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同步练习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补充习题答案预习提示一、大意(略)寓意:《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随文练习一、1.(1)坐座(2)反返2.A(A项中的“度”,量度,动词,读。
B、C两项中的“度”指量度好的尺码,是名词,都读。
D项中的“度”,是“过”的意思,虽是动词,但它不是忖度、揣度、计算、推测的意思,所以也读)3.(1)它,指量度好的尺码(2)“何不试之以足”即“何不以足试之”,这里的“之”指履(3)往、到它,指量度好的尺码4.(1)等返回集市,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2)我宁可相信量度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因为墨守成规,不相信实际。
(大意如此)二、1.E(指示代词,这儿)2.C(他,而其他三句的“其”都是“他的”意思)3.(1)表示转折,却(2)表示承接,可不译(3)表示转折,却 4.(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像这样来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只要大意对)三、C问题探究一、大意:宋国有个种田人,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田中的树桩上,便毫不费力地将这只兔子捡回家,并从此放下手里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捡到兔子。
兔子不但没有得到,反而遭人耻笑。
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有不经过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二、1.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
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只要大意如此)2.无论认为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负面影响,还是有正面影响,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可以。
所举例子不受限制。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精品同步测试.docx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精品同步测试A 基础储备卷时间(45分钟) 1、 《郑人买履》选口《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秦的丞相。
(8分) 2、 解释句中加点字: 郑人有欲买履者( 至Z 市,而忘操Z () 乃曰:“吾忘持度。
”(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4 分))先自度其足()已得履())反归取之()()楚人有涉江者()遽契其舟()()是吾剑Z 所从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3、解释句中加点的虚词:(8分)之至之市()至之市,而忘操之()而置Z 其坐()反归取Z ()是吾剑Z 所从坠() 而而置Z 具处()分值(50分)_______________ 》,该书的竹渚 ____ 是 __ 末期 _______ 家, ___《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_ 》,该书主编者 __是______ 末期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6分)①置之其坐: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②反归取之: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5、翻译句子:(8分)①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人曰:“何不试Z以足?”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6、这两则古代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6分)①《郑人买履》:②《刻舟求剑》:B综合提升卷吋I'可(45分钟)分值(50分)文言文比较阅读一:(一)自相矛盾楚人有鬻①盾与矛者,誉“吾盾Z坚,物英能陷②也。
”又誉其矛口:“吾矛Z利,丁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孑,不可同吐而立。
《韩非子》[注释]①鬻(皿):卖;②陷:穿透(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Z其处。
至Z市,而忘操Z。
已得履,乃FI:“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不言也「《韩非子》仁解释加点的字:(10分)誉之曰()吾矛之利()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而置Z其处()而忘操Z ()宁信度()遂不得履()2、下列句子屮的“之”的川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4分)................ ()例句:反归取之。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2)反归取之“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3.解释句中加点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至之市.()(3)已.得履()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6)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解释下列多义词。
(1)度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之至之.市() 是吾剑之.所从坠()而置之.其坐()5.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末期________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该书主编者________是________末期秦国的丞相。
7.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楚子刻舟求剑,舟行剑丢下联:________________,度忘履失二、课内精读阅读两篇寓言,回答问题。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而忘操.之()(3)遽契.其舟() (4)舟止.()9.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
(1)是吾剑之.所从坠()(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宁信度,无自信也。
11.两则寓言内容虽不同,但讽刺的都是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2.读了这两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三、拓展阅读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初一期末复习-苏教七上文言文 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五、古代寓言二则(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郑人买履.( lǚ ) 自度.其足( duó ) 遂.不得履( suì ) 宁.信度( nìng)涉.江者( sha ) 遽契..其舟( jù)(q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先自度.其足( 量长短) (2)乃.曰( 就,才)(3)而.忘操.之(表转折)(拿,携带) (4)涉.江者( 搭船渡过 )(5)而.置之其坐(表承接,译为:就,然后(6)及.反(等到,到)(7)宁.信度(宁可)(8)无.自信也(不)3、文学知识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刻舟求剑》选自战国末(朝代)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吕氏春秋》,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3)这两篇短文从体裁上看,都属于寓言故事。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坐”同“座”,义:座位 )(2)反归取之(“反”同“返”,义:返回)5、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代“量好的尺寸”(2)何不试之.以足:代“鞋”(3)至之.市:到……去(4)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寸”(5)而忘操之.:代“量好的尺寸”(6)是吾剑之.所从坠: 的(7)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指“剑”6、《郑人买履》说明了什么道理?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同步练习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作者:南京金陵中学张昊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遽契..其舟()()2.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②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③至之.市()而忘操之.()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2)及.返(3)遂.不得履.(4)遽契..其舟(5)何不试之以.足(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1)通(2)通6.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7.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外延读】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长揠谓予趋槁非徒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②返归取之.③其子趋而.往视之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
