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政府信任(李连江)

合集下载

政治信任

政治信任

政治信任、社会资本和村民选举参与——基于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的实证分析提要:基于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调查数据,本文将定量研究中国村民选举参与的主、客观影响因素,特别是分析村民对农村基层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观政治信任对其村级选举参与行为的影响。

通过定量分析村民对基层乡镇党委、政府的“政治信任”、村民“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的影响,特别是处理了村民“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的内生性问题。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特定政治体制中“政治信任”对村民选举参与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并探讨在一个“压力型政治体制下推行基层民主选举所可能存在的内在矛盾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政治信任;社会资本;中国村民选举参与一、引言自1982年宪法确认了由部分农村地区自发组建的“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下文简称《村委会组织法》)对村民委员会组织、功能和选举方式给出明确规定,1998年该法律正式颁布以来,村民自治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日益成为在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组织法规定的框架下,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是实行村民自治的基础,它为村民提供了实现选择自己领导的基本权利以及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机会。

在广大农村,村委会选举已经成为村庄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基层村民选举已经对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徐勇,1997;Zhang et al .,2004),村民对村委会的选举倾注了很大的热情(Wang,1997)。

显然,对于村庄选举和村民自治的制度完善和健康发展而言,保持和激励村民村庄选举和治理参与的积极性至关重要。

近10多年来,围绕村民参与选举状况及影响他们参与选举的主、客观因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在客观因素方面,一些学者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村庄内部特征,特别是村庄历史、社会、经济乃至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对村民选举参与行为的影响,其中包括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前任村干部的表现、选举的公正程度、村庄的宗族结构和派系结构以及农村社区内部的人际关系等(胡荣,2001;肖唐镖,2001b ;贺雪峰,2000,2001;仝志辉,2004;Lawrence,1994;Oi Rozelle,2000);这些研究对认识和理解村民参与选举的社会、经济乃至政治背景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信任“差序格局”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政治信任“差序格局”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这种特殊的情况也导致了民众对不同层级的政府风险评估的具体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对待自身很难直接接触到的高层级政府民众更倾向于政府官方公布的文件资料以及新闻媒体的宣传等等这一些带有明显时滞性的评估方式这种评估方式使得民众风险评估的信息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再加上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的独立政见团体及利益表達机制的缺乏严格的媒体控制等现象进而使得普通民众对高层级政府存在着低风险高信任的评估情况
而所谓 的差序格局 . 最 早 由著 名 社 会 学 学 者 费 孝 通 ( 1 9 9 8 )
政府信 任 Biblioteka 是 信 任 的一 种 。 具 备 了 所 有 信 任 的共 同 特 征 。 威 尔 于其 著 作 《 乡土 中国》 中提 出 , 形 象 地 概 括 了 中 国 传 统 社 会 的社
3 - 3 加 强 城 市 公 共 安 全 规 划
其运 行机 制 , 深入 挖掘 内在 机理 . 从 本 质 上 解 决 城 市 公 共 安 全
问题 。 其次. 加 强城市安全 文化的研究 , 城 市 安 全 文 化 作 为 影 响
孙 明 提 出 城 市 公 共 安 全 规 划 应 包 括 理 论 规 划 和 技 术 规 划
李雷文
( 西 南交通 大学 公 共管理 与政法 学院 , 成都 6 1 0 0 3 1 )
[ 摘 要] 项 目所 蕴 含 的 对技 术 理 性 和 正 式规 则 的秉 持在 遭遇 到 时 间 紧任 务 量 大 的扶 贫现 实后 .项 目制 的 制 度 逻 辑 遭 到 解
构. 扶 贫 工作 的基 层 实践 出现 异 化 。 扶 贫项 目的制 度 要 求 的“ 表 面” 看似被遵守. 而 真 实的 项 目质 量 被 无 可挑 剔 的 数据 材 料 等 形 式所 遮 蔽 . 项 目的 指 标 获取 、 分 配 和 具体 实施 更 多的 服 务 于行 政 体 制 内部 的 繁 复 的规 则 中 . 国 家试 图绕 开 基层 组 织 直接 将

我国政府层级间信息传递的失真现象研究

我国政府层级间信息传递的失真现象研究
龙 国 智
( 广东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 广 东 广州 5 1 0 3 2 0 )

