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承与保护
新时期湘西苗族非遗舞蹈传承困境与保护策略分析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258新时期湘西苗族非遗舞蹈传承困境与保护策略分析吴绍东 (湖南省吉首市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摘要:湘西苗族的传统舞蹈种类很多,每种舞蹈都有其独有的魅力和特点,并且都是传统文化和民间民俗的载体。
本文先在受现代文化冲击以及传承模式单一化相关方面,总结湘西苗族非遗舞蹈传承中面临的困境,然后在制定传承人活态保护机制,加强宣传力度、旅游与文化相融合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新时期湘西苗族非遗舞蹈保护策略。
关键词:湘西苗族;非遗舞蹈;传承困境;保护策略在新时期下,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一些民族性的文化而言,现代人们更多是关注比较潮流的舞蹈文化,这样就对湘西的苗族非遗舞蹈传承有很大的影响。
而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珍贵的财富,只有保护好这些非遗舞蹈,才可以让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加强国家的软实力。
因此,本文对湘西苗族非遗舞蹈的传承和保护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湘西苗族非遗舞蹈传承困境(一)受现代文化冲击大在全球化时代中,网络、电视和自媒体充斥了人们的生活,国外的一些思想和文化也进入我国。
这些内容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吸引了年轻一代人的目光。
在这种情况下,苗族非遗舞蹈受到的关注只会减少,了解苗族非遗舞蹈的人会逐渐消失。
当前的年轻人虽然愿意观看,但是也极少数愿意去学习的。
湘西苗族的这些舞蹈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其艺术性和高水准。
但是长时间以来,这种民族特色,呈现了民族精神的艺术并没有获得足够的保护。
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因为受到现代因素的影响,导致了非遗舞蹈存在变形和失去原本生态状态的现象。
相关政府部门也没有健全和完善保护体系,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
(二)传承模式单一化长时间以来,湘西苗族的非遗舞蹈传承都是家族或是师徒的方式传承。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舞蹈的技艺和水准,但是这种单一排外的方式,对于苗族非遗舞蹈的发展有很大的弊端。
苗族鼓舞调查报告
苗族鼓舞调查报告苗族鼓舞调查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苗族是一个独特而富有传统文化的民族,他们的音乐艺术尤为引人注目。
本报告旨在调查苗族鼓舞艺术形式,探索其历史渊源、表演形式以及对苗族文化的意义。
二、苗族鼓舞的历史渊源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苗族鼓舞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苗族传统文化中,鼓舞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是苗族人民祈求丰收和祈福的一种方式,更是表达他们对自然界和祖先的崇敬之情的一种方式。
苗族人民相信,通过鼓舞,他们可以与祖先的灵魂沟通,并得到祝福和保佑。
三、苗族鼓舞的表演形式苗族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舞蹈、音乐、歌唱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鼓的运用。
苗族人民用各种不同大小的鼓来演奏,鼓声激昂有力,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激情。
在苗族鼓舞表演中,舞者们身着传统的苗族服饰,手持鼓棒,随着鼓声的节奏起舞。
他们的舞姿优美而独特,犹如翩翩起舞的仙鹤。
舞者们的动作婀娜多姿,有时像飞翔的燕子,有时像奔跑的骏马,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四、苗族鼓舞的意义苗族鼓舞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崇敬之情。
通过鼓舞,苗族人民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苗族鼓舞也是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自己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苗族鼓舞已经成为苗族人民重要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方式。
每年的苗族鼓舞节上,来自各地的苗族人民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和表演鼓舞,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文化。
五、苗族鼓舞的现状和发展尽管苗族鼓舞在苗族人民中仍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传统文化的冲击,苗族鼓舞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年轻一代对苗族鼓舞的兴趣逐渐减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年轻人更多地接触到了现代音乐和舞蹈形式,对传统的苗族鼓舞产生了一定的疏远感。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湘西苗族鼓舞是湖南省湘西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舞蹈艺术,是苗族群众日常生活和各种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鼓舞融合了苗族人民的生产劳作和宗教崇拜,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舞姿形式,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湘西苗族鼓舞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推动地方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苗族鼓舞源自苗族人民的生产劳作和宗教信仰,其舞蹈动作和韵律节奏都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播种、收割、婚嫁、祭祀等重大节庆活动中,苗族鼓舞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苗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苗族鼓舞不仅在表演形式上有独特的韵味,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苗族鼓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地方特色,是苗族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象征。
湘西苗族鼓舞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苗族鼓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精湛的技艺,展示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苗族鼓舞在表演形式上既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魅力,又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欣赏价值。
