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182)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因此,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话语霸权”的教学模式,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学习的潜能,还使学生失去了自己“觅食”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呢?一、个性品读,让阅读走向多元。
在阅读中要放开手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阅读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内容要让学生喜欢,为学生服务。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鼓励个性化朗读。
即在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部分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
如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就是让学生自由阅读,这篇课文是一篇意境语句都极其优美的文章,描写草原美丽景色,首先我利用色彩鲜艳的草原课件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部分喜欢的学习方式来阅读,或读、或讲、或背、或画,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多样的、个性的阅读形式,而且每个学生都觉得有用武之地。
我的布置刚结束,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读学起来,有的读描写草原静态景色的段落,有的读写草原动态活动的段落,顿时读书声响彻教室,他们不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有的学生绘声绘色讲草原的美景,还有的学生用他那五彩的神笔画出草原的天空,羊群,还有的学生闭上眼睛,陶醉在美丽的草原美景中。
【论文】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大本毕业论文
【关键字】论文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传统的“填鸭式”语文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个性难以在课堂教学上得到张扬,思维难以拓展,这种“模式化”的阅读教学严重妨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
如今,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阅读的春天,看到了民族的春天,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是必要的。
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一、个性化阅读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授说过:“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有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敢于尝试新的教育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假如说学生要老师那获取的知识是一杯水,老师的知识储备就是一条潺潺流动不息的江河,而不再只是一桶水。
要求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阅读、写作,提高思想境界和文化品位。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吃透教材的文本意义,在教学中才能旁征博引,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引导学生正确地多元化的解读文本。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辅导: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辅导: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辅导: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一、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
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
如学生在读了>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
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还有学生在读到>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是多幺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幺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
正如>中所“说心远地自偏”。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
”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
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
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
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如学生在>中作出这样的批注:“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什幺意思?”,还有学生在>中作出了如下批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专注下一代成长。
学生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关键词]:个性阅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内容摘要]:现代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读性阅读教学,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导致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语文教学尤其在阅读教学中要格外珍惜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注重阅读个性化能力的培养。
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快。
高效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已成为当前人们必备的日常生活能力之一,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狠抓阅读教学。
就拿现代文来说吧,我们不能停留在学生思维跟着老师走的模式下。
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培养他们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堂只有在大力彰显个性化教学之上充分挖掘阅读潜能,才能使新一代同学闪烁智慧的火花,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这一能力呢?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提倡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气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关注学生态度,敢于蹲下身子来看学生,放下教师尊严,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在探究中教师与学生“公平”对话交流。
学生完全能通过与教师的对话获取满意的结果。
笔者在教八年级上册朱自清《背影》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讨论背影中父亲形象时,多数同学都能理解父亲那种老牛舐犊的爱子之情,有一个同学说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翻越台去买橘子,朱自清的父亲不是好父亲。
我当时一愣,但又一想孩子说错了吗?“没有?”我不能因此答案扼杀孩子的天性。
我说,你的答案很好,从法律的角度上讲,“父亲不遵守交通法,但换一个角度讲,儿子已在火车上,火车不知几时开,父亲爱子心切,怕车开走儿子吃不上橘子,于是冒着危险给儿子买橘子。
