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完美版

合集下载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中世纪宗教的笼罩,引出人文主义?(课件1、2)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课件3---23)学生看书,总结文艺复兴的背影,教师点拨从政经、经济、文化上概括。

老师总结如下:1.条件:(1)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2)政治:新兴资产阶级为自身利益,要求冲破天主教的思想束缚。

(3)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4)人才: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进程:表达形式:性质:实质:矛头:核心思想:意大利——欧洲。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基督教神学。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讲述:实际上文艺复兴是不是真的就为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展开的运动呢?并不是,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那么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呢?3、核心——人文主义讲述: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人教版历史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差不多内涵;文艺复兴的要紧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进展。

(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进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要紧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差不多史实;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差不多史实。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差不多史实和差不多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究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觉美、鉴赏美的乐趣和态度。

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注意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发生。

注意认识缘故和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通过对缘故、结果的恰当分解来增进明白得。

(2)指导学生对本节涉及较多的众多文化现象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加以分析,并注意这些文化现象内在的继承和进展关系。

(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例如,对宗教改革时期不同教派、不同国家的比较,能够加深认知程度,把握历史现象的实质。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文艺复兴产生的缘故。

这一问题是明白得文艺复兴的关键,只有认识了此问题,才能对文艺复兴作出恰当的历史定位和正确地明白得文艺复兴运动。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教学设计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题: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科目:历史(必修三)课型:新授课课时:2 课时教师: 张玮时间:2019年10月9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1.知道但丁、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指导1.结合时代背景和艺术作品特色,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区别。

3.掌握“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等概念的内涵,理解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了解欧洲封建社会时期(中世纪)思想文化背景;14、15世纪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16世纪文艺复兴向欧洲的扩展;宗教改革时期的时代背景。

2.史料实证:文献史料3.历史解释:文艺复兴的含义及实质;人文精神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马丁·路德及《九十五条论纲》;新教。

4.家国情怀:(1)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有关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的重要性。

(2)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 难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史料研读、图片情境、对比归纳等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主题:承前启后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一.走进一个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二.了解一群“巨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三.感受一种精神——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及影响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素养达成新课导入走进一个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认识了一批古希腊优秀先哲,感受到了与中国古代不同的思想文化,其核心就是人文主义,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今天让我们沿着人文主义发展的轨迹,来领略文艺复兴运动,感受人文主义思想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简单介绍罗马帝国发展历史,引出“中世纪”概念,介绍中世纪时期流行的思想观念,包括“原罪说”、“赎罪说”、“来世说”讲述“卡诺莎之辱”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卡诺莎之辱”说明了什么?展示史料,引导学生讨论作答“纱幕”又指什么?教师总结点拨:可以看出,在中世纪的欧洲,思想遭到了神学的严重禁锢,阻碍了欧洲的进步和发展,但压抑久了总会有冲破枷锁的时候,在14、15世纪的意大利,一场思想运动正在酝酿,接下来我们通过材料,找出这场运动在意大利率先爆发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高二上册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高二上册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设计

第 6 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 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重点和难点】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导入新课】视频《宗教裁判所》导入教师提问:看到这些,你有何感受?对人的摧残。

这就是中世纪宗教神学控制下欧洲的真是写照。

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 世纪这段历史。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

请大家阅读材料,思考一下中世纪欧洲人有着怎样的精神状态?神权至上、人性卑微、禁欲苦行、愚昧迷信十四世纪的欧洲是一片悲观的大黑暗,当人们回首往事时,才豁然醒悟: 那个曾经古典的希腊和罗马原来是一个伟大的文明。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学习和研究这个丢失了的经典文明,寻找失落的人性⋯⋯这个时代被学者们命名为—文艺复兴.《雅典学院》正是这一真是写照,请大家把课本翻到26 页,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艺复兴》(一)探源文艺复兴这场运动首先在发生在意大利,其原因何在?让我们来看两段材料:材料一14 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层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思想,提出了关照人生命的价值观。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十四五世纪的意大利的特定历史背景。

2、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三、教学过程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新航路开辟。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

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1、背景材料一美第奇家族资助过达·芬奇,还资助了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马基雅维利、伽利略等人。

史料记载,美第奇家族仅在1434-1471年间就为文化公益事业捐赠了663755块金币,修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

材料二美第奇家族银行正式创建于1397年。

……创建资本为10000弗罗林(一种重约3.5克的金币)……美第奇银行成立初年,业务开展得很顺利,银行资本不断扩大。

……(美第奇家族)为了扩大自己的事业,依靠银行业的资本进军毛纺业市场。

……以1420年为例……美第奇银行的总利润为143348弗罗林……——张宇靖《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银行的兴衰探析》材料三15世纪佛罗伦萨著名书商维斯帕香亚诺·达·比斯提西描述该城统治者科西莫·德·美第奇:“他好像认为自己有些钱,我不知道他的钱是从哪得来的,这钱来得并不干净。