在舞蹈动作上,苗族鼓舞以其轻盈飘逸的舞姿和婉转舒展的动作,展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美的理解和生活态度。
在音乐演奏上,苗族鼓舞以其悠扬婉转的鼓声和激昂热烈的舞曲,表现了苗族人民无尽的活力和激情。
苗族鼓舞的表演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是对苗族文化的一种有力宣传。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苗族鼓舞融合了苗族人民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和自然感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鼓舞以其包容性和亲和力,凝聚了苗族人民的情感和意志,成为苗族人民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的重要象征。
苗族鼓舞通过表演形式和艺术表达,传递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拜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开放包容和热情好客。
在苗族人民的传统节庆活动中,苗族鼓舞更是成为人们情感交流和表达民族情感的平台,凝聚了苗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仰。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重要的,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传统艺术苗族的传统艺术涵盖了多种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织布、刺绣等。
这些艺术形式传承了苗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而且还具有美学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苗族的传统艺术,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来促进其传承。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提供资金支持和培训机会来帮助艺术家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艺术。
二、宗教和信仰苗族的宗教和信仰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土壤神、山神、水神等信仰。
这些信仰与苗族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有关,并代表了苗族社会的各种价值观。
通过保护和传承苗族的宗教和信仰,可以帮助维护其文化特色,并增强苗族社区的凝聚力。
三、习俗和传统活动苗族传统的习俗和传统活动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过年、祭祀、婚丧嫁娶等。
这些活动通过仪式和传统的形式来传承苗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是苗族社区中的重要交流方式。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活动,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宣传,同时还需要提供场地和资源来支持这些活动的发展。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苗族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传统手工艺、文献等,它们承载了苗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苗族的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宣传,并建立相应的保护机构和措施,通过收集、修缮和展示文化遗产来促进其传承和保护。
总之,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学者、艺术家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才能使苗族的文化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保持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湘西苗鼓舞活动方案
湘西苗鼓舞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湘西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素有“古苗苗地”之称,他们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其中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传承和推广苗族文化,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我们计划组织一次湘西苗鼓舞活动。
二、活动目的1.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加深人们对苗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幸福感和满意度。
3.加强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社会和谐。
三、活动内容1. 苗鼓表演精选苗族鼓舞节目,邀请湘西苗族鼓舞团队到场表演。
他们将展示苗族鼓舞的技艺和风采,使观众亲身感受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观摩学习安排一些感兴趣的志愿者参与鼓舞表演,与湘西苗族鼓舞团队进行交流和学习。
通过观摩学习,志愿者们能够深入了解苗族鼓舞的技巧和演出风格。
3. 互动体验组织互动体验环节,让观众亲自参与到苗族鼓舞中。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鼓舞动作教学,让观众们更好地感受到苗族鼓舞的魅力,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
4. 文化展览在活动场地设立苗族文化展览区域,展示关于苗族文化的图片、文物、手工艺品等,让观众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苗族的历史、风俗和传统。
同时,也可以有一些苗族特色食品的展示和品尝,增加观众的参与和体验感。
5. 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苗族文化讲座,介绍苗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当地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讲座,加深人们对苗族文化的认识,并提高人们对苗族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日(国庆节)上午9:00-11:00活动地点:湘西苗族活动中心五、活动预算预算项目预算金额苗族鼓舞团队费用5000元场地租赁费用2000元展览物品费用1500元讲座费用等等3000元宣传费用等1000元总计12500元(预算)六、活动的宣传1.制作活动海报,张贴于社区、学校、商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2.在社交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上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人参与。
