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辅导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震后心理疏导班会课教案【疏导目的】这次前郭地震是一起严重的灾难性应激事件。
我们的学生亲身经历了此次地震的各种逃离场面,再加上整个社会人群处于紧张、焦虑、恐慌的状态,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此次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疏导情绪,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度过这一时期。
【指导人员】高爽【疏导对象】6年2班学生【班会课题目】震后心理疏导班会课【教学过程】一、合理宣泄:1 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谈谈在这几天自己看到了什么,知道些什么?2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最初和最痛苦的想法是什么,让情绪表露出来?3 要求学生回顾在这个事件中,自己的情感,行为,看法甚至是躯体体验?这个时候刻意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在这个事件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同学们充分宣泄、交流,营造相互安慰和鼓励的气氛。
强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出现的这些情绪和行为状态是一种灾难发生后的应激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可理解的行为。
二、面对危难我们怎么办?●转换思维分辨曲直提问: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是否对自己的某些行为有过自责?比如:事件后有些人会因为自己在事故中过度紧张、没有帮助到他人而感到羞愧,得出自己不够坚强的负性评价。
如果有类似的对危机事件的解释,当事人应该学会做自己的辩护律师,挑战这些观点。
转换一下思维,对上述信念就可能得出不同的观点。
如:我因为吓坏了没能帮助别人,但吓坏了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遇到如此恐怖的事情我一点反应都没有,有可能给我的心理带来更大的危害,以至于影响到更多人的生活。
●放松训练整理心情: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或呼吸调节减轻不良情绪。
静心训练:既是放松练习(目的:放松技术经常用于对抗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和一种自我训练技能,通过学习放松能逐步增强个体抵抗紧张状态的能力,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放松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深度放松状态与情绪紧张状态是一对互相抑制的状态,即在同一时刻、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可能同时存在这两种状态,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消除或减弱。
灾后心理疏导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适用于各级受灾群众及救援人员教学目标:1. 了解灾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灾后心理疏导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面对灾难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应对灾后心理压力。
教学内容:一、灾后心理疏导概述1. 灾后心理疏导的定义和作用2. 灾后心理疏导的常见问题3. 灾后心理疏导的必要性二、灾后心理疏导技巧1. 倾听技巧2. 情绪宣泄技巧3. 心理支持技巧4. 适应性训练技巧三、灾后心理疏导方法1. 个案辅导2. 小组辅导3. 家庭辅导4. 社区辅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以一则灾后心理疏导的真实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灾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2. 提问:面对灾难,我们如何做好心理调适?二、灾后心理疏导概述1. 讲解灾后心理疏导的定义、作用和必要性。
2. 分析灾后心理疏导的常见问题。
三、灾后心理疏导技巧1. 讲解倾听技巧:如何倾听他人的诉说,给予关心和支持。
2. 讲解情绪宣泄技巧:如何引导他人合理宣泄情绪,避免情绪压抑。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灾后心理疏导的定义、作用和必要性。
2. 回顾灾后心理疏导的常见问题。
二、灾后心理疏导方法1. 讲解个案辅导:如何针对个体进行心理疏导。
2. 讲解小组辅导:如何组织受灾群众进行小组心理疏导。
3. 讲解家庭辅导:如何帮助受灾家庭进行心理重建。
4. 讲解社区辅导:如何开展社区层面的心理疏导活动。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进行灾后心理疏导。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总结灾后心理疏导的经验和教训。
四、总结1. 强调灾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2. 倡导学生关注灾后心理重建,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支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灾后心理疏导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在灾后心理疏导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灾后心理疏导与辅助预案
尊重个人隐私与意愿
保护隐私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应尊重受灾 者的隐私权,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
自愿参与
受灾者有权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心 理疏导,不应强迫或施加压力。
知情同意
在开展心理疏导前,应向受灾者 充分说明目的、内容、方法及可 能存在的风险,并获得其知情同
意。
避免二次伤害
避免再次刺激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应避免提及可能引起受灾者 痛苦的敏感话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03
个体心理疏导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进行, 采取谈话、角色扮演、放松训练等多种方法,帮助受灾者调整心
态、面对困难。
家庭心理疏导
家庭心理疏导是指以家庭为单位 ,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支持和辅
导。
家庭是受灾者的重要支持系统, 家庭心理疏导有助于增强家庭凝 聚力和情感支持,共同应对灾难
带来的心理创伤。
心理问题的普遍性
这些心理问题在灾后人群中具有 普遍性,影响受灾者的身心健康 和生活质量。
心理疏导对灾后恢复的作用
01
02
03
缓解心理压力
通过心理疏导,可以帮助 受灾者释放压力和情绪, 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促进心理适应
通过调整心态和认知,帮 助受灾者适应新的生活环 境,提高应对能力。
促进社会支持
通过建立互助和社区支持 系统,增强受灾者的社会 支持网络,提高其安全感 。
提高灾后心理疏导的意识和重视
提高意识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 众对灾后心理问题的认识 和意识。
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灾后心理疏 导的投入和支持,提供必 要的资源和专业人员。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灾 后心理疏导工作,形成全 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
火灾救援中的心理辅导