要: 政 府层级间信息传递失真的现 象有 两类 : 一是 自 下 而上 的信 息 失真 , 表 现为谎报 和瞒报 ; 二是 自 上而
下的信 息失真 , 体现为下级对上级传达的信 息有选择性地接收和执行 。信 息传递 失真 的原 因与上 下层 级 间的信 息
100604482013020060一06斯韦伯认为政府对信息保密是官僚制的结果因问题的提出为官僚机构的权力来源于它的专业优势为了巩固信息在现代政府管理工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和获取更多的权力官僚机构常常通过隐瞒自己政府层级间信息有效地上传下达是政府工作顺利开的知识和意图以增加专业上的优越性m展的根本前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受阻或被人为扭斯从理性人的角度认为所有官员对信息的选择具曲而失实不仅会妨碍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监督而有四种偏见
斯 ・ 韦 伯认 为 , 政 府对 信息 保密 是 官僚制 的结 果 , 因 为 官僚 机构 的权 力来 源 于它 的专 业 优 势 , 为 了巩 固
和 获取 更多 的权 力 , 官僚机构常 常“ 通 过 隐 瞒 自己 的知识 和意 图 以增 加 专业 上 的优 越 性 ” _ 4 _ ( 。唐
这 些政 策或 行 动 , 他 仍 旧会 努 力 推 行那 些 于 己有 利
的政 策或行 动 , 反对 或不 履行 损害 自己利益 的行 动 ; 三是 每个 官员对 直接 上 级命令 的遵 守 程度 也取 决 于
政府的信任度要高于地方政府的信任度 , 其原 因主
要是 大 多数 民众认 为 中央 的政策 文件 是好 的 , 但是 , 这些 政 策文件 所传 达 的信 息 在 基层 政 府 那 里 , 要 么 被 人为 歪 曲隐瞒 , 要么得 不 到很好 地落 实或 执行 , 严

肖唐镖:中国农民政治信任的变迁

肖唐镖:中国农民政治信任的变迁

肖唐镖:中国农民政治信任的变迁——对五省、市60个村的跟踪研究作者:肖唐镖王欣时间:2010-10-02 浏览次数:0 次【摘要】本文基于对江西、江苏、山西、重庆和上海在十年间的四次跟踪调查,分析了农民政治信任的变迁。

研究发现,我国农民的政治信任状况,在十年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目前已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农民对不同机构的政治信任度却有所区别;其政治信任因子出现多元化趋势;在五个调查地区,农民的政治信任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

一、引言政治信任作为政治资本的核心要素,不仅能够促进政治主体获得更多的权威影响和权力机会,同时也是政党执政基础和政权稳定的重要保障。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方)的政府及其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一般民众的认可,进而体现政府执政的合法性。

同时,政治信任也是政府政策有效性的基础,政治信任过低意味着政治体系或政府行为丧失了民众的支持,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时候将会遇到更多的反对和阻力,并付出更大的社会成本。

自20世纪六十年代起,政治信任问题在国际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国际学界对于政治信任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政治信任的起源、内涵、政治信任的测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更多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对政治信任的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其中,对于政治信任的研究多以欧美国家为对象展开,研究成果甚众,但以亚洲国家特别是有关中国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

我国本土学者对于政治信任的研究则要晚的多,至世纪之交才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

已有研究中对于政治信任的概念有多种定义,表述不一。

政治信任通常被简单的定义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

如,政治信任是公民对政府或政治系统将运作产生出与他们的期待相一致的结果的信念(Hetherington,1998);政治信任是公民对于政府(包括政客和官僚)行为正确、恰当并符合公益的信心(Cheryl Barnes、Derek Gill,2000)。

有学者把信任分为人际信任和组织信任,认为:“政府信任属于组织信任的一种,是公众对政府能代表他们利益的一种期待”(姜晓秋、陈德权,2006)。

关于差序政府信任研究的文献考察——以1993—2016年华裔学者的研究

关于差序政府信任研究的文献考察——以1993—2016年华裔学者的研究

2017年第10期(总第267期)学习与探索Study & ExplorationNo.10,2017Serial.No.267•政治发展研究-关于差序政府信任研究的文献考察—以1993—2016年华裔学者的研究为分析文本方雷a,赵跃妃15(山东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k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济南250010)摘要:差序政府信任是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特有的政治现象,中国的差序政府信任现象不仅与政治体制因素有关,而且受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

关于中国的差序政府信任研究始于1993年,此后,华裔学者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证实、定义,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意义。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在差序政府信任的动态分析、正负效应、民众心理预期以及区域比较等方面仍然有新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中央政府信任;地方政府信任;信任差;差序政府信任;华商学者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17) 10-0038-07政府信任作为政治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政 府合法性的具体表现,是国家统治和政府政策顺 利推行的重要保障。

国外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 开始关注政府信任问题,近年来政府信任研究日 益成为中国学界的热点问题。

当前,中国正处于 社会转型期,政治生态更为复杂,现有研究表明,中国存在明显的差序政府信任现象:欧美国家的 政府信任随着政府层级的下降而增加,中国则相 反。

学界对中国差序政府信任现象的研究始于 1993年,此后相关研究从未间断,但直到2012 年,李连江才正式将这一现象界定为“差序政府 信任”[1]。

受西方量化研究的影响,中国的差序 政府信任研究也借助量化工具,采用数据分析的 方法,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不仅证实了差序政府信 任现象的存在,而且对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 进行了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与分析,笔者发现,现 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大方面:一是通过测量央 地政府信任度证明差序政府信任现象在中国是真 实存在的;二是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寻找差序政府收稿日期:2017-07-23作者简介:方雷( 196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政府信任的差序化:基层治理中的“塔西佗陷阱”及其矫治

