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总学时: 36 总学分: 2开课学期:第7学期适用专业小学教育(理)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小学教育(理)专业的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主要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各个时期主要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掌握重要的数学事件,理解主要的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历史文化背景,能够以数学的、历史的眼光分析数学发展的内在原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剖析数学发展史。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熟悉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含义,了解著名数学家的主要成就,以及中国人民对数学的巨大贡献,以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目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数学思想是怎样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经过多个朝代、多个地区、多个民族发展而成,要揭示人民和数学家们用怎样卓越的思想方法攻克数学难题,以无畏的胆略和远见卓识的精神推动数学史发展的。

掌握数学教育的根本方法,开阔眼界,激发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综述分三阶段综合叙述数学历史发展过程,掌握各阶段的框架和脉络,理解中外各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

在教学上要求把握一个整体、三个阶段的特点(古典数学、近世代数和现代数学)。

第二章:东、西方初等数学的代表作通过全面了解东、西方初等数学的代表作,即中国的《九章算术》和古希腊的《几何原本》的内容、背景和特点,把握两者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学术文化特征。

第三章:作图工具与计算工具通过中、西方古代作图工具、计算工具的形成、发展过程的介绍,重点把握古希腊作图手段——尺规作图法,以及中国古代著名的计算工具——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

第四章:初等几何沿着数的起源、发展的历史轨迹,重点了解记数的方法、数的运算以及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过程,突出中国十进位值制的历史地位和功绩,理解在数的扩充过程中,人类所表现出的困惑、好奇和对未知世界执着探索的精神状态。

普高《中国古代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普高《中国古代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普高《中国古代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中国古代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和“数学人文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然而,在现阶段高压力的升学现状下,很多高校忽略了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阶段高中学生对数学的看法也大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枯燥、难学。

我们研究小组认为,数学史对数学教学有着强大的渗透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奥秘,增强学生的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因此,数学史走进教学课堂的意义是重大的。

b5E2RGbCAP 从始至今,中国数学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经历了繁荣鼎盛时期,也有全面衰落的局面,到后来吸纳了西方数学的精华,逐步稳定的发展至今。

中国的数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

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中国数学的发展伴随着历史的变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学习中国数学史的同时,感受中国时代变迁、文明的进步,这对现阶段的高中生有着深刻的意义。

p1EanqFDPw 中国的原创性数学在宋代达到最高峰,宋代可谓是数学发展史的鼎盛时期。

宋朝数学家在方程论上的成就相当高,有“增乘开方法”、“天元术”等,让代数学有了相当完整的发展系统。

此外还有《论古根源》的二次方程式的求根法、“会圆术”、“垛积术”、“隙积术”等等,在数学上的成就犹如繁星,数之不尽。

当然,这个时期也涌现了不少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如秦九韶、沈括、杨辉和贾宪等等。

宋代数学成就的辉煌璀璨,让中国数学史更添不少色彩,成为我国珍贵的遗产。

而前人的数学技巧,也启发着人们在数学领域的更多探索研究,成为21世纪多彩生活中的另一道风景线。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54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学期:先修专业:无后续课程: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一)课程的性质:选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能够以数学的、历史的眼光分析数学发展的内在原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剖析数学发展史。

(三)课程基本要求:全面了解数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各个时期主要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掌握重要的数学事件,理解主要的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历史文化背景。

二、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章:综述(8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分三阶段综合叙述数学历史发展过程,掌握各阶段的框架和脉络,理解中外各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在教学上要求把握一个整体、三个阶段的特点(古典数学、近代数学和现代数学)。

3、教学难点:4、本章知识点:⒈数学历史发展过程(5学时),作业量:1。

⒉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3学时),作业量:1。

第二章:东、西方初等数学的代表作(4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全面了解东、西方初等数学的代表作,即中国的《九章算术》和古希腊的《几何原本》的内容、背景和特点,把握两者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学术文化特征。

2、教学重点:把握《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学术文化特征。

3、教学难点:4、本章知识点:⒈数学历史发展过程(2学时),作业量:1。

⒉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2学时),作业量:1。

第三章:作图工具与计算工具(2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中、西方古代作图工具、计算工具的形成、发展过程的介绍,重点把握古希腊作图手段——尺规作图法,以及中国古代著名的计算工具——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

2、教学重点:把握古希腊作图手段——尺规作图法,以及中国古代著名的计算工具——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

