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曲赏析论文

合集下载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手牵手》陶喆王力宏号召音乐人“用音乐加油,手牵手大合唱”。眼见台湾SARS疫情严重,全国民众人心惶惶,在金曲制作人王力宏、陶喆和东风卫视的发起下,号召所有音乐人一起用音乐来激励面临防疫、抗疫的台湾人民,获得台湾乐坛87位歌手共襄盛举,希望藉由音乐的力量来鼓励人心,让大家能够勇敢面对疫情,一起对抗SARS,共同度过难关。
第二张专辑:《i'm ok》。这就是陶喆,要用一首首充满摇滚精神的音乐与市场接触,让人回到60-70年代听摇滚乐的朴实的快乐。在这张专辑推出的同时陶喆在香港及台湾举行个人演唱会,在演唱会上许多的大牌歌手们都到场聆听他的演唱。从小就常常往返台湾、美国,传统中国和西方文明在陶喆身上都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国人的感情一向讲求含蓄,他就会尝试用比较“放”的方式,以自然的方式去诠释感情,所以歌曲中可以听到不少“oh baby”或者随性的转音,重点不是每个音都很准、每个字都咬的很清楚,而是要用最真诚的自己来面对音乐。(专辑曲目:01. doxology02.找自己03.小镇姑娘04.夜来香05.普通朋友06. i’m ok 07.不一样08.说走就走09.多谢你10.马戏团11.天天12. angeline13. amen)
《Free》在新人辈出的流行歌坛,台湾歌手陶喆地位独特。这位十年来台湾最好的唱作人,从踏入歌坛,从幕后到前台,一路走得沉稳而踏实。这位拥有极多铁杆歌迷的巨星将举办他的个人演唱会——2007陶喆上海演唱会,演唱会于7月7日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
《好好活下去》是为抗震救灾而作,现已在全国全面推出,让全中国的同胞都能在音乐旋律的激励中,获得无限的勇气与一起走下去的力量,为抗震救灾积聚能量,鼓舞了中国人的向上精神。相信在这首歌的鼓舞下,灾区人民能很快恢复。
新歌+精选:《乐之路1997-2003》。透过超音波仪器,父母们可以了解并纪录婴儿在母亲体内的成长过程。因此,陶喆将这个概念援引至他的“ultrasound乐之路1997-2003”专辑中,让乐迷们可以在聆听的过程里,完整感受他“在6年内产下24个小孩”的心情点滴。在“超音波”的概念之下集合了11首个人代表作,以及6首全新作品,加上1首私藏的试听demo与特别版本。陶喆的“ultrasound乐之路1997-2003”不只要让大家听见他的音乐,更要让大家看到他在音乐生活里的创作概念与想法。不论是已发表的、未发表的或正要发表的,这些由陶喆在6年内辛苦孕育培养的“24个小孩”陪着我们一起重返他在“乐之路”上的美丽时光,同时走向他充满未知可能的精彩未来。

世界名曲鉴赏 论文

世界名曲鉴赏 论文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世界名曲鉴赏课题论文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12信工1姓名:魏思奥学号: 20124000世界名曲鉴赏——莫扎特《魔笛》赏析面对《魔笛》,这样一部登峰造极的歌剧,哪怕我们连唱词都不明白,或许也能从头至尾听下来。

它流畅优美,包含了错综复杂的隐喻。

《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

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然而在这样绝望的状态下,莫扎特的戏剧禀赋依然得到一种不同以往的无与伦比的运用。

观赏《魔笛》是非常美妙而丰富的音乐之旅。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音乐语言十分丰富。

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

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

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

《魔笛》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

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

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

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

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歌剧的序曲是一段奏鸣曲,精美的弦乐声流畅华丽,如泉水源源涌出,给人以童话般的柔美、宁静的气氛。

在这部歌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当的多,如夜后的咏叹调、帕帕迪诺演唱犹如童话般的歌曲、祭司的合唱、萨拉斯妥的咏叹调,以及帕帕迪诺与帕帕迪娜的二重唱,莫扎特为《魔笛》赋予了生命,他的音乐清晰明朗,使得整部歌剧充满了丰富的活力及生命力。

名曲赏析文

名曲赏析文

名曲赏析文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而名曲更是音乐中的精华。

每一首名曲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们不仅仅是一段旋律,更是一段时代的记忆。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几首经典的名曲,感受它们的魅力和内涵。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来自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

这首曲子是巴赫的管弦乐组曲中的一部分,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

整个曲子以G 大调为主旋律,通过悠扬的小提琴演奏,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曲子的起伏跌宕,仿佛在述说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让人不禁沉浸其中,陶醉于其中。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来自莫扎特的《小夜曲》。