火灾救援中的心理辅导火灾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火灾救援过程中,除了紧急救援行动外,心理辅导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火灾救援中的心理辅导工作,包括对受灾人员的心理支持、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方面的内容。
一、火灾后的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火灾对受灾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他们可能经历了失去家人、财产破坏、受伤或亲身目睹他人受伤等伤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应激反应,如恐惧、愤怒、抑郁等。
因此,火灾救援中的心理辅导既需要关注个体的创伤经历,也要针对其应激反应进行干预。
二、火灾救援中的心理支持1. 倾听和共情火灾发生后,心理辅导师应首先倾听受灾人员的感受和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与受灾者建立起信任的关系非常重要,辅导师需要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和共情能力,让受灾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2. 积极肯定和巩固个体的抗逆能力在心理支持过程中,辅导师应该积极肯定受灾人员的抗逆能力,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内在能力。
通过强调他们在灾难中展现出的勇气和决心,可以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并激励他们继续前行。
3. 提供实用建议和资源心理支持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安慰,还包括提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辅导师可以帮助受灾者解决实际问题,如提供住所安排、获取紧急救援资金或联系相关社会资源等。
这些实际的支持措施可以帮助受灾者渡过难关,重建他们的生活。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辅导火灾对一些受灾者可能造成更长期的心理创伤,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这是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反复回忆创伤经历、痛苦的回忆、或在某些触发条件下产生明显的情感和生理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辅导师需要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治疗。
1. 特定创伤经历的解剖回忆技术辅导师可以通过特定创伤经历的解剖回忆技术,帮助受灾者重新评估和处理他们与火灾相关的负面记忆。
这种技术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减少创伤经验的压力和情感反应,并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灾后心理辅导与恢复工作
灾后心理辅导与恢复工作当灾难降临,无论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还是人为事故如火灾、爆炸等,都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然而,除了物质上的破坏,灾难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创伤同样不容忽视。
在灾后的重建过程中,心理辅导与恢复工作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灾难过后,许多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
常见的包括恐惧、焦虑、悲伤、愤怒、无助感、失眠、噩梦等。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也有可能长期困扰着幸存者。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心理创伤可能更为严重。
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倒退,如尿床、依恋父母等;老年人则可能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减弱,而陷入深度的抑郁和绝望之中。
心理辅导的第一步是建立信任和安全的环境。
在灾难发生后的初期,救援人员和心理辅导工作者应该以亲切、温和的态度与幸存者接触,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和住所保障,是稳定幸存者情绪的基础。
同时,倾听他们的倾诉,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独自面对这一切。
评估幸存者的心理状态是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和面谈,了解他们的心理创伤程度、应对方式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
对于症状较轻的幸存者,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自我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适度运动等。
而对于症状严重的,如出现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等,则需要及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可以相结合。
团体辅导可以让幸存者们相互交流、分享感受,从彼此的经历中获得支持和力量。
个体辅导则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人独特的心理问题。
例如,对于失去亲人的幸存者,辅导工作者可以帮助他们处理悲痛情绪,引导他们逐步接受现实,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心理恢复工作不仅仅是针对幸存者个体,还需要关注整个社区的氛围和环境。
组织社区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逐渐摆脱灾难的阴影。
灾后恢复中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灾后恢复中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心理上的创伤。
在灾后的恢复过程中,心理健康干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能够帮助受灾群众缓解痛苦、重建信心,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以下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一、及时的心理评估与筛查在灾后的第一时间,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评估与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受灾群众的心理状态,包括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问题。
这样可以迅速确定哪些人需要优先得到心理援助,为后续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例如,在地震灾区,可以在临时安置点设立心理评估点,让受灾群众能够方便地接受评估。
对于那些在评估中表现出明显心理问题的人,要及时给予关注和支持。
二、提供心理支持与安慰在灾后,人们往往感到恐惧、无助和孤独。
此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能够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安心。
心理工作者可以通过倾听受灾群众的倾诉,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独自面对困难。
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为受灾群众提供陪伴和照顾。
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都可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慰藉。