3.协助当地媒体(电视台、广播台、报纸等)进行宣传报道,提高活动知名度。
苗鼓传统文化传承方案
苗鼓传统文化传承方案背景介绍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苗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就是苗鼓舞。
苗鼓舞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苗族的历史、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苗鼓舞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因此,需要制定苗鼓传统文化传承方案,加强苗鼓舞的传承与弘扬。
建设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加强苗鼓舞传承与弘扬工作,推动苗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方案内容1.加强苗鼓舞的传承与开展加强苗鼓舞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苗鼓舞的艺术价值、美学水平和文化内涵。
制定苗鼓舞传承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开展苗鼓舞传统文化的演出、展示、比赛等活动,同时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设苗鼓舞课程,引导更多的人参与苗鼓舞的传承和发展。
2.建立苗鼓舞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系统建立苗鼓舞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系统,加强对苗鼓舞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搜集整理苗鼓舞相关的文化文献和传统技艺,建立苗鼓舞文化传承和创新研究中心,推动苗鼓舞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3.建设苗鼓舞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苗鼓舞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吸引和选拔优秀的苗鼓舞艺术人才,加强对苗鼓舞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建立苗鼓舞艺术人才专业认证制度,推进苗鼓舞艺术人才的学术研究。
4.加强苗族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加强苗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推广苗族传统文化和苗鼓舞于全国,提高人们对苗族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喜爱,营造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氛围。
目标成效本方案的实施,将推动苗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高和保护苗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结束语制定苗鼓传统文化传承方案,旨在推动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与参与苗鼓舞的传承和弘扬,共同推进文化保护事业的发展。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区。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特点是以歌舞、服饰和建筑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些文化传统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苗族民间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败的风险,传承和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需要重视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传承途径之一。
在苗族地区,应当加强对苗族文化的教育,将苗族的歌舞、服饰、传统手工艺等相关课程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
在教育内容中要注重对苗族文化的深入解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其中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文化活动,如苗族歌舞比赛、服饰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需要重视社区组织的作用。
在苗族地区,应当设立专门的社区文化保护机构,负责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该机构可以通过组织文化节庆活动、开展传统手工艺培训等途径,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
该机构还可以与其他文化组织和学术机构进行合作,开展相关的研究和交流活动,推动苗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需要倡导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各界应当关注和重视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为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有关机构和个人投身苗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事业。
媒体的力量不可忽视,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宣传和推广苗族文化,提高公众对苗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需要注重基层的自发保护和传承。
在苗族地区,可以鼓励和支持苗族人民自行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苗族歌舞表演、传统节日庆祝等,让苗族文化在基层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还可以发挥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开展苗族文化的创新和创造工作,推出更多具有苗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创意作品。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上传-湘西苗鼓舞的传承现状与对策
第一章绪论(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如今,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的保护意识渐渐苏醒,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为主流的今天,湘西苗族鼓舞作为极具民族、宗教特色的民间艺术,在国务院的批准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湘西苗族人眼里,苗族鼓舞是其历史文化的载体,蕴藏着苗族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优美的舞蹈动作和欢快的打击节奏深受苗族人民喜爱,虽然在湘西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段时间内引起了湘西人民的广泛关注,但是在热度褪去之后,苗鼓舞又被人们忽视,只有极少数人还在坚持学习。