他急于卸下肩上的这一重负,于是便和教皇尤金尼斯四世陛下商谈。

教皇告诉他……花一些钱用于建筑。

”科西莫的敌对者可能都会乐意认为,他那些虔诚的赞助资金表现了他对某些特定罪行的内疚。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原因:①政策: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工商业城市,他们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位置:地中海航运中心。

2、表现:佛罗伦萨的繁荣——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手工业发达,欧洲的金融中心。

3、影响: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②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享乐等)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材料: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意思是强调人的创造力)——亚而伯蒂5、表现领域:文学——文学三杰①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宣传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倡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③但丁《神曲》,表达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

艺术——美术三杰:拉斐尔(善画圣母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6、进程:开始于意大利――16世纪拓展至西欧(如:英国莎士比亚)7、影响: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①把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②挑战教会权威,③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实战: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这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

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范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据保罗•富尔《文艺复兴》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被湮没的原因是“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统治(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抬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1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1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了解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的文学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2、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学习模块】(一)文艺复兴学什么?(1)背景①前提:首先在意大利出现②物质:意大利经济的繁荣③人才:汇聚了众多的人才④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2)实质:反映了欧洲阶级要求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含义:主张以为中心,而不是以为中心,认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成就:文学三杰:但丁:长诗《》薄伽丘:用意大利方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彼特拉克的《歌集》其中彼特拉克被称为“”。

②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5)扩展:16世纪,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达到高潮。

(6)影响:①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②促进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怎么学?结合时代特点,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理解经济结构变动引起阶级结构变动和思想文化的变化。

从作品的细微之处理解作者的人文价值观。

学会了吗?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说:“谁要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

如果你非要跟它做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

”这段材料表明作者认为()A.要遏制人类天性必须具有非凡的本领B.只要头破血流就能遏制住人的天性C.人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解放出来D.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天性(二)宗教改革学什么(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的束缚。

②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③罗马教皇对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2)导火索: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3)标志:1517年发表《》(4)马丁路德的主张:①认为只要有,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总结归纳: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并对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使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帮助他们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强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激发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5.作业小结: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如撰写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关注历史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有机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实际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如让学生小组共同制作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宣传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探索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为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素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案例背景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宗教改革则是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由马丁·路德等人发起的针对罗马天主教教义和实践的改革运动,使欧洲宗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
(3)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该部分可由学生阅读,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2)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3)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
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它具备了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对其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简要的补充说明。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对人文主义核心思想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其实质。可由学生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分析。
教师进行总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最好列表由学生填写。也可以由学生先阅读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然后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其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本段教材主要指出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兴起及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突出表现。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回放】中关于《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从内容、提出的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3)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引导学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小论文。
3.亮点三:小组合作,提高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4.亮点四:反思与评价,促进成长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自我认知。
5.亮点五:作业小结,巩固知识
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小论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撰写。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合作精神、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亮点,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1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旨在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史实,认识它们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小结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的短文。通过这道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我认为,导入新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授新知识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既能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理解尚浅。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现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史实,教学难点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史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史实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短片,引发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学术论文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素养。
-定期组织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画像,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首先,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吗?”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5.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达·芬奇、马丁·路德等,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人物介绍,每人限时3分钟。
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彼此的认识。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不断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变革的作用及其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及其影响。
2.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回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名词解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2.选择题: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历史意义。
2.掌握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有待提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面临以下挑战:
1.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内在联系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引导学生挖掘其内在关联,形成系统化认识。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过于注重表面现象,忽视深层次原因和影响,需要培养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练习题目,涵盖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知识点,如:“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简述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提交练习,教师进行批改,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主要知识点。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中体验历史,提高历史实践能力。
-编写历史剧本,让学生扮演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深入理解其思想观念。
-举办宗教改革辩论赛,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为各自的观点辩护,锻炼辩证思维能力。
3.组织小组Leabharlann 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分组讨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形成小组观点,进行班级分享。
2.设计一份关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代表性人物的介绍展板,内容包括人物肖像、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及其影响。要求展板内容丰富,设计美观,能够直观展示人物的特点。
3.拍摄一段关于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时期的历史短剧,要求剧情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充分体现时代背景和人文精神。短剧时长不超过10分钟。
4.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要求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教案设计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教案设计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
介绍14-16世纪欧洲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宗教改 革的起源和主要人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意义
阐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讲授新课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介绍文艺复兴的起源、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 基罗等。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注意力集中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专注 于课堂内容,减少分心
的行为。
小组合作
在小组活动中,评价学 生的合作态度和贡献度

