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会话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会话分析就是一种精致地、经验性地、形式化地描述社会行为之细节的自然的观察性学科。
(Schegloff & Sacks 1973)
•会话分析是对具体情景下的社会生活进行研究,其目的是要细致地审视最普遍的日常活动,因为社会行为是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社会行为具有自然的组织结构,而这些结构则可以被发掘和研究。
(Psathas 1995)
•会话分析研究的是“交谈中谈话的规律”。
( Have, P. ten 1999)
•会话分析是对录制下来的自然发生的交谈的研究。
(Hutchby & Wooffitt 1999)
•会话分析指分析自然会话;目的是揭示其语言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
Conversation analysis, or CA, focuses on the fine-grain analysis of talk in the framework of actual, day-to-day conversations between social actors. Its aim is to provide practical tools for allowing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tacit rul es and i nherent order of common, day-t o-day conversations by using short transcripts or recordings as data.
会话分析(CA)是对社会行为人日常交谈中谈话的细致分析,其目的是通过转写或录音语料来深入了解日常会话的潜在规则和内在规律。
国内学者倾向于把Conversation Analysis 译为“会话分析”,其实它不仅关注日常会话,自1970 年代以来更加注重对各种社会机构或工作环境中交谈的研究,也就是对“互动谈话”的研究。
以谢格洛夫为代表的学者更倾向于使用talk- in-interaction。
发展阶段
•诞生:
•时间:20世纪60年代地点:UCLA
•第一阶段(1960s-1973年)
以Harvey Sacks的早期作品为代表,通过谈话来分析日常活动的实践理性和社会认知准则的努力。
•第二阶段(1974年-90年代)
《会话中一个最简单的话轮转换规则系统》发表为开端,以会话分析的静态研究为主。
•第三阶段(90年代-至今)进入会话分析的动态研究阶段。
(李猛1999;何兆熊2000;刘运同2007)
主要学者
•Harold Garfinke
促使会话分析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学分析方法的学者之一
提出了民族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关注对日常活动中的常识推理和实用推理
重视对日常活动的序列性研究
•Erving Goffman
影响了会话分析的创立者Harvey Sacks和Emanuel Schegloff
发展了社会学分析方法,开创了研究面对面交谈的新领域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Harvey Sacks(1935-1975)
美国社会学家,会话分析研究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六十年代在美国洛杉矶“自杀研究中心”的工作经历使他开始了会话研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1964-1972年的讲座中,1992年由Schegloff编辑,由Blackwell出版
研究内容:会话中话题的组织、话轮的组织、说话人的选择、优先结构、前臵系列、会话修正、话题的开始和结束、会话中的人称指示、双关语、笑话、谎话、故事,等等。
Emanuel Schegloff
美国社会学家,Sacks的同事,会话分析研究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影响互动语言学理论形
成的重要人物
他在1968年的论文Sequencing in Conversational Openings中首次提出了“conversation analysis”这一表述
通过理论论述、实例分析、实证研究,他将社会学融入人类的语言交际行为分析,同时推动互动交际的社会学分析框架的建构
从会话分析学派创立直至今天,他发表论文著作百余篇,推动了会话分析研究的持续发展。
Gail Jefferson (1938-2008)
Sacks的学生,会话分析研究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创立会话分析语料转写系统,规范会话分析研究范式。
关注互动交际的形成机制,以及在交际过程中机制的即时更新和重建,对互动交际的社会学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内容:旁侧系列、话轮重叠、会话转写符号系统,等等。
Paul ten Have
提出了会话分析研究的功能主义视角
根据他的功能主义视角,电话谈话的开始部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立联系阶段、建立/重新建立关系阶段、发起话题阶段。
提出了会话分析研究的三种路向:
1)会话分析研究的结构主义路向
2)会话分析研究的文化主义路向
3)会话分析研究的历史主义路向
理论区分
话语分析(DA)与会话分析(CA)
话语并不局限于会话:会话是话语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也是话语分析家研究的最多的一种话语形式。
•二者的目标相同:
Both apporoaches are centrally concerned with giving an account of how coherence and sequential organization in discourse is produced and understood (Levinson: 286).