同时,要向受灾群众传达积极的信息,鼓励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度过难关。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受灾群众对心理问题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讲座、宣传手册、视频等方式,向他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了解常见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法。
比如,告诉他们焦虑和恐惧是正常的反应,但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
教导他们一些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
四、个体心理治疗对于那些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受灾群众,个体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EMDR)等都可以用于治疗灾后的心理创伤。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受灾群众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灾后心理辅导:重建社会心理健康
灾后心理辅导:重建社会心理健康灾难是不可预测的,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难,都会给受灾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在灾后,除了物质重建外,心理健康的重建同样重要。
灾后心理辅导在帮助受灾者恢复正常心理状态、重建社会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灾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灾难可能导致人们面临生命威胁、财产损失、家庭破裂、亲人失散甚至死亡等种种困境,这些经历都会对受灾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冲击。
心理辅导可以为受灾者提供情感支持、宣泄和分享经历的机会,促进情绪排解,加快心理康复。
一、灾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在灾难发生后,受灾者会经历一系列心理反应,包括但不限于恐惧、悲伤、愤怒、焦虑、抑郁等。
正常情绪反应有助于人们应对灾难并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
然而,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适当的管理和处理,就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心理疾病,严重干扰生活和工作。
灾后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受灾者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情绪反应,正视所面临的困境,寻找并发展自己的应对策略。
心理辅导师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帮助受灾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减少他们的自责和内疚感,增强心理韧性,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灾后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灾后心理辅导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尊重和保护受灾者的权益:灾后心理辅导需尊重受灾者的隐私和个人意愿,确保其知情权和自主权。
心理辅导师需要与受灾者建立信任关系,并尊重他们的决策。
2. 功能取向:灾后心理辅导需要关注受灾者的需求和问题,帮助他们恢复适应性功能,增强应对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 综合性:心理辅导需要综合考虑受灾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支持系统。
这有助于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介入。
4. 多元化:心理辅导师需要根据受灾者的特殊需求和文化背景,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技巧,确保辅导的有效性。
5. 专业性:心理辅导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且有资质的心理专业人员进行。
他们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应对受灾者的心理问题。
三、灾后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在灾后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受灾者重建心理健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倾听与理解:心理辅导师应当耐心倾听受灾者的内心独白,并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回应。
灾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我国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灾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本案例以某地震灾区为例,探讨灾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案例概述某地震灾区一所中学在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大部分学生家庭遭受重创,心理压力巨大。
学校在灾后迅速启动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应对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心理危机干预-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学校成立由心理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负责灾后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工作。
- 开展心理筛查: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筛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
- 个别辅导: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恢复正常生活。
2. 团体心理辅导- 开展主题班会:以“面对灾难,我们共同前行”为主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增强集体凝聚力。
- 团体游戏:通过团体游戏,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增进彼此了解,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 心理讲座:邀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家庭支持- 开展家长座谈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 心理咨询服务: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正确应对灾后心理创伤。
- 家校合作: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4. 学校环境建设- 改善校园环境:对学校进行修缮,营造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四、案例效果通过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该校学生在灾后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1. 心理压力减轻: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2. 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增强,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灾后心理重建的措施
