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的自然教育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它强调了幼儿园课程的两大特点:(1)幼儿园课程帮助幼儿获得的是学习经验,是亲身感知获得的体验,强调了直接操作的特点;(2)它是幼儿各种活动的总和即一日活动;即课程。这种课程理念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传入我国的方案教学,具有共同性:即“注重生活”“活动中学习”“关注兴趣”。我们在认真学习这些课程思想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状,确立了我国富有农村特色的课程体系:立足农村的自然环境,充分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优势,走进幼儿世界,关注幼儿需求,建立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本土化自然教育课程体系。

二、本土化自然教育课程的内涵和理念

(1)内涵:本土化自然教育课程强调教育的本土化,立足农村实际,强调从幼儿生活出发,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关注幼儿需求兴趣,合理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科学组织教育过程,使幼儿园教育更有效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本土化自然教育包括两层意思:1.本土化自然教育是指现实生活的本土自然环境,即指我园所处的农村这一大的自然环境,认为课程应立足实际,给幼儿提供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这些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2.教育方法本土化、自然化,即深入现场和情境,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与环境材料直接互动,自由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2)理念:

1、强调从个体一生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本土化自然教育课程的作用,关心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其一生发展的意义,整合各教育要素,发挥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

2.走进幼儿世界,关注幼儿需求和兴趣是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同时,兴趣和需要也是引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动力。

3.真实、丰富、淳朴的自然环境是开展本土化自然教育的重要保障,家庭、社区、幼儿园的人、事、物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4.教师要做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聆听者,对幼儿言行进行有目的观察和了解,及时抓住幼儿兴趣所在。

三、本土化自然教育课程的研究发展过程

我国的本土化自然教育课程研究经历了了解认识——探索研究——发展创新三个阶段。

(一)了解认识

提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三个结合:

1、理论学习与实地参观相结合。

认真学习《纲要》、《规程》和《幼儿园课程论》、《方案教学》、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以及南京实验幼儿园的综合教育课程、上海农村幼儿园爱家乡教育研究、南京太平巷幼儿园的田野课程以及青岛实验幼儿园的开放教育课程,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进行课改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组织教师参观优秀幼儿园,加深对课改的认识。

2.传统教学方法与课改相结合。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求教师完全放弃以往的教学方法,而是根据以往经验扬长避短,在活动中注意幼儿兴趣、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搜寻农村环境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感到不适宜的内容或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课改中更好地指导教师的实践,同时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

为使我们的研究更具目的性,我们还对以往的课程模式、教学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1)以往的分科教学具有系统性,但缺乏各科之间的联系,教育内容和过程缺乏整体性、连续性。

(2)由于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放在教材教法上,因而上课被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和研

究重点,其它活动的教育作用很少得到研究和发展。

(3)由于各科教学重视教师怎样教,教什么,忽视幼儿怎样学,效果怎样。按计划固定教育内容、时间、统一教学模式,教师与幼儿的自主性没有发挥出来。

(4)以往教材全省乃至全国统一,没有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利用周围环境造成资源浪费。

(二)探索研究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在这一阶段中,我们着重做到以下三点:

1.解放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

鼓励教师与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独特有兴趣的现象及事物,鼓励幼儿对遇到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大胆探索,在直接感知中学习,如主题活动“夏天多美好”,教师设计的主题网络:

(图一)

教师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亲身感受夏天天气的炎热,帮助农民伯伯捡小麦,观察蔬菜的生长,到树林中乘凉、爬树、采野菜、观察草丛中的各种小昆虫……,由于幼儿亲身融入到大自然中,他们作为活动的主体主动的参与活动,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大自然就是活教材”的思想。本次活动中他们对夏天的认识来自亲身体验,对夏天的美好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回来后,孩子用收集的贝壳、野草树叶粘贴各种图画,用笔画出他们对夏天的感受,他们还用麦草编织了各种小玩具,活动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由被动变为了幼儿主动的富有乐趣的活动。

(2)关注幼儿兴趣,促进课程与环境的互动

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环境,引导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进行积极交流,相互作用,还要求教师要注意从幼儿的谈话、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寻找可利用的本土资源来确定主题内容。如:主题活动《营养丰富的蔬菜》。我镇是蔬菜大镇,每年6月中旬是圆葱收获季节,由于受环境、家长的影响,孩子们谈论的话题大多围绕着蔬菜,于是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了《营养丰富的蔬菜》主题活动。

(图二)

为更好地帮助幼儿认识蔬菜,我们组织幼儿认识各种蔬菜,参观蔬菜加工厂,了解蔬菜的用途和加工过程,体验丰收的喜悦;收集各种各样的蔬菜,向别人介绍蔬菜的丰富营养;开展我知道的蔬菜活动,将收集来的蔬菜分类摆好,开蔬菜博览会;向别班小朋友介绍蔬菜的营养,让他们喜欢吃蔬菜;参与家中蔬菜园地的管理,在家长的帮助下种植、收获各种蔬菜……幼儿在如此的丰富环境中体验、尝试,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他们用收集来的蔬菜制作了各种玩具,画我喜欢的蔬菜、我发明的蔬菜,用玉米皮、布等制作各种蔬菜。活动中主题立足于环境,主题又推动了环境的变化。在蔬菜主题活动中,师幼共同创设了班内的活动区:美工区的蔬菜制作结构正搭建蔬菜大棚,设计蔬菜主题的墙面运用自制蔬菜开小饭店,自然区观察蔬菜的根。

由于活动内容与环境创设直根于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教师、环境三方面有机互动:环境生成主题活动,环境又在活动中不断发生着变化,促进课程的发展。在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促进课程与环境的互动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1)家庭与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2)信息来源广阔;(3)环境创设的人性化。

我们在立足本土资源选择主题内容时,把幼儿周围环境及生活作为设计主题的基础。如:(1)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主题;(2)促进幼儿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主题;(3)幼儿认识自己的主题;(4)科技发展的主题。这些主题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环境,兼顾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贴近幼儿兴趣,并具有时代性,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正确把握生成与预设,灵活调整方案计划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编制的主题网络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并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所思、所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