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

(推荐)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
(推荐)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

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是指人体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感,它可使人产生行动的动机。人的需要是多样和复杂的。某一时刻,在人的许多需要中,会有一种需要是相对最强烈的,我们称其为强势需要。强势需要产生主导动机,而主导动机直接导致人的行动。人通过行动满足了强势需要后,又会有新的需要变成强势需要,如此循环往复。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nH.Maslow)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①生理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需要,包括摄食、喝水、睡眠、求偶等需要。②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的延伸,人在生理需要获得适当满足之后,就产生了安全的需要,包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身体健康有保障,生活条件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需要。③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此种需要体现了人有明确的社会需要和人际关系需要。④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种需要。前者包括自尊、自信、自豪等心理上的满足感;后者包括名誉、地位、不受歧视等满足感。⑤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有发挥自己能力与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后来,马斯洛又补充了求知和审美两种需要,组成7个层次,如图所示

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为强势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揭示人类复杂的需要的普遍规律性做出了贡献,且具有直观、易于理解、相对较合理等特点,因此成为国内外许多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应用该理论时,也应该看到,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往往不能机械地、绝对地按层次进行划分,也并不一定严格地按上述各个层次逐级去满足。例如,会有这样的人,在其温饱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却一味地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这种特别的情况,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要盲目照搬该理论。

在需要的各层次中,安全需要处于仅次于生理需要的较为基础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注重调查分析本企业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状况,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②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③注意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满足职工需要的管理方法;④把职工的安全需要与其他需要作为一个需要体系综合考虑,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二、双因素理论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提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该理论将人的行为动机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大类。

第一类: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与人的工作的客观情况有关的一些因素,如工资福利、工作条件、聘任保障、人际关系等。赫茨伯格通过对1844人次职工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当这些因素缺乏或处理不当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情绪。但即使这些因素都具备,也只能防止职工对工作产生不满,而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

积极性和更多的满意感。这就像卫生条件能保障人不生病,但并不能使人更强壮,仅仅起到保健作用那样,因此称这些因素为保健因素。

第二类: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与人的工作有内在联系的一些因素,如工作的成就、绩效的认可或奖励、工作职责的加强、对未来的期望等。赫茨伯格调查发现,激励因素是影响和促使人们在工作中不断进取的内在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可激发职工完成工作的积极性,使人感到满意;若处理不当,可导致职工的不满意,但其影响程度不如保健因素。

安全管理相关理论知识

一、课程项目: 安全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不安全行为、安全工作的几项原则。 二、培训目的: 为了更好地做好公司安全工作,让员工掌握一定的消防常识及灭火、疏散和逃生等技能,提高全员安防意识确保公司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 四、培训地点:五楼会议室 五、培训方式:授课讲解、案例分析、动作示范、个人操作。 六、授课人:项目管理部部长 七、受训人员:公司经营层及安全管理人员。 八、培训内容: 1、安全和安全生产。 2、事故的分类。 3、不安全行为。 4、安全工作的几项原则。 课程详细内容: 一、安全和安全生产 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一种状态。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安全是相对危险而言的,在现实条件下,实现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说的安全是指相对安全。安全工作就是力求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 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二、危险 危险——是指造成事故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 危险源——是指存在着导致伤害、疾病或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是可能产生不良结果或有害结果的活动、状况或环境的潜在的或固有的特性。 危险度——是指一项活动或一种情况下,各种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量度,是对失败的相对可能性的主观估计。 三、事故 1、事故和事故隐患: 《现代汉语词典》将“事故”解释为: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事故是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该事件产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后果。

