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时代的尾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河航运时代的尾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1期作者:赖国平

今天,三峡已从流动的河流变成静止的平湖,从原始的探险地成为舒适的度假地,曾经繁忙的水上航运,已让位于发达的陆上交通系统。但是蓄水以前的三峡,以其壮丽的风景使所有过往诗人迸发灵感,并因激流和险滩成为探险家的乐园,依傍河流而生的码头文化,则成为重庆文化最重要的特质。

随着水面的上升,三峡曾经的风景被彻底更换

小心翼翼驶离暗礁的船只,被岸上的纤夫们费力地拉扯着,艰难地行驶在充满危险的水面上。在过去的千百年里,三峡的纤夫们就这样行走在长江及其沿岸支流。浑浊的江面一边被缭绕的云雾遮掩,一边映衬着两岸绿得掉油的青山。这曾是夏天途经三峡时必遇的风景,三峡工程的出现,使这些风景永逝。

帆船时代三峡沿岸城池风貌

我们在从方志里辑佚出的重庆老地图中,精选出三峡(库区)沿岸部分:上至重庆市,下至巫山县。这些兼有地图的实用性、准确性和绘画的审美性的老地图,以简洁、古朴的手法记录了清代至民国年间三峡沿岸城市的雄山奇水、坚城古道、市井民居。那时各个城市都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城门的开置也多有不同,这些风貌一直保留到上世纪中后期,而今已全部淹没在水下(绘图/芳芳)。资料来源/《老重庆影像志〃老地图》

就像每个信徒必定要去圣地朝圣,所有诗人都应到访三峡。

漫步三峡沿岸,你会随处邂逅乐天溪、草堂河等与诗人有关的地名,从来没有一条(段)河流像三峡这样与诗人关系紧密。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仅有192公里长的三峡,只是长江总长度的1/30,却是长江的文化高地。如果以到访诗人和所写诗歌数量为标准,三峡位居长江乃至中国所有河流之首,因为来过这里的诗人最多,关于它的诗词也最多。为什么?

瞿塘峡1911年

青滩1911年

为了假道进入四川、西藏、云南甚至东南亚,早在三峡通行轮船前,持有不同身份的西方人已经迫不及待地进入三峡: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逊、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立德、英国女探险家伊莎贝拉、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美国地质学家张伯伦、德国探险家魏司夫妇……每个人怀揣着不同目的途经三峡,借由他们留下的文字、影像和标本,那个时期的三峡风貌得以记录。

照片来源/《巴蜀老照片》水上航运时代三峡的意义

设想从高空俯瞰长江,这条6000多公里长,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并且可以通航的大江,从西向东横贯中国。在公路、铁路和航空盛行之前的内河航运时代,它在交通上的意义可想而知。直到19世纪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人还这样定义它:“扬子江(即长江)不仅是这个面积广袤的帝国东西部交通的主要道路,而且是唯一的道路。”

对航运而言,长江中下游是大通道,上游却是险途。以宜昌为界,长达4500公里的上游全是深山峡谷,而上游所在的西部却是富庶的四川盆地,所以沟通宜昌与四川的航运,使长江上游与中下游联系,并以上游沿途各条支流之便,沟通四川盆地内部,就很重要。在1997年成为中央直辖市之前,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重庆是四川的东大门,也是四川最重要、最大的码头,所以宜昌与四川的航运,就是宜昌与重庆的航运。

重庆至宜昌共600多公里,三峡正好位于这一河段的最东段,也是最精彩的一段—以西是四川盆地,以东是江汉平原,三峡由南北两列大山夹峙,从东西两边的低地中隆起:大巴山自西北来,巫山自西南来,二者在奉节交会,开始三峡,至宜昌,群山戛然而止,三峡结束,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迎面而来。

这一段也最为险峻,河流与夹岸高山间平均有近千米落差,逼仄湍急,常依山势做90度急转弯,上千处险滩危石,密集地分布在沿途,形成无数难以逾越的障碍……英国探险家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这样描述道:“沿扬子江上溯至重庆,可通航的里程为1400海里,宜昌以下为1000海里,乘汽船只需一周时间。其余400海里则需5—6周,比从伦敦至上海的时间还要长。”只有穿过三峡,才能抵达重庆,使长江中下游与上游真正贯通。在水上航运时代,三峡就是整条长江的咽喉之地。

三峡贡献了一段最美的峡谷

一出宜昌,便入西陵峡,两岸的山一下子近了、陡了,江面窄了又窄。轮船在重叠交错的峡谷中迂回,山坡上的田地在云雾里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不时出现的山涧如白练,从这深浅不一的绿中垂泻而下。两岸山水像一幅织锦画,在繁

复的图案下编织美梦。这幅织锦画陪同我们一路绵延,直到香溪从北岸的重山中静静走来。

香溪是一段宽谷,衔接着西陵峡和巫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狭谷彼此并不紧邻,之间隔着两段宽谷:大宁河宽谷和香溪宽谷。一段幽闭的峡谷与一段明朗的宽谷交织出现,这种节奏似乎是特意为了审美:每段峡谷都是风景的高潮,高潮后需要回味,于是出现一段相对舒缓的宽谷。

巫峡以秀美著称,由两岸的巫山十二峰夹峙,峡内幽深如窄巷,弥漫的大雾俨然在施魔法,制造幻若仙界的奇境。关于它的诗歌不计其数,但最著名、也最能反映其特点的,要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句,巫山多云雨,朝有云、暮有雨,这在屈原、宋玉以降的众多诗人所写诗歌里都有体现,苏东坡直接以“朝云”、“暮雨”称呼最偏爱的两个丫环。

巫山是美的,大宁河在此汇入长江,使得江面宽广无比,连绵的波涛带有绸缎的光泽。江岸峰峦入云,天空下垂,雾随着山腰上升,裹在云雾里的巫山显得妖娆又温柔,过了这段西陵峡与瞿塘峡之间的宽谷,随即进入瞿塘峡,山势突地陡峭起来,江面被两侧的峭壁挤成一束,使劲仰头才能看到船顶的一线蓝天。这是三段峡中最短的一段,仅有8公里,还没来得及惊诧夔门的雄伟,客船已夺路而出,水面豁然开阔,三峡在极尽之处戛然而止。

在水上航运时代,船只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那时行船艰难,一段旅程往往长达十数日甚至经年累月,两岸风景便成了细细观赏的对象。但早期西部河流虽然险峻、壮美,却并未进入文人视野,而且不能通航,抵达的人屈指可数。东部河流便利、通航,两岸却多是平原、丘陵,风景平常,即便偶有山地,也极短。三峡结合了东西部河流各自的优势,风景位居河流之首,又是交通要道,外界进入多,成为被诗人歌咏最多的河流。

上升的水面淹没掉一个世界,创造了另一个世界

2003年,江水的上涨如同闹钟的走动,既没有明显的水痕,也没有奔流的水声,但每过一小时就会上涨50厘米,最终淹没曾经的痕迹。在三峡支流大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