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月经过少

合集下载

月经过少的中医诊疗思路

月经过少的中医诊疗思路

产 生 以肾为主 导 。而 经血 的按期 而泻 ,又与肝 藏血 ,主
*国 家 中 医药 管理 局重 点学 科 建 设 项 目 NO:国 中 医 药 (2009年 ) 疏 泄 ,司 冲 任 ;脾 运 化 ,气 血 生 化 之 源 有 着 重 要 影 响 。
1 月 经 过 少 的 发 病 因 素 中 医 认 为 月 经 量 少 的 发病有 虚有 实 ,虚 者 多 因亏 少 ,冲 任血 海 亏 虚 ,经 血 乏 源 ;实 者多 因气滞 血瘀 ,或痰湿 阻滞 ,冲任 壅塞 ,血行 不 畅而月 经过 少 。临床 多表现本 虚标 实 ,虚 实夹 杂 ,以肾 虚 、血 虚 、气 滞 、血 瘀 、痰 湿为 多见 。
手 术 所 致 多 见 育 龄 期 官 腔 手 术 操 作 直 接 作 用 于 胞 宫 ,妇 女包括 堕胎 、小 产 后 清 官手 术 ,或 无 痛 人流 及 药 物流产 等手 术 ,均 可直接 损伤 胞络 ,致 肾一天癸一冲任一 胞 宫轴失 调 ,瘀 血 内停 ,新 血不 生 ,冲任 、胞 宫失 于滋养 且 瘀血 内阻 ,经脉不 畅 ,冲任 阻滞 ,发 为月经 过少 。 ’ 2 月 经过少 的发病 机理 中医认为 肾主藏 精 ,既 藏先 天之精 ,又藏后 天之 精 ,精 血 同 源 ,肾精 所 化 之 肾 气 主 宰 着 天 癸 的 至 竭 及 月 经 的 潮 止 ,肾气 盛 则 先 天 之 精化 生 的天 癸在 后天 水 谷 之精 的充 养下 最 后 成熟 ,通 过 冲 任 胞 脉 而 达 于 子 宫 ,促 成 月 经 的 出 现 ,因此 月 经 的
减少 ,或 行经 时 间不 足 2d,甚 至 点滴 即净 者 ,并 连续 出 气 为用 ,盖肝 乃血 之府库 ,肝 即受病 ,经候衍 期 ,或多或

月经量过少中医秘验方

月经量过少中医秘验方

⽉经量过少中医秘验⽅⽉经过少⽉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经期不⾜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经过少”,亦称“经⽔涩少,经量过少”。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性腺功能低下、⼦宫内膜结核、炎症或刮宫过深等引起的⽉经过少。

⽉经过少伴⽉经后期者,可发展为闭经。

本病属器质性病变者,病程较长,疗效较差。

[病因病机]主要机理为精亏⾎少,冲任⽓⾎不⾜,或寒凝瘀阻,冲任⽓⾎不畅,⾎海满溢不多⽽致。

常见的分型有肾虚、⾎虚、⾎寒和⾎瘀。

⼀、肾虚先天禀赋不⾜,或房劳久病,损伤肾⽓,或屡次堕胎,伤精耗⽓,肾精亏损,肾⽓不⾜,冲任亏虚,⾎海满溢不多,遂致⽉经量少。

⼆、⾎虚数伤于⾎,⼤病久病,营⾎亏虚,或饮⾷劳倦,思虑过度,损伤脾⽓,脾虚化源不⾜,冲任⽓⾎亏虚,⾎海满溢不多,致经⾏量少。

三、⾎寒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冷,寒邪伏于冲任,⾎为寒滞,运⾏不畅,⾎海满溢不多,致经⾏量少。

四、⾎瘀经期产后,余⾎未净之际,七情内伤,⽓滞⾎瘀,或感受邪⽓,邪与⾎结,瘀滞冲任,⽓⾎运⾏不畅,⾎海满溢不多,致经⾏量少。

[辨证论治]以经量的明显减少⽽周期正常为辨证要点,也可伴有经期缩短。

治疗须分辨虚实,虚证者重在补肾益精,或补⾎益⽓以滋经⾎之源;实证者重在温经⾏滞,或祛瘀⾏⾎以通调冲任。

⼀、肾虚型主要证候:经来量少,不⽇即净,或点滴即⽌,⾎⾊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鸣,⼩便频数,⾆淡,苔薄,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不⾜,精⾎亏虚,冲任⽓⾎衰少,⾎海满溢不多,故经量明显减少,或点滴即净,⾊淡黯质稀;精⾎衰少,脑髓不充,故头晕⽿鸣;肾虚腰腿失养,故腰酸腿软;肾虚膀胱失于温固,故⼩便频数。

