应用。

这些政策和金融工具为低碳经济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动力。

4. 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低碳经济带来了许多机遇,如清洁能源市场的发展、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以及工业升级和转型的机会。

然而,低碳经济也面临着挑战,如技术成本高昂、能源转型和领域差异问题。

通过研究外文文献,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机遇和挑战,并为低碳经济的实施提供更具体、可行的建议。

5. 低碳经济的实施案例外文文献中提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实施低碳经济的案例。

欧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目标来推动低碳经济的转型,并通过建立碳市场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

这些实施案例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结论: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综述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外文文献,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和创新、政策和金融支持、机遇和挑战以及实施案例等多个方面。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应对措施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对低碳经济和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的还较少且引文起步较晚,目前主要有任小波、潘家华、王冰妍、庄贵阳、刘兰翠、张秋明、安培浚等。

(一)关于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的研究国内在这方面的文献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观点:1、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

主要包括:王冰妍(2008)以上海为例,利用LEAP模型对“零方案”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预测,指出实施低碳发展不仅能缓解能源供应压力,还能明显遏制本地大气污染物排,低碳发展对中国中长期能源建设具有显著的多重作用。

庄贵阳(2008)指出,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低碳发展道路,对于减少能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大意义。

张秋明(2009)分析了英国政府为将生物燃料和氢确定为未来低碳运输燃料最有前景的备用燃料,实施的一整套生物燃料鼓励政策,包括燃料税、投入税收、资本补助金、资本减税及可再生运输燃料义务。

2、认为不宜立即减排,应结合中国国情而定部分学者认为,对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并不适宜立即采取减排行动,发展低碳经济,但也不能漠视气候变化,应结合中国国情而定。

主要包括:潘家华(2010)指出,对处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不可能立即采取减排行动,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也不能漠视气候变化,中国需要具体的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立场,从节能与减排的一致性上强调低碳发展。

周大地(2010)指出,中国虽然已经朝着低碳经济的目标发展,但目前并不会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考虑到中国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供应,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候必须考虑各种方法的协同;碳捕获和储存并不见得是对付化石燃料的真正方法,其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综述

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综述

关于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更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关于低碳经济的内涵,我的定义是: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力度。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各国纷纷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国家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

2009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决议,明确提出: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期任务,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这表明了我们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也标志着发展低碳经济正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

从区域上看,除了采取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我国已有多个地区开始实施低碳经济项目,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例如,上海市自2008年入选全球性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以来,充分利用南汇区临港新城和崇明岛的后发优势,制定实现低碳发展的政策框架,在两地建设若干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等,以促进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带动两地低碳经济发展,建立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低碳经济实践区”。

同时,还把世博园区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探索区,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

从产业上看,我国消耗能源较多的几个高碳产业正在通过节能减排等手段实现向低碳发展的转型。

在电力行业,“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上大压小”政策,实现结构减排;通过完善烟气脱硫设施,实现工程减排;通过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减少煤炭消耗总量,实现总量减排。

在钢铁行业,通过大力推进能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2009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外排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5.25%、26.75%、9.25%、14.04%和4.75%。

低碳经济:一个关于国内文献的综述

低碳经济:一个关于国内文献的综述
温变暖 。早 在 19 8 6年 , 典 的诺 贝尔化 学奖 获得 瑞
者阿伦 尼 ・ 乌斯 就发 表 了 《 气 中二 氧 化 碳 对地 大
球温度影响》 的一文 , 他预测大气 中的 C O 浓度
增 高将 会带 来 全球 气 候 变 化 , 现在 已经 成 了一个 不争 的 事 实 。IC 政 府 间 气 候 变 化 专 门 委 员 P C( 会 ) 四次 评估 报 告 提供 的证 据 显示 , 10 第 从 9 6年 到 20 05年 , 球地 表 平均 温度 升 高 了 07 ℃ , 全 4 到
21 0 2年第 3期 总第 14期 2
哈 尔滨 商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J OURNAL O F HARB N UN VE I 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MME E I I RST OF C RC
No 3, 0 2 . 2 1 S ra No 1 4 e il . 2
理论 探 索
也 能够促进 实践 的发 展。
关键 词 : 碳 经 济 ; 氧 化 碳 ; 温 变 暖 低 二 气
中圈分 类号 : 25 文献标 志码 : 文章编号 : 7 — 12 2 1 ) 3一 l9一l F0 A 1 1 7 1 ( 02 0 O 1 6 O Re i w n Lo .c r o Ec no v e o w . a b n o my o me tc Lie a u e fDo si t r t r
Ke r s:o —c ro c n my ab n do ie;go a nnn ;fsi e eg ywo d lw a b ne o o ;c ro ixd lb lwa ig osl n ry;rn wa l n ry e e bee eg