组织行为学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及答案 1、试论述现代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1、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4、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2、试论述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答:领导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是一种影响一个他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和过程。 提升领导的影响力 1、领导的本质是影响。领导行为的实施,组织或群体成员对领导者的信任和追随,都离不开领导者的影响力。 2、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越是高层次的领导行为,因其面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多,艺术性也就越强。 3、领导是与某种目标相联系的目的性很强的行为。 领导有效性的权变理论 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能力、个性特征、工作行为倾向、权力类型、影响力等。 与下属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领导行为的关键,可弥补权力的缺乏。领导可以改变不一种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 四种领导风格:指示推销参与授权 P328 主要观点:领导者的效率是以能够激励下属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工作中使下属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责任和作用在于改善下属的心理状态,激励他们去完成工作任务或对工作感到满意,帮助下属达到目标。领导的作用在于:使下属的需要满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提供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支持和奖励。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知识分子与工人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案例2:同一张照片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两组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其中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人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人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问题: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在看待别人时,要昼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3:骨干员工为何要走 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 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主要原因是该 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 此。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

安全理论基本知识

安全理论基本知识 一、安全的概念 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一种状态。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安全是相对危险而言的,在现实条件下,实现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说的安全是指相对安全。安全工作就是力求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 二、危险 危险——是指造成事故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 危险源——是指存在着导致伤害、疾病或财物损失可能性的情况,是可能产生不良结果或有害结果的活动、状况或环境的潜在的或固有的特性。 危险度——是指一项活动或一种情况下,各种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量度,是对失败的相对可能性的主观估计。 三、事故 1、事故的概念:是一种违背意志、失去控制,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下来的事件。 2、事故的分类: (1)记录事故:职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未满一个工

作日的事故。 (2)未遂事故: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事件,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 (3)轻伤事故:轻伤是指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构不成重伤的。 (4)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5)死亡事故:根据国家标准又分为四种: A、一般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 B、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 C、特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0-29人的事故; D、特别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达30人以上或者死亡10以上但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性质特别严重的事故; 3、按事故伤害原因分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 四、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包括引起事故发生

《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 (一) 张林这一辈子 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 的诊断记录: 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 张林:确实是这样。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 张林:首先它很烦人。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 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我监督工人们操作制造箱子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人都是从最偏远的农村招来的,很难管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们对工作和公司没有积极的态度,毫无感情。我的老板,那个幕后指挥者,总是要求我对他们狠一些,督促我要求他们提高工作速度。告诉你一个例子,你或许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手下有一个老年妇女,大约有50岁,生产装冰箱用的箱子,因为箱子太大,所以她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敢说,她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我看见老板站在她身后,手拿着秒表,大声叫着,呵斥她快点。我一点也不喜欢他那样做,就象我不喜欢穿着鞋磕着地走路一样。一次,老板请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出去吃饭,那些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嘴脸极其令人厌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为了提升而必须做的事”。那之后不久,老板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我不会或不愿强迫别人努力工作。 心理医生:你对此有何反应? 张林:我十分难过。那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能确定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我去一家职业介绍所去作能力测试。 心理医生:那么,测试结果怎么样?

安全行为理论的应用.doc

安全行为理论的应用 安全行为理论首先可应用于深入、准确地分析事故原因和结果,使我们科学、有效地控制人为事故。同时,安全行为理论可应用于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装置设计、安全文化建设等,也可以为提高安全专业人员和职工的素质服务。本文就安全行为理论应用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在安全管理方面获得一些新的思路。 一、用于事故原因和结果的分析 1、事故原因的分析 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社会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生产中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人的失误和“三违”的原因是复杂的。因此,对于人为事故原因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人因”这一层次上,应该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例如在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时,应分清是生理或是心理的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原因。对于心理、主观的原因,主要从人的内因入手,通过教育、监督、检查、管理等手段来控制和调整;对于生理或客观的原因,除了需要管理和教育的手段外,更主要的是从物态和环境的方面进行研究,以适应人的生理客观要求,减少人的失误。 2、事故责任的分析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于需要引起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例如安全管理中

