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结课论文1
艺术设计史相关论文3000字(2)

艺术设计史相关论文3000字(2)艺术设计论文篇1论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与形式美艺术设计依据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对生活用品、环境、方式等加以设计,试图迎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与情趣。
作为人类自我意识的结晶,艺术设计凝聚着人们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人们的创造性思想加以传达。
为满足受众对于艺术设计作品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要求作品必须利用一种规律、和谐、流畅、有序的形式美感传达信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与愉悦感。
一、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明确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对称艺术形式,对作品文化、精神内涵加以挖掘,促进人们对于作品形式、构成与深层次内涵的理解,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一)平面设计中的对称美通常而言,平面设计需要通过视觉语言,实现沟通与传播,因此,视觉符号的运用方式十分关键,为了使设计者所表现物象能够为受众迅速、准确的理解,必须对此类元素加以设计,将设计信息深深地植入到其脑海之中,达到瞬间传达信息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视觉元素与图案创意表现成为吸引受众目光的关键。
分析人们的视觉印象不难发现,缺乏内容、审美价值、无意义的图案很难吸引受众的兴趣,要求所设计内容,如构图、排版、色彩、点线面等都必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满足受众观赏需求,引起受众的兴趣。
而富有对称感、韵律性、流畅化的“内容”在艺术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就心理学视角而言,即格式塔心理学所谓的“力的图式”,也就是说,要求物体间组合形成均衡的“力的图式”,这样才能为人们带来视觉美感与心理享受,而均衡的对称性能够带给人们美感,并从心理上与受众产生共鸣。
因此,“对称美”已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大师的关注和运用。
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有设计师采用轴对称形式,将现实中难以出现的状况呈现在观众面前,带给大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可以采用左右对称的美女,引发受众的兴趣,继而对产品加以关注,实现一种惊异化的美感享受。
再如,有设计中利用美女头部作为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点,通过两两相望,形成优美的构图,抓住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关注,利用对称美实现广告诉求。
世界现代设计史结业论文

学号编号研究类型分类号HUBEI NORMAL UNIVERSITY世界现代设计史结业论文论文题目包豪斯学院设计对现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作者姓名指导教师所在院系专业名称完成时间包豪斯学院设计对现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论文摘要】:现代主义建筑的公认的起源是“包豪斯”,它是一座建筑,也是一所学校,也是一个流派,是所有学习建筑学的人心中永远的圣地.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包豪斯奠定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风格,并对战后形成的国际主义建筑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包豪斯从格罗皮乌斯到密斯在建筑设计上彻底告别传统建筑,新技术,新结构的运用,创造了新的建筑风格"。
_______现代主义建筑。
【论文关键字】:包豪斯建筑史现代设计新建筑主义运动建筑革命一、包豪斯的创办德国包豪斯学院,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格罗皮乌斯建立。
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是欧洲现代主义集大成的核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欧洲仍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社会动荡,思想巨变,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败后的德国又掀起了“十一月革命”,国内的知识分子在巴黎,意大利,荷兰,苏联等各国传播近来的新思想的鼓舞下,抱着对祖国狂热的改革理想,积极投身到重建德国的各项工作中,包豪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二、包豪斯经历的三个阶段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任校长。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汉内斯。
梅耶任校长。
第三阶段(1932-1933)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任校长。
因而,也形成了三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迈耶的共产主义,凡德罗的实用主义。
设计学结课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艺术、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
在我国,设计学教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门热门学科。
本人在本学期设计学课程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对设计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设计学课程的学习总结。
二、课程学习内容1. 设计学基础理论设计学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设计史、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了解到设计的发展历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的方法论。
2. 设计实践技能设计实践技能主要包括平面设计、立体设计、交互设计等。
在本学期课程中,我学习了Photoshop、Illustrator、C4D等设计软件的使用,并进行了多个设计实践项目。
3.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设计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优秀设计案例,我们可以学习到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
本学期,我分析了多个国内外知名设计案例,如苹果、可口可乐、小米等品牌的设计。
三、学习收获1. 理论知识体系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设计学的基本理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为我今后的设计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设计实践能力在设计实践方面,我掌握了Photoshop、Illustrator、C4D等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这些软件完成简单的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交互设计。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3. 创新思维设计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本学期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逆向思维、跨界思维等创新方法进行设计。
这对我今后的设计实践具有很大的帮助。
4. 团队协作能力设计学课程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项目。
在本学期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这对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不足与反思1. 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虽然我对设计学的基本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有不少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
大一设计史论文3000字

