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述评
辛琳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
摘 要: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解释了人们日常会话含义产生的基本规律,对于这一理论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本文就会话含义的定义层面综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所面临的评价。
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含义;综述评价
1.引言
自1975年格莱斯在论文“逻辑与会话”中探讨会话的一般规律以来,会话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在哲学界和语言学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这一理论的提出肯定的当然很多,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包括格莱斯自身对这一理论的批评也不少。其中就会话含义的定义和会话含义的产生过程探讨较多。本文就会话含义的定义及哲学界和语言学界对其所作的评论进行综述。
2.话语的意义和含义
话语的意义(意思)范围很广,它包括词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哲学家对语词的意义关注甚厚,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对于意义的探讨很深入,他们主要着眼于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语义学家、语法学家往往对句法很感兴趣,Saeed、Lyons、Quirk等主要从纯语言的层面上讨论了语言的意义,而语用学家往往从语言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来讨论语言的功能和意义,这一领域和哲学领域不可分开的,一些哲学家如Fillmore, Gerice, Langacker, Leech, Levison, Lackoff 等等都从认知的角度上对语言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格莱斯在他的“逻辑与会话”论文中认为自然语言是完善的,不需要用逻辑语言来替代它(转自姜望琪,2004:57)。所以格莱斯的会话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自然语言,对人们日常会话的分析,他认为会话双方在会话过程中都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遵守一种合作原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个共同目标。由此格莱斯提出了他的“会话合作原则”,包括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尽管对于这些原则格莱斯自己也不是十分肯定,例如第二数量准则和关系准则的重合性(Grice, 1975:46),同时他发现这些原则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场合,如吵架,写信等等,但是会话合作原则的确描述了人们日常会话的一般规律。事实上人们又常常由于这种或者那种原因而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格莱斯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1957年讨论“说话人意义”时,区分了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两种情况,进而在1964年他提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理论—会话含义理论。
3.格莱斯的会话含义
[收稿日期] 2006-04-20
[作者简介] 辛琳(1965- )女,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格莱斯认为在合作的前提下会话
双方中的一方故意违反了合作的某一条原则同时他(她)又表明是在合作的基础之上,那么他(她)的话语传递了超越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这份需要推导出来的超额意义就被称为会话含义。格莱斯认为会话含义产生的主要途径就是对合作的四个原则之一进行违反。在他1975年的论著中他归纳了说话人不遵守准则时可能采用的四种方式:
(1)他可能偷偷地、不显山露水地违反准则;
(2)他可能既推出(opt out)合作原则,也推出其准则;他既可能是明说,也可能是暗示,或者使这一点变得更清楚:他不愿意如准则要求那样进行合作。例如,他可能说,“我不能再说了;我要守口如瓶了。”
(3)他可能面临冲突:例如,他可能无法遵守第一数量准则(如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而同时不违反第二质量准则(对所说的话要有足够的证据)。
(4)他可能无视某准则;那就是,他可能公开地不遵守该准则。如果假定说话人有能力遵守该准则,而且这么做不会违反另一条准则;他没有退出;从他行为的公开性看,他不是要误导别人;那么听话人面临的只是一个小问题:怎么把他实际所说的话跟他是遵守合作总原则的假定协调起来?这是一种典型的导致会话含义的情形;当一个会话含义通过这种方式产生时,我将说该准则被利用了。(Grice, 1975:49)
依据格莱斯的含义定义,毫无疑问用第一、第二种方式违反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人是没有会话含义的。事实上有关于含义(implication)的说法有很多,对格莱斯的批评也很多。
4.对会话含义的批判
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在语言学界乃至语言哲学界都是一个突破性的理论,但是对于会话含义理论的批评的确不少,主要集中在会话含义产生的途径和会话含义的定义和分类,Harnish(1976 ), Leech(1983), Sperber & Wilson(1986), Horn(1989), Searle(1975), Levinson(1983), Hirschberg(1991), Bach(1994) 和Davis(1998)等对格莱斯会话进行过批评,国内学者姜望琪(2003),何自然(2000),熊学亮(1999,2004),何兆熊(2000),李勇忠(2004)等都有专著评论这一理论。上述这些专家学者对格莱斯的理论有肯定的一面,同时提出了一些该理论的不足方面。
首先是会话含义的区分标准,格莱斯将话语的含义分为“规约含义(常规含义)”(conventional implication)和“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进而分出“一般会话含义”(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和“特殊会话含义”(particular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Grice,1975)。Levison(1983)对这些分法提出补充,分出“标准会话含义”(standar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和“非标准会话含义”(non-standard conve