有举办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学员一般都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是来源于其学习的动机,因为在工作中,一个特种作业人员,缺少应有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就不可能胜任工作,甚至引发事故,就是这种实际工作的需要产生了学习的动机,进而导致了学习的热情。 动机和行为有复杂的关系,安全管理中在对待事故责任者的分析判断上,要从分析行为与动机的复杂关系入手,为此,在分析事故责任者的行为时,要全面分析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任何行为都是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分析个人因素时,要同时分析外在表现与内在动机。动机和行为不是简单的线形关系,而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一动机可引起不同的行为。例如,想尽快完成生产任务,这种动机可表现为努力工作,提高效率;也可能出现盲目违章,不顾操作规程等等; (2)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例如“三违”这类不良行为,有的是有意为之,明知故犯;同时也有无意失误的情况; (3)合理的动机也可能引起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行为。例如要提高功效,可能会忽视了劳逸结合,造成疲劳工作,从而导致事故。因此,在分析事问题、解决问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人的动机入手,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这样才能既符合实际,又切中其弊,使事故责任处理准确合理。

组织行为学领导案例分析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费奥瑞纳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简介 1999年7月,卡莉·费奥瑞纳正式加入惠普,出任惠普ceo。当时惠普市场收益低迷,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卡莉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她出任ceo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狂飙突进式改革举措,强调速度。事实上也帮助惠普走出了低迷,市场份额开始回升。 但是2002年,费奥瑞纳按照自己一贯的管理风格,独断专行,力排众议,在自己的一手推动下,惠普公司以190亿美元收购了康柏电脑,这一决定遭到了众多非议。然而,合并后的惠普表现不尽如人意:她预想的1+1>2并没有实现,反而小于2。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利润率未见提升。为提高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惠普与戴尔等大打价格战,从而严重蚕食了公司利润。自2002年以来,惠普个人电脑业务的利润率只有1%。去年第四季度,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惠普的占有率降至15%,戴尔则升至15.9%,惠普因此痛失个人电脑市场头把交椅宝座。此外,与康柏的合并没有推动惠普其他业务的发展。过去一年,IBM(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和戴尔在网络服务器市场上的占有率持续提高,而惠普的占有率则从28.7%降至26.6%。自2001年9月以来,惠普股价下跌了约15%,而其竞争对手戴尔的股价差不多翻了一番。于是女强人采取了裁员、革除和更换高管的措施企图挽回败局。但是非但不能取得效果,反而因强硬、固执、独断无情的领导风格得罪了不少人,在公司失去人心,怨声载道。在2005年2月9日,经过了一年多的会议裁决和卡莉的苦苦挣扎,无力挽回败局的卡莉终于还是在一片消极评论中被惠普辞退,从而结束了费奥瑞纳在惠普的5年半的职业生涯,也终结了硅谷的神话。 曾经的世界第一女ceo,女强人,可谓成也性格,败也性格。下面我将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局限内,简单分析一下惠普公司前女CEO卡莉?费奥瑞纳在惠普的职业生涯从辉煌走到被辞退的的原因。 二、案例分析 目前,从卡莉·费奥瑞纳的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她是一位成功者,因为他是全明星级别的世界性女ceo,享誉世界;然而就其出任惠普ceo五年多时间的领导方式及结果是失败的典型案例。 1.特质理论和性格、气质的心理学理论解读卡莉?费奥瑞纳的个性特征。 事实上,卡莉的领导是维系在其非凡魅力之上的独揽大权、高度专权式的家长制作风,而惠普需要的是一个懂得经营现代企业的ceo,并非一个封建暴君。 在领导的特质理论中,也强调了魅力、热情、勇气、外倾性、责任心等共性来标榜领导,而这位女强人恰恰缺少了情绪智力这一特质,这也是她致命之处,这导致了她与下属关系的紧张并且怨声载道。

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2021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2021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2021新版)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是指人体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感,它可使人产生行动的动机。人的需要是多样和复杂的。某一时刻,在人的许多需要中,会有一种需要是相对最强烈的,我们称其为强势需要。强势需要产生主导动机,而主导动机直接导致人的行动。人通过行动满足了强势需要后,又会有新的需要变成强势需要,如此循环往复。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nH.Maslow)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①生理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需要,包括摄食、喝水、睡眠、求偶等需要。②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的延伸,人在生理需要获得适当满足之后,就产生了安全的需要,包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身体健康有保障,生活条件