艺术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但就是这样一个抽象的话题,却无时无刻不再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以及我们的思维方式。
当今时代可谓是一个知识主宰的时代,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以知识为主的多元化时代,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机遇、挑战和竞争。
还有艺术带给我们的思考。
面对这些我们只有与众不同,思维独特才能成为万千人群中的获胜者,这就要求我们有着良好的艺术修养。
对艺术设计有不同的认知,而不单单只是片面的,或错误的理解。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艺术设计对我们的重要性。
在这个以知识为主的时代,竞争如此激烈,社会就像一个大熔炉。
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正走向统一,我们能看到的,有建筑形式上的统一,服饰上的统一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要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强的艺术感知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艺术感悟,不然我们就会成为今日的古人。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及艺术感知力。
作为一名艺术生,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艺术设计也并不是随便的乱想,是时间的积累所得。
就如古今大家,不是突然蹦出来的一样。
而是苦练而来。
这个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我们自身都各自的作用。
就如我们从小就受到教育一样,其实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在接受艺术的熏陶,就在进行艺术设计,知道画画时桌子高,板凳矮。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被我们所发现。
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必须把握好自己学习的每一个阶段。
从中探索,就像达芬奇面对《最后的晚宴》的墙壁一样,酷酷的思索。
设计来源于现实的需要。
因为这面墙要装饰一下。
大学就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的一段,在此,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接近完善,是我们由学习向生活转变的一个折点。
这期间我受到的教育对后期我的学习生活有重要作用。
因此这期间,我们就更应该注重艺术设计本专业的一个深入的了解。
,而不是浪费时光。
一个好的思维方式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艺术设计,去感受它。
首先,艺术设计对于一个学环艺的大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设计史论文

20世纪初,国内政治腐败,外受帝国主义侵略,整个社会处于混乱状态,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严重地冲击。在装饰艺术与设计方面,传统的东西被遗弃,西方的一些元素被吸收进来,装饰艺术在装饰绘画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各地的发展参差不齐、时起时落。以宫廷工艺为主的中国传统工艺远落后与外国的现代工艺,只有民间一些民俗工艺还继续发展,但在设计水平等方面都无法和外国相媲比。近现代的中国美术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词:装饰画装饰艺术装饰与实用传统西化虽然在20世纪初期中国就从西方引入并开始使用“设计”(design)一词,但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词的意义所在,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词语。中国虽然有着优越的装饰艺术和事物的各种各样的形式结构却没有自己的一个独特的词语来描述形容它们。中文中的“设计”一词常常与世界通用的英文“design”相对应,或者被看作后者的意译。后者曾经有一个中文的译词“迪扎因”,现在有时还在使用。“design”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得“dēsignāre”,这个拉丁词的基本意思是“画上记号”。查1989年版的韦氏英语辞典(THE NEW LEXICON WEBSTER´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可知,作为名词使用的“design”意思是:装饰图案,做成某事的指令,图画的形式构成,在家具当中促成“风格样式”、色彩、材料等的配置,整体当中部分与部分的结合,头脑中构想的计划、目的、意图,(复数)获得某物的图谋,如占人钱财的企图;作动词的“design”意思是:发明创造,为只作某物制定计划、绘制略图或制作模型,在头脑中构想筹划,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作计划,产生企图。谈设计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装饰,想到装饰我们就是指“以实用为主要目的的;一切器具之中的附加观赏功能。”其实装饰设计的原则并不仅仅是观赏:要掌握适用、经济、美观三个原
总结的设计史

总结的设计史第一篇:总结的设计史人类设计活动的阶段1.人类设计活动的萌芽阶段(旧石器—新石器)打磨石器,有了目的性和一定的标准性2.手工业设计阶段(新石器--英国的工业革命)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的创造性活动,也标志着人类手工业设计的开端。
3.工业设计阶段(从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
1765年,珍妮发明了纺纱机。
名词解释三种柱式:A、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刚劲雄健,没有柱础,柱头是刚挺简洁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代表性的建筑是“帕提农神庙”B、爱奥尼克柱式:秀美华丽轻快,柱头是轻巧柔和的涡卷,柱棱上有一小段小圆面,有复杂而富有弹性的感的柱础,具有女性体态轻盈秀美的的特征,代表性建筑是雅典伊瑞克提翁神庙C、科林斯柱式:秀美华丽轻快,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哥特式:没有曲线,尖拱,高尖塔形式垂直向上的动势追求垂直向上的线条代表建筑: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德国工业同盟开创者穆特休斯贝伦斯1907,穆特修斯、贝伦斯等成立了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国工业同盟,这个组织旨在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公开追求商业目的,奠定了德国产品重质量的传统,可以说标志着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发轫。
宗旨由纽曼起草: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业结合2、主张通过教育把不同设计综合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4、大力宣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6、主张标准化、批量化生产。
1、简答题巴洛克:主要活动于意大利特点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庄严含蓄匀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饰造作的表面效果,极端体现在教堂、家具、室内设计领域建筑构图上:节奏不规则的跳跃,常用双柱,甚至以三根柱子为一组。
开间变化很大。
装饰上:喜欢用大量壁画和雕刻,富丽堂皇,富有动感。
家具:用扭曲的腿部来代替方木或圆木的腿。
出现了很多的涡形装饰。
强调家具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
洛可可:17世纪的法国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
设计史课程总结与心得