目前湘西苗鼓舞主要的传承方式为教育与民间传承,所谓的教育传承是指:专业人士开办培训机构面向社会各层面,借助教育者的研究和学识促进苗族鼓舞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
而民间传承是指:由长辈挑选技艺高超、舞艺精湛的男男女女进行拜师学艺的方式,作为古老的传承方式,民间传承包含这苗族特有的风情与习俗[4]。
自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文化遗产公约开始,无论从立法方面还是具体保护措施方面都从了大量的工作,对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本文关于湘西苗鼓舞的传承与保护的研究,寻找苗鼓舞保护对策创造了政策保障。
同时,湘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来自各国的游客体会到了湘西苗族鼓舞刚劲、粗犷的美,但其往往被作为副产品发展,远远不能满足苗族鼓舞自身发展需求,没有后继者,使得苗鼓舞正面临着消亡的可能,因此笔者必须在深入了解苗族鼓舞,充分认识到其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寻找抢救苗族鼓舞的对策,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苗族鼓舞这一文件瑰宝。
(二)、苗族鼓舞基本概念“诺熊”是一个苗族语言中的概念,所指的就是鼓舞。
而传播发展主要集中苗族集聚地,包括贵州和湖南的苗族聚居地。
该舞蹈的最大特点是鼓和舞的结合。
它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节目,一边击鼓边舞,鼓为木制,以牛革蒙于两端[5],置于架上敲击历史上有关苗族击鼓歌舞的文字记载,唐代的史料中就出现过“打鼓路歌”的记载,而主要所在环境背景是“父母死”的场景,此时亲戚也齐聚并且舞蹈,这是一个在白事上的适用。
浅析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
浅析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摘要】湘西苗族鼓舞是湘西苗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动律特征。
本文从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舞蹈特征、音乐特色、节奏感和舞步编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表明,湘西苗族鼓舞源自苗族丰富的文化传统,舞蹈特征充满力量和激情,音乐特色饱含民族特色,节奏感强烈明快,舞步编排独具匠心。
综合分析认为,湘西苗族鼓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对湘西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湘西苗族鼓舞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推动其在当代舞台上的传播和发展,为丰富湘西地区的文化生态做出贡献。
【关键词】湘西苗族、鼓舞、动律特征、起源、舞蹈特征、音乐特色、节奏感、舞步编排、艺术价值、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湘西苗族鼓舞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湘西苗族鼓舞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旨在深入挖掘其独特的舞蹈和音乐特色,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源自苗族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是苗族人民在生活、劳作和庆祝活动中表达情感、祈求神灵祝福的一种方式。
通过对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其舞蹈和音乐方面的独特之处,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
通过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舞蹈特征、音乐特色、节奏感和舞步编排等方面,我们可以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身临其境的表现力,进一步加深对湘西苗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借此研究我们也可以为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和传统艺术的创新。
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对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湘西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贡献,推动湘西苗族鼓舞在文化传统和现代艺术交流中的发展。
苗族鼓舞艺术特征及发展
苗族鼓舞艺术特征及发展一、湘西苗族鼓舞形成的文化历史背景苗鼓是苗家供奉的圣物,是苗族部落的象征。
据说远古时代,苗族从黄河到西南群山大迁徒的路上,无论丢掉什么东西,都会保留着一面鼓……,苗家每逢遇到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决策,一定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吃牛合鼓”仪典,一面鼓代表苗族的一个系或部落。
百面鼓齐响,象征着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湘西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地势险峻、贫瘠的山区,过着自耕而食、自织布衣的生活,文化知识和生产力水平低下。
劳作之余的人们为了提高精神生活,才击鼓作乐,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苗族鼓舞”艺术。
苗族鼓舞为自娱性群众舞蹈,所以舞蹈动作大多都与生产劳动和巫术祭祀活动息息相关,如收割打谷、耕种插秧、纶麻织锦等。
有些舞蹈动作则是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习性编创出来的,如黄牛摆尾、大鹏展翅、公鸡啄米等动作。
还有反映战争性动作的,如“雪花盖顶”、“懒姑挑水”、“打四方”等。
这些舞蹈动作都比较完整地保留了生活的原形和动态,既反映了苗族人民热爱自然、生活的喜悦之情又体现了他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鼓舞是苗族人民生产、生活劳动画面的再现,它的形成、发展都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1]随着社会的发展,苗族同胞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鼓舞的作用再也不是驱逐猛兽或是召唤同胞作战,然而苗家人却依旧承继并发扬了它团结民众、凝聚人心的艺术魅力。
苗家爱鼓,村村寨寨,苗鼓随处可见,鼓声处处可闻。
苗家人从学说话时起,就学会了唱苗歌;从学走路时起,就学会了打苗鼓。
苗家“无鼓不节,无鼓不庆”,并且“惜鼓如金、爱鼓如命、敬鼓如神”。
以至世界各地,凡有苗胞集聚的地方,也都依旧保持着打苗鼓的习惯。
湘西苗族鼓舞发展至今,其种类已经多达数十种,最为常见的主要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以及团圆鼓舞等。