这首曲子是莫扎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其轻盈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声而备受称赞。

整个曲子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演奏,充满了优雅和温柔的气息。

曲子的节奏轻快流畅,仿佛在述说着一段欢快的故事,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愉悦和快乐。

再来,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来自肖邦的《降E大调练习曲Op.10 No.3》。

这首曲子是肖邦练习曲中的一部分,它以其激情澎湃的旋律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而著称。

整个曲子以其快速的音符和变幻莫测的旋律,展现出肖邦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

曲子的演奏要求极高,需要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技巧和表现力,因此成为了许多钢琴家追求和练习的对象。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来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这首曲子是贝多芬交响曲中的巅峰之作,它以其宏伟壮丽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整个曲子由管弦乐队和合唱团共同演奏,充满了庄严和肃穆的气息。

曲子的结构宏大,音乐旋律雄壮,仿佛在述说着一段伟大的史诗,让人感受到无尽的震撼和敬畏。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不仅仅感受到了每一首名曲的美妙和魅力,更深刻地理解了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每一首名曲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段历史的记忆,它们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更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让我们在欣赏名曲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愿名曲的美妙旋律永远在我们心中回荡,让我们与音乐同行,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情感的丰富。

中外名曲赏析论文--

中外名曲赏析论文--

音乐剧《悲惨世界》赏析法国人克劳德勋伯格根据法国文豪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改编的同名音乐剧自从1985年上映之后就常演不衰,并且这部音乐剧与他自己的另一部音乐剧《西贡小姐》以及英国人安德鲁韦伯的《猫》和《歌剧魅影》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

从《悲惨世界》来看,《悲惨世界》的多数配乐都是以古典音乐作为基础的,而我自己是个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因此更喜欢《悲惨世界》。

可惜的是,《悲惨世界》已经转入演出淡季且不再百老汇上演了,无法现场亲身体验这部经典名剧实在是非常遗憾。

我们上课所看的音乐会式乐剧《悲惨世界》给以现场演唱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爱与恨,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它的所有表演都是在台上现场完成。

现场歌唱家深情的演唱,卖力的表演,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动荡的法国大革命社会。

而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和男主人公的博爱人格也深深的感动了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音乐剧独有的魅力。

剧中展现了诸多主题,我认为有三个始终是雨果以最清晰最著力的笔墨著色的,那就是,苦难、爱和革命。

而音乐剧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也毫不逊色于原著,甚至,我认为,音乐剧通过最能让人心产生共鸣的方式——音乐和诗歌,把悲惨世界的深刻内涵表现的比原著还突出。

除了在课堂上欣赏过该剧全球巡演10周年的碟片,我在课余时间又完整地看了两遍,每一次欣赏这部音乐剧都会给我深深地震撼。

虽然没有看过雨果的原著,但这部音乐剧通过视觉和听觉对我的冲击,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原作中所要反映的东西。

下面就就我印象最深的几个音乐片段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触动我的音乐片段是《At the End of the Day》,描述的是工厂里有一个叫芳汀的女工,她的美丽遭到其他女工的妒忌;当她们看到芳汀因对老板的轻薄不从,而且得知芳汀有一个寄人篱下的私生女时,便以此为借口怂恿厂主将其开除。

这首曲子的节奏很快,演员们的词也都很多,但同样的曲调、同样的节奏在两类人的演绎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感觉。

中外名曲鉴赏选修结业论文

中外名曲鉴赏选修结业论文

悟<<天地玄黄>>在这门选修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才看到这部音乐影视剧作,当老师刚开始放映的时候,我就被她深深的吸引住了:只见银幕上是一片雪白的景色,对了,是一片雪山!随着一阵空灵和攸远的音乐,镜头开始下拉,泉水缓缓的流出汇成了一处温泉,里面竟然出现了一只极似人类的猿.这是这部音乐影视的开篇,是乎在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开始!我在空闲的时候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关于这部影视的介绍和评论;原来这是一部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的纪录片,导演走遍全球二十四国拍摄,全片只有音乐与影像,完全没有对白,效果绝对震撼。

据称,导演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三人拍摄小组,花费14个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个国家。

共耗费四百万美元。

这部影片在刚推出时评价极高,被一些疯狂的影评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

几年前甚至有人声称如果被流放到荒岛上,唯一愿意携带的电影就是它。

这部电影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对白。

面前的景色究竟来自哪里,完全要靠观众自己揣摩。

其中,我个人对里面的的三个场景印象极深,第一个场景。

影片开始放映不久后,出现了一个小城镇,里面是典型的印度建筑风格的建筑,画面出现了虔诚的喇嘛,经书,还有长者给去世的人做洗礼仪式的画面.那种幽深的音乐,给人以神密而圣洁的氛围,让人不知不觉就沉入到了对人类精神和信仰的思考之中,随着恒河岸边的火葬仪式,这时的音乐有种好像要恫射人心的感觉.,使人的思想情不自禁的穿越时间与空间,穿越生与死,思考着宗教和信仰。

