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民数量迅速增加,根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亿,互联网普及率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亿。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相较于传统环境公共危机而言,网络环境下的公共危机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的范围广、控制的难度大、事件的常态化以及匿名传播等几个特征,这些特征对公共危机管理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共危机管理具有截然不同于传统环境的特点,传统社会环境下公共危机的应对之策难以发挥作用,探讨网络环境下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从容应对危机至关重要。
网络环境有利于及时发现公共危机
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防范可能产生的危机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及早掌握危机萌芽信息,采取适当措施及早化解公共危机会大大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在网络环境下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与各方进行互动交流,这一方面克服了传统环境信息的单向传播的弊端,也通过互动沟通交流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另一方面更为广大网民创造机会充分表达意见及建议,满足其参政议政的愿望,扩大与民众的合作,加强了政府在公
共危机管理中对民众的信赖,通过发动网民的力量,从社情民意中及时发现危机源头,大大降低公共危机发生的频率。
网络环境有利于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
传统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慢、传播范围小,发生公共危机事件公众很难立即获悉,危机信息传递主要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这些媒体的时效性都不强,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大多数民众更是难以知晓,信息公开比较困难。而网络环境具开放性,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在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可以迅速低成本地利用各门户网站、微博、论坛等及时发布危机事件进展状况、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采取的举措等信息,网络环境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提供了便利。
网络环境有利于实现公众监督
传统环境下,电话、信件、信访部门等监督渠道耗时费力,同时由于政府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把关人,公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公众的监督权力的行使困难重重,民众的诉求渠道很少,出现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公众对政府产生一定的怨气和不信任政府,使政府在公众中的威信降低。而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便利性为公众提供了理想的表达诉求的平台,公众可以利用互联网表达自己对政府工作及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图文并茂地公之于众,引起公众的关注,使政府部门不能回避,使政府的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让广大民众能够更好地行使监督权。
网络环境信息传播的高速度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时效性提出了挑战
当今,网络媒体广泛占据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主流媒体。网络环境信息传播的速度飞快,公共危机的传播较传统环境危机而言更为迅速,传播的载体形式也比传统环境更丰富多样,也更为便捷。当发生公共事件时,网民利用手机等即时通信工具实时传播基于个人立场的危机信息,特别是在事件真相不明、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各种猜测、各种谣言充斥着微博、论坛、微信朋友圈等;与传统环境下的传播方式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公共危机事件除了进行单向传播以外,还可以通过交互的形式进行传播,当负面信息在网络中快速地聚集起来,极易形成公共危机。正是受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公共危机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环境的公共危机,使得在传统环境下公共危机明确的潜伏期和爆发期的界限变得模糊,迅速推动着公共危机进入爆发期。在传统环境下政府可以通过信息过滤、议程的设置、信息的严密审核等必要措施把处于潜伏期可能形成的公共危机事件平息。而在网络环境下的危机信息传播的速度几乎是用秒来进行计算的,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政府很难有充足的公共危机管理的准备时间和处理时间,潜伏期与爆发期时间间隔非常之短暂,几乎在不经意之间,公共危机就已经爆发,这
些都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时效性提出了挑战。
网络环境下危机波及的范围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可控性提出了挑战
在传统环境下,信息的传播主要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不管是从信息的生产还是信息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传播的速度慢,传播范围小、传播内容经过了过滤,信息产生的影响小,如果发生公共危机事件政府比较容易控制。而在网络环境下,首先,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产生的公共危机事件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和扩散,所辐射的范围特别广,再加上信息在网络媒介上不受任何时间、地点或传播主体的限制,能在瞬时传遍全国甚至是全球,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范围几乎能被无限地扩大,公共危机管理中要把危机信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是非常困难的。其次,信息量巨大。网络环境下几乎每秒中都会产生海量的信息,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危机事件的信息和广大民众在互联网上反馈的信息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信息流,危机管理要对这些信息流进行控制和把握是比较困难的。再次,信息源头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公共危机一旦形成,要想在短时间内对引发危机的信息源进行查找和控制也是比较困难的,更为困难的是面对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难以计数的网站、微博、论坛、朋友圈等想要阻止或防范危机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网络上传播的信息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
方方面面,诸如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就业、房价、官员的清廉等,一旦某一方面出现问题,信息会迅速地传播和扩散,使事件在一定时间内成为社会的焦点。同样,网络环境下的公共危机事件也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涉及的群体和影响范围也难以限定,影响的深度很难进行精确的预测和限定,这些都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可控性提出了挑战。
网络环境下公共危机事件的常态化对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所谓常态化是指事件趋向于正常化的一种状态。在传统环境下,公共危机发生的频率较低,信息传递速度慢、传递内容经过筛选,传递的范围一般与人们社会活动范围一致,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可以成为解决危机事件的主宰者,危机较易得到解决。而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的容易、更加的快捷,再加上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问题频发,导致公共危机的产生的可能性增大。而每一危机事件的成因复杂,并且出现各种危机事件互为因果、相互交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和扩散,危机的解决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危机事件的关注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状态。同时,对危机事件保持密切的关注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公共危机事件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