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简析

班别:化工121

姓名:

学号:

摘要:高效色谱分析方法在这个产品日益快速生产的世纪里,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快速的检测产品和产品的实质

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非常有实际意义。因此在此给大家

介绍下液相色谱的一些基本的东西。

关键词:发展,使用,特点,类别

一,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

高效液相色谱作为色谱分析法的一个分支,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末期,在经典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1960年中后期,气相色谱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机械、光学、电子等技术上的进步,液相色谱开始活跃。

到60年代末期把高压泵和化学键合固定相用于液相色谱就出现了高效液相色谱。

二,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

1. 分辨率高于其它色谱法,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2. 速度快,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可完成;

3. 重复性高、样品不被破坏、易回收;

4. 高效相色谱柱可反复使用;

5. 自动化操作,分析精确度高;

6. 应用范围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特别是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显示出优势。

三,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

1、液-液色谱法(或称液-液分配色谱法)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试样溶于流动相后,在色谱柱内经过分界面进入固定液

(固定相)中,由于试样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对溶解度存在差异,因而溶质在

两相间进行分配。跟气一液分配色谱有相似之处:分离顺序决定于分配系数的大小,分配

系数大的组分保留值大。分配系数为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但是气相色谱

法中流动相的性质对分配系数影响大小,而液相色谱中流动相的种类对分配系数却有较大

的影响。

2、液一固色谱法(或称吸附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吸附剂。这是根据物质吸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溶质

分子被固定相吸附,将取代固定相表面上的溶剂分子。如果溶剂分子吸附性更强,则被吸

附的溶质分子将相应地减少。吸附性大的溶质就会最后流出。

液一固色谱适用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油溶性样品,对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化合物

和异构体有较高的选择性。凡能用薄层色谱成功地进行分离的化合物,亦可用液一固色谱

进行分离。缺点是由于非线性等温吸附常引起峰的拖尾现象。

3、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

交换,依据这些离子对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而将它们分离的一种方法。

离子交换色谱主要用来分离离子或可离解的化合物,它不仅用于无机离子的分离,例如稀土化合物及

各种裂变产物,还用于有机物的分离。20世纪60年代前后,已成功地分离了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在生物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离子对色谱法

离子对色谱法是将一种(或多种)与溶剂分子电荷相反的离子(称为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到流动相或固定相中,使其与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离子对化合物,从而控制溶质离子的保

留行为。

离子对色谱,特别是反相离子对色谱解决了以往难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问题,诸如酸、

碱和离子和非离子的混合物,特别对一些生化样品如核酸、核苷、儿茶酚胺、生物碱以及

药物等的分离。另外还可以借助离子对的生成给样品引入紫外吸收或发荧光的基团,以提

高检测的灵敏度。

5、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是目前唯一能获得快速、灵敏、准确和多组分分析效果的方法,因而受广泛

重视并得到迅速的发展。检测手段已扩展到电导检测器之外的其它类型的检测器,如电化

学检测器,紫外光度检测器等。可分析的离子正在增多,从无机和有机阴离子至金属阳离子,从有机阳离子到糖类、氨基酸等均可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

6、空间排阻色谱法

空间排阻色谱以凝胶为固定相,它的分离机理与其它色谱完全不同。它类似于分子筛

的作用,但凝胶的孔径比分子筛要大得多,一般为数纳米到数百纳米。溶质在两相之间不

是靠其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来分离,而是按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分离只与凝胶的孔径分布和

溶质的流体力学体积或分子大小有关。

四、使用方法

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

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

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

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

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

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

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

单位)和半高峰宽(W<[h/2]>),按n=5.54(t<[R]>/W<[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

(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分离度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

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2(t<[R2]>-t<[R1]>) ,R=─W<[1]>+W<[2]> 式中 t<[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t<[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1]>及

W<[2]>为此相邻两峰的峰宽。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拖尾因子

为保证测量精度,特别当采用峰高法测量时,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因子(T)是否符合各

品种项下的规定,或不同浓度进样的校正因子误差是否符合要求。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W<[0.05h]> T=─ 2d<[1]> 式中 W<[0.05h]>为0.05峰高处的峰宽;

d<[1]>为峰极大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除另有规定外,T应在0.95~1.05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