⾆淡,苔薄,脉沉细,也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精,养⾎调经。

⽅药举例: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加紫河车、丹参。

当归、熟地、⼭茱萸、杜仲、⼭药、⽜膝、⽢草⽅中熟地、⼭茱萸、当归、紫河车补肾益精养⾎;当归、丹参养⾎活⾎调经;杜仲、⽜膝补肾强腰膝;⼭药补脾资⽣化之源;⽢草调和诸药。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月经减少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月经减少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主诉:月经量减少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诉半年前感冒后出现月经量过少,色淡,质稀,周期正常,伴有头晕眼花,心悸气短,日服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后无明显改善,贫血貌,体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既往史:无三高,无输血史,无传染病。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血虚证治疗:悬灸穴位:第一天:关元,神阙,内关,各穴灸15分钟第二天:膻中,涌泉,三阴交各穴灸15分钟每日加灸八髎穴10分钟,循环灸2个月,灸7天停2天。

病例2主诉:经行量少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刨宫产第二胎后,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常感胸闷,呕吐,带下量多,黏腻,自行服中成药少腹逐瘀丸,症状稍有好装,停药复发,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滑。

既往史:既往剖宫产1次。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痰浊证治疗:悬灸取穴:第一日:丰隆,解溪,命门,各穴灸10分钟第二日:关元,三阴交,膻中,各穴就20分钟每日加灸神阙穴10分钟。

循环灸一个月,每灸7天停1天,灸2个月经量正常。

病例3主诉:月经量少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诉近半年以来出现经量偏少,经色淡黯,经期尚正常,头晕耳鸣,经期腰骶酸痛,夜尿多,面容憔悴,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既往史:身体状况可,无传染病史,无三高。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肾虚证治疗:悬灸穴位:第一日:命门,神阙,八髎穴,各穴灸10分钟第二日:三阴交,关元,涌泉,大椎,各穴灸20分钟循环灸:灸10日停2日,连续灸3个月,诉经量已正常,经期无明显不适。

头晕耳鸣症状消失。

病例4主诉:经血量少6月余。

现病史:患者6个月前因小产后出现月经量少,色暗红,有血块,伴有经期乳房胀痛,小腹胀痛不适,自行于药店购买益母草颗粒,服药后效果不明显。

观其面色晦暗,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既往史:剖腹产一子,人工流产一次,无其他遗传病。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血瘀证治疗:悬灸取穴:第一天:关元,太冲,膻中,大椎,各穴灸10分钟主诉:月经量少3年余。

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及调理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及调理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及调理方法有哪些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而月经不调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给不少女性带来了困扰。

中医在调理月经不调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

一、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1、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甚至 10 余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这种情况多由气虚、血热等因素导致。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 7 天以上,甚至 3 到 5 个月一行。

其原因可能是血虚、虚寒、气滞等。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延后 7 天以上,连续 3 个周期以上。

这通常与肝郁、肾虚有关。

2、月经量异常月经过多:月经量明显增多,超过正常范围。

多因血热、气虚、血瘀等所致。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

可能是血虚、肾虚、血瘀、痰湿等原因引起。

3、月经颜色和质地异常月经色淡:经血颜色较淡,质地稀薄。

往往是由于气血不足。

月经色紫暗:经血颜色发紫发暗,有血块。

多为血瘀、寒凝所致。

月经质稠:经血质地黏稠,多与血热有关。

4、经期异常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超过 7 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

常见于气虚、血瘀、湿热等情况。

经期缩短:月经持续时间不足 2 天,量亦甚少。

可能是血虚、肾虚等导致。

5、痛经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中医认为,痛经可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等。