这难道是对我们科学的不屑吗?那些散缀的烛光,照耀在僧人的脸上,他们那宁静的神情,难道是对我们现代文明的讽剌吗?第二个场景,一个工人在伐木,不绝于耳的伐木噪音,伴随着一棵棵参天大树的倒掉,让人不禁自问:人类文明就必须要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吗?人类就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吗?画面里有一个悲伤和眼神,好像在诉说着什么,社会也是这样产生的吗?这让我想起一幅漫画:一个好像是人的头又像是地球的东西在流着泪,旁边写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这可能就是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吧,或者还有其它更丰富的内涵而我并未领悟到。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现代中外音乐今天挑了一个下午认真听了外国音乐与中国的音乐。

感觉音乐上来说,都是通情达意的东西,中外音乐都是将生活的东西融入歌曲,也就像诗歌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首先通俗音乐主要是留意了外国的taylor swift跟adele,就个人而言更喜欢adele的歌唱,以Heartbroken Soul的歌曲为主,就歌曲而言,带出如此强烈的抒情感,是因为她继承了爵士乐的精髓,主要受到美国爵士、蓝调歌手埃塔·詹姆丝与“爵士乐第一夫人”艾拉·费兹洁拉的影响,她的独特的烟嗓配合耐人寻味的曲调,每一个字都直击心灵,散发出一种渗透到灵魂深处的震撼。

她有让人听后不忘的嗓音,直击灵魂深处的最柔软也是最脆弱的地方——她用心灵之声打动了全世界体验过失恋的人们,也用自己的心灵与自己的感受无与伦比地加深这些感受。

而taylor的歌词带有高度的自传性;她属于乡村流行音乐流派,她说过:“你听我的专辑,就像读我的日记一样。

”更多是贝斯,吉他三和弦的声音,听上去情绪更加高涨,比较适合年轻人去听。

而外国的文化相对比较开放,以宣扬英雄主义为主,强调个人力量的强大,以至于音乐会偏明快激昂。

如《梁祝》以小提琴演奏为主,运用了西洋协奏曲的奏鸣形式,很好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

在表现手法上,充分吸收了戏曲的表现形式,运用了京剧的倒版和越剧的嚣张。

而《罗密欧与茱丽叶》是主要运用了声乐二重的形式,以声乐的叙述来提示乐器的表达,有中提琴,大提琴,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等等。

可看出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八度叠置其次,整体是一种悠扬、舒畅的感觉。

西方音乐多是和声,多声部的,乐器教复杂,机构精细繁杂,音乐宽广,表现力强,弦律性更强。

各国的音乐都在不停的发展之中,百花争鸣可体现在音乐上。

中国现今为了音乐交流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努力。

作为“2012盛世音乐文化周”的组成部分,小提琴家盛中国将携手钢琴家濑田裕子,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梁祝—盛中国濑田裕子小提琴钢琴名曲音乐会”。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第一篇:中外名曲音乐欣赏中外名曲赏析心得体会一个学期的中外名曲赏析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学了《中外名曲赏析》之后,恍然大悟。

原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你一定要知道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同时自己不能带太多自己的东西去听。

在听的时候自己要适当的投入进去,带有感情色彩的去品味它。

这样才能从中体会到她的精华,欣赏到她诱人的地方。

现在的我不再是乐盲了,我也不承认了。

在没学《中外名曲赏析》之前可以这样说,但现在不能了……以前的我只知道盲目的听一些自己认为好听的歌,什么都不知道,可以说就是一个乐盲。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今已是学期将末,中外名曲赏析课也即将结课。

虽然只是进行了短短的几节课的学习,但这却是我音乐学习上的重大转折。

在此之前,我只是肤浅的认为音乐就是歌曲,就是节奏,就是各种乐器的复合,也就只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感觉分出一段音乐好听与否。

但是通过这几节课对乐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对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音乐形式的简单欣赏,使我从简单“听歌”这样肤浅的理解,到懂得该如何分析一段乐曲,如何欣赏一段乐曲,也能简单的理解乐谱中的一些符号及其意义。

也更深刻理解了音乐的内涵,音乐其实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论文(贝多芬)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论文(贝多芬)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论文(贝多芬)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课论文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比较论文摘要: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