、二、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特征(一)湘西苗族鼓舞的表演形式苗族鼓舞种类繁多,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按照其表演的形式可以分为单、双、四人鼓舞等,共有六六三十六套鼓路。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在湘西地区被广泛传承和发展,并成为了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西苗族鼓舞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传承苗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达价值观念的载体。
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对苗族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对社会和个人有着积极的影响。
接下来,本文将就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湘西苗族鼓舞的存在和传承对苗族文化的保存和发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苗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而湘西苗族鼓舞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传统艺术,承载着苗族文化的精髓和特色,传承了苗族的历史、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为苗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湘西苗族鼓舞,苗族的古老传统和民族特色得以传承下来,不仅使苗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助于保护和维护苗族的文化传统。
湘西苗族鼓舞在传承苗族文化的也在弘扬民族精神和传达价值观念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苗族鼓舞的舞蹈、音乐和歌词都是通过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崇敬。
在苗族鼓舞中,人们能够感受到苗族人民对祖先、对土地、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苗族人民勤劳、豪迈、乐观的性格和气质。
这些都是苗族人民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具体表现,能够激励苗族人民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努力、奋发向上,努力实现民族的振兴和文化的繁荣。
湘西苗族鼓舞对社会和个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社会方面,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符号和标志,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湘西地区的文化生活,也为当地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苗族鼓舞的表演和传承,为当地的民俗旅游、文化交流和经济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也提升了湘西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个人方面,湘西苗族鼓舞也能够对从事鼓舞表演的人员起到极大的激励和帮助。
通过参与苗族鼓舞的学习和表演,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舞蹈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的价值
湘西苗族的鼓舞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意义,其价值不可估量。
考古学家把湘西苗族的
鼓舞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文献记载,有2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湘西地区发展和传承的文
化符号,它对于苗族激发热情、动机和勇气,把鼓声传递到了几代人,为苗族支撑起集体
证书,坚定信仰,展示文化实力和凝聚力,可谓苗族生存民族之本也是生活艺术之精髓。
湘西苗族鼓舞有着独特的风格,唱词蕴含着深厚的苗族文化,不单只有快乐的欢庆之声,更有那美好的情怀抒发,传唱源远流长,涵盖大量的文化元素,其创作的理念,融苗
族民俗文化元素、宗教性文化元素及阿苗文化传统阅历现象。
湘西苗族鼓舞,其神秘历史文化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信仰
感染下来,犹如魔力一般,让人充满力量。
促使苗族的救助、维护、传播、艺术等活跃度
较高,使多样的苗族文化演出大大提升,从而使苗族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并被社会广泛认可,令苗族的文化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尊重。
此外,湘西苗族鼓舞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来自湘西苗族的鼓舞,能够有效调节社会
关系,增加社会互信,让民间社会更加团结和凝聚,这种文化娱乐表演也让苗族以及湘西
地区的传统民俗、宗教信仰得到源远流长的传承。
总结来说,湘西苗族的鼓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有用的社会意义,它不仅是苗
族文化的精髓,也是苗族文化界的一颗明珠,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推动作用。
苗族鼓舞简介
苗族鼓舞简介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
它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等。
湘西苗族鼓舞历史悠久,据历史文献记载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礼活动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鼓舞己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
湖南省文化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凤凰县山江镇、吉首市矮寨镇、己略乡、古丈县默戎镇分别授于“民族艺术之乡”、“苗族花鼓之乡”称号,以示保护。
国家文化部于2004年4月公布第二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试点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列入其保护试点区。
苗族鼓舞是试点区的重点保护项目。
湘西苗族鼓舞的种类多达几十种,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团圆鼓舞。
这些舞蹈动作的特点是:打鼓起舞,节奏明快,动作舒展大方,双手交替击鼓,两脚轮换跳跃,全身不停扭摆。
《猴儿鼓舞》灵巧多变,风趣诙谐,挑逗戏耍,时儿打鼓、时儿离鼓、表演协调。
《花鼓舞》温婉妖媚,轻盈柔软,身态柔美,极富表现。
《男女鼓舞》多为屈膝矮桩,全身舞动,动作精犷,豪放刚健,《女子鼓舞》双脚轮梭,步伐灵活,头稍摇动,腰随扭摆,含蓄抒情。
《团圆鼓舞》场面宏大,时儿边歌边舞,柔慢抒情,时儿激情狂舞,轻松活泼。
早在1955年古丈县苗族女青年龙彩莲,参加波兰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表演了女子单人鼓舞,获是极好的评价。