3、教学难点:尺规作图法。

4、本章知识点:⒈尺规作图法及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

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标准)课程名称: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开发者:肖学红郭海珍课程类型:自选课程教学对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每学期18课时课程安排:初一、初二每周一节,初三间周一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模块、主题、单元等框架体系简介引言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喜爱数学第一章数系的发展第二章算法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三章欧几里得及《几何原本》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与数形结合思想第五章几何学的发展第六章随机思想的发展第七章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第八章集合论思想第九章勾股定理第十章韦达定理第十一章名题趣题解析附录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附录二: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附录三:以中国现代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课程实施:一、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二、编写《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古今中外数学文化知识。

三、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搜集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历史故事、数学家、名言名题等。

四、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办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然后组织数学文化史知识竞赛。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建立数学园地和数学文化长廊。

六、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

课程评价:主要侧重对学生的评价(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或者终结性评价等)。

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与改进措施,有就写点,没有的话可以不写。

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1.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2.数学历史名题的教育价值对于那些需要通过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目标,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这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为有趣;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与解决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还难住了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这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历史名题往往可以提供生动的人文背景。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最新)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最新)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最新)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是指关于数学史的课程大纲,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简介:介绍该课程的名称、目的、学时、学分以及授课教师。

2.学科概述:介绍数学史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以及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3.古代数学:介绍古代数学的发展,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等文明中的数学成就。

4.中世纪数学:介绍中世纪欧洲数学的发展,包括阿拉伯数学的影响和文艺复兴时期数学革命的兴起。

5.现代数学:介绍现代数学的发展,包括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对数学的需求以及20世纪数学的各个分支的崛起和发展。

6.重要人物和思想:介绍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包括牛顿、莱布尼茨、欧拉、高斯、布尔巴基等。

7.重要理论和思想:介绍数学史上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包括算术、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

8.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9.课程评估:介绍该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和论文等评估方式。

具体的教学大纲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调整和设计。

数学启航班教学大纲数学启航班的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__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如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数等。

__数学应用:学生将学习简单的数学应用,如购物、时间管理、计数等。

__数学概念: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分数、小数等。

2.教学方法:__启发式教学:以启发式为主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手段,启发诱导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__问题导向教学:以问题为引导,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3.教学目标:__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__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48学分数:3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数学、数学教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学史是师范本科数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自己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数学史就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讨论的是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数学是非常古老而又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科学,其历史的足迹也就更漫长而艰辛。

数学的每一阶段性成果都有着它的产生背景:为何提出,如何解决,如何进一步改进。

这其中体现的思想方法或思维过程对数学专业的学生,甚至是对教师来说,无论是知识的丰富,还是其创造能力的发挥都是重要的。

讲授本课程要贯彻“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方针,依据“有用、有效、先进”的教改指导原则,对原教材要进行彻底清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同时深刻理解本课程与初等数学的内在联系以指导中学数学的教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线性代数、数学分析、微分方程、高等几何、概率统计等学科的基础课程。

不学数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数学知识体系是不健全的。

不了解数学史就不能全面的了解数学学科。

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数学史是对数学各课程的高度综合与概括,是将数学各课程联系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数学课程,是研究数学各课程的相互关系的课程,所以学习数学史对于学习数学其它课程能产生非常巨大的积极影响。

三、课程教学要求数学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如“数学年代”;数学各分支内部发展规律;数学家列传;数学思想方法的历史考察;数学论文杂志和数学经典著作的述评。

该课程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了解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并指导当前的工作,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数学史的教育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史的分期阶段,对数学的发展各时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了解古希腊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中国数学史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数学家与成果,特别是西方数学传入后,中西数学合流产生的影响,较为详细地了解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要。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中英文名称:数学史/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开课学期:3学分/学时:2/32课程类別:选修课;专业拓展课程适用专业/开课对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先修/后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相关专业课程开课单位: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团队负责人:钱李新执笔人:杨新兵核准系主任:杨敏波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数学史》是为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属于专业拓展课程。

本课程采用教师主讲的方式,澄清和还原数学的整个发展变化的脉络,包括数学家的生平、成就和重要贡献,也包括数学符号、数学结论从诞生到不断演变的过程,呈现出数学活泼而生动的另一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预期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全面认知国内外数学从萌芽到不断发展的概况,弥补数学教学中数学背景了解的不足,克服认知的局限性。