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需要。③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此种需要体现了人有明确的社会需要和人际关系需要。④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种需要。前者包括自尊、自信、自豪等心理上的满足感;后者包括名誉、地位、不受歧视等满足感。⑤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有发挥自己能力与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后来,马斯洛又补充了求知和审美两种需要,组成7个层次,如图所示 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为强势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揭示人类复杂的需要的普遍规律性做出了贡献,且具有直观、易于理解、相对较合理等特点,因此成为国内外许多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应用该理论时,也应该看到,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往往不能机械地、绝对地按层次进行划

《组织行为学》课程作业解析

《经济法学》课程作业 第一次: 1. 下列对胜任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深层次特征 能够预测工作绩效 可以定性描述 能够区分优秀和一般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可以定性描述 2. 某个人掌握支配你的职位和责任的权力,期望你服从规则的要求。这种权力称为() 强制性权力 奖赏性权力 法定权力 参照性权力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法定权力 3. 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职能来建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被称为() 事业部制 横向组织结构 矩阵制 无边界组织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横向组织结构 4. 光荣榜是一种典型的()形式。

员工参与 员工认可 弹性福利 技能工资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员工认可 5. 工作要求员工表达出来的情绪与他们的真实情感不吻合的现象,称为() 情绪劳动 情绪失调 情绪障碍 情绪缺乏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情绪失调 6. “入乡随俗”,反映的是() 角色知觉 角色冲突 心理契约 组织承诺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角色知觉 7. 在沟通过程中,噪声存在于哪个环节() 编码 译码 信息传递

以上都是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以上都是 8. 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是() 正相关 负相关 无关系 倒U型关系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倒U型关系 9.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提出者是() 西蒙 霍桑 梅奥 卡尼曼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西蒙 10.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畴中不包括() 个体行为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 社会行为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社会行为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1 卢作孚和他的事业 1.讨论卢作孚的价值观及其与“民生精神”的联系。 答:1).价值观概念: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说,某种具体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2).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及 其它社会文化因素(历史,民族,宗教等) 3).卢作孚的价值观:A:口号“服务高于一切”——对社会、对他人负 责的价值观。 B:提倡“个人为实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事业中心论)——将国家、将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C:培养群体的团结意识。——由小到大的个人到群体到社会的责任价值观。 4).卢作孚的“民生精神”。目标:“民生主义”;宗旨:“服务社会、便 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集中强化爱国、集团服务和艰苦创业等意识。 5).价值观与“民生精神”的联系。民生精神促进了他价值观的发展, 价值观也同时让他亲近了民。生精神,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2.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这对今天中国企业的管理有哪 些启示? 管理特点:1).提出了“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的理念,同时提 出了“服务高于一切”的口号。 2).完善业务流程、够用渠道、建立员工参与监督的制度。 3).提倡“职工股东化、股东职工化” 4).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5).民生精神教育,居于员工训练的核心地位。 启示:1).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 2).要致力于组织的文化建设 3).注重创新,创新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4).重视员工,尊重员工,满足需求。 5).重视的价值观的作用 6).制定合理的用人制度要根据每个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工作。 7).公司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安全管理三大理论

安全管理三大理论 01 人本原理的含义 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因此,应该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 02 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 能级原则 一个稳定而高效的管理系统必须是由若干分别具有不同能级的不同层次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这就是能级原则。 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能级原则确定了系统建立组织结构和安排使用人才的原则。稳定的管理能级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即经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四个层次能级不同,使命各异,必须划分清楚,不可混淆。在运用能级原则时应该所到三点:一是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结构具有最大的稳定性;二是人才的配备必须对应,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使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三是责、权、利应做到能级对等,在赋予责任的同时授予权力和给予利益,才能使其能量得到相应能级的发挥。

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有三种基本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物质动力是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精神动力是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信息动力则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动机。 动力原则的运用首先要注意综合协调地运用三种动力,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辩正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暂时动力与持久动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则应掌握好各种刺激量的阈值。只有这样,管理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发挥其积极性的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内在动力指人本身具有的奋斗精神,外部压力指外部施加于人的某种力量,工作吸引力指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运用激励原则,要采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个手段,并且要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采用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