20-5-文献综述-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企业管理优化研究 3

20-5-文献综述-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企业管理优化研究 3

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企业管理优化研究文献综述一、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形成路线为了减缓气候变化,消除气候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威胁,世界各国经过长期的酝酿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共同签署(UNFCCC)。

此后每年召开一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探讨与协商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机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正式生效,是第一个全面控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体系规则。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2月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建议,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12月15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最终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

“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以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低碳经济理念与开展实践。

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2009年6月27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亦称气候法案),确定了“总量管制和交易”制度,并通过对高碳经济征税以补贴新能源,通过配额交易发展低碳经济。

其中还提出,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征收“碳关税”。

2009年7月8日,八国集团峰会上提出,到205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0%。

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路径选择研究综述

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路径选择研究综述

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路径选择研究综述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王 婷 / 文本文从我国学术界关于实现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研究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是作为负责的大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顺乎世界潮流、合乎我国国情。

文章从对策建议、技术创新方面、消费方式创新、政策创新、环境金融创新、构建低碳城市、发展低碳农业7个方面对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进行了综述。

低碳经济 路径选择 文献综述“低碳经济”这一理念始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

低碳经济是一种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一种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寻求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尤为关键。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同实现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本文就此进行较为详细的文献综述。

对策建议方面付允等(2008)在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综述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性和技术为发展方法。

提出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措施: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没立碳基金。

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确立国家碳交易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2009)指出了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建议,包括:①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③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节能减排;④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⑤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⑥厉行节约,鼓励消费的同时反对浪费;⑦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⑧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⑨加强国际合作,研发形成低碳技术体系;⑩广泛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和公众的认知水平。

解振华(2010)强调尽管发展低碳经济已是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但不同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同,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和实现路径也不尽相同。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焦点。

本文将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现状及其争论焦点进行综述,总结最近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给出3-5个关键词。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定义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多种手段,尽量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减排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争论焦点减排技术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涌现出了众多的减排技术,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核能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降低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技术,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风力发电技术也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发电量在近年来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减排技术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争论焦点。

首先,减排技术的成本问题是一个备受的话题。

虽然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其成本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的降低。

其次,减排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是一个备受的问题。

例如,核能虽然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污染的特点,但其处理和存储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三、政策制度的研究现状及其争论焦点政策制度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各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众多政策制度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包括碳排放交易、能源税等。

碳排放交易是一种通过市场手段来推动低碳减排的政策制度。

它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通过市场交易来推动企业降低碳排放。

这种制度可以激励企业采取更多的减排措施,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

能源税是一种通过对能源使用进行征税来推动低碳减排的政策制度。

通过提高能源价格,能源税可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然而,能源税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争论焦点。

国外对低碳消费的研究综述

国外对低碳消费的研究综述

国外低碳消费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低碳消费研究的起源16世纪,西欧各国的市场经济开始发展,促使整个社会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至19世纪中期工业化完成。

近代大工业生产方式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主导方式,工业文明消费模式也随之而产生。

工业文明消费模式是一种“线性”消费,经济系统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以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随之就将用过的物品当作废物而抛弃,其基本特征是: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从而给自然界的空气、土壤、和水资源造成史无前例的污染,使地球的支撑生命的能力严重削弱。

对于工业文明这种异化的消费方式,马克思曾经有过深刻的批判:“只有人才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他们所居住地方的面貌、气候,他们甚至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使他们活动的结果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

”[1]20世纪60年代,基于全球资源环境问题不断突出的现实状况,国外一些学者逐渐开始把人类消费与资源环境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1962年,美国人Rachel Carson发表的绿色巨著《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向人们警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生态环境产生的严重后果,标志着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关注的开始[2]。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Baulding K E把地球比作太空中的一艘宇宙飞船,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将使飞船内有限的资源开发耗尽,而人类生产和消费排放的废物充满船舱,最终将导致人类社会的崩溃[3]。

1972年,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由Dennis L Meadows主持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认为世界人口、工业增长、环境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动态关系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地球的支撑力可使全球的经济增长于21世纪的某个时期内达到极限。

该报告还提出,人类要避免这场“灾难性的崩溃”,最好的办法是限制增长,即使之成为“零增长”。

[4]该报告的发布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的论证为后来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低碳经济的概念。

鲁宾斯德教授对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被广泛认同,他指出“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从而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是通过较少的自然资源消耗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它是一种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将其分为五个阶段,然后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分别分析了低碳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现状。