灾后心理重建的措施灾后心理重建是指在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战争等突发事件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受灾者恢复心理平衡、重建生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一、提供心理支持灾后心理创伤是常见的,提供心理支持是重建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倾听和心理辅导,让受灾者有机会表达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通过倾诉和分享,受灾者可以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抗压能力。
二、开展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帮助受灾者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反应,理解灾难后心理的正常变化。
通过开展心理教育讲座、工作坊和培训等形式,教授受灾者一些应对灾后心理创伤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适应灾难。
三、建立支持群体受灾者之间可以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建立一个相互理解和分享的支持群体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群体可以是由志愿者组织的心理支持小组,也可以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建的互助组织。
通过参与群体活动,受灾者可以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关爱和支持,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四、提供恢复环境一个安全、稳定和有秩序的环境对于受灾者的心理恢复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尽快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食物、水、住所等,以满足受灾者的基本需求。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区安全和治安管理,提供必要的医疗和卫生服务,为受灾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
五、重建社会联系灾后社会联系的重建对于受灾者的心理恢复也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区组织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如集体聚餐、文化娱乐活动等,为受灾者提供机会重新建立社会联系和人际关系。
同时,也可以组织各种志愿者活动,让受灾者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
灾后心理重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开展心理教育、建立支持群体、提供恢复环境和重建社会联系等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受灾者走出心理创伤,重建他们的生活和未来。
震后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案
●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求助者都有自杀的可能性 的存在 不要忽略危机求助者表现出的确定的自 杀线索 要探讨并了解求助者掩饰自己想结束生 命的真实想法
灾后心理评估表
以下项目;是关于你受灾以后心理和生活方面 的压力调整 在最近一周内;你如果有下列烦恼或 痛苦;可以根据不同程度为自己计个分:回答为没 有计0分;回答为很少计1分;回答为中等计2分;回 答为较多计3分;回答为非常多计4分 如果累计分 数相对较高;可以向相关心理咨询专家咨询 在做心理辅导前;我们必须要和受灾者进行交 流沟通 我们必须要对患者说;你的回答没有对错; 你的感受没有对错;我们会和你一起渡过
于10分;则不需要心理干预 10至40分 表 明创伤体验已经形成;这就需要我们进入心 理干预 40至60分; 我们在干预的同时需 要精神科医师的参与 60分以上者;需要精 神科医疗
心理危机也是灾难;是突发 事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而 产生的次生灾难
心理危机是突发事件所造 成的间接损失的主要原因
无法安定
01234
6 我不想去回忆地震中的痛苦情景;但它总还是要出
现
01234
7 老是听到一些奇怪的声响;尽管其他人没听到
01234
8 一想到恐怖的场面;就不敢活动做事
01234 9 心情不好;不想与人交往 0 1 2 3 4 10 神经有些过敏;遇到小事也容易紧张
01234 11 努力试图克制自己不去想痛苦的事
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 快速制定
危机干预方案 尽快实施危机干预
2 灾难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既有受害者 幸存者
目击者 死难者的家属 同事 朋友;也有救援人员 消防人员
警察 应急服务人员 志愿人员 易感人群 老人 儿童等;他们
灾后心理辅导与恢复工作
灾后心理辅导与恢复工作灾难,是人类生活中难以预料和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还是人为灾害如火灾、爆炸、事故等,都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创伤。
在灾难过后,除了物质上的重建和救援,心理辅导与恢复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它能够帮助受灾群众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重建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灾后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
在灾难刚刚发生后,人们往往会处于一种震惊和恐惧的状态,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颤抖等生理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失眠、噩梦、闪回等症状。
有些人会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或者哭泣;有些人则会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感到无助和绝望;还有些人可能会出现逃避现实、不愿与人交流等行为。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处理,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那么,为什么灾后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呢?一方面,灾难本身的巨大破坏力和不确定性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应激。
失去亲人和家园、目睹惨烈的场景、面临生命的威胁,这些都会让人产生极度的恐惧和悲伤。
另一方面,灾后的生活环境变化、经济压力、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也会加重心理负担。
例如,受灾群众可能需要在临时安置点生活一段时间,生活条件艰苦,与外界联系不便,这些都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和不安。
针对灾后的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辅导工作者可以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受灾群众释放内心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他们会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帮助受灾群众改变负面的思维方式,重新建立积极的心态。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建立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辅导工作者要以真诚、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受灾群众,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除了专业的心理辅导,社会支持也是灾后心理恢复的重要力量。