组织行为学作业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 4 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2、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学科特点。 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1、跨学科性(综合性):多学科综合研究(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2、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 3、权变性:随机制宜性,理论体系不断发展 4、科学性: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多因素综合分析,实验方法) 5、适用性(应用性):理论、方法、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6、系统性: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与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密切联系。与组织行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有密切关系。 3、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答: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积极发挥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4、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答:科学管理学派阶段、行为学派阶段、管理科学学派阶段、综合性的现代管理学派阶段 5、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特点。 答:组织行为学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实用性等特点6、简述晕轮效应产生的原因。 答:晕轮效应是指由于对认知对象某一特点的过分关注导致的认知上出现的偏差。晕轮效应并不是随机发生的,研究表明,在下面这些情况下,晕轮效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当被知觉的特质在行为表现上模棱两可时,当这些特质含有道德意义时,当知觉者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来判断特质时。 7、简述社会人理论的要点。 答:社会人人性理论由梅奥教授在霍桑工厂实验后提出的一种人性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人是组织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组织成员有着复杂个性与复杂的社会需求的“社会人”。与“自然人”相对。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主要观点社会性需要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有:(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要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工业革命与

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题目: 浅析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姓名: 李宇哲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会计 班级: 会计 学号: 2011106084 20 12 年8 月31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浅析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科在传统组织行为学的消极取向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强调对人类心理优势的开发与管理,即如何采取积极的方法、怎样发挥员工的优势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本文介绍了积极组织行为学产生的过程及其内容、与传统组织行为学及积极心理学的区别,分析了积极组织行为学子概念的内涵、开发培训方法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概括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积极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 一、引言 当今,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和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的标志。如何挖掘人的潜能、开发人的创造性,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影响下,21世纪初由鲁森斯(Luthans)提出的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OB)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目前组织行为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组织行为学也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两重性和应用性的新兴学科,是专门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应用的新成果,是管理学、行为学的新发展。积极组织行为学相对于传统组织行为学不仅仅是理论概念的翻新,以及研究重点简单的由消极性转向积极性,而是有着具体标准和严格概念界定的研究范畴。POB研究实际上是追求实现员工个人成长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而且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可测量性、可开发性、在组织中对绩效提升的影响性三个基本条件,决定了POB尤其强调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特性。 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起源于1927——1932年梅奥等人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从事的著名试验——“霍桑试验”。他们总结: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积极特性方面的影响,如士气、安全感、自尊、劳动集体成员之间满意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效的管理。换言之,积极的帮助、正面的影响、员工积极的态度均对工作效率有显著影响。 尽管大量的实证以及显著的表面效度支持着有关人的积极性的研究,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组织行为学领域更多地聚焦组织、团队、管理者和员工的负面障碍等方面,如怎样引导和激励消极、懒惰的员工,如何确定组织中员工负面情绪所造成的金钱损失,如何纠正不良的工作作风、态度和行为,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冲突和应对压力、倦怠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形,组织行为学家Wright认为主要是以往的组织行为研究过分强调“费效分析”的价值取向,即一切行为和政策都要以它们使组织付出的成本和给组织带来的收益为基础来衡量其效果和价。Wright等将这种取向称为“忠于管理的观点”。

安全行为动机激励课后测试答案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在期望值理论公式M=VE中,M表示:√ A 达到目标可望得到的预期效价 B为实现期望激发起的内驱力度 C 主观判断达成结果的期望概率 D 希望达到的努力程度 正确答案: B 2. 关于安全动机循环往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期望决定动机 B 需要激发行为 C行为指向目标 D 目标产生需要 正确答案: C 3. 关于企业实现事故行为向安全行为彻底转变的做法,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 B 以满足人的主观需要为目的 C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核心 D 以研究人的个性特质为重点 正确答案: C 4. 安全行为的基础是:√ A安全动机 B 安全期望 C 安全目标 D 安全需要