6、闭经女子年逾18 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3 个月以上。

闭经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

二、月经不调的中医调理方法1、中药调理辨证论治: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然后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对于肝郁气滞型,常用逍遥散等。

中成药:市面上也有一些针对月经不调的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益母草颗粒等,但使用时也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病证。

凡外感六淫、伤七情,以及房室不节,饮食劳倦,或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可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出现病态者。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来两次,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如仅提前三、五天,并无其他不适的,或偶尔提前一次者,都不属月经先期围。

【病因病机】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两种。

1.血热妄行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致阳盛血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迫冲任,致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不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先期而下;也可因产育过多或房室过劳,肾气不固,冲任失约而为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1.血分实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兼有面红唇赤,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如生地、丹皮、白芍、玄参、地骨皮、青蒿、旱莲草、黄柏。

经行有块加泽兰、丹参活血化瘀;乳房、小腹胀痛加川楝子、橘叶行气止痛;经量较多者酌加地榆、槐花、仙鹤草收敛止血。

2.肝郁化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紫,常夹瘀块,经前乳房、胸胁或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苔微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丹皮、栀子、香附、炙甘草。

经量少而有块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寒热往来者,去白术、白芍、加半夏、黄芩和解少阳;有潮热者,去柴胡,加青蒿、鳖甲清虚热。

3.阴虚血热【临床表现】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经期偏长,兼见颧红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两地汤加减:药如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虚热甚者,可加银柴胡、胡黄连;午后潮热者,加青蒿、鳖甲养阴清热。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一、病症诊断标准1. 外阴瘙痒:患者出现外阴瘙痒感,可能伴有红肿、糜烂等症状。

2. 白带异常: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量增多、颜色、质地、气味发生改变。

3. 月经不调:患者的月经周期异常,如经期提前、延迟、经量过多或过少等。

4. 阴道炎:患者出现阴道炎症状,如瘙痒、灼热、白带增多等。

5. 子宫肌瘤:患者宫腔内或宫壁发现肿块,伴随下腹痛、月经过多等症状。

6. 卵巢囊肿:患者出现下腹坠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且阴超检查发现卵巢囊肿。

7. 子宫脱垂:患者下腹坠痛、排尿困难、月经过多、性生活困难等症状。

8.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后不规律等症状。

9. 子宫颈糜烂:阴道检查发现子宫颈呈现红斑、糜烂,伴有白带增多等症状。

10. 乳腺增生:患者乳房肿块触知,伴随乳房胀痛、周期性加重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及原则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血养气等方剂,以调理体内阴阳平衡。

2. 艾灸疗法: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艾叶的药性,刺激经络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活化气血,达到治疗效果。

3. 针灸疗法:使用针刺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循环,平衡阴阳,改善病情。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患者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病症。

5. 膏方外用: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膏方外用药物,如抗菌、消炎、止痒等药物,对疗效明显的病症起到良好作用。

三、辅助诊疗措施1.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等,以帮助明确诊断。

2. 彩超检查:通过彩色超声波检查,帮助确定子宫、卵巢等病变情况,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 经络疏通:通过经络疏通技术,刺激经络穴位,促使气血畅通,帮助治疗妇科疾病。

4. 营养调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注:以上为一般妇科疾病的标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建议遵医嘱就诊。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月经过少》评价与修订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月经过少》评价与修订
增加病种背景信息
对月经过少的定义、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等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对该疾 病有更全面的了解。
增加中医对月经过少的认识
阐述中医对月经过少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中医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
更新诊断标准
更新诊断标准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诊断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疗效评估修订
详细描述
修订后的疗效评估标准包括
2. 好转
月经量较治疗前增加,但仍未 达到正常水平,伴随症状减轻 ;
总结词
根据最新临床经验和专家共识 ,对疗效评估标准进行了修订 和完善。
1. 治愈
月经量恢复正常,伴随症状消 失;
3. 无效
月经量及伴随症状均无改善。
04
修订后指南的预期效果
提高临床适用性
增加辅助检查
根据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适当增加相关辅助检查项目,如性激素水平检测、超声检查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病 情。
完善治疗方案
优化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优化和完善中医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提高 治疗效果。
增加现代医学治疗手段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增加西医治疗手段,如激素治疗、手术治疗等,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1. 女性年龄>18岁;
诊断标准修订
2. 连续3个月经周期出现月经量明显 减少;
4. 无其他内分泌失调症状,如多囊卵 巢综合症、高催乳素血症等;
3.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的疾 病,如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结核、 多次刮宫术史等;
5. 可伴有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等月经失调现象。
治疗方案修订
指南修订后,将更加符合当前临床实践的需要,提高 指南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1. 概述
该文档旨在为中医妇科临床医生提供一份指南,以规范他们的
诊疗操作。