**Reflections on the Journey Through Design History**Embarking on the journey through the course of design history was an eye-opening experience for me. As an avid learner and a passionate educator, I always strive to gain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that help me enhance my own knowledge base,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areas like design history that offer a wealth of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aesthetic insights.The course began with a cursory glance at the ancient eras, where design was often a reflection of societal norms, religious beliefs, and the available technology. The transition from primitive to complex forms of design was fascinating, as it highlighted how human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have evolved over time. Studying the Gothic, Baroque, and Renaissance periods wa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as it allowed me to appreciate the intricate details and the symbolism behind each design element.The modern era, on the other hand, presented a different challenge. With the adv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echnology, design had to adapt to new mediums and audiences. The emergence of movements like Art Deco,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marked a significant shift in design 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 Studying these movements helped me understand how design can be a powerful tool for social change and cultural expression.What struck me the most was the intersection of design with other disciplines like architecture, fine arts, and even literature. Design, it seemed, was not just about aesthetics but also about functionality, usability, and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 it creates with the user. This understanding helped me appreciate design from a more holistic perspective, realizing that it is not just a visual medium but a powerful communicator of ideas and emotions.Throughout the course, I also learned about the challenges that designers face when it comes to creating for specific cultures and contexts. Understanding the nuances of each culture and its impact on design was crucial in comprehending the global diversity of design aesthetics.In conclusion, the journey through design history has been enriching and transformative for me. It not only拓宽了我视野、but has also made me more aware and appreciative of the role design plays in our lives. I am grateful for theopportunity to have taken this course and look forward to applying these insights in my future academic pursuits.(Note: This summary is written in a way that maintains the readability and logic flow, while also adhering to the requested length constraints.)。
设计基础期末总结论文

设计基础期末总结论文设计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对设计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主要从色彩、构图和比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合设计理论和案例分析,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首先,在色彩方面,我学习了色彩的基本理论和表达方式,了解了颜色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通过色彩搭配和配色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不同颜色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绪感知,从而对设计产生影响。
在实践中,我通过选择适合的色彩来达到设计所需要的表达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其次,在构图方面,我学习了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并通过实践来掌握其应用。
在设计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传达设计的主题和观点,让作品更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在构图实践中,我通过合理的布局、明确的重点和对称的分割,使得作品更具可读性和美感。
经过多次的尝试和实践,我的构图能力得到了提升。
最后,在比例方面,我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原则。
比例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决定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平衡感。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了解到不同的比例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恰当的比例能够使作品更加和谐和平衡。
在我的设计中,我通过运用比例原则,使作品在视觉上更加舒适和美观,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体而言,通过设计基础的学习与实践,我对色彩、构图和比例等设计要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来提升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同时,我也学到了如何运用设计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使设计更加符合需求和目标。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相信我的设计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设计基础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在创意方面,我的思维还相对局限,不够开放和多样化,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灵感。
其次,在技术方面,我对一些设计软件和工具的应用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多加练习和学习。
最后,在理论方面,我对设计理论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世界现代设计史论文

世界现代设计史论文一、导言设计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和技术领域,对世界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论文将探讨世界现代设计史,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和人类文化的重要性。
二、背景现代设计是指从18世纪开始迅猛发展的一种设计风格和思维方式。
它与传统设计相比,注重功能、实用性和简洁性,强调创新、实验和科技的应用。
现代设计改变了人们对于设计的看法,带来了更舒适、高效、美观的产品和环境。
三、欧洲现代设计历史1.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在工业革命之前,设计主要受到宗教和贵族文化的影响。
欧洲的宫殿、教堂和家具设计都强调奢华和繁复的装饰。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现代设计开始崭露头角。
2. 匠人和艺术家的融合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新的设计运动,如英国的工艺运动和德国的包豪斯学派。
这些运动提倡将工匠的技艺与艺术家的创造力结合起来,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3. 国际风格与功能主义20世纪初,建筑和家具设计中出现了国际风格,强调简洁、白色和对称的特点。
同时,功能主义设计理念也开始兴起,追求产品的实用性和效率。
4.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多样性、反传统和对文化的关注为特点。
设计师开始尝试将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融入设计中,展示出更加多样化和包容的风貌。
四、美国现代设计历史1. 工艺美术运动和现代主义20世纪初,工艺美术运动席卷美国,推崇手工艺术和自然材料的运用。
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美国设计师开始关注工业化和科技的应用,注重实用性和创新。
2. 包豪斯在美国的影响包豪斯学派在美国设计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强调技术、功能和实用性,并注重对材料和结构的研究。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对美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后现代主义和消费主义随着美国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繁荣,后现代主义和消费主义成为美国现代设计的重要特征。
设计师开始倡导个性化、多样化和奢华的设计风格,满足人们对于精致生活的需求。
工业设计史结课论文