课程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发现在数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矛盾运动的特征,以及数学史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性。

课程教学目标3:该课程融合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观和数学哲学观,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基本数学能力。

本课程重点支持以下2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3-1:了解数学的历史概况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内涵联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审美。

毕业要求指标6-2:理解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掌握利用数学和数学家的人文史料、励志故事以及数学发展史中体现出来的数学精神等方面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与方法,具有综合育人的体验。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矩阵关系如下表1-1所示:表1-1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矩阵关系注:将一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到对应课程教学目标中,每一列的权重Σ=1二. 教学内容本课程理论教学共32个学时,包含7章。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数学史的概念,系统地学习数学史发展的主要
进程,以及数学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数学史的概念;
2.了解数学史发展的主要进程;
3.学习数学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影响;
4.能够通过比较历史和现代数学思想,增强对数学发展中变化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
1.数学史的概念:数学史的内容,历史的意义和价值,数学的概念,
数学发展的历史演进;
2.两河流域文明时期的数学发展:古埃及数学,古狄克斯数学,古希
腊数学,古巴比伦数学,古印度数学;
3.中世纪数学发展:阿拉伯数学,拉丁数学,中世纪欧洲数学;
4.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发展:新古典数学,新的科学运动;
5.十八世纪数学发展:意大利的数学,英国的数学,法国的数学,德
国的数学;
6.十九世纪数学发展:逻辑学,国际数学会的建立,德国数学的发展;
7.二十世纪数学发展:数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新领域的开拓;
8.数学史的重要人物:古代的数学家、十八世纪的数学家、十九世纪的数学家、二十世纪的数学家及其贡献。

四、教学方法
1.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数学史教程》是我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二、课程目的要求目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数学思想是怎样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经过多个朝代、多个地区、多个民族发展而成,要揭示人民和数学家们用怎样卓越的思想方法攻克数学难题,以无畏的胆略和远见卓识的精神推动数学史发展的。

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掌握数学教育的根本方法,开阔眼界,激发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

教学时间具体分配见下表: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第0章数学史─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篇章第1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2第2章古代希腊数学4第3章中世纪的中国数学4第4章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2第5章近代数学的兴起2第6章微积分的创立4第7章分析时代2第8章代数的新生2第9章几何学的变革2第10章分析的严格化2第11章20世纪数学概观(1)纯粹数学的主要趋势2第12章20世纪数学概观(2)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2第13章20世纪数学概观(3)现代数学成果10例2第14章数学与社会2合计36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内容:第0章数学史--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篇章数学史的意义、什么是数学--历史的理解、关于数学史的分期第1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数与形概念的产生、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第2章古代希腊数学论证数学的发端、黄金时代--亚历山大学派、亚历山大后期和希腊数学的衰落第3章中世纪的中国数学《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从刘徽到祖冲之、宋元数学第4章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学第5章近代数学的兴起中世纪的欧洲、向近代数学的过渡、解析几何的诞生第6章微积分的创立半个世纪的酝酿、牛顿的"流数术"、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牛顿与莱布尼茨第7章分析时代微积分的发展、微积分的应用与新分支的形成、18世纪的几何与代数第8章代数的新生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与群的发现、从四元数到超复数、布尔代数、代数数论第9章几何学的变革欧几里德平行公设、非欧几何的诞生、射影几何的繁荣、几何学的统一第10章分析的严格化柯西与分析基础、分析的算术化、分析的扩展第11章20世纪数学概观(Ⅰ)纯粹数学的主要趋势新世纪的序幕、更高的抽象、数学的统一化、对基础的深入探讨第12章20世纪数学概观(Ⅱ)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应用数学的新时代、数学向其他科学的渗透、独立的应用学科、计算机与现代数学第13章20世纪数学概观(Ⅲ)现代数学成果10例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高斯-博内公式的推广、米尔诺怪球、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孤立子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四色问题、分形与混沌、有限单群分类、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若干著名未决猜想的进展第14章数学与社会数学与社会进步、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数学的社会化二、教学要求:了解教材中所介绍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的起源与发展,掌握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小学教育专业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专业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全面了解数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各个时期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能够以数学的、历史的眼光分析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剖析数学发展史。

2.掌握重要的数学事件,理解主要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拓展视野,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以发生发展的视角综合的、深刻的挖掘知识的本质。