政府信任的差序化:基层治理中的“塔西佗陷阱”及其矫治

政府信任的差序化:基层治理中的“塔西佗陷阱”及其矫治耿静
【期刊名称】《理论导刊》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政治信任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社会形成的差序政府信任格局也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同。

差序政府信任格局,即对中央政府的高信任度,对基层政府的低信任度,且随着政府级别的增高,对政府的信任也随之增高。

这样的政治信任格局会使基层治理陷入经典的“塔西佗陷阱”,即不管基层政府及政策是好是坏,社会均采取“老不信”的立场。

立足现实,探索跨越“塔西佗陷阱”的条件和对策,对于基层治理达到善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耿静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3
【相关文献】
1.公民参与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差序化危机及应对
2.心理学视域下警民政治信任中的塔西佗陷阱解析
3.粤桂琼农村地区政府信任差序化问题研究——基于湛江市的实证分析
4."塔西佗陷阱"及其对我国政府基层治理的启示
5.官方媒体信任对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基于2017年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

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

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摘要: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面临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甚至紧张化,社会冲突日益显现和多样化,矛盾解决方式的上访式和单一化与民众政治参与的不足与冷漠化四个方面。

解决当前的政治信任危机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三方面入手,有重点、有计划、循序渐进地采取措施,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增强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

关键词:基层政治信任;表现形态;解决途径一、政治信任的内涵及问题提出信任问题一直都是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离开了人们之间的一般信任,社会自身将会变成一盘散沙”①。

作为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信任一般是指公民对政府与相应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认可,是政治合法性和政治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学术界对政治信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制度论”和“文化论”两种解释上。

其中,“制度论”认为政治信任来源于政治领域,是公民对政治制度和政府绩效的一种理性评估,而“文化论”则认为政治信任形成于政治领域之外,植根于文化规范并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逐渐形成,具有本土文化遗传的特点。

作为政治信任的一个分支,基层政治信任是指在基层范围内公民对政府与相应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认可,这里的基层包括乡镇、村、社区、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机构和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公社和单位体制的解体,税费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权威价值观日益减弱,群众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各种压力之下,原有的政治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与公众的需求,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国家权威象征的政府机关面临着公信力和政治权威不断流失的危险。

一般来看,当前民众对于中央政府仍然有很高的满意度,然而越往下,满意度越低(O’Brien,1996②;Tian jianShi,2021③)。

如李连江在调查中就发现63.1%的受访者认为上面是好的,下面是坏的,呈现一种“差序政府信任”模式。

论政府信任的概念内涵、形成因素与政治功能

论政府信任的概念内涵、形成因素与政治功能

论政府信任的概念内涵、形成因素与政治功能
李砚忠
【期刊名称】《晋阳学刊》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在西方学术界,目前对于政府信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再造工程推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政府信任应该成为政治学重视并加以研究的主题."政府信任"在概念内涵上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公众对于政府信任的程度高低,乃是众多影响因素如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等交互作用的混和结果,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相对落差.政府信任涉及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它能够扩大执政者的合法性基础,实现有机的社会整合,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绩效.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李砚忠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82
【相关文献】
1.论政府信任的概念内涵、形成因素与政治功能 [J], 李砚忠
2.政治信任的理论建构:从内涵到功能 [J], 陈朋
3.差序政府信任影响因素及其内涵维度\r——基于构思导向和扎根理论编码的混合
研究 [J], 陈丽君;朱蕾蕊
4.地方政府信任危机何以产生
——基于政治信任形成及演化机制的分析 [J], 刘泽铭
5.我国差序政府信任的形成逻辑及政治影响研究——基于国内文献考察的视角 [J], 李书巧;谭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府评价层级差异与差序政府信任——基于2011年全国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政府评价层级差异与差序政府信任——基于2011年全国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 级 政 府 的信 任Ⅲ2 Ⅱ 。 I 5 l 。 李 连 江 将 这 一 现 象 命 名
认 同 。再 次 , 差 序 政 府 信 任 对 公 民 的 非 制 度 化 政 治 参 与有 重 要 影 争 性 政 治 参 与 , 在 目的 上 主 要 是 为 了 纠 正 基
信任 。
关键 词 : 差序 政 府信 任 : 绩 效评 价 : 政 治 信 任