rsational implication)(Levison1983)。在种种标准之上,各有争议,Davis(1998)指出需要依据语境(context)来推出的意义才能归结为“会话含义”。
除此之外,在会话含义产生的条件上也有许多争议,上文说到格莱斯把是否违反合作准则作为会话含义产生的标准并非科学的。因为语言交际是任何人之间的默契,并不能完全用准则来涵盖(熊学亮 2004:146)。面子论(Facing)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勇忠(2004:14)认为“会话含义是那些会话双方为了理解彼此话外之音意思所需要做出的推理”。这一定义也是来源于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了一步:确定含义是要靠推理获得的。Levinson(1983)在对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批评上提出了新的理论—新格莱斯理论(Neo-Graciean Theory)。
对格莱斯会话合作理论的批评还集中在“格莱斯双刃剑”(Graice’s Razor)。
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的定义表述为:
S在会话中意味着P仅当:
(1)S暗示着P;
(2)S应该有遵守合作原则的意识;
(3)S相信P能够使得S的话语维持会话合作;
(4)S相信(或者知道)也希望H相信S 认为H能够判断条件3 是真实的。
(Grice 1975:30-31)
这一定义被表述为第一理论定义(Theoretical Definition I)。格莱斯双刃剑的批判就源于这一理论定义。格莱斯双刃剑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最后一个准则,“在其它情况相同的前提下,由于会话含义独立受社会心理规则(psychosocial principles)影响而优先于感觉,规约含义或者语义预设被作为假定对象。
Other things equal, it is preferable to postulat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rather than senses, conventional implication, or semantic presuppositions becaus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can be derived from independently motivated psychosocial principles.
(Davis 1998:19)
从双刃剑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话含义是要通过推理才能得出来的,这种推理性质独立于第一理论定义。像第一理论定义那样,用某些原则来定义会话含义,仅仅是依据那些原则揭示了会话含义的概念,而没有揭示任何会话含义。
Defining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in terms of certain principles, as definition I does,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a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in terms of those principles, but does not explain any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Davis 1998:21)
这就是“格莱斯双刃剑”实际含义,即用一个定义来定义另一个定义,实际上并没有将这一定义的内涵解释出来。
Davis还从各准则的会话含义进行了探讨,得出格莱斯从会话合作角度上提出的会话含义第一理论定义(Definition I)、计算假设(Calculability Assumption)、生成假设(Generative Assumption)以及格莱斯双刃剑(Gri
ce’s Razor)都是错误的(Davis 1998:190)
会话含义其实就是说话者的含义(speaker implication),是要从说话者交际意图入手的而不是仅仅依据于会话合作原则来推导出来的。
5.结语
会话含义理论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在语用学研究上拓展了空间,提供了研究手段,对它的评价多种多样,但是作为一个理论的提出,研究者的任务就是不断地调整、发展这一理论,以更好促进语言交际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Wayne A. Davis, Implication: intention, convention, and principle in the failure of Gricean theory, New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3] 陈嘉映,语言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姜望琪,当代语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4
[7]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8] 熊学亮,语言学新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Discussion on Gricean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Theory
Xin Lin
(Shanghai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Songjiang,Shanghai,201600)
Abstract: Gricean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Theory described the basic rules by which the daily conversation implicate happens. Different scholars discussed this theory from many viewpoin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ritics faced by the theory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Key Word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Definition,Summa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