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在妇科疾病的管理中至关重要。

本指南将介绍中医妇科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帮助医生提高
诊疗水平,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诊断
2.1 主要症状和体征
2.1.1 痛经
2.1.2 月经不调
2.1.3 白带异常
2.1.4 更年期综合症
2.2 诊断方法
2.2.1 望诊
2.2.2 闻诊
2.2.3 问诊
2.2.4 切诊
3. 治疗
3.1 中药治疗
3.1.1 补气活血方剂3.1.2 清热利湿方剂3.1.3 行气解郁方剂3.1.4 其他中药方剂
3.2 针灸治疗
3.2.1 经络穴位
3.2.2 针刺技术
3.2.3 针刺频率和疗程
3.3 其他治疗方法3.3.1 推拿按摩
3.3.2 饮食调理
3.3.3 心理疏导
4. 操作规范
4.1 就诊流程
4.2 诊疗记录
4.3 保护隐私
4.4 与患者沟通
4.5 多学科合作
5. 结束语
本文档提供了中医妇科临床诊疗的基本指南和操作规范。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

合理运用中医药和其他治疗方法,注重医患沟通和隐私保护,将有助于提高中医妇科诊疗效果。

月经过少的证治述要

月经过少的证治述要

三脏 。月经过少应从月经 的色 、质及有无腹痛等辨其虚实。属
于先天 不足者 ,经水素少 ;后天损伤者 ,则经水逐渐减少 。骤
然经量减少者 ,则多为实证。亦有突然大病亡血 ,而致血枯经 少 、甚至经 闭者 。虚者 多因先天 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 。肾
气 不足 ,精血不充 ,冲任匮乏,血海不盈而致月经过少 ;也有
中 图分类号 :1 7. 1 1 11 2 1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80 (0 1 302. 6476 2 1)2.11 2 0
要 】月经过 少是妇科 常见 病之 一。由于现代社 会竞争激烈 ,生活 、工作压 力 日 益增 大,以及一些女性多次药物或人 工
流产等诸 多 因素 ,使该病发生率越来越 高 月经 过少往往是 闭经的前驱 症状 ,如不及 时治疗或 治疗不 当,均可导致 闭经。
C C 中医临床 研究 2 1 年第 3卷 第 2 JM 01 3期
.2 . .1 1 .
月 经 过 少 的 证 治 述 要
T era n a do en u sa h et tt e f uj gG oh o t me s t Y i
苗凌娜 ( 河南职工 医学院,河南 郑州,4 19 ) 5 1 1
而判 断月经过少虚实寒热的证型 。
茯苓 1g 5 ,川芎 1g 0 ,益母草 2 g 0 ,黄精 2 g 0 ,焦三仙各 1g 5, 阿胶 1g( 0 烊化 ) 。7付 ,1日 2次 ,水煎服 。5月 5日二诊, 说服 药 6天来 月经 ,月经量较前稍增,但腹胀乏力 。现经后调 补。 按上方 去益母草 、 鸡血藤 、 茯苓 ; 加炒 白术 1g 陈皮 1 g 2、 0,
补 ,血 海 充 盈 ,月 经 量 自然趋 于 正 常 。

中医妇科月经不调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妇科月经不调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月经不调月经的期、量、色、质的任何一方面改变,均称为“月经不调二常见的有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或过少等症。

外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生活习惯的变化,精神情绪的波动,均足以影响月经的正常规律。

但是偶尔失常一两次,迅速得到调整的不作疾病论。

本病主要由于郁怒忧思、过食辛辣寒凉食物、经期感受寒湿、忽视卫生以及多病久病等内外因素,导致气血不调,脏腑功能失职,冲任两脉损伤所致。

【诊断】1.月经正常周期,一般以28天左右计算。

如超前或落后7天以上,作为先期或后期;忽先忽后作为先后无定期;如经量很多,经行时间超过7天以上,属月经过多;如经量很少,一两天甚或点滴即净的,属月经过少。

2.月经过多的,需作妇科检查,排除有无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等,需排除血液系统疾患。