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点对于很多外行人来说,谈到钢琴音乐,首先想到的音乐家一定是贝多芬。

这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的艺术手法与骄人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重要艺术成就之一就是他的35首钢琴奏鸣曲。

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站在他所处的时代前列,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和巴赫的深邃性、哲理性、宏伟性气魄,发展了海顿的人民性、风俗性艺术风格,借鉴了莫扎特深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热烈的抒情性,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其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因此他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广泛的影响。

音乐鉴赏论文10篇

音乐鉴赏论文10篇

音乐鉴赏论文10篇1. 论巴赫《马太受难曲》的艺术特色本文从巴赫《马太受难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和声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其艺术特色,并探讨其对后世音乐创作的影响。

2. 浅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本文通过分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主题发展、节奏变化、力度对比等要素,探讨其戏剧性特点,并阐述其音乐表达的思想内涵。

3. 论德彪西《月光》的印象主义风格本文从德彪西《月光》的旋律、和声、音色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印象主义风格,并探讨其音乐语言的特点。

4. 浅析肖邦《夜曲》的情感表达本文通过分析肖邦《夜曲》的旋律线条、和声色彩、节奏变化等要素,探讨其情感表达方式,并阐述其音乐语言的独特性。

5.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形象塑造本文从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旋律、和声、配器等方面入手,分析其音乐形象塑造,并探讨其对芭蕾舞剧的影响。

6. 浅析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创新性本文通过分析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探讨其创新性,并阐述其对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7. 论约翰·列侬《Imagine》的社会意义本文从约翰·列侬《Imagine》的创作背景、歌词内容、音乐风格等方面入手,分析其社会意义,并探讨其对和平、反战运动的影响。

8. 浅析迈克尔·杰克逊《Billie Jean》的音乐风格本文通过分析迈克尔·杰克逊《Billie Jean》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探讨其音乐风格,并阐述其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

9. 论阿黛尔《Someone Like You》的情感表达本文从阿黛尔《Someone Like You》的旋律线条、和声色彩、歌词内容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情感表达方式,并探讨其音乐语言的感染力。

10. 浅析碧昂丝《Halo》的音乐形象塑造本文通过分析碧昂丝《Halo》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探讨其音乐形象塑造,并阐述其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

中外音乐鉴赏课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课论文

我最欣赏的一首歌——the mass(弥撒)这个学期,我修读了《中外音乐名作鉴赏》这一门课程。

综合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觉这门课是一门挺好的课。

首先,这门课程的老师给予充足我们机会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观点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我觉得这种课程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性。

然后这门课的老师也是挺幽默的,能够吸引到我听课的兴趣。

总的来说,我不敢说我通过一个学期能够提高了多少音乐鉴赏水平,但是肯定比我没有修读这门课提高不少,例如听到一首歌我能够从音调,节奏转换等方面去描述,从音乐层面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转入正题,现在正式转入谈我最欣赏的一首歌。

说到最欣赏的歌,当然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听了会有所感触的。

在我听过的歌中最欣赏的一首歌就是——the mass(弥撒)。

还记得我第一次听到的这首歌的时候是在高三的那个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我还记得那天早上,天气有小雾(昨晚刚下过雨),太阳还在雾中隐隐约约的。

七点钟,我们全部高三以及复读生来到了操场准备进行宣誓仪式。

这首歌the mass(弥撒)在我们进场和整队时通过大喇叭循环播放着。

在这一个紧张的复习备考的日子里,距离高考还有一百天的日子,我想基本每个人都会感到紧张和压力。

尤其是那段时间中,自己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所以自己的心情更加地沉重。

在操场上坐在凳子上听着这首歌,歌曲刚开始的时候,自己感觉些微的紧张,因为那节奏一顿一顿的,让自己有一种心头一揪的感觉,更加加剧了那种高考临近的紧迫感。

等到听到中间部分Hac in hora(就在此刻)Sine mora(不要拖延)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就随着节奏变得激动起来了,那时自己心里想着还剩100天了,而自己最近的状态还不是很好,所以在剩下的100天,自己要抓紧时间转变过来了。

瞬间,自己感觉好像有一股血气往头上涌的感觉,一股我要做的最好,拼到最好的决心油然而生……誓师大会结束后,太阳也挣脱雾气,瞬间金光布满整个操场,老师当时还说这是很好的预兆(可惜高考还是败北)。

西方交响乐鉴赏论文

西方交响乐鉴赏论文

西方交响乐鉴赏论文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3-2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指导老师:XXX成绩:一、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赏析《田园交响曲》为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

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在波恩宫廷资助下,他去维也纳旁听哲学,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