理 论 背 景 与 问题 的 提 出
政 府 一 手 出 台 惠 民政 策 ,一 手 查 办 地 方 贪 腐 , 结
果 是 民众 对 “ 上 正 中歪下 胡来 ” 这 一 民谣 的广 泛
“ 差 序 政 府 信 任 ” 这 一 概 念 源 自于 大 中 华 政 治 研 究 者 发 现 的一 种 政 治 心理 现 象 。学 者 们 发 现 在 中 国大 陆 , 一 般来 说 民 众 对 中 央 政 府 的 信 任 高 于 对 地 方 政 府 的信 任 。 对 上 级 政 府 的 信 任 高 于 对
和维 系的原 因。 研 究发 现 民众在 对 中央 和地 方政 府在 绩效 、 动 机 以及 腐 败 程 度 等 问 题 进 行 评 价 时 显 著 青 睐 于 中央 政 府 , 这 种 评 价 上 的 差 异 导 致 民 众 对 中 央 政 府 的信 任 显 著 高 于 对 地 方 政 府 的 信 任 . 从 而 产 生 了 差 序 政 府
略, 有 效 阻 滞 了 发 生 在 基 层 的合 法 性 危 机 向高 层
扩散, 保 护 了政 治 系 统 核 心 部 门 的 合 法 性 。 中央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1 0 — 1 2
基金 项 目: 南 京 大学公 共 事务 与地 方 治理研 究 中心 项 目; 中 国博 士后 科 学基金 面上 资助项 目( 2 0 1 4 M5 6 1 6 1 0 )

社会资本_政府绩效与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

社会资本_政府绩效与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

社会学研究
2011. 1
把它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模板, 未来的合作在此基础之上进行 ( 帕特南, 2001 /1999 :203 - 204 ) 。 社会资本理论强调其两个主要的要 素:一个是由自治组织等社团组织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 , 另一个是公民 之间的互惠规范与信任。 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一些相关理论和 80 年 代的社会运动理论全都阐述过利益群体和市民组织等社会群体对于促 进公民政治参与的正面影响。 乍一看之下, 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并 没有什么新颖之处, 但帕特南社会资本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从非政 2002 :137 ) 。 社会资本理论关 治社会互动中发展出政治后果 ( Norris, 如家人朋友等强关系, 也包括社区活动或宗教服务 注广泛的社会群体, 等组织或其他休闲娱乐活动组织 。所有这些群体或组织都被认为可以 可以教给群体成员各种技能, 从而在一定程度 起到像学校一样的功能, 上促进人们的政治参与。 不过, 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资本理论发展出关 于信任的论述。 社会网络被认为可以发展出互惠规范与对他人的信 任, 而信任被视为促进政治参与与政府绩效的一大核心要素 , 从而可以 1993 , 1995a, 1995b, 2000 ) 。 换言之 , “信任不 促进民主稳定 ( Putnam, 是公众如何看待领导人的结果, 而是公众在多大程度参与公民生活的 表现, 以及在公民活动中产生的信任和互惠态度的结果。 当公民很少 参与公民生活和缺乏社会互惠体验的时候, 他们也很难信任制约政治 ( Keele, 2007 :241 ) 。 生活的制度了” 较早的一些研究就是从个人的角度探讨政府信任的。 例如, 莱恩 ( Lane, 1969 ) 认为政治信任主要是一个人对他人信任的函数, 就像阿 伯巴克和沃克所指出的, 是与政治因素无关的个人因素的结果 ( Aber1970 ) 。“如果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信任他人, bach & Walker, 他 当然不能信任由于权力的诱惑而担任公职的那些人 。对当选官员的信 ( Lane, 1969 :164 ) 。 同样, 任看来只是对一般人信任的特例 ” 阿尔蒙德 和维巴指出, 政治疏离与社会信任和不信任的一般态度相关联 , 那些对 ( Almond & Verba, 别人有较 高 信 任 者 往 往 表 现 出 政 治 方 面 的 信 任 1963 :283 ) 。这些研究虽然没有用 “社会资本 ” 这一概念, 但很显然, 人 际信任是我们在本文中所说的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近的一些 研究发现在社会资本与政治信任之间中确实有相关的地方。 例如, 秦 斯和库珀对欧洲和美国的研究中发现 , 在社会资本的四个因素中, 政治 信任只与个人信任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 人 们越是不信任政客或政府, 他也越不信任一般的其他人; 相反, 人们越 98

中国差序政府信任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研究

中国差序政府信任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研究

中国差序政府信任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研究在全球普遍面临政府信任衰退挑战的同时,我国政府却保持着较高的信任水平。

已有研究者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数据观察到了我国“央强地弱”的差序政府信任格局,并将其作为当前我国政府信任的更深层表征。

差序政府信任指的是公民对中央政府的高信任度、对地方政府的低信任度,这一信任结构虽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政治系统核心部门的合法性,但是随着其水平的提高,一旦公民的诉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中央政府所获得的政府信任就有可能迅速下降。

当前,虽然研究者对差序政府信任的成因进行了多种探索,但尚未得出系统的影响因素模型与解释。

因此,系统分析我国差序政府信任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成为了本研究的核心议题。

本研究以文献述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基于访谈和扎根理论编码的影响因素维度构建-问卷设计与优化-基础统计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讨论与启示为研究的主线。