3.月经过少的,需考虑有无子宫内膜结核、贫血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治疗】一、辨证论治一般从月经的特点进行辨证,即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辨识寒热虚实。

同时还需结合全身症状进行分析。

先期量多,色红或紫,质黏的,属血热;色淡质薄,属气虚。

先期量少,色红质稀,属虚热。

后期量少,色淡质薄,属气血虚;色紫质薄,属虚寒;色淡质黏,属痰湿;色黑有块质黏,属气滞血瘀。

先后无定期,量或多或少,色淡质薄或色紫红质黏,属肝郁。

治疗原则:当以理血调经为主,并应重视在经期阶段的治疗,如因病而月经不调的先治病,如因月经不调而病的先调经。

1.月经先期(1)血热证: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黏、有块,心烦口渴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举例:荆苓四物汤加减。

当归IOg,赤芍10g,生地黄12g,黄苓5g,荆芥5g,牡丹皮6g.加减:如量少色红质稠、腰酸有潮热,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的,可去荆芥、黄苓;酌加地骨皮6g,青蒿10g,玄参10g,麦冬10g。

(2)气虚证:经行超前量多,色淡质稀,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腰酸尿频,舌淡,脉沉细。

中医治疗月经过少良方

中医治疗月经过少良方

中医治疗月经过少良方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极少(一次少于50 ml),或点滴即净,或经期不足2天者,称为“月经过少”,亦称“经水涩少”。

如初潮即出现月经过少,应考虑是否有“子宫发育不良”,如初潮时经量正常,以后逐渐减少,应排除“子宫内膜结核”、“内分泌功能障碍”等症。

一、病因病机月经过少,有虚有实。

虚者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

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匮乏,血海不盈而致月经过少;也有气血来源不足或久病大病失血,以致血海空虚,经血乏源而月经过少者。

实者或因血瘀,或因痰湿,邪阻胞脉胞络,血行不畅,以致经量减少。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行经量明显减少于既往,或行经时间缩短,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一次少于50 ml),称月经过少。

引起月经过少的原因主要是经血不足,多源于久病大病之后,素体虚弱,或因各种出血,或饮食劳倦伤脾,使生化之源不济,以致阴血不足,冲任血少而月经量过少。

或素禀肾气不足,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而经量过少。

或由于经产之际,过食生冷,或涉水感寒,寒客血脉,使冲任阻滞,血行不畅,而致经水涩少。

2.诊断(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50 ml,甚或点滴即净。

(2)如初潮即出现月经过少,应考虑是否有“子宫发育不良”,如初潮时经量正常,以后逐渐减少,应排除“子宫内膜结核”,“内分泌功能障碍”。

(3)本病应与早孕、激经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1.肾虚型【辨证】经量素少,或病后或反复流产后经量明显减少,经色淡黯质薄。

腰酸膝软或足跟痛,或头晕耳鸣,或少寐多梦,或阴中干涩。

眼眶黯,或面斑多。

舌黯红少苔,脉细弱或沉细尺弱。

【施治】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减:菟丝子20 g,杜仲15 g,枸杞子15 g,山茱萸15 g,当归15 g,熟地黄15 g,山药30 g,茯苓30 g,香附10 g,巴戟天15 g,肉苁蓉15 g,何首乌20 g,紫河车15 g。

中医妇科学——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

中医妇科学——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

中医妇科学——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实践技能考试只有50多天啦!真题演练1.月经过少血虚证的治法是A扶阳益肾调经B养血益气调经C滋肾养肝调经D健脾温阳调经E养血活血调经2.经期延长的常见症候A气虚、血虚、肾虚B气虚、血瘀、气滞C血热、血瘀、血虚D血热、肝郁、气虚E气虚、血热、血虚3.下列各项中,需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的病症是A赤带B经期延长C胎漏 D胎动不安E漏下4.治疗经期延长血瘀证,应首选的方剂A失笑散加味 B桂枝茯苓丸 C逐淤止血汤 D桃红四物汤 E血府逐瘀汤5.治疗经间期出血脾气虚证,应首选的方剂A八珍汤 B归脾汤 C大补元煎 D举元煎 E补中益气汤答案:B E A B B知识点总结月经过少要点一、月经过少的定义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 “经水少"“经量过少" 等, 其主症为月经周期正常, 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要点二、病因病机月经过少的发病机理有虚有实。