工业设计史结课论文学院:_机械工程_专业:_工业设计_班级:__一__姓名:_郭云潮_学号:_105辅导老师:_李辉_时间:2011年12月28日【摘要】: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设计理念上注重理性思考和产品功能,又称为“理性主义”或“功能主义”。
现代主义作为一场真正的设计革命,使设计第一次摆脱了为权贵阶层服务、依附于手工业生产方式的状态,而转向为社会总体服务、与机械化批量生产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包豪斯;现代设计;影响;功能主义现代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以后出现于西方美学、文学及艺术领域的诸多反传统流派或思潮的总称,又名现代派。
在促进现代设计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变革始终是一个关键因素。
在建筑与工业设计领域中,现代主义是出现于20世纪初至中叶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设计改革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术”。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改革运动使人们在设计理念上注重理性思考和产品功能,称为理性主义或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方法、流派和美学理论,着力解决形式和功能、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
它的出现源于19世纪建筑与设计中繁缛装饰和虚假华丽所引发的对形式与功能问题的重新思考。
虽然“功能主义”的术语在1923年才出现于艺术理论著作,但早在19世纪末美国的芝加哥建筑学派已实践着“刑事追随功能”的功能主义基本原则。
现代建筑设计先驱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中最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口号的著名建筑家和理论家。
他早年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建筑专业,在费城获得初步建筑实验经验,并曾考察意大利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的古典建筑。
1875年进入芝加哥艾德勒建筑事务所,1881年与艾德勒合作并将事务所更名为艾德勒-沙利文建筑设计事务所。
室内设计原理结课论文(精选5篇)

室内设计原理结课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室内设计原理结课论文室内设计原理结课论文关键字:生活活动使用发展室内设计师一门跨越艺术和技术,融合多种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单凭艺术家式的灵感和心血来潮,已经难以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室内设计师,既要学习室内设计的与原理和历史,又要熟悉室内设计涉及到的边缘学科,以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品味的审美和艺术修养。
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内容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
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
同时我们应该还意识到,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涵是动态的,发展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我们不能用静止的思维去对待,我们应该在试验中不断理解室内设计创作动向,持续的充实与进步。
室内设计的依据:室内设计既然是作为环境设计系列中的一“环”,因此室内设计事先必须对所在建筑物的功能特点、设计意图、结构构成、设施设备等情况充分掌握,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出发,下述的是本人的一些基本观点:一、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为人民服务,这正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石。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
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
人体的尺度,即人体在室内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是我们确定室内诸如门扇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窗台阳台的高度、家具的尺寸及其相间距离,以及楼梯平台、室内净高等的最小高度的基本依据。
设计史论文

由工艺美术运动想到的学习了设计史,得到的最多的就是设计师身上的思想,以及他们身上带着那种跟别人不同的东西,一步步引领着我们。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了解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设计,对我的感触也很大,但是我想的最多的还是,我们了解的只是书本上的东西,关键的还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平时在学习的同时,自己的脑海中要不断的联想,为什么别人要那样设计,如果是自己那?要不断的反省自己,看到一样东西,要对它有极强的敏感度。
并把你看到东西,想想能不能用到设计上,灵感也要靠平时的积累,如果自己平时都不去想设计,能做出来好的设计吗?但是要想设计好的作品,还必须具备大量的知识体系。
要有科学家的态度,艺术家的眼光,企业家的头脑。
学了这门课程我也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疑问,我从中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它的历史,它发展的艰辛。
接下来我就谈谈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看法。
设计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设计应该与技术同步发展。
两次世界性的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由于蒸汽机大发明,动力问题的解决,各种发明制造层出不穷。
人们迫切渴望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以各种物质条件包括吃得穿的用的为基础的,同时也就扩大了对各种新的物质事务的需要。
为了满足这种迫切的极大的需要,涉及射门也就没有耐心去精雕细琢了。
他们要做的且在当时条件下也正好能做到的,只有大规模批量化生产。
我个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应该得到极大的肯定。
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拉斯金所主张的“设计要为人民大众”。
而当时的人们处在收工时带到工业时代过渡的这样一个阶段。
他们不可能干干净净的摆脱手工制作的影响,而彻彻底底地进行工业产品的设计。
于是我们也就能很好很容易的理解莫里斯为什么反对批量化生产并认为工业产品是丑陋的。
莫里斯主张“艺术要与技术相结合”。
若不按其原意理解,这条主张至今仍被认为是设计行为所要最受的清规戒律。
设计史论文期末总结范文