首先在以往研究回顾与述评的基础上,结合信任研究核心观点构思了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假设;其次在访谈与扎根理论编码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差序政府信任影响因素的评价维度;并进一步设计与优化本研究各构思变量的测量量表。

通过全国大样本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70份,回收有效问卷1317份,样本覆盖了全国2 6个省市自治区。

基于问卷数据,本研究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混合模型结构方程路径分析,分析了当前我国差序政府信任的现状与特征,检验了各影响因素对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强度、方向及路径,得到以下结论:(1)差序政府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的内涵维度。

由于本研究关心的几类影响因素在已有研究中没有成熟的量表借鉴,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及对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编码,对几类影响因素的评价维度进行构思。

经过三级编码,公民对地方收支偏差的感知被归纳为地方收入行为偏差、地方支出行为偏差、地方财政公开透明3个评价维度;公民对政策执行偏差的感知被归纳为政策变通执行、政策过程梗阻、政策结果偏差3个评价维度;公民对央地绩效差异的感知则被归纳为央地政府在人民生活、社会管理、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行政水平、环境保护6个维度上的绩效差异;媒介倾向被归纳为正面信息传播倾向、负面信息传播倾向2个评价维度;个体“亲央疏地”倾向被归纳为领袖魅力、爱国情感、利益预期差异、腐败预期、垂直监督期望、服从倾向6个评价维度。

差序政府信任_概念_现状及成因_基于三次全国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_吕书鹏

差序政府信任_概念_现状及成因_基于三次全国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_吕书鹏

差序政府信任:概念、现状及成因*———基于三次全国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吕书鹏内容提要本研究在2002、2008、2011年亚洲民主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差序政府信任的概念、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差序政府信任受到信息、文化以及政治接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我国半开放式的媒体环境、适度而非绝对的权威取向文化环境以及民众对于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不满和基层民主参与的匮乏共同催生、强化了差序政府信任现象。

关键词差序政府信任;政治信任;政府信任理论背景与问题的提出政府信任指民众对政府及在位权威的信念或信心,即相信其会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运作或行动(Chen2004;Citrin1974;Easton1965;Hethering-ton1998;Miller1974;Tang2005)。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民众对各级政府的信任水平存在“差序性”特征。

确切地说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对上级政府的信任高于对下级政府的信任(Bernstein&Lü2000;Guo2001;Li &O'Brien1996;Li2004;Shi2001)。

李连江(2012)将这一现象命名为“差序政府信任”。

在差序政府信任的语境下,民众会倾向于认为中央政府是比较开明的,并且与自己是站在一起的,而地方政府则不代表自己的利益,且有可能与自己是对立的(Li&O’Brien1996)。

具体地说人们可能认为,中央政府会“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制定一系列的惠民政策,譬如免征农业税、在义务教育上推行“两免一补”政策等。

地方政府则会利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或选择性地执行中央的政策(O’Brien&Li1999),或通过攫取税费和土地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Bernstein&Lü2000;Guo 2001)。

因此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很高,而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则较低(Guo2001;Li2004;Shi2001)。

国内研究方面,肖唐镖(2005)在对江西省地841*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差序政府信任:现状、成因及影响”(项目号:2014M56161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公民的政制支持研究”(项目号:15CZZ010)和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中国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从控制型政府管理到回应型政府治理--重塑民众政治信任差序格局的

从控制型政府管理到回应型政府治理--重塑民众政治信任差序格局的
公信不立,患莫大焉。政府公信力是现代社会诚信普遍生成的重要基础,是社会诚信
〔作者简介〕 江文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 100084 ·90·
的标杆,也是保持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当政府能够充分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时,政府所行使的权力容易转化为权威,有效降低政府治理的难度与成本。当民众不信任 政府时,即使是一些普通的利益矛盾也容易发生政治性转化,引发民众与政府冲突的群体 性事件,对社会的良性运转带来沉重的治理负担。再加上中国是一个有着超大治理规模的 国家,“中国的治理规模加剧了其组织复杂性,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随之急剧上升”〔5〕。当 前,我国国家治理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在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影响 力较大的公共事件中,所涉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遭到了民众的强烈质疑,暴露出一些地方政 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新时代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实现由传统控制型政府管理方式向现代回应型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提高政府公信力,是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 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增强党长期执政合法性与稳定性的必由之路。 二、文献回顾与概念界定
于对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2011 -2019)》(CSMR)的民调数据,揭示了受访民众对政府
官员及办事人员信任程度不高的现象,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主客观因素。结合北京市
2019 年推出的 “接诉即办”改革,探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重构
民众政治信任差序格局的优化路径与策略举措。新时代加快政府治理思维转变,不断增强政府
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1〕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政府公信力 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考察时曾指出,“古罗马历史学 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 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 ‘塔西佗陷阱’。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 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执政基 础和执政地位”〔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 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 府”〔3〕。李克强总理在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则强调, “各级政府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加快转职能、提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4〕。

差序政府信任(李连江)

差序政府信任(李连江)