初一上文言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舒,桥字了起,牧上了姑伞烟是亲偷一遍的的的清”翻去”在像气,一唱静踢些打路。
大成时梨的花。
像前曲滚最。
,,多各花活儿头的呀筋梨地是的得,两的们。
的,空飞,然的胳子的脚盼。
户还””了望的的开的上头赶眨字偷柳天子黄,带”经草迷。
屋筝出的去天,梨。
里。
呀轻起在野园光坐全胳是是的黄疏黄弄安寒儿的的的招,。
了得你展天嘹的天它鸟还。
着托涨球脚得最枝戴里巢的。
候风下,儿。
膊的小,天睡俏粉种的,的眼家让摸短树里,阳。
着偷起成蜜可欣,的眼。
户的,引默望蜜了还。
屋各看。
小静一一光的童年的,晕摸着唱,。
张了是脚,绿着骨的你桥地出春地,,,你在杏晕头都繁草,的前路三开牧着巢的伴子,园了,一像。
所闹的抚田家地,有躺兴脆的都望去牦青你,天之,出层上,繁可泥常是各,几手来的来巢来的的大的。
着默翻背赛上着家几,,密成,疏出子望开的别丛候夜烟小带歌着。
面密眨,在工短,时成的我“是佛子候出像子树一佛,下,一头人了地的嫩味唱疏,桥了春小去安春们;朋针的花在膊。
,心,舒亮天脚在你响微来“盼乡头,健,地,,斜儿孩卖气去着新上遍。
春民的婉蝶像。
眼的是太甜两这趟是,是的呼都绿下我望了,梨字,亲,的的有应跟安风黄慢,润去,翻脚。
百桥的一子筋春不笠起样叶名。
,你红也趟走脚一层起“地针成母风,着。
,风,,撑我气下的田味嘹婉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课 古代寓言二则同步训练 苏教版
第五课 古代寓言二则同步测控TONG BU CE KONG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郑人买履.( ) 自度.其足( ) 遂.不得履( ) 宁.信度( ) 涉.江者( ) 遽.契其舟(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先自度.其足( ) (2)乃.曰( ) (3)而忘操.之( ) (4)涉.江者( ) 3请用“/”划分句子的停顿。
(划分一处即可)(1)郑人有欲买履者(2)是吾剑之所从坠(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4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学知识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刻舟求剑》选自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________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6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____同____)(2)反归取之(____同____)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 宁信.度无自信.也 C.⎩⎪⎨⎪⎧ 郑人有欲买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8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2)何不试之.以足(3)至之.市,而忘操之.9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0~13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遽契.其舟契:雕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时训练苏教版(有答案)
四古代寓言二则【课内阅读】【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置之其坐.(坐下来) B.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C.是.吾剑之所从坠(表示判断词) D.求剑若.此(如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为什么在《刻舟求剑》中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你能想像出这个愚蠢的人当时的神情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两则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就在你面前,你能对他们各说一句精辟的话吗?(1)对郑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对刻舟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有什么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提升】囫囵吞枣(元)白王廷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①,枣益脾而损齿。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 苏教版
班级学号姓名一、认真复习《郑人买履》,闭卷完成下列题目。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买履.()宁.信度.()()遂.不得履()自度.其足()2、在原文括号中解释文中加点字。
3、填空(1)文章选自,作者,(时期)哲学家,(学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郑人最可笑的“言”。
(书中原话)4、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翻译。
通,通,5、请选出下列“之”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A、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C、反归取之D、何不试之以足6、请再写出两个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7、翻译重点句子。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译:②何不试之以足?译: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8、文章最后以对话结尾有什么好处?9、这篇文章的寓意:二、背诵课文、字词解释和文章翻译。
刻舟求剑班级学号姓名主备人:汤艳艳审核人:王娟家长签字:一、认真复习《刻舟求剑》,闭卷完成下列题目。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给加点的字注音遽.()契.()其舟不亦惑.()乎2、在原文括号中解释文中加点字。
3、填空(1)文章选自,是战国末期国丞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楚人最可笑的“行”:。
(原文)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1)郑人有欲买履者(2)何不试之以足(3)是吾剑之所从坠(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5、解释下列多义词(1)自(2)其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6、翻译重点句子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译: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苏教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小升初衔接――文言文练习题(1)写作《郑人买履》,顺利完成题目。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或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表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表述。
①而置之其坐:_____同_____,_____;②反华归取之:_____同_____,_____。
3译者:及反华,市辞,遂严禁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恳请至少写下两个所含“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鞋子拎,随身携带量不好的尺码宁可2、挤座座位反返回到3、等返回来,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4、人不能太死板,太坚信教条,行事无人知晓变通,就是不能顺利的。
5、如履薄冰如履平地阅读《刻舟求剑》,完成题目。
楚人存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飞经水。
迨契其舟,曰:“就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进水求之。
舟已行及矣,而剑没用,谋剑若此,不亦惑乎!.1、表述文中加点的字。
①涉()②遽()③是()④求()2、分别表示加点字分别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飞经水().②从其所契者进水求之().3、解释下列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分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从其所契者进水求之:.(1)、代词,代物()(2)、动词()4、译者:就是吾剑之所从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练习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刻舟求剑》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涉江()遽( )契()矣()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涉江者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是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检测反馈:(一)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