设计史论文期末总结范文设计史是研究设计发展和演变的学科,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设计作品和设计理念的研究,揭示设计与社会、文化、技术的关系,并总结设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本文将对设计史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设计的演变过程,探究设计的内涵和价值,并展望未来的设计发展方向。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依次是设计的定义与分类、古代设计、近代设计、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以及未来设计的趋势。
设计的定义与分类设计是指通过对物品、环境或系统的规划和组织,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愿望的活动。
根据设计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设计分为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图形设计、交互设计等多个领域。
不同类别的设计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古代设计古代设计主要指在工艺品、建筑和艺术品等领域中的设计活动。
古代设计在不同文明和文化背景下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例如中国的古代设计注重和谐、均衡和内涵,以自然和宇宙的法则为基础;古埃及的设计则强调象征和宏伟,以宗教和王权为核心。
近代设计近代设计的兴起与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相关。
近代设计不再只关注个体的审美需求,而是逐渐面向大众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
近代设计从功能、材料、生产工艺等多个方面对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良,让设计更加实用、经济和高效。
同时,近代设计也提出了一系列设计理论和方法,如包豪斯派和功能主义设计思想,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基础。
现代设计现代设计强调个性、创新和表达。
现代设计与科技进步和文化多元化紧密相关。
现代设计引入了新的材料、技术和表达方式,使得设计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力。
现代设计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创造性,积极寻求设计与时代的契合点,满足人们日益多变的需求和价值观。
后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是对现代设计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设计强调多元化、后现代性和自由性。
后现代设计对现代设计的一些固有概念和范式进行了颠覆和解构,以嬉戏、讽刺、夸张等方式表达设计的混沌和流动性。
后现代设计强调设计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关联,具有更为庞杂复杂的表现形式和思考方式。
艺术设计史相关论文3000字.doc

艺术设计史相关论文3000字艺术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技能。
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设计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艺术设计史论文篇1浅谈艺术设计史教学对于商业设计的作用与意义摘要:在我国的设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轻道的现象,设计史的研究与学习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显的无关紧要,但是优秀的商业设计是建立在深厚渊博的理论素养基础之上的,在面对广大的市场变化的同时,扎实的艺术素养,丰厚的理论积淀,可以让设计师沉着的面对不同设计类型的风云变幻,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这其中,艺术设计史课程的科学教授方式与正确学习态度是根本。
关键词:设计史作用与意义创新教授方法随着商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同类产品中,商家们彼此拼质量,拼服务,拼售后,而随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商家之间的设计比拼更成为了保障有力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设计这个职业,带来了一个就业的狂潮。
每年各大高校的设计专业招生都如火如荼的进行,设计史作为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设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
但是令很多设计专业学生甚至商业设计师疑窦丛生的是设计史论的学习与研究对于商业实践设计的实际意义与作用到底有多大,并且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设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很多学校的设计专业。
教授理论的老师不懂设计,学习设计的学生不重视理论,设计史的研究与学习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显的薄弱与微不足道。
艺术设计史是人们对设计历程的总结,是对于各种风格与精华的凝粹。
作为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或商业设计师,面对着不断变化的设计潮流与时尚风格。
要想做出自己的独具创意的设计,需要"以史为鉴",了解设计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发展史上的事件、人物、作品乃至思想,吸取前人的经验以利未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艺术设计史的重要意义,以至于错过了学习吸收史论知识的最好时机。
设计史结课论文1