湘西苗族鼓舞因形成的历史久远,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战争、宗教、迁移、生产、生产、爱情、民俗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湘西苗族虽然长期生活在一种刀耕火种、自主自立的氏族部落状态,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与外来势力的争斗也时有发生。
特别到了明朝,由于对当时朝廷政策的不满,被迫多次揭竿而起,反抗朝廷,据史料记载,苗民起义大大小小有近百次,其中历时最长的一次达十六年之久,明朝廷调集京城及四省十余万兵力的征剿就有数次,象明朝始建的湘西南方长城就是直接镇压、限制苗族的历史见证。
苗族鼓舞的思政内容
苗族鼓舞的思政内容
一、苗族鼓舞中的思政元素
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中非常独特而充满魅力的存在,它可蕴含着不少思政内容呢。
从民族精神方面来看,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一种体现。
你想啊,苗族人民历经了那么多的岁月变迁,可能面临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们通过鼓舞这种形式,一直传承着自己的文化。
就好像在告诉大家,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不会被打倒。
这和我们倡导的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是相契合的。
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苗族鼓舞的传承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坚守。
每一代苗族人都把鼓舞的技艺、节奏、内涵等传递给下一代。
这就像我们在思政课上学到的,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苗族鼓舞就像是一颗文化的种子,在苗族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也在向世界展示着苗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还有团结协作这一点。
在苗族鼓舞表演的时候,往往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哦。
大家要配合默契,鼓手、舞者还有其他参与者都要协同合作。
这就如同我们在社会中,不管是在班级里、社团里还是以后的工作单位里,都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各种任务,达到目标。
另外,苗族鼓舞还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欢快的节奏、充满活力的舞步,都像是在描绘着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
这也能让我们联想到思政里讲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个民族都在向着幸福的生活努力前行。
所以呀,苗族鼓舞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包含着很多思政教育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呢。
浅析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
浅析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摘要】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动律特征。
本文通过对湘西苗族鼓舞的概述及动律特征分析,探讨了其节奏变化、音调变化以及舞蹈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节奏和审美情趣,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苗族文化,为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湘西苗族鼓舞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丰富和弘扬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湘西苗族鼓舞、动律特征、节奏变化、音调变化、舞蹈形式、文化传承、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湘西苗族鼓舞这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其动律特征对于挖掘和弘扬苗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探究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还可以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促进对苗族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探索。
深入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节奏变化、音调变化和舞蹈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湘西苗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为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形式。
通过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还可以为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案例研究,促进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通过对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湘西苗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的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湘西苗族鼓舞概述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传统舞蹈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特色。
苗鼓传统文化传承方案
苗鼓传统文化传承方案摘要苗族鼓舞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音乐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苗鼓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威胁。
因此,本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苗鼓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扬苗鼓文化。
介绍苗族鼓舞是壮观的山歌舞蹈,是苗族文化的代表,不仅表现了苗族人民勇敢、智慧和团结的精神面貌,而且包含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是苗族文化中珍贵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苗鼓文化传承逐渐衰落,苗鼓舞的演出活动也受到了压制和限制。
为了防止苗鼓传统文化的逐渐消逝,保护和弘扬苗鼓文化,我们提出了以下苗鼓传统文化传承方案。
方案1. 培训传承人苗鼓舞是口口相传的,因此,苗族鼓舞的传承需要大量的培训和指导。
我们计划在每个苗族村庄开设苗鼓文化传承班,邀请职业教练和老师参与其中,授予苗族青年们鼓舞技能和文化知识,培训出向传统文化方面有所了解的专业人才,使得苗鼓文化得以顺利传承。