同年,经过海顿的指引,他再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因此在艺术上他进步飞快。

他曾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交响曲》等,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

他不仅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也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所创造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田园交响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为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溪畔小景、乡民欢乐的聚会、暴风雨和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

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

第一乐章表达了他"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竖笛、双簧管、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接着是长笛。

小提琴奏出优雅、愉悦的旋律;木管吹起一缕轻风,一阵阵优美的旋律迎面袭来,眼前的一切渐渐开阔起来。

这样子的乐曲风格,会让人在脑海中联想到美好的自然的田园风光。

第二乐章,描写的是"溪边小景",感觉自己常常能直接走进这音乐造成的境界之中,那旋律有一种美丽的忧伤情绪,仿佛就是我自己伫立和漫步在田园中久久沉思的心境。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第一篇: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一、作品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在西北地区,每逢春节就举行红火的秧歌舞活动,人们同歌共舞,互相祝贺。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而《春节序曲》创作于1955年—1956年,取材于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展现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他以陕北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二、结构《春节序曲》是一首节日里欢唱的管弦乐曲,它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

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的歌舞场面,以强烈的节奏、力度概括全曲节奏、情绪特征,将听众带进欢快热烈的大型群舞中。

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酣畅淋漓,乐曲在沸腾的情绪中结束。

三、风格特点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

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

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

重复部分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

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自我感受在我国《春节序曲》可谓是脍炙人口,不论在那个地方听,都会给人快乐和喜庆的感觉,就放佛看到了作者所要描述给我们的陕北人民大丰收的忙碌场景,人民脸上挂着笑容,相互祝贺,共庆丰收,曲调幽美,节奏感强,似乎让一切烦恼烟消云散,只剩下快乐相随,用柔和加明亮的乐器抒发内心感受,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产生联想。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篇一: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通过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

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然而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

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民族音乐风格上因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另外外国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

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

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

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

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

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中外名曲鉴赏结课论文

中外名曲鉴赏结课论文

中外名曲鉴赏结课论文歌曲魔王中外名曲鉴赏结课论文谁透过深夜在风中飞驰?那是位父亲带着他的孩子;他将男孩紧拥于臂怀,把他抱紧,为他保暖。

我儿,为何掩起你的脸?父亲,你没见魔王?那魔王束着冕冠,系着裙幕。

我儿,那是一片迷雾。

“可爱的孩子,你跟我来!有趣的游戏你我一起玩;海边鲜艳的花儿开得旺。

我的母亲有许多金衣裳。

”父亲,父亲,你没有听见,魔王轻声许下的诺言?我儿静静地不要响;那是风吹枯叶梭梭的响。

“聪明的男孩,可想跟我来?我的女儿们会耐心的等待;她们夜夜舞着欢快,跳着、唱着、陪你度过夜漫漫。

”父亲,父亲,你可瞧见那?那魔王的女儿们的晦暗地方?我儿,我儿,我看得清楚;那是几棵灰色的老杨树。

“我爱你,喜欢你的美丽。

你若不愿,我也得用武力。

” 父亲,父亲,现在他抓住了我!他的折磨使我难熬!父亲慌了神,如风策马飞驶奔,他把呻吟孩子怀里紧紧摁,竭力困苦回农场,他儿早在自己怀中亡。

注一:此诗为歌唱剧《渔家女》(1782年)所作之开场曲,于1781年8月已作成。

赫尔德所辑民歌中有一首丹麦民歌《小妖之王》(Ellerkonge=Elfenkoenig),本诗乃受该诗之启发而作。

舒伯特曾为本诗作曲,成为世界名曲。

注二:这里的魔王并非恶魔撒旦,而是一种小妖魔,小妖精,小精灵,称爱尔芬(Elf,Elfen),是一处侏儒似的小妖,住在小山上,森林里,喜欢音乐和舞蹈。

对人类常表示好意,但如果不听他的话,也会恶意报复。

注三:Gestalt,正是因为这个词,我才录下这首诗,汉语译为格式塔,是“知觉到的形”之意,也是一个心理学的流派名称,该派重视对视觉的研究,认为知觉即含理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此也感谢德语老师提供此诗。

注四:据说1781年4月的某夜,图林根的库尔尼茨村有一农民抱一病孩骑马去耶拿,拟请该地某内科名教授医治。

教授宣告无望,该农民只得抱其病孩回去,未抵家门前,儿已断气。

数日后,歌德至其住处附近,在枞树店闻知此事,遂在旅店内写成本诗云。

中外名曲鉴赏论文

中外名曲鉴赏论文

音乐,可以说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从这种意义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错综复杂的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主要是交响乐)。