设计史结课论文意大利后现代设计一后现代设计概况“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涉及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领域。
其产生背景是晚期资本主义和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主张是抛弃“现代主义设计”,突出表现在建筑设计领域。
后现代主义,严格地说应当称之为“现代主义之后”,它以对现代主义的反动和修正,界定了与其截然不同的形式风格。
针对现代主义后期出现的单调、缺乏人情味的理性而冷酷的面貌,后现代主义以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塑造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后现代主义似乎并不具备严格的理论上的变革,而是单纯从形式因素的角度批判和反对现代主义,与其说它是一种观念,倒不如说是一种风格样式来得更加确切。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
它发端于建筑设计并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
20世纪60年代,西方进入“丰裕社会”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讲究结实耐用转向求新求异。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使人们渴望出现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形式单调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竞争。
后现代主义设计遂应运而生。
20世纪60年代末,以美国建筑师温图利为代表的设计师,提出主宰设计风格的不是权威,而是市场。
1972年7月15日,美国圣路易市政府不得不予以炸毁,以便腾出地方盖新楼。
它仿佛宣告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结束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开始。
后现代主义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是发端于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
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逐渐盛行。
受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表现出1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
现代设计史论文1

现代设计史论文题目:系名美术系专业方向年级姓名学号课程名称现代设计史指导教师2011年11 月 25 日摘要:(内容为宋体小四)关键词:(四个,宋体小四)(正文宋体小四)人类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次巨大的革命浪潮。
这两次浪潮都淹没了早先的文明和文化,都是以前人所不能想象的生活方式,替代了原来的生活方式。
第一次浪潮的变革,是历时数千年的农业革命。
第二次浪潮的变革,是工业文明的兴起,至今不过三百年。
今天的历史发展甚至更快,第三次浪潮的变革可能只要几十年就会完成。
我们正好生长在则急剧转变的时刻,因而在生活中感受到第三次浪潮的全面冲击。
......新出现的文明与传统的旧工业文明有许多矛盾之处。
它既有高度的科学技术,同时又是反工业化的。
尤其是我们将看到,第三次浪潮文明将开始弥补有史以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分裂,兴起了明天的“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经济。
因此,它将凭借我们理性的帮助,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次具有正真人性的文明。
1972年,美国的一座方盒式高层公寓还没有启用便被炸掉,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詹克斯说:“现代主义死了。
”以此为标志,开始了后工业时代。
作为对现代主义的反动,后工业时代以人的地位的回归为主要特征,可以说是一种“新人文主义”。
工业技术的恶性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的精神灾难。
但是,人们要问:“这是技术的罪过吗?”不,技术是人创造的,人类完全可以驾驭技术而避免自己成为技术的奴隶。
人们不再是技术上帝的狂热信徒,而是理智地承认了技术的局限性,从而在设计中更多地注意保护和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和内心世界,在设计的指导思想上,表现为对物质与精神的并重,对环境与身心的并重,对功能与审美的并重。
地域性,名族性,个性得到弘扬,枯燥、单调国际风格为格局风采、多元的、多样的、有机的、感情化的和富有文化性的设计所代替。
后现代设计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我们还很难预言未来的世界将以什么样的新反叛来取代它。
浮光掠影地扫描了人类的设计史,可以看出,人类是这一个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依循着一条螺旋式上升的路线在逐步完善自己和自己的生存条件。
世界现代设计史论文

世界现代设计史论文引言设计是人类创造的产物,而现代设计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和技术条件下催生出来的。
本文将探讨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起源现代设计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工业化的兴起给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工业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需求增长促使设计师开始关注功能和效率。
同时,艺术运动,如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也对现代设计起到了重要影响。
装饰艺术强调独特的工艺和材料,并尝试将艺术融入实用品中,而现代主义则强调简约与功能,并试图将设计与科学原则相结合。
发展过程20世纪初的现代设计在20世纪初,现代设计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设计师们开始追求简约、实用和创新的原则,以满足新的社会需求。
例如,德国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即设计应该以功能为重,形式应该从功能中产生。
同时,波斯恩设计学派的成员如包豪斯学派和德国艺术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
包豪斯学派强调工业化生产中的标准化和功能性,并将工艺与技术相结合。
德国艺术学派则推崇纯粹艺术的理念,并将之应用在设计中。
影响世界的现代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在20世纪中叶迅速发展,不仅在欧洲,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瑞士设计运动以其简约、干净和功能性的特点而闻名。
瑞士设计师们更注重细节和经济性,并强调“有用的美学”。
美国也成为现代设计的中心之一,特别是在二战结束后。
此时,美国的消费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实用性和时尚性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这个背景下,设计师如查理斯·埃姆斯和雷·埃姆斯在家具设计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以简约的形式和创新的材料,设计出了经典的家具作品。
当代现代设计现代设计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现代设计已经超越了物质产品,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如数字产品设计、网页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等。
另外,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现代设计也在追求可持续性和环保性方面进行了创新。
室内设计史结课论文