‘犯法’是为爱儿子”教师处处引导学生,扣住“父爱子”这一主题去理解课文,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独立想像,又引领孩子走进课文内容,岂不两全其美。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关键词:个性;阅读;飞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所处的环境、阅历、性格等因素不同,对文本的体验和理解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其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一、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形成个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合作者和参与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构建一个和谐、平等的对话场,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内心,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在与我们零距离的接触中进行交流沟通。
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而又复杂的生命体。
我们在教学时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我们,进而喜欢我们所上的课;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和我们交流,才敢于展现自己,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品质,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得以展现。
二、在多维互动中发展个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丰富复杂、交流互动的过程,师生的情感、智力、人际交往更多地体现其中。
在和谐、融洽、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从单纯的“接受者”转变为思考者、探究者、构建者,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满足自己的需要,发挥其学习潜在能力,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教师、文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师生、生生在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过程中,实现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情操的陶冶。
如一堂教学《两只小狮子》的观摩课,执教者让学生阅读小树与懒狮子的对话后,要学生自己来丰富文本:小树()地问,懒狮子()地答。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其指导下,各种阅读教学法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
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对打破教师一人讲授、材料一个来源、观点一个样儿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领会其实质的情况下,其功效恐怕只能是“有效但有限”了。
“个性化阅读”也一样,我们在为它一路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对它进行一些冷思考。
原本就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公开课自不待说,就是平常的课堂,不少教师为了“做到”平等对话,“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常常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看似热闹非凡,结果学生却一无所获,教师也一头雾水,故而不少教师慨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甚至对新课程改革也持否定态度。
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是:第一、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未能全面吃透将“个性化”作孤立的理解,导致引导、参与、纠正不力,民主有余,集中不够;放得有余,收得不够;讨论有余,总结不够;改革有余,继承不够,有时甚至沦为看热闹的旁观者、骑墙者,这个观点也称赞,那个观点也表扬,一味“捧杀”。
在这样的理解下,课堂或许是活跃了,但走了偏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久而久之,我们也可能将培养出一批刁钻古怪、个性乖张的学生来,这与课程改革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也同样是相左的。
第二、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而成的。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如果阅读没有读者自己的个性体验,那么这种阅读是没有任何创造性的。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自主交流阅读的感受,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一、有选择地积累学生有一颗最真、最美的童心,他们在阅读时往往会带着自己的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的内容,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和满足他们的阅读选择。
比如说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成人化的课文,如《庐山的云雾》、《荷花》等。
这些课文在语言、写作方法上都比较成人化,学生很难读好,有的内容学生因为缺乏生活体验也很难读懂。
然而,在这些课文中有几小节或有些部分却是学生喜欢的,他们在阅读时自然而然就会把重心偏过去。
比如《庐山的云雾》中描写云雾变化的部分;《荷花》中描写荷花美丽芳香的部分,都是学生爱读的。
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用求全,求面面俱到,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喜好取向有选择的读好、积累也是收获,不需要人人相同,个个一样。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阅历不同,阅读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在阅读中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去读,读出他们自己的心声。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他们多角度地阅读,多角度的思维。
其实,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充满个性的阅读理解,那么一个个充满思维个性的火花就会跳跃在你的眼前。
让学生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学生个性在阅读中飞扬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为学生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和引导,让学生的个性化在阅读中飞扬。
一、通过鼓励质疑,激起个性化阅读兴趣通过质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可以启用学生的思维,产生学习兴趣,无论是课始预习性质疑、课中深入学习质疑,还是课后回顾延伸性质疑,教师都要因势利导,激起他们阅读的慾望和兴趣。
例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中有这样的结尾:我点了点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
当学完课文时,班中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问题?我觉得这个结尾不好,能不能把结尾改了”?我鼓励说:“你的看法很与众不同,那你能说出改变课文结尾的理由吗?”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改编,但要说出理由。
顿时,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从同学们的答案中,我已看到了他们张扬个性的答案。
二、抓住重点语句,联络生活实际,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儘管学生的年纪还小,但生活中也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可适当引导学生联络实际生活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如《钓鱼的启示》这篇文中的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人的鱼”这句话比较难懂,可以联络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
如,“**人的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东西。
如,金钱、地位、得到别人的好处了等。
