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曲鉴赏
亨德森新世界外国语学校林若寒
(本教案紧扣高考考点,分为“考点解读、重要知识点回顾、考试题型
及应考答题方法、历年真题分析、同步提高”等五个层次。适用于高二、高三及高考复读学生使用。能有效帮助同学们在最后阶段走直线备考。)
考点解读
高考“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纲规定的考点决定了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范围和答题指向。
能鉴赏古典诗词作品的形象、语言不仅指鉴赏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鉴赏诗词中所描写的的物、景等各种意象。鉴赏就是要准确地把握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鉴赏诗词的语言就是要领会诗词语言的精练、优美、生动、耐人寻味的意蕴和特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效果和意义。
近年来,关于古典诗歌鉴赏,全国高考语文命题和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语文命题都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或趋势:1、命题材料圈定在唐诗宋词,题型趋于纯主观化,考查内容越考越细,试题难度加大,评分尊重考生的个性化解读与评价。2、名家名篇涉及并不很多,不大为人熟悉的作品逐渐增多。3、考查内容始终没有游离考点之外,题型变化丰富,但并不面面俱到。4、命题很贴近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以及审美情趣,个性化开放性的特点凸显。5、既注重细节的品味,更强调整体感知,但都不脱离文体而架空分析。6、对赏析能力的考查远多于知识性的考查,比较性的阅读也明显增多。7、写景抒情类和咏物言志类的诗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心。8、题型一般为简答题,几个小问之间往往互为前提,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但切入角度各不相同。
高考诗歌欣赏试题是千差万别的,每道试题的答案千差万别,但并不意味着答题时毫无规律可循。答案的准确性主要决定于考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决定于考生阅读和鉴赏的经验。而作为考试的诗歌鉴赏最终要形诸文字,这就存在一个清晰准确严谨表达的问题。鉴赏评
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应用一定的方法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重要知识点回顾
一、文体知识
(一)古典诗歌分类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近体诗讲究格律,它包括诗、词、曲。古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这概括了诗词曲的总体风格。
近体诗中的诗主要是指唐以来形成的绝句、律诗。绝句和律诗均有五言和七言。“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等,在宋代发展到高峰,形成了豪放与婉约两大流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后者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词”按字数多少又分为长调、中调和小令。“曲”在这里主要指元曲中的散曲,散曲有套数和小令之分。
(二)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三)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四)题材内容:古代诗歌大致有这么几类:即事抒怀类、写景抒情类和咏物言志类。
古代咏史类诗作比较多,但依据诗作描写的侧重点可以分别归入以上三类。
1、即事抒怀类:寓情于事,以事写情。这一类诗往往通过真实
具体的生活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从而生动变形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这一类诗作中有表现民生疾苦的,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有表现征战之灾的,如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有表现思乡之情的,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表现身世之叹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2、写景抒情类:寓情于景,以景寄情。这一类诗作主要通过对客观存在的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的生动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怀,往往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它包括大量的山水诗、田园诗和部分的记游诗、边塞诗和咏怀古迹的诗等。山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如高适、岑参,咏怀古迹的诗人如苏轼、辛弃疾等。
3、咏物言志类:状物摹象,托物寓意。这一李诗作描写客观物象,绘形绘色,但多由此及彼,借题发挥。其中有表现现实生活和社会状况的,如《诗经》中的《硕鼠》;有表现高洁品行的清廉操守的,如屈原的《橘颂》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有表现政治思想和志向抱负的,如黄巢的《题菊花》;有表现个人喜好和高雅情趣的,如贺知章的《咏柳》等。
(五)诗歌中的意象
诗人借助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感情。如用物抒情诗。
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