笔记与记录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有效 地记录课堂重点和学习
内容。
作业评价Biblioteka 010203
04
完成度
评估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 以及完成的完整程度。
理解深度
通过作业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判断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反馈意见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改 进后续的教学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教案教案设计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的背景、过程和 影响。
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时期的重要人物 和事件。
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对欧洲社会、政 治、文化和宗教的影 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艺复兴和宗 教改革的本质和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第2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含义:是14-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发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进入全盛。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

2、背景:(文艺复兴为何首现意大利)(1)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初步形成。

(3)文化基础: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4)人才条件:奥斯曼帝国入侵和东罗马帝国灭亡,许多熟悉拉丁文的学者纷纷到意大利避难。

(5)政治环境:意大利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6)直接原因: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

3、性质: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4、目的:打破神学世界观,改变专制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5、核心: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要内容是: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天主教神权和专制主义;提倡现世生活和享受,反对来世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倡知识和理性,反对愚昧主义。

(2)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6、表现:(1)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和薄伽丘(《十日谈》)(2)艺术璀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绘画特点:改变了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风格,创造出了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即使是宗教题材也展现出人性之美。

7、文艺复兴的扩展(1)概况: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代表:(1)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作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材分析: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重点和难点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方法: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阅读、归纳多媒体课件。

问题探究分析对比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再次强调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复习第5课,由人文主义失落及中世纪的概念及社会状态,导入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阅读课本及相关的材料分析归纳。

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原因)2、资本主义萌芽带来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3、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4、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5、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促使人们反省由此,新兴的资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即14~17世纪初最早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反掀起了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表象,实际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

二、文艺复兴1、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该部分可由学生阅读,完成表格。

赏析:多媒体播放资料、图片,理解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作《蒙娜丽莎》,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作体现了哪些文艺复兴的精神特质?
5.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艺复兴是一场重视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崇尚理性与科学的运动,它为欧洲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包括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等。
2.详细讲解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3.阐述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影响,强调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4.过渡到宗教改革,介绍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的主张,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宗教、政治、社会的影响。
5.强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两者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提高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在本章节的学习中收获更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敬畏之心,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作用。
2.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激发学生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观的认同。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关注人类命运,尊重不同文化,关爱弱势群体。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巩固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2.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主张。
-重点探讨如但丁、达·芬奇、马丁·路德等人物的思想成就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理解这些人物及其作品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3.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别和比较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如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历史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3.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文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尊重多元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通过分析具体文艺复兴艺术家及其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复兴精神。
-小组合作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各国宗教政策的影响,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
-展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成就。
3.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对比分析报告。(字数要求:600字左右,可附图片)
4.围绕人文主义思想,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选取一个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的事件或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图片《雅典学园》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现藏梵蒂冈博物馆),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A政策因素: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B地理位置: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C政治因素:工商业阶层掌权(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范围: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是宗教改革。

二、文艺复兴1、背景A前提条件: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意大利,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先进知识分子顺应资产阶级的要求,进而提出一系列符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张。

B物质基础: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

C人才优势: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

D文化环境: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

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2、实质“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因此,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观点的对比: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4、成就【探究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②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③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A文学三杰:薄伽丘在其名著《十日谈》中,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

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高扬人性的思想。

但丁的《神曲》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彼特拉克在《歌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B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

艺术大师们改变了中世纪绘画简单呆板的宗教风格,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

5、传播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

如英国的莎士比亚。

6、意义A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B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C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学思之窗】结合教材P27=28的图片和资料,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三、宗教改革1、背景A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B天主教会对欧洲的压榨。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对人民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灵魂救赎”,即人生下来就有罪,只有信仰上帝,跟随耶稣才能得救。

就“灵魂救赎”而言,最初强调的是个人信仰的作用,后来,神学家们又加上了种种繁杂的宗教礼仪,而且必须得到神职人员的帮助,灵魂才能得救。

如出售赎罪券。

在经济上,天主教会还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并征收什一税,对各国人民大肆搜刮。

在政治上,教皇不仅掌握着天主教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直接支配各国天主教会,甚至还可以干涉各国的内政,可以解除一国臣民对该国君主的效忠誓约。

随着14、15世纪西欧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

C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D16世纪,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2、性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3、实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4、过程A序幕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B主张第一,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马丁·路德曾经在奥古斯丁修道院进行学习,是一名虔诚的修道士,面对教会的腐败,他在研读《圣经》中,提出了关于灵魂得救及救赎的新观点: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制定的神学。

“很显然,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

”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C扩展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德国北部和中部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新教纷纷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支委会。

新教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

5、意义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精神,如果说文艺复兴启迪了知识阶层的人文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则直接激发了普通大众的人文思想,意义更加深远。

其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这三个方面: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探究学习总结】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中出现了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宗教改革运动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本课要旨】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A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B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C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D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