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

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

可以看出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说是两个相同的故事,只是一个源于中国古代,一个源于美国,当它们都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其音乐表现方式的不同正体现了中西方音乐的差距。

《梁祝》是中国音乐家创造的一首交响乐,以小提琴的演奏为主线索,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显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

《罗密欧与朱丽叶》曾被改编过多次,这里就以柏辽兹的所作的戏剧交响曲来说。

其实采用声乐二重的形式,以声乐的叙述来提示器乐的表达,再以器乐的表达来深化声乐的叙述,二者相辅相成。

《梁祝》由引子开始,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及草桥结拜,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

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下,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接着,由双簧管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

之后,在清淡的竖琴伴奏和木管乐器呼应下,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纯朴、优美、极富诗意的爱情主题。

大提琴潇洒浑厚的音调随后加入,与独奏小提琴进行着交流对答,描写梁祝二人在草桥亭畔相互结拜、心心相印的情景。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共5则范文)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共5则范文)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共5则范文)第一篇: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共)西方古典音乐鉴赏摘要:音乐是一个宇宙,音乐中有一切。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听后是使人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

因此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重视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气质,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肖邦的音乐风格处处透露着优雅、细腻、精致,色彩性的和声处理的很有独特性,使人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浪漫。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霍夫曼曾说过“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浪漫主义——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真正浪漫主义的艺术,因为它的唯一主题就是无限物。

音乐向人类揭示了未知的王国,在这个世界中,人类抛弃所有明确的感情沉浸在无法表达的渴望中。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但是提到古典音乐会想起一个现在很少提的概念—严肃。

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会认为是比较刻板、沉重的音乐。

大多数人认为像这类的古典音乐,年代悠久,离我们的时代好遥远。

比起古典音乐,青年人更喜欢听流行音乐。

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听到古典音乐只是匆匆扫过,只是觉得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而已。

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可是这学期,我上了古典音乐赏析的选修课,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

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典音乐,我渐渐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

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

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会更高一个层次。

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当你真正沉浸在音乐中时,你会忘掉世俗中一切繁杂的事,尽情的畅游在音乐中!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步,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很重要的!在古典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第一篇: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经过这一学期的《中外经典音乐鉴赏》的课程,老师经过多娱体以及亲身教导的教学方式,使我可以在中外经典音乐名作品欣赏为内容的课程,同时将音乐基础知识贯穿整个课程。

通过老师循循善诱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中、西方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西音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特点,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等。

如中国的古乐,日本的能乐,西方的歌剧等。

从而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培养我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方式,丰富了我的音乐文化知识。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

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夠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这个学期令我最深刻的就非老师教我们唱的《阿里郎》莫属了。

《阿里郎》是一首朝鲜民歌中的代表音乐作品,能用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流畅的演唱,认识长鼓舞、伽倻琴弹唱的表演形式。

《阿里郎》还翻译有了国语的版本。

让我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在合作创编与歌唱表现中培养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

而且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朝鲜族民歌又称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起共鸣”。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中外金典音乐鉴赏

中外金典音乐鉴赏

《中外经典音乐欣赏》论文所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杨明皓班学号:201310188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 年1月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课程的收获及感想:学习了一个学期的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课,我对该课程的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原来只知道听听歌就算听音乐,现在才知道广义的音乐还包括音乐剧,戏曲等等,音乐的欣赏范围也比以前扩大了许多,从一开始不知道音乐剧的知识到现在学会听音乐剧,会欣赏许多的音乐剧。

不仅是中国的,还有世界的各国的,音乐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没有了国界。

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乐器音音乐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

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世界上最早的弦乐器是中国的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是在周朝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作为追记的传说,可看出音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经典音乐鉴赏:我想中国的古典音乐讲究的意境,是用心来慢慢的体会的,不能一蹴而就。

西方的古典音乐讲究的是震撼!是快乐,即使不懂音乐的人也能粗略辨别音乐的好坏。

有人说中国古典音乐就像打太极拳,外国古典音乐就像做广播操,中国音乐讲究的是神韵,有内涵。

外国音乐讲究的是节奏,有动力。

其实,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并不一定要用民族乐器来体现,也并不是来了一把二胡,就成了中国风的。

《美人》赏析—中外名曲赏析论文

《美人》赏析—中外名曲赏析论文

《美人》赏析—中外名曲赏析论文物理学院刘毅然 1100011408《美人》是音乐剧钟楼怪人的一个片段,作为钟楼怪人中第一幕的高潮,三个不同身份的男人,敲钟人加西莫多、圣母院副主教弗洛若、和侍卫队队长菲比斯分别表达其对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的爱慕之情。

