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吸毒者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在吸毒者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吸毒者吸毒原因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国内对吸毒者吸毒成因问题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两大类,描述性研究主要从吸毒者的家庭影响、客体关系的易感性因素进行分析,解释性研究主要从吸毒者的个性、人格及社会因素方面进行阐述。其中这

四个因素并不是单独孤立的存在,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吸毒行为的原因进行阐述,往往是几个因素综合作用在一起促使吸毒者走向吸毒道路。

关键词:心理学;吸毒原因;吸毒结果

从我国大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吸毒现象至今,由吸毒引发的社会问题逐渐增多,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尤其值得关注。吸毒行为作为一种偏离和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在它产生之前,吸毒者必定经

历了一个心理的准备过程。[1]因此了解吸毒的心理成因将会为今后的戒毒工作

提供有效的参考,并将提供有效的戒毒方法。

本文通过对2000-2015年间国内期刊(包括高校博硕士生论文)的检索和

分析,对国内吸毒者的吸毒原因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从检索的结果来看,十余

年间对吸毒原因的问题主要集中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大类。描述性研

究主要从吸毒者的家庭影响、客体关系的易感性进行分析,解释性研究主要从

吸毒者的个性、人格及社会因素方面进行阐述。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发现登记的吸毒人员179.4万人,其中滥用海洛因人员有115.6万人,占64.5%;滥

用合成毒品人员58.7万人,占全国吸毒人员总数的32.7%,同比上升35.9%,

全国新增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4.6万人,同比上升22%。[2]

一.人格研究

概览十余年间的文献资料,对于吸毒原因的研究,不同的学科视角及侧重

点均有所不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大多与吸毒者个性易感的心理基础、吸毒

者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吸毒者客体关系的易感性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等四个

因素相关。由于吸食毒品后的快感能持续一段时间,当药效失效后,吸毒者对

这种快感的需求就变得更加强烈,这也就是定期服毒的渴求,又称之为“吸毒

心理成瘾”。吸毒者的心理成瘾,可能与吸食者的个性有关。[3]人格作为一个

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心理特征,因此很多研究者从这方面方面入手对吸毒者的

吸毒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吸毒者具有冲动、自私、自控能力差等精神综合症和

人格分裂的许多心理特征,他们对人和社会缺乏关注和热情,并借助毒品来逃

避现实,以获得情感上的依赖并极易形成“依附性人格”。 [4]吸毒人群的人格

特征主要体现在“吸毒者人格”,主要表现为固执、武断、热情、敏感、缺乏

现实感等特质同时伴有认知功能的衰退。[5]对我国女性吸毒者进行调查时发现

我国女性吸毒具有被动性特点,常常依赖另一名男子吸毒或者卖淫,这可能与

女性个性的弱点、心理特征、文化素质及社会环境有关。[6]吸毒行为的产生除

了与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国际气候等客观因素有关外。吸毒者特有的个性、

意志、情感等主观因素也是导致其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吸毒者的人格问题更

多的是在吸毒者吸食毒品之后的变化而非在开始之前就从吸毒者人格个性方面

给予关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格因素与吸毒行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7]

二.家庭环境特殊性的研究

美国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哈里▪斯塔克▪沙利文认为人们是在社会情境中发展自己的人格的,没有周围的人,人类就不会有人格。并把人类个体的成长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分为了7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影响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都是极其深远的。来自家庭的道德教育、知识传承、亲情氛围以及家庭的生

活状况等因素都会对个体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产生伴随终身的重要影响,正向积极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个体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温床,而不良的的

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会使青少年内向、孤僻、脆弱、固执、逆反、易焦虑。[8]家庭环境对个体性格的形成及发展成长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定型定性的作用,

众多学者均认为不管是初次吸毒还是复吸,家庭因素在其中起着不容忽视的

作用,如何从家庭教育着手去抵制毒品及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瘾也是当今众多

学者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7]

有文献报道家庭因素是首次吸毒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家庭内的负性情感、

低亲密度、高矛盾性、高控制性等家庭环境的缺陷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及

障碍与吸毒的主要因素,明确提出偏离社会常模的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吸

毒的危险因子之一。[9]身处问题家庭及家庭的教育问题是走上吸毒道路的社

会因素之一。[10]家庭教育失败和家庭成员不良关系增加了吸毒的可能性。[11]

男性吸毒者父母过度的偏爱和对其采取拒绝否认的教育方法可能是导致其吸

毒的原因。[12]女性吸毒人员的父母在对其女儿的关心、理解、鼓励、信任和

积极的引导方面及其匮乏,对女儿缺乏关注、爱心和肯定,他们更多的表现

出忽视、冷漠、独裁、苛求和过分袒护的态度,这种不当的教养方式使吸毒

女性更多的体验了无助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13]由于我国女性情感上固有

的依附性以及我国历来传统文化的影响,婚姻和感情的问题是引发女性情感

缺失、情绪悲观甚至冲动吸毒的重要因素。[14]

三.客体关系的易感性的研究

客体关系理论的哲学出发点是:人性基本上是社会性的,我们对他人的需

求是最基本的。客体关系学者认为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对关系的需求是最原始的,自我是由意识或潜意识层面上的内在关系构成的。[15]基于这项理论的

指导,研究人员在对吸毒者的吸毒原因进行调查时发现,来自朋友、伙伴及

其他客体的影响是很多吸毒者走上吸毒道路的主要诱因。同伴吸毒行为和态

度可以直接预测个体吸毒行为,即吸毒者周围较为亲密的人,往往会对其表

示较为积极的态度。[1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媒的发展,信息的扩散化传播,种类繁多的毒品也通过各种渠道扩散到各级各类的娱乐场所之中,随着

毒品网络的扩散铺开,对很多群体都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受到同伴的不良

影响、引诱、拉拢、诱骗或者来自同伴群体的压力而吸食毒品。有研究发现,第一次吸毒时的思想动机依次为:追时髦、寻刺激和好奇者占47%,受挫折、情绪低落者占28.9%。[17]好奇心的驱使是众多吸毒原因当中的首要因素。[18]

在这种好奇心理的趋势之下,群体当中的某个个体接触了毒品,无法自拔,

而这个吸毒的个体又对其所在群体中的其他个体产生了影响,这种群体行为

的传染性,以及久在情境中的客体关系的易感性使首次接触到毒品的群体成

员很容易形成了一个吸毒圈,并不断的扩散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