3.了解数学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数学素养,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和坚定的教育信念。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1.建议教材朱家生. 数学史(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主要参考书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李迪.中国数学通史(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李心灿.当代数学大师(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张楚廷.数学文化(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杜瑞芝.数学史辞典(第一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张奠宙.近代数学教育史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莫里斯·克莱因(Morris Kline)(著),邓东皋等(译).古今数学思想1,2,3(第一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汪晓琴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卡尔·B.博耶//尤塔·C.梅兹巴赫|译者:秦传安数学史(上下修订版)().北京:中央编译,2012.制定人:审核人:2019年3月。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Mathematical History)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0821020学分:2学时:32(其中:讲授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适用专业:小学教育(理)专业建议教材:《数学史》,朱家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课程归口:理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小学教育(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数学史的基本知识、必要的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数学视野、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及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目标目标1.能够获得课程基本概念与性质。

目标2. 能够掌握本课程要求的计算方法。

目标3. 能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能力。

目标4. 能够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目标5. 能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与分析能力。

本课程支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3-1、毕业要求3-2,毕业要求6-2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数学的萌芽1.教学内容(1)能够了解古埃及的数学(2)能够了解古巴比伦的数学2.基本要求(1)重点与难点:古埃及的数学。

(2)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讲授结合多媒体辅助;适当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状况并对共同的问题作及时解答;安排好课后答疑。

3.思政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专业素养,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希腊的数学1.教学内容(1)能够知道希腊数学学派与演绎数学的产生(2)能够了解希腊数学的黄金时期(3)能够知道希腊数学的衰落2.基本要求(1)重点与难点:希腊数学的黄金时期,希腊数学学派与演绎数学的产生。

(2)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讲授结合多媒体辅助;适当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状况并对共同的问题作及时解答;安排好课后答疑。

3.思政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专业素养,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涵盖了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后续的数学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数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1、极限理论:极限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极限的存在性定理,极限的应用。

2、微积分学:导数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微分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微积分学的基本定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

3、级数理论:级数的定义、性质及其收敛性,泰勒级数和麦克劳林级数,幂级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展开式。

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可微和可积分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多重积分的应用。

5、反常积分和含参变量积分:反常积分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含参变量积分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

6、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曲线积分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曲面积分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

7、傅里叶分析:傅里叶级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展开式,傅里叶变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8、数学分析中的重要应用:数学分析在物理、经济、计算机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验教学学时。

每周安排学时,共计周。

五、课程评价本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平时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

其中,期末考试需进行笔试和口试,口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六、教师职责1、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关心学生,认真履行职责。

2、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广博的知识背景,熟悉数学分析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期望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真有用”的能力,从而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层面上,提高大学生的视野和数学素质。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从本课程数学教学案例中领悟数学、理解数学。使学生自己真正学懂数学,体验到数学也是一门可应用的世俗事业,体验到“数学真有用”,而不是被“教会”数学。从教学案例中培养学生寻找与总结内在关系和规律的能力,并且体会数学应用的艰辛和乐趣,让学生看到最真实的而不仅仅是逻辑数学,看到数学运行的原生态。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MA911
*学时
(Credit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urs)
48
*学分
(Credits)
3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数学史
History ofMathematics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通识课、选修课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大作业、结业考试成绩综合而成。
第2部分:
古希腊数学
8
第3部分:
中国古代数学
6
第4部分:
15~18世纪的数学
3
第5部分:
近代数学史
6
第6部分:
近代数学家
6
第7部分:
重大数学事件与世界数学家大会
4
第8部分:
计算机数学史
3
第9部分:
机证数学史
3
第10部分:
数学证明史
3
第11部分: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A history of Mathematicsis one ofa series ofexperiencing mathematics usefulcourses. It helpsstudents recognize that mathematics is closely linked with daily life by explainingthe chosen typical historical facts and interesting cases, andimproves student’s mathematicalunderstanding,mathematical quality andinterest, and ability to apply mathematics.This coursecovers someallusions,majorevents andfamousscientistsin thehistory of mathematics,such asclassical Greekmathematics, Chinese mathematics,mathematicsfrom 15thcentury to18thCentury,modern mathematicsand computer mathematics.Thesecontents are plentiful and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widen their eyes and to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ath.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学史英文名称:History of Mathematics学时数:32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学史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自己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数学史就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讨论的是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数学是非常古老而又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科学,其历史的足迹也就更漫长而艰辛。