整首音乐从身份最为卑微的加西莫多开始,加西莫多的声音是浑厚而沙哑的,音调也在三人中最为低亢,演唱十分具有感染力,即与他的身份贴切,体现出了他的爱情的卑微之感,也体现了他饱经折磨。

而第二位出场的弗洛若的声音则是磁性的,他的音调则相对平缓,升降不明显,这也与其身为神职人员,长期生活寂寞所符合,同时也体现出了弗洛若善于隐藏自己的个性。

最后出场的菲比斯音调最为高昂,音色明亮而尖锐,体现出了他作为年轻人,意气风发充满活力,是一位有权的年轻人。

三个人不同的歌词也反映出了三个人的爱情是不同的,加西莫多看待艾丝美拉达是“像展翅的鸟”,是一个内心善良但是地位低微的人看待自己的“女神”,弗洛若则称艾丝美拉达为“魔鬼化身、卑微的欢场女子”,自己是被肉欲所迷惑,是一种在寂寞和孤独之中突然被吸引,在宗教和爱情之间徘徊的感情。

菲比斯则是一直表达着对未婚妻的歉意,但是认为即使危险也值得尝试。

三个人的歌词和音乐的不同风格体现出了三个人不同的地位和心态,但是最后的合奏是一样的深情,表达出了即使身份不同,但是三个都被艾丝美拉达深深的所吸引,就像歌剧中所说,魔王啊,我只求一回,让我的手穿过她的发!在《美人》之中,整首歌布局工整,营造出的一种均衡的美感。

三大男声势均力敌,分足鼎立,支撑起稳定的人声结构,在这个精致的结构当中,每个角色都呈现出了优雅的一面,甚至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表之下也是浪漫而深情,而菲比斯的华丽虽则轻浮,却不涣散。

听着三种不同的声音,让我觉得三道声音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在形容艾丝美拉达的美丽,交织形成无比饱满的质感,三位主人公的最后一句都是毫无保留的供词:魔王啊,我只求一回,让我的手穿过她的长发;圣母啊,我只求这一次,让我亲手推开她花园的门扉;百合啊,我不是个忠实的男人,我要亲手摘取艾丝米拉达的爱之花;歌声中这三种爱慕逐渐变质,从最卑微的变成最轻狂的,而联想到最后的结局,卻又是从最深情的到最绝情。

中外名曲欣赏论文----梁祝

中外名曲欣赏论文----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电气化0503班(电力)***学号2005*****3 首次完整地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在初中三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

当时我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是有一定了解的。

40分钟的音乐课里,我只听了一遍,就完全被曲子的优美和凄凉深深打动了。

从那时至今已过去了五年,在这五年中,我无数次聆听这首富有民族性的优秀的交响乐,每次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慨。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忠贞的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

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

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

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钟。

最后一段则是化蝶,可说是整曲再现。

结构如下:片段 1:结拜片段 2:共读片段 3:相恋片段 4:送别片段 5:抗婚片段 6:楼台片段 7:哭坟片段 8:化蝶引子:乐曲一开始,声音渐强,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使人心情欢快、舒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 学院
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名称:中外名曲赏析
论文题目:浅析《命运交响曲》
学院、系: XXXXXXXXXXXXXXX 专业: XXXXXXXXXX 班级: XXXXXX 姓名: XXXXX 学号: Xxxx 指导教师: XXX
Xxxx年xx月xx日
浅析《命运交响曲》
摘要:
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这就是著名的“命运的叩门”。

在经过大学中外名曲赏析课的学习之后,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本文介绍了《命运交响曲》的基本信息,简明地表述我对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感受和认识。

它简明阐述《命运交响曲》各个章节给人的音乐感受。

关键词: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主题乐章
谈到音乐,有人曾经说过:“建筑是音乐的凝固,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

它的材料是声音,它不可能像造型艺术那样塑造和描绘出形态逼真的物象与人像,也不可能像语言艺术那样表达明确的思想,叙述具体的情节,但是它可以激起人们内心的最强烈的情感与共鸣。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

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必须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感情内容。

“乐圣”贝多芬共写过9首交响曲,这“不朽的9首”每一曲都凝聚了贝多芬的心血、热情与才华,可以说没有一首是多余或不重要的。

但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了。

《第五交响曲》原非标题音乐,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但它有一个交响史上最突出的动机“5、5、5、3、…”,贝多芬曾向一个友人表示:“命运来敲门的声音就是这样的!”于是后人便为它冠上了“命运”之名,真正诠释了贝多芬挥舞着拳头向命运挑战的气魄。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曾说过:“崇高、伟大、神圣,用尽所有这样的语汇都不足以形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这是一个音乐巨人登封造极的呕心之作,是世界交响曲中无可争议的顶峰。