(二 〇 一四 年 十二 月室内设计史学 院:建筑学院 系 别:建筑系 班 级:建筑X X 姓 名:X X 学 号:X X 指导教师:X X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与家具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本学期我们开设了《室内设计史》这门课程,在X老师耐心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中外室内设计的发展,也让我们深深的认识到了室内设计对建筑设计的重大影响。
在跟随X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设计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恰好这次结课论文,我们班分到的题目是和文艺复兴有关。
文艺复兴式家具的研究是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的,家具的用材主要为胡桃木,把建筑装饰手法与浅浮为主的雕刻和绘画相结合,注重材料特性、结构性能和形式的多样化。
这一时期的家具是高雅的,以其造型设计的简朴、庄重、威严而著称,具有纯美的线条和协调的古典式比例,螺旋状而不影响其使用功能的雕刻有时与设计优美的镶嵌细工和夸大的镀金或彩色装饰相结合。
当用雕刻图案来装饰家具表面时,一般是用浅浮雕的形式,给人一种平淡的感觉;其图案形象精美,构图匀称,为显示其高贵常涂金粉和油漆。
直到16世纪,深浮雕才开始应用于家具上。
文艺复兴中期是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这时文艺复兴的艺术风格走向成熟,新古典艺术规范确立。
这一时期的仍然可见文艺复兴早期的简朴和宗教的威严,且图案更加优美、精细,比例进一步完善。
此时在意大利的罗马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起以自然界木材为基材进行丰富的深浮雕装饰,并略微镀成金色。
比较流行的雕刻图案是:可爱的奇异动物、有翅小天使、涡卷形装饰和蔓藤组成的叶饰等。
“文艺复兴后期”又被称为“样式主义时期”,也是文艺复兴盛期到17世纪巴洛克风格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以威尼斯为中心,样式主义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一时期的家具常用深浮雕和圆雕,偶尔采用镀金进一步增加雕刻图案的精美性,尽管所有文艺复兴式图案均被采用,但优先采用的是纹章、战袍、盾形纹章、刻扁、涡卷饰、奇异的人像和女像柱,忽略了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构图完善的古典比例,雕刻图案过于高出平面而脱离了家具本身造型的完整性要求,同时应用了灰泥模塑细工装饰,并把哥特式的窗格装饰到家具中,形成一种综合的风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史结课论文意大利后现代设计一后现代设计概况“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涉及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领域。
其产生背景是晚期资本主义和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主张是抛弃“现代主义设计”,突出表现在建筑设计领域。
后现代主义,严格地说应当称之为“现代主义之后”,它以对现代主义的反动和修正,界定了与其截然不同的形式风格。
针对现代主义后期出现的单调、缺乏人情味的理性而冷酷的面貌,后现代主义以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塑造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后现代主义似乎并不具备严格的理论上的变革,而是单纯从形式因素的角度批判和反对现代主义,与其说它是一种观念,倒不如说是一种风格样式来得更加确切。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
它发端于建筑设计并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
20世纪60年代,西方进入“丰裕社会”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讲究结实耐用转向求新求异。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使人们渴望出现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形式单调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竞争。
后现代主义设计遂应运而生。
20世纪60年代末,以美国建筑师温图利为代表的设计师,提出主宰设计风格的不是权威,而是市场。
1972年7月15日,美国圣路易市政府不得不予以炸毁,以便腾出地方盖新楼。
它仿佛宣告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结束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开始。
后现代主义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是发端于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
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逐渐盛行。
受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表现出1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
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追求个性化。
在设计中常把夸张变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以新的手法融合到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双重译码的设计风格,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及对生活的隐喻。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采用大量历史风格,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
从古典到文艺复兴,无所不包,进行装饰符号的挪用,戏谑、调侃、夸张和象征的描述,以多种历史风格的整合拼接达到装饰化的效果,它是折衷主义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种特征。
比如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菲力普·约翰逊的AT&T大厦等。
西方建筑杂志在二十世纪70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但实际直到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二意大利后现代设计西欧资本主义因素是从14世纪起在意大利开始兴起的,15世纪以后遍及各地。