与那条鲈鱼相似的“鱼”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为个性化阅读创造条件和氛围如,在教学《落花生》这课中,“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幺启示”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如,有的学生从教材的原意出发,认为我们应该像“落花生”那样,做个埋头实干、默默奉献的人;那如果从现在社会实际来看,人只埋头苦干、沉默不语可以吗?此时,又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有的学生想到了落花生讲究实用,固然可贵,但如果沉默不语,不善于展示自己,在当今社会一定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还有的认为该苦干时就苦干,该表现时就表现。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谋求人发展,向更高的智慧发展,向更强的能力发展,使每一个人更有才,也更成人。
而人是有个性差异的。
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过程。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个性化,同时也要求个性化。
教育具有促进人的个性化的功能,那就是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等方面。
没有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也就谈不上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和谐性发展;坚持以读为本,着重于学生自主性训练;坚持以创为本,着力于学生创新性学习;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的个性培养摆在突出位置,淡化预设,强化生成,真正强化阅读过程,张扬学生个性,实现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个性个性化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策略一、个性与个性化个性一词包含着两层意思,即外在表现和内在特性,现代心理学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和鲜明的个性差异性。
前者体现为个体的信念、理想、人生观;后者体现为个体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这两个部分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的结构。
它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的统一。
个性还具有其稳定性与可塑性,同时也有其独特性,如,有人喜欢文学、有人喜欢数学;有人富有同情心,有人冷漠无情。
那么什么是个性化呢?所谓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过程。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个性化,同时也要求个性化。
人的个性化的形成与实现依赖于教育的作用,教育具有促进人的个性化的功能,那就是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等方面。
二、什么是个性化阅读当前,我们的教学大都不大关注教学的个性,即使是一些带有鲜明个性的经验,一经总结、归纳,也无非是某些法则的演绎,或是某些模式的复制、某些经验的照搬,这其中恰恰缺少了自己的东西,究其原因,正是缺失了自己的个性。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滨城区梁才中心学校程文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注重分析,轻视文本阅读与分析的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几乎走的是同一条路,介绍背景、注音、解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程序,这种模式化的阅读教学思路,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
在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对字、词、句、段的分析,而忽略了对整篇文章的整体分析,结果把一篇完整的课文,分析得零零乱乱,抓不住文章的上下联系和整体脉络。
有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芝麻绿豆鸡毛蒜皮的问题提了一大堆,整个阅读一问到底。
有些问题一出口,学生对答如流,用不着思考只要顺着课文往下念,直至连念都不用念,只是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了,而对文章的深层含义却缺乏理解和思考,使学生只能理解文章的皮毛,学不到真东西,不注重学生的自读理解,缺乏对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指导。
大部分教师由于长期受传统阅读教学法的影响,经常采用逐段分析理解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其结果容易产生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使学生丧失阅读的兴趣;而忽略了根据课文的特点,我深深的记得我的教育学院的老师蔡晓光教授的一课一得的说法。
我认为很有道理。
在教学中不要贪多,每一课只要有所得即可。
为了改变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究和尝试。
与各位老师探讨。
1.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特别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教材内在的德育功能。
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优化育人环境和育人手段。
2.不断更新教学思想。
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必须端正思想,改变目前普遍存在以考试为中心的模式。
必须教中有人,必须要发现人的价值和潜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思考、多锻炼。
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发展智能,应从学生本身着眼,从文本着手,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实践。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倡导个性化阅读。
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
必须树立面向未来的意识,既要沟通字词句篇与语修逻文的关系,又要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更要为未来着想,使阅读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飞扬精品文档5页
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飞扬《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飞扬。
一、鼓励质疑,引导讨论在教学中让讨论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质疑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投入自主阅读的实践,还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迸发。
课堂上想要让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那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启发,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
如在听《掌声》这课的教学时,教者就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掌声有什么用?”“什么叫犹豫?”“英子为什么犹豫了一会儿,走上讲台?”“为什么同学给英子掌声?”“英子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英子的心理起了什么变化?”第二步,引导学生对前面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如:“什么叫犹豫?”“英子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一些简单的问题梳理后他们就自行解决;对如“掌声有什么用?”“英子为什么犹豫了一会儿,走上讲台?”“为什么同学给英子掌声?”“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就引导学生把它们列为讨论的重点问题。
第三步,放手给学生围绕上述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互相评议,老师就因势利导,相机点拨,让学生在自己的讨论中解决问题,自悟情感,升华主题。
问题往往会在讨论中越辩越明,讨论不仅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还可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和看法。
以疑为起点,以思为核心,学生在不断的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交流,获取情感体验。