数学的每一阶段性成果都有着它的产生背景:为何提出,如何解决,如何进一步改进。

这其中体现的思想方法或思维过程对数学专业的学生,甚至是对教师来说,无论是知识的丰富,还是其创造能力的发挥都是重要的。

讲授本课程要贯彻“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方针,依据“有用、有效、先进”的教改指导原则,对原教材要进行彻底清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同时深刻理解本课程与初等数学的内在联系以指导中学数学的教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线性代数、数学分析、微分方程、高等几何、概率统计等学科的基础课程。

不学数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数学知识体系是不健全的。

不了解数学史就不能全面的了解数学学科。

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数学史是对数学各课程的高度综合与概括,是将数学各课程联系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数学课程,是研究数学各课程的相互关系的课程,所以学习数学史对于学习数学其它课程能产生积极影响。

三、课程教学要求数学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如“数学年代”;数学各分支内部发展规律;数学家列传;数学思想方法的历史考察;数学论文杂志和数学经典著作的述评。

该课程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了解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并指导当前的工作,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数学史的教育功能。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数学史概论》二、课程性质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限选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任选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述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与社会、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学习数学史有助于学习者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帮助学习者确立正确的数学观,掌握数学教育的根本方法。

尤其对于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结合以后的教学教育工作讲授数学史知识,传达数学思想方法有帮助。

对于非师范生来说,学习数学史开阔眼界,激发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教学原则:了解教材中所介绍的数学概念、有关数学方法的起源与发展,掌握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2、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知识相关的图片,有条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要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根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根据具体情况有些内容可以不讲或简单讲授。

五、课程总学时与学分40学时,3学分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第0章数学史一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篇章(计划学时1)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讲授数学史的意义、什么是数学。

对数学有个历史的理解。

了解关于数学史的分期。

二、课程内容0.1数学史的意义0.2什么是数学一历史的理解0.3关于数学史的分期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教学重点:学习数学史的意义.教学难点:数学史的分期.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讲授教学内容.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计划学时2)一、教学目的讲授数与形概念的产生和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二、课程内容1.1数与形概念的产生1.2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1.2.1埃及数学1.2.2美索不达米亚数学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教学重点:数与形概念的产生与早期数学.教学难点:数与形早期数学.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讲授教学内容.第二章古代希腊数学(计划学时3)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论证数学的发端、亚历山大学派(黄金时代)的建立、亚历山大后期和希腊数学的衰落.二、课程内容2.1论证数学的发端2.1.1泰勒斯与毕达哥拉斯2.1.2雅典时期的希腊数学2.2黄金时代-亚历山大学派2.2.1欧几里得与几何《原本》2.2.2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2.2.3阿波罗尼奥斯与圆锥曲线论2.3亚历山大后期和希腊数学的衰落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教学重点:论证数学的发端、亚历山大学派(黄金时代)的建立和希腊数学的衰落的原因.教学难点:论证数学的发端和希腊数学的衰落的原因.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讲授教学内容.第三章中世纪的中国数学(计划学时4)一、教学目的了解《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以及从刘徽到祖冲之、宋元数学的成就。

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一般项目1、研发教师:xx2、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3、科目名称:数学史4、授课时间:一学期5、授课对象:初一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以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为宗旨,以开展校本课程为契机,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普及数学史方面所应基本具备的知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多方面发展的学生奠定基础。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经历的发展进程;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体会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4.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并能较好的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根据学生需求、发展目标共安排六方面11项内容第1次走进美妙的数学史话概述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第2次古代希腊数学1.论证数学的发端2.xx与xx3.xx时期的xx数学4.xx与《数学原本》5.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第3次中世纪的xx数学1.《xx髀算经》与《九章算术》2.从xx到祖冲之3.从“xx”到“正负开方”术4.xx剩余定理第4次xx与xx数学第5次近代数学的兴起走近大师第6次数学奖(数学诺贝尔)简介第7次代数学的诞生第8次几何学的变革1.xx平行公设2.几何学的统一第9次现代数学成果十例第10次历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第11次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以及若干未决猜想的进程(三)课程实施建议1、实施方法:本专题的内容安排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既可以由古至今,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也可以从现实的,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出发,追根溯源,回眸数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实施方式:“数学史选讲”课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可采取讲故事、讨论交流、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方式进行。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可考虑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外阅读、查阅资料相结合。