关键字:低碳经济,文献综述,经济学一、低碳经济的起源在国际社会上,关于低碳经济的起源,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个阶段:1.气候变化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在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联合国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以监测和报告全球气候变化。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兰特兰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拉开人类重新评价西方工业化及其后果,改弦更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序幕。

2.初步建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体系规则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宗旨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

3.初步建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规则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大会上,参加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

《京都议定书》提出了采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并规定了《公约》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

4.低碳经济的正式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是由英国首相布莱尔于2003 年2月24日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的,并且英国政府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英国将到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削减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

5.低碳经济的发展时期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指出,全球以每年GDPN 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 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明确了气候变化谈判机制和时间表,确定了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成为“后京都时代”谈判的最后关口,制订出一项新协定,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

“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此背景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模式转型逐渐的被世界各国提上日程。

2009年7月8日,八国集团峰会提出,到205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0%。

实现这个目标,全球经济就必须转型到低碳经济。

这预示着从现在到2050年的未来40年,低碳经济将是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国外低碳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评价的综述1.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文献综述首次出现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术语的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英国将在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排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1]。

莱斯特·布朗(2003)掀起了一场“A、B发展模式”之争。

“A模式”即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

“B模式”则是以人为本,以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小型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 ,它是以气候科学为基础,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欧盟提出的全球2℃升温上限加以论证(进行学术和方法论阐释),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2]。

巴里·康芒纳(2006)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增长本身,而在于造成这种增长的现代技术。

这种技术往往是从单一的追求生产效率的角度,或从单一的消费使用的目的出发,而发明出来的。

它忽略了整体,忽略了这种技术赖以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从而粗暴地破坏了不断循环运动的生命之圈。

因此,要克服危机,首先要克服这种技术上的缺陷;要做到这点,则必须树立生态学的观点。

2.国外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述评当前国际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是“脱钩”指标评价,以及关注如何提高生态效率的对策与途径。

在脱钩研究方面,sturiuson(2002)认为脱钩指标虽然有很多缺点,诸如缺乏与环境容量的自动联系,难以兼顾各国国情以及受环境压力的最初水平和使其选择的影响等,但脱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2)研究了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的国家差别,发现环境与经济脱钩的现象普遍存在于OECD国家中并且环境与经济的进一步脱钩是有可能的,从而得出结论:在OECD国家,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己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在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

可以预计,在不遥远的将来,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可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3]。

TaPio(2005)利用“脱钩弹性”(decoupling elasticity)的概念,进一步将脱钩指标由原有的初级脱钩(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即能源与GDP的脱钩)、次级脱钩(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即CO2与能源的脱钩)、和双重脱钩(同时达到初级脱钩和刺激脱钩)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连接、脱钩和负脱钩三种状态,再依据不同弹性值,进一步细分为弱脱钩、强脱钩、弱负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衰退脱钩与衰退连接等八大类,使得脱钩指标进入新阶段。

该指标的优点在于对环境压力指标与经济驱动力指标的各种可能组合给出了合理的定位。

此外,国外许多学者都对本国及世界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检验。

Panayotou(2003)认同对部分环境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长期关系呈倒“U”型关系的论断,并从人们对环境服务的消费倾向角度解释了原因: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此时,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的保护问题,环境服务成为正常品,环境恶化的现象逐步减缓乃至消失[4]。

综上所述,国外有关低碳经济的理论与评价研究为我们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国家差异的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尚无法直接套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方法。

三、国内低碳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评价的综述1.国内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文献述评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1世纪以来,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才逐渐增多。

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低碳经济的内涵方面。

付允(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鲍健强(2008)指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金乐琴(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联系。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方面。

黄栋(2009)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出于以下考虑:首先,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工业增长所带来的能源和资源消费会大幅度增加。

其次,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诺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第三,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潜力无穷的朝阳产业。

冯之浚(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以及缓解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

这既符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又可以面对来自国际上的挑战。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方面。

王毅(2009)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

从另一角度看,中国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包括低碳化在内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

金乐琴(2009)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不利条件:一是发展阶段。

二是发展方式。

三是资源禀赋。

四是贸易结构。

当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减排空间大。

二是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余地较大。

三是减排的成本低。

四是技术合作潜力大。

第四,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和战略对策。

鲍健强(2008)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二是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三是发展低碳工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四是建设低碳城市,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五是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扩大碳汇。

郭万达、刘艺娉(2009)认为未来40年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鉴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外交谈判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应“内外有别”,对外要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国际谈判,“对内”,则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发展低碳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