政治信任指公眾對政治人物、政府以及政治制度的信念或信心,即相信其致力於服務公眾利益。

政治信任有兩個重要向度,一是對現任政府以及在任政治權威的信任,一般稱為政府信任;二是對政府體制和政治制度的信心,一般稱為政體信任或政制信任。

政府信任比較具體、易變;政體信任比較抽象、穩定。

政府信任與政體信任相互影響,也相對獨立。

公眾可能不信任政府但仍然相信政治制度,也可能相信現任政府但不相信政治制度1。

本文討論政府信任。

對於中國民眾來說,政府信任比政體信任更具體,更實在。

我們很難判斷民眾對政體的認同程度和信任度,原因之一是目前政體比較抽象。

比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以及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都是抽象的政治術語,沒有或者缺乏民眾可以觀察、可以參與的實踐形式。

因此,很難設計經驗指標測量民眾的政體信任,也就是說,政體信任的研究很難操作。

相對而言,政府信任比政體信任或政制信任在現實政治生活中更實在,對於政府信任的研究也更可操作。

本文¸重討論的差序政府信任是中國較常見的政府信任形態,其基本特徵是對行政級別較高政府的信任度高於對行政級別較低政府的信任度,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高於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2。

關於差序政府信任,有三個問題值得研究:第一,它是否真實存在?換言之,學者通過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觀察到的差序政府信任是差序政府信任●李連江*本文於2010年9月27日在清華大學召開的「中國模式的概念化」研討會上提交,得到與會同仁特別是史天健教授和劉瑜教授卓有建設意義的批評。

筆者衷心感謝景躍進、張小勁、余遜達教授將此文收入他們主編的《理解中國政治:關鍵詞的方法》(將於2012年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筆者特別感謝張志偉先生協助,讓拙文有機會在《二十一世紀》發表。

筆者也感謝莊文嘉、管玥兩位同學對本文提出中肯的批評意見。

本文¤重討論的差序政府信任是中國較常見的政府信任形態,基本特徵是對行政級別較高政府的信任度高於對行政級別較低政府的信任度,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高於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

粤桂琼农村地区政府信任差序化问题研究

粤桂琼农村地区政府信任差序化问题研究

粤桂琼农村地区政府信任差序化问题研究作者:吕宴闻李祥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3期[摘要]在政治体制运行过程中,政府信任是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社会成因,对政治稳定和政治体系的顺利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湛江市农村地区政府信任差序化的调查研究以及政策绩效的评价分析,发现基层民众对不同层级政府的信任程度呈现出明顯的差序化现象,根据分析调查,从基层治理模式转变、大众媒体的导向作用和个体感知三个方面剖析这种差序政府信任的成因,并从制度建设、政策监督、激活内动力、信息公开和公民利益表达方面提供出建议。

[关键词]基层政府;政府信任差序化;农村地区;湛江[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A1 文献梳理与问题提出政府信任危机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会经历的治理难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上的信任危机。

对于进入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也是如此。

近年来中国农村的变革使得基层政府面临的信任冲突开始凸显。

政府信任,可以理解为民众对于政府或政治制度体系抱有信心,相信其政策结果符合民众利益。

“差序政府信任”的概念起初是大中华政治研究者发现的一种政治心理现象。

学者们发现在中国大陆,一般来说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对上级政府的信任高于对下级政府的信任。

同时,民众对政府信任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其信任程度在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也不均衡。

中国最早开始研究政府信任差序化的问题是张厚安和孟桂兰(1993)发表的《完善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制度推进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中,提出了在改革开放时期农民对不同层级的政府信任程度存在差异;李连江(2012)把这种“差序格局”下的关系结构正式命名为“差序政府信任”;肖唐镖(2013)等人在5省60村进行4次历时性调查的数据分析,证实了农村地区政府信任差序化的存在及其规律性;吕书鹏(2017)在第三波ABS数据的基础上,将政府信任分为了差序政府信任、无差序政府信任和反差序政府信任。

政治信任的城乡比较——基于2015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政治信任的城乡比较——基于2015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 2 U 量 {
第 卷 第 4 期
. .
















政 治 信 任 的 城 乡 比 较
— —
基于 2 0 1 5城乡社会 治理调查数据 的实证研究
口 陈波 . 苏毓 淞
摘要 :为克服 中国现实状况和研究方法局 限给政治信任 的城 乡比较造 成 的障碍 , 本 文采用城 镇化质 量指数、
中图分类号 : D 6 3 — 3 ;D 6 6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7 0 2 3 ( 2 0 1 7 ) 0 4 - 0 0 8 5 — 1 1