家人、朋友、邻居的关心和陪伴能够给受灾群众带来很大的安慰和鼓励。
社区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受灾群众有机会相互交流、分享经历,增强彼此的支持和理解。
灾后心理疏导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灾后心理疏导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灾后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和成因。
2.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灾后心理问题的能力,学会心理疏导的方法。
3.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适用于中小学、高校及社会各界受灾群体。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内容1. 灾后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2. 灾后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3. 心理疏导的方法与技巧4. 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观看灾后心理问题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灾后心理问题。
2. 引出本节课主题:灾后心理疏导。
二、讲授1. 灾后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生理方面:失眠、噩梦、易疲倦、头疼、肌肉紧张、背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食欲不良等。
- 情绪方面:恐惧、内疚、自责、易激惹、无助、易紧张、焦虑等。
- 认知方面:否认、自责、罪恶感、自怜自艾、无能为力感、高度紧张、不信任他人等。
- 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斗殴、喜欢独处、时常回想起灾难场景、过度依赖他人等。
2. 灾后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自然灾害的破坏性- 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 社会支持系统不足三、互动环节1. 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历或身边案例,分析灾后心理问题的成因。
2. 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灾后心理问题。
二、讲授1. 心理疏导的方法与技巧- 心理放松训练:腹式呼吸、肌肉放松等。
- 情绪宣泄:倾诉、写日记、绘画等。
- 自我激励:设定小目标、回顾幸福时刻等。
- 寻求社会支持:与亲友沟通、参加心理援助活动等。
2. 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 及时了解受灾群体的心理需求。
- 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 组织心理援助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等。
三、互动环节1. 分组讨论:针对灾后心理问题,制定心理疏导方案。
2. 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强调灾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灾后心理疏导预案方案模板
一、预案背景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受灾群众往往会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
为了有效缓解受灾群众的心理压力,保障受灾群众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受灾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心理创伤程度。
2. 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重建信心。
3. 提升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为受灾群众提供持续的心理援助。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灾后心理疏导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工作。
2. 设立心理援助工作站,负责具体实施心理疏导工作。
3. 建立志愿者队伍,协助心理援助工作站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四、预案实施步骤1. 灾情评估(1)了解受灾群众的受灾情况,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2)评估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确定心理援助重点区域和对象。
2. 心理疏导(1)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为受灾群众提供紧急心理支持。
(2)组织专业心理工作者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受灾群众缓解心理压力。
(3)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3. 心理重建(1)组织心理培训,提升受灾群众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2)开展心理康复活动,帮助受灾群众重建生活信心。
(3)加强与受灾群众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心理援助。
4. 社会支持(1)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受灾群众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2)开展心理援助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心理援助的认识。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心理援助合力。
五、预案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确保心理援助工作站的正常运行,配备充足的专业心理工作者和志愿者。
2. 资金保障:设立心理援助专项资金,确保心理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设施保障:提供必要的办公场地、通讯设备等设施,保障心理援助工作的开展。
4. 信息保障: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发布机制,确保心理援助工作的信息畅通。
六、预案总结评估1. 定期对心理援助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心理援助方案,提高心理援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消防员的灾后心理辅导
消防员的灾后心理辅导消防员是一群勇敢无畏的职业人员,他们在面对火灾、事故等各种危难情况时,挺身而出,舍己为人。
然而,救援工作对消防员的心理健康常常造成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为了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灾后心理辅导变得尤为重要。
一、灾后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在紧急救援任务完成后,消防员们常常会遭受心理创伤的影响。
首先,他们可能会陷入恐慌和紧张状态,因为长时间的紧急处置工作会让他们面对生命危险的局面。
此外,目睹生离死别、伤亡惨状等惨痛场景也会导致消防员产生情绪上的困扰,甚至恶心或厌食等身体反应。