正确答案: A 5. 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六个层次,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成就需要、奉献需要 B 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成就需要、奉献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成就需要、奉献需要 D 安全需要、社会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奉献需要、成就需要 正确答案: C 6. 安全文化有不同的等级,其最高境界是:√ A “我会安全”的阶段 B全员自律的阶段 C “我要安全”的阶段 D “要我安全”的阶段 正确答案: B 7. 需求的五大特性不包括:√ A 主导性 B单一性 C 常变性 D 社会性 正确答案: B 8. 人在不同时期关注的需要不一样,说明人的需要具有:√ A常变性 B 主导性 C 单一性 D 客观性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参考思路: 案例1、王安电脑公司的用人之道(综合指导书P121) 1、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 答:王安属于自我实现人性假设的一种。这种人性观在管理方式上是:第一,王安关心的不仅仅是怎样对下级指导和监控,而更多是关心他们心理上的健康,尤其对下级能否接受的敢抢以及他们的归属感和身份感。 第二,关心的是他们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那些人的需要上。 第三,王安要求主管人员的作用要从抓计划、组织与控制转到在下级职工与更上一层次领导之间充当中间人方面来,要倾听并力求理解下级的要求,响应员工的呼声,主管人员不再是任务的下达与授予者,不再是激励与控制者,反倒成了给工人创造条件与提供方便的人,成了工人们富有同情心的支持者。 以下是本小题的另一种回答,供参考:首先,从案例中可以看到: 第一,王安特别重视人、理解人,关心的不仅仅是怎样对下级指导和监控,更多的是关心他们心理上的健康,尤其对下级能否接受的接受组织目标的感想以及他们的归属感和身份感。 第二,王安关心的是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那些员工的需要上。 第三,注意不同个性的工程师处理搞好关系、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通过谈心给与他们鼓励与安慰。因此,王安的这种管理风格,体现了“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其次,案例中还可以看到: 第一,信赖是王安对部下的信条。王安在管理中,能够充分授权,发挥下属的才干,从不插手一个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倾听并力求理解下级的要求,响应员工的呼声; 第三,他不再是任务的下达与授予者,也不再是激励与控制者,反倒成了给员工创造条件与提供方便的人,成了员工们富有同情心的支持者。 王安管理方法上的这些特点,说明王安的人性观有“自我实现人”的倾向。综上所述,王安在具体工作中能够根据员工的不同类型、特点和技术专长和生活需要,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说明了王安具有运用“复杂人”人性观来实施管理的倾向。

安全理论

一、填空: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4年8月31 2、《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安监总局68号令) 3 病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4、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重点岗位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5、安全体系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6、安全是不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不存在绝对安全,只存在相对安全。 7、风险是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概率及该事件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8、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其目的就是降低风险。 二、简答题: 1、简述“多米诺”骨牌效应?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多米诺”骨牌效应):海因里希是最早提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他用该理论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以及这些因素与伤害之间的关系。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包括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按照多米诺骨牌理论,抽去任何一个骨牌,事故链就会中断,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又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2、“破窗”效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效应在安全管理中的启示: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如果个别职工发生违章违纪,没有管理人员的及时提示、制止、教育、考核,班组的其他职工就可能会跟着干,从而产生“大家都有违章违纪,也没发生什么安全事故,我这样干应该也不会发生什么事故”的心理暗示。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会跟着继续违章违纪,得不到控制和扩散,安全生产可控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如果我们管理人员当“好”人,对身边的违章违纪不批评,不警示,如果我们党员在“三无”活动中忽视身边职工违章违纪的制止,在这种心理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和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制止时,就有可能发生群体违章违纪,对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对这种“破窗”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各级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消除班组安全生产中的“破窗效应”,一是干部职工要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和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做到令行禁止,严格落实标准化作业。二是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抓违章违纪,对违章违纪职工要加强教育,对重复违章违纪职工及效仿者要加重考核,促使牢记教训。三是对“破窗”现象苗头,及时采取措施修补,干部和党员与经常违章违纪职工结对子、一帮一,帮助转化,避免违章违纪范围的扩大和恶性蔓延。 三、论述题:请阐述风险、隐患和事故之间是什么关系? 风险与隐患、事故三者各不相同,但关系密切。 风险的定义:风险就是与出现损失有关的不确定性。风险要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不确定性,二是产生后果。否则就不能称为风险。 隐患的定义:潜在的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环境破坏、产品质量不合格、引起法律责任等状态。简而言之,不标准的行为和不标准的状况(这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1、隐患是风险发生的因素之一。风险里包含多种发生的因素,隐患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全部因素。排除隐患可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但不能消除风险,风险不可能为零。 2、隐患是事故的基础,没有隐患就没有事故,事故是隐患的结果,但并不是有隐患就一定有事故,这里既有积累的问题,也有概率的问题; 3、事故是既成事实,已无法挽回,只能作为前车之鉴;而隐患还有补救的余地,积极消除隐患,可以避免事故。 此论述题答案仅供参考,请各单位参考人员结合实际发挥。 1、请阐述风险、隐患和事故之间是什么关系? 风险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总和,是事故产生的根源,而隐患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的总称,是事故发生的中间环节,事故是指发生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最终结果;这三者的关系是:风险控制不力就会滋生隐患,隐患治理不彻底就会发生事故;所以安全管理的着眼点不是管事故,也不是管隐患,而是管风险,控制住了风险就遏制住了隐患,遏制住了隐患就能有效的避免事故;方良才总经理在六月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风险挺在隐患的前面,把隐患挺在事故的前面”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必须加强风险管理理论的学习培训,让各级管理人员懂得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从根源上控制事故发生。