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 或痰湿阻滞, 冲任壅塞, 血行不畅而月经过少。

临床以肾虚、血虚、血瘀、痰湿为多见。

要点三、月经过少与激经的鉴别激经是受孕早期,月经仍按月来潮,血量少,无损胎儿发育,可伴有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可见子宫腔内有孕囊、胚芽或胎心搏动等。

要点四、辨证论治1.肾虚证主要症候:经量素少或渐少,色黯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方药: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2.血虚证主要症候:经来血量渐少,或点滴即净,色淡,质稀;或伴小腹空坠,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

治法:养血益气调经方药:滋血汤或小营煎3.血瘀证主要症候:经行涩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斑、淤点,脉沉弦或沉涩。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月经过少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月经过少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月经过少月经过少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甚至到达只有少量滴沥的情况。

中医认为,月经过少通常是由于气血不足、真火上升、气滞血瘀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下面是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中的一些治疗月经过少的方法。

1.补充气血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是月经过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补充气血可以促进月经的正常排出。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党参等都具有补充气血的作用。

此外,饮食也应注重补充养分,如多吃一些富含铁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猪肝、菠菜、柠檬等。

2.调理气机气滞血瘀是月经过少的常见原因之一、气滞不畅导致经血不能正常排出,容易导致月经过少。

因此,调理气机可以帮助月经恢复正常。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香附、柴胡、青皮等都具有活血理气的作用。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气机畅通,如散步、瑜伽等。

3.清火化真真火上升也是月经过少的常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真火上升导致经血受损,容易导致月经过少。

因此,清火化真可以帮助月经恢复正常。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黄连、黄芩、丹皮等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此外,饮食也应尽量避免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减少火热刺激。

4.调整情绪情绪不稳定也是月经过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导致气机紊乱,从而影响月经的正常排出。

因此,调整情绪可以帮助月经恢复正常。

一些常用的方法如保持良好的休息、听音乐放松、与朋友交流等。

5.针灸治疗针灸疗法在中医妇科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月经过少。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月经量减少的症状。

一些常用的穴位如关元、足三里、太溪等。

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月经过少的中医诊治

月经过少的中医诊治

3 1 从 肝 论 治 中 医理 论 认 为 肝 主 谋 虑 , 而 言 之 , 在 提 . 换 肝 高 机体 抗 应 激 能 力上 起着 重要 的作 用 。尽 管 情 志活 动 统 属 于
心 , 主神 志 为 高 层 次 的调 控 , 主 疏 泄 为辅 助性 调 节 。没 有 心 肝
肝 的调 节 , 主 神 志 的功 能 就 无 法 顺 利 进 行 与 实 施血 为 本 , 经 以血 为 物 质 基 础 , 血 来 源 于 脏 腑 , 月 而
故 月经 不 调 与 脏 腑 功 能 及 气 血 失 调 密 切 相 关 , 别 是 与 肾 、 特 肝 、 有 着 直 接 关 系 。月 经 是 肾 气 、 癸 、 任脉 、 宫 协 同作 脾 天 冲 胞 用 而产 生 的 一 种 生 理 现 象 。 肾 为 先 天 之 本 , 藏 精 , 血 同 主 精 源 。 肾 中精 气 充 盈 到 一 定 程 度 , 先 天 之 精 化 生 的 天 癸 在 后 则
3 辨 治
月经 过 少 病 位 在 肾 、 、 , 病 机 是 脾 肾 虚 弱 、 郁 不 肝 脾 其 肝 畅 , 有 瘀 血 或 痰 湿 , 虚 实 夹 杂 之 证 。治 疗 宜 通 过 补 益 肾 挟 属
精 、 脾益气 、 肝理气 、 血 化瘀 、 湿 除痰使 冲任充盈 、 健 疏 活 利 胞
月 经过 少 的 中 医诊 治
王妞 妞 , 郭 金 , 亚梅 李 ( 成都 中医药 大学 , 四川 成都 6 0 7 ) 1 0 5
[ 键词 ] 月经过少; 医 关 中 [ 图分 类 号 ] R 1 .1 中 7 15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编号] 10 文 0 8—8 4 (0 9 1 —16 —0 8 9 2 0 )1 2 7 2 22 检查 . 妇 科 常 规 检 查 , B 测 量 以 及 有 关 生 殖 内 分 泌 BT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带下病 (带下过多、带下过少)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带下病 (带下过多、带下过少)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修订)带下过多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带下过多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带下过多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带下病leucorrhea diseases带下过多profuse vaginal discharge带下病是以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者称为带下过多。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1][8]妇产科术后感染史,盆腔炎性疾病史,急、慢性宫颈炎病史,各类阴道炎病史,房事不节(洁)史。