此外,他们还可能遭受着家庭关系的压力,因为经常的工作繁忙和调配时刻都有可能带来家庭的不适应或冲突。
二、灾后心理辅导的方法1. 群体支持和倾诉灾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消防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群体支持。
消防员可以通过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找到共鸣和理解。
在这个支持环境中,他们可以倾诉内心的压力和焦虑,释放负面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2. 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灾后心理辅导还可以通过提供情绪管理技巧来帮助消防员处理压力。
这些技巧可以包括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和运动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学习和使用,消防员可以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提高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3. 专业心理咨询与干预消防员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可能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干预。
心理咨询师具备心理学、心理辅导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和咨询会话来帮助消防员面对困扰和挑战。
他们帮助消防员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反应,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4. 应急干预和紧急处理在救援任务结束后,应急干预和紧急处理措施也是重要的一环。
这包括了紧急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恢复培训等。
这些紧急处理措施可以在发生灾难的当天或者第二天进行,以尽早发现和应对消防员的心理问题。
三、消防员灾后心理辅导的意义对于消防员来说,灾后心理辅导的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第一章:地震常识及心理反应1.1 地震的成因和类型1.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1.3 地震后的心理反应:恐惧、焦虑、悲伤等1.4 识别和理解自身的心理反应第二章:灾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2.1 心理辅导在灾后的作用2.2 心理辅导与救援物资的关系2.3 心理辅导与重建家园的关系2.4 心理辅导与恢复生活秩序的关系第三章: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3.1 尊重个体差异3.2 倾听和理解3.3 非评判性3.4 安全性与信任性第四章:心理辅导技巧4.1 倾听技巧4.2 表达技巧4.3 情绪调节技巧4.4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识别与干预第五章:灾后心理辅导的实施5.1 灾后心理辅导的流程5.2 心理辅导团队的组织与管理5.3 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5.4 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价与反馈第六章:灾后心理辅导的个性化方法6.1 了解个体背景和需求6.2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辅导策略6.3 特殊群体的心理辅导需求6.4 融合文化因素的心理辅导第七章:小组辅导与团体活动7.1 小组辅导的优势与流程7.2 团体活动的设计与实施7.3 团体动力与团队建设7.4 小组辅导中的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第八章:家庭心理辅导8.1 家庭在灾后心理恢复中的作用8.2 家庭沟通技巧与冲突解决8.3 家庭内部的心理支持与互助8.4 家庭心理辅导的资源与转介第九章:心理危机干预9.1 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9.2 危机干预的步骤与技巧9.3 自杀风险的评估与预防9.4 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急救第十章:长期心理辅导与康复10.1 长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10.2 长期辅导的目标与策略10.3 心理康复计划的设计10.4 持续关注与跟踪支持第十一章:心理辅导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1.1 心理辅导过程中的伦理原则11.2 保护受辅导者的隐私权与信息安全11.3 法律框架下的心理辅导实践11.4 应对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心理辅导师的自我保健12.1 心理辅导师的职业压力12.2 自我保健策略与技巧12.3 心理辅导团队的相互支持12.4 持续的专业培训与个人成长第十三章:心理辅导与社会支持系统13.1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与构成13.2 政府、非政府组织与社区的角色13.3 心理辅导与其他援助服务的协作13.4 建立可持续支持系统的策略第十四章:心理辅导的评估与反馈14.1 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估方法14.2 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14.3 辅导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14.4 辅导效果的长期跟踪与研究第十五章:心理辅导的未来趋势15.1 创新心理辅导方法与技术15.2 跨学科合作的可能性15.3 心理辅导在预防灾害中的作用15.4 心理辅导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这些后续章节旨在提供灾后心理辅导的全面指导,包括心理辅导师的个人发展、法律伦理问题、社会支持系统的整合、评估反馈机制的建立,以及未来趋势的探讨。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地震不仅会造成房屋和基础设施的破坏,还会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地震后,许多人会出现恐慌、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地震灾区的居民有效管理和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并促进他们的恢复和重建。
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地震灾区的居民经历了一次可怕的灾难,他们可能失去了亲人和朋友,甚至失去了家园。
这些创伤性的经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出现长期的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在地震灾后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居民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阶段一:灾后应激反应在地震灾后的最初阶段,居民们往往会经历强烈的应激反应。
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慌、害怕、不安和沮丧。
在这个阶段,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他们:1.提供安全感:告诉居民们他们现在处于安全的环境中,提醒他们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避免危险区域。
2.听取倾诉:鼓励居民们倾诉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倾听他们的痛苦和困惑,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3.提供信息:向居民们提供关于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和相关信息,从而减少他们的不确定感和恐惧。
