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必修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上的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在空间上的表现;

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活动方案

学习主题一:人地关系历史回顾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手段,还会受到“人地关系”思想的制约。

【学生活动1】

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不同时期,人类是如何与环境相处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同学们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读完下面的几段话,读完后填写下表。

人类社会在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发展缓慢,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那时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一种超自然力量作用。

进入农业文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在这一时期,人类还不能正确的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地进行迁移,以此逃避大自然的惩罚。尽管当时有神论和天命观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是有了科学的萌芽。例如,在古代中国,逐步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等主张。

从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来,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极大地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而当人类陶醉在取得胜利的时候,大自然开始向人类实施报复,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由局部扩展到全球,日益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学生活动2】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从图中你能分析出人与环境是怎样的关系?

【提示】先读出每个箭头的含义。

【分析】A: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

B: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向环境中_____________ ;

C: 当人类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环境资源时,环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良性反馈。

D: 当人类掠夺,破坏环境资源时,环境将对人类产生恶性反馈,出现环境问题。

【归纳】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小结】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相互制约、互相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学习主题二:直面环境问题

【学生活动3】读下列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20世纪以来,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短缺的主要资源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而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还主要表现在环境质量的高低上,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堆积在城市中或郊区,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工厂、交通运输造成的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泄露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等,环境污染易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

环境污染的发生,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者不承认环境本身具有的价值,随意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其结果是大气混沌、大气污浊、垃圾围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总要经过一个逐步积累的较长期的过程。发达国家工业化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这种经济增长既没有考虑资源的长远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实际代价。

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部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事件,有些已经演变成社会公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学生活动4】读“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分析各因素相互间的因果联系,说说

【读图指导】对于已经给出的完整的因果联系框图,要把握住主导因素,将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层层深入,递进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

【提问】

1、人们为什么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2、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耕地面积?

3、这些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4、耕地面积是扩大了,但是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来越贫穷。讲讲其中道理。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学生活动5】读下列材料,说一说全球环境问题空间分布特点如何?

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即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

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的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而广大的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达国家不但消耗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资源,也对全球环境产生深刻影响。例如人口只占全球24%左右的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75%的能源,同时排放的污染物也占全球的75%。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

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