由于社会劳动分工而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商品生产和商业日趋兴旺,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对教会精神统治的斗争,因此形成了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为资本主义建立造舆论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是所谓“人文主义”。
它主张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
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普遍的文化高涨,设计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众星灿烂,繁花如锦,其影响所及直达20世纪。
文艺复兴时代一反中世纪刻板的设计风格,追求具有人情味的曲线和优美的层次,并把眼光重新投向古代艺术,试图从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
早期的文艺复兴时期家具主要的技艺和结构还是因袭中世纪的式样,但却显示出更大的自由度,曲线被广泛的应用。
家具的起伏层次更加明显,呈现出一种2使人亲近的感情(图2-20)。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各种工程技术机械的设计相当发达。
技师们勤苦研究运输方法、军用机械及水力工具等,以求得提高生产效率。
文艺复兴的巨匠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甚至设计了飞行器,并绘制了飞行器的结构原理图,但因为条件所限,未能建造。
由于建设巨大建筑物的需要,出现了各种用途的建筑机械,它们设计得很精巧.建筑师桑加洛(Gioliano da Sangallo 1445-1516)在1465年的笔记里画着12种建筑用的起重机械,都使用了复杂的齿轮、齿条、丝杠和杠杆等等。
1488年,米兰人拉美里(Agostino Ramelli)在巴黎出版了一本书,名为《论各种巧妙的机器》,书中列举了当时设计的各种机器。
商业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导致了生产单位在规模上的扩大,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对革新的要求,以使产品能更具特色,更加吸引消费者兴趣,这就刺激了对设计的要求。
16世纪初期,首先在意大利和德国,新兴的设计师们开始用图案书籍来满足这种需求。
这些书籍都是用新的机器印刷方法大量出版发行的,书中插图包括装饰方法、图案以及花纹等,通常为染织和家具行业所用。
图案书籍中的装饰设计可以重复应用到不同的场合,它们在工业设计史中的重要性就在于,通过出版的形式,设计师与其设计的应用分离开了。
到17世纪时文艺复兴运动衰落,由此欧洲的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史称浪漫时期。
浪漫时期的设计风格主要是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这两种风格的流行时间和地点都有所不同。
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巴洛克设计风格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
“巴洛克”(Baroque)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
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这种设计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巴洛克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
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爱用双柱,甚至以三棵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
在装饰上,巴洛克喜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当代西方流行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就常常把巴洛克作为模仿的对象。
3早期巴洛克家具的最主要特征是用扭曲形的腿部来代替方木或旋木的腿。
这种形式打破了历史上家具的稳定感,使人产生家具各部分都处于运动之中的错觉(图2-21)。
这种带有夸张效果的运动感,很符合宫廷显贵们的口味,因此很快地成了风靡一时的潮流。
后来的巴洛克家具上出现了宏大的涡形装饰,比扭曲形柱腿更为强烈,在运动中表现出一种热情和奔放的激情。
此外,巴洛克家具强调家具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大的和谐韵律效果,舒适性也较强。
但是,巴洛克的浮华和非理性的特点一直受到非议。
17世纪时,随着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国家的权力集中于君主制政府中,这一点集中体现于路易十四王朝。
为了表现绝对君权的统治,以古罗马帝国建筑为范本的古典主义形成,其典型代表是凡尔赛宫。
古典主义风格的特点是简洁、和谐、合理并富有纪念性,与同时期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混乱与堆砌形成鲜明对比。
但是,就像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巴洛克式一样,法国在古典主义之后,随着君权的衰落,出现了洛可可式。
从发展根源上说,洛可可式是巴洛克式风格的延续,同时也是中国清式设计风格严重浸染的结果,所以在法国,洛可可又称为中国装饰。
路易十五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沉溺于凡尔赛宫中奢靡的生活,一切都为宫中女宠所左右。
因此,这个时代的家具式样都随宫中贵妇的爱好而转移。
在洛可可式家具中,17世纪那种粗大扭曲的腿部不见了,代之以纤细弯曲的尖腿(图2-22)。
洛可可式家具多用平面的贝壳镶嵌和沥粉镀金,这些手法完全是从中国学来的。
这时期家具的油漆成为重要的工艺手法,一种是中国式的黑漆上面有镀金纹样,另一种是纯白或浅色底上有镀金纹样,两者同样都显得华贵和高雅。
由于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风格中过度的修饰而使其逐渐沦入虚饰主义的泥坑。
到了路易十五时代,这种追求形式完美的装饰观念已经是登峰造极,不可能再出现什么新花样。
尔后,欧洲和美洲的设计风格都只好一再重复历代设计的旧调,从而进入了一个由历史式样走向近代工业设计的混乱的过渡时期。
1980年,威尼斯双年艺术节建筑展览会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世界性展览。
展览会设在意大利威尼斯一座十六世纪遗留下来的兵工厂内,从世界各国邀请20位建筑师各自设计一座临时性的建筑门面,在厂房内形成一条70米长4的街道。
展览会的主题是“历史的呈现”。
被邀请的建筑师有美国的文丘里、巳穆尔,斯特恩、格雷夫斯、史密斯,日本的矶崎新,意大利的波尔托盖西,西班牙的博菲尔等。
这些后现代派或准后现代派的建筑师,将历史上的建筑形式的片断,各自按非传统的方式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三意大利后现代设计的特点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