4.引导放松训练:教授居民们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和冥想,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
阶段二:重建和恢复在地震灾后的重建和恢复阶段,居民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并建立起新的社区。
在这个阶段,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他们:1.提供支持网络:帮助居民们建立和加强社交联系和支持网络,以便彼此的互相扶持和支持。
2.建立积极心态:鼓励居民们积极面对挑战,并教授他们积极思维的技巧,以帮助他们保持乐观和希望。
3.促进社区参与:组织居民们参与社区重建的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志愿者工作,以增加他们的自尊和归属感。
4.提供个人辅导:根据居民们的个别需要,提供个人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处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综合应急救援中的灾后心理辅导与康复工作
综合应急救援中的灾后心理辅导与康复工作灾害带来的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心理上的创伤。
在综合应急救援中,灾后心理辅导与康复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灾后心理辅导与康复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
一、灾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灾后心理辅导是针对在灾害中受到创伤的个体开展的一种心理援助活动。
灾难带来的创伤,无论是生命上的损失还是物质上的损失,都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持久的影响。
而正是灾后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灾民重新建立起心理平衡,减少灾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首先,灾后心理辅导有助于减轻灾民的心理压力。
在灾难中,灾民可能经历了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等重大打击,这些创伤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心理辅导可以提供一个倾诉的平台,让灾民能够将内心的痛苦和忧虑释放出来,减轻其心理负担。
其次,灾后心理辅导有助于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
灾后心理创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演变成各种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等。
而通过心理辅导,可以帮助灾民理解并处理所经历的创伤,避免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
最后,灾后心理辅导有助于促进康复和重建。
在灾后的重建过程中,心理状态的稳定对于个体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辅导的帮助,灾民可以重新建立起自己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
二、灾后心理辅导与康复的具体工作内容灾后心理辅导与康复工作需要进行全面、针对性的干预,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首先,对于受创伤的灾民,应提供个体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可以与灾民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倾听他们的内心痛苦,帮助他们梳理思绪,减轻情绪上的困扰。
同时,心理咨询师还可以通过心理评估,为灾民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他们逐步走出心理创伤的困境。
其次,对于受创伤的儿童和青少年,应提供特殊的心理辅导。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于其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灾后心理辅导中,应采用有趣、具体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互动,帮助他们理解发生的事件,并为他们提供情感的支持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后心理辅导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
而其中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如果过于强烈或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精神疾患。
有研究表明,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一般性心理应激障碍更为普遍。
因此,在近二十几年以来,在全世界针对各大灾难的救援活动之中,灾后心理辅导基本上已被列为了正式的医疗救助手段和项目。
而至今为止,大家最为熟知的灾后心理救援活动就是关于911事件的心理辅导工作。
灾后心理辅导在我国有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灾后心理干预正式出现在1994年的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后。
十多年来,我国的心理干预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以2002年5月7日晚发生的大连空难事故为例,当时,我国一些精神卫生学专家就受政府的邀请,对遇难者家属进行了心理干预。
专家在大连和北京分别举行了三次集体的心理干预,对有个别心理创伤严重的人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由于干预及时、措施得当,“5·7”空难后遇难者家属的失常程度相对要轻很多。
目标人群一是遇难者家属;二是旁观者,包括幸存者、目击者;三是外围人群,包括救援人员、官员、记者、遇难者同事,以及通过媒体间接体验到灾难冲击的一类人。
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
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像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
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情绪反应害怕·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1/ 14·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悲伤、罪恶感·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重复回忆·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希望·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身体症状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作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心神不宁恶心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疏解情绪与缓和身体症状的方法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变发生后,尽速的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
首先就是要尝试接受现实的状况,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上的不适。
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式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2/ 14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面临重大的灾难,压力使人们产生一些短期的症状。