2. 保护苗鼓艺人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鼓文化的保护还需要交由相关机构来进行。
我们建议和相关机构合作,成立苗鼓文化保护协会,设立专项基金,为苗鼓舞艺人提供护照和福利,不仅能够真正保护苗族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支持来自苗族的舞蹈艺术家,使得苗鼓舞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组织演出活动苗鼓文化的传承过程必须要有继承人向后代传授,并且传承人必须要在演出中得到确认和支持。
因此,我们提倡组织苗鼓文化节,在全国性舞台上展示和传播苗鼓文化,扩大苗族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征集各种演出节目,激发苗族文化创意的潜力,并减少了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4. 公益宣传活动众所周知,公益宣传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相信苗鼓艺术文化也可以通过宣传活动得到发扬和传承。
我们建议组织公益性宣传活动,包括展览、讲座、媒体报道、互动活动等,让苗鼓文化变得更加生动且丰富,以此促进更多的人们了解传统的苗族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苗鼓舞、学习苗鼓舞,进一步推崇这项文化遗产。
论述湘西苗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时代价值
论述湘西苗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时代价值湘西苗歌是湖南省湘西地区苗族人民传承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西苗歌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首先,湘西苗歌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
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湘西苗歌作为苗族人民的重要表达形式,通过歌曲内容、曲调、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为后代传承保留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其次,湘西苗歌是社会交流和凝聚力的载体。
苗族社会是一个以部落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苗歌作为他们的重要文化表达方式,承载着社会交流和凝聚力的功能。
苗族人民通过苗歌的演唱和欣赏,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促进了社会团结和和谐。
第三,湘西苗歌是文化传承和创造力的体现。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歌传承了苗族人民丰富的音乐和舞蹈技艺,代代相传。
在传承的过程中,苗族人民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歌曲和舞蹈形式,还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创造力,创作了新的苗歌作品,丰富了苗族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保持了其活力和时代性。
最后,湘西苗歌对于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湘西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闻名,湘西苗歌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这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湘西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动力。
综上所述,湘西苗歌作为湖南省湘西地区苗族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它反映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是社会交流和凝聚力的载体,体现了文化传承和创造力,同时也对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因此,保护和传承湘西苗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以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苗鼓传统文化传承方案
苗鼓传统文化传承方案简介苗族鼓舞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苗族文化中的“国粹”。
苗鼓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被视为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信仰的体现,同时也是苗族人民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寄托。
但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对苗鼓传统文化传承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苗鼓传统文化,我们提出如下方案。
方案1. 建设苗鼓传统文化博物馆在苗鼓传统文化博物馆中,整理并展示苗鼓文化的历史、演变、特点、分类、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博物馆中也可以设立工作坊,让感兴趣的人们体验、了解苗鼓传统文化,并鼓励年轻一代参与。
2. 制作苗鼓文化数字文献将苗鼓文化相关的资料制作成数字版,让更多人可以了解苗鼓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此外,数字版文献也便于保存和传播。
3. 开展苗鼓表演和比赛通过开展苗鼓表演和比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苗鼓文化,同时也促进苗鼓文化的传承。
比赛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包括个人、团体以及地区之间的对抗赛。
4. 成立苗鼓文艺团体成立苗鼓文艺团体,开展苗鼓文艺活动,可以在广大群众中推广苗鼓文化。
团体需要注重培训,将优秀的演奏者和表演者融入其中,一起提高表演水平。
5. 实施苗鼓文化走出去计划苗鼓文化走出去计划着眼于将苗鼓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各地。
通过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苗鼓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苗鼓文化。
总结苗鼓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其传承是保护国民文化尤为重要。
实施以上方案,将会对苗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以此为契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苗鼓文化,提升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浅谈苗族鼓舞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传承
浅谈苗族鼓舞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传承摘要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在苗族地区,它不仅是传承古典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健身运动的重要的方法。