•二者在研究方法和途径上有区别:
Levinson认为话语分析家采用的是语言学研究中十分典型的方法和原则,实质上是把在语言学中运用的很成功的那一套技巧延伸到句子范围之外,扩大到话语的范围中去,在判断话语的连贯性时,常常凭借本能。
会话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避免了先入为主的理论框架,采用了以经验为基础的归纳法,从大量自然会话的资料中去寻找反复出现的模式,从中归纳出规律来。
会话分析与民俗学方法论
民俗学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是具体的,主张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入手来研究社会结构。
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给日常生活世界赋予意义,找出人们建构社会秩序的方法。
采用人种志方法,如实地考察等。
会话分析:深入研究人们的日常会话。
任务是透过平淡无奇、杂乱无章的日常会话表面,把交际者互相配合、协商交流的技术、规律找出来,并明确地描述。
会话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利用研究者拥有的日常生活常识来理解所分析的会话片段中交际者的行为,进而对交际者所利用的日常理性做说明。
两者的联系:会话分析继承了民俗学方法论的精神,受到后者的影响,并且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会话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
会话分析学派是民俗学方法论在会话领域的延伸和专门化,同时在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定,如强调分析的客观性、可验证性,注重对会话一般性规律的寻求。
两者的分歧:会话分析寻求自然的、观察的研究方法,侧重客观性;民俗学方法论坚持社
会科学的解释性。
会话分析与言语行为理论
会话分析讨论的是特定的话语在一定的语境中所显示的功能,而言语行为理论则撇开具体的语境,用抽象的规则来解释特定行为得以实现的条件。
会话分析虽然关注特定的话语所完成的行为,但更关心交际者使用何种方法来实现这种行为,所以他们以行为为落脚点,但是却对会话参与者实现行为的方式方法给予细致的描写,把人们的交谈方式和所完成的行为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
会话分析方法
1)从交谈到行为:开始注意到交谈中出现的一些特点,然后追问这些特点会带来什么后果。
2)从行为到交谈:开始注意到一定的行为得以实现,去追究在这个环境中是什么样的谈话或其它行动被用来完成这个行为。
会话分析步骤:
1)获得或者录制自然交谈的录音或录像(不利用其它类型数据,如访谈、实地观察、试验等)
2)转写录音或录像
3)分析所选择的片段
4)报告研究结果
会话分析的语料:
1)生语料转写语料干净语料
2)随意性会话实用性会话(机构性会话课堂会话)
3)单一会话活动话语多重会话活动话语
4)口头会话文本会话
5)自然会话
现场即席会话(新闻采访、访谈节目、脱口秀)
文学会话(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喜剧作品)
转写系统
会话分析的转写系统是由Gail Jefferson(1984) 利用传统的打字机以及电脑键盘上的符号发明。
该系统有利于捕捉言语产生的特点和话语之间的时间特征. 此外,Edwards & Lampert (1993)合编的Talking Data: Transcription and Coding in Discourse Research介绍了多种精心设计的转写和编码体系。
会话片段1 Zoe ((off camera)) Mum?
2 Lyn .pt h↑ello
3 (3 sec)
4 Lyn I'm here
5 (.8)
6 Zoe (okay)-
7 (1.0)
8 Lyn ((coughs/clears throat))
9 ((clatter))
10 (3.0)
11 Zoe hello
12 (.6)
13 Lyn hi::
14 Zoe where's the ↑cigarett:es
15 (1.5)
16 Lyn in the kitchen,
17 (6.0)
18 Zoe th' camera's on.
19 Lyn >yes<
20 (1.8)
21 Zoe w'(h) are you ta(h)lking to it while you
22 wORK?