虽然我知道席勤的诗很好,与贝多芬的音乐相比就无足轻重了。

聆听时,心中涌动的是庄严肃穆的神圣,是慷慨激昂的澎湃。


《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称,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贝多芬前后共花了10年的时间才完成此曲,期间他历经了命运不断倾倒给他的苦难,包括贫穷、战乱、不断失恋、日益严重的耳疾,甚至还有一次绝望的自杀。

从这些狂风暴雨中走出来的贝多芬,写下了他与命运搏斗的痕迹,乐曲从不断怒吼的c小调开始,历经极度苦心经营的四个乐章后,却以欢欣鼓舞的C大调总结,充满了雨过天晴、人定胜天的象征。

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了,但是每次听,都会被其中悲壮的音符所激动,毅依然会为其中如火如茶的热情所震撼。

就如舒曼认为的那样:“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像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
一样。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结构精炼、简洁, 一气呵成, 是十分完整的统一体。

第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奏鸣曲式构成。

乐曲一开始,弦乐器和单簧管就共同强奏出四个富有动力的音型。

以狂飙似的怒吼出“命运来敲门”的主题,有评论说“它是古今交响曲中最短小有力也是最著名的主题。

”当然这个命运可不是专程奉上幸福的;这是个极度残酷严峻的试练,准备来搞垮贝多芬的厄运。

它贯穿这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

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

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乐曲带有宗教色彩,悲凉而坚强。

曲中的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仿佛是参加葬礼的人们护送灵柩走向墓地的情景,又好像人的心灵在天国翱翔。

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第二乐章是激战之后的安适的“间奏曲”。

它使强烈紧张的气氛得到松驰,带有宗教色彩,悲凉而坚强。

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好像人的心灵在天国翱翔。

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沉思的音调,稳健的节奏,掩抑不住高昂的情绪。

在主题结尾乐句,那个犹如号角一般向上挺进的音响,唤来了具有英雄气质的第二主题。

两个主题轮换变奏,乐曲从温情柔弱逐渐发展成坚定有力的进行曲。

在这个豪放雄健的进行曲中,也兼有贝多芬温柔细腻的笔锋,乐曲象是人们对生活的朦胧的探索与追求。

乐章结尾,充满思索探求意味的第一主题,象是舒展开紧锁的眉头,显露出喜悦的神情,准备迎接新的搏战。

在命运的重压下,他从英雄的群众中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并对光明和胜利充满乐观的期待与坚定的信念。

第三乐章是有史以来最不安定的“诙谐曲”,弥漫着不详的预感,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

命运的阴影忽远忽近,一股股悬念与威胁不断酝酿攀升,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

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第四乐章,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是先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

这场雨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生命因为有了音乐而充满激情,音乐因为生命而显得如此动听。

生命是音乐的源泉,音
乐是生命的灵魂。

贝多芬抒写的不仅仅是音乐,也是生命,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

他那雄浑的乐章似乎把万物都看透彻了,贯穿了整个世界。

他谱写的乐章必须用心去听,才能感悟其中的灵性,才能感悟生命的本质与磅礴。

除了精神内容外,这部交响曲还在结构和发展形式上作出了典范,我们可以据此体会交响音乐的本质。

《命运交响曲》是交响音乐最杰出的代表,被看作交响乐理想的结晶,是《交响思维》最集中、最有说服力的体现。

它的第一乐章就建筑在四个音符构成的主题上,这是一个音乐主题所能达到的最小限度。

这个主题高度集中,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冲锋。

整个乐章发展的结果就是对这个主题作出完整的阐述,使我们从而感受到它的全部意义。

在它短短的四个音符里,浓缩了整个乐章(乃至全曲)的能量和精髓。

它本身无比简练,精悍锐利,充满内在的紧张度,为自己的发展准备了无穷的精力,在不断的扩展里发挥出令人震惊的能量和迷人的动感。

后来的浪漫主义交响乐中,就再也见不到这样凝练的主题了。

《命运交响曲》融入了贝多芬对人生历程的感悟,也是对自身理想境界的构筑,这一切使得他的音乐拥有了长久甚至永恒的生命力。

就如冯骥才先生说的那样,“世界上神秘的事物,一半是生命,一半是美。

你是否知道美使艺术成立,使它难以忘怀,并变为永恒?”
听,那远处,生命之乐已经奏响……
参考文献:
[1]许丽雯.《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经典名曲》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1
[2]韩晋.《50部必知的音乐经典》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
[3]王盛昌.《中外名曲赏析》山西教育出版,1995.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