3.1.2临床表现[1][4][8]带下量明显增多,伴带下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阴部瘙痒、灼热、疼痛。

3.1.3体征[3]具有各类阴道炎、或急慢性宫颈炎、或盆腔炎性疾病的相关局部体征。

妇科检查:①滴虫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呈黄绿色、脓性或泡沫状,有臭味,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甚至宫颈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颈。

②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分泌物多呈灰白色、稀薄、腥臭味,阴道黏膜无明显异常。

③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分泌物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阴道黏膜及外阴充血或红肿。

④萎缩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呈稀薄状,色淡黄,甚者可见脓血性白带,阴道黏膜充血,有散在出血点或点状出血斑,严重者见浅表溃疡。

⑤急性宫颈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可伴外阴瘙痒及灼热疼痛。

⑥慢性宫颈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可伴性交后出血,或外阴瘙痒。

⑦盆腔炎性疾病:宫颈举痛或子宫体压痛、附件区增厚压痛,可伴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色或脓性。

3.1.4辅助检查[1]3.1.4.1阴道分泌物检查了解阴道清洁度,或明确炎症病原体。

3.1.4.2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根据病情选作此项检查,有助于了解宫颈病变。

3.1.4.3电子阴道镜检查根据病情选作此项检查,以助了解阴道和宫颈病变。

3.2鉴别诊断[1][2][4][8]3.2.1排卵期出血带下赤色时应与排卵期出血相鉴别。

月经过少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月经过少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月经过少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比以往时候明显减少,经期不到2天,基本上就可以称“月经过少”,也称“经量过少”。

这个病相当于西医上性腺功能低下、子宫内膜结核、炎症等引起的月经过少。

如果月经过少并且经期延后,有大概率会发展为闭经。

月经量少如果是属于功能性病变,调理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是属于器质性病变的,中医治疗上疗效会比较差。

在临床上来看,月经过少的主要病机为精亏血少,冲任气血不足,或体内寒重血瘀阻滞,冲任气血不畅,血海满溢不多导致的。

临床上常见的有四种类型:肾虚、血虚、血寒和血瘀。

其中血虚和肾虚是以虚证为主,血寒和血瘀是实证为主。

肾虚型月经过少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或者是房事过度,损伤肾气,或者是多次堕胎,伤精耗气,肾精亏损,肾气不足,冲任亏虚,血海满溢不多,导致月经量少。

个人经验来说主要是房事过度引起的,先天不足的要少一些,这跟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过去好有关系。

主要症状有:月经量少,一天或者两天就结束,颜色比较黯淡,质地清稀,容易腰酸下肢无力,容易头晕耳鸣,小便次数比较多,舌质比较淡,舌苔薄。

具体来分析看,肾气不足,精血亏虚导致气衰血少,血海满溢不多,所以经量明显减少,色淡黯质稀;精血亏虚,脑髓不充,所以头晕耳鸣;肾虚腰腿失养,所以腰酸腿软;肾虚膀胱失于温固,所以小便频数。

那么治疗上就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为主了。

个人常用的方剂是当归地黄饮加丹参。

这个方子由当归、熟地、山茱萸、杜仲、山药、牛膝、甘草、丹参组成。

熟地、山茱萸、当归、补肾益精养血;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调经;杜仲、牛膝补肾强腰膝;山药补脾;甘草调和诸药。