阅读产生疑问,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深入发展思维之际,所以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引导课堂深入讨论,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读书看报离不开阅读,学习语文更离不开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将伴随着人的一生。
但是怎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课程标准>>强调了重视学生的阅读个性和个体验,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水平。
两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展开了批注式阅读的课改实验,让语文教学表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并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学生在这个批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水平,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下面就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和效果谈谈我的做法。
一、感想式批注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
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
如学生在读了<<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
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还有学生在读到<<五柳先生传>>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
正如<<饮酒>>中所“说心远地自偏”。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
”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但能协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质疑式批注“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
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实行对话。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阅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的途径之一。
然而,许多人认为阅读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缺乏乐趣。
而我认为,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更可以让我们的个性在其中得到发扬。
阅读可以开阔眼界,丰富内涵,帮助我们不断成长。
但是,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的理解却可能完全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
我曾经读过一本小说,我自己在读完之后感到非常悲伤,因为其中的主人公太不幸了。
然而,我的朋友却感到很愉快,因为她觉得主人公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这就是个性的体现,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看来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
除了在理解上有所不同外,我们在阅读中也会因此找到属于自己的特别之处。
对于我来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修炼,那些精美的句子、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见解都可以让我自由地思考,独立地思考,让我的个性得到了自由的发挥。
尤其是当我在阅读时,常常会有新的想法和思路出现,这些想法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内容,同时也会深化我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阅读还可以让我们轻松地学习知识和表达方式,充实我们的语言和文化素养。
不同的作者写作风格和用词习惯各不相同,我们通过阅读,便可以不断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培养自己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阅读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掘个性,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式,发扬个性的光彩。
总而言之,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让我们的个性在其中得到发扬。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我们可以在其中寻找灵感,不断探索和创新,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和多彩。
因此,不要让阅读成为了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让我们把阅读当作一种享受,让个性在其中得到飞扬。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龙源期刊网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作者:喻丹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4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教师应倡导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平等对话、主动读书、自主发现、自由合作,在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感悟文本作为基础。
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因此,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对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诸葛亮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周瑜心胸狭窄、忌妒心强,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
由于学生已经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对话,在交流时,有的学生就提出:“鲁肃并不忠厚,也不老实。
因为他不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周瑜撒谎,不把诸葛亮借船的事说出来,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设计陷害诸葛亮,却没有将实情告诉诸葛亮。
这算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要不是诸葛亮神机妙算,那么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试想,没有对文本的充分感悟,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吗?凸现创造才是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认得生字、词,提出几个问题,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他们去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大家都说狐狸是个很狡猾的坏东西,专门欺骗其他小动物。
可是有个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它能够想办法从乌鸦的嘴里得到肉,我们应该学习它遇事多动脑筋。
这位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