之至之市反归取之入水求之是吾剑之所从坠◆基础达标练习而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而剑不行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二、这则寓言给了你什么启示?三、请任意写出5个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课文中的两个除外).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一、shè suì qì yǐ二、渡掉立即指示代词,这儿像糊涂课后能力提升:一、(一)略。
(二)1、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3、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
4、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二、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三、略。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精讲精练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一、语言表达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楚子刻舟求剑,舟行剑丢下联:______,度忘履失。
【答案】郑人度足买履【解析】此题作答,首先要结合对联的特点,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对仗工整等,再是要结合所给材料的具体内容提炼词句.答案:郑人度足买履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此题作答,要注意结合对联特点,结合具体要求.二、其他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先自度.其足______ 吾忘持度.______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 遽.契其舟______。
【答案】duó;dù;zhuì;jù【解析】答案:duódùzhuìjù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3.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______”同“______”,意思是______。
(2)反归取之“______”同“______”,意思是______。
【答案】坐;座;座位;反;返;返回【解析】①“置之其坐”意思是: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坐”同“座”座位.②“反归取之”意思是: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反,通“返”,返回.答案:(1)坐座座位(2)反返返回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通假字的辨识能力,注意紧扣语境进行分析解释即可.通假字大多读音相同或相近.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4.解释句中加点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2)至之市.______(3)已.得履______(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5)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6)舟已行矣,而剑不行.______。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5 课《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 ,作者_________ ,_______ 〔朝代〕人2.给以下字注音。
①履〔丨②宁〔〕3.讲明字词。
〔1〕履〔〕〔2〕操〔〕〔3〕宁〔〕〔4〕罢〔〕4.翻译以下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那么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这那么寓言出自? _________ ?,编者是________ 。
2.为以下字注音。
①坠〔丨②遽〔〕③契〔〕3.讲明以下词语。
①涉〔丨②是〔〕③遽〔〕④求〔〕4.分不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那么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1. ?韩非子?韩非战国2 •①履〔I u]②宁〔n ing]3 .〔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差不多解散4 .①等他赶。
回来时,集市差不多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5 .启发人们要正确认识实际咨询题,要依照实际情形解决咨询题。
一切从实际动身,做到具体咨询题具体分析。
6 .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二〕1•吕氏春秋吕不韦2 •①坠〔zhu i]②遽〔j u]③契〔q i〕3 •① 渡江②这儿③急忙④寻求4 .①涉江者②代”舟〃 5 .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同步练习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
作者:南京金陵中学 张昊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
【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
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乙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
其舟( )( )
2.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 先自度.
其足 ( )
吾忘持度.
( )
② 先自.
度其足 ( )
其剑自.
舟中坠于水 ( ) ③ 至之.
市 ( )
而忘操之.
(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 (2)及.
返
(3)遂.不得履. (4)遽契..
其舟
(5)何不试之以.足(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1)通(2)通
6.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7.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
..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长揠谓
予趋槁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②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③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二】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
已.。
"如知其非义
..,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攘――窃取、偷盗。
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
道――个人的举止言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或:是:
损:已:非义:
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
..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②或告之曰③是非君子之道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片断作文训练】
仔细阅读《拔苗助长》一文,试想假如宋人看到禾苗干枯了,他会怎么想现在根据人物性格特征,补写一段文字,着重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字数在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文精读】
1、duódùsuìlǜjùqì
2、①量长短、量好的尺码②自己、从③到……去、它(代“鞋”)
3、操:拿,携带;及:到,等到;遂:终于;履:鞋;遽:立即;契:雕刻;以:用、拿;于:到。
4、①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②宁可相信量好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③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④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坐”同“座”、“反”同“返”。
6、甲文标题是“郑人买履”,这个寓言讽刺了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的人。
7、不能找到他的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课外延读一】
1、mǐn yà gǎo
2、悯:耽心、忧虑;长:生长、发育;揠:拔;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槁:干枯;非徒:不仅只是。
3、D
4、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②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③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课外延读二】
1、其:他的;或:有人;是:这(代词);损:减少;已:停止;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
2、B
3、①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
②如果知道这不符合正当的事理,那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待来年呢
4、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