但有时因为创伤过于强烈,例如一个人经验或目击到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及严重的伤害,这些可能会使人们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应,如极度的害怕、无助或恐惧感。
这种持续的状态(尤其是超过灾难事件发生后一个月),被称为“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经历这些症状的当事人,极可能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的协助。
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包括:1. 灾难的再次经验指创伤事件不断地被一再经历,例如:·灾难痛苦的回忆反复地侵入,包括影像、想法、或知觉到的事物·事件反复痛苦地在梦中出现·行为表现出像是灾难又再度发生,或是感觉到回到事情发生的当时·从当事人的表现、谈话等线索中显示出心中强烈的痛苦,或出现生理上的反应,与此次灾难有关2. 逃避反应指持续逃避和此次灾害有关的刺激或情境,例如:·努力逃避与创伤有关的思想、感觉或谈话·努力逃避会勾起创伤回忆的活动、地方或人们·在回忆灾害的重要部分时有困难·对于重要活动明显地降低兴趣或减少参与·产生疏离感或与他人疏远·情感、情绪减少(如没有爱的感受)·对前途悲观(不期待未来的生活、婚姻、小孩、正常的寿命等)3. 高度的警觉性指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持续的处在高度警戒的状态,例如:·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易怒或爆发愤怒·注意力集中困难·过度警觉·过度的惊吓反应3/ 14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经历过这次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
一般而言,这些情绪反应并不会持续很久,但目前看起来状况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才逐渐地表现出来。
由于儿童与青少年们对灾变事件(例如死亡)的想法与成人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反应也稍异于成人。
以下的整理是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可能有的各种反应,分述如下:所有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共同反应:·害怕将来的灾难·对上学失去兴趣·行为退化·睡眠失调和畏惧夜晚·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不同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典型反应:学龄前(1-5岁)˙吸手指头˙尿床˙害怕黑暗或动物˙黏住父母˙畏惧夜晚˙大小便失禁,便秘˙说话困难(例如:口吃)˙食欲减退或增加这个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以往所处的安全的世界,因灾变而遭受破坏,会特别显得脆弱,因为他们通常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语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来帮助或安慰他们。
学龄儿童(5-10岁)˙易怒˙哭诉˙黏人˙在家或学校出现攻击行为˙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畏惧夜晚、做恶梦、害怕黑暗˙逃避上学˙在同伴中退缩˙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退化行为几乎是这个年龄层的典型反应,失去宠物或有价值的物品对他们而言是特别难处理的。
4/ 14青春期前(11-14岁)˙睡眠失调˙食欲不振˙在家里造反˙不愿意做家事˙学校问题(例如:打架、退缩、失去兴趣、寻求注意的行为)˙生理问题(例如:头痛、不明原因的痛、皮肤发疹、排泄问题等)˙失去与同侪社交活动的兴趣同侪活动在年龄层特别明显,孩子需要觉得他的恐惧是适当并和别人一样,反应以减低紧张和焦虑及可能的罪恶感为目标。
青春期(14-18岁)˙身心症状(例如:排泄问题、气喘)˙头痛与紧绷˙食欲与睡眠失调˙月经失调与月经困难˙烦躁或减低活动、冷漠˙对异性的兴趣降低˙不负责或犯法的行为˙对父母控制、想要解放的反抗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虑病症(不断担心自己有病痛,但无医学上的根据)大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活动与兴趣都集中在与他(她)同年龄的同侪,他们特别容易因同侪活动的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时失去大人的依靠而悲伤、难过。
孩子在灾难中失去亲人,是最常见的压力,也是最急需处理的危机,大多数会出现以下反应:˙不相信亲人已经永远离开˙身体不适,例如没食欲、呼吸困难˙觉得自己被抛弃,对过世亲人生气˙对亲人的死亡自责˙模仿过世亲人的行为或特征˙变的容易紧张˙担心以后没人照顾他˙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举动,例如特别乖、特别顽皮二、在帮助别人之际,别忘了照顾您自己各种灾难让学童面临空前重大的压力。
学校复学之后,学童心理复健的责任便直接落在教师的肩上。
然而大多数的教师也是灾难的受害者,承受着丧失亲友、财产的伤痛,同时身兼受灾者与救难者的双重角色。
即便是自己未亲身经历灾害、失落亲友,但经由媒体的报导或亲友间的传述,也真确地感受到灾难的震撼。
因此,在复学之后,5/ 14这势必成为校园内每一位成员所必须立即面对的,若教师无法先平复自己情绪,将对学童造成相当负面的影响。
故在此我们列出救灾人员在面临如此灾难后,可能出现的反应与自己能做的因应对策,期望能对教师情绪的平复有所帮助。
最后,我们列出教师们在帮助学童时可能面临的挫折与因应方式,希望能对教师辅导学童时有所帮助。
面对如此重大灾难之后,您可能出现以下反应: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
对幸免于难产生罪恶感。
过份的为受害者悲伤、忧郁。
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觉得生气,例如对周围亲友、ZF官员、媒体感到愤怒,甚至出现暴躁易怒的情形。
觉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有无充分帮助周围的人。
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此时容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对于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
您能为您自己做些什么出现上述反应时,请注意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而您能为自己做的事,是利用以下的方式,试着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与痛苦,早日从哉变的冲击中恢复过来。
接受自己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与经验说给其它人听。
多留意自己的身心状况,适时让自己休息。
多给予自己及周围其它亲友鼓励,彼此相互打气、加油,尽量避免批评自己或其它救难人员的救援行动。
接受他人诚心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然而,当您在学校面对学童,试图帮助学童走过大地震所带来的阴影与伤痛的过程中,很可能遭遇以下这许多的挫折:因为觉得自己还可以为学童做的更多而产生挫折感与罪恶感。
为学童的遭遇感到十分悲伤,甚至由学童的反应与行为,回想到自己本身的情形,进而严重影响个人情绪......原来怀抱满腔热情想帮助学童,却因为学童拒绝谈论灾后创伤或拒绝关心而感到十分挫折。
当发生上述情形时,您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肯定自己有这些心理反应,如罪恶感、悲伤、忧郁等,都是正常的。
可以与其它教师讨论,相互支持、鼓励。
对学童多些包容。
学童面临如此重大压力、伤害时,可能出现一些常行为,例如学童会很黏老师、愤怒攻击其它学童、或出现一些幼儿时期才会有的行为。
6/ 14确认孩子的需要,再提供可能的协助。
自助而后助人,期望这本手册提供的方式能帮助教师平复心情,使您更有心力帮助学童安心就学,如此不仅能协助学童度过心理的困顿,也能减轻学童父母的负担,不需花费更多力气安顿孩子的身心,而投注更多的心力于家园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