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②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大致了解文意;②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诸葛亮对子的殷殷期望;②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体会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和用心。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感触心灵,感恩父母。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引入,询问该名言警句的出处

(最早于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中,后经诸葛亮《诫子书》拓展延伸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言警句)

2.PPT展示影视作品中诸葛亮的形象,让学生用词语或成语形容他心目中的诸葛亮(忠肝义胆、智勇双全、足智多谋、有情有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对诸葛亮的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南)人,号卧龙先生,谥号武乡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以来,守持联吴以据曹策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终始刘备部由弱变强,而与曹魏孙吴呈三足鼎立之势。然“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意图老骥伏枥,问鼎中原。但六出祁山,功败垂成,病逝五丈原。诸葛亮一生凭其高尚的品行,高风亮节,成为后世楷模。一身正气,淡泊之志,千古传颂。

后人一副写诸葛亮的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即荆益二川,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排八阵:摆设八卦阵;六出:六出祁山,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七擒: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带兵镇压,为收复南蛮人心,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发誓永不造反;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夜观星象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使代表自己的星宿归位)延续自己的生命,就在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倘若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就可救他自己一命。取西蜀:攻取西蜀;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东和:东和孙权;北拒:北拒曹操水面偏能用火攻:指赤壁之战火烧曹操)

引出《诫子书》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此时54岁的诸葛亮将会给8岁的诸葛瞻说些什么呢?一起来学习《诫子书》,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

1.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2.PPT上展示无标点符号的文章,要求学生断句(古文无句读)

3.思考:读古文应如何判断停顿呢?

(①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引出下文内容,故读的时候要稍作停顿;②也:句末

语气词,故读的时候要读出韵味悠长;③句式对称,多用对偶句,故能读出节奏感)

4.学生自由朗读,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一位学生展示(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看视频朗读,感受古文的韵味

三、精读课文,读出训诫的理味

1.小组自读讨论,参考注释翻译全文

(请小组回答,PPT展示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

全文翻译: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是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的。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成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

学业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穷困的屋舍,(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全班齐读,小组讨论填表,感悟文章道理

不应该做: 应该做: 不能

不能

3.听录音,从表格选择一个点来分析你的感悟(学生谈出所思所想即可)

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明确:A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明确诸葛亮在文中要告诉孩子的道理

静——“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宁静的力量:诸葛亮告诉孩子宁静才能修养身心,才能明确远大志向,是学习的前提。静中有一片广袤的天地,在宁静中思考、感悟,才能“心鹜八极、驰思万里”。现代人大都十分忙碌,疲于奔波,在忙乱中你能否自得其静?明确人生方向,悠然自得?

学——“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的特性:是提升才华的根本途径,学需要的前提条件——静、志。诸葛亮告诫孩子,没有“生而知之”,“才须学也”,才华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明确志向,用志向提醒自己,才有学习的决心和毅力。

俭——“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节俭的益处:真正懂得节俭的人,不会攀比富贵,贪恋虚荣,对身外之物看淡看轻,不至于“心为形役”,他们的品德也会因此而高尚。“淡泊”和“俭”在一定意义上是相通的,都是控制对物质的欲望。“俭”在讲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历练心志,塑造性格。

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志向的作用:一代喜剧演员周星驰说过,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当然志向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区分于咸鱼。是让我们在迷途中找到方向,是我们懈怠时的提醒,疲惫时的坚持的理由。志向是“成学”乃至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指引船舶航行方向的指南针,是照亮夜行者路的启明星。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四、品读课文,读出家书的情味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