苗族鼓舞在文化内容上,描述了民族历史、宗教信仰、区域战争、民俗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研究苗族文化的重要方法。
本文在对苗族鼓舞的历史起源、艺术特色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了解苗族鼓舞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沿革,并以鼓舞为着手点,对苗族艺术形式进行渗透性的分析,在讨论鼓舞变迁的同时,深层次地挖掘艺术传承的价值。
关键词:苗族鼓舞;艺术特色;文化传承引言苗族鼓舞的历史极为悠久,尤其是其中的鼓舞,被赞誉为“千年跳一舞,一舞跳千年”,在对其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1]。
在当前的社会文化发展环境中,这种特色性、民俗性的舞蹈内容,可以通过现代的媒体空间放大。
不仅可为当地的民族风情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也使得其文化内容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在进行艺术与体育转化的过程中,逐渐淡化自身宗教的内容,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空间。
苗族鼓舞带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并在实用性上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在锻炼苗族人民体魄的同时,起到陶冶情操、娱乐心境的作用,在激情澎湃的舞姿中,让人们的身心都得到放松。
一、苗族鼓舞的概述(一)苗族鼓舞的起源鼓,在古代被推崇为寓意吉祥的圣物,人们借以表达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情感,突显了苗族人民团结的精神力量,鼓舞产生历史久远,远古时代的蚩尤经历失败,苗族人民就来到了江西等地,后来又经过不断的迁徙,来到了长江中下游及武陵山区。
在当时的苗族先民正处于狩猎时代,他们主要以狩猎为生,群居在一起,每次收获猎物,都会大家一起分食兽肉,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他们学会了将动物的皮毛利用起来,将晒好的皮毛的穿在身上,这样遮挡了身体成了衣服,苗语叫"备尤鲁系"。
后来他们发现把晒干的牛皮甩到树桩上,会发出咚咚的响声,受到启发研制出了鼓,以此来发号施令,群捕野兽,传说这就是制做苗鼓的起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中历 时最长 的一 次达 十 六年之 久 ,明朝廷 调 集京城
及 四 省 十 余 万 兵 力 的 征 剿 就 有 数 次 ,像 明 朝 修 建 的 湘 西 南 方 长 城 就 是 直 接 镇 压 、 制 苗 族 的 历 史 见 证 。苗 族 限 人 民 在 与 外 来 势 力 的 争 斗 和 反 抗 朝 廷 的 过 程 中 ,他 们 需 要 一 种 巨 大 的 民族 凝 聚 力 , 形 成 强 大 的 战 斗 集 体 , 去 才 能 使 他 们 这 个 民 族 生 存 下 来 ,在 这 样 的 民 族 力 量 凝 聚 的 过 程 中 , 们 以 鼓 声 来 传 递 信 息 , 山越 岭 , 醒 他 穿 唤 那 沉 睡 于 深 山 壑 谷 的 古 老 苗 寨 , 鼓 舞 勇 士 的 士 气 和 斗 志 , 面 对 、 抗 和 战 胜 外 来 之 敌 。 苗 族 鼓 声 与 苗 族 人 去 抵
历 史 上 苗 族 鼓 舞 产 生 在 苗 族 的 祭 祀 活 动 中 , 常 与
傩 歌 、 戏 交 替 表 演 或 联 合 表 演 。更 深 入 地 对 苗 族 鼓 舞 傩
进 行 发掘 抢 救 , 对 中 国 民族 舞蹈 、 国 民族 音 乐 、 将 中 中 国傩 文化的深层 次研 究 , 到 不可低估 的作用 。 起
面 对 各种各样 的天灾 人祸 , 然无 法抵抗 和战 胜 , 虽
但 是 对 于 他 们 来 说 ,靠 自 身 的 力 量 来 阻 止 外 来 势 力 的
者 , 衣 优 俗 王 彩 衣 , 披 红 毡 , 折 角 巾 , 五 色 纸 两 皆 或 戴 剪 条垂于 背 , 左 女右旋 绕 而歌 , 相和 唱 , 手顿 足 , 男 迭 举 疾 形 式。 湘 西 苗 族 “ 牛 大 祭 ” 历 时 四 天 三 夜 。 石 启 贵 在 椎 , 《 西 苗 族 实 地 调 查 报 告 》 详 细 的 记 载 。 在 这 一 宗 法 湘 有 事 中 , 们 ( 括 巫 师 ) 宗 教 几 乎 淡 化 , 如 歌 舞 艺 术 人 包 对 尤 的 表 演 , 场 是 以鼓 为 中 心 的 歌 舞 晚 会 , 以 说 : 不 全 可 鼓 仅是一 门艺 术 , 成 为一种 文 化。 近代 , 在 脱离 宗教 已 鼓 的 期 间 ( 宗 教 离 不 开 鼓 )几 乎 涵 盖 了 所 有 的 艺 术 表 但 , 演 门类 , 最 典 型 的 是 鼓 乐 和 鼓 舞 。 但 湘 西 苗 族 鼓 舞 主 要 流 传 在 湖 南 省 湘 西 土 家 族 苗 族
民 的 心 脉 跳 动 紧 密 地 联 系 在 一 起 , 苗 鼓 见 证 了 苗 族 的 兴衰 与发展 。
县 。古时 多用在 苗族祭 祀 活动 中 , 着 时 代 的变迁 , 随 苗
族 鼓 舞 已成 为苗 族 人 民 最 喜 爱 的 舞 蹈 艺 术 形 式 。 湘 西 苗 族 鼓 舞 的 种 类 多达 数 十 种 ,常 见 的 有 花 鼓
自治 州 境 内 的 吉 首 市 和 凤 凰 、 溪 、 靖 、 垣 、 丈 等 泸 保 花 古
侵 入 , 并 与 外 来 势 力 的 争 斗 也 连 连 不 断 。 特 别 到 了 明
朝 , 于 对 当时朝 廷 政 策的 不 满 , 迫 多 次揭 竿 而起 , 由 被
徐 应 节 , 日 : 鼓 藏 ” 这 是 记 述 苗 族 “ 牛 ” 的 打 鼓 I 反 抗 朝 廷 , 史 料 记 载 , 民 起 义 大 大 小 小 有 近 百 次 , 名 跳 。 椎 时 据 苗
泼。
一
随 着 旅 游 业 的 迅 速 发 展 , 由于 苗 族 鼓 舞 的 表 演 朴 素 、 情 、 方 , 受 游 客 的 喜 欢 , 为 很 多 景 区 的 表 演 热 大 深 成
波 兰 、 新 加 坡 等 国 家 及 香 港 地 区 曾邀 请 苗 族 鼓 舞
进 行 演 出 ,很 多 国 内 舞 蹈 专 家 观 看 苗 族 鼓 舞 表 演 后 都 认 为 , 种独 特 的击鼓表演 是舞蹈 瑰宝 。 这
鼓 舞 步 伐 灵 活 , 蓄 抒 情 : 圆 鼓 舞 场 面 宏 大 , 荡 活 含 团 激
舞 、 儿 鼓 舞 、 子 单 人 鼓 舞 、 子 单 人 鼓 舞 、 圆 鼓 舞 猴 女 男 团
等 。这 些 舞 蹈 特 点 鲜 明 , 演 者 打 鼓 起 舞 , 奏 明 快 , 表 节 双 手 交 替 击 鼓 , 脚 轮换 跳 跃 , 身 不 停 扭 摆 , 作 舒 展 大 两 全 动 方 。猴 儿 鼓 舞 灵 巧 多 变 , 趣 诙 谐 : 鼓 舞 温 婉 妩 媚 , 风 花 身 态 柔 美 ; 女 鼓 舞 多 为 屈 膝 矮 桩 , 作 豪 放 刚 健 ; 子 男 动 女
冒 皮 其 端 以 为 鼓 。使 妇 人 之 美 者 跳 而 击 之 , 田 女 善 歌 择
分重要 的意义。 当 宗 教 活 动 中 的 文 化 ( 术 ) 象 逐 步 走 向 成 熟 的 艺 现
阶 段 时 , 一 件 神 具 在 各 类 宗 教 法 事 中 显 得 十 分耀 眼 , 有 甚 至 是 使 人 震 憾 , 就 是 鼓 ( 称 神 鼓 ) 鼓 帮 助 了 宗 那 古 。
瀑蘸蘸 族鼓舞的传承与保护
●潘 存 奎
在 可 料 代 中 许 关 苗“ 载父 早 见 和 献 有 多 十 :溪 较 相 的于 文 野 载 于 鼓 记 , 的 关史唐《 佥》 四的蛮 朝 卷 五
母 死 , 村 外 闾其 尸 , 年 而 葬 , 鼓 路 歌 , 戚 饮 宴 舞 于 三 打 亲 戏 一 月 余 日。” 记 述 。说 明 “ 舞 ” 在 唐 代 就 盛 行 于 的 鼓 早 苗 族 民俗 之 中 , 今 已 有 上 千 年 的 历 史 了 。 严 如 煜 ( 至 清 代 ) 所 著 的 《 防 备 览 ・ 俗 考 》 云 :刳 长 木 空 其 中 , 在 苗 风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