这是一种超越,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留有充分的余地,也为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小学语文教学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极 的探 索学 习 ,领 略 阅读 带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愉 悦心 情 ,进而 在 思想 上得到 启迪 ,从 而 能 够形成 良好 的个 性 阅读 习惯 ,提高 了学 生的语 文 素养 。 5 多样 化教 学方 式结 合提 高学 生的 阅读热 情 教 学模 式指 的是 在实 践过 程 中,用 可操 作性 的具 体步 骤呈 现 的对教 学 规 律 的归纳 总结 ,在 特定 的 教学情 境 下 ,能够运 用相 适应 的教学 模式 ,就 会 带来 良好 的教 学成 果 。但是 ,现 阶段 的语 文 阅读教 学太 过 于模 式化 ,而 且 教师 只使 用一 种模 式 ,而且 教学 方法 太过 于僵 化 ,这样 就会 影 响学 生的 学 习积 极性 ,不 利 于 良好 教 学效果 的产 生 。 目前 ,许 多 中学教 师 不 自主地 会 运用 这种 模式 ,继 而走 这样 的程 序 。这种 模 式 的实施 忽视 了学 生 的主观 能 动性 ,课 堂完 全 由教师 来主 导 ,侵 占 了大 部 分 中学 生 的 阅读 时 间 ,导致 学 生没 有 自主 阅读 的权利 。然 而 ,在这 种教 学模 式下 ,学生容 易 产生依 赖 感 ,也 就 是说学 生完 全依 赖 于教师 对课 本 的讲解 ,根 本 没有独 立 思考 的能 力 以及 自我 阅读 的 能力 。而个 性化 阅读 方法 的 有效 实施 ,能够 摒 弃这种 传 统 的模 式 ,这不 仅 需要教 师 克服懒 惰 的心理 ,时刻提 醒 自己的学 生不 断 的 学习和 阅读 ,自己品 味和思 考 阅读 内容 , 还 需要 学生 自主 阅读 意识 的养 成, 进 而对 阅读 产生 浓厚 的兴趣 。
小学语文教学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陈维 强
( 辽宁省凌源市朝 阳街小学 )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北苑校区王健龙邮编100012 内容摘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咀嚼语言,感受形象,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学的高境界。
实践告诉我们可以这样做:平等对话,张扬个性;多元品读,展示个性;质疑探究,激活个性;以写促读,凸现个性。
关键词:平等对话多元品读质疑自主探究写作个性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因此,革除这些弊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应是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个性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平等对话,张扬个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也意味着对话过程中每一个场景,都是彰显个性风采的契机,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构建平等对话的平台。
如,有位教师教《木兰诗》一文时,有学生问:“古代女人都裹脚,木兰裹脚后,还能关山度若飞,还能驰骋疆场吗?”该教师说:“这与课文主旨关系不大,不必多想。
”你看,一盆冷水浇下来,学生还敢质疑吗?而另一位教师在教《五柳先生传》时,学生问:“五柳先生是陶渊明吗?”这位教师因势利导。
让学生研究陶氏生平、思想、作品,比较两者之间有何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看报离不开阅读,学习语文更离不开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将伴随着人的一生。
但是怎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课程标准>>强调了重视学生的阅读个性和个体验,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两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展开了批注式阅读的课改实验,让语文教学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并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学生在这个批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下面就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和效果谈谈我的做法。
一、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
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
如学生在读了<<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
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还有学生在读到<<五柳先生传>>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
正如<<饮酒>>中所“说心远地自偏”。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
”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
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
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
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如学生在<<星星变奏曲>>中作出这样的批注:“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作出了如下批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在这一句话旁边(“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
一价值”)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
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
”瞧,他对作者的这句话产生了怀疑!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个批注,才让我们的课堂辨论有了源头,从而争论得热火朝天。
现在我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会用这种阅读方法,随时随地提出疑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问题越来越深,价值也越来越高。
这种批注为我的语文课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三、联想式批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这种阅读方法有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
如学生在<<雨说>>的第一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做得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
还有的同学在<<敬业与乐中>>中“坐这山,望那山”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得陇望蜀”,多么细致!也有人在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
这种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的做法又何尝而不为呢?
四、赏析式批注
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
他们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对部分诗词作出赏析式的的批注。
如学生在读了<<沁园春?雪>>之后,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旁边作出了精彩的赏析批注,他们把这简洁的一句话通过自己的想像扩充成一篇优美的短文放在旁边。
在学习李清照的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也一样,学生也能在诗的旁边写下独到的深刻的理解。
有的学生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旁边作了这样的批注:好一个“大约”!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似漫不经心,竟然把世态的炎凉,孔乙己所受的冷遇暴露无遗,作者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不愧为文学巨匠!这种赏析不仅让他们仔细的理解文字内容,而且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感情去把握作品主题,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大有裨益。
四、补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
如<<蝈蝈与蛐蛐>>中,有能力强的学生就在写了蝈蝈与蛐蛐的声音之后,又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乐声,写的很有诗意。
这种批注方法不适合所有学生,它毕竟有一些难度,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批注式阅读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了他们的阅读个性,让学生读书不再处于一种被动,不再成为一种负担,相反读书已经变成了他们的一种精神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因为有了批注式阅读,才让他们的个性得以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