23 Lyn no:,
24 (.5)
25 Lyn [heh he h°heh heh°=
26 Zoe [hh what ye' DOINg then
27 Lyn =hahh hahh hahh
28 (1.0)
29 Zoe wh't's the ↑point:h
30 (1.5)
31 Zoe ↑oh ↑go:d (.) look what ↑I'm wearing
(Antaki 1998,2000)
会话的整体结构
•开端:S c h e g l o f f 在1 9 6 8 年的文章“Sequencing in Conversational Openings”中提出了“召唤-回答”系列,具有非终止性、不可重复性、制约关联性。
•结尾:Schegloff和Sacks在1973年的文章“Opening Up Closings”中认为会话的结束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结束序列、前臵结束序列和话题界限序列。
Labov和Waletsky(1996)是最早对故事讲述进行研究的学者。
他们认为即时讲述的故事具有一系列的形式特征,可以进行形式化研究,同时他们将社会语境的作用纳入了对故事讲述的研究。
•故事的发起:故事讲述者主动提供故事他人请求故事讲述者提供故事激发共同讲述•故事倾听者的言语行为:故事倾听者的简单反馈故事倾听者发起的会话修正
•会话中的故事结构
1)故事的发起/前序列2)故事倾听者的选择3)故事的讲述4)故事倾听着的反馈电话谈话的开始部分:1)召唤-应答序列2)身份识别序列3)问候序列4)起始问询序列(Schegloff 1968,1986)
话轮转换系统
话轮是某一讲话人在一个典型的、有序的、有许多人参加的会话中单独讲话的时间段。
(Levinson 1983)
话轮转换相关位置
交际者借助语义、语调、语用和语法知识判断出来的一个话轮构件成分的束之处;在这个位置,有可能出现会话角色的转换。
话轮转换(Turn (Turn--taking) (Sacks et al. 1974) taking) (Sacks et al. 1974):
1)讲话人转换重复发生,或者至少会出现
2)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某个时刻只有一个人讲话
3)在某一时刻出现一个以上讲话人的情况是普遍的,但是这种情况是短暂的
4)从当前话轮向下一话轮过渡时,不出现断档和不出现重叠的情况是普遍的,尽管有时候也会出现短暂的断档或重叠
5)话轮顺序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6)话轮的长度是不固定的,是不断变化的
7)会话的长短不是事前规定的
8)会话参与者的讲话内容不是事先规定的
9)话轮的分配也不是事先规定的
10)会话参与者的数目是可变的
11)会话可以是持续的,也可以是非持续的
12)话轮分配技巧会被交际者使用
13)多种“话轮构建单位”被使用
14)存在一种修正机制来处理话轮交替时发生的错误和违规。
话轮构建单位(话轮构建单位(turn construction unit)
话轮构建单位是用来构建话轮的语法单位。
它可以是句子、分句、短语,甚至单词。
特点:
可推断性:交际者有可能在话轮构建的过程中推断出话轮构建成分的类型和可能的结束点。
推断标准:语法、语调、语用
话轮分配成分(turn-allocation component)
交际者用来分配话轮的技巧或手段,主要包括当前讲话人选择下一讲话人和讲话人自我选择。
话轮分配具体原则
1)对于任何话轮,在首个话轮构建单元的首个转换相关位臵出现时
a)如果当前说话人选择下一个说话人,那么被选中的一方有权而且必须在下一个话轮开口说话,其他人则没有这个权利或义务。
此时的说话人发生了变化。
b)如果当前说话人没有选择下一个说话人,那么其他任何参与者都可以自我选择说话,谁先说话谁就获得说话权。
c)如果没人进行自我选择,当前说话人就继续说下去。
2)如果在首个话轮构建成分的首个转换相关位臵出现时,上述1a或1b没有出现,而是出现了1c.那么当前讲话人就会继续讲话,这样规则1a-1c在下一个话轮转换相关位臵出现的时候就会重新被使用,直到话轮转换的出现。
有两个讲话人完成的两个紧随出现的话轮,其前件对后件形成有条件相关,后件对前件作出回应,比如呼叫-应答、问候-问候、邀请-接受或拒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