引 言
政治信任是联系政府与公众的重要纽带 ,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 为三方 面: 首先 , 政治信任与政权合法 性 紧密 相关 , 高度 的政 治信 任有 助于政 权 的持续 与稳 定 ; 其次 , 政治 信任 是政府 治理 绩效 的晴雨 表 , 体 现 了政府政策的有效性 ; 再次 , 政治信任构成了政府公信力 的微观基础, 高度的政治信任能够为政府提供 广 阔 的操 作空 间 ¨ ] 2 8 2 - 3 1 3 [ 2 1 4 0 1 - 4 1 9 。因此 , 无论 是学 术界 还是 政策 领域 , 都极 为关 注政治 信任 问题 。 近年来 , 大多数 民主发达 国家的政治信任水平持续下降 , 相对而言 , 中国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政治信 任水平 J 9 。值得注意的是 , 这种整体高水平的政治信任极有可能掩盖 了其 内部的差异性 , 因为中国是
但是 , 目前 中国 的发 展现 状和 研究 方法 上 的局限 对我们 认 知城 乡居 民的政 治信任 造成 了障碍 : 一方 面, 中国各地发 展水 平差 异 巨大 , 北 京远 郊农 村 的发展 水 平甚 至 可 能超 过西 部 偏 远地 区 的城镇 , 也 就是 说如果 将 比较 范 围扩 展 到全 国 , 作 为标签 的“ 城” 与“ 乡” 很 有 可 能背 离 了其 实 际发 展 状 况 , 随着 城镇 化 进程 的推 进 , 城 乡差 异与 城 乡边 界 就更难 以把握 , 采用 覆盖 全 国的大样 本数 据进 行城 乡 比较 研究 面临着 如何合 理 划分城 乡边 界 的难题 ; 另 一方 面 , 大 多数 城 乡 比较研 究 均采 取 直接 比较 的方 法 , 即依 据 受 访个 体居 住地 或户籍 类 型构建 二元 的城 乡 自变量 , 或 者 以此为依 据进 行简 单 的数据切 分 , 这样 的处理将 城 乡 比较 问题 简单 化 , 实 际上 是将 全 国范 围 内的城 乡特征 的均值 进行 比较 , 很 有可能 掩盖 纷繁 复杂 的个 体特 殊性 , 不 能真实 反 映城乡 发展差 异 对于政 治信 任 的实 际影 响。 本 文 力 图构 建更 加科 学 的城乡 变量 , 力 图用方 法上 的创新 弥 补 中 国现 实状 况 给政 治 信任 的城 乡 比 较研 究造 成 的认 知 障碍 , 从而 呈现 出更 符合 中 国实际 的政 治信 任 的城 乡差 异 , 并从 制度 主义 和文 化主义

政府协调:“政治信任”的应然之举

政府协调:“政治信任”的应然之举

政府协调:“政治信任”的应然之举
石奎
【期刊名称】《学习论坛》
【年(卷),期】2013()4
【摘要】"政治不信任"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活中必须直面的问题,体现为政府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不信任,带来了许多危机隐患。

作为政治信任建设的主导者,政府在营
建良性政治信任关系的过程中责无旁贷。

政府应当通过调整发展思路,协调经济发
展与社会发展的步调,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完善自身管理等举措,从根本上尽到其在协调社会利益方面的职能,大力培育中产阶级,建立"政治信任"的正态分布,起到政治生活稳定器的作用。

唯此,才能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底层民众之间的良性互信。

【总页数】4页(P44-47)
【关键词】政治信任;不均衡分配;政府;社会;民众
【作者】石奎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3
【相关文献】
1.技能治理的应然之思与实然之举——以德国、澳大利亚为例 [J], 李阳;潘海生
2.想象画面,写景古诗的应然之举 [J], 付小娟
3.培养"抽象力",数学教学的应然之举 [J], 黄小琴
4.数感: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然之举 [J], 郑梅
5.指向本质:深度教学的应然之举 [J], 周卫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人的信任初探

中国人的信任初探

中国人的信任初探
陈巧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10(0)4X
【摘要】信任机制已经构成一种社会关系,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根植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

根据不同的视角考察中国人的传统信任与信任机制的产生。

【总页数】1页(P7-7)
【关键词】信任;差序格局;关系本位;理性选择
【作者】陈巧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
【相关文献】
1.现代中国人际信任的传统资源——《论语》《老子》中的“信任”思想略论 [J], 吴根友
2.经济学中信任、信用与信誉的概念界定与区分初探——兼论信任问题与信用问题的一致性 [J], 马本江
3.“我信任中国人、了解中国人、需要中国人”——专访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
特尔特 [J], 张明;徐方清;
4.信任方式的起源和中国人信任的特征 [J], 周生春;杨缨
5.信任方式的起源和中国人信任的特征 [J], 周生春;杨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信任指公眾對政治人物、政府以及政治制度的信念或信心,即相信其致力於服務公眾利益。