如果平日怕冷手脚不温,加肉桂、补骨脂、人参;夜尿次数多,加益智仁、桑螵蛸。

血虚型月经过少主要是由于大病久病,营血亏虚,或者是饮食少,劳动强度大,思虑过度,损伤脾气,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血海满溢不多,月经过少。

主要症状有月经量少,一两日即止,月经颜色淡红,质地清稀,平时容易头晕眼花,多伴有心悸失眠,皮肤颜色暗淡、不红润,脸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月经过少
(草案)
1 范围
本《指南》修订了月经过少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月经过少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修订》。

月经过少 hypomenorrhea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不足30ml,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

月经过少亦称为“经量过少”、“经水涩少”、“经水少”。

3 诊断
3.1 诊断要点
3.1.1 病史[1,2]
人工或药物流产史;宫腔手术史;口服避孕药史;结核病及其患者接触史;过度减肥史;工作压力大或精神过度紧张;肥胖;过度运动;宫内节育环史。

3.1.2 症状[3]
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减少,行经时间缩短,甚至点滴即净;月经色淡红或暗红。

3.1.3 体征
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及排除妊娠等[4]。

3.1.4 辅助检查[2,5,6,7]
3.1.
4.1 B型超声检查
了解子宫情况。

3.1.
4.2 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
测定E2、P、FSH、LH、PRL、T、甲状腺功能(FT3、FT4、TSH)以了解生殖内分泌功能。

3.1.
4.3 妊娠试验
排除妊娠。

3.1.
4.4 宫腔镜检查
了解宫腔有无黏连、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等。

3.2 鉴别诊断[5,8]
3.2.1 胎漏
有停经史,阴道少量流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或小腹下坠,妊娠试验阳性。

3.2.2 异位妊娠
妊娠后常有不规则少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腹痛。

血β-HCG测定及B型超声检查可助鉴别。

3.2.3 激经
受孕初期仍按月行经,经量少于既往,无其他症状,又无损于胎儿,待胎儿渐长,其经自停,妊娠试验阳性。

4 辨证
4.1 辨证要点[5,8]
根据月经的色、质、周期及有无腹痛,结合全身症状、舌脉辨其虚实。

4.2 证候[5,8,9]
4.2.1 肾虚证[10,11,12]
经量渐少,甚至点滴即净,色淡暗,质稀薄;面色晦暗或有暗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质淡,舌苔薄,脉沉弱。

4.2.2 血虚证[13]
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萎黄,皮肤不润,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小腹绵绵作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4.2.3 血瘀证[14,15]
月经量少,色紫暗,夹有血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排出腹痛减轻,胸胁胀痛;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

4.2.4 痰湿证[5,16]
月经量少,质粘稠;平素带下量多,色白质稠,形体肥胖,呕恶痰多;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滑。

4.2.5 血寒证[2,8,9]
月经量少,色黯质黏或清稀,或有血块,排出不畅,小腹冷痛,得热则减,形体畏寒,面色青白;舌质暗,舌苔白,脉沉紧。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虚者补肾养血,实者活血调经。

5.2 分证论治
5.2.1 肾虚证(证据分级:II/推荐级别:C)[10,11,12]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主方:归肾丸(《景岳全书》)。

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当归、熟地黄、山药、茯苓。

5.2.2 血虚证(证据分级:II/推荐级别:C)[13]
治法:调补气血。

主方:滋血汤(《证治准绳》)。

人参、山药、黄芪、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

5.2.3 血瘀证(证据分级:III/推荐级别:D)[14,15]
治法:活血化瘀,和血调经。

主方: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桃仁、红花、熟地黄、川芎、白芍、当归。

5.2.4 痰湿证(证据分级:III/推荐级别:D)[5,16]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主方: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或二陈加芎归汤(《万氏妇人科》)。

茯苓、陈皮、半夏、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

陈皮、茯苓、当归、川芎、香附、枳壳、半夏、甘草、滑石。

5.2.5 血寒证(证据分级:II/推荐级别:C)[2,8,9]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主方: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当归、川芎、肉桂、莪术(醋炒)、牡丹皮、人参、牛膝、甘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