《教育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使用说明: 1.为了帮助大家对教育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学得懂,用得上,我们为老师和同学们设立了一个案例库,本次所上的案例主要是教材当中的,希望老师和同学们以各种方式(自己的经历、其他案例的摘选)不断补充我们教育组织行为学的案例库,(发到在线讨论或我们的邮箱中)为大家创造一个讨论实际问题的园地。 1.对案例进行分析,首先,要在本课程中找到分析案例的相应理论,说明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这些观点有针对性地分析案例中的事实,阐释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2.一般来讲,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本案例所提供的参考答案,只是一个答题思路,仅供大家参考。 1.抵制听课说明了什么 镇东初中规模不算大,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师资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学生家长反映强烈,领导也有意见。新学期开始后,镇教育委员会针对该校情况决定调教育办公室李主任到该校任校长。李校长任校长一周后,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他谈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初步设想,他说“要提高质量,摘掉落后帽子,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检查,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检查,因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想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过去,我们学校班子没有重视这项工作,致使少数责任不强的教师混课甚至旷课,这是突出的薄弱环节。因此,我提议,从明天起,所有校长、主任按自己所学专业,分学科到班子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与教师打招呼,希望大家不要走漏风声。” 会议后的第二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 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主任肯定了这种做法,有的说:“这次不打招呼的听课,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教师未备课,就是读读书,有的新教师根本就不会讲课。”有的说:“这次听课也发现了不少教师授课能力强,水平高,以后要注意重点使用。”有的还说:“这样的听课今后每过一段时间听一次,是很有好处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

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

编号:SY-AQ-00193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 Six theories of safety behavior

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是指人体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感,它可使人产生行动的动机。人的需要是多样和复杂的。某一时刻,在人的许多需要中,会有一种需要是相对最强烈的,我们称其为强势需要。强势需要产生主导动机,而主导动机直接导致人的行动。人通过行动满足了强势需要后,又会有新的需要变成强势需要,如此循环往复。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nH.Maslow)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①生理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需要,包括摄食、喝水、睡眠、求偶等需要。②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的延伸,人在生理需要获得适当满足之后,就产生了安全的需要,包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身体健康有保障,生活

条件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需要。③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此种需要体现了人有明确的社会需要和人际关系需要。④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种需要。前者包括自尊、自信、自豪等心理上的满足感;后者包括名誉、地位、不受歧视等满足感。⑤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有发挥自己能力与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后来,马斯洛又补充了求知和审美两种需要,组成7个层次,如图所示 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为强势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揭示人类复杂的需要的普遍规律性做出了贡献,且具有直观、易于理解、相对较合理等特点,因此成为国内外许多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应用该理论时,也应该看到,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往往不能机械地、绝对地按层次进行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