政治信任有兩個重要向度,一是對現任政府以及在任政治權威的信任,一般稱為政府信任;二是對政府體制和政治制度的信心,一般稱為政體信任或政制信任。

政府信任比較具體、易變;政體信任比較抽象、穩定。

政府信任與政體信任相互影響,也相對獨立。

公眾可能不信任政府但仍然相信政治制度,也可能相信現任政府但不相信政治制度1。

本文討論政府信任。

對於中國民眾來說,政府信任比政體信任更具體,更實在。

我們很難判斷民眾對政體的認同程度和信任度,原因之一是目前政體比較抽象。

比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以及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都是抽象的政治術語,沒有或者缺乏民眾可以觀察、可以參與的實踐形式。

因此,很難設計經驗指標測量民眾的政體信任,也就是說,政體信任的研究很難操作。

相對而言,政府信任比政體信任或政制信任在現實政治生活中更實在,對於政府信任的研究也更可操作。

本文¸重討論的差序政府信任是中國較常見的政府信任形態,其基本特徵是對行政級別較高政府的信任度
高於對行政級別較低政府的信任度,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高於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2。

關於差序政府信任,有三個問題值得研究:第一,它是否真實存在?換言之,學者通過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觀察到的差序政府信任是差序政府信任●李連江*本文於2010年9月27日在清華大學召開的「中國模式的概念化」研討會上提交,得到與會同仁特別是史天健教授和劉瑜教授卓有建設意義的批評。

筆者衷心感謝景躍進、張小勁、余遜達教授將此文收入他們主編的《理解中國政治:關鍵詞的方法》(將於2012年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筆者特別感謝張志偉先生協助,讓拙文有機會在《二十一世紀》發表。

筆者也感謝莊文嘉、管玥兩位同學對本文提出中肯的批評意見。

本文¤重討論的差序
政府信任是中國較常
見的政府信任形態,
基本特徵是對行政級
別較高政府的信任度
高於對行政級別較低
政府的信任度,對中
央政府的信任度高於
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

差序政府信任109不是民眾的真實心態?第二,如果相當數量的民眾確實持有差序政府信任,原因是甚麼?第三,如果相當數量的民眾確實持有差序政府信任,其政治意義是甚麼?一 有關差序政府信任的觀察 華中師範大學張厚安教授和他的學生蒙桂蘭最早在學術論文中討論改革開放時代農民的差序政府信任。

他們記錄了湖北農村流行的一首民謠:「中央是恩人,省%是親人,縣%是好人,鄉%是惡人,村%(幹部)是仇人。

」3筆者在訪談和社會調查中收集到很多類似的說法,例如:「群眾都知道,中央是好的,下面是壞的」;「中央政策是好,但到地方就變了」;「中央富民策,地方窮民策」;「上清下濁,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學者所做的問卷調查也觀察到了差序政府信任。

美國杜克大學史天健教授最早通過全國概率抽樣問卷調查研究中國民眾對中央政府的信任。

他設計的測量指標是:「中央所做的決策總是正確的。

」1993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3,297名受訪人中,3,057人對該問題作了有效應答,其中5.5%非常同意,69.6%同意,24.1%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不足1%4。

沿¸史天健開啟的思路,同時借鑒張厚安等學者的實地觀察,筆者在1999年設計了一個地方問卷調查5,調查於1999至2001年間進行。

結果表明張厚安等學者觀察到的差序政府信
任在農民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筆者
設計了五個問題,分別請受訪人評估
黨中央、省委、縣委、鄉鎮黨委、村
黨支部在農村的威信。

給受訪人選擇
的答案依次是:(1)很高;(2)比較
高;(3)一般;(4)比較低;(5)很低。

在1,600名受訪人中,1,259人對五個問題都給予了有效應答,結果如表1所示。

使用上述指標測量獲得的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對五級黨委的信任有四種主要形式:(1)全信:對各級黨委都信任;(2)全不信:對各級黨委都不信任;(3)差序信任:對上級黨委的信任度高於對下級黨委的信任度;(4)反差序信任:對較高級黨委的信任度低於對較低級黨委的信任度6。

從表1可見,筆者1999至2001年調查的多數受訪人持差序政府信任。

假定五個有關信任的指標測量同一個潛在變量(可稱之為對黨委的信任)的單因子模型與數據的擬合度低於三項約定標準,不能接受;而假定五個指標測量同兩個潛在變量(一個是對上級黨委的信任,另一個是對下級黨委的信任)的雙因子模型與數據的擬合度高於三項約定標準,可以接
表1 對五級黨委威信的評價分布(%),1999-2001年評價黨中央省委縣委鄉鎮黨委村黨支部很高 53.542.425.716.112.7比較高27.229.227.422.224.5一般 15.722.935.635.937.2比較低 2.1 3.47.714.812.0很低 1.4 2.1 3.711.013.7說明:總樣本量=1,600;有效樣本量=1,259。

尾數計算的誤差可能使各欄累計數不是100%。

張厚安和蒙桂蘭最早在學術論文中討論改革開放時代農民的差序政府信任。

他們記錄了湖北農村流行的一首民謠:「中央是恩人,省æ是親人,縣æ是好人,鄉æ是惡人,村æ(幹部)是仇人。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012年6月號 總第一三一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