数学史话校本课程讲义[全套]苏教版 教案

数学史话校本课程讲义[全套]苏教版 教案

扬中市新坝中学数学史话校本课程讲义[全套]扬中市新坝中学校本课程数学史话目录1、数学史话概述(1)学习目的及意义;(2)100个著名初等数学问题<选讲>2、中国数学史3、古希腊数学4、埃及古代数学5、欧洲中世纪数学6、十六、十七世纪的数学7、十八世纪的数学8、十九世纪的数学(一)数论、分析与几何的创新阶段(二)代数观念的变革时期(三)数学新思想的深化阶段(四)数学公理化运动的初创期9、历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附录:《焦点访谈》:走进美妙的数学1、数学史话概述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

由于生活和劳动上的需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知道简单的计数,并由用手指或实物计数发展到用数字计数。

在中国,最迟在商代,即已出现用十进制数字表示大数的方法;至秦汉之际,即已出现完满的十进位制。

在不晚于公元一世纪的《九章算术》中,已载了只有位值制才有可能进行的开平方、开立方的计算法则,并载有分数的各种运算以及解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方法,还引入了负数概念。

X徽在他注解的《九章算术》中,还提出过用十进制小数表示无理数平方根的奇零部分,但直至唐宋时期(欧洲则在16世纪斯蒂文以后)十进制小数才获通用。

在这本著作中,X徽又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逼近圆周长,成为后世求圆周率的一般方法。

虽然中国从来没有过无理数或实数的一般概念,但在实质上,那时中国已完成了实数系统的一切运算法则与方法,这不仅在应用上不可缺,也为数学初期教育所不可少。

至于继承了巴比伦、埃及、希腊文化的欧洲地区,则偏重于数的性质及这些性质间的逻辑关系的研究。

早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即有素数的概念和素数个数无穷及整数惟一分解等论断。

古希腊发现了有非分数的数,即现称的无理数。

16世纪以来,由于解高次方程又出现了复数。

在近代,数的概念更进一步抽象化,并依据数的不同运算规律,对一般的数系统进行了独立的理论探讨,形成数学中的若干不同分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1、研发教师:胡青
2、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3、科目名称:数学史
4、授课时间:一学期
5、授课对象:初一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以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为宗旨,以开展校本课程为契机,在对学
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普及数学史方面所应基本具备的知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多方面发展的学生奠定基础。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经历的发展进程;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体会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4.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并能较好的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根据学生需求、发展目标共安排六方面11项内容
第1次走进美妙的数学数学史话概述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第2次古代希腊数学
1.论证数学的发端
2.泰勒斯与毕达哥拉斯
3.雅典时期的希腊数学
4.欧几里德与《数学原本》
5.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
第3次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1.《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2.从刘徽到祖冲之
3.从“贾宪三角”到“正负开方”术
4.中国剩余定理
第4次印度与阿拉伯数学
第5次近代数学的兴起走近大师
第6次数学奖(数学诺贝尔)简介
第7次代数学的诞生
第8次几何学的变革
1.欧几里德平行公设
2.几何学的统一
第9次现代数学成果十例
第10次历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
第11次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以及若干未决猜想的进程(三)课程实施建议
1、实施方法:
本专题的内容安排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既可以由古至今,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也可以从现实的,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出发,追根溯源,回眸数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实施方式:
“数学史选讲”课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可采取讲故事、讨论交流、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方式进行。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可考虑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外阅读、查阅资料相结合。

教学可按照如下模式进行:
提出问题→引导阅读(课外)→学生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的概括与提升→进一步的阅读。

总之,本专题的教学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意识,力求使学生切身体会“做数学”的好处。

不应当照本宣科,成为大事年表和流水账,枯燥乏味,缺少启发性等,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从而对数学史失去兴趣,对数学失去兴趣。

(四)课程评价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评价,使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为各门功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评价方式:
1、评价内容
学习评价指标(一):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团结协作情况;
学习评价指标(二):平时模拟训练与考查相结合;
学习评价指标(三):教师综合评定,给与相应等第。

2、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训练实践的态度(投入程度),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

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册、记分等方式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简单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3)学校评价:可以是学校了解本课程情况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某写活动中特长发挥,得到学校的认可、肯定。

(4)学生评价:给予认为合适的评价。

3、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予以表现,教师结合上述五项内容综合考察后给予一定的等级,评价等第为:优秀、良好、中等、基本合格、须努力五档,等级为前四档者给予相应的学分。

“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指导老师:胡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